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还是返乡?

时间:2022-09-14 01:21:33

近期再次掀起的房价涨潮,火了一波“逃离北上广”的帖子,比如对于“十年夜雨黯然离去”的伤感,对于“北大清华毕业生都买不起房”的调侃,以及对于在限购新政下真爱还敢不敢离婚买房的“思考”。

作为当年选修过“房地产经济学”的北大毕业生,我一套房也没有;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可以预见到还是买不起。说到这件事,一是把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二是深切感受到学的经济学越多,面对中国“蓬勃”的市场越迷惑:学生尚且能看到房价中的悖论,前辈经济学家们更是对此大惑不解 ,所以朋友圈里才会流传着一篇叫做“细数这十几年来让你卖房子的大V”的帖子,其中第一条语录就来自尊敬的师长、同事魏杰教授,他2002年看空的言论已经不知多少次被拎出来检(吐)验(槽),之后还有谢国忠、许小年、巴曙松、茅于轼,近年又加上了同事李稻葵教授。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虽然经济学家普遍看空,但同一时期业界人士大多是多方,典型的比如“大炮”任志强。所以说,要想看懂现在的市场,从经典理论、逻辑理性上去分析思考,可能远不如摸爬滚打一身泥的实时经验来得准确。中国房市是个街头智慧远胜书本智慧的战场,经济学家的职责也不是进行具体的价格预测,因此大家真的不应对他们的判断太过苛责。换个角度想,如果经济学家都能准确判断价格走势,那他们还做什么学问呢?都去炒股、买房不好吗?

房价居高不下,青年人难以安家,甚至因为“无处容身”而不得不离开大城市,确实是残酷的现实。即使这般残酷,每年仍然有数以千万计的新增净人口涌入大城市,以《第一财经日报》发表的2015年数字为例,当年有10所城市净流入人口超过200万,排在前三位的依序为上海(981.65万)、北京(822.6万)、深圳(782.9万),三市总净流入达到2587万,而这三地恰好也是全国房价最高的一线城市;紧随其后的是东莞(630.4万)、天津(520万)、广州(500万)――看来当年“北上广”的名号已经过时了。这还是在2010~2015年政策控制、整体城市人口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且看两个月后公布的2016年数据,又有什么变化。房子这个事,我既不是业主也不是主业,暂时不打算弄懂了。今天想聊一聊,不管是“投奔”还是“逃离”,你投奔的是房子和房价,还是别的什么?

点开微博微信,社会问题扑面而来:聊城的刺死辱母者案、招远杀人案、临沂的电击治疗网瘾、巫山童养媳马泮艳……还有那些我们不知道的被剥夺生存发展机会的少年、在绝望中孤独终老的长辈。相比较而言,如果你是一名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未来的青年 ,一旦有了选择的机会,你会选择去哪里生活?逃离不友好的制度环境,人们会用脚投票。难怪有人说:小地方越乱,大城市房价越高。简直至理名言。

数年前我带过一名美国博士生,在论文中研究发展中国家女性的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综合劳动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理论,可知教育水平为女性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她们更可能在大城市找到工作,而且大城市相对制度健全、环境稳定,让本性上倾向于安稳生活的女性有足够多的选择,因此教育水平高的单身女性更容易留在大城市。我们共同在某贫困县支教时讨论了完整的论文构建,回到北京之后,发现《经济学人》以Asia’s Lonely Hearts做了封面文章,并探讨了一系列亚洲单身女性的问题(见《经济学人》2011年8月20日刊),足见当时这个话题的热度。两边相似的观点,都是认为越来越制度化的大城市,为单身女性群体提供了安全、方便的生活,只要努力便有机会,让单身女性越来越倾向于在城市定居。

男性同理。怀揣着梦想――通常还有可怜的存款――的北漂们,哪个不是为了去寻求机会?机会,就像夜晚闪耀的灯火,往往在大城市、超大城市才更多一些,有梦想的人能抓到的概率也更大一点;愿意为梦想奋斗的,当然要留在大城市才更有变梦想为现实的机会。这些都是大城市的优点。劣势呢?拥堵、污染、高成本的生活、淡漠的人情冷暖,还有居高不下的房价,就是必然的后果。既然为了理想奋斗,就要承受眼前的艰苦、脚下的牵绊;既然大家都是来实现梦想的,就要遵守游戏规则、接受竞争结果。两头都占的人生赢家,通常不是和你我一样的大多数,是不是?

既然说“为了理想奋斗的”,那么就必然也存在没有理想的、不愿奋斗的、或者已经奋斗到了满意阶段的。换言之,在灯火通明的大城市里,总会不断有人通过努力或者运气,达到了自己满意的“性价比”水平;然后选择离开或留下,也是因为在另外一个地方,还有着“性价比”更高的选择罢了。比如移民海外的,大概会把洁净的空气看作最重要的因素;而持续涌入污染城市的,大概愿意为了更好的经济条件暂时付出一些健康的代价。多说一句,能做选择是幸福的,至少有个备选方案,相比于无从选择、没有可以“逃回”的家乡的人,已经幸运多了。

其实所谓经济学家看不懂市场,正是市场机制和制度环境两种力量不断交锋的体现。经济学强调价格在经济中的资源调配作用,着眼于分析均衡的条件、优化的解析。众所周知咱们的一个典型特征正是不断成熟的制度发展,谈经济必然离不开制度环境、社会伦理等因素,这些恰好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制度经济学的着眼点,以后有机会要好好探讨一下。社会和经济制度的变迁,不仅指挥着数以亿计的流动人口,也不断冲击着脱胎于西方社会的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前提条件。一方面让人觉得混乱,但另一方面又给予了企业、个人和学者广阔而丰富的机会。剩下的,就要看你是不是一个愿意为了理想奋斗的人了。

面对无奈的房价,批评的言论自然不少,这都可以理解。但同时,很想建议大家去走走看看,不是单纯的旅游,而是换个地方住上一段时间,体会当地人的生活,理解那里的困难与机遇。就像我很喜欢的作者何伟,他的“中国三部曲”系列,既有冷静白描的现实,又流露着对他生活过的每个地方和当地人们的热爱。我发自内心地觉得,作为一个传承千年依然勤劳勇敢的民族,中国人民身上那股生生不息的力量、为了一线生机奋斗到底的决心,正是让子孙后代能享有更美好家园的希望之所在。

上一篇:学讲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农村初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