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人问返乡人

时间:2022-09-15 11:03:44

在大陆也有与梁郁伦夫妇相似的返乡人,譬如回归家乡浙江养蚕的梅玉惠和于建刚。他们是“梅和鱼”的发起人,一对80后夫妇,均生长于浙北农村。

“梅和鱼”的经营方式,为联合当地农户,提供江南生态农品,包括生态蚕丝被和原产地杭白菊等。之所以选择这两样产品,是因为“梅和鱼”扎根地桐乡是中国主要的蚕桑产区,也是杭白菊的产地。这里还形成了很好的生态链体系,叫做“桑蚕羊”,蚕吃桑叶,蚕沙(即蚕粪)晒干后给羊吃,羊是本地品种湖羊,羊粪发酵后又堆到桑树地里,给桑树提供持续的养分。

基于此种较为成熟的生态方式,夫妻二人开始自己种桑养蚕,制作手工桑蚕丝被,通过网络等渠道“讲故事+销售”(他们甚至为村庄建立了网站,试图“透过一个村的视角,记录转型中的这个国家”),树立口碑,进入比较具备持续力的“返乡模式”。他们还希望能建立一个生态农场,甚至成为一个“可持续生活平台”,一方面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和基于土地的服务,包括教育、养生、休闲等;另一方面,帮助生态农民提供销售服务。

梅玉惠夫妇认为,“梅和鱼”的使命,是“用专业知识,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农村和城市,土地和人”。

梅玉惠+于建刚

1、你们的学历和年龄。

我们都是大学本科,今年同是28岁。

2、在都市工作了多长时间?什么时候返乡的?

在北京工作了3年。2011年4月辞职去小毛驴农场做实习生,真正返回故乡是2011年12月份。

3、在返乡实践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怎么解决的?

返乡比较普遍的一个困难是父母的反对,认为好不容易读书出去了,干嘛又回来,面子上过不去。我们这边还好一点,因为在浙江,经济比较发达,所以父母可以接受回来,但是回来做农业,比如种菜,他们就接受不了了。我们后来的切入点是“植桑+养蚕+制被”,是“农业+手工业”,这样父母的反应倒还可以。

对我们来说,最大的困难是简单粗暴的二分法。我们一开始从事乡村建设的学习,对城市化、全球化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以至于对城市充满反感,随后这种反感又扩大到了商业、科技等现代生活领域,天真地在脑子里幻想“田园生活”——原始的,天然的,非商业的——有个小小的农场,种菜养猪,让孩子们在里面学自然等等。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和故乡的同学朋友谈,和地方政府谈,和农场谈,却都不顺利。后来压力实在太大,4个月后又到上海上班了,再过了差不多半年时间,我自己想通了,不再将农村和城市对立起来,也不再仇视商业、现代化,这样才比较顺利些。

4、还想在乡村做点什么?

自然教育。华德福教育近来比较火,但我一直觉得我小时候接受的就是类似的自然教育。父母去地里干活,把我带上,我就一个人在地里玩蚯蚓;长大些了,放学就要和小伙伴去割羊草。我觉得在原先教育资源城乡不平均的条件下,这是农村孩子的一个优势。可现在村里的孩子已经不接触农事了,父母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可方式是参加各种培训班。

5、返乡生活带给你们最大的获益是什么?

与家人在一起,让生活变得很有人情味。不像在北京那时候,总要刻意去“安排”业余时间,比如周末看电影,或者爬山。在这里的生活好像是自然发生的,流淌着的,不需要计划。

6、会一直待在乡村吗?

会的。

“梅和鱼”最想问“美好花生”的三个问题

梅和鱼:你们以后小孩的教育打算怎么做?因为在大陆这边,主流的学校教育基本是应试教育,而这和我们的理念不符合。别的教育模式又很少,有也多在大城市,且很贵。

美好花生:我们目前尚未有孩子,但如果未来有孩子的话,既然大环境不能改变,我们觉得身教与家庭教育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对学龄前的孩子。我们所居住的花莲地区,好山好水,有别于大台北都会的高楼大厦,孩子们在这里有机会接近土地与自然,我们相信他们能够保有敏锐的观察力。因此,把握学校之外的时间与孩子好好相处,是相当重要的。

同时身为父母的观念也很重要,别以读书以及考上好学校为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发掘孩子的兴趣并且多以鼓励。

梅和鱼:是什么促使你们不停往前走?

美好花生:因为相信这样做是对的,是善的,是好的,因此对正在做的事情有一个信念与想象,未来蓝图让我们一直往前。

梅和鱼:你们的花生和别人的,比如你们村里的,有什么不一样?

美好花生:应该说是对做这件事情认知的价值不一样,因此做这盘小生意的故事从一开始就不一样了。再加上我们严谨地看待,从生产端到加工的高标准要求,当然质量一定更好。

梁郁伦+钟顺龙

1、你们的学历和年龄。

我们两人的学历皆为硕士,分别出生于1974年与1978年。

2、在都市工作了多长时间?什么时候返乡的?

在都市工作了将近7年,目前已经返乡近5年。

3、在返乡实践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怎么解决的?

其实一直都有困难,但从来没有觉得什么是最大困难。心态很重要,要能面对并且找到解决的方式。

4、还想在乡村做点什么?

有很多。第一个是先将自己的事业努力做好,若能是个榜样,若有能力,很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一起参与在地的生产,也就是说我们希望有能力创造在地的就业机会,并且吸引年轻人返乡。

5、返乡生活带给你们最大的获益是什么?

最大的获益就是自己啰。因为从都市返乡,我们能够更务实,并且更专注,很多的回馈是回到自己身上的,包括学会很多传统的手艺,衣食住行都有。这里有很多长辈愿意无偿教你,只要自己肯学,要不就快断层了。

6、会一直待在乡村吗?

毫无疑问会的。当初回来就是觉得家乡好,但是家乡的好并非是大多数人能够体认的价值,因此我们要去创造出那个价值。

上一篇:对话台湾 乡村、乡愁与返乡 下一篇:新潮:独立刊物为土地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