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2 08:32:18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着一轮新的课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有效的推动了中学政治课教育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并获得理想的成绩。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教法长期以来较为单一,一些教师仍坚持“注入式”或“满堂灌”的教法。所以,形成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的现象;大多数学生主观认为政治课学习只需要投入少量的时间来读读、背背、考试前临阵突击即可过关的错误认识;少部分学生根本不重视学习政治课,对教师单元复习时划出的学习范围或归纳的不同类型的习题也抱着应付的态度。

二、关注现实问题,实施初中政治课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选用相关新闻报道来导入新课

政治课和时政是密切相关的,若政治课堂脱离了时政,单纯的进行思想理论的教授就失去了政治教学的意义,学生也很难产生兴趣。所以选用相关的新闻报道来导入新课无疑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授《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节时,教师可选用《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等时政来引发学生对这类信息的关注,从而对本课产生期待和兴趣。与社会现实题材相关的视频短片可以凭借其独有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在瞬间巧妙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关注现实,重视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增加政治学习的亲切感

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是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内化程度,促进学生达到知行合一。为此,有效的手段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行为,将道德知识理论转化为道德实践,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并尝试用自己所学知识来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如在《改革开放成果辉煌》这一节教学时,可实现设计改革前后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或衣食住行等项目的对比表格,引导学生通过走访周围的亲戚好友,在他们具体的生活经历的前后变化的记录整理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丰富其社会生活的经验,促进其学会交流合作、培养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三)关注现实社会问题,更新充实思想政治教学内容

要将政治课和社会的现实生活向结合,教师就要增强二者的联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结合社会现实问题来培养学生的信心和乐观心态。社会现实的问题中其实蕴含了丰富的理论和知识,教师要对其挖掘利用,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对于教材内容就有了更主动和深刻的理解。

三、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实施初中政治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重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对社会的现实问题投以关注,将初中的政治课上好,要求学生从教材章节的主题着手,亲自访谈、调查、搜集相关数据、图文资料和事例等,在此基础上,使活动更加富有意义、更加充实。此外,要求教师精心备课,从内容到活动、从活动的过程到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的措施、注意事项等,均需做到胸有成竹。

(二)确保形式灵活,切忌死板教条

政治教学实践活动要有创意、灵活多变,切记墨守成规、在教室或学校内搞“闭门造车”。可选用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和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也可组织公益劳动、志愿者活动的那个,重要的是能被学生喜闻乐见,调动其参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在切身体验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提高认识。

(三)倡导学生对社会现实的问题投以关注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利用它来开展初中的政治教育,这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准确把握课堂的节奏,有理有据有度地对其进行适时总结,避免学生讨论偏离了主体。在活动结束的时候,教师应及时总结,严禁走马观花、难以深入,特别是三分钟的热度更要严防。还可在活动展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谈收获、说感想、讲打算,将“明理导行”落到实处。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初中政治科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教材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现实紧密联系,通过导入新课、上课等环节和时政的相互融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通过亲自参加、主动实践来提高其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知行合一,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心和关心时政的习惯。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要想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生活化,还需要教师做更多的努力。第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转变观念,按照新课标的标准来授课,以学生为主体,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塑造生活化的课堂。也就是把生活的各种案例和范式有条不紊、适时的引入到思想政治课堂中,将理论知识与烦琐的概念用生活事实来表述,营造良好的课堂生活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生活化的课堂语言和教学关系有利于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第二,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的渗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潜移默化中促使课堂教学走出课堂,向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延伸。思想政治作为一门课程,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而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也涉及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校园里组织的每一次活动、每一座建筑都可以作为文化的符号和载体,都可以适当地引入到课程中,相互渗透,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的同时,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另外,也可以开展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思想政治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中。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取材于现实生活,教育过程要通过学生对生活的真实体验来逐步塑造思想品格。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解决“学什么”“教什么”“怎么学”“怎么教”的问题,是要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过程,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正能量,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还要做到学以致用,而学以致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的内容取材于生活,知识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安排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二以思想政治课为例,阐释思想政治生活化

按照传统的观念,这一堂课就是教师教学生在受到侵害时要如何保护自己,采取什么应对措施。然而,原本与学生们息息相关的内容,在一味的说教下只会让学生感觉更无聊、乏味。而笔者则是转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变教师为主体的讲授为学生为主体的演讲,上了一节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演讲能力。按照课程标准,本课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防范侵害的意识与能力为载体提升初中生能够辩证、多角度地进行讲演的学习能力。而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能够体验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树立依法维权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学法、用法的主动性。思想政治课本身就是比较严肃的,因此也显得枯燥乏味,但理论是死的,教师是活的,能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的原因不仅仅是选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教师的生活化语言和生活化的师生关系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笔者在日常学习工作中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这样可以缓解课堂气氛。在课堂设计方面,笔者注重选材生活化,如在引入话题时,用中国好声音诈骗信息探讨来引入,揭示提高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随后播放视频《小鬼当家》来设计问题:主人公面对不法侵害时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从而得出结论:中学生不仅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还要有保护自己的方法,这些例子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他们先是小声讨论,随后在笔者的提示和鼓励下,跃跃欲试,踊跃地发言,当笔者要求用演讲的形式时,他们也毫不畏惧,大胆发言。在学习保护自己的具体方法时,笔者采取了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让每个组都选出代表来发表自己组员的意见,因为存在竞争,短短几分钟内,每个小组的代表对三个情景进行讨论结果的汇报,而且十分精彩,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有一位女生,思路特别清晰,将每一条都讲述得很到位,把本课学生们的学习要点都提炼出来,同时还结合了生活中的情景,特别是结合了校园里存在的一些现象、校园文化以及受社会关注的新闻报道,都是学生们常见到、常听说的,整堂课学生们很有激情,即便是在最后,笔者构建知识结构图时,学生们一改往日的乏味,而是和笔者一起回忆、设计、构建,激情满满。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我们一起编写了《防护口诀》,学生们很认真,将口诀进行一次次的修改,以方便大家记忆。就是因为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选取学生们身边的事、受关注、感兴趣的素材,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打造了一堂生活化的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笔者对于本课也做了积极反馈,学生们表示很喜欢这样的讲课方式。

三结束语

初中生还处于心智不成熟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学好思想政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观念、创新课堂,让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情感教育 高校 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069-02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情感发展伴随人的一生直到死亡,其发生比语言早,而消退要比语言晚。情感与人的生存发展的关系是多方面的,它参与人的对象化活动的一切领域和全过程,情感教育是一个辐射教育活动领域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

一、国外情感教育研究的现状

情感教育作为一个科学专题进行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西方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展开。在英文中,情感教育表述为affective education、Affection意为慈爱,一种仁慈、善良的情感,包含着情绪情感,强调的是积极方面。情感教育在英国的含义,一定程度上和我国的道德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处。尽管西方许多国家对情感教育的概念尚未统一通过,在英国沃尔克大学召开的一个国际性的情感教育学术研讨会上,10个欧洲国家一致同意情感教育表述如下: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包括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他们的自尊,更为重要的一面,则超越学生个体以关注他们与别人的之间关系的效果。

国外西方近现代情感教育研究直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才有了较为专门的阐述,形成较为系统的情感教育理论。美国60年代初有卢布姆的情感教育领域目标为指导,有罗杰斯的情感教育理论和情感心理治疗的大量临床经验。70年代以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高峰体验、积极情感对生活和认识的意义,强调爱是一种艺术和能力。80年代以来西方专门设立了情感师范教育,培养善于进行情感教学、能对学生的情感素质施加影响的师资。法国有人提出要建立“教育的生态学”,探讨如何使人的情感方面和理智方面协调发展的问题。德国等国家注重人文教育传统和古典哲学传统,他们鲜明地强调情感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本体意义。纵观近现代西方情感教育发展的脉络,我们可以发现,西方的情感教育更注重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人类的基本情绪,对人的情感情操研究的少;对幼小儿童情绪研究的多、对成人的社会性情操的发展过程研究的少,他们更注重从心理学的角度把情感教育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二、中国情感教育研究的现状

情感教育在我国90年代以后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很大程度上是先行的中小学情感教育实践推动的结果。这些情感模式的特点是把情感教育作为一种加强学科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与方法,大多数研究集中在中小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情感教育理论明显受到西方情感教育的影响。近代西方情感教育起初是以心理学教育来涵盖的,带有明显的心理化倾向偏重生理学心理学特别是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把情感看作是一种生理心理活动反应,认为情感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一部分。

我国情感教育理论系统研究的开拓者朱小蔓教授认为,情感教育是非实体的、隐性的,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渗透到德、智、体、美、劳诸育之中的。情感教育的各研究要素如情感教育的目标、内容、功能、价值、过程、规律、实施途径和方式方法等,都在这种基本理念指导下展开的。在我国,情感教育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论述情感教育为题的专著有朱小蔓的《情感教育论纲》和《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张志勇的《情感教育论》、鱼霞的《情感教育》等,与情感教育相关的专著不多。通过在中国期刊网上输入“情感教育”的题名检索2000-2011年可以发现,全国教育和社会科学类刊物发表相关文章共4827篇,其中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库共2篇,硕士论文201篇,这些文章多集中在对中小学相关科目教学实践的研究,以及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类应用性情感经验的感悟总结。论文题目如: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浅谈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等。相当数量的作者缺乏对情感教育理论的基本把握和重视,研究主体多为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数量较少,教育专业人员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情感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研究还有待深入和拓展。

三、情感教育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深入开展的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应关注并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品质,发展学生的情感调控能力,帮助其对个人、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其健全个性的形成。情感,是伴随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而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情感教育,指通过情感交流触发人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促使人们在相互依赖,彼此尊重的心理基础上进行情感交流,将正确的认识转化为自觉行为的教育方法。

情感教育包含许多方面,如教学生关心他人、体察他人的情绪,和周围的人友好和睦相处,能正确积极地评价自己,能调整自己的情形和冲动,能承受一定的压力。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人们知识和技术,而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在社会上生存,为社会做出贡献。情感教育对于调节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有着特殊的作用,它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研究领域,已引起了高校思政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是相对的两条线,它不同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是辐射于思想教育活动全过程中的教育意识。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的弊端表现为:偏重知识、忽略情感,重课本知识的灌输和填鸭,轻情感教育的引导、培养和发展,这些不利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进入高校之前在如何正确理解,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教育,即情感教育的熏陶普遍缺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切实有效地在情感教育理论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四、情感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开展的途径和办法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对象是青年大学生,工作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这些都与中小学生实践活动不同。从我国认知教育模式的发展过程来看,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远快于情感的发展,伴随着以往的应试教育,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方面逐年快速增长。中小学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学阶段的情感教育很难由学生主动来完成。

意大利著名教育学家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青年大学生在大学生活期间,他们开始接触更加专业化和系统性的知识和技能,独立生活的开始、学习压力的加大、长期以来情感教育的缺失,造成了学生精神压力的增加和各种问题的出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实施情感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条件。”

对于高校来说,应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高校情感教育的模式,多渠道、多途径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其情感需求和精神需求,遵循大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关注他们的现实生活,体现大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①可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正义和责任、亲情和友情,体验关爱集体和热爱国家的情怀;②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台、学生社团深入开展情感教育宣传,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和谐的校园环境可以强化学生自主认知的态度、合理协调情感因素与教育因素内在的本质联系,激发、保护学生的积极情感,抑制和改变消极情感,不断提高他们接受情感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最大效度地发挥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效应;③建立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是把情感教育的理念落实到实处的关键。“言传不如身教”,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在和学生双向沟通交流的工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以高尚的情操影响学生,培育和引导新时期大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

高校情感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整教育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高校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阵地,也是培育符合社会需要、时展要求的具备健全人格,能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领域。推动高校情感教育工作的良性开展,依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主线,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任伟等.当代大学生的情感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5):60~61

2 郝教谊等.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7):69~72

3 王玲丽.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法制与社会,2010(6):228~229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课程设置的观念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的观念上基本还是重理论轻实践,注重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轻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显然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目标相背离,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思政专业毕业生能力的要求。目前高校思政专业的实践课程仅设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而这些教学实践环节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所谓的教育见习是去见习单位听听课、参予批改作业和试卷等活动,没有实质性的教学实践技能训练。思政专业的教育实习一般是4-6周,课时安排较少,且过于集中,而且有的高校实行学生分流实习,学生返校只要有实习学校的证明即可。教育实习流于形式,缺乏实效。[3]高校思政专业大四学生毕业论文的开题时间与考研时间、期末考试时间相冲突,导致开题报告思路不成熟,粗制滥造。而在最后一个学期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又忙于研究生复试和找工作,基本是用复制粘贴的方式来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二)课程设置的结构注重基础专业理论,忽视教育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合格的中等专业学校的政治理论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未来主要从事这一工作的思政专业的学生就必须具备系统、完整的基础教育理论知识。然而高校思政专业教育类课程所占比重很小,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教育平台课中其他课程所占比重较大。这样高校思政专业在过于重视公共、学科专业课程的同时,也就忽视了教育理论课程,致使毕业生缺乏系统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也使其教学实践活动缺乏指导性、意识性和能动性。[4]很多高校思政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在综合大学学科专业的基础上加了几门教育理论课程,认为这样就具有了师范性的特征。[5]然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校思政专业的“老三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根本无法满足毕业生成为未来合格政治教师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的各方面需求。

(三)课程设置的内容强调学科专业知识,忽视深厚的文化基础未来思政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毕业生不仅要具有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还必须同时兼具深厚的文化基础,而重视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文化基础的培育却是目前高校思政专业课程设置内容的通病。[6]现行的高校思政专业课程体系中,公共基础教育平台课即通识课程主要集中于几门必修课(《大学英语》、《体育》、《教育学》、《心理学》等),选修课所占比例较低,其中跨专业选修课的比例更低。其实选修课程是为了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满足学生的爱好、兴趣和个性发展及本学科最新发展成果的课程,选修课的分量小,使学生无法系统地涉猎到更多其他学科的文化基础知识,使得思政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却缺乏广泛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这无疑与市场经济体制和基础教育改革对思政专业综合性人才的要求相背离,导致思政专业的毕业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力受限,无法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路径和措施

(一)课程设置应厚基础、宽口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要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满足社会对各级各类综合人才的需求,必须在课程设置上做到厚基础、宽口径。[7]首先,在学科基础教育平台课和专业教育平台课的课程设置上,一方面要做到“广”,注重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渗透,让学生在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与优良道德品质的基础上,具备广博的知识;另一方面要做到“精”,健全、合理的课程结构对思政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该从专业角度,依照专业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各门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调整课程结构,整合课程资源,避免课程设置的重复,使思政专业的毕业生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能够胜任未来的工作。其次,在专业教育平台课的课程设置上,除设置培养合格的中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课程之外,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还应该多设置一些非师范类的、其他方向的课程,比如《比较政治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农村工作知识》、《中国农村政治社会学》等,尤其在选修课设置方面可以多增设一些与本专业和未来社会需要相关联的新课程,拓宽思政专业口径,制定“一主多辅”或“主辅修制度”,让思政专业的学生在具备杂实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兼具广博、精深的知识,使他们能够在毕业后满足市场经济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强化实践课程的设置,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见习是顺利衔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低年级的学生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有效手段和措施,应该分阶段、分学期地有序进行,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教育改革结合起来,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教育实习是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实践环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该适当增加实习周数,形成校内试讲、校外实习、反思提升的机制,避免以前的毕业实习不进行前期准备和后期反思讨论的缺点。毕业论文是学生大学四年的最终成果,应该制定一系列的约束机制,让学生合理地分配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和写作工作,比如:指导教师的定期检查,不合格论文的惩罚制度等。另外,高校思政专业还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读书交流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未来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比赛、假期社会实践、贫困地区顶岗支教等,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对能力、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顺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三)增加教育理论课的比重,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基础教育改革对高校思政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促使高校思政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必须做出积极的回应。[8]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多开设一些新的教育理论类课程,比如:《现代教育论》、《教育实践学》、《教师修养》、《教育技术》等,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教育理论知识,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另外,还应该增设一些与基础教育改革衔接的课程,帮助学生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让思政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从一名学生到合格政治教师的成功蜕变。

(四)加大公共基础教育选修课的比例,增强通识教育的力度通识教育“是对所有大学生普遍进行的有关共同内容的教育,包括基础性科学知识的传授,公民意识的陶冶,健全人性的陶冶以及一些非专业性的实际能力的培养”。高校思政专业的通识教育是对本专业大学生进行的学科之外的非职业、非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的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让其具备系统的知识及能力结构。其内容应该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大领域”,“依据各门学科本身的教育意义和时代的发展要求,语言、数学、计算机技术、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公民教育等领域的知识对大学生自身发展和参与未来社会的竞争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高校思政专业中,应该改变必修课是绝对主角的现状,加大公共基础教育选修课的比例。首先,在公共基础教育平台课中,增加有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方面的选修课,让学生接受系统的通识教育。其次,增设一些其他专业如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选修课,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和邻近学科有所衔接,增强通识教育的力度,使学生具备丰厚的文化基础知识,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各级党政机关优秀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和中学思想政治课合格教师的主阵地,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合理调整课程设置的种类和结构,进一步规范课程体系,以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情境教育;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方法

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境”是指教学环境,“情”是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因境而生,境为情而设,情与境统一方为情境。人们常把思想政治课与枯燥的说教、晦涩的原理、空洞的高调、机械的识记联系在一起。正确运用“情境教学法”是解决思想政治课教学尴尬境地的一个有效的途径。那么如何将情境教育融入到初中政治教学中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把涉及情景教学的几对关系处理好:

一、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如前面论述的那样,“情境教学法”作为教学活动中一种具体的方法,它既是教法也是学法。在“情境教学法”运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传统教学方式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强调新课程理念下师生之间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学生是“学”的主体,在体验情境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取新的知识经验;教师是“教”的主体,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认识水平创设情境,并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欣赏,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在获得预期的进步。

二、学科教育论文处理好情境与教材的关系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把教材的知识激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水平,将知识呈现给学生。“情境教学法”对于教师而言正是一种将激活的知识转化为课堂呈现知识的恰当方式。但在情境的设置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情境与教材的关系,这也是使情境设置恰当、优质的基本起点。首先由于受到课堂教学实践的限制及教学节奏的需要,施教者不可能也不必要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设置为情境,情境要紧扣重点知识、难点知识。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活跃度,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在这样的背景下运用情境教学,教师更要注意的是情境是为呈现知识而使用的,情境是为学生掌握知识服务的,所以不能单纯为了追求情境在课堂上呈现的活跃度而忽视了情境与知识的紧密联系,否则就是本末倒置了。

三、处理好情境与学生的关系

“外国文明史论文教”的目的在于“学”,在于让学生能够得到预期的发展。而做到情境设置的恰当、优质,就要求教师不仅能够处理好情境与教材的关系还要处理好情境与学生的关系。情境设置要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无论是哪种情景类型,都必须是学生能够驾驭的了的。这些情境可以是学生生活中经历过的,也可以是学生有一定了解的,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启发学生的兴奋点,从而达到学生在“体验”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处理好情境体验过程与情境体验结果的关系

“情境教学法”的课堂实施过程生动、活泼,彰显了学习过程的魅力,较好的克服了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但诸如在认知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布鲁纳的观点“知识是过程,令人担忧的是,不是结果”的理论支持下,问题似乎有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趋势。在热热闹闹的课堂情境后,学生只对学习过程津津乐道,而对到底学会了什么却很茫然。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明确,脱离知识而单纯的谈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是不符合逻辑的,论文指导甚至是可笑的。我们要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处理好情境体验过程与情境体验结果的关系,过程与结果不可分割,既重过程又重结果,使学生在过程中获取结果。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 浅谈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试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论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浅议中学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想政治课教学对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谈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文/杨浩")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从培养学生分析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理论实践三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思维能力;理论实践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中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愈发受起重视,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培养学生分析性思维

分析性思维是思维能力的一项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思想政治教学在中学阶段变得更加理论化、难懂化,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

1.概念形象法

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有很多复杂的概念要求学生去理解。由于这些概念本身具有抽象性、概况性,单从字面意思来看,对于学生来说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将这些概念形象化地展示出来,同时也能让学生学到这种形象化的分析思维方法。例如,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针对“团结”这个名词进行解释。“团结”是什么意思?“团结”的“团”字很直接地表达了其中的意思,从“团”字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有口才的人在用激昂的语音和切实的行动,领导众人围绕在一起,众人围绕这个有口才的人团结一致地朝着目标奋斗。这种有趣形象的概念解释,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加强学生对概念知识更深的理解。

2.比较分析法

例如,针对社会主义体制的讲解时,教师不仅要详解社会主义体制的内容、特征等,还要提到与社会主义共存的资本主义体制,将社会主义体制与资本主义体制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综合归纳,找出两者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我国的社会主义体制与朝鲜、越南、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进行对比,找出社会主义体制间的共性与特性,切实掌握具有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体制。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一个国家与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学生是国家与民族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创造性思维包含着活力、开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让教学氛围显得更有活力,更轻松,而不是枯燥、紧张的气氛。教师需要与学生保持真正的师生关系,即“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运用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比如,在课堂上,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对知识进行设问,鼓励学生积极地提问,提倡标新立异,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探讨。比如,在讲到我国“一党制”的执政体制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我国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实行“多党制”的执政方式,我国实行“多党制”的执政体制又会怎样,“多党制”的执政方式好还是“一党制”的执政方式好……通过课堂上的循序提问,学生老师之间的互动探讨,思维观点的不同碰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潜在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理论实践

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不能够一味地针对书本知识进行灌输式的教育,教师应该将理论课程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在讲到消费者权益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别扮演消费者、超市营业员、商品生产企业、工商执法部门、社会群众等角色,开展一次消费者的维权活动。这样更能将理论知识联系到实践,扩展学生的思维活动。

中学生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朝阳,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强弱对国家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学生思维的启蒙老师,需要在教学环节能动性地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生也应该明白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自觉地训练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姚小珍.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2013(05):27.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学法指导 浅议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学困生帮扶任务 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口头表达训练 谈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 浅谈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落实素质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在自然课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 课堂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初探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教育 浅析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浅议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 浅议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落实习惯教育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劳动技术教育活动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落实学生的创新教育 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落实学生的创新教育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当前的初中政治教学在教学方式上还存在许多不足,尤其是摆脱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开展政治教育工程,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采取更加全面的方法实现政治学习效率的提升。政治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作用的价值,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创新教育作为新课标下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创新教育初中思想政治教学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核心和重要途径。在现阶段,虽然各个学校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效果还是不尽人意,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观念等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1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创新的本质力量所在,它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想象能力,创造性地计划、组织和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从以下入手: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创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占据着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讲坛。教学中,为了取得好成绩,保证升学率,教师往往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几根粉笔、三尺讲台,教师从头讲到底,不给学生留下思考问题的余地。其结果常常是,言者谆谆,听者昏昏。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了极大的制约,还谈何创新?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创新,灌输学生改变原本分数至上的旧观念,把学习的重心转移到提高能力上来。课堂学习中,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努力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2实施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真实的、虚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构建,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而且它可以使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受到熏陶感染,塑造完美人格,培育人文精神。

2.1利用多媒体展示法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对文章的选材是广泛的。有些课文中的情境或社会背景,离学生生活较远,单靠老师介绍,学生很难领会透彻,而且也提不起兴趣。这时就可以使用这一技术。以指导学生学习《,你在哪里》一诗为例,考虑到学生的阅历的局限,首先让学生观看首都亿万人民悼念总理的资料片,并将其定格在“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画面上,再配以凄楚哀婉的解说词,凝视着屏幕上首都群众悲痛欲绝的场面,学生们眼眶湿润了,在这样的气氛中再配以声请并茂的朗读,“,笔者们想念你!”一声声呼唤,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仿佛回到30多年前举国同悲的氛围中。这种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对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2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赞科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的动机。”因此,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教学中可视具体情况,利用课本剧表演的形象、直观,让课文中的情景再现,并与教材进行比照,调动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的感知印象。

3讨论式教学融入到课堂中

讨论式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政治课要着重培养学生理解、比较、批判、评价、归纳、表达、运用等七种能力。而能力是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八年级政治课本中,每上完一课都特别安排了探究与实践课,如何做好这些探究与实践课呢?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40页,读材料后讨论,1、小刚所理解的酷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酷的。2、小刚对妈妈说:“你知道什么!”这反映了他的一种什么心态?3、小刚是怎么理解长大的含义的?你又是怎样理解的呢?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着这样进行:第一步,给学生1分钟的时间读题、审题;第二步,学生自己默默思考1分钟;第三步,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进行分组讨论,四人很快将各自答案达成共识;第四步,各小组代表发言5分钟,教师从中针对不同的发言进行点评;最后,学生用3分钟的时间写出自己认为最好的标准答案;这样一来,仅仅用了15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真正长大”的内涵。讨论式教学法不仅彻底改变了过去的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念,学生怎么抄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而且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人人参与、全情参与、全程参与,学生能够经常达到“我想……我要……我能……我来做……我还有……我认为……”的积极状态.学生能做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培养个性,发挥特长,达到认识上的深化和知识上的扩展。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精神享受,当成一种全面性的活动,当成一种创新型活动,当成自已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格得到了升华,自己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自己使自己逐步走向完善。

4严格要求,持之以恒,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是坚持创新、取得成就的根本保障。它主要包括:创新责任感、使命感,顽强的意志力和能够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除要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模式、推行创新教育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分析形势,使其认识到形势的紧迫性,任务的艰巨性,增强其责任感,使其主动地接受创新教育。同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观察,只要有依据,就可以大胆地指出教材、教师讲课、课外读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另外,还要加强督促、检查工作,使学生的创新活动持之以恒,逐步形成创新的人格。

总之,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和素质教育的实践,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解放思想,自觉地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推动创新教育的深入发展,为祖国培养大批的创新人才,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1]李宣平.初中语文心育艺术[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7

[2]王柏勋.语文教学情趣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近年来,职业生涯教育在我国受到了广泛关注,学术界也掀起了职业生涯教育研究的热潮,涌现出一批富有理论建树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认真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客观审视研究现状,既可以推动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也可以为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进步提供理论指导。为此,本文使用文献计量方法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收录的641篇国内职业生涯教育研究论文进行分析,以获知中国职业生涯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态势。

一、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研究的基本状况

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以“职业生涯教育”为“篇名”精确检索后,共获得647条文献记录,剔除重复刊登的文章,共获得有效样本641条。从研究文献的发表年度上看,以“职业生涯教育”为“篇名”的文章最早出现在2004年,随后呈逐年增长的态势,这与我国高校扩招和毕业生就业数量激增的现实状况基本吻合。2009年至2016年,年度“职业生涯教育”研究论文的数量皆超过60篇,进入研究成果的高产期,研究视角也开始多样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见图1)

从文献的学科分类来看,641条文献涉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等10多个学科门类,表明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研究已经渗透至多个学科领域,研究的广度持续拓宽。其中,涉及高等教育的研究文献高达343条,占比53%,主要探讨大学生(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反映出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重心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此外,涉及职业教育的有185条,占比29%;涉及中等教育的有63条,占文献总量的10%。(见图2)

从文献的研究主题来看,通过关键词提取,发现已有研究主要涉及职业生涯教育理论、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职业生涯教育的现实问题、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策略、职业生涯教育的国别比较、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方面。其中,探讨职业生涯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文献有177条,占文献总量的27%,如倪荣臻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有效途径探索》、范媛吉等人的《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的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模型构建》、陈慧珍等人的《高职职业生涯教育的多维度分析与改进策略》等;关于职业生涯教育国别比较的研究有147条,占文献总量的22%,主要引介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与经验,如于珍的《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来自美国的经验与启示》、谷峪的《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启示》、景宏华等人的《澳大利亚职业生涯教育的蝴蝶模型及启示》等。此外,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理论和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研究也颇为丰富,分别占文献总量的14%和11%。(见图3)

二、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已有研究来看,我国学者对职业生涯教育的概念、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职业生涯教育的现实问题与实施策略、职业生涯教育的国别比较、职业生涯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生涯教育等内容展开了集中探讨,形成了一些代表性观点。

(一)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的概念

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的概念,目前国内学界并未完全达成共识,有学者从静态的角度来认识,有学者从动态的角度去理解;有学者强调主观因素,有学者侧重主客观结合。虽然大家认识的角度不同,但都倾向于将职业生涯教育理解为协助个体发展并最终达成自我与社会实现的教育活动。例如,许永熹认为,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内涵是协助个体认识实际的工作世界并探索自己可能的发展型态,以便作较佳的抉择、规划与准备,而使个体在各阶段都过得适应与满足,并达成自我与社会实现。[1]陈军认为,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2]姜晓宇则认为,职业生涯教育是学校按照学生生涯规划形成过程组织的教育行为。[3]笔者认为,职业生涯教育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应将其置于终身教育的背景中加以理解,包含社会个体整个生命活动中所接受的、以自我认知和以规划未来生涯为主要内容的一切教育活动。

(二)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建设

国内学者对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关于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有研究者认为,在终身学习的时代背景下,职业生涯教育n程的指导思想应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4]有研究者认为,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构建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规划能力。[5]亦有研究者提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应同时兼顾各方面需求,同时考虑社会本位、学生本位和学科本位三个基本点,兼顾社会需求、学生特点与文化遗产三个侧面。[6]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目标,学者们强调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胜任能力。例如,有研究者提出,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在就业基础上达成完满人生;分层目标是结合课程教学,以个体生涯发展为导向,强调自我认知、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7]关于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内容,研究者建议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同时,在整体上要有紧密的衔接。关于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实施,已有研究中涉及的策略主要有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个人生涯规划的案例分析、职场就业的模拟练习以及在学校范围内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创业大赛等。关于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评价,多数研究者主张采用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方式。也有研究者认为应在评价过程中引入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以及观察法评价等真实评价的方法。[6]

(三)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的现实问题

由于起步较晚、重视不够、经验不足等原因,我国职业生涯教育仍然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并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不同教育层次中呈现出多种样态。张小宁研究发现,由于初中阶段的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生涯教育不力,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比较缺乏,导致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缺乏,规划能力薄弱,难以在职业社会中获得持续发展。[8]杨喜军对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当前高职学生对职业生涯及其规划的了解程度很低,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与职业的关联度认识非常模糊,对自己的职业未来信心不足。[9]房欲飞通过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人才培养满意度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职业道德教育不力、择业价值观的导向尚未与时俱进、教育内容狭隘化、教育过程缺乏实践性、实效性较差等问题。[10]高国平则认为,当前许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不健全,真正能称为专家的职业生涯规划专职人员还相当缺乏,就业指导的“短期促销”模式制约了“发展性生涯辅导”模式的开展。[11]

(四)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策略

基于当下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学者们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路径与策略进行了探索。邱峰认为,职业生涯教育要具有战略性、系统性、针对性,要以加强学生自我教育为主,通过高素质的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多样化的职业生涯教育形式、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职业生涯教育。[12]姜晓宇依据四维动力模型构建了“学生主线+教师辅线”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相应的教育线索是:激励学生――传授技术――引导认知、提供规划技术、协助规划完成――环境管理与外部监控协助。[3]范媛吉等人基于对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的分析,构建了以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选择和能力提升为主体内容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型,通过对个体与职业开展多维度分析,帮助学生聚焦职业兴趣,精确职业选择的目标范围,明晰职业能力提升路径,形成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13]姚远将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分为六个层次:提供相关职业生涯规划信息、开展职业生涯自助式活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团体职业生涯咨询、个体职业生涯咨询。[14]石筠则发现,高职生对职业生涯教育需求旺盛,但高职院校实施生涯教育明显供给不足,需要通过课程介入与教学渗透、专题讲座与个性指导、模拟演练与实践体验、职业测评与咨询辅导、范例引导与同伴互助等方式逐步深化职业生涯教育。[15]

此外,还有学者基于工作实际,对不同群体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例如,周晓红研究了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提出通过开设专门课程、辅导生涯规划、家校合力推进、教师专业引领四条途径实施职业生涯教育。[16]马国芸探讨了电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四条措施: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教育理念、建立科学的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建立适合电大特色的生涯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自我培养能力。[17]佘玉春研究了我国警察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路径,提出以职业生涯教育为框架整合已有课程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教学形式,丰富警察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18]

(五)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的国际经验

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引介职业生涯教育的国际经验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有研究者对美国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美国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在理论构建、立法与资金保障、课程设置和实施方式等方面积累了先进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开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19]有研究者基于学生发展理论的视角,分析并比较了中美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认为美国职业生涯教育具有系统化、规范化的内容设计,拥有一批硕士以上学历并经过系统化岗位培训的师资队伍,在教育过程和实效性上都与我国存在较大差异。[20]有研究者以英国里丁大学为个案,介绍了英国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英国里丁大学以提高学生“受雇能力”为核心目标,系统开展“职业生涯管理技能课程”、“雇主价值体验”和“专业化咨询指导”等,高度重视市场需求的工作导向,职业生涯教育成效显著。[21]有研究者探讨了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作为新世纪以来一项全面的、战略性的教育改革,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注重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旨在通过教育促进人生价值实现,从而为社会提供适应时代要求的优质劳动者。[22]亦有学者研究了澳大利亚的职业生涯蝴蝶模型,认为澳大利亚职业生涯蝴蝶模型将个体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多项复杂因素融入职业生涯教育中,关注生涯发展“计划”外的“意外事件”,整个过程融合了“学生本位”和“体验学习”的思想,对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具有借鉴价值。[23]

(六)关于职业生涯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虽然我国职业生涯教育是在引介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逐渐繁荣发展的,但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我国学者尝试将职业生涯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出现了职业生涯教育本土化探索的系列成果。有研究者尝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生涯教育,认为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既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职业生涯教育本土化的必经之路[24]。有研究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融合既有理论基础又具现实价值,可以从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精神、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诸方面促进二者的融合。[25]有研究者探索将职业生涯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上内在契合。利用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这一平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德育功能,对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6]有研究者则认为,实现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C结合,需要加强职业生涯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机制建设,构建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课程机制,建立职业测评和综合评估相联系的评价机制。[27]

三、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研究的未来展望

综合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对于职业生涯教育这一复杂的课题,我国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伴随对职业生涯教育关注度的提高,相关研究文献也逐渐增多。这些研究成果既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推动了职业生涯教育实践的发展。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审慎反思现有研究的问题与不足,并确认后续研究的重心与方向。

(一)加强理论研究,构建本土化的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体系

整体来看,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注重借鉴国外经验,本土化的理论建构显得不足,甚至对职业生涯教育的概念内涵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虽然部分学者对我国职业生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尝试解决与重新建构,但大部分文献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模式,亟待我们强化理论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体系。一方面,要进一步厘清职业生涯教育的概念与内涵。任何成熟的研究首先需要有一个准确明晰的概念作为起点。虽然职业生涯教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但是,目前关于职业生涯教育还没有形成富有共识的概念界定,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还比较粗糙、研究的外延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对职业生涯教育历史和现状的分析,全面科学地界定职业生涯教育的概念,深化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拓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外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探明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基础。现有研究大多从心理学、管理学等角度讨论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而对于职业生涯教育理论基础的分析较少,未来的研究需要结合中国教育实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中汲取营养,寻求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基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体系。

(二)增强现实观照,探明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方式

纵观已有研究,虽有对职业生涯教育实施策略的探索,但我们依然难以找到一套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方案。如何在实践中有效实施职业生涯教育,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增强研究的实践路向,探明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方式是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研究的发展方向。一方面,要改进研究方法,加强实证研究。目前国内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较多集中在理论思辨层面,难以客观反映职业生涯教育的本真状况,需要研究者从现实出发,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从多个维度审视职业生涯教育问题,获得第一手数据,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实证依据。另一方面,要针对职业生涯教育的现实问题进行专门探讨,从深层次、多角度剖析影响职业生涯教育的因素,挖掘业生涯教育的实践经验,形成富有可操作性的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方案。

(三)秉持国际视野,加强对国外职业生涯教育的深度研究

近年来,我国学者比较关注国外职业生涯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注重对国外职业生涯教育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的引介。但既有研究更多的是对国外理论和经验进行简单介绍,缺乏对其背景、特点、内涵的深层次研究,也没有基于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度的批判审思。毋庸讳言,由于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国外较为成熟的学术成果和实践模式将成为我们建构本土化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的重要思想来源。因此,对于职业生涯教育研究必须坚持国际视野,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已有研究成果。同时,要注重将“借鉴移植性研究”与“本土建构性研究”结合起来,充分有效地认识、研究国外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将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南海,薛勇民.什么是生涯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1):5-6.

[2]陈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4.

[3]姜晓宇.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四维动力模型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0(9):148-151.

[4]岳瑞凤.基于职业生涯辅导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11):92-94.

[5]赵莉.论无边界职业生涯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1(3):80-81.

[6]张巧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性诉求与价值实现[J].湖北社会科学,2011(2):185-188.

[7]倪荣臻.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有效途径探索[J].河南社会科学,2009(6):210-212.

[8]张小宁.初中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2015(4):14-17.

[9]杨喜军.高职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分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7):119-121.

[10]房欲飞.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基于实证调研的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3(4):104-110.

[11]高国平.试论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难点及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8(18):165-166.

[12]邱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论略[J].江苏高教, 2010(5):99-100.

[13]范媛吉,曹璐.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的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模型构建[J].山东社会科学,2016(6):365-367.

[14]姚远.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方式探析[J].中国人才, 2011(11):35-37.

[15]石筠.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实施路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07(3):63-65.

[16]周晓红.浅谈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12(11):86-87.

[17]马国芸.浅析电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及措施[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75-77.

[18]佘玉春.论我国警察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J].公安教育,2012(7):62-65.

[19]于珍.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来自美国的经验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3):52-55.

[20]胡晓玲.中美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比较研究――基于学生发展理论视角[J].江苏高教,2016(3):84-86.

[21]王占仁.英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之启示――以英国里丁大学为个案[J].教育研究,2012(7):134-138.

[22]谷峪.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0):81-84.

[23]蔡婧.澳大利亚职业生涯蝴蝶模型及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5(20):116-118.

[24]冯瑛,王一帆,史亚丽.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的必要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2):76-78.

[25]方伟.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融合[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2):57-62.

[26]任凤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68-70.

[27]姜春英.职业生涯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源性及融合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6(3):57-59.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政治教学,德育教育,提高思想,实效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作为政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效性。

1.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意义

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是社会发展的强烈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深刻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得到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必须及时地向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经济、政治、法律、精神文明等方面的教育,使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进步,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同时,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转型引发的各种矛盾与丑恶现象也随之迸发,我们要正确估计、科学思考、合理引导,体现国家意志和符合社会要求,教育青少年学生认清方向,避免迷失自我,用高远的视角、积极的心态、科学的思维来认识社会设计人生。

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思想德育实效性,是其课程性质、特点及任务的内在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的实效性,突出地体现在育人的功能上,只有入情入理、入心入脑的教学,才能体现其德育性质。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理论与实践、知与信、悟与行等有机结合的特点,决定着该学科教学要不断与实践结合,不断研究高中学生思想实际,不断改进教学的方法,不断遵循螺旋式排列的目标要求,从而提高实效性。那么,如何增强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思想德育实效性呢?

2.增强高中政治课的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

教学活动是学校的基本活动。是教育的主导。而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则是教育的主体。只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优的教育效果。

2.1 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教师。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应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素质入手,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资源。只有政治教师加强自身的进修、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要勇于改革、更新观念,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和水平,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策略,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师人格的魅力,扎扎实实地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开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局面。

2.1.1 提高思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素质。在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上,以科研带动教学,以科研促进教学已成为普遍共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都树立了科研意识和加大了科研力度,不断推出新的科研成果,并且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极大地改进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水平。

2.1.2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西方的价值观与教育理念对我国的影响日甚。在此影响下,现代的中学生更趋务实,更强调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观念相对淡化,这种情况也在部分教师身上有所体现。身教重于言教,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其言行若不和教学内容相一致,将对教学效果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应注意为人师表,视教育为神圣的职业,敬业乐业。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充满关爱,善于以平等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治学严谨,关注现实、乐观向上,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大学生从教师的教学和日常言行中感悟到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也将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注重言传身教,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2.2 教师必须有强烈的实效意识。

目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较低,其原因主要有:思想政治教材的有些教育内容脱离学生实际,脱离学生所关注的社会政治热点问题,在许多方面要求学生理解连成人甚至学者也难以回答的问题,由此产生了高要求和低效益的矛盾;理论教育与行为训练脱节,偏重学生认识的提高,而忽视行为规范的训练;应试教育倾向的干扰,学校把思想政治中政治理论知识的考核当硬任务,而把思想道德教育当软任务,缺乏对思想道德教育质量和效益方面的评价和考核,不追求教育活动的最终效益;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道理与在实际中看到、听到、得到的现实存在较大反差,致使学生是非界限模糊,价值观念失范。上述原因归结到一点,就是在指导思想上没能牢固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实践中确立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意识。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增强实效意识是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实效的前提条件。有了强烈的实效意识,才有可能进一步追求教育活动的合目的性程度,做到在开展活动之前认真考虑一下,该项活动到底能使学生受到什么教益;在开展活动之后认真总结一下,学生是否受到了这样的教益,从而不做表面文章,不图形式上的轰轰烈烈。有了强烈的实效意识,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的科学化水平,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必须看到,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特点。它既有显性和隐性之别,又有近期和远期之分。有时候,教育的成效能立即见之于学生的行动;有时候,教育的成效要遇到一定的时期才能显现(如舍己救人);有时候,教育的成效在学生身上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虽受用终身却无明显的行为表现。追求思想教育的效益,不能仅仅满足于即显效益、短期效益,还要重视隐性效益、长远效益。要注意避免和克服急功近利倾向,着眼于长远,从较长的时间跨度和较大的空间范围来规范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2.3 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改革。

调查表明,当今的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现代意识,他们思想活跃,勇于探索,乐意学习、掌握和接纳新思想、新理论。与此同时,他们的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和多元化。

根据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现状,以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教育为中心,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改革,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把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同时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在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确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给予新的理论说明。在改革教材编写中,要不断吸收理论界已被公认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研究成果。只有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才能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才能更好地提高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信度和说服力,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2.3.1 在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已经有了好教材的情况下,改进教学方法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要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适应高中生的特点,采取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学生坐得住、听得进、学得好,并引起兴奋点和共鸣点。要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注意研究分析社会热点,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把专题讲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演讲、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写小论文和心得体会以及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环节和方式结合起来,按教学需要进行选择或组合,有的放矢,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2.3.2 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分层次开展教育。

高中年龄段的学生,因教育程度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理心里成熟程度不同,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因此,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必须根据思想政治教材内容,对学生分阶段、分层次、有步骤地实施。理想教育一直是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就如同送他一个人生的太阳。只有区分高初中学生的不同特点,理想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成效。高中学生已从少年迈向青年,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十分强烈,理想教育应紧紧围绕“立志成才,志在四方,报效祖国,为国争光”展开,从而激发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高中学生喜欢实实在在的能唤起激情、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活动,应根据高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挖掘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要多开展社会考察、演讲辩论等富于理性的活动。另外,每个学生所受到的社会影响各不相同,在进行群体教育的同时,还要做好深入细致的个别疏导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风细雨,循循善诱。

2.3.3 必须敢于触及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

高中学生思想活跃,思想的触角指向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对某些问题非常关注。一部电影,一本书,一盒磁带,一则消息,一场球赛,都可能成为他们关心的热点、议论的中心。他们热心某一问题的时机,正是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契机。所以思想道德教育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还应把握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从而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学生心坎上,真正起到激励、导向、强化的作用。老师应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主动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在此基础上,及时开展书评、影评、新闻分析、热点透视等活动,理顺学生的情绪,疏导学生的认识。对高三毕业班而言,毕业后的去向几乎是历届学生关注的永恒的热点。抓住这一带共性的热点问题,坚持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中寻找适宜于自己担任的角色,寻找有利于自己成长的途径,促进学生是实现自我选择和社会选择的一致,主观愿望和社会需要的一致,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开展时政教育方面,具体做法如下:

(1)每周安排15分钟为“法定”时政教育时间。学生收集一周以来的重大国内外新闻,并用标题形式在课堂,一个负责一周要闻,一个负责时政热点评析,其余同学也可以做补充。这一做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时政教育的主体,吸引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了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去分析说明国内外大事,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

(2)例举典型的国内外大事作为分析对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理解,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辨别是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时政热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谈谈认识。小康目标的提出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党的宗旨、社会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中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可以从社会主义本质解读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引导学生比较我国人民当前所达到的小康生活与十六大提出的小康生活有何差异、如何解决。

(3)此外,还经常组织学生撰写时政评论,小论文;举办时事报告会,时政评论演说赛,时事知识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从不同方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2.4 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根据当前高中学生思想发展中认识水平和行为表现的不协调性、理论认识和能力水平的不协调性的实际,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一定要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进一步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切实把加强基储培养能力、提高觉悟、规范行为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成长需求、接受基储认知特点和思想实际,注意贯彻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切实改变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策略。要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观点的精神实质,努力将学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和有关社会科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观念,外化为行为,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素质。在考核方法上,要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和运用能力,把检查和促进知识、能力、觉悟的提高和认知与行为的统一作为考核的依据和出发点,切实改变以应付升学为中心的单纯考核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应试能力的做法,撰写小论文和写调查报告、书面考核和行为表现考评等结合起来,以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的落实。

(1)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关键,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一旦具备自学能力,就能增强学习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取新知识,并为探索知识,成为高层次人才,为将来报效祖国创造条件。

(2)“关注差异,人人成材”的评价观注重运用多元、多维、全面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能得到他人更多的肯定。这就要求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地看、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如果教师抓住了师生交流的最佳契机,适时运用语言、表情等手段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就能使师生互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2.5 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

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既与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关。因此,为加强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学校内部,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与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学校外部,必须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发挥“三线”(思想政治课、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一面”(各科教学、各项教学活动渗透德育)的学校德育体系和“三位一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大德育网络在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特别是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加以重视。家庭对高中学生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充分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要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工作,改善家庭教育状况。社区教育对高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特殊的作用,要紧紧依靠社区各方面力量,优化社会环境,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工作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我们要从大德育的角度,努力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德育渠道的协调,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以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取得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效的综合效应。

2.6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思想道德教育涉及大量的实际问题,单靠课堂教学不能完全解决,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很多,包括学生辩论会、专题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

总之,在教学的活动中,通过建立探寻教育新方法,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激活思想政治课,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质量,增强政治课德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文海山.《提高政治课思想教育的实效性》《中华教育论坛》,2006.10.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2017教师评职称述职报告范文1】出生于1976年10月我, 2000年毕业于湖南**大学***教育系,同年6月获得师范教育学士学位,2000年8月到浙江省**中学担任科学教学,转眼间已经12年了。2001.8年被定为中学科学二级教师,同年底取得***市初***学科教师资格。2004. 7年取得***市高级中学化学教师资格证书。参加工12多年来,一直担任**教学工作。2012年8月在***市中小学青年教师业务考试中获得二等奖,论文完全具备,计算机、普通话等各项指标都符合申报中学科学一级教师条件。

其次将本人任职多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思想觉悟高,爱岗敬业,责任心强。

我在担任现职期间,不善言辞的我,自始之终一直爱岗敬业,默默奉献。政治思想觉悟高,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立场坚定,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把教育好学生视为神圣的使命,视为自己人生的理想,安教、乐教。我谦虚进取,事业心强,讲原则,待人热情大方,关心集体,关心他人,有团队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教育事业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工作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任劳任怨,能尊重、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努力工作,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甘于奉献,不斤斤计较,绝对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学生和教师心目中,都说我的心态好,从来不去争名夺利,具有很好的口碑。

二、班主任工作方面,

在黄姑中学工作12多年来,做过多年班主任。积极贯彻教书育人的原则,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关心爱护学生,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注重个别教育。同时自己注意对班级管理理论的学习,积极虚心向管理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请教,积极参加班主任业务知识学习培训,并在实践中、积累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班级管理风格。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心理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重视班会,开好班会;二是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多与学生谈心。重视班会,开好班会,为的是在班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大环境,重视的是学生的共性,积极配合学校各项工作。我所带班积极开展了许多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事理,长见识。避免单调重复的批评说教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容易被学生接受,能切实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开班会不一定要开一节完整的课,利用一些零碎的又不影响学科学习的时间开短小精干的班会也能去的良好的效果。不必长篇大论,把及时发现的不良思想的苗头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对事不对人,进行警示性的引导教育,往往能把一些影响班风、学风的不良思想消灭在萌芽阶段。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多与学生谈心,注重的是学生的个性和因材施教。我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促膝谈心,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在这个时候,我就是他们的好朋友,尽量为他们排忧解难,也正因如此,我得到了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喜欢和信任。

三、教学方面,努力钻研教学,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担任科学教学工作以来,在教学中不但传授文化知识,而且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注重渗透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严把教学质量关,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同时主动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教改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学能力显著提高。

把握科学教育的特点,注重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授予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动手操作是科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强调动手的训练,教给学生操作的技巧,并采用分小组讨论、合作操作、单人操作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使学生从动手中学到知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提问是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我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能激发他们积极思考的问题,提问具有概括性、针对性,克服了课堂提问的随意性,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通过提问引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能以表扬为主,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更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因此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对学生进行训练,由点到面教与他们学习方法,使其能运用适当的方法去做不同类型的习题。同时在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既避免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又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

工作10多年来,本人积极参加***市、***学校举行的各项教育教研培训活动。如2011年学校举办的《精心设计课堂环节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校办研训,2011年**市《科学核心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90课时集中培训等,还参加**市《关于国旗国歌意识教育》

课题研究。

总之,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继续在教师岗位上努力奋斗,学习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教育业务水平,争取做一名更优秀的教师。谢谢!

【2017教师评职称述职报告范文2】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现向上级申报中学政治一级教师资格,并就近几年来的工作向领导述职汇报。

一、思想政治

任现职以来,我重视学习马列主义、xxx思想和小平理论,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我热爱并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谦虚谨慎,团结协作,服从安排,作风正派,忠于职守,师德高尚。

二、教学工作

1、充实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了提高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水平,提高教学能力,我在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参加了2017年的成人高考,并考取湖北广播电视大学。至今,已先后学习了《师德》、《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经济法学》等书籍。此外,我还参加了每年市教育局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通过重点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理论,进一步提高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方法。

2、扩充视野,丰富积累。我每年订阅多种专业理论刊物,积极参加各级单位组织的教育教研活动。及时了解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新信息,特别是有关素质教育的新理论、新经验,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教改探索。由于自己的刻苦学习,业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工作能力明显增强。

3、刻苦钻研,树立风格。教学中,我注意抓好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重视“双基”教学,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优秀生和后进生,因材施教,热心辅导,管教管导。每学期初,我都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明确学科的内容、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平时精心备课,备教材、备目标、备重点、备学生、备最佳的教法、学法,以便在课堂上能突出重点、难点。我始终坚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法传授,教给学生活的知识,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优化课堂结构,使课堂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绝不搞“满堂灌”或“满堂问”。同时,注重运用电教平台、录音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对学生作业、测试,精批细改,并设立作业、测试批改记录,把突出的或普遍性的问题记录下来,及时反馈,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或掌握程度。并多方搜集资料,自编试题加强练习。经过近8年的中学政治教学实践和不懈努力,我能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较系统地掌握教学规律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活动课组织能力,胜任初中政治教学工作。

4、扎实工作,成绩突出。我每学年都承担学校或镇里的研讨课或公开课。我具有较强的教学质量分析能力,每年都在中心学校组织的毕业班教学研讨会上作分析发言。任现职以来,我一直担任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教学成绩逐年提高。我任教的班级考上市重点中学的人数名列前茅,多次受到学校领导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三、教育工作

多年以来,我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狠抓学生的思想、纪律、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我重视了解和研究自己的学生,对不同类型和不同个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注意主动亲近后进学生,加强家访、,协调各方教育力量,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且结合教材,善于将政治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做到教书育人。同时,每学期都重视学生骨干和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强化班级管理。下大力气抓好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和勇于挑战的竞争意识。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出板报、举行演讲比赛、活动等方式促使良好班风的形成。在教育工作中,我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是用威严去压服学生,而是用爱心去感动、教育学生。把严格要求和热情关怀有机结合,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这样,班主任工作就会得到学生的有力支持和配合,事半功倍。我任教的班级每学期都被评为文明班和先进班。我总结自己的经验心得,积极撰写教育论文。其中,教育论文《中学生上网问题的探讨》、《怎样转变双差生》在2017、2017年度获得市级二、三等奖。

四、其他工作

我任现职13年以来,一直担任学校政治科科组长。我每学期认真制订详尽的科组工作计划,安排科组活动和集备活动。带领科组教师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动向、新路子,指导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竭尽所能抓好期末统考、中考的备考工作。

上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论文范文 下一篇:高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