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范文

时间:2023-02-22 17:39:48

初中物理

初中物理范文第1篇

一、形象思维中的形象淡漠

形象思维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形象,不会利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例如:学生头脑中因为没有物质原子结构的初级模型的正确形象和电子运动的动态过程的正确图景,则对于摩擦起电的理解、对于电的中和的理解、对于带正电与带负电的理解都产生了困难;又因为学生头脑中没有建立起光线的鲜明正确形象,没有建立起光的直线传播的物理图景,就难以理解和分析影子形成、小孔成像等许多具体的物理问题。

二、因果思维条件的制约

事物的因果联系总是受着条件制约的。对条件的认识是一种较复杂的思维过程,一些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于进行这类思维;对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学生也无法对一些条件进行分析和选用,从而使得在有条件关系的习题面前一些学生显得无能为力。如关于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流畅地表达出来,但解答具体问题时,很多学生又往往不自觉地把“在力的方向上”这一限制条件抛在脑后,从而出现错误。

三、逆向思维不知反其道而行之

逆向思维是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逆向思维解题的显著特点就是以未知为起点,运用有关概念、定律、定理找出有关物理量方面的联系,层层推理,确定解题路线的分析途径。由于受平时大量的从已知到未知解题方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加之有的教师没有注意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不善于甚至不知道运用逆向推理、逆向论证、逆向分析。如一半以上的学生总认为抛出去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抛力共两个力的作用,其原因除受“抛”字的干扰外,更主要的是不善于进行逆向分析或逆向论证,假如抛力存在,这个抛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反过来想一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比较思维中的操作不当

比较思维是初中物理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按理说初中学生应能较好的掌握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比较推理、比较分析、比较论证。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调查表明近一半的学生在比较思维中不善于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有的完全不理解两种事物的可比性,有的不理解比较的一般作用在解题中的特殊作用,不善比较两种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不善于舍同求异或舍异求同。如回答直流发电机与交流发电机在主要结构上有何不同时,很多学生先直接回答直流发电机的特点以后,再回答交流发电机的特点,而不去比较两者在结构上的差异。同样,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等。

如压力和压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功和功率,功率和机构效率,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等。

五、思维定势导致思维嵌塞

思维定势在习惯上也被称作思维上的“惯性”。在物理学习中,思维定势还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作用。有这样一道调查测试题:一人站立在乎面镜前,然后慢慢后退,则:人他在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远;B.他的像越来越大,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近;C.像的大小不变,但像离人却越来越远;D.像的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也不变。错选A的比例竟占40%。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么多的学生之所以错选,是因为在解该题时凭借视觉的通常经验,而没有根据问题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思维活动,忽略了“像的大斜与中看到你的大斜是两回事。由此可见,思维定势在人们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时,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时的影响是消极的,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中的一个不利因素。

上述的初中学生物理学习中的几种主要思维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没有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和概念所反映的物理事物、现象的本质;二是不能准确区分相近的物理量;三是忽视或误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四是没有搞清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而乱写乱套公式;五是片面分析问题,只见局部不顾整体;六是凭自己的主观想象,缺乏从论证推理得出结论的习惯;七是死记硬背物理公式和某些结论,对具体问题不会具体分析;八是不能全面、准确地分析题目描述的全物理过程;九是不能对题意的分析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图景。究其根源,一是物理知识本身抽象程度高,与实际联系紧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多变;二是教材的编写比较原则,缺少形象化的说明;三是缺少训练学生思路的典型范例;四是学生还没有把握住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不善于从多方面去理解物理概念,不善于作比较分类工作,没有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不能从分析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确定遵循的规律——找出已知和未知的联系——建立方程——探讨答案的物理过程。一部分学生在学了物理之后,观察物理现象还仅仅停留在日常生活经验的水平上,心理层次来得到发展,错误未得到纠正,新观念未曾建立。

初中物理范文第2篇

进入全面复习阶段后我们应对初中物理知识做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总结,只有使学生形成对物理知识的系统理解,才能使其把握初中物理的整体结构,透彻的领会物理概念、原理、规律。《课程标准》提出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物理的全面复习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我们可以将课本各章节的知识系统的归纳为“力、热、声、光、电”几个知识版块,让学生通过复习形成全面的清晰的知识结构,从而夯实基础,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同时复习课教学中我们应切忌孤立知识、分裂知识得内在联系,而应采用抛出一个情景,选好一个载体,编好一张网络,设计一组变式,这样的复习整合设计可以使学生的知识成网,思维拓展,能力得到提升。

二、重视实验,强化技能;重视评讲,及时纠错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可以说没有实验就不可知“物理”,自然实验在中考中具有重要地位,我们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务必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复习中,尤其是根据复习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发现问题,激发思维,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做,不仅便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联想、对比、推理而牢固地掌握,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得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同步提高。评讲是我们发现错误、纠正错误,达到正确理解的手段之一,教师重点讲规律、讲方法、讲思路,学生交换试卷相互讨论、评价。正确的得到充分肯定,错误的或混淆不清的通过相互讨论,在头脑中打下较深的烙印。评讲是要注意:一评学生带有创造性的解答;二评学生混淆不清的错误;三评学生带有共性的错答。讲、练和考结合,不断总结,反复提高。复习一部分内容后,通过典型试题测试,反复总结,反复提高。在中考第一轮复习结束进入中考第二轮复习阶段,这是铁到钢的转型期,学生对整个初中阶段的物理基础知识经过了初步的整合,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归纳方法、构建知识体系,内化知识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和网络化,成为了中考第二轮复习最需解决的问题。因此,讲、练、考的结合在中考第二轮复习阶段就显的尤为重要。

三、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试能力、学习习惯等进行因材施教

在初中物理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有的放矢,在关注学生整体水平的前提下,要注意从我们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我们初中物理教材的实际出发,从我们物理教师自身的实际出发,了解我们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试能力、学习习惯等进行因材施教。学生进入复习阶段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最后的梳理与练习,对于所学的知识应该有一个比较宏观和清晰的认识,要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查缺补漏。这时老师应该要求学生有时间致力于消化已经做过的试题当中的错题,总结并吸取曾经的经验和教训。只有自己整理消化、自己理解加工出来的要点,答起题来就会游刃有余、融会贯通。这时学生应根据自己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要注重复习效率。在物理方面学习能力强、基础好的同学在做模拟训练题时,不用全做,可选择性地做,如适当关注一些信息题、阅读理解等解题能力要求较高的题目。对于在物理学习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复习的重点则应该放在背物理公式、概念、规律。在尽可能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前提下,再来看高一个目标才是他们的理智之选。

四、联系实际,感性内容与理性知识相结合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联系比较广泛的知识,是今后学习文化、科学技术和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须的预备知识,既要有形象生动的感性内容,又要有初中学生能够理解的理性知识。”所以我们在初中物理知识复习的过程中,既要引领学生掌握物理概念、解释物理现象,又要注意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综合、归纳、总结,使其上升到理性的认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理解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活动化、“做中学,学中做”、教学过程的情境化,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而作为中考前的复习课,如果我们能多一份研究,多一份思考并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最优的复习方式发挥最大的效率、效益,实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的整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就不会仅仅是一句口号。相信学生也只有在充满生活和创造性气息的多样化的课堂中汲取知识的养分,才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复习着,充实着,收获着,并且充分领略着物理课的魅力!

初中物理范文第3篇

1.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特点所谓边学边实验

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以下简称"四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1.1 边学边实验教学是一种低容量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因材施教,切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课的容量是指一节课内运用新概念、基本规律、技能、科学方法的多少。高密度思维是指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并能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由于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做实验,还可以讨论讲述,因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可以自定学习步调,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阅读教材,实验现象观察不清楚时,也可以反复做几次,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问老师。同样,由于可以自定学习步调,优秀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充分展开,自己可以学得深一点,多学一点。

1.2 边学边实验能够起到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

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手段,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它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活动,教学中如果把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分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和测量性实验,一般都安排在新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之后进行,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不够紧密。加上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差,学生对实验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操作上,教师则往往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师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致往往无法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边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边学边实验课一般安排在教室里进行。每个桌上都有一套仪器,每位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边学边实验起到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

1.3 边学边实验是一种效率高负担轻的中学物理教学活动十多年来

我们开展边学边实验所需的仪器,大多是通过发动广大师生因陋就简自制的。纵观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全部物理实验,其精确度要求不高,有的只要能表现出一些物理现象和事实就可达到教学目的。可以说所有初中物理实验除配备一定的基本仪器和必要器件外,都可以就地取材,自制仪器来解决。

进行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形式可以根据教材、学生以及器材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它可以安排在新课的开始,作为新课的设疑引学,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也可以安排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用来建立物理概念或得出物理规律,作为学生辨疑解难的一种手段,起到启发、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解决疑难问题的作用;还可以安排在下课前的几分钟,作为复习巩固之用。在教学时间上,可以用一整节课时,也可以用半节课或几分钟。总之,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可能灵活掌握,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目的。

2.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功能

2.1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边学边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的方式关系很大。一 般来说,学生通过听教师讲授,能够记住10%--20%;学生如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够记住30%;如果学生既能听教师讲,又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记住50%;如果学生看到实物或现象,自己又描述过,便能记往70%;如果学生既动手做过,又描述过,则能记住90%。而边学边实验,既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又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最后自己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

2.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初中物理范文第4篇

一、辨析概念,夯实基础

任何知识的学习掌握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电学部分的基础知识多、散、要辨析清楚、固记脑中。

1、关于电路。

(1)串联、并联。

初中物理中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并联。能否正确分析辨别他们对后面内容的学习至关重要。识别电路的类型,可以根据定义:“逐个顺次连接”为串联,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连在电路的两点间,(“首”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哪一端,“尾”指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此电路为并联电路。

(2)通路、开路、短路 。

电路中出现的这三种状态,其中通路为处处相通的电路,开路为电路中有处断开的电路,这两种状态易于接受,便于分清。但是学生对于短路的分辨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何处短路,为什么短路。其实只要注意分析的要点即可辨出何处短路。电流具有走捷径的特点,捷径是指这条路径中电阻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为空导线,当一根空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电阻小到可以认为没有)与某个用电器并联时,电流只走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而不走用电器,使该用电器被短路,从而不能工作。

2、三个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 。

(1)概念辨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是电流的形成定义,简单便于理解;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阻碍作用越大,电流越小。

(2)表示符号。电流、电压、电阻三物理量分别用I、U、R表示,而单位表示字母分别为A(安培)、V(伏特)、Ω(欧姆)。

(3)工具的使用。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工具;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工具;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可以使用滑动变阻器。

3、电功(W)、电功率(P) 。物理学中电功没有确切的定义,只是描述性的,当电能转为其它形式能时,就说做了电功。即电功就表示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如果知道了电功的多少,就知道了消耗多少电能。而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叫做电功率。电功率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消耗电能的多少,也取决于所用的时间的长短。

二、理解规律,把握关键

1、三个物理量在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的电阻之和。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的电阻倒数之和。

2、欧姆定律。

一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定律非常重要,一定要加强理解,熟记其使用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3、电功定律。

某段电路上的电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以及通电的时间成正比。物理学中用电路两端的电压U,电路中的电流I,通过的时间t,三者的乘积来计算电功。

4、焦耳定律。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就要发热,此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经过多年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实验,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电流流过某段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三、善于总结,归纳要领

下面的这些要领非常重要。

1、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上面已经提到区别它们的方法,在做题中要选取适当的方法,迅速作出判断。

2、短路的辨别 。把握短路现象的真正含义――电流不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注意电流的特性――电流走捷径。当在电路中发现有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等元件与用电器并联时,相应的用电器被短路不工作。

3、串、并联电路中的三个物理量的关系。两种电路中的三个物理量的大小关系,前面已说得较为详细,但这一点要特别重视,牢记串联时电流相等,并联时电压相等,这一点解题时作用特别大。

参考文献:

[1]王军虎.浅谈情境创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学科教学探索,2004(11)

初中物理范文第5篇

一、物理语言的内涵

1.物理符号是物理学的基础语言

物理学中物理量及其单位,都是一个符号与之对应。如物理量符号:长度L、质量m、时间t、温度T、力F、重力G、速度V、密度ρ、压强P、功率p、功W、机械效率η、热量σ、比热容C、电流I、电压U、电阻R等等。物理量单位符号:米m、千克kg、秒s、牛N、焦耳J、瓦特w、安培A、伏特v、欧姆Ω等。如果我们教会学生读懂并掌握了这些符号语言后,学生在听课、阅读、作业、考试时,只要一看到有关符号,才能立即和对应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所以学生掌握物理符号是学习物理的基础。

2.物理概念是组成物理学的基本单元,也是物理语言中的基本语言

如:质量、力、速度、密度、压强、机械能、凝固、汽化、凝华、热值、磁场、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等等,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都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教师在授课时,或在与学生交流问题时,实际上都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语言,如果掌握了这种特定的语言,别人一提你就懂。例如“质量”,学懂物理的人理解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外行的还以为是工作的好坏或产品的优劣。由物理概念所构成的物理语言,是教师在传播物理知识过程中的常用语言,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语言,教学时必须强加训练才行。

3.物理公式是构成物理其他语言的主干语言

物理规律是有关物理概念之间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的反应,而用符号表示物理规律的公式是构成物理大夏的支柱和栋梁,是沟通物理其他语言的主干语言。如:G=mg、σ=cmΔt、V=S/t、ρ=m/v、I=U/R等等。每一个物理公式都相应描述了一个物理规律,只要掌握了这些公式,就可以把内容广泛的繁长叙述的物理定律牢记于心,他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干语言,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公式的本质含义,学生才能正确应用。

4.示意图将抽象语言转变成直观语言的有效手段

在初中物理中,有许多示意图,它承载的内涵是一种在通常条件下看不见或摸不着的抽象的物理现象、过程、规律。如受力示意图、光路图、电路图等,他们都是物理中的辅助语言。因为他们都具有传递物理知识信息和交流物理意义的功能。这些图看视简单,但只要一看,便能令人顺其示意进行深入分析的效果,既形象具体又简单明了。所以多组织学生画示意图,展示物理情境,他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辅助工具。

二、物理语言的优势和作用

(一)物理语言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简明性、直观性:

1.科学性。每一个物理概念都是建立在科学探究的基础上,每一个公式都是经过物理学长期观察、实验,然后抽象概括得出的科学结晶,而许多物理量的单位都是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因此组成物理语言的概念、公式、符号、示意图都是科学的。

2.严密性。每一个物理公式都是简明而严密的,由基本概念、规律所组成的物理体系也是十分严密的,作为代表这些体系组成部分的语言也同样是严密的。

3.简明性。用符号表示一个物理量或单位或某一概念,用概念来概括某一物理现象、过程、规律的内涵和外延,用公式来描述几个物理量或物理概念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用示意图来形象直观阐述内容广泛的定律或过程复杂的物理现象,无不说明物理语言是最简单明了的。

4.直观性。每一个物理图像或示意图都形象再现了一定的物理现象、过程或规律,他可化抽象为直观,化繁琐为简明。

(二)、物理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鉴于物理语言所具有的优势,用好物理语言,可以增强学生记忆、深化物理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增强学生记忆。由于一个符号能描述一个物理量、一个概念或一个物理量的单位,一个公式能描述一个物理规律,学生可以通过记住简单的符号、简明的公式,就能把许许多多内容广泛的物理现象、概念、规律记忆在脑海中,促进学生随时进行有益的联想,增大知识的获取量,使学生的记忆能力大大增强。

2.深化知识。由于物理语言的直观性,可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可降低学生思维难度,使初学物理的学生也能涉足高深的物理知识。如通过磁感应线来理解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的内部规律。

3.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由于物理语言的简明性和严密性,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方便的工具,为增加课堂教学内容创造了时间条件。可以减少了繁琐的语言叙述和板书,可以省去对物理概念或规律的叙述。对学生来说给听课、笔记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为学生在听课中实现速记知识要点及课后便于掌握提供了科学工具。它能保证听课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使教与学都能快速高效。

三、物理语言在教学中策略

1.规范表述,夯实基础

初学物理,必须对每个物理语言熟悉记忆,理解其含义基础上适当应用。无论教师提问,还是学生课堂表述,都必须用物理语言简洁说明,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熟记。

2.注重积累,融会贯通

任何语言必须通过积累才能丰富,正像语文学习一样,只有通过字词句积累才能造句成章。因此对每个物理符号、概念、公式、示意图要多积累。只有正确地使用好整套物理语言,才能在物理世界中畅通无阻。在板书、学生笔记、作业等课堂活动中,注重物理语言的应用。

3.强化训练,重在应用

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要正确无误掌握好物理语言,必须强化训练。课堂教学中从听、说、读、写、练上下功夫,从课前课后复习下功夫,从探究活动、作业、考试中下功夫。通过探究活动深刻理解每个符号的物理含义,相同符号表征的不同内容,掌握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吃透每个公式的适用条件和物理意义,对每个示意图的深刻含义弄个水落石出。因此强化训练学好物理语言的关键。

初中物理范文第6篇

一、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特点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以下简称“四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一)边学边实验教学是一种低容量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因材施教,切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课的容量是指一节课内运用新概念、基本规律、技能、科学方法的多少。高密度思维是指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并能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

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若比较多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四动”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由于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做实验,还可以讨论讲述,因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可以自定学习步调,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阅读教材,实验现象观察不清楚时,也可以反复做几次,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问老师。同样,由于可以自定学习步调,优秀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充分展开,自己可以学得深一点,多学一点。可见,边学边实验不仅使全体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既获得知识,又提高能力,而且解决了将课堂教学统得太死,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不能因人制宜的弊端。

(二)边学边实验能够起到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手段,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它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活动,教学中如果把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分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和测量性实验,一般都安排在新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之后进行,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不够紧密。加上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差,学生对实验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操作上,教师则往往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师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致往往无法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边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边学边实验课一般安排在教室里进行。每个桌上都有一套仪器,每位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边学边实验起到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

(三)边学边实验是一种效率高负担轻的中学物理教学活动十多年来,我们开展边学边实验所需的仪器,大多是通过发动广大师生因陋就简自制的。纵观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全部物理实验,其精确度要求不高,有的只要能表现出一些物理现象和事实就可达到教学目的。可以说所有初中物理实验除配备一定的基本仪器和必要器件外,都可以就地取材,自制仪器来解决。

进行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形式可以根据教材、学生以及器材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它可以安排在新课的开始,作为新课的设疑引学,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也可以安排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用来建立物理概念或得出物理规律,作为学生辨疑解难的一种手段,起到启发、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解决疑难问题的作用;还可以安排在下课前的几分钟,作为复习巩固之用。在教学时间上,可以用一整节课时,也可以用半节课或几分钟。总之,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可能灵活掌握,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功能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边学边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据对试验班毕业前物理学习兴趣的调查,?喜欢物理的占86.4%,不喜欢的仅占2.7%。从初二到初三,学生对物理一直感兴趣的占34.8%,一直不感兴趣的仅占6.8%。

在学生所学的7门主课中,物理是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之一。

(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的方式关系很大。一 般来说,学生通过听教师讲授,能够记住10%--20%;学生如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够记住30%;如果学生既能听教师讲,又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记住50%;如果学生看到实物或现象,自己又描述过,便能记往70%;如果学生既动手做过,又描述过,则能记住90%。而边学边实验,既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又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最后自己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显然,这样的学习过程属于上面所说的最后一种情况。可见,边学边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提倡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他在《手脑相长歌》中写道:“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

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老。”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出边学边实验,提出“四动”,正是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去实践的。我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动手的机会太少。开展边学边实验,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因此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四)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方法边学边实验的学习探索过程,更接近人类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因此,我们主张将课堂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主动学习的活动场所。

在教师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兴趣(情感领域)、知识(认知领域)、能力(动作领域)等各种心理因素融为一体,使他们在直接参与边学边实验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实验是获得物理事实

的根据;实验是检验假设真理性的标准;逐步领会科学家是如何通过物理实验获得物理事实,并从而得出概念和规律的。可见,通过长期边学边实验的训练,学生将会逐步掌握物理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三、实施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恰当地选择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内容教改实践表明,凡是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便于随堂进行并利于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利于发展他们智能的内容,都可选为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内容。

1.根据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对能力、?技能的具体要求,安排边学边实验的内容。例如,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会使用某些基本物理实验仪器,那么就应该采取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形式,努力增加学生对这些仪器的使用频数,逐步提高学生使用这些仪器技能方面的要求。

2.对器材的要求不是很高的演示实验,?可以改为学生边学边实验。例如,课本上用铅皮和铅盒来演示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若改为边学边实验,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一支空牙膏管(尾端剪开)和一只玻璃杯。实验时,先让学生把牙膏管捏扁放在盛水的玻璃杯里,它就在水中下沉,然后将牙膏管鼓起一些,它就能上福 3.将课本上的小实验和一些实验习题改为边学边实验。?例如,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小实验,可以配合“力的测量”进行边学边实验教学。再如,用纸盒可以将水烧开的小实验,反复弯折铁丝后弯折处会发烫等实验习题,都可以配合新课教学作为学生边学边实验的内容。

4.将课本上的部分学生分组实验改为边学边实验。?有些基本仪器及其操作方法,在新课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到学生分组实验时,就可以适当提高教学要求。?这样做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例如,初三将“电流表”、“电压表”改为边学边实验后,在新课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到下一节学生分组实验时,就可以增加“两表”的使用频数,这更有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再如,初二第七章第一节“质量”和下一节学生分组实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也同样可以采用边学边实验教学,都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千方百计地准备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学的仪器边学边实验是一种上课形式的学生实验,一般要求两个学生用一套实验仪器。

对学生边学边实验仪器的准备要做到“五不一保证”,即仪器不宜复杂,操作技能要求不宜过高,实验规模不宜过大,一次实验所用仪器数量不宜过多,实验时间不宜过长;实验安全要有保证。

由于初中物理实验仪器一般都比较简单,多数实验都是定性的,有些定量的实验精确度要求不高。因此,大部分初中物理实验仪器都可以自制,可供选择的器材也很广泛。例如,没有平底试管,可用废旧的平底小药瓶来代替;没有弹簧秤,可发动学生用废钢丝绕制,没有溢水杯,也可以用在玻璃杯上套两个橡皮圈的方法代替;等等。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制教具学具的活动,不仅为边学边实验教学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实验仪器,为物理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实验条件,而且学生通过自制教具和学具,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动手能力。

(三)认真上好学生边学边实验课

边学边实验课一般包含下列三个环节:“设疑引学,辨疑解难,释疑巩固。”

“设疑引学”是教师通过一些物理现象和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辨疑解难”是要求学生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估计可能的结果是什么,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如何用实验进行研究,拟订实验方案,并在学生实验观察和测定的基础上开展小组或全班讨论分析。学生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看书、观察、实验、思考、讨论、争辩、答问、练习、应用等,做到四动,从而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释疑巩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排除疑问,通过练习、应用和小结等来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上好边学边实验课的关键在于放手让学生去看、去想、去做、去说,尽量让学生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教师做的主要工作是巡视、“集疑”、“布疑”,对个别差生进行适当辅导。对难点、重要的概念、分歧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在适当的地方,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

初中物理范文第7篇

科学的知识体系应该是不分阶段的,但由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以及认知水平的阶段性,于是我们的教材就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把同一个知识在不同的阶段讲到不同的深度。这的确是照顾了普九的学生,但对成绩好的优生,我觉得太委屈了。我们及时恰当地、合理地顺沿和讲讲知识体系中高中的部分,学生还是能够接受的。与现有知识有关的深层次内容就只是让他们了解一下,也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有帮助。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通过学生的反馈,大多数学生都是非常赞成我这样的做法。中学物理学习声、光、热、力、电,高中还是学习这些东西,只是层次有所加深,我觉得现行教材的编写还是照顾了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多知识在现有大纲基础上,对优生还是要讲深一点,这对他们更好地、系统地掌握知识有帮助。所以,在这里我想把我的物理知识引申和拓展的教学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对于现行的人教版初中物理这套教材,在我过去的几年教学中,我是这样对现有知识进行补充和拓展的:在学习声音的特性的时候,我及时引入了机械振动,让学生了解平衡位置、振幅概念,加深学生对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理解;及时引入正弦波、波长、频率这些概念,加深学生对音调由频率决定的理解;在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里面,我及时引入临界角和全反射的概念,为今后学习光导纤维打下伏笔;在学习了电荷以后,及时补充电荷守恒,补充电场有关知识;在学习了电场、磁场、重力场以后,及时提出一个“场”的概念,让大家寻找各种场的共性;在讲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我及时引入电阻定律、电阻率等概念,让大家初步了解电阻定律,本来初中只求定形分析,不求定量分析,但我觉得,告诉学生定量分析未为不可;在学习磁场时,我还及时补充了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让大家在高中学习时增加亲切感;在力学部分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再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我不失时机地提出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并问学生想知识牛顿第二定律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及时提示学生牛顿第二定律就是告诉大家力是怎样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让大家的知识成体系;在讲到重力势能时,我及时补充势能的记法Ep,并给出重力势能的计算式Ep=mgh,同时给大家提出了零势能面的概念,为高中学习电场的等势面的概念

埋下伏笔;在讲动能时及时引入动能符号Ek,动能的计算式Ek=

1/2mv2,为高中学习增加亲切感……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会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及时地、顺其自然地补充和拓展现有物理知识,尽可能地为学生高中的学习埋下伏笔,让他们的知识成体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增加亲切感,以便今后学得轻松愉快。

初中物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求知欲、实验探索、物理美学、独立学习、审美能力

前言

在过去的教学中,只是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愿望和学习方式的注重。新课程的精神就是把教师和学生从繁重的教学和学习中解放出来,给他们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和创新。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孩子们的求知欲不仅仅来自于教师或者说是教师单方面的职责,夸美纽斯指出,孩子们的求学欲望是由父母、教师、学校、所教的学科、教学的方法、国家的权威共同激发起来的。

1.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

2.加强实验,创造学习物理的情境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也必须以实验为基础。教师要大力加强实验,为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使学生在特定的物理情境中感知和思维,并且还能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

作为物理教师不能消极等待,应有“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精神,通过因地制宜和因陋就简或寻找替代性实验的办法,以保持物理课应有的浓厚本味。至于那种完全丧失物理本味,以在黑板上讲“实验”来代替物理实验的做法,是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的的。尤其是在新课标中,更是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根据中学生分组实验较少的现状,物理教师应尽量把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学生实验,这样边学边做,不仅能增大物理课的本味,更有利于师生配合寻规律、学生积极练能力、课堂教学增效率。

二、向学生展示物理科学美

1.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物理教学同样如此,物理学中并不缺少美的例证,但物理学本身并不是美学,要使摆在我们面前的任何一部物理教程,从僵硬的铅字变为闪烁着美的光彩的科学诗集,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去揭示和怎样去揭示。物理学是一个充满生机和魅力的学科,但不少学生却将它视为一堆公式和事实的结合,对它望而生畏。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问题的了解也决不是空白的,而是早已印上了许多千奇百怪的东西。这些“前科学概念”中当然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如关于浮力问题,学生们早已知道浸在水里的物体要受到浮力,但常认为木块能浮在水面是因为木块浮力大,而铁块要沉下水中是由于没有受到浮力或受的浮力小,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常给正确概念的建立和巩固造成许多困难。

三、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1.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途径有(1)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或生产中所见的感性知识来思考问题;(2)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又如: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构位与性质的关系,纵向衍生与横向对比等;(3)通过类比和知识迁移来启迪学生;(4)提出设想或假设;(5)通过观察实物、实验;(6)观看影象或图表。

2.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

(1)独立学习,是指学生离开教师,甚至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也能学习,在物理教学中,是引导学生独立地学习,还是“抱着”学生学习,既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也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

(2)合作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外部动机在起作用,他们为了取得老师同学的嘉奖,而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但他们更在乎的是他在他们同伴心中的地位,而使课堂上大多是老师的一两句表扬,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同伴之间在一个整体的团队来活动,同伴时时刻刻都会发现同伴的闪光点,使他们生活在合作、鼓励、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必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基础分的引入,使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为小组争得荣誉,在小组集体的力量的暗示下,必使那些基础不好的同学为了集体的荣誉,为了同伴而努力学习,争取下一次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一直为小组争的荣誉的同学会感到为小组争得荣誉的愉悦感,久而久之,会把这种观念迁移到其它事情上,变成一种内动化的行为,转化为内部动机。一旦学习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动机,那么学生的潜力上无尽,克服困难能力是巨大的,他对学习的理解的影响是深远的。

使原有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对知识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学生在表达交流的合作过程中,将更易于完成新知识的建构,加深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

教师应引导得当,才能唤起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激情。学生群体的学习主动性要靠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和鼓励,同时也靠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和你追我赶。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形成积极向上、愉快学习、互相合作的浓厚氛围。

参考文献

[1] 尹鸿钧.《基础物理教程丛书》(力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2.

[2] 陆果.《基础物理学教程》(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 [美]阿特.霍布森.《物理学:基本概念极其与方方面面的联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 邓飞帆,葛昆龄,王祖恺.《普通物理疑难问答》.湖南科技出版社.1984,7.

[5] 马文蔚等编.《物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初中物理范文第9篇

摘要 本文介绍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从基础知识着手,精选习题,进行优化组合,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素质,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关键词 基础知识,精选习题,指点,引路

中图分类号 G633.7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本文谈谈笔者在习题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1 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要求学生从5个方面(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进行全方位复习.其次,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

2 认真钻研教材精选习题

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对习题的选择是关键.

2.1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是趣味性习题的好素材.例如,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笔者编了这样一道题目:上午7∶35早读课,老师家到校的距离是3km,如果骑车的平均速度是5m/s,问老师7∶30从家动身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笔者接着提出如果要不迟到必须在什么时刻前动身.这样编排的习题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

2.2注意一题多解

扩展学生思路“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密度应用练习,笔者选用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笔者进而启发学生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引伸扩散思考.通过练习,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3注意一题多变诱导学生思路

在习题课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生解答了“一列火车长200m,以15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需要用多少时间?”这道题后,教师把题目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150s,那么桥有多长?”还可以把这道题改成:已知火车长、桥长和过桥时间,求火车过桥速度;已知桥长、火车速度和过桥时间,求火车长等题目.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探讨,开拓学生思路.

3 习题课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笔或动口解答物理问题.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活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个方面:(1)指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往往会出现生搬硬套现象.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找准症结,予以指点.例如,学生在学过二力平衡后,笔者让学生讨论:“起重机将重为GN的物体在匀速提起、静止空中、匀速下降3种情况下起重机对物体的拉力分别为多少?”大多数学生总认为匀速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匀速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这就说明学生被物体“上升”和“下降”所迷惑而忽略“匀速”.找到症结后,教师提出:“如果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它将如何运动?”从而解开这个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概念有了进一步认识;(2)引路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突出解题思路,把学生引上正确轨道.例如,学生在做“用一动滑轮把重为100N的物体提到9m高的楼台上,所用的力是60N,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由于刚学到机械效率的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笔者便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分为3步解题:①求总功、②求有用功、③求机械效率,并引导学生重温在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上升高度和手拉绳子上升移动距离的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

初中物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257-01

一、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含义及原则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差异性,以因材施教为基本原则,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能的物理教学评价及学习指导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

学生主体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是初中物理分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原则。教师应该以这两个重要原则为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物理学习。教师在分层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正确认识学生的能力,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教会他们以正确的方法学习物理知识。

二、如何进行初中物理分层教学

1、初中物理教学层次划分

分层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要严格的分析调查,按照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以测试、调查的方法划分学生的等级,但是这个等级的划分必须严格保密,教师只能自己清楚,不能将结果告知学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防止刺激后进生产生自卑心理。

2、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层次划分

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层次需根据实际情况划分,成分了解整个教材的教学目标,并据此给学生制定共同学习目标,在这个基础上细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实施不一样的教学目标,通过正确合理的定位,尽最大努力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效的获取物理知识。

3、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堂教学层次划分

课堂教学层次的划分是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物理教师在划分课堂教学层次时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重视初中生的共同学习目标,统一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并且,教师要以合作教学的方式,根据初中生的不同学习情况来制定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内容,目的是为了然所有学生都能学到物理知识。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物理教师要让优秀学生有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重点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对于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应该在课余时间帮助中等学生拓展教学内容,对他们进行点拨指导,引导他们更加积极的掌握物理知识;而对于后进生。物理教师主要是指导他们学习基础物理知识,掌握基本的物理学习方法,带动他们提高学习能力,缩小不同层次之间的学生的学习差距。

4、初中物理教学的作业布置层次划分

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要想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还需要分层设计学生的课外作业。对于优秀生来说,布置的作业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样做是为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因此作业内容应该能有利于他们发挥思维能力,激发出他们的物理求知欲望;对于中等生来说,课后作业的布置应该以教材习题为主,目的是为了巩固他们的物理基础知识,教会他们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一般性的物理问题;而对于后进生来说,物理教师应该给他们布置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他们在写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对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再次进行复习,不断的加深对教材物理知识点的印象。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

实施分层教学以后,使同一个层次的同学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感觉到水平差不多,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克服了过去那种自卑心理,重新树立起了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是争先恐后,课堂气氛很活跃,有的学生面对强手也不象过去那么大意了,过去那种盲目自满、高傲的优越感打消了,因为稍有不慎,便同样有被降级的危险,这样,压力变成了动力;有的学生感到学有所获,并尝到了学习物理的甜头,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高涨起来,改变了过去那种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被动局面;有的学生也觉得被重视起来,不再是被人遗忘的角落,对物理也产生了兴趣,多数学生表现出主动学习的倾向。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深入发展的今天,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及他们学习能力的差异。分层教学能有效的改变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让教师的课程教学更加具有人性化,从而让处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有了更加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知识获取渠道,帮助学生提高物理学习能力,使初中物理教学成果真正惠及广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岳花敏. 初中物理分层教学浅谈.河北省藁城市第八中学.新课程(教研),2011年05期.

[2] 黄万敏. 初中物理教学“分层教学”探讨[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上一篇:基础教育改革论文范文 下一篇:法制宣传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