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国培研修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7 01:56:34

初中英语国培研修总结

初中英语国培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培计划;西部地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需求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022-03

“国培计划”具体称为“中小学教师国家培训计划”,位于广西东部的贺州学院作为“国培计划――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主要培训基地,承担当地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研修班的主要课程设置与授课的任务。按照“国培计划”培训总体要求,即如何更好结合实际促进西部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发展,就需要了解其对“国培计划”培训的需求情况。

一、研究的设计

1.调查问卷的设计。按照“国培计划”培训总体要求,调查问卷的内容参照了贾爱武的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问卷,结合校内专家进行访谈和与个别学员的交谈,以此为依据选择了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学员对“国培计划”培训需求的15个测量变量(表1),并以正向五分制的李克特量表的形式设置调查问卷,即“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分别计分值为“5、4、3、2、1”,得分均值在1到2.5之间表示反对,2.5到3.5之间表示中立,3.5到5之间表示支持。

2.分析的方法。文章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因子分析法,它以少数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并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二是聚类分析法,以研究对象的个体特征为依据进行分类的方法,聚类的内部个体特征具有相似性,外部个体特征具有差异性。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1.信度分析。本次调查对象为参与广西贺州学院“国培计划”的40名本地初中教师英语教师学员,共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6份,回收率为90%。对于本次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使用SPSS19.0进行整体信度分析,可得Cronbach’s Alph系数为0.926,问卷整体可信度满意。

2.因子分析。为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和合理的分析,将调查问卷中的15个测量变量进行Bartlett球度检验和KMO检验。经检验,Bartlett检验Sig值为0.00,小于显著水平0.05,KMO检验值为0.73,接近0.8,适合做因子分析。利用因子分析的主成份分析法,提取了特征值大于1的4个因子,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0.13%、19.34%、17.63和17.50%,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4.59%,并通过最大方差法进行正交旋转后选取每个因子上载荷量大于0.50的变量汇总为表1。

①从表1的分析结果可看出,因子FAC_1的4个变量为X5在“国培计划”培训中学员间有很多交流、X13教师关心学员、X14学员有需要时,教师乐意提供协助、X15教师与学员有很多交流,故可把因子FAC_1总结为“师生关系”;其主要关注的是授课教师与学员,以及学员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互动。②因子FAC_2的4个变量为X9教师对课程有充分的掌握、X12教师的专业态度很好、X10教师的备课准备充分、X11教师的教学技巧良好,故可把因子FAC_2总结为“授课教师能力”;其主要关注的是参与授课的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课程的掌控能力。③因子FAC_3的4个变量为X7该培训课程有强有力且全面的理论支撑、X2课程内容设计丰富、X1课程目标清晰、X3课程教学活动安排有序,故可把因子FAC_3总结为“课程设置”;其主要关注的是“国培计划”培训内容的设置是否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④因子FAC_4的3个变量主要为X8集中授课学习可增进对有关课程的兴趣、X4课程培训期间所营造的环境与氛围很好、X6学员们积极参与课程内的活动,故可把因子FAC_4总结为“学习氛围与兴趣”;其主要关注的是培训的趣味性、参与性,以及学习氛围的和谐性。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可获得4个新的因子变量,这4个新的因子变量包含了15个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为做下一步聚类分析提供了依据。

3.聚类分析。文章以4个新的因子变量特征对“国培计划”学员进行聚类分析,旨在区分不同类型学员对“国培计划”培训的需求特点。为了快速确定每种类型学员的最佳的聚类数量,采用了K-均值聚类法,将样本指定聚为2到4类进行试聚类,通过比较以选出最佳的聚类类数。依据观察聚类输出结果的树形图以及聚类结果的ANOVA方差分析,选取稳定性较好的聚为3类并汇总为表2。

①第1类型学员数量为9人,依据表2分析结果最终聚类中心值大于3.50的3个因子为FAC_1(师生关系)、FAC_3(课程设置)、FAC_4(学习氛围与兴趣),为“主动型”学员。此类学员在“国培计划”研修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关注课程设置,也对“国培计划”授课内容设置与课程活动参与有较高的积极性,但对教师的授课水平与课堂掌控能力有所期待。针对此类学员的要求,参与“国培计划”授课的高校教师不仅需通过提升自身能力的方式,还需要做到备课充分,有备而来。②第2类型学员数量为19人,依据表2分析结果最终聚类中心值大于3.50的2个因子为FAC_2(授课教师能力)、FAC_3(课程设置),为“自驱型”学员。此类型的学员注重“国培计划”培训的主要目标,例如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活动的开展、参与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掌控能力等,但师生交流情况的聚类中心值所反映的是他们与教师关系较疏远,学习的氛围与兴趣不高。针对此类学员不仅在课堂上多提供师生交流的机会,课外授课教师也多对其提供帮助与关心;并多为其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他们对相关课程的兴趣。③第3类型学员数量为6人,依据表2分析结果最终聚类中心值大于3.50的2个因子为FAC_1(师生关系),FAC_4(学习氛围与兴趣),可视为“友好型”学员。此类型的学员最重视师生的交流情况,并喜好轻松的学习氛围与激发兴趣的课程,但常常忽视“国培计划”实施的目的性。针对此类学生当务之急是促使其正确认识“国培计划”课程任务的重要性,要以帮助他们提高授课技能和教学能力为基础,从学习方法等方面加以引导和改善。

初中英语国培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近年来,行动学习法作为一种科学的理念与学习方法,逐渐被引入教师培训项目中。然而,行动学习法在教师培训项目中的应用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以唐山师范学院组织的国培项目———初中英语“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为例,探讨了行动学习法在英语教师培训中应该注意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行动学习法;英语教师;实施策略

行动学习法由英国管理学教授雷格•列文于上世纪60年代在《发展高效管理者》中提出,并被普遍认为是可以与案例教学方法并列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学习发展工具。该方法强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解决共同关注的问题并完成相关任务,从而完成个体的学习与发展。行动学习突出了人的社会化属性,将学习和实际工作整合为一体化的培训模式,为受训者提高培训理论的实践转化率提供了思路。

一、行动学习法概述

行动学习法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培训方法,将理论探索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它强调了个体经验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强调对以往经验的总结与反思。我国培训机构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注意到了该方法的优越性。很多大中型企业及党政机关的培训中采用了该模式,且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近年来,我国教育机构也开始将该模式应用于教师的培训中,同样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成效。相较于传统的培训方式而言,行动学习法在英语教师培训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尊重了参训英语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参训的初中英语教师大部分都有几年以上的英语教学实践经验,这种个人成长的经验有必要在培训中得以展示和检验,同时他们在工作中产生的疑惑也是培训的重要资源。二是强调培训过程中参训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反思。“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受训者在培训中反思自己的英语教学活动经验,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培训者的引领以及参与团队讨论,倾听同行教师的观点与意见,在此过程中,得以共同思考,实现共同进步;三是有助于培养受训英语教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行动学习模式下,参训英语教师在小组内经过讨论,发现并提出大家共同关注的英语教育教学方面的热点,这不同于被强加的假想的任务或问题,同时培养和提高了参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总体说来,行动学习具有反思性、行动性、合作性、主体性、参与性。这恰恰是解决以往英语教师培训中存在的种种弊端的良方。

二、行动学习法在英语教师培训项目中的实施策略

(一)重视学习小组的建构

行动学习模式下,学习小组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组织。小组成员大多为6至8人,小组成员在年龄、性别、知识体系、专业技能等方面应当差异互补,避免因成员构成的趋同性影响小组创新能力的发挥。在唐山师范学院初中英语教师的国培项目实施中,我们在参训教师报道首日,就进行了团队建设工作,将参训初中英语教师按性别、地域、专长等分为若干个小组,在破冰之旅、头脑风暴和小组展示等活动之后,将互不熟悉的参训学员之间迅速建立联系,每个参训英语教师心中产生组织归属感。在小组讨论中,我们重点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我们这个小组的学习目标和方针是什么?(2)我们要在这次培训中解决什么问题?(3)由谁来担当解决问题的决策人,本次培训中哪些讲座有助于解决问题,有谁可以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必要资源?(4)小组在什么时候可以达到预订的目标,我们应该怎样来安排行动学习的时间?(5)我们小组集合开会的地方在哪里?我们需要到哪里去进行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6)我们要投入多少时间、精力和经费?(7)我们如何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是什么?由于每个小组成员参与了讨论,使得每个参训英语教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曾强,为下一个阶段的培训激活了学员本身的学习动力,使得培训管理各项工作变得容易起来。

(二)打磨学习小组的研究问题

行动学习要获得成功,其关键就在于参与学习的人可以进行质疑和提问,特别是要能够提出具有独到之处的问题。对于一个行动学习小组来说,怎样确定题目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在展开小组讨论的时候,参训的初中英语教师最开始所提出的问题基本是工作中耳熟能详的问题。如如何提高初中英语学生的听说能力?如何解决英语学困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等等。这些问题基本是初中英语教师根据自己过去的学习经理和经验所总结出来的,但是范围都比较大,轮廓与内置逻辑也不够清晰,缺乏焦点,可操作性不强。因此,这个对小组研究问题进行确定的过程就是参训的初中英语教师去进行探寻、学习和发现的一个过程,以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去进行反复调查研究的一个过程。小组内找到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其实就已经解决了一半问题,因此要舍得花时间打磨。本次培训中,有的小组用了三分之一培训的时间确认问题。经过提炼和打磨,大部分小组确定的题目切合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是组内参训教师迫切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所有成员积极行动起来,使整个培训成为行动、反省、理解、行动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为培训项目的成功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小组项目过程管理

由于培训往往有一定时限,因此每一位成员要认真参加每一次计划好的活动,并且在一年的时间里从始至终参加,缺少一位都会影响其他人的积极性。为确保各小组成员保持长久的学习积极性,我院为每个小组配置了一位专家,负责小组课题的指导工作,同时确保后期的培训管理变得轻松且有序。此外,我们还要求各小组根据小组问题难易程度确定研讨会的召开频次,系内专家参与指导每次研讨会。研讨会上,各小组就培训讲座以及其他途径收集的资料进行讨论,对已经获得的经验做出质疑,通过不断反思学习和行动,提出更具针对性和使用价值的方案。每次研讨会都应当对这一阶段的学习经验和教训做好记录表,以供参训初中英语教师进一步反思。在培训项目评估阶段,制定好英语教师行动学习培训项目评估方案,关注行动学习法应用于英语教师培训项目的效果。在培训结束之后,每个小组展示汇报学习成果,将小组项目管理贯彻培训始终,将“问题-反思-总结-计划-行动-发现新问题-再反思”内化为整个培训项目管理过程之中。

三、结语

本次初中英语“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中行动学习法的应用,将解决初中英语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与初中英语教师职后培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培训和学习的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参训学员对此次培训的满意度很高,证明行动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尽管如此,行动学习法仍在实际应用中要避免流于形式、“虎头蛇尾”、草草收场,否则必将影响培训效果。行动学习法在培训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实施策略值得培训者不断摸索和总结,使其更好地为培训项目顺利实施服务。

作者:唐翠云 单位:唐山师范学院外语系

参考文献:

[1]许智.行动学习法在培训中的应用[J].管理ABC,2013.

[2]曾兰芳.行动学习法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4.

[3]王栋.教师行动学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4]邱昭良.行动学习法的六大“软肋”与对策[J].中国远程教育,2011.

基金项目:

初中英语国培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培计划;专业能力;参与—分享;整合资源

“国培计划”,是“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的简称,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旨在发挥示范引领和促进教育改革的作用[1]。朱旭东认为,“国培计划”具有国家公共价值、社会价值和教师专业发展价值,但从价值的类型上看,主要还是教师发展的价值。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出发,培训应遵循专业伦理(道德、信念)、专业知识(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和专业能力(学科技能和教学技能)三大内容。其中,最重要也最不容易做到的是专业能力,所以如何通过“国培计划”项目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2]。

怀化学院是“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承训院校,也是一所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近几年一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强调“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为主要任务,实事求是,走特色发展之路’的指导思想,从以前比较片面地强调专业知识技能教育,转向以能力素质教育为主的培养,使学生不仅掌握相关专业要求的一般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大力加强专业应用能力的训练与拓展,使之发展内化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综合能力素质。”[3]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怀化学院在“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严格按照“国培计划”的要求,立足于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对基于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模式做了初步探索。下面以外语系具体承训的“国培计划(2011)——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之“初中英语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初中英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项目”为例,对这一模式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培训目标: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核心取向

合理、明确的培训目标是“国培计划”获得实效的前提,其关键又在于将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国培计划”的目标要求与参培教师的实际及培训需求相结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国培计划”的目标在于“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以此“培训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4]可见,“国培计划”的目标旨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实现专业化发展。有学者提出,“教师培训应该是着眼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关注与教师职业发展有关的态度、知识、技能,关注教师现有的工作绩效与组织变革和外在环境变化所要求达到的绩效之间的差距。”[5]所以,考察参培教师的实际和培训需求,就需首先弄清制约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绩效实现的因素。“国培计划”的参培教师都是来自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大都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基础专业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们通过前期调研也发现了一些制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瓶颈。学员虽然对“新课标”的认识有所加强,教学观念有所更新,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违背“以人为本”的现象在课堂上普遍存在,即以“教材为本”、“教案为本”等;课堂教学互动性差;新旧知识联系性差,不能形成语段或语篇;教师在教学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仍然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内容上,没有太多的更新和发展;合作学习等先进经验无法有效实施等。教师的培训需求就集中于破除这些制约自身专业化发展的瓶颈上,即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的更新需求、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需求、教师成长的发展需求。一言以蔽之,参培教师的需求可概括为提升专业能力的需求。因为更新的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终归通过训练习得、实践提升、自我修炼等方式内化为教师的专业能力,从而为支撑专业教学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动力。至此可得出结论,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这一培训目标,符合“国培计划”目标与参培教师的现状和培训需求相结合的要求。

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为核心取向,一方面明确了参培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改变传统培训中培训机构自上而下或因专家而设培训内容的状况,从而根据教师的专业能力缺陷设计培训内容和培训环节。另一方面,确立了培训要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为基本着力点,要实现从传统培训中单独、片面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转向以提升专业能力为核心的培训,既要传递新观念、讲授新知识、传授新技能,又要将这些观念、知识和技能等内化为一种专业能力,以此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发展能力。培训方案包括教育教学理论专题讲座、专业基础及英语教学教法、课件制作与案例教学、英语教学观摩与实践、影子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项目)等模块。具体培训内容则紧紧围绕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而展开,做到以内容依托教学,从英语语言形式为主的英语专业基础知识讲解向以英语教学教法的专业内容传授转变,使培训内容最大限度地个性化、实用化和信息化。培训不再开设精读、阅读、听力、写作等语言技能课,而以“英语教学艺术”、“英语教学技能”等讲授英语教学方法类的课程为主线,辅之“简笔画”、“英语歌曲教唱”、“英语课堂用语”、“英语课件制作”以及“教具制作”等实用课程。在每门课程的内容选择上,紧紧围绕新课标、凸显实用性。如“英语教学艺术”这门课程先后设计了“交际语言教学”、“创造语言学习环境”、“合作教学”、“激励机制”、“辩论与讨论”、“创作性戏剧与角色扮演”等内容,这些内容涉及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和英语课堂教学各环节所需掌握的专业教学能力与教育艺术。

二、培训方式:以“参与—分享”式培训为主导

“参与—分享”式培训,主要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参培教师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点,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这是提高培训效能的有效措施。[6]明确“国培计划”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为核心取向,其培训方式也就应以“参与—分享”式培训为主导,其原因有三:其一,与专业知识的传递不同,除先天遗传外,能力是不能直接传递的,只能通过后天开发、训练内化而成,其中实践经验内化是基本途径之一。由此,专业能力只能通过大量的实践内化而成,专业知识也只有在实践参与中才能加深理解,并最终内化为专业能力。其二,国培作为一种职后培训,有着与学历教育完全不同的特殊性。有学者将这种特殊性总结为:(1)是一种自我导向的学习,参培教师具有非常明确的目的,希望了解自己愿意了解的,学习自己愿意学习的。(2)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学习,参培教师不是追求对基础性知识的系统学习,而是对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索和寻求解答的学习。(3)是一种资源共享的学习,不同经历和背景的教师对问题有其独特的看法,希望借助平台相互交流。(4)是以提高实效为目的的学习,参培教师对培训内容追求实效性,要求学以致用。[7]可见,参培教师的这些学习特殊性,决定了培训要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不能苛求于培训内容的理论性、学术性,而应更多地让参培教师通过“参与—分享”的方式解决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真正使培训内容从初中英语课堂而来,到初中英语课堂中去。这些困惑和难题也就是参培教师的能力短板所在,解决了这些难题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师的能力缺口。其三,“参与—分享”式培训给予每一个参培教师以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机会,使其在参与、分享中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强调了参培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这就改变了集中培训、专家讲座模式之下参培教师被灌输、被动接受的地位,也改变了传统培训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

对于培训方而言,要有效实施“参与—分享”式培训,其要义在于构建一个由参培教师、培训教师、管理人员等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大家在这个团体里“具有共同的目标,经常在一定支撑环境中共同学习,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进行相互对话、交流和沟通,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共同活动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并对这个团体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8]。可见,培训院校需努力构筑包括物化设备、人力支持、信息资源在内的“支撑环境”,需多途径地构筑起有序的交流分享平台,需营造积极参与的、各种观点和思想得以自由表达的氛围。还需强化他们对学习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我们在第一时间创建了“国培QQ群”,为参培教师构筑起一个互动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也建立起一个对参培教师的培训效果进行后续跟踪的渠道,加强了参培教师之间、参培教师与培训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其成为参培教师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拥有归属感的“家园”。参培教师表示:“QQ群的创建,为我们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对我们的学习很有帮助,只要上了这个QQ群就能随时交流,学习和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得到了专家及时解答。”我们还举办了“‘国培’英语教学研讨会”,分为主题发言(发言人为6名参培学员、2名怀化市优秀英语教师、2名英语教学专家)、分组讨论、各组汇报发言三个环节。主题发言的题目全是学员事先所提出急需解决的问题。研讨会既有教学经验的分享,也有教学问题的反思,还有教学难题的破解等,为参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提升平台,体现我们“快乐中研修,在分享中成长”的培训特色。

“参与—分享”式培训的有效实施,也需尽量在课堂集中培训、课程教学中合理设计参与环节,使参培教师能积极参与实践、反思自我、训练内化,从而将专业知识锤炼为专业能力。如在课堂集中培训中,我们以参培教师的问题为中心,一些参培教师提出疑问,或由培训老师予以解答,或由另一些参培教师响应作答,或由参培教师相互讨论解决。这使参培教师成为培训的主体,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主动将课内没有完成的讨论延伸到课外。再如“英语戏剧”的课程学习中,我们设计了“感恩国培——英语戏剧之夜”晚会,要求全部参培教师盛装上台汇报表演,作为培训考核的重要内容。参培教师们表演了英文版经典话剧《项链》、《麦琪的礼物》、《白雪公主》等,效果非常好。此外,为了确保参培教师能深度参与学习,基于所学课程内容,我们还设计了“十个一”的任务予以驱动,即简笔画作品一份、初中英语教材PPT课件一份、教具一件、初中英语教案一份、一堂公开课、教研论文一篇、教学评价问卷一份、学习日志一本、学结一份、课堂教学研修记录本一本。这种“任务型”研修成为“参与—分享”式培训的强大外驱力,确保其得以有效实施。

三、培训资源:以整合优质资源为方向

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核心取向、以“参与—分享”式培训为主导,这种重能力、重实践、重参与的培训模式,需要实践平台做支撑,这无疑对培训资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以说,能否有效整合优质培训资源,成为这一模式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充分整合高校专家和学科教学一线名师的优秀资源,形成合理的比例结构,使培训团队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熟悉中小学的学科教学现状,从而将理论引领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我们在授课教师的选择上突出了高端实效性,我们从省内外高校、从重点中学及教育研究机构中,遴选高水平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近30人为培训学员授课。由英国诺丁汉大学教育学在读博士张玲教授担任项目首席专家。专家团队包括北京语言大学宁一中教授、英国剑桥英语中国首席专家、首都师范大学邱耀德教授等全国知名教育教学专家。除此外我们还从美国“教书育谊”协会邀请了数名英语教育专家。结构合理的培训团队为确保培训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本质是个体参与真实情境与实践,与他人及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培养参与实践活动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是一个获得特定实践共同体成员身份的过程[9]。该理论认为,个体参与实践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才是学习得以发生的根本机制。简单地说,就是要将学和用相结合,在知识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学习知识,在社会性的互动和协作中学习知识。情境学习理论带给“国培”的启示是,国培着力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无疑是一项实践性、情境性很强的活动,需将高校培训平台与中学学科教学课堂相结合,使参培教师能融入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观摩情境中隐含的技能、技巧和细节,也能通过观摩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这就需要秉承开门办“国培”的理念,充分整合地方优质的中小学学科教学资源,使参培教师能走进学校、深入课堂,以名师课堂为研习平台,以真实教学现场为学习情境,通过观课研课、与名师互动交流等深化对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的理解,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在培训中,我们有效整合了省级重点中学怀化市三中和怀化市二中的英语教学课堂资源,让参培教师在真实的英语教学情境中观摩优秀教师的优质公开课,听名师说课、上课、解读教学行为等(其中包括湖南省初中英语教学比武一等奖、怀化市英语教学比武一等奖的获得者),同时还让参培教师将观摩到的经验、学习到的技能应用到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一线中,让参培教师代表上高质的公开课,使其在实践中得以反思,在反思中得以提高。此外,还与上述两所学校的教师就如何提高英语专业教学能力、如何备英语中考、如何管理班级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这次结合地方优秀教学资源,进行的教学观摩讨论活动,体现我们“一线交流,互动提高”的培训特色,开门办“国培”使学员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鉴于优质资源对“国培计划”的重要性,建立稳定、有效的优质资源整合机制及各方协作机制,是“国培计划”的目标得以实现、教师的专业能力得以提升、“参与—分享”式培训得以实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4] 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的通知[Z].

[2] 朱旭东. 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 教师教育研究,2010 (6):3-8、25.

[3] 胡建,宋克慧,彭庆文. 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突出问题与改革思考[J]. 大学教育科学,2010(3):34-38.

[5] 鱼霞,毛亚庆. 论有效的教师培训[J]. 教师教育研究,2004 (1):14-19.

[6] 高汝伟. “参与—分享”培训模式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中的运用[J].辽宁教育研究,2010 (10):51-53.

[7] 况红. 有效实施“国培计划”的实践与思考[J]. 继续教育研究,2011,(11):113-115.

[8] 薛玉. 对学习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的初探[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10.

[9] 姚梅林. 从认知到情境:学习范式的变革[J]. 教育研究,2003(2):60-64.

初中英语国培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做“人中人”匡正传统培养目标

“海南课改模式”解读

“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的发展效应、成功经验与推广价值

执著办百姓满意的乡村学校——记2011年海南省“十佳校长”、儋州市白马井中学校长郑燕康

青春在奉献中闪光——记2011年海南省中学十“佳班”主任郑其鹏

心系特教无怨无悔——记2011年海南省小学“十佳”班主任朱满香

沐春风踏歌行——海南省海口市第十一小学发展侧记

教育失衡让英美头痛

海口市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让地域文化走进校本课程

总结经验全面推进校本教研健康发展——海南省2011年初中数学教研组长论坛系列活动

海南乡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现状调查分析

学生宿舍消防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PC组装与维修》课程内容的改革

浅谈应用最广泛的配位剂(EDTA)

环岛新闻

《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点评

《找规律》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育公平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利器

立足课标突出语篇强调运用——2010年海南省高考英语试卷分析

2010年海南省高考生物试卷评析

凌秀容:爱和责任与我同行

罗丹文:热爱教育事业始终不变

育人无痕培质有形——海口市第九中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特色

探索农村高中学校发展之路

科学统筹优化资源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花园国里看教育——新加坡学习考察纪实

海南思源实验学校的发展定位

班主任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

随孩子的兴趣

对党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

呕心沥血为教育

爱岗敬业乐为人师

《西湖》Flash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关于海口市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状况的调查

历史课的情境艺术

浅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课堂构建

崛起中的三亚市第五中学

光荣榜

网络研修:教师团体专业成长的新举措——2009年暑期海南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全员远程研修特别报道(下)

在实践探索中拓展区域教研

海南职教别样红——访海南省教育厅原副厅长李红梅

为了孩子的学位——访海口市琼山区教育局局长洪德全

自强不息润物无声——访海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屯昌县屯昌中学校长陈守川

认识高考“状元”引导高考状元

立足双基拓宽视野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海南省2009年高考地理试卷评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数学试卷评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英语试卷评析

海南省二00九年高考作文评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

集团合作项目推动创新模式服务企业

着力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切实提升青年教师素质

教育事业是我生命的根——记吊罗山下苗族教师曾春杏

用粉笔谱写平凡人生

让主题班会成为自主教育的主渠道

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初中英语国培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堂观察;初中英语;教学行为;教学策略

一、课堂教学行为的特征

教学观的变化使得英语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通过对话教学和实践,同时重视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行为活动具有一定的特征。课堂观察可以深入了解这些行为,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充分的准备和适当的教学方法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教师对课堂、学生和教学的把握游刃有余。有一位英语教师,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提前两个月准备,并在不同的班级试讲,邀请同科教师听讲,课后及时总结、反思课上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如此反复多次,最后该教师完成了一节成功的公开课,得到了全校教师的认可。

二、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

课堂观察目的性、系统性、理论性等特点使之成为研究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导入课、阅读课、语法课、听力课等课型的观察,发现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课堂讲述效率低、问题设置不合理、多媒体运用不恰当、教师对课堂把握不够以及教师课堂用语不当等。

在一次初一上学期的英语公开课上,可以看出教师的准备是充分的,多媒体的使用也很熟练,但是面对系统学习英语时间不长的初一新生来说,教师的课堂用语有点复杂,虽然语速不快,学生仍然无法很好地接收教师传达的信息,而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白,不停地重复教学内容,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反应,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出现了问题,课堂气氛顿时变得压抑,教学环节的衔接也不是很自然,教师的教学显得被动、单调。

三、教学行为改进策略

为提高教师课堂行为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讲练时间,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增强学生的领悟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用语,选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用语讲述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开展多样化教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选择合适的讨论内容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教师要注意把握讨论时间并给予必要的引导来保证讨论顺利进行。此外,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以及对现代化设备的运用能力。

针对上述教师在英语课上出现的问题,教师首先要分析初一新生学习的特点,提前告知学习内容,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在课上,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尽量用学生听得懂的用语讲述教学内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把课堂交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理解知识。最后,教师要注意过多鲜艳动态的形象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发现学生走神,可以采用提问等方式重新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此外,课件内容不要太多,适量为宜,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高效地接受知识,保持对英语的新鲜感。

我有幸参加了一次中小学科教学能手研修项目“国培计划”教师培训。专家、特级教师讲课的思维与方法让我受益匪浅,各地的教师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学习虽然辛苦,但收获颇多。难得的是学习结束后大家依然保持联系,讨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让我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初中英语国培研修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国培计划” 农村小学英语 远程培训 问题 对策

一、“国培计划”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远程培训的意义

“国培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从2010至2012年启动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计划。“国培计划”――农村教师远程培训项目以教学能力提高为重点,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为目标,旨在帮助农村中小学一线骨干教师了解和掌握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适应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课程专家的引领下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着力解决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培养教师远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要求,“国培计划”的实施对象是农村义务阶段教师,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作用,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专业远程教育培训机构,采用以远程培训为主的方式,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针对农村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切实考虑农村教师的实际需要,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结合农村中小学教学实际组织实施培训。远程教育培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以方便、快捷、低成本、高效率、覆盖面大、突破地域限制等特点,发挥资源共享,实现专家和培训老师的互动和交流,取得了非凡的效果,赢得了广大教师的肯定和赞扬。

河南省农村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的薄弱环节。小学英语教学对初中英语教学有着重大的影响,国培计划远程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能进一步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一个良好的远程培训交互性教学模式对本次国培计划的实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国培计划”河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远程培训的交互模式

交互性语言教学国外已有先关方面的研究,比如G.Wells和Wilga M.Rivers。交互性教学:语言的交互性是一种合作活动,它包含语言的发送者、接受者和语言使用的情景场合三者关系的建立(Wells,1981;Rivers,2000:4)。教学的实效性是目前我们在语言教学中探讨的热点。实效性谈论两个方面:一是活动是不是达到效果;二是达到效果的状况如何,是不是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与最后的产出结果有一个比较好的匹配。(程晓堂,2008:119)任务设计包含内容、材料、活动、目标、学生和社会团体。(Shavelson and stern,1981;Nunan,2000:47)目前关于国培计划”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远程培训交互模式时效性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我们用交互性语言教学和语言教学实效性的相关理论研究“国培计划”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远程培训中的相关问题。总结相关经验,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提高远程培训的质量,让更多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获益,从而提高我国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水平。该培训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前期准备

在培训前,继教网组织每个县的指导教师集中在河南师范大学培训,请部级专家和省级专家举行讲座,之后和所有辅导教师沟通和交流。

2.学员注册

每个县的辅导教师接受培训后,回到所在县,辅导本县所有参加培训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接受培训,进行注册,并熟悉培训的课程和相关要求。

3.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学习

在注册后,学员们开始课程学习。远程培训的课程资源都是由国内著名的英语专家和小学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制作的。内容丰富、新颖,课堂教学案例有代表性。对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4.提交作业

学习完远程培训的相关课程后,参加培训的教师们提交网上布置的作业、主题研修成果、教学设计与反思,并把自己在培训中的收获和感受以研修日志的形式提交。

5.学科论坛交流

参加培训的教师们在学习和提交作用之余,可以参与网上论坛,与辅导教师、学科专家和其他参加培训的教师探讨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6.在线研讨

在培训期间,继教网组织省级专家和参加培训的教师两次在线研讨交流,时间两到三个小时,及时解决培训教师在教学和培训中遇到的问题。

7.视频答疑

在培训期间,继教网组织部级专家和省级专家在网上视频答疑。专家们先根据事先整理出来的问题,进行解答。之后和参加培训的教师们互动答疑,给予及时指导。

8.创造辅导教师QQ群

为方便辅导教师、继教网工作人员及专家们之间的相互沟通,小学英语学科设立学科QQ群,及时交流,互通信息,促进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9.班级、学科和项目简报

每个县的辅导教师针对本报培训中的工作进展情况和培训成功及问题发表几期班级简报。省级辅导专家针对小学英语学科的培训情况发表几期学科简报。继教网根据每个学科的培训情况发表项目简报。

10.辅导教师辅导

县级辅导教师帮助参加培训的老师网上研修学习,批改老师们提交的作业、主题研修成果、教学设计与反思和研修日志,并及时引导老师们研讨交流,发表班级简报和公告等,在培训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1.省级专家指导

省级专家抽查参加培训教师的作业、主题研修成果、教学设计与反思和研修日志,并针对相关内容进行评论、指导。省级专家参与网上论坛交流,针对共性问题进行指导解决。

12.调查问卷

培训期间小学英语学科根据培训情况设计相关调查问卷了解参加培训教师对本次培训的感受和建议,从而有助于提高以后国培计划小学英语培训的质量。

13.网络平台计时监控、统计成绩

为了提高培训的实效性,继教网对每位老师的课程学习的时间都有精确的记录。对每位老师提交的作业、主题研修成果、教学设计与反思、研修日志已经参与交流的情况都有记录,并对参加培训教师完成的各项任务进行评分,计算出最终成绩。

三、“国培计划”河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远程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河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国培计划远程教育培训及时地满足了农村广大小学英语教师的需求,给教师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通过抽查参加培训老师的作业、研修日志,已经和参加培训教师的研讨交流。我们发现目前河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状况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困难,表现在师资缺乏、课时量少、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等方面。很多老师担任全校几个年级的英语课,有的老师除了担任英语课以外,还担任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学任务相当繁重。很多老师不是英语专业毕业,而是经过短期培训就匆匆上岗。在英语发音和专业知识方面存在很大欠缺。他们一方面需要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需提高自身的英语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

教学的相关领导应当重视教学英语教学,适当减轻小学英语教师教几门课程的繁重任务。针对非英语专业毕业的小学英语老师,继教网可以提供一定的教学资源对这些教师的专业英语进行培训,进而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2.远程培训课程资源

远程培训的课程资源都是由国内著名的英语专家和小学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制作的。内容丰富、新颖,课堂教学案例有代表性。但课堂教学案例都是主讲老师使用多媒体资源组织课堂活动,学生的英语水平比较高。而在大部分农村小学英语课上,老师不能使用多媒体授课,有的学校连录音机都没有,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低。所以尽管教学案例非常精彩,但不适合农村真正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没有较强的实用性。如果能展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案例就会更好。

针对这种情况,继教网可组织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情景或肢体语言,不利用多媒体做一些示范课,并进行录像,这样对农村的英语教学有更大的实用性。另外,在课程的设置方面,除了教学方面的课程资源以外,补充一些学生方法方面的课程资源对农村的小学英语教学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抄袭现象

在培训中,我们通过抽改,发现老师们提交的作业、教学设计与反思、研修日志、主题研修成果存在以下问题:一部分老师按照任务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答题,但一些老师在网上抄袭别人的作业、教学设计与反思、研修日志和主题研修成果,使远程培训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培训中要让培训教师树立正确的态度,认真学习,把所学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进行实践,结合自己的实践提交作业、教学设计与反思、研修日志、主题研修成果。另外,督促辅导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认真鉴别或者上网搜索所批阅的文章是否抄袭。但这无形当中增加了辅导教师的工作量。如果有可能,我们就可以制作一个类似于检测学位论文抄袭的相关软件,查找文章引用的比例,这样就能够减少类似问题的出现。

总之,“国培计划”河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远程培训对河南省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无疑是雪中送炭,对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师技能起着重大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农村小学英语的教学水平。我们在分析“国培计划”河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远程培训出现的相关问题后,提出相关的建议,为以后的农村小学英语远程教学提供借鉴。真心希望类似的国培计划远程培训活动在全国多多举办,从而提高全国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Nunan Davi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Beijing:People’s Education Press,2000.

[2]Rivers W.M.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People’s Education Press,2000.

[3]程晓堂,刘兆义.小学英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初中英语国培研修总结范文第7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圆满完成云南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的德宏州梁河县扶贫攻坚任务,云南师范大学结合自身优势及梁河县的发展需求,制定《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旨在统筹学校教育、科技、文化资源,以基础教育帮扶为重点,以打造教师培训团队为核心,帮助梁河县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打赢脱贫攻坚战。

统一部署,精心打造梁河县教师培训团队

云师大为帮助梁河打造一支由各学科专家引领、以梁河县教科中心教研员为核心、以中小学一线教师为主力的强大而稳固的教师培训团队,每年派遣高年级师范生到梁河县中小学和幼儿园实习一学期,置换出当地教师到云师大附属中小学、幼儿园跟岗研修;同时落实“特岗计划”,针对梁河县申报“国培计划”等教师培训项目。

在具体工作中,云师大党政领导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组建专家团、工作组到梁河调研、指导,按需确定培训方案,设置培训课程,及时安排集中培训。2016年10月10日至31日,梁河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挂职副主任朱彩梅与全县初中、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等21个学科共45名教研员、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2016)”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云南师范大学培训班(梁河)第一阶段集中培训。

培训中,云师大根据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教育扶贫实施方案及梁河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上报的教师队伍情况、培训需求与专家团、帮扶工作组前期调研情况,专门定制的培训方案,分“培训公共课”“跟岗研修”“学科培训教学”3个时段实施。第一时段培训由成教院负责组织,邀请阵容强大的专家团队集中开设综合学科知识课程、专业课程、综合课程。校外专家中,云南省教育厅师范处处长雷韬讲授《教育法规、政策及运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李学容讲授《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云南省教科院中学特级教师方贵荣讲授《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分析》,明德中学高级教师谷润老师讲授《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等;校内专家原一川教授讲授《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行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国培”首席专家李辉教授讲授《送教下乡培训活动设计与实施》,张承明教授讲授《示范课、研究课的设计与实施》等。

第二、三时段由文学院、数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等负责组织实施。第二时段,学员到昆明市各学科名师工作室、云大附中、云师大实验中学、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云南财经大学附属中学、滇池中学、师大附小、五华区莲华小学等中小学跟岗研修,进行案例教学、优质课观摩、评课议课,以及“送教下乡”观摩学习、交流探讨等。第三时段的“学科培训教学”实行导师制,学员按要求完成指定阅读书目,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第一时段学习内容、第二时段跟岗研修中产生的教学疑难问题,在导师指导下,形成一个专题讲座,并在团队中试讲、打磨,最后到本科师范生中讲授,导师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议、指导,为下一步的“送教下乡”打好基础。

增强梁河教师团队“造血”功能,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

在国家开展“挂包帮”“转走访”脱贫攻坚背景下,云师大借力“国培”项目,有针对性地培养学员,旨在增强梁河造血功能,为其打造一支强大的教师培训团队,以扎根梁河,有力、持续地培训当地一线教师、教育工作者,使之专业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云师大“国培”首席专家李辉教授细致指导培训工作。他提出在“送教下乡”活动中,要改变以往教师离开学校、离开教室、离开学生而进行讲座、讲授的模式,让“送教下乡”真正进入学校、深入课堂,获得更高效的教学效果,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重点注意加强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力,自我完善,提升培训能力;送教活动要遵循4个阶段的内在逻辑,即问题诊断――磨课研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

“送教下乡”梁河负责人、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杨发达一直在思考、规划后续工作。他表示,回梁河后,将结合所学,与云师大共同推进“国培”项目的开展,促进梁河县各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发展。教科中心将遵循省市统筹,区县组织,依托本县培训团队,整合区域外专家资源,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定期开展送教下乡培训,以送教下乡培训带动校本研修,创新乡村教师培训模式,提升乡村教师培训实效。主要落实好以下任务:第一,分学科组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送培团队;第二,分阶段开展主题鲜明的送教下乡培训;第三,现场指导乡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第四,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第五,加工生成一批本土化培训课程资源;第六,完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遵照李辉教授指导的四阶段分步法,制定好送教下乡培训年度计划和周期计划,原则上同一乡镇同一学科每年送培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2天,确保送教下乡培训落到实处。

云师大针对梁河县教师的培训,意在通过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促进全县教育发展。通过精心组织悉心落实,参训学员们普遍得到收获。

梁河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杨早芹表示: 乘着云师大“挂包帮”梁河县的“东风”,金秋十月,我以“国培”学员的身份参加了培训学习。这期间,我每一天都在感动:为云师大提供的优质学习资源,为导师谭晓云教授的悉心指导,为云师大文学院挂职我们教科中心副主任朱彩梅老师的真诚帮助,同学们的友好相待……有幸参加这样专业、高端的培训,我感受到了仰望名师的幸福,提升了认识,获得了方法,坚定了信念。名师们的讲座、风范犹如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我决心做个有温度、有情怀、有素养的教研员,与我县的初中语文教师一起成长。

梁河县曩宋中学教师寸待蓉深感收获丰厚:千言万语道不尽内心对师大及梁河县教科中心的感激,喜欢培训这份优厚的“福利”,也期待来年春天与师大的约会。作为基层一线教师,我期待着师大给予我们一些更接梁河地气的培训课,比如:与初中语文有关的专业知识,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生心理健康引导,教师职业倦怠预防等等。这次高质量的学习,是我职业生涯中一次新的成长。接下来等待我的是“送教下乡”的磨炼,相信付出与收获必将成正比,期待柳暗花明那一天的惊喜。

梁河县教科中心初中英语教研员杨荣仙回顾参训期间的学习生活,充满感激:千言万语仅汇成“感谢”二字!云师大外国语学院指导教师袁刚不仅在教学上指导、帮助我们,在生活上更是关心照顾我们!去呈贡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驾车接送我们,待我们可口饭菜,末了还送我们一大袋自己家乡产的苹果!看来,我们只有加倍努力才能回报老师的关爱!

初中英语国培研修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扶贫攻坚;英语特色专业群;成效

吉首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办在民族地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省属地方综合大学。我校作为武陵山片区内唯一的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少数民族学生人数众多,占学生总数的1/4;少数民族学生涵盖面广,来自全国41个民族;少数民族学生来源广泛,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特色专业群建设重在与地方接轨、与地方互动。

一、英语特色专业群建设的意义

武陵山片区是国家中东部与西部交界区,是区域重要发展承接区,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地带,是国家扶贫攻坚示范区和跨省协作创新区。片区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国土总面积为17.18万平方公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与扶贫攻坚的试点地区和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区。现有民族43个,主体少数民族是土家族、苗族,人口过千的少数民族有回族、瑶族、侗族和白族,少数民族人口203.36万人,占总人口的75.3%,其中土家族和苗族分别占41.56%和33.15%。(1)从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内涵、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等基本理论入手,融合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针对少数民族特定地区、特定群体、特定政策、特定专业群研究,为研究武陵山片区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奠定理论基础。(2)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借鉴汉民族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强势文化为背景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当前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民族性特征和定向特征,力求在此基础上探寻一条适合武陵山片区地方高校发展的新路径。(3)完善武陵山片区人才培养政策的阶段性、整体性研究,最终旨在挖掘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对策及途径,为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等教育理论层面的对策与建议。

二、英语特色专业群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1)成立“吉首大学外国语言服务中心”,中心定位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特色专业群中的重要服务平台,面向社会,立足校内,作为师生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开设语言培训、口笔译服务、外语讲解等服务项目,以实战检验学习,以服务促进学习。目前,该中心既能解决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紧张问题,又能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带来社会效益。从单纯的校内培训走向校内外结合的培训,从自主培训向合作培训、从技术培训向整合技术与学科知识的培训发展,培养教师的探究能力,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英语改革的可持续发展[1]。武陵山片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贫困和落后,只有加快发展,走出湘西,走向世界,开展多方位、多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才能实现武陵山区脱贫致富。英语专业一直努力配合当地政府参与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相关工作,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等多个国际组织与外国政府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进行的经济与技术援助和交流提供口、笔译等语言服务。例如,2013年全程参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援助项目(湖南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发展项目)设计报告的设计、争取、实施等,重点提供语言服务,翻译了几十万字的项目设计报告,并为前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现场考察的国际项目专家提供陪同口译服务。二是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外事外经干部提供语言培训,为加强农业国际合作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业务精良、外语精通的外经、外贸复合型人才做出了贡献。语言服务中心服务于民族文化建设,多次参与各类旨在宣传和开发本土特色旅游资源的项目翻译工作,完成了在张家界市举办的国际翼装飞行表演大赛、国际森林保护节、国际乡村音乐节等多个国际外事活动的翻译服务工作。(2)以承办国培项目为契机,与武陵山地区基础教育学校建立广泛联系,固化协同培养机制。近三年来,在小学英语教师国培短期集中训练和长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基础上,争取到了中学英语教师的同类项目(2015年暑080DianShiChengJin点石成金假已成功实施),增强了英语专业服务武陵山区的能力,推进了与武陵山片区地方教育部门协作进程。2015年,英语专业进一步拓展“国培计划”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代表学校成功申报的三个项目全部中标,实现了教师培训项目方面小学、初中、高中英语各学段的全覆盖,其中国培是小学和初中,省培是高中,待时机成熟后,国培项目实施要与学院本科师范生教育实现互动。通过国培项目,英语专业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教师们在一体化培养探索方面也初见成效。比如,2014年英语教师石红梅、简功友获评湖南省“国培计划”英语学科专家;2015年英语专业教师3人应邀赴长沙市参加由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国培计划(2015)’湖南省乡村学校教师资格考试培训者高级研修班”,1人被湖南省教育厅选拔推荐,赴北京市参加教育部2015年国培计划——示范性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初中英语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培训;我校被湖南省教师教育学会授权为张家界市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培训点,全权负责其在该市的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培训。我校参与教师资格考试培训工作,必将对进一步助推我校师范教育综合改革、指导我校学生报考教师资格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3)招生翻译专业,为英语专业的转型发展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将部分英语专业招生指标划拨给翻译专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既能促进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转型发展,提升专业内涵,又能为武陵山片区培养急需的翻译人才,从而更加畅通地为武陵山片区服务,提升英语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在新办专业的同时,调整教研室设置,加强基层单位建设工作,理顺各部门关系。翻译方向的课程设置要求在低年级阶段抓专业基本功,强调听、说、读、写;高年级阶段强化口译、笔译实践,翻译理论和人文知识的扩展,培养学生扎实的翻译能力和较高的人文与专业素养[2]。(4)创新专业内涵建设。我校外国语学院2013年完成了立足于武陵山片区发展的英语专业办学和学科建设思路的调研工作,对人才培养方案做了全面的修订工作。修订的着力点放在与武陵山片区关系比较紧密的英语师范专业方面,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有了更加精确的定位,并对英语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有了明确的强调。在课程设置方面:教师教育课程、专业任选课程以及实践教学课程方面做了很大调整,体现了内涵、实践、科研以及服务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等关键词。综合英语精品课程、综合英语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基础英语校级优秀教研室等质量工程项目通过了学校专家组的终期评估。在本土化教材开发方面,完成了校级精品教材《综合英语能力实训教程》的出版。(5)课程建设方面有成效。建设期内,2011年立项的校级新开课程《应用翻译》于2014年顺利结题。校本课程《本土文化(英文)》通过在英语专业2011、2012级的试开课,摸索出了更多的校本课程建设经验,充实了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于2015年通过了校级新开课程项目的结题验收。此外,项目组获课程改革专项建设项目5项,学校通识优质课程1项,省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项,校级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2项,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6)完善校级文化精品“金凤凰杯”系列专业竞赛活动组织体系,成功举办“金凤凰杯”十周年庆典暨外语学科竞赛与创新实践交流会,总结了十年的活动经验,肯定了其校园文化精品活动的地位,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力。2015年,“金凤凰杯”系列专业竞赛活动又被学校认定为校级外语学科竞赛活动,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搭建了更加良好的平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相应的专业英语能力培训以及综合素质培训,始终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英语专业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方面表现良好,列举部分奖项如下:部级竞赛方面,获得“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全国三等奖1项;第六届“华文杯”全国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大赛获教学技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教学设计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竞赛方面,获得“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省级选拔赛的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以及省级二等奖4项,湖南省大学生日语演讲大赛个人一等奖3项、团体一等奖1项;湖南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二、三等奖各1项;湖南省首届同声传译大赛和外事笔译大赛三等奖1项;校级竞赛方面,获校级第五届师范生说课、讲课与即席讲演大赛一等奖1项。英语专业代表队在第九届中国大学莎士比亚戏剧大赛总决赛中荣膺亚军,居内地参赛高校之首,同时斩获优秀女演员奖和最佳布景奖。(7)师资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建设期内,本专业新增教授1人、副教授6人,获博士学位1人,考取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9人。派遣两名教师参加英语口译证培训及考试,扩大了双师型教师的队伍阵容。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获得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程教学竞赛英语专业综合组三等奖1项;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学校选拔赛中获二、三等奖各1项。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提升,获得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8项,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各1项。将英语教师派送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学习和进修,使其通过亲身经历学习和了解跨文化知识;邀请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以研讨会、文化讲座等形式讲授跨文化知识,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共同的学习机会。1名英语教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与英国阿伯丁大学的合作英语教师出国研修项目,6名教师赴澳大利亚国际知名外语培训机构Navitas参加为期一个月的教师语言能力和英语教学技能培训(TESOL)、通过系统的培训以及与当地人的频繁交流,培养了跨文化的意识,英语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更广阔的视野和更自信的表达让这些教师在三尺讲台展现了更多的个人风采,更具魅力的授课方式深得学生的喜爱。(8)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具体举措包括制定和完善《外国语学院调停课管理规定》《外国语学院教师教学工作条例》《外国语学院教研室工作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帮助教师加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努力创建一支政治素质优良、创新意识浓郁的教师队伍。(9)对外交流与学术活动开展方面势头良好。近年该专业在对外交流、外事活动中加大对武陵山的宣传推介,扩大国际影响。例如,与韩国亚洲大学国际研究生院长及国际事务部部长Mr.HyukpyoKwon一行举行深化合作座谈会,洽谈进一步加强双边合作的具体事宜;实施了海外名师项目,美国拜欧拉大学应用语言学及国际英语教育系的Dr.KatherineBarnhousePurgason来学院开设语言教学讲座、项目申报与评估,并进行课堂听课、评课与诊课。同时也加大了国内的交流力度,邀请了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澳门大学及中国翻译联谊会等知名英语专家和业界人士来院举办讲座,承办了湖南省第翻译协会学术年会、民族地区外语学科发展研讨会、第三届中国外语界面研究高层论坛等大型学术会议。这些交流活动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本专业的办学层次和水平,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开拓师资培训渠道提供了有效经验,而且扩大了学院在国际和国内的影响。特别是2013年承办的民族地区外语学科发展研讨会,旨在搭建武陵山片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外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引智平台,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外语学科建设,促进民族地区外语教育和人才培养,增强外语学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西南大学等十余所全国知名外语院校、重点高校、学报和研究机构的外语界著名专家及学者们出席了研讨会,出席会议专家级别之高、人数之多、涉及的研讨内容之丰富,是我校外国语学院继2010年成功举办日本文化论坛之后外语学科建设史上的又一盛事。我校外国语学院还承办了2016年第二届民族地区外语学科发展学术研讨会,十余名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知名院校、重点高校的外语著名专家和学者们参与了专家论坛。该论坛专家召集人、著名学者王克非教授高度评价了我校对外语学科建设的重视,肯定了近两年来我校外国语学院外语学科建设取得的进步,并表达了将论坛进一步办大、办强的意向,为民族地区外语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我校外国语学院立足学校的实际,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立足区域发展的实际,增强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能力;立足学生的实际,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适切性,促进转型发展。学院通过英语特色专业群直接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特点相结合,提高学科专业为地方发展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民族地区高校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以及社会团体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解决高等教育资源过度集中于大城市而造成的重心偏高问题,从空间上和层次上拓展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作者:石红梅 单位: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冯霞,谭明,陈颖.大学英语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自主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1):76-78.

初中英语国培研修总结范文第9篇

教学观的变化使得英语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通过对话教学和实践,同时重视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行为活动具有一定的特征。课堂观察可以深入了解这些行为,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充分的准备和适当的教学方法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教师对课堂、学生和教学的把握游刃有余。有一位英语教师,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提前两个月准备,并在不同的班级试讲,邀请同科教师听讲,课后及时总结、反思课上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如此反复多次,最后该教师完成了一节成功的公开课,得到了全校教师的认可。

二、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

课堂观察目的性、系统性、理论性等特点使之成为研究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方法。通过对导入课、阅读课、语法课、听力课等课型的观察,发现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课堂讲述效率低、问题设置不合理、多媒体运用不恰当、教师对课堂把握不够以及教师课堂用语不当等。在一次初一上学期的英语公开课上,可以看出教师的准备是充分的,多媒体的使用也很熟练,但是面对系统学习英语时间不长的初一新生来说,教师的课堂用语有点复杂,虽然语速不快,学生仍然无法很好地接收教师传达的信息,而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白,不停地重复教学内容,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反应,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出现了问题,课堂气氛顿时变得压抑,教学环节的衔接也不是很自然,教师的教学显得被动、单调。

三、教学行为改进策略

为提高教师课堂行为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讲练时间,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增强学生的领悟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用语,选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用语讲述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开展多样化教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选择合适的讨论内容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教师要注意把握讨论时间并给予必要的引导来保证讨论顺利进行。此外,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以及对现代化设备的运用能力。针对上述教师在英语课上出现的问题,教师首先要分析初一新生学习的特点,提前告知学习内容,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在课上,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尽量用学生听得懂的用语讲述教学内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把课堂交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理解知识。最后,教师要注意过多鲜艳动态的形象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发现学生走神,可以采用提问等方式重新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此外,课件内容不要太多,适量为宜,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高效地接受知识,保持对英语的新鲜感。我有幸参加了一次中小学科教学能手研修项目“国培计划”教师培训。专家、特级教师讲课的思维与方法让我受益匪浅,各地的教师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学习虽然辛苦,但收获颇多。难得的是学习结束后大家依然保持联系,讨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让我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本文通过课堂观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了研究,针对当前英语教学的困境和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培养及教师教学理念、思维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要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由于本人的学识水平和条件有限,本研究只是初步探索,所用方法还不成熟,有待进一步探讨。

初中英语国培研修总结范文第10篇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有三个目的:一是通过调查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进行全面摸底,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二是通过调查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形成推广价值;三是通过调查找准不足,突出重点,加强针对性,破解远程培训难题。

二、调查范围、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

(一)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遍及全区12个乡镇38所学校,占全区农村学校总数的73%,其中农村初中学校10所,占农村初中学校的83%;农村小学28所,占农村小学的70%。调查对象有教育部门的行政人员、学校领导,有接受培训的教师学员,有组织培训的辅导员、技术员,以接受参培的教师学员为主。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随堂听课检验、举办有奖征文四种方式。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学校一线,倾听教师对远程培训的看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全面掌握参培教师对远程培训的需求情况,学习情况,以及对我们教学管理的反馈情况。通过随堂听课,检验远程培训实际效果,现场解答教师提问。通过举办有奖征文,进一步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深入思考远程培训面临的困境,群策群力,形成正能量。最后,将所有情况汇总分析。

(三)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围绕基本情况、培训情况、培训需求三个方面进行,预设24个小项开展调查。具体如下:

⑴基本情况:参培教师的基本情况,参培动因,计算机应用能力;

⑵培训情况:课程设置的合理化;平台操作的便捷化;培训组织管理的精细化;考核评价的科学化;

⑶需求情况:需要什么样的培训模式、培训资源,需要什么样的组织管理方式等。

三、调查情况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先后召开教师座谈会38次,参与座谈教师300多人次;深入课堂听课45节;同时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法,发出教师问卷56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488份,回收率达87%。进行有奖征文一次,收到参评征文151篇,评选出48篇优秀征文。兹举参加2013年湖南省新课标远程培训的初中英语班72人、初中语文班79人为蓝本,统计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方面

参培教师的基本情况反应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学员,接受能力强,对新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持开放、欢迎的态度。同时,相对年轻一点的他们,在教学理念上也愿意接受新思想、新思维;在教学成绩上,也需要通过这样一个刚性考核来提升自己的硬件条件。当然,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仅是一名教师必备的综合素质之一,也直接影响到远程培训的效果。

(二)培训情况方面

调查显示出平台操作的便捷性、实用性是当前远程培训亟待解决的一个瓶颈。考核方式的科学化程度,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参培教师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探索更为科学、透明的评价机制成为新的课题。而课程资源、课程内容的丰富与贴切则表现出参培教师对远程培训更高的期待。

(三)需求情况方面

总体上,远程培训以其课程资源优质,学习方式便捷,平台功能全面,课程专家、辅导员引领指导及时,在线答疑到位,评估体系、考核方式透明受到绝大多数老师的欢迎。远程培训对教师的帮助也是全面、明显、直接的,从教学理念,到备课技巧,到授课技艺均予以了全方面的辅导。

四、调查结论,对策与建议

远程培训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深造的一个现实的、必然的途径,调查也深刻地反映了这一点。归结起来是“三个一”,即“一个平台”、“一座桥梁”、“一扇窗口”。“一个平台”,远程培训为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可以学习到教育发达地区的先进教学理念,学习到名校的先进管理模式,学习到名师的先进教学技巧。可以说,远程培训这个平台织就了一张网,这张网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带来了丰富的信息与营养。“一座桥梁”,远程培训不仅是把优秀的教学资源,先进的教学理念,高明的教学技巧请进来,更是一座“走出去”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我们锻造属于自己的名师,锻造具有当地特色,乡土文化的名师;通过这个桥梁,我们也把自己的名师推出去,让他们走上更高的讲台。“一扇窗口”,如今农村中小学难以引进人才,难以留住人才,难以培养人才。这“三个难以”是基层教育部门与农村学校领导的一个心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教育的相对停滞。教材相对落后,教法相对落后,教师也相对落后。而且,农村地区信息不畅,即使落后也不觉得,即使落后也不紧迫。通过远程培训,我们为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育打开了“一扇窗”,为农村地区的教育池塘,重新注入了“一泓活水”。

当然,调查结果也显示出目前的远程培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农村中小学学校方面的,有参培教师自身方面的,也有培训组织学校方面的,更有省项目组方面的。汇总起来,大致如下:

⑴部分课程内容设置脱节。课程内容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培训效果的好坏。目前有部分课程,在内容上比较陈旧,甚至过时。且,理论性过强,教学一线的课堂实录过少。

上一篇:教师继续教育研修总结范文 下一篇:小学音乐国培研修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