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生小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7 18:08:02

初中数学学生小论文

初中数学学生小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论文 写作

一、 初中数学小论文写活动的组织活动

所谓初中数学小论文写作活动①从形式上看它有与学生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联系的,联系实际型数学小论文习作,有对旧知识来源加以考究的旧知识的新探索型数学小论文习作,有对课本知识加以联想的课本知识的引伸型数学小论文习作,有以学生感兴趣的数学知识为素材的趣味型数学小论文习作及对生活中遇到的许多不符合数学知识的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驳斥型数学小论文的习作,②从数学小论文的写作指导方面看存在普遍性指导(即共性指导)与特殊性指导(即分类指导),所谓共性指导是对数学小论文写作活动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如选题、资料的收集与整合,论文书写格式进行指导,所谓特殊性指导是指对每种类型的数学小论文中所特有现象进行分类指导,③从活动原则上看应由主体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及示范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并存。开展初中数学小论文写作活动,应当在教师适当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可以据各个环节的时间段与知识结构不同按以下过程进行:

整个过程贯穿合作学习探究的特点,每个环节匀可进行交流,以便更好地改进做法。

二、初中数学小论文的习作类型的活动实践

初中数学小论文就是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碰到的数学问题,通过资料的搜集整合,最后写成的数学学习的探究性文章。

1、联系实际生活型

这一类型是以学生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的为载体,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总结,概括,研究其数学知识的本质。如:在年初寒假后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每位同学在春节时得到一笔压岁钱,于是我们课题组给学生出了一道题为《压岁钱的合理增值和使用》的小论文习作,于是集大家纷纷议论起来如何来写好这样一篇数学小论文呢,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存入银行,但如何存入较好呢?于是他们分别各自在银行调查来利率表,合理的增值和使用压岁钱的方案五花八门,观点及论据多得不可胜数,其中有位同学说过五年后上大学时拿出这笔钱来当作学习费用,共设计了8种方案,以1000元为本①每3个月转存一次总额是1082.25元②每6 个月转存一次总额是1089.84元③每年转存一次总额是1093.30元④三个一年期后改为两年期总额是1096.00元⑤二个一年期后改为一年期总额是1103.48元⑥两个两年期后改为一年期总额是1098.70元⑦一个两年期后改为三年期总额是1106。20元⑧五年定期总额是1115.20元通过宋一次实践后同学们懂得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更深深懂得数学更服务于生活。

2、对旧知识的新探索型

由于初中学生数学知识局限,对许多知识的来源与拓展无从着手,因此要收集有关资料对旧知识的来源加以考究,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对旧知识加以拓展,形成新知识如:零(0)每个学生都认识,自从初中数学把零规定为自然数后就有一位学生他以0为题写出了一篇《说“0”》的数学小论文。他以“0”是符号是数学阿拉伯数字中十个基本符号中的一个符号说起到“0”表示一个数,是整数系统中的不可缺少的数,它是非正数和非负数,是唯一的中性数,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然后谈到0 是自然数,从十个为什么中说到零不是自然数到现在认为0是自然数及0的奇偶性说到0 与无穷小的,分清无穷小量是不断变化中的变量而零却是一个确定的数,这样通过这篇小论文的写作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搜寻到这个“0”的有关知识化了不少时间,把零的知识整理到一块,这样有利于学生这一知识的理解记忆,更难得的是这位同学还查了《辞海》中对零的定义解释,从中可以看出数学小论文的习作可锻炼人的态度。

3、趣味型

这一类型则多以学生感兴趣的数学知识为素材,从很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小论文写作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与小论文的写作效率,如有一位同学在学习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后联想到构成勾股数的简单方法,他认真地观察每组勾股数的 ①3、4、5;5、12、13;7、24、25;9、40、41┉②6、8、10;8、15、17;10、24、26┉

他从中总结出规律,第①小组最小数为奇数,其它两个为连续正整数,第②小组最小数为偶数时另外两个数相差2的正整数,故他设A,B,C为一组勾股数时总结出 ①A为偶数时A=2N+2;B=N(N+2);C=B+2(N为正整数且N≥2)②A为奇数时A=2N+1;B=2N(N+1);C=B+1(N为正整数)。从中可以看出这位同学的观察能力及综合概括能力的提高,正是这样一小小的勾股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洞察能力与概括能力。

4、驳斥型

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符合数学知识常规的错误观点他们会用数学的知识加以批判与驳斥,然而我们可以对此引导,归纳。叫同学们自己总结经验从而可以写出数学小论文与大家交流,从而增加知识面,增加交流机会,有助于协作学习,如有位同学在学不等式后对一道题的正确的质问写成了数学小论文习作,题目为“把一堆苹果分给了几孩子,如果每个人分了三个则分8个,如果每分5个则最后一个得到的苹果数不足3个,求出孩子与苹果 的个数”而课本中求解为:解设有x个孩子则苹果数是(3x+8)个由题意可得3x+8≤5(x-1)+3所以x≥5故x取5, 6,7,8,9。即可求苹果数,而这位同学则认为“不足3”应理解为“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3”故不等式改为0≤3x+8-5(x-1)

5、课本知识的引申型

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之后会据课本的知识的结构与自己的经验及收集到的有关资料的提示,对课本的课本知识进行联想思考得出可讨论的问题然后可以进行论述,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判定公理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定理后联想到“钝角三角形全等判定的特例”在这篇小论文习作中他写出了“在两个钝角三形中有最大边与另一条边及钝角也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钝角三角形全等,并且它用证明的方法证之为正确,他从直角三角形为判定特例联想而来的,从而也用前面学过的直角三角形全等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公理给予了证明,事实这一切也只不过是简单的举措,但在许多同学中就没有如此丰富的联想,而这位同学自从进行了初中数学小论文写作以后,遇事认真,态度诚恳,又动了脑筋,从而丰富了想象力,联想不断,终于有上述这一篇结构新颖、题材突出的小论文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从此这位同学的数学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数学成绩一直领先。

总而言之通过对初中数学小论文写作活动的实践研究建立起一整套的理论依据。使我们数学教育者及学习者有较可靠的方法去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技巧的理解与掌握,从数学小论文的创作过程中获得和提高,使初中数学小论文写作活动真正发挥激励、交流、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并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主要参考文献:

1、《数学素质教育设计》 张奠宙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2、《数学思维教育学》 张乃达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

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李求来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4、《中学数学小论文写作调查研究》 孙亦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年第5期

初中数学学生小论文范文第2篇

1 初中数学“双组”教学模式

1.1 双组

双组,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组建的数学学习组和数学兴趣组.

1.2 初中数学“双组”教学

初中数学“双组”教学,指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开展的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和数学兴趣发展的教学活动.

1.3 初中数学“双组”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教学

2 初中数学“双组”教学的实施

2.1 实施原则

2.1.1 循序渐进原则

初中学生刚从小学过来,学习依赖性较强,加之受注入式和应试教学的影响,学习缺乏主动性.因此,教改应循序渐进.

2.1.2 因材施教原则

每个初中生数学学习的接受力不同,兴趣也有差异,在组建学习小组和兴趣小组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优势,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2.1.3 优势互补原则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建学习小组和兴趣小组,让学生在活动中取长补短,使学习效益最大化.

2.1.4 及时激励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出学生不足的同时,努力寻找闪光点和成绩,及时激励或奖励,让学生不时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以增强学习信心.

2.1.5 减负原则

“双组”教学在学校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进行,不增加课时.

2.2 实施步骤

第一步,宣传动员.农村学生和家长对教改陌生,在教改之初广泛宣传,让学生尤其是学生家长了解教改目的与意义,以营造家长支持、学生配合的教改氛围.

第二步,组建双组.将全班30名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为5人一组,全班共6个学习小组.由各组学生自选组长,学生按小组就座.同时,又将全班30人按数学兴趣分为2~6人不等的多个活动组,以同样方式选组长,但两类组长不兼任.

第三步,开展活动.在教学中每周有1节课开展兴趣活动,学习活动、兴趣活动分两条线在教学中交叉进行.

第四步,反思总结.在“双组”教学中,教师不断分析总结.同时,让学生不断总结反思,谈(写)学习和活动中的体会、收获与问题.

2.3 开展“五学五小”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五学”,指在课堂上各学习小组开展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竞赛学习和督促学习.“五小”,指在数学兴趣活动中开展的小论文写作、小先生教学、小调查研究、小测量和小设计制作.

2.3.1 开展“五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①开展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应有“四个支柱”,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可见,学习能力是人的一个重要能力.因为知识在不断更新,而一个人的在校时光短暂,新知识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自主学习.教学中可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是让学生预习新课,回答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才能回答的问题;二是教给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如抓关键字句、概念,借助图表分析问题,归纳例题的解答步骤,提炼例题中的思想方法,遇省略的解答过程在草稿推演,等等.

②开展合作学习,加深知识的理解力.

古人云:学习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说明合作学习有利于增长知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同学彼此交流、相互争辩,能够加深知识的理解,从而学得更牢.

③开展探究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美国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特别倡导的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探究能力.数学探究活动能促进学生对数学“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理解,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1]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在较短时间解决的问题,就让小组讨论和探究完成.因为“讨论是一种培养创造性品质的好方法.讨论可使一种想法启迪另一种想法,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大大拓宽了解题方法的范围.”[2]但不可能什么都让学生探究,也不是什么学生都能探究.有的探究要延伸到课外,有的探究只让少数学生做,有的探究学生不可能探究出结果.

④开展竞赛学习,培养竞争意识.

当今社会各行业竞争加剧,学生在校能感觉到的多是升学竞争,还体会不到未来的生存竞争和就业竞争.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班上开展竞争式学习:一是小组内竞争学习,二是班内小组间竞争学习.例如:课堂上竞争答问,看谁的回答正确且表述清楚;看谁的作业书写工整且错误少;看谁考试失误少、成绩进步大.同时,对学习进步者和成绩优秀者均给予奖励.

⑤开展督促学习,培养自控能力.

初中生学习自律性差,尤其是数学学困生.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中实行监督学习制,组内一对一监督,为小组共同进步打基础,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2.3.2 开展“五小”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中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针对学生的兴趣,“教师的任务就是鼓励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福禄信尔).前不久,《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组组长史宁中教授,在澳门、宁波的发言中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四基”:数学基本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方法,基本数学活动经验.[3]因此,开展数学兴趣活动很有意义.

①开展小论文写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写作能力.

“数学中的写作是以过程为目标的学习活动,指学生将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体会、对解题过程的回顾、对学习方法的总结等写成文字的活动”,它可以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元认识”水平,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识情感;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思维,形成数学思想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可以为教师进行教学决策提供信息.[4]另外,丘成桐教授在2004年6月22日的《文汇报》中撰文指出,常见我国数学家解决外国人的猜想,却几乎没有听到中国人有过什么重要猜想,这一点源于基础教育中“中国学生提的学术问题很少”.而写数学小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学术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数学语言的学习和数学表达.

②开展小先生教学,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

利用活动课时间,开展小先生(优生)教学活动,一方面,让小先生感受师生角色换位后的体验,认识到教师的不易和艰辛,从而有助于尊重教师和教师的劳动;另一方面,小先生通过备课写教案、讲课、批改作业,既加深了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另外,辅导了学困生学习.

③开展小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协作能力.

开展小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查资料、编问卷和撰写调查报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研究能力;同时,通过调查中同学的互帮互助与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协作能力.在今天,学会与人合作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因为“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共处和处世技巧”(戴尔・卡耐基).

④开展小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与实践能力.

数学,尤其是几何,有大量涉及测量的内容,通过实地测量,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与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与实践能力.

⑤开展小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与创新能力.

教育家刘佛年在《数学学习论》中指出:“创造并不神秘,非要有科学理论才能创造,那就高不可攀了,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方法,都称得上创造.”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数学兴趣小组中开展了小设计、小制作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在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生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

2.4 开展“四评四奖”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与学习自信力

2.4.1 开展“四评”活动

心理学实验表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比不了解学习成果的学习积极性要强得多,学习效果也好得多.[5]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告诫我们:“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教学中及时的评价与激励十分必要.我在教改中就开展了“四评”活动:①自评.每学期学生对自己的数学成绩与活动情况(课堂互动情况、交作业情况、小论文、小设计等)自评,分A、B、C、D四个等级.②组评.每学期小组对组员的学习和活动情况评比,分A、B、C、D四个等级.③师评.每学期对全班每个学生的活动成果评比,分A、B、C、D四个等级.④校评.每学期学校领导对教师指导的学生成果进行评比,分A、B、C、D四个等级,其结果与教师的教改津贴挂钩.

2.4.2 开展“四奖”活动

在精神奖励的同时给予物质奖,奖笔者发表的书刊等.设四类奖:①学习优胜奖.对数学定时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最高的都奖.②学习进步奖.奖励学习进步者(分为阶段进步者、学期进步者),让他们看到学习数学的希望,以增强学习成功感和自信心.因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森).③作品优秀奖.对评出的数学活动优秀成果给予奖励.④作品发表奖.对在校刊和公开发行期刊上发表的作品进行奖励.

3 初步成果

3.1 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通过教改实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

3.2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通过教改实验,数学学困生有了转变,学习的态度更端正了,学习目更明确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增强了.

3.3全班数学成绩有了提高

通过教改实验,班上学习的氛围更浓了.特别是通过小先生(优生)教学,在小先生得到锻炼的同时提高了学困生的成绩.中等生在与优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活动中,积极向优生看齐,为争取获奖和当小先生,学习更努力,进步较快.这样,全班数学成绩有了提高.

3.4 取得了一些物化成果

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取得了一些物化成果(数学小论文、调查报告、小设计、小制作),有多篇文章发表或获奖.例如:赖小林、徐川等同学撰写的数学小论文《“大边对大角”的证法探究》发表在中国数学会主办的《中学生数学》初中版2008年第7期上;杨杰、罗超等同学撰写的《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调查报告》,赵俊雄、文欣等撰写的《初中生学科兴趣与偏科调查报告》,均发表在校刊上.另外,一些有一定创意的小设计和小制作在学校展示.

4 反思

4.1 防止单一的学习方法,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但具体到一节课,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选取学习方式,防止固定用某一种方式学习.例如:难度较大的内容较适合讲授式学习;优生较适合探究学习;学困生适宜与优生合作学习.

4.2 防止合作探究表面繁荣,注意学习有序和实效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过程中,课堂上容易出现表面热闹且教师难于控制的局面,其结果并效果不好.因此,注意活动监控和有序,确保学习取得实效.更何况,目前“在分数和名次起主导作用的情况下,学生和教师所感受到的‘竞争’压力远远超过‘合作、交流、分享’的欲望”[7].

4.3 加快初中升学考试改革,努力为课改定向导航

“对学生而言,追求分数是学习的一种意义,而不是全部.”[6]当前,升高中主要还是以一次性的文化考试为依据,虽然现在很多地区有了学生综合评价,但在录取中能真正发挥作用的不多.或者说,目前综合评价力度还很不够,没能达到预期效果,还没有引起学校、教师、学生尤其是学生家长的足够重视.难怪有论者说,“当前,教育改革如此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社会的尤其是学生家长的强烈支持.国家利益和老百姓的个人利益似乎是矛盾的,前者是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显示出对教育的高瞻远瞩,而后者却没有那么‘时髦’,他们更关心教育的直接结果,而不是那些难以评估的教育价值.”[8]

参考文献

1 金晔.关于课堂教学中数学探究活动的几点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初中),2008(3)

2 吕传汉等.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1(4)

3 2006-2007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纪要[J].数学教育学报,2007(3)

4 胡耀华.数学写作的价值及若干教学建议[J].数学教育学报,2007(3)

5 张定强,赵宏渊,杨红.高中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基本模式与实践探索[J].数学教育学报,2008(1)

6 迟艳杰.教学意味着“生活”[J].教育研究,2004(11)

7 张肇丰.研究性学习的社会学意义[J].教育研究,2004(2)

初中数学学生小论文范文第3篇

一、探索的背景与意义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侧重于教授学生现成的数学理论知识,注重于学生的书面解题能力,而忽视了数学学科的基本精神――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常常听到许多有关“高分低能”的事例。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我们的现行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学科知识教学而忽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为准则的教学方式有明显的不同。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数学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时间之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进行的系统的、有计划的、因人而异的非必修内容的学习。它不同于课外辅导,它的目的是多方面的,除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之外,更为重要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数学个性和优势,使他们拓广数学视野,增进数学兴趣,具有更为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能力。

二、实践探索的内容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广泛,总计约有700多个知识点。结合这些内容以及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适合初中学生开展的数学课外活动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数学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数学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意指让学生自己在课外通过阅读数学杂志资料寻找数学问题、自主上网搜索数学信息、查阅文献资料等途径,了解数学历史上的一些著名的定理、猜想、著名的数学家的故事等。比如,在漫长的数学历史上有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九章算术》、欧几里德几何、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高斯的故事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数学素材,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各种方法去自主探索。这样既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与探索数学的兴趣。

【案例1】在教材的阅读材料中,学生经常会碰到《九章算术》的题目,那么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去了解《九章算术》相关知识。比如《九章算术》的时间、背景与作者,主要的内容与特点,主要成就与影响等。学生必然会有兴趣去查阅相关资料,并有兴趣去了解《九章算术》的相关内容,从而为我国古代有如此高的数学成就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2)数学知识的实践操作与应用

数学知识的实践操作与应用,意指要求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学以致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一定的成功与满足。比如,可以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计算标准跑道的长度、画学校的平面图纸、制作教学相关的数学模型等。这些活动涉及到三角函数、数学公式、比例与三视图等初中数学中常用的基础知识点,学生容易掌握与应用。

【案例2】在班队课中,教师带着学生来到学校的大操场上,提出数学问题:为什么400米比赛时,不同跑道的运动员不是从同一起点出发的?每相邻两个跑道的运动员应相差多少米才公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就需要用相关器材与数学知识去计算各跑道的宽度与长度、内外跑道的差距等,而这些知识仅靠在课堂上的学习是很难得到相关答案的;还可以进一步要求学生通过整理相关数据写成一份高质量的数学小论文或实践报告。

(3)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社会调查

数学知识的社会调查,意指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社会调查,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比如,可以调查的概率、汽车的流量、商场的打折促销等社会生活现象。通过用数学的视角去解释与理解这些现象,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案例3】节假日是商场商品打折让利的高峰期,教师带着学生来到商场,记录各种打折形式、打折的幅度、打折目的,计算折扣率,思考打折前后对消费者的影响等问题。例如打折形式花样繁多,促销的具体方式有:打折促销、优惠券、买一送一、付现金折扣、秒杀、物价包装、赠品奖励、免费试用、商品保证、销售现场展示和表演等。学生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还可以要求学生写成数学调查小报告。

(4)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意指让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存在,并学会合理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比如,物理中照相机成像原理与公式、体育运动中篮球的抛物线路线、社会学科中税收的计算问题等。通过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渗透与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在学习其它知识的任何时期都要用到它。

【案例4】课外活动课上,教师带领学生来到篮球场上,指定某生投篮,其他同学测量该生篮球出手的高度、出手点与篮框的距离、篮框的高度等相关数据,利用以上数据就可以计算出篮球的抛物线路线的函数关系式;还可以到实验室,通过蜡烛凸透镜成像实验,用数学知识研究凸透镜成像原理,了解基本公式的应用与计算等。

(5)数学知识的反思与总结

数学知识的反思与总结,意指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就数学中的某些方面积极撰写数学小论文、小文章,及时总结数学学习中的体会与感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反思数学学习中的得失,形成一定的文字记录,甚至还可以积极向相应的数学杂志投稿,比如初中数学中的类比现象、学习函数的体会、数形结合的中考题集锦等等。当然这些小论文的形成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与修养。

【案例5】有一个女生观察生活非常仔细。有一次在与家人散步时发现了一个数学小问题:为什么树干是圆的?询问家长,可家长也说不出原因。于是,她就自己查资料,找到了一定的原因,进一步写下了如下小文章:

“晚上,我在楼下散步,看着路边的一排排树,忽然有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树干是圆的?我跑去问爸爸,可他也说不上来。于是,我就开始找资料。

原来,树干是圆的原因和数学有关。假设一个矩形和圆的周长相同,而两者的面积一定是圆大。同样,在数学题中如果有相同的材料,希望做成的物品面积最大,圆形就是最合适的。由此推广,自来水管、煤气管也是同样的原理。

同时,圆柱体具有最大的支撑力,并且能防止外来伤害。因为圆的半径相等,所以在受到狂风的侵害时,只会沿着圆面的切线掠过,受到伤害的面积大大减少;反之,如果树干是矩形的话,那么它将会遭到更大的伤害。由此可见,圆形的树干真是好处多多!看来,数学无处不在,数学的应用如此广泛。”

三、探索的方法与实施

1.研究的方法与策略

(1)分年段创建数学兴趣社团,以此为载体,根据不同年段的研究内容,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分组实施法、理论研究法等。

(2)主要的操作实施策略有:倡导教师与学生一天记一篇数学笔记;一周一次课外活动;两周写一篇数学小小论文;一月举行一次数学交流会;一学期举行两次校外数学实践调查活动;一学期举行一次数学竞赛与数学小制作比赛;一学期举行一次自编数学小报展、评比数学小明星、颁发数学优胜奖状与奖章等。

2.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特点落实具体的实施内容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课内夯实知识和课外拓展应用是两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们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正是由于这种辩证的统一关系,决定了在我们的教学中,在强调知识的同时还得注重这些知识的课外应用。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以课内知识为载体的数学课外应用,将数学知识真正建立在“应用”的基础上,用现代数学的思想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数学的核心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初中数学学生小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科学发展到今天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的贡献。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学的发展历史就是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数学中蕴含着人类无数的思想精华,是人们对世界对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而初中数学作为数学科学的基础教育,也承担着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使命,在整个数学教育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数学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数学思维虽然并非等同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1.初中数学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数学教学已由原来的“重成绩”转变为“重能力”,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还能帮助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与此同时,初中数学思维培养,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前提,同时还是教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

2.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多样性

初中数学是人类智慧的总结,体现了人类思维发展的成果,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思想体系。初中数学虽然只是基础教育,但是在素质教育观下,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角度出发,初中数学知识的编排和问题的设置也是呈开放性、多元化的。因此,要在教学中适当的尝试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的训练,力求在保证学生掌握多种思维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毕竟,对初中学生而言,进行跳跃式的、非常规的独立思维培养,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吸收多种思维内涵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尝试独立思考,找到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具体到数学问题解决上了。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灵活性

要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从观察能力着手,提高学生判断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一般来说,数学思维的形成,总是先要对问题有正确的认识,能看透问题背后的规律和实质,唯此才可能寻得思维的突破口。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落实到实际数学问题的解决中,也就是要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众所周知,良好的审题能力,是解题的关键前提,审好题才能把握问题的本质,才能找到最好的解题方法。

4.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要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要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要能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每个公式,法则、定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都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要做到言必有据。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先做,再针对学生思维中的漏洞进行教学分析。

5.对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教法与学法进行指导

5.1 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素材,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从而扩充思维的机遇,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求新法。

5.2 利用互逆因素,训练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由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正向思维定势经常制约了思维空间的拓展,有时,正面解题很难,不妨改变思维方向,就会柳暗花明。

5.3 抓住分析时机,训练联想思维。联想能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地去观察思考问题,进行大胆联想,寻求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于训练联想思维的时机,强化训练。

5.4 “导入出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教学导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以“创设情境”,“叙述故事”、“设置悬念”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及早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5.5 “错解剖析”──提供给学生题解过程,但其中有错误的地方。让学生反串角色,扮演教师批改作业。换一个角度来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寻找错误产生的原因,以求更好的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5.6 “例题变式”──从例题入手,变换条件寻求结论的不同之处;变换结论寻求条件的不同之处;变换提出问题的背景,寻求多题一解;变换问题的思考角度,寻求一题多解;……以变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

5.7 “编制试卷”──列出考查知识点、考点、试题类型,让学生自己编制一份测验试卷,并给出解答。使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体验出题心理,更好的掌握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

5.8 “撰写小论文”──根据学习体会、解题经验、考试心得等等,撰写学科研究性小论文。选择比较好的指导修改并编辑出版,激励学生善于进行总结,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

参考文献

[1] 文海山.《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当代教育教学理论研究》,2008.6.

初中数学学生小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本资源; 初一学生; 作业; 优化设计; 数学素养

1 问题的提出

初中数学教学实施中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而且在作业设计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家庭环境条件,设计并布置出具有个性化的数学作业,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对传统的数学作业进行变革,使作业“宽”、“厚”、“实”。即设计出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形式多样化的作业,这将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初中一年级数学作业布置的调查与研究,开发课本资源,以求数学作业能够更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2 课本作业题的利用不够理想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 在传统的守成性教育思想指导下,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传统的作业侧重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会忽视作业的设计,甚至会忽略教学中作业布置环节的技术性,而采用“拿来主义”策略,仅从教科书或练习册中选择部分习题作为作业,甚至“一网打尽”地让学生去做。而事实上,教师对于作业的处理能力,尤其是设计能力与运用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利用课本资源,紧扣教学内容的关键处,矛盾处,紧扣疑难点,兴趣点,模糊点进行作业设计。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给学生找到并提供成功的支持,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同时又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教师要结合课本作业题来设计作业,避免那些机械、重复、乏味的低效作业,充分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赋予数学作业生命的色彩。那么,如何对数学作业进行有效设计?对后学生的数学学习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怎样开发课程资源对作业进行设计?这是数学教学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这里我们就怎样优化课本资源进行作业设计做了以下研究。

3 开发课本资源,对作业进行有效设计的具体措施

3.1 对课本练习题变式,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我国目前不仅提倡数学家庭作业要分刚性作业和弹性作业 ,也提出了要分层作业的理念,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比如在完成作业时,学生可自主选择组别,也可以各种类型自由搭配,做到因人而异,让每个学生选择不同的组别独立完成。 但是教师在真正操作分层作业时也遇到不少的问题,比如在题目的选择和收集时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往往是对配套的练习简单分类,指定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题。其实在课本习题中,有不少的题可以进行变式设计,让一个习题成为一串难题不同的题。 这些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比如在时,我对课内练习2设计为:

A组:利用计算器比较下列正数的平方的大小:12,22,2.52,5.72,112,172,101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如果把上述各数平方改为立方,你发现的规律还成立吗?(课本原题)

B组:已知a3

C组:你能比较255,344,433,522,611这5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很明显A组作业步子小,思维跨度小,以课本原作业A组题为主,这是针对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的,浅显易懂,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B组计算作业难度大一些,思维跨度大一些;C组是发展题,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设计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3.2 重视课本阅读材料,以阅读性作业,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的作业要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在数学学科中,以数学阅读作为作业,无疑是学生较喜欢的一种作业形式。

现行的课本中有不少阅读材料,比如《中国古代在数的发展方面的贡献》、《神奇的》、《丢番图》等。受课时所限,我们教师可能没有时间上阅读材料课,很多时候这些阅读材料成了新课程的摆设。但这些阅读材料包含着很高的人文价值,思想价值,科学价值,阅读这些数学史和数学名题不仅能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而且能开拓知识领域,满足多方面兴趣。其实很多学生都能在课外像看小故事一样去看这些阅读材料,所以我们不妨把阅读材料开发成为作业,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专题内容阅读及课外阅读,如对数学史、数学名题、数学趣题、科普读物、数学发展新动向新成果等的阅读。把数学阅读作为作业,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经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提高学生整体的数学素养。数学素养不是会做多少个难题,而是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通过阅读数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源与流,使数学的思想渗透到学生的心中,因此应该把数学阅读作为常规化作业,使数学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例如在比如在学习七上3.2《实数》一节后,我设计了以下作业:①阅读课本《神奇的》;②完成一个对的研究作出贡献的数学家资料的收集、整理的工作。在作业中,我们还可以请家长在课余时间协助孩子从图书馆、网络等渠道去查阅资料。学生在校内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相关资料整理,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来介绍所整理的数学家的生平事迹。

3.3 以课本设计题为载体,写数学小论文。数学课本上安排有设计题,我们不能忽视它,应该合理地进行利用,精心地进行设计。我们可以开发这些设计题为数学小论文,让学生写数学小论文作为数学作业的一种形式,这也是一种新型的师生交往方式。 所谓“数学小论文”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描述他们发现的数学问题及其解决,是学生数学学习经历的一种书面写作记录。它可以是学生对某一个数学问题的理解、评价,可以是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可以是进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经过等。写数学小论为作业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和途径, “数学小论文”是教师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思维及非智力因素等个别差异的新途径,是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的新思路,“数学小论文”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如在完成七上1.2《有理数》一节后,有一个设计题: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由于记事和分配物品等方面的需要,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我国古代《易经》一书中就有结绳而治的记载,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自然数,负数,分数和小数,这些数都属于有理数,你了解这些数的由来与发展吗?请到图书馆或上互联网查找有关数的发展史的资料,写一篇数学小论文,介绍数的由来与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样的设计题,应该安排学生自己去查资料,去收集有关的信息来完成这样的作业。其实在完成了有理数的由来与发展的研究后,可以在学习了《实数》一节后,再让学生去查资料写一写无理数的由来在数学发展历史中的故事,这样学生对实数的发展历史就清楚了,而且对2等无理数也不会觉得陌生,在情感体验上,也使学生明白真理的发现是充满了艰难困苦,我们应当学习数学家这种敢于挑战、不畏艰辛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3.4 完成课本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作业带动学生自主探究。在春、秋、寒、暑四个假期,我们以课题研究作为作业的主要形式。课题研究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同学、家长的协助下,鼓励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完成的作业。我们知道,课题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和独创性,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另外,在课题学习中,学生会更多的接触实际问题或现实课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解决,使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得到加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除平常课本上课题学习要组织学生做一些外,我们还要自己开发课题,并且争取每一个学期教研组都组织老师对学生开展一次大的课题学习活动,基本让学生自己去做,然后汇报交流,在作业中,我们注重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非现成知识的本身。以课题研究作为作业,使学生的作业与日常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传统抽象的数学学习变成有意义的活动参与,使数学成为一种由学习共同体建构的、基于情境的、有意义的活动。通过对课题的探究,学生将在一定程度上感受人类生活也是紧密相关的,数学的研究课题可以来源于课本,也可以自己开发,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和生活实际中去开发,数学知识与方法又能够被用来解决其他领域。例如:在完成七上第6章数据与图表后,设计关于“初中生最爱看的电视节目”的调查作业。并请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成统计图。我们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关于“国庆60周年大阅兵”调查报告,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大阅兵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5 结束语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作业相应承担着教学功能、发展功能和教育功能三大功能。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积极探索并实施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切入口。对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与探索的课题需要我们用新的思维去破解。而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课本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作业的设计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让我们重视课本资源,以学生为本,以课本为本,切实为学生将来的发展考虑,设计出高质量的作业,让学生对数学兴趣盎然,轻松前行。

参考文献

[1] 黄裕梅. 初中数学作业与练习的优化设计[J ] . 考式周刊,2008(1 )

[2] 池红艳. 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应讲求“五性” [J ] . 甘肃教育,2007.(5)(B)

[3] 王光明. 数学作业方式的变革 [J ]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8 )

[4] 严美芹. 中学数学作业与学生习惯的养成 [J ] .课改前沿 , 2009(5) 87

初中数学学生小论文范文第6篇

我自一九九四年温州师范学院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是一位兢兢业业,勤奋踏实的人民教师,平时严于职守,乐于教书育人,善于学习实践,勤于探索钻研,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工作中倾注了满腔热情和爱心,用自己行动履行了一个人民教师的誓言。

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工作上,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甘于奉献,勇于承担各项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严于律己,遵纪守法,廉洁从教,作风正派,为人师表。在生活中,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关注时事,关心社会,关爱生命,热心于公益活动。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良好的师德形象。1996年10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二oo一年度工作中成绩显著被中共汀田镇委评为优秀党员。xx年、xx年荣获瑞安市义教先进个人; xx年、xx年两次荣获温州市“优秀教师”称号。

在教学上,为提高自己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化发展,平时备课能认真钻研教材,理论联系实际,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精心选择和整合教学内容,用新的教育理论组织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动性的发挥,教学效果突出,多年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评定均为优秀。案例《游戏公平吗?》和《意料之外—— 一堂没有完成计划的课》、《关于对口香糖的调查》分获瑞安市、温州市三等奖。另外,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曾多次参加学校、学区、教育局组织的各类教学比赛活动,成绩显著。xx年10月被评为学区级数学学科“教坛新秀”。xx年4月荣获学区骨干教师光荣称号,并参加瑞安市数学骨干班学习。xx年3月成为市第三批数学中心组成员。

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我立足于班级凝聚力和学风建设,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重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特别关注问题学生,给予宽容、帮助和信心,尽力于家访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同时,牢固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当学生的引路人,做学生的贴心人,做到勤教育,巧引导,关心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科学地分析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深入德育研究工作,善于做后进生转化工作,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自己所担任的班级在1997年、1998年、1999年、xx年被学校、教育局分别评为文明班级、行为规范示范班级、先进集体。

在教科研方面,积极参加各项课题的研究,近五年来,三个课题《课堂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与设计评价的研究》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作业批改方式的调查与研究》均获市三等奖。平时勤于收集、积累教育教学经验,认真撰写论文,其中论文《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遵循提问原则》、《合理运用cai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过程》均获市三等奖;论文《谈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危害与对策》获市二等奖;论文《健全德育网络推进转化工作》获省三等奖。论文《给“留守学生”一片希望的蓝天》在教育教学探讨2012年第6期上发表,《把握恰当时机开展有效合作》在科教导报第36期上发表、《浅谈初中数学教材中“节前语”的挖掘和利用》在中学生报教师版第48期上发表。作为数学竞赛的辅导老师,在学生参加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多次取得佳绩,同时指导学生小论文写作《概率的魅力》一文获温州市三等奖。

在学校管理方面,作为教导处副主任,我能积极、主动地完成本职工作,敢于承担责任,并为学校的今后发展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开展学校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做到公正、公平,不循私舞弊,而且工作干劲足,具有很强事业心,特别是我所负责的义教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的一致好评。学校连续四年被评为瑞安市义务教育档案建设先进单位,xx年度、xx年度自己被评为瑞安市义务教育档案建议先进个人。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也同样看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希望能借这次参加中学高级评审这个新的“攀登”,改进自己不足之处,同时继续鞭策自己不断进步,也更好地勉励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更大的作为,做一个更加出色的教育教学工作者。

以上是我的述职报告,请大家审议!

【2012年教导处副主任的述职报告】相关:

初中数学学生小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应用

新课改要求教学中重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过程”的学习。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设置具有开放性、探索性、挑战性、有一定跨度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提出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尝试从不同角度发现规律,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所谓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及所学的数学学科知识中选择和确定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

一、更新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小组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克服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要精讲,简单知识或是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探究学习掌握的知识要略讲或少讲。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小组讨论达到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采用生生互动的讨论形式,凝聚集体的智慧,采用“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方式,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降低知识的难度,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起“导”的作用,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反馈吸收的讨论空间。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他们相互间得到帮助与启发,通过课堂讨论使他们初步养成主动探讨问题的好习惯。

二、发散课堂,设定延续性课题,遥控课外

探究性学习首先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因此教师应在激发兴趣上下工夫,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学生乐于听教师的话,乐于学数学。此外,教师还应该结合课堂内容设立一些延续性、有趣味的课题来遥控学生的课外研究,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堂”走向“课外”。带“问题”下课,带“课题”回家,加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促使“悟”的发生。教学中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学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原材料”,感知学以致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我们尝试了如下做法:在课外布置撰写数学小论文、数学研究性报告,实施课前五分钟解题演讲,组织小小开放题工作室,让学生编题、学生解题等,在数学知识的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学了统计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校初一学生午饭就餐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把调查结果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并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写成一篇有意义的小论文。又如,我们学习计算储蓄、利息的方法后布置作业,让每位同学走入银行,了解现在银行中的各种利息,再了解应扣除的利息所得税,然后自己编拟数学题,自己列方程解应用题,并通过计算对自己的压岁钱该进行哪种储蓄进行决策。还有,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后,让学生制作勾股树小报。对于以上问题的解决,在广泛的信息交流和教师的协助下,学生得出更多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使知识真正具有生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以激发好奇心培养“独立思考”,采用“问题解决”模式来感化学生的研究性思维

好奇心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也是主动学习精神的最初源泉,它能驱使学生细致地去观察事物和分析思考,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问题。数学教材基本上是按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编排的,知识内容与能力发展是循序渐进的。部分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密切联系,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只要“跳一跳”,就可以独立解决。因此,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运用“问题解决”模式来攻克数学问题。常用方法有引申推广、概括出一般原理、一题多解等,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养成勤思善虑的良好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初中数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改进原来的课堂组织形式,更新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要全面发展学生,就要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引下,大胆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张扬学生学习数学的个性,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科学引导,开发创新潜能,授之以渔,给之以渔场,就可让学生在广阔的渔场中用“渔”去捕捉更多的“鱼”。

参考文献:

1.应建军.新时期实施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若干探索.《中学数学杂志》(初中),2002年第3期第1-3页.

2.许国华.培养学生创造个性的策略实践与研究.《上海中学数学》,2004.02,社会科学Ⅱ・中学教育,第34-36页.

初中数学学生小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建模;障碍;心理;课堂活动

在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的今天,加强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实际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会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形成,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加强数学建模的实施,创设符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的数学课堂,会让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快速提高。

一、突破学生数学建模障碍,需要肯定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中心。而课堂中的老师、教材以及学习用具,都是学生的学习手段,是为了学生实现个人提高而服务的。在教学中,教师要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具有主人翁意识,从而快速成为数学活动中的主角。在初中数学中进行建模教学,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尝试与探究,让学生在口头表达或者实践操作、思维运动中发现数学新知,在课堂中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

比如,在讲解有关多姿多彩的图形相关知识时,教师需要在课堂中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图形模型的制作,利用不同的图形去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学艺术品。在动手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自己的建模目标,测量相关数据,更需要针对图形的数学性质进行思考。在进行图形知识的讲解时,教师也要有效地渗透建模思想,从而引导学生与自己一起认识到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二、突破学生数学建模障碍,需要分层平等对待学生

在初中数学学习阶段,学生需要通过建模去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在传统数学教学体制的影响下,当代初中生的动手能力一般较差,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明显不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建模教学,教师要从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出发,考虑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差异。利用具有差异性的要求进行分别指导与教学,让学生确立起不同的数学建模学习目标,更容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建立起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多给予学生独立建模的机会,让学生独立去完成数学建模操作,让学生具有课堂体验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引导,多帮助,多鼓励,特别是对于中等学生来讲,要多启发,从而促进学生建模水平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有关角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中等及以上水平的学生自主完成一个建模小论文,对自己的建模目标进行确立,通过建模活动记录数学知识的开发过程与结果。而对于数学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多进行建模思想的渗透,为其安排相对容易的建模题目,不要求其完成建模记录。分层教学,会让数学教学活动符合全体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教学活动效率的提高。

三、突破学生数学建模障碍,需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不是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全部,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学习的重点。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才能将数学学科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要帮助学生突破建模学习的障碍,教师需要在建模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教师可以将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以及等价代换思想、换元法以及配方法等多种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于建模教学过程中。在建模教学中关注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是满足初中生数学学习心理需要的重要手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全面性,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体系,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心理学习动力。

比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到建模过程中,利用思想方法的融入帮助学生突破数学建模的障碍,让学生的建模学习更加轻松,从而创设一个符合学生心理的课堂。

四、突破学生数学建模障碍,需要强调数学的应用性

突破学生数学建模的障碍,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应用数学知识的方法。将数学教学与生活问题进行有效的结合,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融入数学建模,会大大降低数学建模学习的难度,也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像在学习有关地板砖应用问题、教室内日光灯的排列方法等问题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建模活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学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利用鸡兔同笼的问题开展建模教学,让初中生在建模的过程中去分析问题,发现建模知识的应用性。当学生可以利用建模去快速解决问题,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效率时,他们就会产生数学建模学习的愉悦感,课堂氛围也会变得轻松起来,学生的心理需要也因此而得到满足。强调数学知识以及建模思想的应用性,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有利于学生数学建模障碍的突破。

综上所述,对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进行培养,会让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以形成,让初中数学教学满足教育改革的要求。数学建模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更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周仕荣.中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建模障碍分析[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0(01):90-92.

初中数学学生小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字:初中数学 创新教育 思考

当今世界是充满竞争的世界,处处存在着创新。创新教育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成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如何把学生培的创新能力,找到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数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初中数学创新教育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创造力。创新教育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数学由于其概括度高、形式抽象、逻辑严密等特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创造性。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数学,探索数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只有知识容量越大,联想、类比、猜想的领域才越广,从而产生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新的思想、新的技能的机会就越多,进行创造的空间就越大。这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必须的基本技能,如运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论证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等。

2.数学教师要具备创新素质,从教学创新指导学生创新。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自己的教学创新指导学生的创新,在课堂上,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结合初中数学学科特点,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每个教师都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用创新思维去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使自己成为不断用创新思维去实践创新教学的人。

二、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初中数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有关数学的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动机,将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知识学习。教师也可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从问题中找出规律,在规律中发现数学的乐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产生急于解决问题的心理,促使他们自主思考。要给学生多一些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摸索总结出一些创造性解题思路和方法。例如,采用类比联想法,培养直觉思维的敏捷性;将数形有机地结合,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变通性;一题多解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灵活性;一题多变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创新思维。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内容进行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从而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景,这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模式,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尽早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总结规律。在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学习中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忆、学习思维,才能真正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的而课本中又没有专节专门讲述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如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等)适时适度地教给学生,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初中代数第一册下在讲授“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中对于公式的推导中就渗透了归纳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形成。这样拓宽了学生思维领域,他们学到的不仅是一道习题的解法,而且学习了解答这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

4.组织课外数学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参加课外数学小组的学生,教师要切实激发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创新思维。其做法可以采用下列方式:对某些学生提出超前预习的要求,以锻炼其创新探索的自学能力;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探究数学规律的习惯;鼓励学生从现实生活中选择课题,对一些问题从特殊到一般或从平面向空间推广进行研究,并鼓励学生把这些研究写成数学小论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数学竞赛,因为竞赛不仅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检阅,更是一次强有利的激励;鼓励学生编写数学小故事等。

参考文献:

[1]孙继中.对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潍坊教育学院报

[2]王海容.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教学研究

初中数学学生小论文范文第10篇

一、多途径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要在教学的课堂上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探讨、解决问题。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一些策略。首先,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中设置数学情境成为首选。例如,讲数轴的概念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境:“在一条笔直的、东西走向的河堤上,有一个防汛指挥所,当你正在河堤上走时,如果发现河堤某处发生险情时,如何准确报告发生险情的位置。其次,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真实性或可操作性,不要为了“情境”而创设不可信、不可操作的情境,给学生虚伪的感觉,要让学生真实感到这样的情境就发生在身边,是急需解决的。最后,随着多媒体、网络进入中学数学课堂,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效果创设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思想上,教师要努力开发学生的情感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据笔者了解,数学是很多中学生感到头疼的科目,尤其是对于那些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女生而言,常常因为数学成绩的落后而形成极大的自卑感和挫败感,如此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遇到困难永不退缩的顽强意志以及敢于打破常规、开拓创新的魄力等等,保证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迎接各种挑战;实践上,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毫无疑问,单靠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的,因此,在学习数学书本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该通过借助一定的实践活动来充实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创新往往来源于细节,要想强化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就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观察事物,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的指导和调控作用。促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周边事物,并用数学理论进行解释的良好习惯,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创造性。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技术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它也凭借对课本、图像、图形、动态以及声音等等的综合处理能力而备受师生欢迎。所以,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适当的导人多媒体课件来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让传统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更加的趣味化,但又不失真实化,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眭。如在讲授多面体课程时,教师可以事先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事物,正方体或者长方体等等,然后给正方体的六个面标上字母A、B、C、D、E、F,而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观察,还可以利用《几何画板》中的知识来制作正方体,并给每个面都着上不同的颜色来进行实物教学。无可厚非,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直接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自然,抽象于实践,保证学生在比较理想的环境中学习数学,拓展视野,培养创新思维,促进数学创新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进行多元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在具体的评价中,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者互评,教师评价的手段和方式可以采取书面作业、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分析小论文、活动报告和档案袋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解决间题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规划论文范文 下一篇:博士论文答辩开场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