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素质教育范文

时间:2023-08-01 16:56:35

初中素质教育

初中素质教育范文第1篇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发现了这些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即初中素质教育对象的一些特征。

一、初中素质教育对象的制约性

素质教育受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已为我们所共识。同样对初中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将受到学生的物质基础、心理发展水平、教育氛围等因素的制约。

二、物质基础的制约性

初中学生达到发育高峰并渐趋完善,导致初中阶段的素质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当然也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水平与层次。同时,个体的生理、心理发育水平及速度有较大的差异,从侧面决定了素质教育必须因材施教。

1 躯体发育渐趋完善,对各种教育或事物承受能力逐渐加强。教师对其实施的素质教育,可适当地、渐渐地加强。

2 各种器官发育,由快而慢,逐渐平衡、成熟,“小大人”的现象日益明显。由于上述物质基础的变化与制约,导致素质教育心理发展的制约性。

3 人的物质发展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心理发展水平,而心理发展水平(如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水平及品质等)又直接决定和影响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尤其是思维水平与品质的发展与变化。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整体水平。

三、教育氛围的制约性

素质教育是对人的全方位教育,而教育氛围对受教育对象的影响是深刻的。每个初中学生都生长、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区域、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文化氛围中。这些不同的氛围因素,构成了对一个初中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直接或间接制约作用的教育氛围因素。作为教育者要尽可能掌握和了解这些因素。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因素,利用积极的因素。否则,学校教育的作用和效果是不会好的。由于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小大人”的特殊认知及道德与价值评价现象,而这一现象的产生和存在,引领着初中素质教育对象的价值取向性及教育者的教育导向性。

四、素质教育中初中学生的价值取向性与教师的教育导向性

如前所述,人生进入初中阶段后,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及受教育的结果导致对事物认知有了自己较高的层次。对事物的价值与道德等评价有了自己的标准(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素质教育对象的价值取向性。

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学生的认识水平。也导致其对受教育的价值认同程度的高低与不同。然而,正是由于这种价值认同程度的高低与不同,影响了其对受教育者及进行教育双边活动的兴趣,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教育、教学是一个双边或多边活动,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需相关的几方价值取向一致,认识观念一致,师生才能有相同的情感氛围,才能相互投机、配合默契,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而教师的价值取向性代表着国家的教育方针。代表着社会的利益,学生的价值取向有时是自发、自私、混乱的。教师的天责。就是要尽一切努力,逐步疏导、循循善诱自己的教育、教学对象――学生,使他们逐步把自己的价值取向与教师的价值取向融洽或合拍,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要使命。当然,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感知水平、注意水平、记忆水平、思维水平等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

上述这些情况都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寻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对策,其中最好的对策之一,是全阶段设置教育、教学目标(当然。有时也常常是重复、交叉地进行目标教育、教学的),逐步逼近总目标。千万注意,现在再不能用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来衡量教与学的关系。所以,目标的设置必须注意多维度、多棱角、多层次及不封顶性。

五、初中学生素质教育目标的阶段性

教师要着眼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结合初中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将教育、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块具体目标。然后分块、分阶段推进,逐步实施,逐步到位。鉴于初中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就是启迪学生认知的良性发展,朝着为培养的总目标奠基而努力。在具体的目标设定时,应做以下考虑。

由小学跨人初中,认识与思维的直观性还比较强,并渐渐转人间接性与逻辑性。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材料的处理上,要先慢慢用直观对象材料切入正常的教育、教学途径,使其自然而然地过渡,渐进佳境。在此基础上,加大力度、加大强度,而决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好高骛远。做到了这些,还不够,还需照顾学生的个性与学科实际。方能取得最佳效果。

初中素质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实践策略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02-01

在新课改背景下,广大教师积极学习新课改理念,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实施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很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在语文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学生都掌握了,但是,在实际中却不能灵活运用;在仿写句子的时候,学生也能比猫画虎,但是却缺乏新意,甚至 "离题万里"。因此,要注重素质教育的贯彻,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含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很多学校对其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大胆进行课堂改革,开展情感教育,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事实上,还有很多老师并没有深刻地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使得语文素质教育陷入误区。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应明白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课堂上,让学生获取知识,理解语言,体会语言,进而形成自身的语文素质,灵活地运用到学习和实际生活中去,同时也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素质教育下,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这对老师的能力是一种考验。因此,语文老师在领会素质教育的精神基础上,还要明白这两点:一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不矛盾,开展素质教育并不是完全否定了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更不是对文化知识的忽略。从近几年高考题型分析,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为教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也使学生更了解学习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二是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更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不会统一要求全体学生。应根据学生能力不同,让学生打好基础,获得更多的新知识,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2.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实践策略

2.1 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一个压抑的环境会影响到学生的好心情,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愿意思考,对学习的内容也不敢兴趣,虽然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反之,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心情也会轻松愉快,他们必然会获得快乐的体验。在轻松的环境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主动地分析问题,深入地理解知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愉快环境的创设,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2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师生互动交流,他们互相尊重,教学相长,学生放下了惧怕和紧张,他们为了取得成功,以及得到老师的表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教师不是单纯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这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构建了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2.3 激活课堂教学,贯彻素质教育 。语文学习效率的高低和学生情绪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心情愉悦,使他们能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教师的情绪和课堂气氛是分不开的,教师要面带微笑进入教室,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使他们兴趣盎然、精神愉悦,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情感和文章的情感相一致,这对学生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好处。因此,教师设计的课堂导入内容既要联系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还能调节学生的情绪,学生更好地去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愉快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2.4 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节奏的把握应依据学生的生理变化特点,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又不能节奏太快减低学习效率。因为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正在发展,外界的刺激会使他们的思维反应强烈,同样对语文学习也是如此。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注意引发学生的注意力,精心设计问题以加强学生有意注意,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学速度要保持一定的节奏,另外,课堂教学语言同样也要有节奏感,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根据文章内容随时变化着,文章感彩灰暗,教师要放慢语速。文章感彩强烈的时候,教师的语速要加快。语言要有艺术性,要做到抑扬顿挫,给人以无穷的美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现语文愉快教学。此外,教学节奏的调节应根据教学内容而变化,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节奏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5 善于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高一的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踊跃,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高,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少。追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高考的压力下,教师习惯搞题海战术,不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依赖心理,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因此,要想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必须要扭转这种局面,改变传统的教和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制订课堂发言竞争机制,合理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并制定一名学生负责统计本组成员发言次数,每周进行评比,把发言积极的个人或者小组张贴在班级的光荣榜上。教师要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即使学生发言错误,教师也不能批评,应正确引导和鼓励,以免打消其积极性。

2.6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当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教育是知识传播和创新的载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才能形成和发展其它能力,尤其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语文素质教育,要让学生积累深厚的语文知识,具有博大的人文精神,并能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为学生终身的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潘志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2(2):78.

[2] 刘占良.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J].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12):61.

[3] 王梦颖.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初中语文创新教育[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9):11.

[4] 杨 坚.浅谈初中语文教育中的素养教育――培养快乐的小天使[J].快乐阅读:开心辞典,2011(16):73-74.

初中素质教育范文第3篇

通俗地来讲,素质教育指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够获取发展所需要的综合化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等综合素质能力,使得学生得到全面综合发展。本文在此背景下论述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教育改革。

关键词:

素质教育;应用型;创新;全面发展;初中教育;改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对人才有了更加全面、更新的要求,这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带了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教育在我国整体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无论对基础教育,抑或高等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处理好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教育改革是重中之重。

1转变教学模式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而非帮助学生获取更高的考试分数。故此,从这个教学理念上来讲,我们需要转变以往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陈旧的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其一,鼓励学生多说,教师精讲。合理设计、积极创新,将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其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不同学习情况因材施教,调整并合理规划课程结构以及内容难易度的安排,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特点进行分层次教学,分别为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其中基础型也即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拓展型则指的是名著阅读、多媒体计算机知识等内容。而探究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总而言之,这三个不同的教学层次包含了自然、社会、人文等各个学科的方方面面;其三,在进行教学时,要重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以此提升学生的主动获取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革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有了新的转变,教师也要紧随教育改革步伐,从思想上转变教学理念,力求继续稳步做好教育事业。从深层次来讲,教学理念的革新需要教师从思想上转变一种教学过程中的错误观念,也即将自身视作教学主体的错误理念。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时刻树立起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的教学观,并确保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并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得到全面发展。此为其一。其二,教师要从观念上转变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潜力,让学生更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获得更好地发展。

3革新教学考核方式

初中教学改革若想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取得良好的成效,必须勇于打破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受陈旧观念所束缚的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判标准的教学考核机制,革新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将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均纳入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中,让教学体系更加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综合表现,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素质发展。革新后的教学考核方式更加公平、客观,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在团体面前得到表扬的机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

4重视建设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设计者和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更好地实现学习、发展的引导者,教师对教学成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教学改革若想获取良好的改革成效,关键在于构建一支过硬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要重视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重视教师人才的合理引进,鼓励在职青年教师通过进修、交流等活动不断修正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技能,让其在短时间内快速熟悉教学环境、进入工作状态、做好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领路人。针对在职老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其各项科研活动提供有力的条件,此为其一。其二,要努力提高初中教师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教师的福利待遇,比如为其解决农村子女的就学问题、提高工资等,使这些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事业中。其三,学校要不断完善对教师的聘任和考核制度,在人才聘用和考核方面,要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而非只看业绩。以此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学生做好榜样。此外,要对在职教师在师德、课程开发、教学、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加以表彰鼓励,在全校范围内积极营造一种和谐的生活氛围,让教师产生归属感和依赖感,更加愿意主动积极投身到教育事业中。

结语:

在现今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手段、措施来提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改革的关键突破口,对提升初中教学质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均有着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毕艳秋 王大鹏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王辉.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5:132.

初中素质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浅析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主题,也是新课改所强调的中心思想。而素质教育的提高,与语文的教学是分不开的。初中语文教学,是在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加强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培养和提高。所以,语文教学对素质教育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初中的语文教学,正是学生基本素养的重要成长阶段,对日后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所以,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初中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密,如何正确的建立一套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如何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革新,来适应时代的需求,在真正意义上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摆在初中语文教育者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下文将从实际出发,切实的为教育者们提出一套可行的方案,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一、进行科学的语文素质教育

采取一套科学的教育方法,不仅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还能使教学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首先的一点,对不同的课文,要采用不同的教法,例如有很多文章中运用到了拟人的手法,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讨论,讨论这个手法的运用到底好不好,到底合不合理,然后根据学生的举手发言,得出结论,教师再进行引导,那么学生在讨论中,在提问中,会不知不觉的对文学素养进行养成和提高,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能够运用类似的手法来进行表述,而且还对思维品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同样的,对于类似的也用到了拟人手法的文章,也可以先让学生们将文章中的拟人手法换掉,换成平常的表述方式,让学生品会其中的差别,品会文章的表达有没有什么不同,这样,也能够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对素质品质的提高有较大的作用。另外一点,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方式也不应该是相同的,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能力已经比较的强,所以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提问和讨论,对于较低年级的学生,则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教师多提问,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这样才能很好的培养素质品质。

二、夯实语文基础知识

不论对于什么学科来讲,基础知识都是最为重要的,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都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扎实和巩固。尤其对于语文教学来讲,基础知识显得更加的重要,语文的基础知识,是文学表达的基础,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关键,更是培养学生素质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应该如何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扎实和巩固呢?首先,要分阶段,分步骤的教学,在讲授好每一堂课的基础上,要定期的对原先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注重单元的总结,在学完每一单元的时候,要进行单元测试。其次,对相关的知识点要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在课堂上要学生自主的对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探索,并总结出来,对各项语文常识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则发挥示范的作用,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最后的一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区别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之间的区别,进行比较,让学生不易混淆,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更加的明确。通过上述的三个主要步骤,可以夯实语文基础知识,这不仅对学生文学素养、理解文章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对于素质教育,也有着意想不到的帮助。

三、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育者们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语文的教学,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要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都进行培养,而且,这四个方面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如何把握好教学方向,是其中的关键点。

听方面的教育,是最基础的方面,在这一点上,要保证学生能够听准字音、听懂字义,加强听的理解能力,通过长时间的锻炼和提高,还需要学生能够听懂话外音,言外之意等等,这一点也是非常关键的。在听的基础之上,还要对学生说的能力进行培养,说的作用往往是很大的,要能够引起别人的注意,要能够正确的、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要能够以最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内心的想法,在这一点上,要多多在课堂上对学生说的能力进行培养,多鼓励学生发言,多给学生自己表达的机会,只有多说,才能够敢说,才能会说。第三点,读的能力,首先,要学生能读懂文章意思,读懂作者想表达的感情,读出文章的特点,并能够对文章运用的表达方式进行归纳,这一点是极为关键的,学生只有在读懂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培养,写的能力。写,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素质教育对于语文教育的最终的目标。写作是一项艰苦的训练,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够有较为显著的提高,所以,初中语文教育者们要多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写作的培养,多开展写作课,多多对班级上的优秀文章进行评比,同时,鼓励学生对读报、多读书,多学习和借鉴别人的优秀的写作方式,多学习优秀的写作习惯,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能够在长期的训练之后,以清晰的语句来表述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进行高效的素质教育。

初中素质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素质教育;最佳途径;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材大纲(试作)》开宗明义地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这不仅言简意赅地阐明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也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任务和方向。可见,在初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语文学科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认识。

一、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如果对一件事有兴趣,自然而然就能事半功倍,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只是“为父母学”“为老师学”,那么在动机上他们就已经落后了一步。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真正燃起学习的热情。而要做到这一点,语文课堂的形式必须多样化,多开展讲故事、小品剧表演、朗诵、当小老师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学到知识,又能让学生获得愉悦进而转化为学习语文的动力,从而挖掘出他们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另外,在语文课堂中,如果学生只是百无聊赖地听教师讲课、小心翼翼地回答问题,不仅注意力会渐渐下降,更会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教师必须营造一个舒适、轻松、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开心地学,自由地学,并能够主动探索知识的海洋,进而提高他们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二、打破思维定势,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的研究表明:一个人成功与否,智力因素只占20%,而更多的80%来自于动机、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一个人的智力是天生的,而创新思维却是后天培养的,这也恰恰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打破思维定势,开拓不一样的思考方式。的确,在一些熟识的问题前,经验及常规的思考方式,能带领学生迅速地找寻到问题的答案。但这样的常规思维在难题面前却成为了一种束缚。学生一旦走进自己设定的思维框架中,便难以轻易地走出来,最后只能缴械投降。因此,思维定势反而成为了新思维、新方法开拓的一只“拦路虎”,只有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才能学得更多,活得更精彩。其次,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正如一道数学题目,往往有着许多种不同的解法,语文更是如此。对于一篇文章,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去理解,拥有自己合理的理解方式,而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教师所传授的一种特定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以前”“现在”“将来”的状况一一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内在的奥秘与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增长见识,充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在阅读课外书籍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通过阅读可以增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思路,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与方向思考问题,进而比较得出最合理和最可能成功的解决方案。同时,在遇到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去思考,使他们的思考更加完善。这样不仅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

三、 开发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飞速发展的今天,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信息在更新,互联网、报纸……在这个信息时代,不学习就意味着后退,只有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挑战自我,才能适应社会和世界的变化。因此,在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不是“你教什么他学什么的”学习方式。毕竟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主流的教育观念,而自主学习是迈向终身学习的第一步。

四、 培养责任意识,渗透德育教育

现代的青少年大都拥有自己的主见和个性,像圆规一样以自我为中心,这就使得他们往往迷失自我,不知道什么才是更重要的事。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团队精神、责任观念,让他们少一些偏执、少一些自我,因为良好的道德修养是通往成功的必需品。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这些责任意识并非泛泛而谈,而是一个成功的人所必备的品质,因此,应该把这种责任意识落实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处细小的行为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总之,语文学科是素质教育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同时素质教育的实施又激活了语文学科的教育形式,两者相辅相成。同时,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在对学生情感态度、审美能力、道德观念的培养上有着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全方位地渗透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皇甫茉莉.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与创新教学[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0(16).

2.沈小勤. 素质教育视角下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策略的实施[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0(08) .

3.傅全胜. 略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江西教育,2010(12).

4.王素环. 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素质教育[J].价值工程,2010(30).

5. 陈于品. 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思路与尝试[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2).

初中素质教育范文第6篇

初中语文 素质教育

初中语文既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摆在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那么,在新课改的实施下,如何进行初中语文的素质教育呢?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仅供大家参考:

一、初中语文教学实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基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的教育。素质教育实现了“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在语文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是实现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因此,语文教育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要将重点放在打基础上,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学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增强,知识面拓展。

2、语文教学过程的本质要求。

现代语文教学论认为,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的教学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是接收新知识的容器,而是要通过主动创新去获取。因此,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教学思维上进行深层次的参与。对提高学生素质的引导,正是抓住了教学过程的本质,引导学生更积极,更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把教学改革和学法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提高课堂效果的重要措施。

二、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的策略

1、优化语文课程结构

初中语文课时分配,依大纲的要求,初中一、二、三年级分别是6课时、5课时、6课时。事实上,可以改革为"4+2"或"4+1"的课时结构,其中初一、初三可以用四课时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一课时补充微型课程,将选修教材分散穿插到每周的语文教学中,然后拿一课时举行紧扣大纲的课堂语文活动。笔者认为要建立多元的、立体的语文素质教育体系。语文的“基础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多元性,“多元性”是对语文“基础性”的哲学诠释。一要大胆地把信息技术、脑科学和心理科学的成果应用于教学改革实践,重视学生知识、技能、心理、思维、文化、审美等方面的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语文表达、语言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敢于争辩、勇于探索和实践;二要把学习语文知识与学习其他文化科学知识(包括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人力知识四大形态的知识)高度结合,促进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的不断完善;三要以人为本,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本。

2、增强目标意识,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检测和评价的依据。要克服语文学科综合性特点带来的教学目的的随意性和要求的模糊性,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增强目标意识,充分认识和发挥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期望、定向、激励和调控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和课文目标体现了学科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应以它们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来制订课时目标。细化时应注意:一要考虑目标的全面性,又要突出重点。一般以一项为主,一至两项为辅,既利于学生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又能保证落实。二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能切合教学班群体和个体的实际,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三要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目标的描述应简洁、具体,应使用外显行为动词,切忌空泛。教学目标既是教的目标,也是学的目标,应当使学生明确每节课、每篇课文、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从而集中注意力、调动已有的知识和展开思维,实现学习目标。

3、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有法,但无定法。语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练习法、自学法等,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等实际情况加以选择,进行优化组合。教学方法运用的关键在一个“活”字,必须适应教材、学生的变化和教师自身条件,采用不同的教法,使学生不断具有新鲜感,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善于独立思考,博采众长,从教学实际出发,创造符合教学规律的新鲜方法。学法和教法同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使教法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合学生的学习要求,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

要积极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最佳学习环境,加大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密度,加快教学节奏。教学手段的运用要为教学目标服务,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多样化,要使各种手段形成优化组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4、重视教学评价,改进评价方法

初中素质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情感教学;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35-02

素质教育是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具体实施,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基础教育的必然选择。素质教育是在应试教育严重阻碍现代教育发展的情况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是新事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能力、主动性、创造性等方面素质,而且,素质教育在不断深化、发展这为我们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而学校要落实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的素质,强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进人现代社会以来,道德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对学生来说科学知识越丰富、越深奥,就越需要教师的帮助,社会矛盾越尖锐,价值取向越多样化,就越需要教师去引导。教师从事教育教学要有过硬精湛的业务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的指导。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教书育人,担负起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理论知识,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重任,教师不仅要有充实的知识,而且还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在教学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这是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思想政治课本身体现了多学科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练好内功,综合运用各种措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平面的教书匠",要努力成为"立体型"、"学者型"的教师。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师讲生授的局面必须改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更多地参与教学的时间,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参与,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今天的学生有敏锐的思维,有看问题独特的视角,他们能够问倒老师,能够想到教材没有涉及的内容。要学生超越教师,教师必须把思考、发现、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喜新厌旧"的头脑,而不是让学生接受自己的答案。一个从小就不会用自己的脑子去分析、思考、辨别、批判的人,我们怎能指望他去开拓、创新呢?我们应当敢于让学生上台当老师,敢于放手让学生与你平等对话,敢于允许学生提出与你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观点,只有这样才有保证明天我们的学生会拥有一颗充满批判精神的头脑。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特别是通过故事引趣、设疑引趣、诗歌引趣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人人积极参与、乐于学习、明理导行的目的。

旧式的教学,课堂是教师的舞台,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要"独揽天下",没有给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没有让学生有创新的机会,更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现在我们把它叫做"说教式"、"灌输式",看来是无可厚非的。那又是不是说只要在教育中应用现代技术就可以改变这种局面了呢?我认为也不然,光有现代的技术,没有先进的思想同样是不行的。如今,在我们教师队伍中,还存在着这种现象:有教师认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占用了教学时间,影响升学率;大部分教师对现代技术的驾驶水平还偏低;有的教师虽然会使用现代技术,但不会处理它与教学之间的关系。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就只有在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努力的改革教育思想理念。

政治课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知识串成线、连成网、使之系统化、网络化。围绕着"网络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网络背景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等,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电子备课。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手段,能够起到变抽象为形象,增加课堂教学密度和容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电脑多媒体,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网络教学手段,创设情景一提出问题、启迪思维一引导读书、讨论交流一质疑释疑、理论升华,实现由感J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初中政治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但现在对教师的考核制度,仍然用"分数"、"成绩"、"质量"限制教师角色转变的评价理念来考核教师。评价方案还是老样子,考核制度依然未变。学校还是热衷于把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尺。在传统考核制度指挥下,教师们不得不沿袭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唯恐学生成绩下降抹杀了自己一年半载付出的艰辛劳动。

初中素质教育范文第8篇

从开始新课程培训到现在,我们逐步走进了新课程。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相比,是一大跨跃。以这一新理念为灵魂的思想政治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素质教育模式,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学观念。

一、政治教师的素质要自觉提高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2、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

二、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社会现象

在政治课中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是比较具体的。例如:人类社会必然要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段过程;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发展历程各具特点(有的可以跳跃式发展);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阶级社会的历史又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用这个观点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自身的矛盾运动,正确处理人民群众和个人历史上的作用等观点。进行这些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要本着思想性和知识性统一的教育原则,“寓论于史,论从史出”用历史知识作为论据,论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在学习社会发展常识的同时受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是根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作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使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四、通过激励手段,力求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以铸造良好的心理品质。

依据中学生好模仿,喜崇拜的心理特征以及以直观性、形象性思维为主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渗透先进人物的精神品质。

如讲授“要把思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特别需要艰苦奋斗”时,教师可选用居里夫人、焦裕禄、孔繁森等人的事迹,用他们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坚忍不拔、克勤克俭,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激励学生,使学生原有的个性品质得到净化,培养其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以及坚持的意志,宽广的胸怀、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使其个性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初中素质教育范文第9篇

在地理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开展以“转变学生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攻方向。

下面笔者对初中地理素质教育谈几点设想和体会。

一. 培养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培养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地理知识,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1.讲究课堂的导语艺术。地理课堂的导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开宗明义,直接引入;(2)承上启下,温故知新;(3)巧布疑阵,激发兴趣;(4)巧用诗歌,创造意境;(5)运用谚语等多种形式。这些导入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创造情景的作用。

2.进行学法指导。学习方法,是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好的学习方法如同一把开琐的钥匙,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都至关重要。地理课的学法指导,一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二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三是教给学生总结归纳和探究问题的方法。这里要遵循的原则是:(1)要循序渐进;(2)由特殊到一般和由一般到特殊;(3)遵循认知规律的原则。只要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3巧设疑问,借疑生趣。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设疑恰当,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讲授七年级的“地球的运动”一节时,就把手电筒和地球仪带进课堂,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对着灯光,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时,地球上会发生什麽现象 ?假使地球不转动,灯光照在地球仪表面上,会发生什麽现象?假如地球自东向西旋转,周期为24小时,又发生什麽现象?带着这些神密而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地球的运动”有关知识,使学生兴趣盎然。

4.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培养兴趣。课外活动,最适合中学生身心特点和年龄特征,最适合他们的口味,特别有激发他们的兴趣的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野外观察、气象观测、小论文写作、播放地理录象、地理图片展览、地理知识竞赛等地理课外活动,是有利于深化学生的地理知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使学生自主学习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要点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只有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使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地理学习,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指导学生预习,通过练习达标。九义初中地理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地理知识学习,都可以采用练习的形式去让学生预习课文,从课文中找练习题 的答案,利用这种形式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改变过去一味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参与,讨论达标。在地理教学中,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讨论,归纳总结而获取地理知识并形成能力。这种方式可按下面几个布骤进行:(1)预习课文,讨论学习目标;(2)交流讨论达标;(3)归纳总结;(4)进行测平补救。通过上面几个布骤,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师主导,抓好能力训练

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的地图、地理图表的技能,培养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具体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抓好对学生的能力训练。

1.通过读图训练培养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地图的种类很多,知识容量大,学生通过读图,可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主要途径。对学生进行读图训练,要注意以下三点:其一要注意读图技能的分层次培养,即:(1)看图例,识记地理事物的符号;(2)在图上观察、明辩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3)快速指图,强化记忆;(4)从看图寻求规律。其二是通过读图,使地理知识空间化、系统化,把读图与学习地理知识结合起来,形成地理知识体系。其三是通过读图,引导学生思考和联想,联系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并注意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2.加强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知识与智力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进行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个体潜在的能力和智慧进行积极地挖掘和发挥。因而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学生学好地理基础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2)通过地理观察活动,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和科学的观察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3)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最佳的记忆方法,加强记忆力的培养;(4)加强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是摆脱陈旧的思路,采用非习惯的方法,并产生新思维产品的思维。集中思维训练,以及读图填图,以及图文转化训练,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利于培养创新能力。根据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应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面向创新的问题,当正面难以突破时,如果引导学生反过来 思考,往往会获得新方法、新思路。又如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应指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方式进行多方法、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活动,探求创造性的解决某些问题。

4.也可以通过地理课外过动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前面提过,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他们的想象力,还可以扩大知识领域,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初中地理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国情国策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中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雄心壮志。这就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德育目标。

在讲授中国地理时,要指导学生认识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产及有利的自然条件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树立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献身精神。在讲授世界地理时,指导学生认识和熟悉人类生存的环境,认识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在世界地理教学中渗透热爱世界人民,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和战争,增进世界人民友好往来的教育。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教育学生保护森林资源,认识森林的生态作用及意义。教育学生珍惜矿产资源,懂得怎样合理利用等。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还要进行国情国策教育。例如讲授世界地理“巴西”一节时,将巴西的国情与我国的国情对照、类比,同时又将巴西开发内地与我国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相联系,有机的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国情和国策教育。

初中素质教育范文第10篇

夯实语文基础知识

不论对于什么学科来讲,基础知识都是最为重要的,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都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扎实和巩固。尤其对于语文教学来讲,基础知识显得更加的重要,语文的基础知识,是文学表达的基础,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关键,更是培养学生素质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应该如何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扎实和巩固呢?首先,要分阶段,分步骤的教学,在讲授好每一堂课的基础上,要定期的对原先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注重单元的总结,在学完每一单元的时候,要进行单元测试。其次,对相关的知识点要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在课堂上要学生自主的对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探索,并总结出来,对各项语文常识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则发挥示范的作用,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最后的一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区别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之间的区别,进行比较,让学生不易混淆,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更加的明确。通过上述的三个主要步骤,可以夯实语文基础知识,这不仅对学生文学素养、理解文章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对于素质教育,也有着意想不到的帮助。

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育者们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语文的教学,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要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都进行培养,而且,这四个方面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如何把握好教学方向,是其中的关键点。听方面的教育,是最基础的方面,在这一点上,要保证学生能够听准字音、听懂字义,加强听的理解能力,通过长时间的锻炼和提高,还需要学生能够听懂话外音,言外之意等等,这一点也是非常关键的。在听的基础之上,还要对学生说的能力进行培养,说的作用往往是很大的,要能够引起别人的注意,要能够正确的、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要能够以最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内心的想法,在这一点上,要多多在课堂上对学生说的能力进行培养,多鼓励学生发言,多给学生自己表达的机会,只有多说,才能够敢说,才能会说。第三点,读的能力,首先,要学生能读懂文章意思,读懂作者想表达的感情,读出文章的特点,并能够对文章运用的表达方式进行归纳,这一点是极为关键的,学生只有在读懂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培养,写的能力。写,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素质教育对于语文教育的最终的目标。写作是一项艰苦的训练,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够有较为显著的提高,所以,初中语文教育者们要多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写作的培养,多开展写作课,多多对班级上的优秀文章进行评比,同时,鼓励学生对读报、多读书,多学习和借鉴别人的优秀的写作方式,多学习优秀的写作习惯,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能够在长期的训练之后,以清晰的语句来表述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进行高效的素质教育。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对于素质教育也必定是意义重大的。注重语文教育者们应该以创新的思想,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多方面对学生的语文教育进行革新,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上的优越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道德品质,在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上一篇:农业执法监管范文 下一篇:高效农业发展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