返乡创业范文

时间:2023-03-22 07:38:04

返乡创业

返乡创业范文第1篇

吕长华返乡创业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地被人们传为佳话。

返乡创业“辛农民”一炮打响

“其实,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资本,有的只是一种‘拓荒牛’的精神。”这是吕长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1999年,年仅20岁的吕长华只身外出闯荡,汇入“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民工潮”里。在2007年前的8年里,他先后在中铁二局、重庆嘉陵集团、广东景山针织公司、成都友好油脂有限公司等单位工作过,在经历了失败的挫折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后,吕长华渐渐成熟起来。

2002年,吕长华开始到成都经商,专营遂宁菜籽油。经过5年的打拼,他在成都市粮油批发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销售网络遍及209家农贸市场,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58家直销店、212家专卖店,日销售菜籽油50多吨。2008年,安居区开始实施“人才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迁”的“回引工程”。此时,已任成都友好油脂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的吕长华,经过慎重考虑,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回乡创业。

有人不解地问他:“你在成都的事业正蒸蒸日上,为何要回乡创业?”年轻的吕长华回答:“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已经取得了成功。但回家乡能为乡亲们办点事,为家乡的发展做点贡献,这才是我应尽的责任。”

2008年6月,吕长华回到遂宁市安居区分水镇,创办吕氏忠业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600万元,在分水镇大竹山村建立黄菜油深加工基地,一期安装了10台机组,年加工油菜籽3万吨,成功打造出“辛农民”黄菜油。

在各类大型展销活动和各大超市里,“辛农民”黄菜油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去年8月29日,安居区在重庆市渝中区杨家坪举办特色农产品展销展示会,20个土特产品吸引了数千重庆市民购买。展销展示会开展刚刚半个小时,就销售“辛农民”黄菜油300多桶。

企业壮大 群众致富增收

“在我们眼里,他是企业家,敢想敢干,为广大青年树立了榜样;他是农民的儿子,与我们心贴心,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分水镇的群众这样评价吕长华。

“辛农民”黄菜油的热销,除了公司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外,分水镇及周边的1.15万户种植油菜的农户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看到公司门口络绎不绝的前来卖油菜籽的农民,不难想象,吕长华为何将自己的黄菜油品牌命名为“辛农民”的用意。

“以前,我们的油菜籽都是卖给贩子,1公斤卖3.2元。现在,我们直接卖给公司,1公斤能多卖0.4元。”大竹山村村民高兴地说。

在吕氏忠业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有两台秤:一台是“大秤”(即地秤),是专门为前来卖10万吨以上油菜籽的大户而设的;与地秤相隔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台“小秤”,是专为当地村民卖油菜籽而设的,村民随时可以把家里的油菜籽卖给公司。村民说:“我们来这里卖油菜籽,都是现款结算,家里缺钱的时候,就背几十斤油菜籽来卖,拿着钱就可以去买化肥,买油、盐、酱、醋,方便得很。”

油菜籽价格高了、销路好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也提高了。据统计,2009年,分水镇的油菜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4万亩增加到2.1万亩,按每亩产量150公斤计算,村民卖给公司的油菜籽比市场价每公斤高出0.4元,为群众增收120多万元。

“公司已经向省农科院订购20万元‘渝黄一号’新品种黄油菜籽,免费分发给当地农民种植,推行订单式农业。”吕长华说,“公司还将申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绿色食品,引进新的过滤设备,安装更大规模的生产机组,争取打造川中最大的菜籽油加工基地。”

回报社会 交出满意答卷

“讲党性、分党忧,做示范、促发展,组织和党员选他担任了回乡创业党支部书记。”安居区委组织部的领导道出了选择吕长华的真谛。

2008年9月2日,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分水镇11名回乡党员组成遂宁市第一个回乡创业人才党支部,吕长华成为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他在会上表态:“带着大家认真干,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发动起来,勤劳致富!”

从这天起,分水镇的返乡创业党员有了“新家”,群众也有了新的盼头!

作为回乡创业人才党支部书记的吕长华,把支部建设的目标锁定为:资金调节、信息共享、技术互帮,把支部建设成为服务回乡农民工的平台。

一年来,回乡创业人才党支部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回引分水籍在外成功人士33人回乡创业,总投资额达5000多万元。吕长华创办的公司实现利税400多万元,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带动全镇种植黄油菜2.4万亩,有效地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长方式的转变。返乡农民工党员潘松、邓承东等人通过寄养模式带领360户村民致富,帮助农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返乡创业范文第2篇

据省农劳办的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我省返乡农民工总数达135.9万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百多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站上了新一轮“创业潮”风口,我省正经历着“雁南飞”到“凤还巢”的逆转。

百万级的农民工群体流向逆转值得深思。一方面,“回流”现象折射了我省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有了显著成效,城乡间的差距逐步缩小,乡村在创业就业的客观条件上散发出全新的“诱惑”;另一方面,返乡农民工利用打工增长的见识、本领,获得的资金、技术和信息,在乡村、小城镇创业,反过来又为我省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升温的返乡创业潮

农民工返乡创业,从个案到群体,从典型案例到普遍现象,积少成多逐渐形成了一股热潮。“尤其是近两年来,随着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可以说该群体已经成为不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中国就业促进协会副会长陈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然而,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并非新鲜词汇。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影响到我国的实体经济,东南沿海大批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由于缺乏订单而停产、倒闭,众多农民工也由此失业,被迫返乡,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发端。据此前一项对3026名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调查显示,1990年以前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只占4%,1990年至1999年返乡创业的占30.6%;而2008年之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已高达65.4%,这表明近2/3的返乡创业者是在近几年间出现的。

在此背景下,各输出地政府及时出台多种措施,抓紧制定了一些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在我省,被誉为“中国打工第一镇”的金堂县竹篙镇就在2008年金融风暴来临之际,启动了农民工“引流工程”,动员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业,并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鼓励回引创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对回乡创办制衣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常年雇佣30人以上的,给予厂房租金补贴50%、每年2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水电气给予优惠等。

在当前,受经济下行大环境影响,中小企业陷入困境,导致了农民工返乡呈现加速趋势,加之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兴起,各种顶层设计的“利好消息”相继落地,更加坚定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信心,回乡创业逐渐形成了一股热潮,可以预见的是,这股热潮还将持续升温。

“创时代”的乡村“新动能”

邓步华是绵阳市安县塔水镇七里村村民,在福建打拼20多年,如今选择返乡种植葡萄。“在家乡创业就能挣钱,何必去外面打工?”他收到安县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倡议书后,又看到家乡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毅然回乡流转了200度亩土地成立家庭农场。

随着邓步华的葡萄园搞得红红火火,以前和他一起在福建揽活的30多个村民都回到家乡,在他的葡萄园务工,每月能挣到2000多元。

与邓步华相比,实力更强的农民企业家返乡二次创业,则带动了更多的农民工就近就业,成为“创时代”的乡村“新动能”。

自贡市富顺县红谷皮具公司是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总部设在广州,年销售收入15亿元。企业创办人邓申伟出生在富顺县一个小山村,14岁就离开家乡走上打工路。

富顺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常年有近40万人在外务工,当地提出发展“归雁经济”的思路,在土地、税收、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邓申伟决定返乡投资新建皮具生产基地。目前,基地已有员工1000多人,去年实现主营收入3.2亿元。

当前,“返乡创业潮”带来的“归雁经济”备受各地关注。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是激活农村经济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国家均等化发展。同时,农民工经过数年在外打拼锻炼,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和营销经验,回乡创业有利于产业转移及劳动力结构性优化。来自我省劳务输出大县内江市隆昌县的统计显示,2014年以来全县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100人,带动就业3500多人,为2015年上半年全县GDP增长9.7%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我省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加速时期,经济总量今年将突破3万亿元,催生的有效需求和创业空间很大。越来越多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农民企业家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向在外人员招手:归来,返乡创业正当时!

扶上马再送一程

据省农劳办统计,2015年1-11月,我省4.2万名返乡创业农民工共创办企业1.6万个,吸纳就业21.3万人,实现产值93.4亿元。因而,扶持这一群体返乡创业成为一系列政策的关注点和落脚点:2015年4月,农业部印发《关于加强农民创新创业服务工作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意见》,要求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农民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亿万农民的创新活力和创业潜力。5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则提出整合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搭建农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见习基地等多项措施。在我省,2015年8月颁布了《关于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为返乡农民工铺平创业道路。

四川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鸣鸣认为,在生产的四个基本要素――“劳动力、土地、企业家才能、资金”中,农民工创业劣势在后两者。

农民工自身创业素质的缺乏是创业失败的主因之一。为此,我省明确提出将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动、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等培训。“加强创业培训是提升农民工创业能力的根本途径。”四川省人社厅厅长王建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2015年到2017年,四川预计将分别完成年度创业培训任务5.5万人、6万人、6.5万人。

同时,针对农民工创业资金问题突出,且主要集中在“没抵押、融资贵、渠道少”三个方面。张鸣鸣认为,这需要行政力量介入,拓展融资渠道。“农村金融如果完全市场化的话,由于风险高、利润低,资本可能出逃。”

为此,我省将率先在88个贫困县建立返乡创业贷款支持机制,资助各贫困县建立返乡创业贷款风险分担基金。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将直接降低银行对于给农民工创业者贷款的顾虑,撬动更多资金。

与此同时,我省还将探索发行专项中小微企业集合债券、公司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措施,增加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融资渠道。

返乡创业范文第3篇

联想到当前炒得火热的农民工返乡的问题。伴随着金融危机,直去年年底到3月份,全国有2000多万农民工返乡,专家预计。在今年4~5月份,随着企业用人市场饱和,将会出现第二批农民工返乡大潮,数量如此庞大的返乡农民工,他们的出路在哪里呢?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不“差钱”。想自主创业,可担心资金不够;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姓毕的姥爷”。想找门路。可没有人情关系。这样的他们如何能走向属于自己的“星光大道”呢?

看着有钱人下海创业,我们的返乡农民工兄弟就只能望洋兴叹了吗?其实不然。针对农民工返乡就业困难这一情况,自2008年底到如今,国家及时制定并落实扶持政策,鼓励返乡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包括放贷减税、免费技能培训、财政补助等;此外还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加强信息引导和创业指导,健立起了全面促进返乡创业的组织保障体系。此外。现在小本投资,收益稳定的适合农民创业的项目也不少,特别是种养殖等产业,在农村切实可行,前景可观,而且政府还给予额外补助。在这样的机会和机遇下,“差钱”的你其实也能创业。

湖南的赵宝国就是一个在这样的环境下成功创业的例子。

2008年初,在家种了十多年田的赵宝国不甘平庸。随着村里的几个朋友来到广州,在一个建筑工地上做活儿,刚开始的时候凭着自己的踏实和肯干,倒也挣了一些钱,但自从6月开始,他所在的建筑工地由于经济危机和楼市低迷,开发商的资金跟不上了,到10月份不得不中途停工。没办法,逗留了半个月也找不到其他的工作,赵宝国只好失望着回家了。

在家里过完年后,赵宝国便跟老父亲商量:现在外面经济形式不好,工作难找,可仅靠守着家里的几亩田生活也不是个事,我想找找门路。自己做点项目,既能照顾到家里,也能赚点钱。父亲也赞成他的想法。只是就家里的情况,能有什么钱投资项目呢?这时赵宝国读初中的儿子在旁边说:电视上说了,现在个人创业可以申请5万元以下的小额担保贷款,养殖种植的,政府还有额外补贴呢……赵宝国顿时心里一动:我何不弄个猪场养猪呢,现在猪价这么好。他分析了一下,修猪场倒是可以找信用社贷款。只是猪的口粮就不好想办法了……有天他去离家两里地外的酒店打酒。看着店主家里毛光油亮正在吃着酒糟饲料的猪,他突然有了主意,要是养猪结合酿酒,用酒糟养猪,那岂不是不仅节约了养猪的成本,还多了卖酒的这笔收益?只这样传统做酒的利润低,也不够效率,他通过多方面的打听,了解到一本机械的“新工艺”酿酒养猪技术是同行业里面最先进的。在一本机械学习技术回家做酒养猪致富的不计其数。于是他向村里申报了酿酒养猪的项目,获批3万元贷款,盖了一座50m的猪舍,再前往一本机械学习酿酒养猪技术,学成后购得一台IOOB的设备回家。

如今赵宝国养了30多头猪,用酒糟配制饲料。比普通养猪节省了2/3的成本,而且猪生长快速,毛色油亮;他用新工艺技术和设备酿酒,出酒率可高达90%。酒质优良,口味甘醇,很受当地欢迎,现在每天销售近200斤白酒,利润实为可观。就这样基本靠白手起家,赵宝国从一个返乡农民工变成了一个小老板。

返乡创业范文第4篇

2009年12月14日上午,笔者来到这里,看到梨园风光娇艳似火,游人赏叶依依难舍,树下成群的土鸡追逐嬉戏,有的悠闲踱步,有的低头寻觅着树叶下的小虫,还有的伫立梨树枝上栖息。不少母鸡躲藏在草丛里下蛋。两位主人则为准备喂鸡在辛勤忙碌着。透着繁盛的梨树枝,看到的是―派勃勃生机的“世外桃源”信

在这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的“世外桃源”里辛勤劳作的是两位放弃优越工作环境到此创业的优秀青年――融安县雅瑶乡冠带村村民何崇科及与他邻乡的表弟韦永学。

拥有大专文化的何崇科今年36岁,2008年他在柳州市从事机械维修、电焊业务,每月收入2500多元。韦永学2002年毕业于柳州畜牧兽医学校,2008年在桂林市一家养殖场担任技术员,月工资2000多元。2009年初,他俩返回融安县老家后,带动60岁的融安县大良农械厂退休工人陈子勋等人合伙投资30万元,在大良镇良北村曹家屯大洞冲沟承包4公顷梨树园及一片山地,兴建了鸡舍6间,简易住房4间,办起一个占地7公顷的土鸡养殖场,成立了融安县第一家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融安县天正生态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该养鸡场存栏优质土鸡4批,共6000羽。

“养鸡最讲究技术,防疫、喂料等各个环节都很重要,否则成本降不下来,鸡的肉质不佳,整个经济效益也就无法提高。”担任养鸡场技术员的韦永学向笔者娓娓介绍。为了提高土鸡养殖的科技含量,他们经常在劳作之余学习养鸡专业知识,力争在提高土鸡品质的同时,在市场销路上开拓出“新天地”,让优质土鸡养殖在该县大良镇甚至整个融安县“遍地开花”,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通过养殖土鸡增收致富。

据了解,天正生态土鸡养殖场目前养殖的土鸡每批3个月(180日龄)就出栏,已出栏的100多只土鸡销往融安、融水、柳州、桂林等地,每只土鸡成本25―28元,利润超过10元。此外,鸡场里3000多羽母鸡每月产土鸡蛋1000―1500千克,每千克土鸡蛋市场售价22元,仅卖鸡蛋每月就可获纯收A500哆元。

返乡创业范文第5篇

走上九龙嶂,正巧碰见刚刚采茶下山的九龙村村民、种茶专业户黎阳平。他热情地招呼记者到他的制茶坊喝茶。黎阳平不到40岁,在回家乡种茶之前,他一直在深圳某家著名电子厂打工,足足呆了16个年头。在回家之前,他每个月能领到3000多元的工资。黎阳平告诉记者,萌生回家种茶的念头很偶然。以前的九龙村道路崎岖、山路泥泞,而且电压不稳定,虽然村里人不少都种起了茶,但由于交通不便、机械化制作水平低,效益并不高。2008年,他了解到市县镇各级关心老区发展、决心修路拉电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时,他毅然辞职回乡,加入到了种茶致富的行列当中。

“镇村每年都会请来农科所的专业人士免费给村里人培训、到茶田现场指导,传授种茶技术和炒茶工艺,现在茶叶的产量高出很多,茶叶的质量也提升了,再加上交通便利、电压稳定、通讯条件改善了,茶叶的销量好了很多,价格也比以前提高了不少。”黎阳平一边泡着自家产的茶叶,一边乐呵呵地说。现在,他开辟了30多亩的茶田,建起了一个不大的茶叶加工厂,目前,每年可产茶1000多斤,年收入达10多万元。“比以前打工好多了!村里不少农户还养了蜜蜂,听说产出的蜂蜜供不应求,明年我也准备养几十箱试试看。”黎阳平满怀信心地说。

记者从村委了解到,九龙村有110多户农户、总人口400多人,因为地处偏远、山地贫瘠,大部分村民都陆续外迁谋生。近年来,随着村里各方面条件的改善,村民们大部分都返乡“再创业”,充分利用九龙村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种茶叶、养蜜蜂,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九龙山嶂位于梅县梅南,那里山峦起伏,奇峰林立,林茂泉清,怪石嶙峋。有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是人们生态旅游的好去处。山峰高处,有一垭口,是通往丰顺的要塞。整个山峰,是通往丰顺潮汕地区的屏障,为军事要地。而其距梅州市区38公里,距梅揭、梅河高速公路出入口18公里,交通便利。梅南九龙嶂曾是粤东地区最早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地区之一,是一、二战时期梅州地区革命武装斗争的中心,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具不完全统计,在九龙嶂及其周边地区战斗过的老前辈有、、罗荣恒、聂荣臻、五位元帅;有罗瑞卿、谭政、刘永生、王立朝等11位省部级干部,可以说九龙嶂曾经是众多有声望的革命前辈们云集战斗、浴血奋斗过的红色圣地。如今九龙嶂还存留有红军井、红军灶、练兵场、红军宿舍、关押所等红军遗址。

返乡创业范文第6篇

“这几个字不能多、不能少,也不能变。‘来’表达亲切和热情,‘耍’是河南方言,最真切地体现出悠闲与惬意。”从送庄镇十里香草莓合作社出来,孟津县委常委、副县长辛俊峰的解释,让人记忆犹新。

道路两旁,布列着几十家草莓、葡萄等水果采摘园,一个个精美醒目的招牌迎风而立,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今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就是在这里调研时,对孟津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由此促发了孟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潮。

打铁还需自身硬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农民工返乡创业,孟津之所以成绩引人注目,关键还是自身未雨绸缪的施政理念和矢志不渝的为民情怀。

2009年开始,孟津就提出了全民创业的目标,并且连续6年将其列入县委、县政府年度十大行动计划。特别是近年来,孟津通过持续强化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体制机制保障,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投放力度、强化创业指导培训和标兵选树等措施,不断释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红利”。

目前,孟津返乡创业农民工约1.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占外出务工人员的12.6%。全县返乡农民工共创办各类实体1300多家,创业销售收入达2.3亿元,带动就业2万人左右。连续5年每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都在3亿元以上,创业工作被洛阳市政府授予就业创业先进单位,创业贷款担保中心被中国银行业协会授予第十一届全国“非金融机构最佳创新奖”。

今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的到来,为孟津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时代春风,当时的情景,每一个在场的人都记忆犹新。

在孟津,先后考察了洛阳市孟津县京孟种植合作社、洛阳鑫沃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农业观光休闲采摘一体化企业。他指出,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文化水平较高,不少人经受了市场的熏陶和工业化生产训练,要积极引导他们返乡发展现代农业,将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现代经营理念和产业发展模式引入农业,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还特意强调,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副总理的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我们走产业化道路、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念。”洛阳鑫沃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莫新阁兴奋地说。

安徽前来取“真经”

初冬时节,草木萧瑟,但中原大地处处涌动着返乡创业的热潮。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机遇,许多农民工怀揣梦想,纷纷返乡创业。他们的回归,为沉寂的农村大地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11月7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派出调研组来到河南,他们的目的,是来寻求这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真经”。

为了让调研组尽可能多地了解河南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经验和做法,孟津显然是最合适的去处。

位于会盟镇小集村的洛阳天下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调研组到达的第一站。该公司由8名返乡农民工筹建,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公司年收益已经达到1000万元。公司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解决了当地秸秆利用的难题,同时为周边村民特别是老年人和妇女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洛阳田园之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蔬菜种植为主导,是一家集农产品种植、新技术开发和推广、观光休闲、农业电商、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农业公司。该公司也是由返乡农民工创建,合理完善的产业布局,使公司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大发展,并带动周边1180农户参与生产经营,人均年增收3万元。

在所参观的几家公司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当数洛阳龙浩农业有限公司。虽然已是初冬,这里依然花木葱茏,植被丰茂,景色宜人,特别是眼前那个“来孟津耍吧”的精致招牌,给人宾至如归之感。在公司创办人吕妙霞的带领下,调研组品尝了甜美可口的草莓和葡萄,参观了标准化种植园区,并听取了她从北京返乡创业的成功历程。

虽然天气渐冷,但孟津县创业贷款担保中心和孟津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综合服务中心并不冷清,来来往往的人们或办理手续或咨询政策。在这里,调研组就简化办事程序、提供综合服务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问询。

9日上午,意犹未尽的调研组在对古村落魏家坡、洛阳三彩小镇和平乐牡丹画村进行调研后,满载而归。

一路走来,调研组不停地啧啧称赞。

“孟津的做法让我们眼前一亮,你们亮点多,措施实。安徽现在也在举办徽商大会,号召徽商回归。农民工返乡创业,你们走在了前面。”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李红说。

“大雁争相归”

9月24日,孟津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确定“围绕一个目标、落实三个体系、打造四个亮点”,全面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使更多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能创业、创成业。

创业服务体系、创业政策体系、创业保障体系是河南省人民政府针对返乡创业农民工提出的三大体系建设。结合自身实际,孟津量体裁衣,提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新举措,筑牢“三大体系”。

创业服务贯穿于创业的整个过程,是返乡农民工创业成功的重要依托。

孟津县继续简化服务流程,降低创业门槛,取消歧视性规定,让农民工返乡创业与其他招商项目享受同等待遇;发挥县、乡、村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的作用,各乡镇依此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综合服务中心,加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的统计监测,完善外出务工人员和返乡创业人员台账,及时掌握农民工就业和返乡情况,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针对返乡农民工不同创业阶段、不同业态、不同群体以及不同地域经济特色等所需知识技能特点,编制差异化的创业培训规划,创新创业培训模式,提高创业培训有效性。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是落实创业政策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除了落实农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以及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孟津县还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健全财政激励机制,确保每年创业贷款担保基金不低于6000万元;全面落实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在相应政策执行时间范围内,对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中小微企业严格执行相关政策规定,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落实创业场地优惠政策,鼓励各镇筹建创业孵化基地,农民工返乡创办的实体在创业孵化基地内发生的物业管理、房租、卫生、水电等费用,3年内给予不超过实际费用50%的补贴,同时保障用地指标,在办理土地使用手续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和支持;采取多种担保方式,推行“政策性贷款+商业性贷款”组合模式,金融机构对其中的商业性贷款实行低利率,切实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融资成本,采取多种方式开展“量身定做”特色金融服务,满足农民工返乡创业多样化需求。

要充分释放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激情,使农民工想创业、创成业,保障体系建设不可或缺。

目前,孟津县各个部门都把创建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工作列入重中之重,明确任务分工,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协调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特别是在氛围营造上,孟津引导鼓励各乡镇争创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乡镇、示范园区、优秀示范项目。目前,送庄镇、会盟镇、白鹤镇、平乐镇正积极争取创建示范乡镇;平乐农民牡丹园区、孟扣路送庄镇种植业园区、送庄村特色种植园区、孟津十里香草莓园、孟津洋丰种植专业合作社、丰博草莓园、鑫沃牧业等正积极为争夺示范园区和优秀示范项目作准备;评选“返乡创业之星”,进行巡回演讲,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是孟津县在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上的一个特色举措,接下来仍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介,广泛宣传创业典型人物,宣传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积极营造创业、兴业、乐业的良好环境。

一个个成效显著的举措,让孟津县在外农民工“大雁争相归”。

一个目标,四大亮点

确保2017年成功创建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是孟津县确立的一个宏大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孟津县正坚定信念,砥砺奋进。

到2017年,孟津县力争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1.7万人,带动就业3万人,创建1个示范镇、2个示范园区、5个优秀示范项目;到2020年,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2万人,带动就业10万人,创建2个示范镇、5个示范园区、20个优秀示范项目。

不仅如此,孟津县还提出了打造四个亮点的计划,即打造好指导师志愿团、创业担保贷款、创业技能培训和综合服务中心。

精心挑选创业指导师志愿团成员,确保志愿团成员不低于80人,每年开展帮扶不低于400次,为有意愿创业的返乡农民工做好政策咨询、创业项目评估、创业指导等咨询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同时,做好图文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完善好服务台账。

进一步简化贷款流程和反担保程序,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工作,设立返乡农民工贷款办理窗口,提高服务效率,确保每年为返乡农民工发放创业贷款不低于2亿元,总额度不低于3亿元。

聘请高水平专家教授开展创业培训工作,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特征,制定培训计划,确保每年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技能培训不低于1万人,保证每名返乡创业农民工都能享受到免费的创业技能培训。

及时了解农民工创业就业需求,分析研判返乡创业农民工创业就业形势,准确提供培训、资金、政策支持,打造融“需求调查―创业培训―资金帮扶―带动就业”于一体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综合服务中心”。2016年底,各乡镇均要建立服务中心,确保实现精准帮扶。

返乡创业范文第7篇

创业资金缺乏,资本集中度低:缺乏创业资金是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调查发现,在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中,有90%以上的人认为创业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资金。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资金来源主要有3个部分院家庭储蓄资金尧亲戚朋友借的资金及少量的银行借贷资金。农民工无法向金融机构获得大额贷款,也无法通过股票发行的方式向社会集资。因此,资金的缺乏导致创办企业的资本集中度低,无法进行高资本运作,企业预算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目标。

企业规模小,不能形成规模经济:调查发现,目前黑龙江省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多以小作坊的形式进行。一是绝大多数企业都是由单个家庭创办,企业规模小,厂房占地面积小,机器设备落后,工人人数少,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有17%的新企业完全是家庭式作坊,并不对外招工,工人全部由家庭成员组成,生产不稳定。二是新企业分布不集中,散落在城乡各处。此种分散建厂的创业方式,无法在各企业之间形成有效的原料尧产成品与信息的交流,上下游企业之间不能实现联动生产。

劳动者素质较低:在由农民工创办的企业中,劳动者整体素质较低。一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身接受的教育水平较低,87%的经营管理者的受教育程度为初中或以下,所掌握的知识量较少,这必然导致管理者的思想意识程度和科技文化水平较低。二是工人结构单一。一方面,工人性别单一。在新成立的米酒生产企业中,所有员工全部为男性,而在手工艺品加工制造企业中所有员工全部为女性。另一方面,工人受教育程度单一。调查发现,只有2%的农民工建立企业中有大学生工作,9%的企业中有高中生工作,其他89%的企业中员工的受教育程度仅限于初中及以下。三是工人的身体素质较低。由于企业员工大多数是农民,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营养状况都较低,而且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工人的整体身体素质较差。在调查中发现,有40%左右的工人患有长期慢性疾病[4]。

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内容

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内容是对政策进行研究的最核心的部分,内容的质量从根本上决定了政策实施的效果。如果能有高质量的农民工返乡创业,那么就会出现农民工创业市场的繁荣曰相反,如果政策内容质量较差,必定不会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因此,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至少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转变对农民工创业的传统观念:一是从观念上改变对农民工创业的观念。彻底改变以往认为农民工无知识尧无学问尧无技术的想法,从思想上认识到农民工创业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二是舆论上不能有偏见或歧视。通过政府文件尧公报尧新闻媒体等在舆论上宣传和支持农民工创业,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对农民工创业的杰出人物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观念上的改变是促进农民工创业的必要准备。

对创业资金来源进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最大的瓶颈就是创业资金的匮乏。有了一定的资金才能建设厂房,进行投资,购买原材料,雇用劳动力。因此,在促进农民工创业上,必须降低农民工创业贷款的门槛,减少农民工创业贷款的手续尧步骤等。从中央到地方上,应降低农民工创业的贷款利率,对农民工贷款实行低息贷款,对信誉良好的创业农民工实行无息贷款政策,利率降低后能够减轻农民工的贷款成本曰延长创业农民工的还款期限,在普通贷款期限上延长1倍的时间或设定1个还款期限,在该期限内,由创业农民工自由选择还款日期曰降低对创业农民工贷款的准入门槛,适当放宽对贷款的财产抵押政策或者对创业农民工由乡镇或县级政府进行抵押担保,由原来的财产抵押转换为新型的政府信用抵押,对创业农民工进行贷款服务曰减少创业农民工贷款的办理手续和时间,对办理贷款的农民工进行核实后,规定1周内必须保证农民工能够取得全部贷款金额。

调整农村土地政策,支持农民工在农村土地建设产房: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归村民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农民不得在土地上建筑房屋等。为了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黑龙江省应当从土地政策上进行较大的调整,在土地集体所有的政策下,对创业农民工的厂房建设进行支持。一方面,可以由当地政府出面,建立农民工创业园区,统一规划农民工创业建设用地。所用土地先由政府出资购买,然后平价或者低价卖给创业的农民工,解决厂房建设问题曰另一方面,只要核实农民工的创业方案,也可以允许农民工按照市场价格对农村土地进行购买,由政府担保和监督。如果农民工购买土地后不是用于创业,政府有权收回土地,并对该部分农民工进行处罚。

对农民工创业进行财政政策支持:促进农民工创业的一项有效措施就是对创业农民工进行财政政策支持,减轻他们的财政负担,降低创业成本,增加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心。一是可以对已经到政府相关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工创办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降低这些企业的营业税尧 公司所得税等曰二是对农民工创办企业进行财政补贴。一方面,可以按照公司经营项目尧公司利润或者公司创造就业岗位进行补贴曰另一方面,对农民工创办企业的道路交通运输费用尧水电费用等进行减免或补贴。通过对农民工创业的财政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

建立覆盖城乡一体化的农民工创业信息平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也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这种公共品应由政府出资提供。政府应当建立覆盖城乡一体化的农民工创业平台,聘请专门人才对信息平台进行维护,让农民工创业的模式和经验野走出去冶,把关心农民工创业的资金尧信息等野引进来冶。一是政府应当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咨询办公室,从行政上确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治地位,把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服务工作纳入到正常工作中曰二是聘请专业人才建立农民工创业网站,并对网站进行维护。在网站上创业政策尧创业项目尧创业个人先进事迹和成功案例等,并在网络上开通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的预审通道,以帮助农民工及时了解创业信息和创业后的资金贷款申请办法[5]。

返乡创业范文第8篇

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政策主要还是停留在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阶段,并没有做出对农民工创业的后续支持政策。这就导致农民工返乡创业后,新企业建立起来,但无法长期进行生产。

创业资金缺乏,资本集中度低:缺乏创业资金是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调查发现,在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中,有90%以上的人认为创业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资金。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资金来源主要有3个部分院家庭储蓄资金尧亲戚朋友借的资金及少量的银行借贷资金。农民工无法向金融机构获得大额贷款,也无法通过股票发行的方式向社会集资。因此,资金的缺乏导致创办企业的资本集中度低,无法进行高资本运作,企业预算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目标。

企业规模小,不能形成规模经济:调查发现,目前黑龙江省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多以小作坊的形式进行。一是绝大多数企业都是由单个家庭创办,企业规模小,厂房占地面积小,机器设备落后,工人人数少,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有17%的新企业完全是家庭式作坊,并不对外招工,工人全部由家庭成员组成,生产不稳定。二是新企业分布不集中,散落在城乡各处。此种分散建厂的创业方式,无法在各企业之间形成有效的原料尧产成品与信息的交流,上下游企业之间不能实现联动生产。

劳动者素质较低:在由农民工创办的企业中,劳动者整体素质较低。一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身接受的教育水平较低,87%的经营管理者的受教育程度为初中或以下,所掌握的知识量较少,这必然导致管理者的思想意识程度和科技文化水平较低。二是工人结构单一。一方面,工人性别单一。在新成立的米酒生产企业中,所有员工全部为男性,而在手工艺品加工制造企业中所有员工全部为女性。另一方面,工人受教育程度单一。调查发现,只有2%的农民工建立企业中有大学生工作,9%的企业中有高中生工作,其他89%的企业中员工的受教育程度仅限于初中及以下。三是工人的身体素质较低。由于企业员工大多数是农民,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营养状况都较低,而且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工人的整体身体素质较差。在调查中发现,有40%左右的工人患有长期慢性疾病[4]。

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内容

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内容是对政策进行研究的最核心的部分,内容的质量从根本上决定了政策实施的效果。如果能有高质量的农民工返乡创业,那么就会出现农民工创业市场的繁荣曰相反,如果政策内容质量较差,必定不会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因此,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至少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转变对农民工创业的传统观念:一是从观念上改变对农民工创业的观念。彻底改变以往认为农民工无知识尧无学问尧无技术的想法,从思想上认识到农民工创业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二是舆论上不能有偏见或歧视。通过政府文件尧公报尧新闻媒体等在舆论上宣传和支持农民工创业,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对农民工创业的杰出人物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观念上的改变是促进农民工创业的必要准备。

对创业资金来源进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最大的瓶颈就是创业资金的匮乏。有了一定的资金才能建设厂房,进行投资,购买原材料,雇用劳动力。因此,在促进农民工创业上,必须降低农民工创业贷款的门槛,减少农民工创业贷款的手续尧步骤等。从中央到地方上,应降低农民工创业的贷款利率,对农民工贷款实行低息贷款,对信誉良好的创业农民工实行无息贷款政策,利率降低后能够减轻农民工的贷款成本曰延长创业农民工的还款期限,在普通贷款期限上延长1倍的时间或设定1个还款期限,在该期限内,由创业农民工自由选择还款日期曰降低对创业农民工贷款的准入门槛,适当放宽对贷款的财产抵押政策或者对创业农民工由乡镇或县级政府进行抵押担保,由原来的财产抵押转换为新型的政府信用抵押,对创业农民工进行贷款服务曰减少创业农民工贷款的办理手续和时间,对办理贷款的农民工进行核实后,规定1周内必须保证农民工能够取得全部贷款金额。

调整农村土地政策,支持农民工在农村土地建设产房: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归村民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农民不得在土地上建筑房屋等。为了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黑龙江省应当从土地政策上进行较大的调整,在土地集体所有的政策下,对创业农民工的厂房建设进行支持。一方面,可以由当地政府出面,建立农民工创业园区,统一规划农民工创业建设用地。所用土地先由政府出资购买,然后平价或者低价卖给创业的农民工,解决厂房建设问题曰另一方面,只要核实农民工的创业方案,也可以允许农民工按照市场价格对农村土地进行购买,由政府担保和监督。如果农民工购买土地后不是用于创业,政府有权收回土地,并对该部分农民工进行处罚。

对农民工创业进行财政政策支持:促进农民工创业的一项有效措施就是对创业农民工进行财政政策支持,减轻他们的财政负担,降低创业成本,增加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心。一是可以对已经到政府相关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工创办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降低这些企业的营业税尧公司所得税等曰二是对农民工创办企业进行财政补贴。一方面,可以按照公司经营项目尧公司利润或者公司创造就业岗位进行补贴曰另一方面,对农民工创办企业的道路交通运输费用尧水电费用等进行减免或补贴。通过对农民工创业的财政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

建立覆盖城乡一体化的农民工创业信息平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也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这种公共品应由政府出资提供。政府应当建立覆盖城乡一体化的农民工创业平台,聘请专门人才对信息平台进行维护,让农民工创业的模式和经验野走出去冶,把关心农民工创业的资金尧信息等野引进来冶。一是政府应当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咨询办公室,从行政上确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治地位,把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服务工作纳入到正常工作中曰二是聘请专业人才建立农民工创业网站,并对网站进行维护。在网站上创业政策尧创业项目尧创业个人先进事迹和成功案例等,并在网络上开通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的预审通道,以帮助农民工及时了解创业信息和创业后的资金贷款申请办法[5]。

建立农民工创业的运转模型:按照政策的发生主体划分,可以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三元模型,包括政府尧市场和农民工单个方面。由政府实施的土地政策和信息政策可以直接对农民工起到激励作用曰而财政政策和资本政策则通过市场作用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起到激励作用。按照政策内容进行划分,可以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野五力模型冶,即政府的土地政策尧资本政策尧劳动力政策尧信息政策和舆论政策则直接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起到激励作用。#p#分页标题#e#

返乡创业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创业金融;创新抵押;风险分担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1-0098-03

一、金融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从金融服务看

首先,农村金融机构不健全。不少银行认为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设立一个网点,而设立后可吸收到的存款额却很低。如今,实力较强的商业银行都不愿到农村开展业务,除部分银行设有基层网点外,大部分银行都弃农进城,全力支持城市建设。据一份权威资料显示,全国还有2000多个乡镇没有一家金融机构。这使得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办理信贷业务极其困难,可选择范围也较小。

其次,在农村几乎没有专门服务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专业人士,大部分农民工对于当地金融机构提供的业务和银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贷款项目不了解,只有少数村民对哪些地方可以办理贷款、申请贷款的最高额度、申贷条件及优惠政策有所了解,给贷款造成了一定的盲目性。

再次,金融机构与企业的接触也比较少,不了解企业的切实需求。金融机构应积极利用自己在技术、信息和管理方面的优势,适时地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能力,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拓展市场;适时地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和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加大宣传和推广信息网络技术,带动网银业务的发展;帮助农民工把企业建设的更强更大,有利于贷款的借出和收回。

最后,农民工返乡创业融资的渠道单一,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银行贷款。大部分银行在担保方面又要求严格,而农民工又缺少足够的担保和抵押,成为了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中的绊脚石。对此,其他金融机构应积极拓展市场,加大建立可提供担保的机构,如“农村小额贷款担保公司”。

(二)在贷款方面

1.信贷品种少。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金来源,一是依靠打工积蓄;二是民间借贷;三是靠银行贷款。大部分返乡农民工把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但目前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比较狭窄,金融支持主体缺失。缺少符合农民工创业特点、实际情况和需求的信贷品种,缺少有层次性的多样化的适合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金融产品。现在,农民工从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小额担保贷款、农户保证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而农民工需要的是适合其返乡创业特点、条件、需求的信贷品种和切实与创业相关的项目,如“农民工返乡创业专项贷款”。

2.信贷利率偏高。绝大多数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认为贷款利率偏高,使他们难以承受,“望贷生畏”。一方面,金融支持主体缺失,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比较狭窄,导致“借贷失衡”。农村信用社作为最主要的放贷机构,利率有所偏高。另一方面,由于返乡农民工的偿债能力较低,从而,贷款的风险较高,相应的贷款的利率也有所提高。

3.贷款手续繁锁。由于农村信用社和商业银行的贷款权限上收,使得每笔业务都需要经过逐级审批,贷款流程较长,而且在其审批过程中还需农民工提供一系列的证明材料和担保物,中间环节较多,程序较为复杂,办理一笔贷款往往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4.财产担保严。在农民工申请创业贷款的过程中,担保难又是一个最突出的原因。农民工返乡创业申请贷款需要担保抵押物,抵押物仅限于有价证券、存单和城市居民房产。对此,农民工普遍反映抵押物缺乏,可利用抵押担保物少。除了土地、住宅外,基本上没有其他财产可以作为抵押。甚至有些农民工的住房无产权证的,即使通过关系找到城市居民房产,也难承担过高的抵押登记费用。他们所拥有的财产就是承包的土地,目前也不能作为抵押。

二、影响金融支持农民工创业的因素

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因素主要可以划分为宏观与微观两层次。

(一)宏观因素。政策因素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金融支持农民工创业的两个主要宏观因素。一方面,国家应该激励农民工创业,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扶持政策;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推出的信贷项目大都实行严格的贷款制度,贷款权限上收,管理链条长,缺乏农民工创业专项贷款这种特殊的政策性金融产品。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水平不一,不同地区的贷款成功与否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贷款成功率,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水平差异不大,大部分地区相对持平,但有些地方由于收入相对偏高,贷款需求少,贷款成功率相对偏高。就江苏省而言,苏南地区和苏中地区的成功率将近差1倍,苏南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成功率可达75%,而苏中地区只有40%。也意味着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银行的贷款更市场化。

(二)微观因素。课题组从农民工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务工时间,家庭背景,企业偿债能力,企业规模,不同行业等进行分析,检测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的影响,调查情况如下。

1.性别。从调查可见,向银行申请到贷款的男性创业者、女性创业者的比例分别占总人数的55%和45%,男性略高于女性。可见,虽然推行男女平等,但仍然存在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一般创业企业的法人都会以男性为主,而且在一个家庭中也更支持男性创业。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男性获得贷款机率略高。

2.年龄。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人数主要集中在30-45岁之间。受访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很少有20岁以下的,他们刚工作了一两年,缺少相应的经验和资金,也缺少一定的人脉关系,很少有创业的。20-40岁的人数较多,这个年龄段的人经过长时间的打拼,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的个人阅历,积累了知识、经验,并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他们处于“上有老、下有小”阶段,他们迫切的希望将来能够过上好日子,有较高的创业热情。40岁以上的创业者也比较少,他们人到中年,孩子基本上都长大了,都把希望寄托于孩子的身上。所以,银行对返乡创业农民的放贷年龄主要集中在30-45岁之间,占比69%,青年及老年相对较少。

3.文化程度。在被调查的农民工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水平都有。其中小学、初中比例相近,两者所占比重较大,合计占了全部的62%。说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文化层次较低,创业者仍以年长者为主,受过较高教育的年轻人因阅历少和资金不足等原因仍以留在大城市打工为主。

4.偿债能力。农民工的偿债能力对金融机构放贷意愿是否有重大影响?我们将返乡农民工的偿债能力划分为三类:弱、中等、强。其中,获取贷款的企业中偿债能力弱的仅占8.7%,中等能力的占43.6%,偿债能力强的占47.7%。可见银行对风险很看中,很注重资金的收回,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偿债能力要求很高,对偿债能力较弱的企业实行严格的借贷管理。

5.家庭背景。家里近亲中有村干部或公务员或有固定职业和稳定收入的人比较容易获得贷款,获得贷款的比例占60%。这也从侧面说明这样一个现状:由于家庭背景良好,首先有一定的人脉关系;其次,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可以由他们帮忙直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和农户保证贷款。

6.企业规模。调查结果显示,返乡创业农民工企业规模大小获取贷款的比例为:企业规模小的占39.4%,大的创业企业占61.6%。由于较大的企业有较好的业务规模和固定的项目,大量的资金可用来周转,从而使得银行发生坏账的可能性低。

7.不同务工领域。从行业分布上看,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在很多领域进行创业,主要立足农业和非农兼业,有的从事加工业、建筑业,养殖业、餐饮服务业、运输业、经商等。创业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是一种生存型创业。

由于不同行业的启动资金不一,不同行业对贷款的需求也有所不同,获得贷款的成功率也就不一。以农业和工业为例,同样的贷款额,同样的其他因素,金融机构更倾向于贷款给工业,这是因为农业等创业项目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存在对天气等客观因素的不确定性,从而就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若受自然灾害影响就会造成血本无归。如果这些信贷项目遇到自然灾害,则农户自然无法保证还款,易形成坏账,给银行造成很大的风险。反之,工业项目,资金流动周转速度快,项目新颖,企业还贷能力强,比较容易获得银行的信任,从而获取贷款。

三、几点建议

(一)农民工方面。首先,要提高农民工素质,农民工素质较低,创业成功率不高。返乡农民工要积极的参加一些后教育培训,进行函授或电大的学习,还可以参加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门的培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文化程度和业务素质。其次,要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不断向他人学习,力争把企业做大、做强。最后,农民工在返乡创业选择项目的时候,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选择适合自己的、有优势的项目,而不是盲目地跟风选择。

(二)银行方面。首先加强宣传。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农民工集中返乡有利时机,及时开展针对返乡农民工的金融政策和金融知识宣传,提高农民工的金融知识水平,增强与农民工返乡创立沟通力度,重点加强对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政策、信贷知识及创业贷款申请程序等进行宣传。金融机构要转变工作作风和宣传方式,通过电视、电台、报刊、传单等媒体进行宣传,同时还应以集中讲座、农家访问等农民工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深入实际,主动承担起金融政策和金融法律顾问的职责,当好参谋,帮助返乡农民工解决创业中其他一些棘手的问题。

其次,健全金融信贷服务,改进服务质量。在考虑成本和安全的基础上支持商业银行到农村地区设立网点,加大支农信贷投入力度,支持农村产业化发展,改善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服务质量。建立绿色通道,简化贷款手续,设立专职窗口、专职人员,做到返乡创业农民工随到随贷,随用随贷。还要应充分考虑基层金融机构实情,适当扩大基层机构的贷款审批权。

再次,要创新金融产品。金融机构要及时从农民工角度出发,量体裁衣,合理设计,适时推出支农信贷的新产品,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新的金融服务,切实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缺乏问题。积极推行农民工专项贷款,及时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新产品。可将贷款的对象扩大到农村各类经营户。在贷款期限上,可以根据当地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特色、贷款项目生产周期和综合还款能力等进行适当放宽。在贷款利率方面上,还可以规定返乡民工创业贷款利率一律执行国家基准利率,不得上浮。

最后,要改善抵押制度。针对贷款过程中出现的担保难,银行一是根据农民现有资产情况,扩大抵押担保的设定范围。金融机构应积极开办农民住房、农户宅基地、土地经营权等各项动产和不动产的抵押贷款,扩大农民工贷款有效担保范围,尽可能地为农民工创业融资提供支持。二是探索林权抵押、养殖水面使用权抵押、耕地抵押等农业经营权抵押的新模式。

(三)政府方面。首先,发展各种微型金融机构。由于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的主要来源就是银行,而如今银行还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创业需求,实行严格的贷款制度。对此,应大力发展各种微型金融机构。・尤努斯和他在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实践,给中国农村金融业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借鉴经验。我们可以开放融资渠道,逐步放宽政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将一些企业家手中的钱运用起来,到农村创办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乡镇银行,发展各种微型金融机构,激活金融机构的信贷机制,引导民间金融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竞争主体,为农民提供少至几百元,多至几万元,甚至更多一些的贷款额度,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后备支持。

返乡创业范文第10篇

返乡创业潮中的三个开县弄潮儿

开县是重庆闻名全国的“打工第一县”,全县170万人口中,近70万人常年在外打工。“十二五”期间,开县每年都有超过1万多名打工仔、打工妹返乡创事业,创办的经济实体已超过2.7万户,投资总额超过275亿元。

谢世洪:“成都小吃”店主玩转新科技

大多数北京人并不知道,京城800多家“成都小吃”,90%都是重庆市开县人开的。这些开县人中,相当比例是――或曾经是――农民工。今年46岁的谢世洪,就曾是“成都小吃”店主中的风云人物。而今,他早已鸟枪换炮,试图在高科技领域分得一杯羹。他和合作者创办的重庆开县特飞航空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航空特殊动力材料,得到国家发改委“高精度工业CT无损检测系统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支持,获得了轻型航空发动机、高分子复合材料加工工艺和应用等50多项发明、130余项外观设计、220多项新型实用专利。他们开发的双转子回转式容积泵,目前正在申请国际专利。

1986年,初中毕业的谢世洪成为开县赵家镇长安村第一批“打工仔”之一。他一边为师傅放牛一边学中医,然后去建筑工地拉板车,再返乡结婚――刚步入社会的谢世洪,重复着与其他打工仔大同小异的故事。

看见别人当厨师能“半年前穿补丁衣服出去,半年后打领带回来”,新婚的谢世洪也去镇上学厨师,然后辗转漂泊10多个省打工。在成都锦江宾馆,经过一些类似于电影中“偷师学艺”桥段后,他成了大师的徒弟,成了厨师长,终于可以“打领带回来”了。

有一次,谢世洪出差到西安,走进一家小吃店吃午饭。他看着别人吃几元钱的小吃,而自己吃几十元的炒菜,还喝着酒,心里不免有点优越感。但小吃店老板却不高兴地埋怨:“你坐在这里慢悠悠地吃炒菜,起码让这张桌子少进账好几百元。”谢世洪有些生气,认为炒菜比小吃贵得多。但是老板却说:“这张桌子本来可以坐5个人,吃小吃都吃了几轮了。”谢世洪惊讶地了解到,这家小投入的路边小店,其实比很多大酒楼的利润高得多。

受到震撼的谢世洪,成为最早一批去北京开小吃店的开县人。

2002年,开县人陈代利在北京第一个以“成都小吃”开店并赚了钱,这让在北京的开县人备受鼓舞。谢世洪也向亲戚朋友借了20万元,在北京西站附近开了家近100平方米的“成都小吃”。生意好的时候,每天流水有1万多元。

这一时期开“成都小吃”的开县人,80%都赚了钱,买房买车的都有。谢世洪却决定把钱用来开分店。他一边在北大进修MBA,一边管理着7家店――最大的店有700多平方米。

2007年8月,在京的800多个开县小吃店老板,加入新成立的开县商会。邓文忠任会长,谢世洪等任副会长。一次偶然的机会,谢世洪在一次接待中结识了程中云,两人在“做飞机项目”上一拍即合。他们合开的公司开发出世界首款超轻型、可折叠的水上动力冲浪板,已获得数十项专利和CE等多项专业认证。

肖华:打工仔创办的鞋厂产品销到了国外

42岁的肖华,这名曾经的开县“打工仔”,如今在家乡开县拥有一家鞋业公司的一半股权,而该公司的资产超过1亿元。

1991年,19岁的肖华离开家乡,去福建晋江鞋厂打工,靠勤奋好学做到了销售经理,每月能有两三万元收入。他由此挣得第一桶金。在那个年代,七八十万元的积蓄已经足以为更大的梦想搭上起跑器。1998年,外出7年的肖华回到家乡,希望从正在推进的三峡迁建中找到机会。他承包了开县橡塑公司的一条生产线。在企业整体改制时,他和志同道合的下海青年杨勇一起,买下整个公司,从两人名字中各取一个字,成立了勇华鞋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老家,人脉、政策都有一定优势,比如有三峡后期产业扶持政策、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其中一些政策在沿海地区是无法享受的,土地价格也更低。”肖华说,“这让我们能做一些自己的事情。”

“产品从研发、生产到销售,都是自己做。” 肖华说,每年12月6日至次年1月6日,邀请销售商来公司开会,将来年需要的品种和数量确定下来,支付定金后,公司按计划生产,“经营风险也不大”。产品定位于中低端,每双鞋带来的利润很低,但积少成多,仍能累加出极其可观的数额。

几年发展下来,公司日渐壮大,现有资产1.0157亿元。去年生产了800多万双鞋,其中有一部分出售到西亚和东南亚国家。公司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84亿元,纳税200多万元。

更大的意义在于,作为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公司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公司现有员工686人,在农闲时的用工最高峰期间,有1029名工人在这里挣钱,其中以四五十岁的妇女为主。在开县,在鞋厂工作所得到的薪酬,足以让员工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还能兼顾家庭。

曾汉宇:水里养的除了鱼,还有谋求上市的梦想

40岁的开县人曾汉宇,已跻身于重庆水产行业的最前沿方阵。

出生于开县厚坝镇大坝村8组的曾汉宇,1997年从合川水产学校淡水鱼专业毕业后,去师兄创办的通威集团打工。懂技术、头脑活络的他进步神速,很年轻就成为片区经理,年收入不低于50万元。当绝大多数人只能骑自行车时,这个农家子弟就开上了汽车。

曾汉宇发现,高温天气时,鱼的损耗非常大,侵蚀了很大的利润空间。也就是说,如果能减少运输中转,仅仅是节省下来的损耗,就是非常可观的收入。“鱼场必须有规模,但也不能太集中,要靠近市场终端,假如有自己的鱼场就好了。”一个念头在曾汉宇心中腾起。

2009年,开县举办首届乡情会,出台了返乡创业的一揽子优惠政策。曾汉宇听到这个好消息返回家乡,注册成立了重庆市飞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他将厚坝镇闲置的3000亩山坪塘进行改造升级,让“死鱼塘”成了“聚宝盆”,还被授予“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在湖南,他也有2000亩养鱼基地。

“仅靠能吃苦还不够,科学养殖才是王道。”曾汉宇推行轮捕轮放的养鱼模式,每次放养的鱼种、大小、品类都很有讲究,实现了基地一年四季都有成品鱼销售。

2011年,曾汉宇又进行了“水上种蔬菜”的尝试,套养了珍珠蚌,提升了效益。

2012年,一场大洪水让曾汉宇的鱼跑光了。渡过难关后,他再一次加强了对基地的改造,2014年,他又投入七八百万元进行“小改大”“浅改深”的改造,“往后,还会提升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喝着茶就能知道鱼是否缺氧”。

曾汉宇说,他在重庆的基地已经形成了年产量近千万斤的规模,去年的销售收入7000多万元。“虽然投入大,但利润也不少。”踌躇满志的曾汉宇说,重庆的水产品每年的市场总量在50万吨左右,而重庆的自产能力不到30万吨。“这是一个直接连结到老百姓菜篮子的行业,有很好的前景。”

曾汉宇的企业吸引了风投的关注,注资额以千万元计。而今,曾汉宇正积极筹备公司上市事宜。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连锁效应

过去,农民工“打工一人,致富一家”,对于社会的效应,被业界称为“做加法”。而今,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一方”,则成为业界口中的“做乘法”。从“加法”到“乘法”,返乡创业让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工,成为“全民创业”中一块不可小觑的重要力量。

在重庆,每年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群体究竟有多大?权威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9月底,重庆市累计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809万人,“转移就业率超过95%,基本实现应转尽转。”其中,农民工返乡创业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170.3万人。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黎勇说:“农民工创办的企业,不仅对自己有价值,对整个社会也具有价值。”黎勇介绍,截至2015年9月底,全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企业,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人数规模,相当于市内农民工就业总量的40%。“全市每年返乡的30万农民工中,有近5万人在返乡创业企业就业。”他说,比如开县兴泰电子有限公司,450名员工中,从广东返乡的占80%以上。

“这些人创办的企业,为留守务农的农民而言,也带来了价值。”黎勇说,很多农业产业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盘活土地资源和存量劳动力,既发展了农业,反哺了农村,更带动了农民增收创收,推动了精准脱贫。如云阳县红霖食品有限公司,与周边1000户养殖户签订长期养殖回收合同,仅养殖一项每年每户农民就能增收1.5万元。

“从更宏观的视野看,返乡创业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黎勇说,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家乡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创业形成的集聚效应优化了当地原有的产业结构,配套和相关产业均得到了协同发展。如合川区农民工李万明创办的“石丫”鸡蛋品牌,产品远销西南各地,其蛋鸡饲料需求,带动了周边300农户发展种植玉米、蔬菜等饲料类配套产业。

忠县、奉节、秀山等地的返乡创业农民工,陆续打造了新型“淘宝村”,构建起云智网商城,将个人网商和数百家企业组织起来,在线下建立实体展示店,打造出覆盖县城、辐射乡镇的24小时物流配送体系。目前,这3个地方约有1万余名农户在家当起了供货商,形成了产业发展集群。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务处处长张德祥介绍,出身农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并非一窝蜂地盯着农业领域创业。他们创办的企业中,相当一部分是承接了东部地区梯度转移产业,有的是整厂迁移,有的是部分产品生产基地迁移,有的是产销链条的一个环节迁移。“尤其是电子加工、服装生产、小五金等制造行业居多,形成了市内建厂、市外销售的互补发展模式。”而且农民工创业,“并非都是‘大老粗’,有相当部分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张德祥说,比如开县馗旭生物科技公司的实验室有博士14名,汇聚了50多个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家成果。可见,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返乡创业农民工正成为实实在在的推动力量。

“除了这些经济方面的效应外,我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助于缓解农村社会问题。”黎勇说,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土地撂荒等社会问题不容忽视,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据测算,全市约有9万留守儿童、11万空巢老人问题,因农民工返乡得到了有效缓解,“社会效益非常突出”。

开县厚坝镇大坝村主任李远林说,村里的年轻人,70%倾向于留在本县打工,“这和以前真的不同了”。

重庆开全国先河出台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

早在2008年,重庆就开全国先河,率先出台全国第一个省级层面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文件,此后,13个省市先后前来学习经验。

为了让农民工创业扶持落到实处,重庆在行业准入、行政审批、税费减免、综合服务等多个方面的政策上进行了细化。引人关注的是,微企补贴、创业担保贷款、“三权抵押”等多项“干货”政策向农民工开放。农民工开办个体工商户,除经营建筑业、娱乐业、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行业外,其余均可享受小额贷款贴息政策。前几年,只有女性农民工才有资格享受小额担保贷款。重庆突破这一点,在2015年将贷款对象扩大到所有农民工。在贷款额度上,从2008年前的3万元逐步统一提高到15万元。

对于很多返乡创业农民工而言,工业园区门槛高、要求严、入驻难,他们只能望而却步。重庆则另辟蹊径,为他们量身打造了市、区县、乡镇三级返乡创业园区(创业街)。在园区,推出了很多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比如,吸纳农民工100人及以上就业一年以上的,可享受贷款利息补贴,最高可补贴60万元。近4年来,全市累计为156户返乡创业重点企业贴息5500万元。

重庆还组建市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全市累计为8.9万农民工提供小额担保贷款73.9亿元。

重庆将农民工纳入创业培训补贴范围,参训人员每人每年可享受1500元的创业培训补贴。近年来累计对7.5万名农民工进行了创业培训。

市、区县两级组建创业指导专家服务团,有300余名企业家、大学教授、科研院所专家、政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一对一的创业指导咨询服务。

在返乡创业园区建立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有人力社保、税务、工商等部门工作人员进驻,为创业者提供行政代办、综合审批等“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如巫山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标准化厂房第一年免收租金,第二年、第三年减半收费的优惠政策。征收的所得税,属于地方留存部分,实行先征后返。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黎勇介绍,“十三五”期间,重庆将集中力量推动返乡创业进一步提档升级。

上一篇:行风建设范文 下一篇:中医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