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范文

时间:2023-12-12 21:34:36

返乡创业

返乡创业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紸啶ai你”为你整理了这篇返乡创业乡贤事迹材料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李建国,宜阳籍人士,现任深圳富隆特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洛阳富隆特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洛阳商会会长。

1981年,李建国到深圳创业,2017年将公司从深圳搬迁至宜阳,并追加投资3亿元,采取“企业+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户800余户,实现了1.2万人脱贫增收。

施展创业本领,兴旺乡村产业

2014年在当地招商引资的感召下,在深圳创业有成的李建国在宜阳产业集聚区投资3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项目,规划用地150亩,建设厂房及配套设施8万平方米。近年来,公司逐步把游泳和潜水运动产品产业从深圳转移到宜阳,主要产品包括泳镜、泳帽、潜水镜、呼吸管、蛙鞋、潜水服、钓鱼鞋裤等各类涉水体育运动产品,产品90%外销,是国际众多知名品牌供应商、部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军品供应商入库企业。世界游泳名将菲尔普斯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所用泳帽、泳镜均为本公司设计生产。富隆特实业有限公司采取“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在樊村镇樊村、香鹿山镇龙王村设置5个扶贫车间,带动一大批村民脱贫增收。

展现企业担当,服务民生改善

近年来,省、市、县主要领导多次到公司调研指导工作,在市县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公司充分利用洛阳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优惠政策,发展已初具规模,在搞好企业运营的同时,积极参与脱贫攻坚,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做好“产业支部双联系、村企携手拔穷根”的扶贫新模式,目前已带动30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李建国第一时间将准备出口的1.5万副防护镜紧急调拨武汉,并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提前复工生产医用护目镜,先后向武汉、河南及企业所在地捐赠护目镜、医疗防护服、测温仪等物资,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防疫物资保障单位,省、市、县重点防疫物资储备单位,为疫情防控工作尽到了应有的责任。

不断提升站位,助力县域发展

返乡创业篇2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普惠性与扶持性政策相结合、盘活存量与创造增量并举、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协同、输入地与输出地发展联动的原则,加强统筹谋划,健全机制,整合创业资源,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提升、扩散、共享为纽带,加快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返乡创业格局,进一步激发农民工、农民企业家以及在外知名人士返乡创业热情,创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全面汇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加快培育县域经济增长点,催生民生改善、经济结构调整与社会和谐稳定新动能。

二、主要方向

(一)实施产业转型“回家工程”。

支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拓宽农民工、农民企业家以及在外知名人士返乡创业领域。狠抓产业攻坚,推动食品、机械、汽配、医药、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在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升级过程中,大力发展相关配套产业,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壮大、档次提升、市场拓展,带动农民工、农民企业家以及在外知名人士返乡创业。鼓励已经成功创业的农民工、农民企业家以及在外知名人士,充分挖掘和利用家乡资源和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把适合的产业转移回家乡再创业、再发展。鼓励积累了一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农民工、农民企业家以及在外知名人士等,顺应家乡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升级的市场需求,把小门面、小作坊升级为特色店、连锁店、品牌店。

(二)实施创新发展“回家工程”。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返乡创业资本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抢占产业链的技术高端和技术链的产业高端。积极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以重大技术产品开发为重点,开展重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产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依托科技企业孵化器平台,加快引进在外高新技术人才。

(三)实施农村改革“回家工程”。

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赋予农民清晰的财产权利,让农民能够带着产权进城创新创业。进一步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鼓励和引导农村产权规范流转交易,支持返乡创业人员通过租赁、转包、入股、托管等多种方式创办农业企业、农民专合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更多农民致富。支持有一定技术和经营能力的农民参与到农业社会化服务中来,开展农机作业、维修、供应、租赁等新型农机服务,建立农村劳务合作社、劳务服务公司等,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创业基础好、创业能力强的返乡人员和在外知名人士,充分开发乡村、乡土、乡韵潜在价值,发展规模农业、休闲农业、林下经济和乡村旅游。

(四)实施“互联网+”“回家工程”。

加快建设电商集中发展区,打造一批知名电商平台,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把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农村创新创业的重要内容,培育一批懂电脑、会经营的农村电子商务领军人。鼓励和扶持返乡创业人员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农产品销售、商贸流通等城乡各类服务业,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积极引导农民工、农民企业家以及在外知名人士发展线上“农家乐”等休闲观光农业。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镇(街道)、村培育工作,引导和鼓励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渠道下沉,带动返乡人员创新创业。

(五)实施民生改善“回家工程”。

坚持多种投资主体共存,着眼民生改善,重点推进养老、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一体化,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发展各项社会事业。鼓励支持返乡创业人员从事健康养老产业,创办养老机构、社区老年陪护中心、家政服务企业等。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回乡合作办校,开办民办教育,联合举办股份制学校,促进我县义务教育、中职教育、幼儿园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回乡创办民办医院、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等,提高医疗卫生综合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文化体育惠民,培育文化体育市场,鼓励支持返乡人员回乡创办健身健美、文化娱乐企业,带动一批返乡创业人员回乡创业发展。

(六)实施基础建设“回家工程”。

完善城市功能,推动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城乡联网共享、有效衔接,加快构建形态合理、功能完善、层级清晰的现代城镇体系。加快实施路网改造提升工程、通达通畅工程、桥梁建设改造工程、服务设施完善工程。支持返乡创业人员融入新城建设、城市扩容、旧城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创办一批在道路、桥梁、管网、房地产等领域配套企业。结合全县扶贫攻坚工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工、农民企业家以及在外知名人士回乡从事乡村公路、农田改造和水库、堰塘及配套渠系等涉农项目开发,加强特色村镇建设,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带动创业就业。

(七)实施资源对接“回家工程”。

以产业、城市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为导向,以高起点、高标准带动工业园区发展为着力点,依托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和特色资源产品,鼓励已成功创业的农民工、农民企业家以及在外知名人士,发挥既了解外地产业发展趋势、熟悉外地产品市场,又熟知家乡特有资源、特色产品的优势,把适合在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发展的资源、项目引回来创业发展,把家乡的特色优势产品推出去销往全国各地,实现本地资源与外地资源、本地市场与外地市场、本地产品与外地产品有效对接。

(八)实施资本合作“回家工程”。

加快上市公司培育,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建立资本合作机制。科学筛选合作项目,促进收益渠道多元化,实现资本风险共担。加强与农民工、农民企业家以及在外知名人士的联系,将人脉优势转化为资本投入。通过特许经营、股权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资本合作;对已经建成的项目,可采用委托经营等方式,引入农民工、农民企业家以及在外知名人士的资本参与,充分放大资本优势,实现个人资本扩张与加快发展互利共赢。

三、政策支持

(一)严格落实返乡创业工商登记优惠政策。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简化返乡创业登记方式,放宽经营场所登记要求,允许“一址多照”“一照多址”、集群注册。允许返乡创业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等人员,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在符合安全、环保、消防、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等要求的前提下作为电子商务创业经营场所。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收益权、货币、实物和知识产权作价出资,货币出资和非货币出资不受出资比例限制。放宽经营范围,凡国家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一律向返乡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等人员开放。鼓励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和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创新公共服务模式,优化公平竞争环境,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置(挂牌)专门窗口,开辟返乡创业“绿色通道”,为返乡创业人员安排专人提供一站式保姆服务。对进入创业园区兴办企业的,提供上门办照服务。对具有经营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营销业条件和意向的,工商部门积极引导其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自办私营农场、养殖场或从事个体贩运等。

(二)严格落实返乡创业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全面落实支持农业发展、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支持科技创新、吸纳失业人员就业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持有就业创业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等人员创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的,可依法享受税收减免政策。落实普遍性降费政策,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等人员返乡创业,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可免征教育费附加、水利建设基金等政府性基金,免收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农民工返乡后从事个体经营的,免收个体工商登记费,对投资人或股东均为符合条件的外出务工农民兴办企业的,免收工商登记费。

(三)严格落实返乡创业财政支持优惠政策。

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引导作用,发挥全县各类产业发展资金作用,加大对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等人员返乡创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对具备各项支农惠农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各级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其他扶持政策规定条件的,及时纳入扶持范围。整合各类资金,建立创业专项资金,每年筹集不低于2000万元的创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创业奖励补贴,小额贷款风险补偿和贴息,各类创业园、创客空间的建设、运行和购买服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等人员返乡创办的个体、企业或合作经营组织,可根据相关政策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对创办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可根据相关政策给予相应的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的按相关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其新吸纳员工符合享受扶持政策的,由创业实施地所在财政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奖励。对返乡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等人员回乡创办企业的,同等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符合农业补贴政策支持条件的,可按规定同等享受相应的政策支持。财政在梳理适用于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等人员返乡创业的财政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建立返乡创业财政资金支持目录,保障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等人员返乡创业享受财政优惠政策的权利。

(四)严格落实返乡创业金融服务优惠政策。

加强政府引导,运用创业投资类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加大对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等人员返乡创业初创期、早中期的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符合返乡创业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加大对返乡创业的信贷支持和服务力度。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引导加大涉农资金投放,运用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支持返乡创业。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等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优化贷款审批流程,贷款最高额度不超过10万元,期限2年,财政部门按规定贴息;贷款期满可展期2年,展期不贴息。对返乡创业领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属于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可按规定给予最高额度不超过200万元、期限不超过2年的创业担保贷款,并给予贷款基准利率50%的财政贴息。鼓励金融机构将法律法规未禁止、产权归属清晰的各类农村资产作为抵押担保品,对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等人员返乡创业证照齐全的房屋产权、机器设备、大件耐用消费品和有价证券以及注册商标、发明专利等无形资产均可作为抵质押品,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可用土地流转收益、林权、农房等作为抵押担保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贷款。鼓励农业保险经办机构积极开发特色农业保险险种,各级财政加大资金投入,针对特色农业品种完善特色农险配套政策,降低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等人员返乡创业风险。

(五)严格落实返乡创业园区建设优惠政策。

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园的建设资金由建设方自筹;以土地租赁方式进行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园建设的,形成的固定资产归建设方所有;物业经营收益按相关各方合约分配。整合发展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园,地方政府可在不增加财政预算支出总规模、不改变专项资金用途的前提下,合理调整支出结构,安排相应的财政引导资金,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返乡创业园区建设奖补等方式给予政策支持。有关方面可安排相应项目给予对口支持,帮助返乡创业园完善水、电、交通、物流、通信、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推动支持农业设施用地政策落地见效,适当放宽返乡创业园用电用水用地标准,执行优惠价格,降低园区生产成本,吸引更多返乡人员入园创业。鼓励返乡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等人员入园创业,可租用园区内的国有土地和标准厂房,也可按弹性年期出让或“租让结合、先租后让”的方式用地,降低一次性支出成本。对入驻园区(孵化基地)的返乡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提供场地租金等方面的优惠和企业指导、跟踪扶持等服务。对进入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同等享受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相关扶持政策。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为加强“回家工程”组织领导和推进实施,县上建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为总召集人的返乡创业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协调实施返乡创业“回家工程”工作,研究制订重大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搭建创业平台。

结合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同步发展的实际需要,依托已有园区,盘活闲置厂房等存量资源,整合发展一批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和返乡创业园区,聚集创业要素,降低创业成本。挖掘现有物业设施利用潜力,整合利用零散空地等存量资源,并注意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和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等统筹结合。属于非农业态的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园,应按照城乡规划要求,结合老城或镇村改造、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或农村宅基地盘整进行开发建设。属于农林牧渔业态的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园,在不改变农地、集体林地、草场、水面权属和用途的前提下,允许建设方通过与权属方签订合约的方式整合资源开发建设。鼓励镇(街道)结合产业优势建立返乡创业电子商务基地、返乡创业小型电子商务集聚区,对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等办公用房、网络等给予优惠或补贴,大力拓宽“一村一品一店”覆盖范围。

(三)提升综合能力。

运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机制,调动教育培训机构、创业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平台、行业协会、群团组织等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参与、公平竞争格局,帮助返乡创业人员解决企业开办、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构建“技术+创业”新模式,开展好返乡创业人员创业培训,紧密结合返乡创业特点、需求和地域经济特色,运用国内先进的CETIC创业素质测评系统,对返乡创业人员进行创业素质测评和创业资源评估,开发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动、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等专项培训计划。建立健全创业指导制度,开展“指导诊室+企业+创业者+技术人才”的“1+3”培训模式,从有经验和行业资源的成功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电商辅导员、天使投资人、返乡创业带头人当中选拔一批创业导师,充实创业指导专家服务团队,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开业指导、项目推荐、问题诊断等创业辅导。支持返乡创业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动员知名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休闲农业企业和专业市场等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实训服务。

(四)营造创业氛围。

编印返乡创业政策汇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着力营造创新创业和亲商安商良好氛围,提升“回家工程”吸引力,促进农民工、农民企业家以及在外知名人士返乡创业。结合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探索优化鼓励创业创新的机制环境,构建良好创业生态系统。打造一批传统产业创业示范基地、一批县级互联网创业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媒介,大力宣传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典型事迹、诚信模范,分享创业经验,展示创业项目,交流创业信息。组织开展鼓励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服务专项活动,积极引导在外籍农民工、农民企业家和知名人士抱团回归、返乡创业。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支持、促进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等人员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力营造创业、兴业、乐业的良好环境。

(五)加强督促考核。

返乡创业篇3

“我们可以做不一样的农民”

“这不是正经工作,我们不会答应。”几年前,父母的反对没有阻止吴迪返乡创业的脚步。

“只要市场有需求,种地就不丢人。”因为一次“偶遇”,吴迪下定决心回老家河南洛阳伊川县种西瓜。“当时在孟津农家乐吃到一种薄皮、蜜甜的吊长小西瓜,10元一斤排队买。临走想再买时,已经卖光了。”由此,吴迪萌生了种特色水果的想法。

吴迪是河南洛阳85后小伙儿,毕业于空军指挥学院计算机专业,他觉得:“趁年轻,就应该大胆闯一闯。”

他并非孤军奋战,还“撺掇”发小张扬一起回乡创业。张扬毕业于北京经贸职业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当时已经是北京一家外资企业的董事长助理,薪水颇丰。

吴迪的邀请让张扬犹豫不决。张扬最终毅然放弃大都市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也许我们可以做不一样的农民。”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探索出的“乐活自然园”农场众创空间和智慧农业技术,可以让“零技术”的农民种出高品质的水果,不仅让当地留守妇女创造出劳动价值,使家庭收入翻番,而且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家种地。

李桃霞就是“乐活自然园”农场众创空间的一员,三年前承包了2个水果大棚,年收入3万多元。一年前她又说服丈夫返乡,又承包了2个水果大棚,现在全家年收入可达6.5万元。

吴迪说,他们运用物联网技术采集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与植物生理数据,同时与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做唯一性匹配,经过大数据分析后,形成每日标准流程和动作指令,发送信息到每一名大棚主管者手机上。主管只要按照流程,安排大棚工作人员完成指定动作即可。一天结束后,主管再对工作进行验收并录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系统会继续优化每天的工作内容。

水果销售怎么办?“大部分卖给公司,公司再和我们利润分成,另一部分做农家乐,自己卖。”李桃霞说。

说起未来的发展,吴迪充满信心:“我们已将这种模式在南阳、商丘、长春进行了复制,辐射带动1000多人创业,年产值4000多万元。接下来,我们要带动更多的人进行标准化农业生产,让农业变得更简单,让农民增收更轻松。”

“大伙正商量成立养殖合作社”

或许是因为难抑2014年母亲去世带来的心理苦痛,21岁的李贵义两年前辞掉了在江苏无锡的工作,回到了在贵州省黔西县绿化乡石桐社区的老家,租下几亩地,从此与一群牛日夜为伴。

3岁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11岁投奔父母去无锡读中学。融不进班级的李贵义高二没读完就辍了学,找了一份铝合金模型设计的工作开始自立。公司仿佛是另一座学校,除了工作上的接触,他和同事很少交流。

彼时,母亲已检查出罹患尿毒症,持续两年的治疗未能挽回母亲的生命。落叶归根,2014年8月份,李贵义和父亲将母亲的骨灰带回老家安葬,乡亲四邻的相帮使得丧礼密而不疏,这种乡邻间的淳朴互助也让少小离家的李贵义重生出对故乡的眷恋。

回到无锡后,父子盘膝对谈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李贵义就办了辞职手续,去了山东、河北等地考察肉牛养殖项目。

“老家几乎户户养牛,但规模不大,本地牛肉供应主要还是依靠外地市场。”2015年10月份建在石桐社区的养殖场开张前,李贵义颇下了一番功夫做调查。自此,李贵义开始在这个建在荒坡上的厂棚里与日月星辰为伴。繁重的工作使他暂时从丧母的悲痛中解脱出来,“第一批55头利木赞杂交安格斯牛进场,每天光打草料就要一吨多,晚上沾着枕头就能睡着。”

此外,还有防疫和病症,所幸黔西县畜牧局和乡农技站的几位专家给他提供了无微不至的技术支持。

随着养牛场的运转渐渐步入正轨,李贵义也开始对这种忙碌的生活游刃有余,空闲时间还能去周边其他30多家养殖户里转转,彼此交流下经验。

2016年12月,李贵义的养殖场一次性出栏40头成年肉牛,净赚16万元。现在他正琢磨着开春后再选品种进行二元杂交,存栏量扩充到100头左右。渐渐地,李贵义也成了这一带养牛户的主心骨,“大伙正商量成立一个养殖合作社,集中力量扩大规模。”

“瞄准农村的支付领域做推广”

φ胖境来说,2016年是不寻常的一年。结束了8年的爱情长跑,他把媳妇娶回了家。另一件重要的事是,他终于下定决心,放弃在北京不错的薪资待遇,回到老家创业。

张志超毕业后进入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团购公司。他脑子灵活,喜欢钻研,2016年年初已经是所在部门的负责人。职务上升了,待遇提高了,但他还是觉得不对劲。“几年下来,似乎没有了当年的热情,事业心也下降不少。”这种想法让他“感到害怕”。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朋友聊天时,突然嗅到了商机。移动支付的线下推广进入他的视野。他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去年10月,两口子回到老家山西晋城,在这里,张志超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市场调研。调研结束后的那个冬日,在郊区的一个办公楼里,他的南北汇通公司成立了,搬进租来的办公室的时候,他高兴得像“又结了一次婚”。

他们现在主营业务是大支付的线下推广。“先从山西开始,瞄准各地区的县区和农村的支付领域。说白了,我们是支付宝等支付平台的线下服务商,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商户入驻支付平台,让移动支付等成为人们的消费习惯。”张志超说。

张志超选人还蛮有一套。“公司现在有9个人,所有人员都是我挑选的。他们中不少是农村来的大学生,我看重他们的农村背景,因为他们了解我们现在主要的服务对象。”

成立仅一个多月,他们团队已经签约了300多家商户。“现在支付宝官方为服务商制定了激励措施,这可是实打实的现金激励,打好这一仗,收回成本就很有希望!”张志超兴奋地说。

村里的多肉家园

作为青年返乡创业的典型,夏云潮在安徽省庐江县已经小有名气。这不仅因为他大学生的身份,也因为他种植了当地少见的多肉植物。

在夏云潮的多肉植物大棚里,他与妻子陆立芝正在忙碌。这几个大棚位于村里一条渠道旁边,离夏云潮家也不远,环境很好。

要发出的是几盆桃之丸,粉嘟嘟的叶片十分可爱。陆立芝轻轻地将棉絮塞到植株与花盆的缝隙中,再用纸小心地包住花盆,放到大小刚好的盒子中。之后,他们会将这些盒子送到镇上的快递发货点发出。

他一边在棚里查看架上的多肉植物,一边用手机与客户沟通。一些客户会通过微信等向他咨询种植过程中的问题,怎么养才好,生虫了怎么办……对这些问题,他总会耐心地解答。很多客户是多肉植物的爱好者,久而久之,跟他们成了朋友。

与大多数大学生一样,夏云潮、陆立芝在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工作。陆立芝在江苏做幼师,夏云潮进入大北农集团,从普通业务员干到大区经理。“那时候在江苏带团队,收入、发展前景都不错,但总觉得是在打工,还是想自己做点事。”

一次偶然,他们在江苏认识了一个上海老知青,他在自己家里种植多肉植物,并在网上销售。从老知青的家里回去之后,他们在网上查询了很久,发现多肉植物在网上的销路非常好。

一年后,他们注册了自己的网店,销售多肉植物。“当时我们什么都不懂,这一步是个非常大的冒险。”陆立芝回忆。策划、选择产品、场地、上货等都得从头学起。他们经常从早上8点工作到深夜一两点钟,渐渐对网络销售有了较多的了解。这样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做了1万笔交易,店铺直接升到皇冠级别。

夏云潮与陆立芝在江苏泰州建立了他们第一个多肉大棚,开始自己繁殖和养护多肉植物,并吸引了很多客户来大棚选购和观赏多肉植物。因为不是当地人,租地有很多不方便之处,而且当地租金比较贵,他们考虑回家乡发展。一个重要的因素让他们下定了决心:女儿要上一年级了,回家能更好地照顾她。

2014年初,夏云潮和陆立芝辞去了在江K的工作,回家乡扩大规模发展多肉植物。他们在当地流转了7.5亩沙地作为第一批创业基地,同时注册了公司,叫合肥市锦韵多肉植物种植有限公司。

目前,他们共建了8个大棚,有近200个品种的多肉植物,共计约15万棵多肉植物。

公司主要依赖网络销售。大棚建成后两年多,便吸引了全国各地30多万顾客购买,2015年销售额已经达到100万元。

返乡创业篇4

县返乡农民创业就业调研报告

本次调研共计走访企业80余家,召开座谈会20余次,参加座谈企业代表共计260余人,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60余份,通过访、听、查、问等方式(走访创业户、走访相关农户、走访领导、走访项目实施点,听创业户汇报、听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听调研组干部意见,查看创业规模、查看相关部门实施项目情况、查看领导对创业的重视程度、填写问卷调查),充分听取和收集广大创业者的意见建议。

(一)外出务工人员情况:

外出农民工230928人(男129054人,占55.88%;女101874人,占44.12%)。文化程度:小学53313人,初中95941人,高中(职高)26473人,大专及以上20789人。年龄结构:31岁以下66016人,31岁至40岁53041人,41岁至50岁45748人,51岁以上20298人。从事工种:技工25317人、管理13315人、普工80810人。地区分布:广东省48584人、浙江省27706人、福建省15987人、上海市8467人、其他省20009人、省内县外19411人、县内9266人。截止目前,大约有5000余人在县内创业(其中微型企业464家,大约占9%),累计从业人员达46463人(企业10790人,个体35673人)。创业主要为养殖业(猪、牛、羊、鸡、豪猪、野鸡、兔子、鱼、蛇等)、种植业(茶叶、方竹笋、经果林、中药材、蔬菜等)、加工制造(食品加工、衣服和鞋来料加工、水泥制品、家具、电器等)。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特点

1、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数量逐年增加,发展特色产业(**乡种植食药材玉竹、**镇豪猪养殖、林下养鸡等)数量规模不断加大。

2、大学生返乡创业注入新活力,文化程度明显提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50%以上。

3、青年、妇女创业比重大年龄偏轻。50岁以下人员占了70%以上。2012年以来,全县共办理微型企业464户,注册资金4640万,带动就业2320人。

4、农民工创业经济实力有所提升,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镇**坝建材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

5、企业联动发展,资源得到有效合理利用。新州镇丰利木材加工厂与木炭加工厂合作,实现废料合理利用。

6、搭建交流融资平台,成立青年创业协会。实现会员资源共享,组织会员外出培训,提高创业者的管理经验和经营能力。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作用和意义

1、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让荒芜的土地重现生机。在调研中了解,农村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创业都是围绕我县产业发展,承包荒山、草坡,流转撂荒耕地,发展农产品的规模养殖、种植、加工、流通服务业,整合生产要素和资源要素,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规模化、特色化和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实体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

2、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给空巢家庭带来了阳光。在调研中了解,我县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创业在城镇周边是以发展二、三产业为主,大量就近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使农民离土离乡,改变了以往乡村十室九空的冷清现象,使老人有人照顾,小孩子有人看管,给空巢家庭带来了阳光雨露。一是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农民工创办的企业近半数办在小城镇和县城,除去投资于农业经营和谋生型的小企业,规模稍大的工商服务业绝大部分是办在小城镇和县城。这些企业带动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要素向小城镇集聚。二是发展了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部分回乡农民工在城镇创办教育、医疗、文化、住宿、餐饮等商业服务业企业,发展房地产业,提供多方面的生产生活服务,直接投资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小城镇配套产业发展。许多投资于城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的回乡创业者,是一半在外地创业,一半在家乡投资,他们在家乡投资的工商企业,具有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企业的发展水平;他们投资的城镇基础设施和商业服务业,既适合当地的需要,又往往具有城市设施和产业的质量和品位。三是扩大小城镇人口和经济规模。

3、为民营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富民强县激发活力。我县农民工在沿海地区进城就业务工,经受市场经济和工业化洗礼,积累了一定资金和人力资本,他们回乡创业,把资金和发达地区的市场观念、技术、管理带回家乡,一是成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工商服务业发展重要力量;二是成为招商引资,承接沿海劳动密集产业转移的主要力量;三是成为结合当地资源,开发特色产品,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力量;四是为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提供了一批较高素质人才。

二、返乡农民创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党政领导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未能公平对待,缺乏优惠政策

1、没有把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视同招商引资一样重要。县乡两级政府把改变当地经济不发达的希望过多寄托在引进外商和大企业上,并为之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小打小闹,交税少,发展慢,只能解决他们自己就业增收的问题,对县域经济发展、财政增收作用不大。甚至不相信农民工返乡创业能成功,没有把服务返乡创业摆上位置。有的支持只是停留在讲话、邀请上,缺少具体的政策措施。

2、政策上不公平。县政府让引进的大企业进工业园区、实行优惠政策或配套服务;而农民工返乡创业进不了园区,也得不到对园区企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和多项服务,这就形成与较大企业之间的不公平。农民工返乡创业有的吸收了城镇待业人员、失地农民,更多的是解决农村不能外出的40、50农民的就业。同样是解决困难群众就业的创业,在城市能得到税费减免、小额信贷等优惠政策,农民工返乡创业就得不到这些政策。这又形成与城市创业的不公平。

3、扶持政策落实滞后。据调查,返乡创业得到政府支持的面偏小,比如扶持城镇再就业的有关政策、妇女创业贴息贷款政策、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有些是难以操作落实到位。

(二)服务机制不健全,部门指导不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

1、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指导不力、服务不到位。相关职能部门对农民工创业就业底数不清,对中央、省、市、县出台的返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和落实不到位。很多返乡农民工创业在选择项目时,缺乏相应的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员帮助予以论证。一些返乡创业项目兴办起来后,后续跟踪服务不够,当初承诺的各项政策落实缓慢、透明度不高。例如妇女创业小额贷款贴息部分返还缓慢、部分养羊补贴、发展大鲵养殖饲养池补助未落实到位;对已成功申报如著名商标等的企业奖励政策未兑现。

2、各项审批办证程序复杂。虽已有一些部门进行了改革,例如商事制度改革,但还有很多部门未简化办事程序。我县目前还未完全实现一站式服务,创业人员办事要多头跑、来回跑,耽误过多时间。有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因办理手续程序复杂而半途而废。例如办理返乡农民工证需要4个单位盖章,程序繁琐,让办事人员多次跑,来回跑。

3、有些执法单位缺乏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执法态度较差。

4、办事难,三乱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未能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摆正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关系,努力营造适合群众创业和企业发展的公共管理服务环境,还是采取管、卡、压的做法。办事难仍然是创业者面临的问题,对于一些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来说更是如此。有些人说返乡前受到热情对待,办厂时也有人服务,但是企业一旦落地,再想找政府部门办事,解决问题就十分困难。根据对返乡创业者反应,认为审批企业或立项难 政府部门乱收费、企业负担重,开办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手续复杂,程序繁多,辗转多个部门,差不多是环环收费。一些部门甚至去企业吃、拿、要。三乱现象时有发生。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加上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多数投资只有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一些政府部门的违规行为无疑加重了创业者的经济负担。

(三)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调查表明,近八成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发展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开业时主要靠自有资金,把打工中积累的有限资金集中用于租地建厂和设备投资,开业后缺少流动资金的情况比较突出。资金不足基本是依靠民间借贷,到银行贷款的不多。部分企业产品有市场,因融资难,无力扩大规模。90%的返乡创业者反映资金不足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造成返乡创业融资难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村资金返流城市,供给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的供给渠道主要是农村信用社一家。二是贷款利息高。一些地方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月息为 9.1厘,加上贷款申请过程发生的交际费用,月息实际超过1分,年利息超过12%。三是缺乏信用贷款,只有抵押贷款。初创企业抵押物缺乏。同时,小企业的设备不能抵押,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不能抵押;抵押折扣高,对抵押资产的评估只能达到资产价值的60%左右,再折半放贷;农业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差,不能抵押,土地不能抵押,贷款更加困难。四是信贷担保体系发育迟缓,担保机制难以适应。一方面是县的富民担保公司、就业局的小额贷款担保机构发挥作用不好;另一方面是忽视对中小企业、农民工返乡创业信用制度的建设。五是政策性贷款和财政扶持贷款极少。比如农行、农发行对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创业,支持基本没有。

(四)缺乏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布局。县内缺乏科学合理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发展布局,没有明确主导的发展目标,各自为阵。一是没有依据市场需求和突出我县产业特色,规划布局产业发展;二是凭经验跟着感觉走,搞重复建设,以致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往往是产业搞起来之日就是败下去之时,这在种植业养殖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五)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发展。一是政策因素用地难。由于城镇建设造成土地紧张,返乡农民创业用地审批困难,土地供应难以满足企业开办和发展所需,特别体现在一城三区范围内。二是土地流转过程中问题多。返乡创业人员中大多数从事种养殖业,需要大量土地进行规模种植,但在土地流转方面没有相关参考办法,大多数农民不愿流转土地,也存在因土地流转价格不确定而造成合同难以签订情况。三是水、电、路等设施不通畅。发展种养业的一般都在较为偏僻的地方,自然条件很丰富,但普遍存在水资源匮乏、电力和通讯设施差、交通设施跟不上的问题,直接导致生产成本高,产品交易周期拉长等问题,降低了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六)返乡创业者综合素质不高,创业培训工作力度不够。一是创业者缺乏相关的创业知识。返乡农民工大多数有创业意向,创业冲动,虽然在外出务工时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经验,但在工商、税务、金融、科技、管理、劳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欠缺,市场分析能力、组织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研发、技术创新意识,难于适应市场、驾驭市场,造成在创业道路上困难重重。二是创业培训覆盖不广,缺乏针对性。虽然有关部门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开展了创业培训,但存在短期培训的多,长期培训的少;培训内容趋同的多,有特色针对性强的少;培训初级人才的多,培训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少;培训以完成考核目标任务的多,注重实效的少。

(七)缺乏对创业就业优秀人才的激励机制。调研发现很多农民工,他们靠流转土地,大规模搞种养殖业和其他加工业,他们解决就业,创造税收,有些一个小微企业同时从事好几样产业发展,其创业很艰辛,意义非常之大,但是少有人去关注过他们,更多的却是一些服务部门打着服务的旗号去收这要那。党委政府缺乏对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和表彰激励。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政策保障。一是把返乡创业工作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列入重要日程,引起各级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制定返乡创业专题规划,专项推进返乡创业工作,细化工作任务。二是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一年度至少召开两次会议,重点研究协调返乡农民创业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组建专门返乡农民工创业机构,落实人员编制、经费、办公场所等。指导农民工创业就业,对返乡农民工选择的行业进行科学规划和引导,减少创业的盲目性。四是加强政策宣传,开展信息延伸。在重点村建设信息公开栏,在县有线电视台开辟用工信息专栏,结合六五普法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和劳动保障平台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鼓励、支持中介组织参与到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中来。五是继续运用好523农民工节这张品牌,扩大影响力,积极宣传和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工作。

(二)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接地气。一是强化政府部门效能建设,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完善真正的一站式服务,全部审批部门入驻政务大厅,并对各项审批事项和手续办理流程进行公示,切实解决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二是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加大对农民工返乡情况的长期跟踪监测,了解其所需所想所求,协助返乡农民创业项目申报及评估认证申请,开展经常性的返乡创业项目的跟踪调查,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并及时传输相关信息至县有关部门。同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组织好农村富余劳动就地转移和输出。三是要改进服务方式与手段,要抓好乡镇与县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与畅通,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效应。对有资金积累、有市场信息、有管理经验、有创业就业需求的返乡农民工实行特别的联系与服务,为他们创业就业提供方便。四是加强问责和公众监督。针对群众反映办事效率慢、服务态度差、乱收费等现象要严肃处理。

(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一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改进资信评估制度,要进一步扩大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贴息范围和金额。特别加大对发展中企业的资金扶持。二是设立创业基金,由县级财政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发展。创业基金由财政部门管理,经贸局、市场监管局、工商联、民企配合工作,鼓励创业成功人自愿加入创业基金。三是进一步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继续支持信用联社采用的信用证制度、完善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加强县富民担保公司支农贷款担保力度,金融机构出台相应便民措施,使国家出台的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措施惠及返乡创业者,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所需。四是落实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三个十五万政策,养殖补贴、小额贴息等优惠政策及时兑现,鼓励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落实好黔微贷微型企业贷款项目,柜员信贷通贷款项目,由政府出资给我县微型企业提供1-2年会计记账服务,建立企业信用,诚信贷款。五是发挥青年创业协会与两家银行签订的保证金贷款协议的作用,帮助一定数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六是根据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合法运作的相关规定,制订相关激活民间资本的具体办法,推动民间资本合法运作,释放出民间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巨大潜力。

(四)大力发展市场主体,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一是认真落实商事制度改革,推行注册资金认缴制,实行先照后证改革,简化经营住所登记条件,着力推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工作。释放改革红利,大力发展市场主体,实现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快速增长。二是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强化企业自身制度建设,合理规划。鼓励成立股份制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等,让企业做大做强。三是通过打破行业区域界限、优先安排用地用电用水、奖补贴息、税收优惠、优质服务等措施,因地制宜引进、扶持、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化发展,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集聚效应,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五)完善创业基础平台,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创造良好环境。一是继续完善小城镇、工业园区、各类果业、养殖业基地以及商品流通等公共设施建设,建议在工业园区建立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园,集中建立简易厂房,可通过廉价租赁或限期免费使用等方式提供给初期创业者,以此解决土地征用和环境评估等问题。二是鼓励多种产业共同发展。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例如结合大数据黔北呼叫中心落地我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充分利用好我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富有特色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或观光农业;与时俱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人才、信息、技术、就业咨询等新兴服务业。结合小城镇和城市社区建设,加快发展家政、维修、护理等社区服务业。三是完善土地使用制度和措施,将返乡农民工创业用地纳入城乡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建议制定适合我县的土地流转管理办法,切实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四是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尽量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道路、用水、用电等问题。

(六)优化培训资源,提高培训实效。要优化整合培训资源,统筹培训的资金、物力、师资等,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充分运用SYB、雨露计划、阳光工程、职工素质提升等培训平台,建立职业中学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学习。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一方面聘请高校或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定期不定期地对创业者开展专题讲座和企业管理咨询诊断,现场答疑解惑。另一方面组织返乡创业农民工到先进地区的成功企业参观学习、委托锻炼等形式进行技能、法规、管理等知识培训,提高其经济管理水平和创业能力。

返乡创业篇5

2月22日,湖北仙桃为期三天的招聘大会落下帷幕,5万余人进场求职,18288人与企业达成就职意向,其中300多人达成创业意向。据工作人员介绍,有些创业者原本是进场求职的,现场咨询时发现有免息小额贷款,可以帮助他们圆回乡创业的梦想,因此临时改变了主意,坚定了创业的想法。

记者在湖北省内各县市采访发现,虽然春节已经过完了,但是一些原本在沿海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却并没有像过去一样急着返工,原来他们中有一部分年前就计划好了要留在家乡创业。这次回乡,他们原本就是带着技术、项目和资金回来的。据了解,像这样毅然放弃城市打工生涯回到家乡创业的农民工每年都有,他们正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返乡创业热起来

武汉市蔡店区某村农民张志强,在广州番禺为一大型蔬菜种植基地打工种菜。三年后,他带着打工攒下的钱以及学来的技术回到家乡开始了种植事业,创办了蔬菜种植基地,并带动了几个村的几百户菜农发展种植业。到目前为止,共发展以土豆、莴苣、菜薹等为主的绿色无公害蔬菜3000亩,不仅自己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户,还带动当地群众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苏集,宜昌石板村人。他曾在北京打工五年,在一家湖南餐馆里为大厨打下手,大厨虽然不愿意教他本事,但苏集自己却是个有心人,经过五年的耳濡目染,煎炒炸蒸切他样样都心领神会了,于是毅然辞职,带着女朋友回到了家乡,在夷陵区的一个集贸市场边开了一家湖南餐馆,生意红红火火,每天的毛利达到3、4千元。回到家乡不到两年,他就从一个打工仔蜕变成一名小老板。

“金窝窝、银窝窝,不如家里的土窝窝,咱农民只有把根扎在家乡的土地上,才能把事业做大做强,才能发展得更好。”在外地打工10年的黄冈某村的村民李来波现在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一家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厂厂长。他算是当地回乡创业比较早的人,2008年,他带着多年打工的积蓄和招商引来的500万元,建起了全村第一个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厂,不仅解决了3个乡的农副产品收购难的问题,还安置了几十名农民工就业。

石首市小河口镇的任乐华,今年春节带着60多人组成豪华车队回家过年。从1993年跟随老乡南下打小工,到自己在惠州建厂生产防水材料,再到带动村里的老乡集体到外创业,20年中几度跨越,他“参与制造”了100多名农民百万富翁。“要是再回乡把产业搞起来,那就圆满了。”任乐华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回乡再创业。

创业土壤正在形成

据记者了解,为鼓励和支持有经济实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各地政府也纷纷开辟“绿色通道”。比如石首市某镇的王小山在外闯荡多年,年前他回到老家,与村干部交流,说自己在外打工学会了养猪场的管理方法,并且想用自己这么多年攒下的资金在家乡建设良种猪繁育场。对此,村干部很快反映到畜牧局,乡里及时组织技术人员为他搞规划、送技术,并无偿为他提供10亩饲料地,积极支持他创业。这使王小山在家乡创业的决心更加坚定。“政府向我提供了很多创业方面的优惠条件,但是我更希望能制定出比较完善的优惠配套政策,明确农民工返乡投资同外地客商一样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这样的话,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环境就更宽松了。”王小山说。

同样对政府支持深有感受的,还有公安县的周家生,他是2012年初回乡创业上了一条面条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是靠着县创业办提供的10万元担保贷款顺利起步的。

而仙桃某无纺布厂厂长张子安也对当地政府的支持充满了感激,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去年底他顺利拿到了扩建厂房的50亩地和2000万元的贷款。针对一些回乡创业者反映税费负担过重的情况,仙桃市政府把属于地方的一部分税费返还给企业,同时减免工商管理费、环保费、卫生费等项费用,以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和企业市场竞争力。

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为广大农村地区直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就近解决数量巨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很多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工作岗位了,而且创业的农民工还带回来了很多大城市的新思想,这也影响了很多农民。总理就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农民工回乡创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部门应尽快建立一套有利于吸引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的有效机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从而推动‘打工潮’向‘创业潮’发展。”全国人大代表王梅珍曾表示,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在外务工的农民回乡创业和希望回乡创业的人很多,正形成一股潮流,这对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各地政府如果能够顺应、鼓励、引导这股返乡创业潮,必将大有可为。

多重困境卡住返乡创业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一般具有规模小、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不高等特点,普遍面临融资难、人才缺等困境,急需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扶持。

一是融资难。不少返乡创业人员反映,现在的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而且贷款手续非常复杂,周期很长,难以解决返乡创业者的融资之渴。

二是人才缺。某服装公司的负责人董其才说,他的公司迫切需要引进高级人才,但是对他这样的返乡创业企业来说,必须要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才能吸引住人才。不少创业者还表示,由于他们大多是初高中毕业,办企业存在盲目性,经营管理知识也比较薄弱,迫切需要指导。

此外,有的返乡创业者还反映政府效能不高,虽然很多地方领导给予高度重视,但在落实过程中,一些部门和个人执行政策有偏差,服务意识不到位,甚至还存在吃拿卡要、推诿拖延的情况,不利于企业更好创业。

返乡创业篇6

为积极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今年以来,乡结合返乡农民工实际情况,注重政策宣传、强化就业服务、落实扶持政策,多措并举,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有序流动,激发了返乡创业热情,有效的促进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现将乡2019年上半年返乡创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倡导全民创业乡党委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乡长任组长,副乡长任副组长,乡社保中心为成员的返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开展以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党委会议专题讨论,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在春节期间,召开了外出务工人员专题座谈会,了解他们在外务工的工作情况、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广泛开展调研。

(二)建立信息台账,加强动态管理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流动的不确定因素,乡社保中心对全乡11个村的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认真抓好统计台账,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和回乡创业人员信息档案库,实施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信息,积极宣传扶持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政策,鼓励他们回乡投资兴业,使他们“回得来、留得住、能创业”,为返乡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注重政策宣传,引导返乡创业我乡利用逢场赶集日发放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宣传资料1500余份,悬挂横幅5幅,并通过三职干部回乡开会的机会继续加强宣传工作。在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下,鼓励吸引更多的返乡人员在家乡积极创业。截止目前,我乡新增返乡创业人逾8人,返乡创业企业农民工新登记企业5户,返乡创办企业吸纳就业人员10人,经济实体3人纳就业人员10人,办理返乡创业小额贷款2人.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返乡创业篇7

一、我县返乡创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1、巨大丰富的劳务资源是滋生返乡创业的不竭源泉。我县是个劳务输出大县,劳动力资源丰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县富余劳力远赴沿海开放地区务工就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县现有22万余人长年在外务工、创业和发展,遍布全国10多个省(市),他们在社会大熔炉的历炼和市场大风浪的搏击中,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学到了技术,增长了本领,积累了资本。他们中有部分优秀分子敢闯敢干,捷足先登,在赚取人生第一桶金后,就开启了自主创业的征程,成功实现了由务工者向创业者的跨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老板。据调查,全县共有2000多人在外地成功创业,他们具备返乡创业的条件和实力,是我县推进返乡创业的主体和力量,这巨大丰富的劳务资源已成为培育创业主体的不竭源泉。

2、根深蒂固的故土乡情是拉动返乡创业的紧密纽带。故土乡情是每个人一生的牵挂和思念。我们在温州和义乌同外出成功人士座谈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想回归故土,回报家乡,想为家乡发展多作一份贡献,为乡亲致富多尽一份力量。他们认为故土难舍、乡情难忘,在家乡发展将是他们二次创业的第一选择,随着我县加快返乡创业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他们实施返乡创业的愿望更加强烈。他们表示,将做到以乡情为纽带,以商会为载体,组织更多的籍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充分发挥人经济的优势,全力支持返乡创业经济的大发展。

3、地大人广的特定区域是承接返乡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县幅员广阔,县域面积位全省之首、人口居全市之最,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力资源,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最佳选择。境内青山绿水、环境优美,是一块神奇的天然宝地,令人向往,叫人留连。随着全球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生产力分布凸显新的格局,沿海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加快向内地转移,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包括我县在外创业人员面临新的抉择,都在寻求二次创业的着陆点。我县特定的区域条件和丰富资源,将为我县在外成功人士新的创业提供广阔的舞台。

4、逐渐回归的创业典型是带动返乡创业的新型龙头。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返乡创业工作力度,特别是随着县委、县政府《关于鼓励扶持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出台,以及组织“一名县领导、一个乡镇、一个包村挂乡部门”对接在外成功人士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类创业主体得到了全面激活,返乡创业风生水起,热浪涌动,已成星火燎原之势,一批返乡创业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县委、县政府在今年春节隆重表彰18名返乡创业的典型,在全县上下以及在外籍人员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一个个返乡创业的成功典型,正成为我县引领返乡创业的领头雁。扶持一个返乡创业典型,就会带来一个返乡创业团队的乘法效应正在我县逐步释放。在这一新型龙头的带动下,从而激活了创业要素,激发了创业热情,激起了创业劲头,使我县返乡创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5、不断改善的发展环境是吸纳返乡创业的强大磁场。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哪里的环境好,生产要素就向哪里聚集。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经过的武吉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贯穿的柯龙线公路改造升级即将竣工,跨越的咸吉铁路已通过国家立项,的交通瓶颈将会得到极大改观。同时,我县按照“完善老城区,提升南城区,决战良塘区”的战略思路,拉大县城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打响“四创工作”攻坚战,抓好修河周边大治理,县城面貌得到极大改善。我县还按照搭建创业平台,铺平发展路子的要求,全面加快我县工业园和乡镇创业小区的建设,我县工业园已形成“一园四区”(即何家店返乡创业园、芦塘项目区、吴都项目区、太阳升项目区、高新技术项目区)的发展新格局,我县乡镇已建成8个初具规模的创业小区,工业园和创业小区已吸纳一大批返乡创业人员投资创业,已成为返乡创业人员回报家乡、发展自己的投资沃土。我县在十分注重硬环境建设的同时,还按照“硬环境不足软环境补,大环境不够小环境辅”的要求,积极打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阳光高效的政务环境,贴心周到的服务环境,把我县逐步建设成为生产要素聚集的“洼地”和返乡创业发展的“高地”。

二、推动返乡创业的成效初步显现

近年来,我县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紧紧抓住人才这个新经济社会的第一资本,积极发掘人经济这座丰富的宝库,全力实施“返乡创业、富民兴县”战略,加快推进返乡创业进程,掀开了返乡创业发展的新篇章。返乡创业呈现以下变化:

1、返乡创业的势头逐渐增强。我县2009年引进返乡创业人数1286人,创办项目111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2亿元,创办其它经济实体1175个。今年至10月底止全县引进返乡创业人数1704人,创办项目159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8亿元,创办其它经济实体1486个。从数字比较中看出,今年1至10月份引进返乡创业人数较去年全年增加418人,创办企业数较去年全年增加48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较去年增加1.6亿元。如石坳乡在今年4月份才启动创业小区建设,至现在已引进4家返乡创业企业落户小区,总投资4000多万元,其中3家已开工投产,还有3户企业即将进驻小区。四都创业小区建设如火如荼,古市创业小区机器轰鸣,全县各地呈现一派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的创业场面。

2、返乡创业的规模逐渐扩大。今年1—10月份全县新上返乡创业项目159个,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51个,占项目总数32%,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个,如黄坳乡成功人士王真等投资1.2亿元创办义乌饰品加工项目,太阳升成功人士邹树喜投资1.5亿元创办太阳升返乡创业园,上衫成功人士朱小湖投资1.2亿元创办赣西北汽车贸易综合服务中心。

3、返乡创业的领域逐渐拓宽。创业领域已由初期商品销售、饮食服务、资源利用等传统产业向机械电子、服装鞋帽、建筑建材、工艺饰品、家私制造等产业拓展,如今年新上返乡创业项目中,服装鞋帽类项目61个,占38.4%;建筑建材类项目26个,占16.4%;工艺饰品类16个,占10.1%;机械电子、家私制造、食品加工等其它项目31个。

4、返乡创业的质量逐渐提高。今年1—10月份新上项目中,二产项目134个,占项目总数84.3%,这些项目都是有生产厂房、有加工设备、有主导产品、有销售市场的加工企业,如石坳乡朱还后投资2000万元创办的浩淇塑料玩具有限公司、新湾乡饶绍彬投资5000万元创办的创新标准件制造有限公司、四都镇黄颖投资4000万元创办的群力石材有限公司等。

5、返乡创业的效益逐渐趋好。今年返乡创业人士创办企业和经济实体,共带动15276人就业。返乡创业企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来源。从调查中了解到,返乡创办企业订单不断,产销两旺,预计今年返乡创办企业实现税利达8000万元,直接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达9500万元。如渣津镇2009年新上返乡创业项目8个、安置就业人数600人、实现税收62万元,2010年新上返乡创业项目11个、安置就业人数950人、实现税收220万元;古市镇2009年新上返乡创业项目20个、安置就业人数800人、实现税收50万元,2010年新上返乡创业项目35个、安置就业人数1200人、实现税收120万元。返乡创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我县在推进返乡创业工作中有很多好的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利用乡情这一纽带,拉动返乡创业。县乡领导经常联系走访我县在外成功人士,县委、县政府在春节期间,为在外成功人士和务工人员寄去新春贺卡和慰问信,并由县四家班子领导带队走访慰问在外创业人员,召开返乡创业恳谈会,了解他们的心愿想法,征询他们的意见建议,从而激发了他们返乡创业的热情和动力。二是借助商会这一载体,推动返乡创业。我县在籍人员较集中的温州、深圳成立了商会,积极借助商会这一载体,组织和动员人参与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充分发挥其在推动返乡创业中的组织作用。如温州商会、深圳商会经常组织成功人士了解我县工作大局和发展情况,积极支持县里的各项工作,今年就组织部分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温州商会计划创办三个项目,即建设温州商会总部大楼,创办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深圳商会朱小湖投资1.2亿元创办赣西北汽车贸易综合服务中心。三是依托能人这一龙头,带动返乡创业。王真是在义乌成功创业的领头人,也是在义乌商会副会长,县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我县通过王真的带动作用,吸引13位义乌创业成功人士“抱团”返乡创业,共投资1.2亿元创办义乌饰品加工项目。四是围绕资源这一优势,吸引返乡创业。充分发挥我县丰富的资源优势,吸引一批劳力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的创业项目。五是立足园区这一平台,助推返乡创业。我县按照“筑巢引凤”的理念,高标准建设我县工业园和乡镇创业小区,尤其是何家店返乡创业园的建设,有效降低了我县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的成本和风险,助推返乡创业的快速发展。六是紧扣服务这一关键,拓展返乡创业。返乡创业人员能否留住、返乡创业项目能否做大,关键在服务。服务优才能人心留,留住人才、留住项目。我县通过出台扶助返乡创业政策措施十七条,建设项目准入“一站式”服务快捷的“绿色通道”,建立返乡创业项目跟踪服务制度等,得到了返乡创业人员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许,拓展了返乡创业的发展空间。

三、制约返乡创业的因素不容忽视

我县返乡创业工作虽然取得较大成效,但由于我县基础较差,起步较晚,在加快返乡创业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影响了我县返乡创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返乡创业现状存在的不足,影响我县创业经济的发展质量

1、经济总量不大。近几年,我县共有返乡创业人数近5000人,占外出务工人数22万人2.27%,新上创业项目380个、创办其它经济实体3980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5亿元。而河南省固始县也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至2009年就有2万人返乡创业、累积投资达40亿元,相比之下,我县返乡创业经济总量还不大。

2、项目起点不高。由于受资金、厂房、劳力等生产要素的影响,我县大多数返乡创业项目起点较低,缺乏一些关链度高的产业、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和知名度大的产品,特别是一大批劳力密集型产业项目,呈现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差的现状,从而导致因规模小而不敢接大的货单,因条件差而留不住生产的工人,影响了企业的做大做强。如西港镇一些服装鞋帽类企业都挤在集镇的居民房内。

3、产业布局不优。由于我县缺乏科学的引导规划,致使返乡创业项目落户时呈现零乱状态,无法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没有发挥经济规模效益。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县没有形成特定的产业区域,项目安置有随意性,有些地区还出现了食品加工企业同化工企业相邻安置的现象。二是乡镇没有一个长远的产业发展规划。我县已有8个乡镇建设了创业小区,但多数乡镇在引导返乡创业时没有一个长远规划,都是按照先后顺序在创业小区建设厂房。如大桥镇引进小区5家企业,却是从事5个不同产业的企业。

4、产业链条不长。从调查中了解到,我县当前返乡创业项目刚落户不久,企业还处于成长阶段,各企业之间的产业关链度不高,产业链条不长。

5、支柱产业不壮。我县返乡创业的产业中,大多数处于覆盖面小、关链度小、带动力小、贡献率小的状况,没有形成强大的产业支柱,还缺乏如武宁县节能产业这样的产业支柱。

(二)返乡创业过程存在的问题,影响我县创业经济的发展效益

1、创业选项难的问题。我县许多成功人士都有返乡创业的愿望,但苦于难选好的创业项目。如从事洁具、拉链等行业的人员,认为我县没有电镀企业,无法到家乡发展,如从事其它行业,又怕担风险。

2、发展融资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金融部门贷款指标较紧、手续麻烦。调查反映,金融部门贷款规模一般在几万元,与返乡创业贷款额度要求相差较大,且手续繁琐,又要财政工资担保,贷款非常困难。如古市镇全体镇干部都为返乡创业人员担保了贷款。二是民间筹资利率较高,增加了企业成本。如石坳乡朱返后创办的浩淇塑料玩具有限公司,目前投入了1000多万元现金,都没有享受到贷款的政策。

3、建设用地难的问题。因国家严格控制土地政策,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致使返乡创业建设用地非常困难。主要表现:一是土地使用总量不够,导致创业用地紧缺。二是土地使用安排不当,致使创业用地紧缺。如部分乡镇有用地指标而没用地企业,有的乡镇有用地企业而没用地指标;有的企业超标占用土地而有土地多,有的企业缺少用地而出现抢地等地现象,从而影响返乡创业项目建设进度。如工业园出现项目等地进驻、企业等地扩建现象,大桥镇创业小区规划面积80亩,目前只有5亩用地指标。

4、生产用工难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招工难。由于我县青壮年劳力在外务工,家中都是一些老弱人群,因此招工比较困难。有些企业因招工紧缺,被迫把一个加工企业分成几个加工点,有的企业因工人紧缺,很多订货单都不敢接。二是培训难。由于招进工人需要进行上岗培训,使其尽快掌握生产操作技能,这项技能培训只能在生产企业内进行。而劳动就业部门开办的培训却不管用,到县城参加培训也不方便。三是管理难。由于在家这部人要兼顾家里农活,他们闲时就来企业做事,忙时就回家干活,所以难于管理。还有部分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有时成天打麻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给企业管理带来不便。如渣津一家鞋厂反映,厂里花钱培养了50个技工,现在只留下10人。

5、运输物流难的问题。物流难是大家普遍反映的问题,也是制约我县返乡创业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主要表现在:一是物流不便。目前,我县到深圳、上海等地都没有直达物流车,产品运出去要几经转运,很不方便。二是物流成本过高。由于到很多城市没有直达物流车,企业产品运出去只能通过长途客运车,但由于客车通过联营手段,恣意涨价,造成物流费用过高。据古市一家五金针配企业反映,原来货运费为1元/公斤,现在涨到6元/公斤,企业都承受不起。三是物流不畅影响企业生存发展。加工企业每接一个货单,都要进行样品送检,由于我县物流不畅,加上送检时间紧迫,多数企业只能专门开车送检,费用很大,有时还会错过时机。据古市一家返乡企业反映,他有一个样品送南昌检验就专门跑了3趟,他说在外地十多元钱就可办成的事,在要花上几千元,他目前正在想是否继续出去办厂。

(三)返乡创业环境存在的差距,影响我县创业经济的发展速度

1、社会认同有差距。少数人只看到返乡创业者投资赚钱,却看不到他们创业的艰辛,看不到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对创业成功者存在“嫉富心理”,怀疑创业者钱财来源不明、手段不正;少数人对创业失败者缺乏同情、理解和支持,在全社会还没有真正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创业的大环境。

2、公平待遇有差距。部分人反映,我县对待返乡创业人员待遇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一是招商对象不同待遇不同,主要领导招的项目比一般领导招的项目待遇好得多,办事方便快捷、服务热心周到,一般领导招的项目比普通干部招的项目待遇也不同;二是投资规模不同待遇不同,投资大的项目比投资小的项目待遇好得多,有些部门对投资不大的项目不屑一顾;三是投资主体不同待遇不同,外商投资项目比返乡创业项目待遇好得多;四是进驻先后不同待遇不同,新上项目比老企业待遇好得多。

3、政策兑现有差距。我县在加快招商引资、返乡创业和工业园区建设方面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但在政策宣传、落实、兑现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多数人认为,我县政策很好,但兑现困难;少数人认为,我县政策没有沿续性,经常随意变动;还有少部分人反映,我县木竹资源砍伐指标分配不合理,有的企业吃不饱,有的企业消不了,一定要根据企业资源利用率和利税贡献率进行合理分配。

4、服务到位有差距。近年来,我县服务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由于少数部门缺乏大局观念,只顾部门利益,在服务返乡创业工作中,言行不一、阳奉阴为,导致职能缺失、服务低劣,影响了我县的创业环境。部分人反映,有少数部门负责人不负责任,讲大话、乱表态,造成承诺无法兑现,给企业带来损失。有人反映,在办事很不方便,关键出在“股梗阻”上,有些重要岗位经常出现缺位掉岗现象。调查反映,我县每个项目签约要跑7个部门,手续繁琐,很不方便。石坳返乡创业人员反映,他申办再生资源认定书和一般纳税人认定书,跑了半年都没有办下来。工业园返乡创业人反映,少数部门经常到企业检查、恐吓和罚款,并希望县里尽快解决工业园企业的消防验收。

四、加快返乡创业的举措有待强化

返乡创业,富民兴县。面临新形势,实现新发展,我们一定要以开放的思维、开阔的眼界、开明的心态、开拓的精神,抢抓发展机遇,强化发展举措,全力推进我县返乡创业快速发展。

1、积极鼓励,营造返乡创业的浓厚氛围。一是要搞好创业宣传。充分利用报、电视台、政府网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我县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和优良环境。同时,要利用主题报告会、创业宣讲会、经济研讨会和交流恳谈会等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创业动员教育活动,让想创业、议创业、盼创业的氛围日益浓烈起来。二是要培育创业文化。创业文化是返乡创业经济的精神内核和思想动力,要让创业文化主导社会思潮,让全民创业的主流意识奔涌起来。大力弘扬“开明、开放、奋进、和谐”的创业精神,树立永不满足、永不停步的开拓理念,树立甘冒风险、敢于突破的历险理念,树立自力更生、奋发进取的自强理念,树立工商皆本、义利皆容的道德理念,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重商家、崇尚创业的社会风尚,形成人人争做创业主体、个个都是创业环境的发展局面。三是要激励创业典型。要对返乡创业人员,坚持做到经济上给实惠、社会上给地位、政治上给荣誉,在评选劳动模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时,给予优先考虑。每年组织开展“十大创业明星”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创业明星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予以表彰,要建立创业明星档案,对他们的创业事迹、创业成果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建立和健全创业明星享受待遇的有效机制,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创业者,褒奖创业者、尊重创业者的浓厚氛围。

2、正确引导,拓展返乡创业的广阔空间。一是要把返乡创业作为富民兴县的一项战略举措。返乡创业人员带回了资金、信息和技术,也带来了商机、项目和产业,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拓宽了渠道。我们要认识到返乡创业“三步跳”的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即第一步把全县富余劳力输出务工,让其积累资本、增长本领,第二步把在外成功人士引回创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增强产业要素的吸引力,第三步把返乡创业成长起来的领军人物引向全国、走进世界,增强地方经济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每一步转化都是一个惊险的飞跃,都会带来一次经济腾飞,如温州就是走这个路子发展起来的。我们要正确引导,始终把返乡创业作为我县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纳入全县目标管理单独考评;把返乡创业作为我县“十二五规划”一个战略重点,制定完善其发展的总体规划。只有把返乡创业工作摆正位置、正确引领,我县发展返乡创业经济就会生机无限、潜力巨大。二是要把返乡创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主攻方向。发展经济,主要还是要靠人,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我们要把返乡创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主攻方向,打好亲情、乡情、感情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要在人较集中的地方,尽快建立商会,借助商会的组织推动作用,开展招商引资和返乡创业活动。要把外地商会在建设总部大楼,创办总部经济作为招商引资一个新亮点,积极引导在外成功人士把企业总部放到、把经营税收留在。要完善招商引资考核考评体系,注重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成效。三是要把返乡创业作为解决就业的一条重要渠道。就业是民生之本。返乡创业项目的实施,带来很多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我们要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拓宽社会就业渠道,加强人力供求联系,建立就业保障机制,真正使社会富余劳力能快就业、就好业,使返乡创办企业能好用工、用好工,特别是农民工能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社会就业和企业用工的“双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互惠。

3、科学规划,发掘返乡创业的强大动力。既要发展铺天盖地的项目,又要培植顶天立地的产业,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积极培育发展比较优势。一是要确立我县返乡创业的发展方向。根据我县县情,要把启动文化旅游业、主攻加工制造业、规范商贸物流业、发展生态种养业、鼓励新型服务业作为我县返乡创业的发展方向,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要在主攻加工制造业的同时,大力规范商贸物流业,加快培育建设几个大型专业市场,积极扶持发展2-3家大型物流公司,引导创业资本向生态种养业倾斜、向新型服务业、向文化旅游业释放,高标准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观光农业基地,创办几家总部经济公司、投资服务公司,创建一批文化旅游景点、旅游休闲山庄。二是要制订我县返乡创业的总体规划。建议再通过3年努力,使我县返乡创业总人数达到1万人,创办企业总数1000个,投资总额达到50亿,年交税收达到5亿元。建议在渣津创办一个服装鞋帽产业园,以带动大桥、白岭、渣津、马坳等片区的产业发展,使产业园建设企业达到300户以上。要举全县之力,加大对县工业园、渣津产业园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使之成为我县东西互动、前后呼应、整体带动、促进我县经济发展的两大产业园区。三是要谋划我县返乡创业的产业布局。目前,我县返乡创业主要从事产业为服装鞋帽类、建材类、工艺饰品类、机械电子、食品加工、家私制造等,我们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打破乡镇界限,整合现有资源,科学谋划我县产业布局,建议机械电子类、工艺饰品类项目逐步向县城附近聚集,以何家店创业园和义乌工艺饰品创业园为核心;服装鞋帽类、家私制造类项目逐步向大桥、渣津、白岭、马坳片区聚集,围绕渣津服装鞋帽产业园主导产业的上下游产品,大力引进创办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和产品依存度大的项目;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项目逐步向黄港、何市聚集;建筑建材类项目逐步向太阳升、四都聚集,以太阳升项目区为核心,尽快形成产业集群。

4、大力扶持,促进返乡创业的快速发展。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对我县出台的优惠政策认真进行疏理,特别是对扶持返乡创业政策措施十七条要加大宣传落实力度,切实按照政策要求予以兑现到位。对返乡创业项目,只要不是国家明令禁止的产业和产品,在符合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条件下,做到不管招商对象、投资主体、规模大小、建设先后,都要按照政策要求,予以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大力扶持。建议县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要尽快建立优惠政策落实投诉惩处机制,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优惠政策落实自查活动,确保出台政策用活、用好、用足,取信于民,充分发挥政策的推动作用。二是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政府、银行、企业的协调工作,在充分挖掘现有几家贷款担保公司潜力的同时,要积极组建新的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切实为返乡创业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要鼓励金融部门扩大信贷规模,加大贷款产品宣传力度,加强银企沟通协作,打通融资快捷通道,努力为返乡创办企业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三是要加大人才扶持力度。要进一步落实留住人才的优惠政策,鼓励优秀人才扎根企业,与公司共成长,共享企业发展成果。要开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积极做好人才培训工作,根据产业培育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不定期组织各类管理技能培训,为企业发展储备智力资源。

返乡创业篇8

该镇“返乡经济”的快速发展既有其偶然性,更有其必然性。从客观上分析,一是返乡创业具备本土基础。“家有三尺硬地”。外出能人根在家乡,具备深厚的创业根基。二是返乡创业拥有草根优势。外出能人天生具有草根性,适应环境能力强,回到家乡创业更是如鱼得水。三是返乡创业有现实好处。回到家乡创业,机制更灵活,服务更细致,当地党委、政府甚至可以动员全镇的力量为其服务。四是返乡创业可获得精神享受。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可以受到当地党委、政府较高的礼遇,有一种“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感受,这是在外地创业所不可比拟的。

该镇“返乡经济”之所以能取得明显成效,与镇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是密不可分的。主要体现在:

一是高位推动,引领能人返乡创业。能否促成能人大批返乡,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作用尤其重要。该镇坚持把“返乡经济”作为壮大镇域经济的根本途径来抓,努力把在外能人资源优势转化为本地经济发展优势。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第一副组长的促返乡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目标,制定规划,并配备专职人员。通过上下联动,该镇党委、政府摸清了符合××发展的潜在返乡投资群体,在第一时间内掌握了在外能人的投资意向信息。为动员在外能人返乡创业,镇党委、政府每年在打工创业人员相对较多的地方,召开促进××经济发展知名人士座谈会,联络乡情,推介××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同时,充分利用在外创业务工者的亲情、友情、同学情等关系,通过情谊架设返乡创业桥梁。

其二,优化环境,服务能人返乡创业。外出能人对环境的要求相对外商而言,要求没那么苛刻。尽管如此,该镇党委、政府也是非常注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搭建平台。镇财政在较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上千万元建设乡镇工业平台,20xx年收储工业用地300余亩,使工业基地面积达到800余亩;抓好基地道路改造,完善通水、通电、排水、排污等硬件设施,为“返乡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二是优质服务。对落户基地的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对企业在发展过程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党政主要领导亲力亲为,扶持和关心企业发展,直至企业满意为止。

上一篇:行风建设范文 下一篇:中医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