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研修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1 19:00:27

初中美术研修总结

初中美术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术教学 三备两磨 文化价值 多元评价

2013年12月,笔者参加了省教育厅举办的山东省初中美术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本次研修历时10天,主要内容是基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课例研究。按照研修要求,参训教师共分成6个研修小组,每组13人。整个研训活动按照“确定研究计划――备课(裸备)――一次探讨磨课――二次备课――二次探讨磨课――制定观课量表――课堂实录――总结反馈”的模式进行。本次研修是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进行的一次集中研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就热点问题针对具体课例进行打磨,以配合山东省暑期初中美术教师远程研修,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课例资源。

过程一: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

本次研修中,经过反复讨论,我们组确定了在“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两个研究问题:(1)处理好美术文化价值与美术技能、技巧学习之间的关系。一要解决单纯的强调技能、技巧学习,忽视美术的人文性;二要解决过于强调文化情境的创设,忽视学科本位的现象。(2)探索多元有效的评价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评价单一和作业评价流于形式的问题。

基于两个问题,我们确定了两个研究目标:(1)使学生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了解和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及美术的文化价值,在文化情境中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2)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通过积极有效的多元评价方式,对学生美术学习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评价,激发创造,体验成功,彰显个性,促进发展。

过程二:确定研究课题

依据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我们确定了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壶中日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磨课课题。

《壶中日月》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这一课属于文化含量较高的课型,散发着独特的传统文化气息。《课标》指出:“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在教学设计中,立足于解决研究问题,我们既要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在情境中展开教与学的活动;又要在技能教学过程中有意地渗透人文色彩,引导学生带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创意表达的意愿,展开造型表现活动。另外,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多元评价也是本课的一项研究任务,教学评价的实效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一方面,要针对本课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开发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适合课堂教学需要的评价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些评价方法能够准确把握、灵活运用和有效落实。

过程三:同伴互助,共同打磨

课例经过了授课人的三次备课和研修组成员两次合作打磨,俗称“三备两磨”,最终呈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课例。本次研修中,笔者承担了这一课例的授课任务。

1.迷茫的“一磨”

一个好的课例需要精心打磨。基于问题的研究,在“一磨”过程中,同伴们对我的“一备”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1)深入分析学情。课前对学生情况准确细致的分析了解,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如何在课前更好地了解学情,老师们给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建议,如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课前做一个学前问卷等等,都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情。

(2)教学目标的设置。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依据“课程标准”的三个纬度作为总则,但要使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使教学目标具有指导性,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定位。

(3)细化教学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要“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达能力”。因此,在本课中,我们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单纯学会用泥塑的方法制作一把壶,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学生的文化认知、材料感知、动手实践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创作出造型独特、构思巧妙、装饰新颖的壶。

经过团队的精心推敲,调整后的“二备”教案相对“一备”要合理了许多。但是具体实施效果怎样,一切在迷茫和期待中。因此根据“二备”我们组织了一次试讲,研修组成员观课。每位观课成员分别被安排了不同的观察视角,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发现和记录。比如,有的老师观察学生的发言,有的老师观察课堂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有的老师观察学生的作业情况等;课后,我们对这些记录进行汇集和认真地分析总结,以便为进一步的磨课做更充分的准备。

2.黎明前的“二磨”

“一磨”后,通过对各个观察成员记录的总结分析,我们对课堂中所出现的问题更加明朗,对研究问题和目标也更加清晰。针对存在的问题,各观察成员分别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为下一步的课题研究内容确定了更明确的策略和目标:

(1)情境创设比说猜想重要。万事开头难,一个新课的导入可以说直接关系到这一节课的成败。《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在这个课题的导入环节,很多老师通过对材料的触摸,猜猜是什么等方法导入课堂,但这种导入不能体现出在文化情境中学习这一理念。针对这一问题,研修组成员建议增加一些文化的元素,并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办法。如现场泡茶、沏茶,在沏茶、泡茶的过程中,体会茶艺的韵味;播放茶艺表演、茶道表演;通过布置教室的环境营造气氛;在服装上要跟茶文化相关,再配上古琴背景音乐等等。无论何种建议,其目的都是创设一种浓厚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精炼概括比贪多重要。由于中国壶文化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壶文化的欣赏和知识的传授如果占用太多的时间,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和作业质量;毕竟是在造型表现领域而不是欣赏课。为此,研修组成员也给出了好多建议,比如:可以根据历史的发展,追踪壶文化的发展脉络,并且在欣赏各个时期的壶作品时,利用比较的手法概括出各个时期制壶的审美特点,如古朴之美、典雅之美、时尚简练之美。让学生跟随老师的引领把壶文化的历史贯穿一遍,这样就对各个时期的壶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最后引申出壶中精品――紫砂壶。之后,再引导学生认识壶的结构,为下面学生制作做好铺垫。同时,要准确引导学生的审美观,一把好壶的造型要淳朴美观、形体悦目、轮廓周正、比例协调、线条流畅、装饰独具美感而无累赘之处。有了这个引导,学生在探究和制作过程中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创作目标。

优秀的美术作品应该是境界与技艺的完美融合,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授课过程中适当地增加文化的厚度,创设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的文化情境,多维度的感知文化魅力;或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引领,进行文化、历史的脉络传承;寻找壶与相关美术作品的联系,拓展人文视野,以此解读壶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与此同时,通过挖掘壶与社会生活的融合,明确艺术与生活、与文化、与自然间的关系。

(3)体验比说教重要。在陶艺技法的学习掌握中,一开始考虑到时间的因素,我用一张图片总结了陶艺的三种技法,但这种方法比较间接,学生接受枯燥无味,学习效果不理想。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改用让学生直接动手体验,先自己动手做最简单的尝试,如搓泥条、压泥板、盘泥条等。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发现原来技法并不难掌握,增强了自信心的同时,学生也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并提出来由师生共同解决,这样迅速突破了这个环节的教学难点。紧跟着下一环节,老师启发学生思考搓出来的泥条可以用在壶的什么地方,压出来的泥板可以用在什么地方?茶壶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装饰?这样学生有了体验了的过程,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从后续的作业效果看,这些方法和策略对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效果是非常理想的。

3.特色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近年来美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合理的评价方式不仅仅是对教学和学习效果的评定,同时更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针对这一课题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确定了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用“爬格子”方法形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评价和激励方式。所谓的“爬格子”,就是每个组一个跑道,用一种颜色的纸片代替,如果回答问题积极准确就可以上升一格。由于本课采用了分组学习的方式,用“爬格子”的方法对学习过程即时评价,即直观又实用,一目了然,学习相对积极的小组胜券在握,相对落后的小组摩拳擦掌,大大地增强了学习效率。

(2)利用“小组作业自评量表”进行终结性评价。“自评量表”的内容不但包括构思创意、制作方法、造型美化等造型活动方面的要求,也包含小组合作学习、自评陈述等学习表现方面的要求,通过自评表,学生对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表现、知识技能掌握、合作意识等方面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自我认知和反思。

(3)六个评价视角的确定。六个评价视角是作为教师整体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一个手段,同时也是指导和调整教师教学行为一个有力参照。根据本课题的教学和学习,我们确定了以下六个评价视角:第一,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状态做出的评价;第二,针对学生互动(合作・竞争)做出的评价;第三,针对学生的创作过程的评价;第四,针对学生作业・作品的评价;第五,针对学生情感、意志的评价;第六,针对学生的发表过程的评价。有了较为全面的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积极有效,必然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充满趣味,学习效果也会有一个更好的保证。

本次研修磨课历时10天,通过同伴互助的“三备两磨”,我们最终完成了最初确定的两个研究问题,并呈现一个比较理想的课例。在这个课例中,我们探索了美术文化价值与美术技能、技巧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及课堂教学中多元有效的评价方式,为以后的课堂教学积累了一个很有借鉴价值的教学资源。通过本次研修,我们收获的绝不仅仅是一节课的财富,更是从教学方法到理念的一个质的提升。思维只有碰撞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尽管锤炼课的过程是汗水与泪水并存、观点与观念争锋,但因为有了同伴的真诚互助和交流,研修磨课过程中所有的困难都不是无助的。而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为课堂交锋又有什么不值得呢!

参考文献:

初中美术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师;教师置换培训;目标

河北师范大学承接了“国培计划——河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以下简称教师置换培训),笔者承担了美术学科的培训任务,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培训具有显著的成效。本文中的教师置换培训是指,由河北师范大学的学生到河北省各地参加顶岗支教实习,由此置换下来的教师可以有时间进行脱产研修。参与美术学科培训的主要是河北省农村和县城的初中美术教师。笔者曾经在第一届的教师置换培训中,对参加培训的美术教师和培训后对河北省县域内的初中美术教师做过调查,了解他们的培训需求,在对调查做过分析之后做了一些思考。

一、对河北师范大学初中美术教师置换培训的建议

1、关注教师需求,提高教师置换培训的针对性

在培训前对参培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他们的美术基础及其对培训内容、方式的需求。然后组织学科教学专家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并论证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力求方案符合县域内初中美术教师素质提升的切实需要。每期培训结束之后,根据参培教师的反馈情况再次对培训方案作相应的修改与调整,使下一轮培训更加贴合参培教师进行专业提升的实际需求,从而大大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教师置换培训方式应多元化,并关注教师的主动参与

教师培训的方式是整个培训工作的载体,从县域内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程带来的课堂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如观摩研讨、经验交流、专题讲座、案例评析、微格教学等方式。丰富的培训方式,不仅能够使参培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且也能够促使参培教师与授课教师进行探讨、解答困惑,同时也使参培教师之间能够保持良性互动,进行校际经验交流。

教师培训应把参培教师作为主体和中心,遵循成人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调动参培教师主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教师是经验丰富的成人,每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经验领域,培训者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或给予材料,使参培教师反思、评价自己过去的教学经验,在平等、合作的探究学习过程中整合原有的知识、建构新的知识。只有在参培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学习中来,他们才能够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和体验。

3、教师置换培训内容应同时并重美术学科教学知识、美术前沿知识和美术技能知识

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线美术教师缺乏的一般是学科教学知识,但是由于县域内美术教师有一部分是非美术专业出身,他们欠缺美术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急需在此方面得到提升。教龄时间在10年以上的美术教师相对比较缺乏美术专业的前沿知识,笔者发现,在调查的初中美术教师中,教龄达到10年以上的教师比例占到五分之二多,所以培训内容不能忽视美术前沿知识和美术技能知识。因此,教师置换培训在重视美术学科教学知识的同时应适当关注美术前沿知识和美术技能知识。另外,在调查中也发现县域内初中美术教师对科研持淡漠的态度,不少美术教师觉得科研比较难做,还有一些教师不知道教研该怎样做。 所以,教师置换培训应适当关注美术科研课程与活动的设置。

4、教师置换培训应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拓宽美术技能

参加教师置换培训的初中美术教师的个体差异比较大,他们不仅年龄跨度大、教学经验不同,职前所学专业也不尽相同,即使是美术专业院校毕业的,他们在职前学习期间或学油画、或学国画、或学设计、或学动画等等,美术专业基础有很大的差异,更何况有一部分美术教师是非美术专业出身。因此,在教师置换培训中尤其是进行美术专业知识教学时应当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美术教师知识结构特点,设定不同的目标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使参培教师都能在原来的美术专业基础上得到提升。

专业出身的美术教师的美术技能一般比较单一,这是由师范美术院校的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所决定的,但是却不适合美术新课程教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要求降低美术技能的难度,并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置换培训的美术技能学习应当以拓宽为主,而且这也适合非专业出身的美术教师参与学习,并且充满兴趣。

5、教师置换培训应关注激发教师的培训热情和职业激情

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教师培训不断,尽管培训者为培训煞费苦心,然而不少一线教师却是应付式的、被动地培训着。另一方面,从教师工作的热情来看,如果一位教师长期在一所学校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教龄的增加,就容易出现职业倦怠、进取心减弱、工作中缺乏激情与创新等种种状况。更何况美术与其他学科相比地位非常不平等,在县域内的教学环境中常常不受重视,这就更加容易造成县域内初中美术教师教学激情的缺失。

然而教师培训一般更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关心教师如何掌握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如何更好地工作,却很少关心教师作为一个生命主体的情感发展和精神世界,而这正是激发教师热忱地投入到工作的关键所在。

因此教师置换培训应当关注激发县域内美术教师的培训激情和职业激情,可以有计划地为他们安排精神生活菜单,用活动构建参培教师丰富的精神生活。这样既可以使参培教师在置换培训中快乐学习,丰富培训期间的生活;又能够促使参培教师关照自己的精神世界,涵养理想,增强调适生活的能力,由在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里的挣扎转为对现实世界的超越。教师的精神世界得以构建才能在美术课上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把人文精神引进美术课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丈八丘联小,这个曾经不起眼的山村小学现已在全国教育界声名鹤起,于2007年9月被命名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他们成功的秘密,就是用激情实现超越。校长董春玲从做校长的第一天起,“就立志要让教师在激情与理想中开心的生活着。因为她觉得: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不会培养出一个有激情的生命;一个没有梦想的教师不会培养出有追求的学生”。如果通过培训能焕发县域内美术教师的职业自信和生命激情,使其成为一个顽强向上、充满激情的群体,把职业转变为事业,那么县域内的美术教育必定会绽放光芒。

二、河北师范大学初中美术教师置换培训的目标定位

通过以上几点的思考,笔者认为河北师范大学初中美术教师首次置换培训(第一次培训之后,经过一定的教学实践后还会有提升性的置换培训)的目标应当按照三维目标编制,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员在多元灵活的教学方式下,能够主动提高和拓宽美术技能,致力于提升美术学科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并在激励机制的促使下参与科研、关注科研,切实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水平。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员在校际交流——学习规划——理论学习——技能实践——展评总结的过程中,通过案例学习、合作学习、专家授课、微格教学、导师带教等学习方式,完成理论提升、作品展览、课例展示、教学比赛、课例研修等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趣味的学习活动、丰富的课余生活和素质拓展活动中,学员能够体验到愉悦和意义的价值,能够在开发潜能的基础上,涵养理想和激发职业激情。

参考文献:

[1] 卢纬兰.成人学习理论对教师培训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0,〔1〕:104-105.

初中美术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摘要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国培计划(2013)”——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人大附中高中数学班学员进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 “国培计划(2013)”——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人大附中高中数学班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国培计划(2013年)”贵州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脱产置换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国培计划(2013)” 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进村校项目活动心得体会 “国培计划”高中生物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践 小学科学国培计划(2015)县级教师培训团队“送教下乡”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 “国培计划”转岗培训心得 “国培计划”培训策略研究 “国培计划”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级的服务与管理研究 “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培训项目可持续发展研究 “国培计划”农村体育骨干教师培训解读与策略 “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课程建构 “国培计划”初中美术骨干教师培训问题及策略分析 "国培计划"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探索 体育游戏在留守儿童中的延伸"国培计划"2013 “国培计划”辅导教师培训总结 “国培计划(2011)”紧缺薄弱学科培训项目综述 “国培计划”中的“影子研修”探索 结合兵团实际 创新国培计划培训模式 “国培计划(2011)”紧缺薄弱学科培训模式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1-12-12/2013-10-24

11 李淑文.对中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需求的分析.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12):62-64

(责任编校:齐媛)

初中美术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一、通过远程研修,我的观念得到更新

参加这次培训,有机会来充实和完善自己,我感到很荣幸。但更多感到的是责任、是压力!培训中有各级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有一线教师的专题讲座,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各种行动学习。这次的培训学习,对我既有教学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二、通过远程研修,我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

通过远程研修,专家们的讲座在我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不仅让我了解到了前沿的教育教学改革动态,而且还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通过远程研修,反思不足

1、反思教学方面:一名合格的教师,光会教还不行,还得研。要成为一名教育科研专长骨干教师,要朝着教育特长型发展,这就要求我必须在一定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将自身调节机制放在教育活动的控制执行环节上,直接影响活动的进行及活动目标实现的水平,就要求我在认识能力、设计能力、传播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都有所锻炼,并提高以有效地调节执行环节,教学过程,使教育活动的定向环节中提出的目标高水平的实现。为了做好这些,我决定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多做练习,以堆积、沉淀并吸收经验。

2、 坚持读书,以丰富自己的内涵,任何人想发展都离不开书,读书的边界就是人生的边界。书籍可以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先哲进行精神对话。给我们培训的老师,几乎都谈到了这个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想发展就更离不开书。我们不仅要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还要博览群书。不读书,如何更加深入地教学,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因此,以后要坚持读书,以丰富自己的内涵,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通过远程研修,激励自身成长,展望未来

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反思,以便今后上课进一步提高。

初中美术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1.PBL的产生

关于PBL的起源暂无权威定论,但从西方国家能找到一些雏形与根源。其最早的历史脉络可以上溯至16世纪,以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为代表的从业者认为他们和传统的工匠不同,他们的工作是有“艺术性”的,需要将科学知识和艺术素养相结合,并经过长期训练才能习得技能,而不仅仅是通过口耳相传或师徒间传授技能。所有有志于进入这一行业的学徒都要接受设计的挑战,其创作的作品被称为“project”,即今天PBL的原型。这种项目思维在西方的美术高校招生考试中体现得非常集中:在英美等国家的“美术高考”中,“答卷”主要以项目主题的作品实物、作品集等形式呈现,与中国绘画考卷形式形成明显差异。还有一些学者认为:“PBL可以追溯到18、19世纪以卢梭、佩西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教育者。他们指出:传统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自身发展、教育和生活的影响和关联。1918年,美国学者克伯屈在吸收了杜威的‘做中学’的教育思想之后,首先应用了项目学习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方法。他认为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和行动程度密切相关,这为PBL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近半个世纪以来,PBL作为重要的教学理论得到广泛重视,成为一种培育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手段,并不断获得深化和发展。与克伯屈相比,当前国际主流的PBL更强调对设计思路和核心概念的理解,在项目中理解概念,形成专家思维,可以引发关键能力的跨情境迁移。

2.PBL的概念

美国PBL研究学者苏西博斯和约翰拉尔默将PBL定义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执行项目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选择、计划、提出项目构思,通过展示等形式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强化学习效果[2]。真正的PBL要满足五大标准,即今天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的八大“黄金准则”。学界目前对PBL仍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对PBL主要有以下几个称谓:“项目化学习”“项目式学习”“项目式教学”“基于项目的学习”。PBL理论与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一脉相承并对其有所发展。杜威的“做中学”教育理念一直被认为是项目式学习的理论起源,他提出的“以经验为中心、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三中心论”,体现了他重视教育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尊重学生的自然发展,坚决反对教师的权威性。而戴维库伯在汲取杜威的经验主义和皮亚杰的发现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完整的“体验式学习圈”是体验学习模型的代表。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在PBL中都得到了体现。

二、国内基础教育阶段美术PBL相关文献分析

1.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作为主要研究数据来源进行文献分析

笔者以主题检索的方式在中国知网进行搜索,由于目前PBL的中文译名并未统一,故分别以“项目式/化学习”“项目式/化教学”“PBL+美术”作为关键词进行组合搜索。通过精确匹配检索获得的三种搜索结果大致相当,其中“项目式学习+美术”的结果最多,为103篇,这符合目前大部分研究者的语言使用习惯。笔者以“项目(空格)学习+美术”为关键词兼容以上几种表述差异,搜索到202篇文章,涵盖了目标文献的收录。经过仔细甄别搜索结果,笔者筛选出真正关联的文献79篇,相关数据分析如下。(1)PBL文献研究趋势分析2013年以前相关文献年发表量在2篇以下,2013至2019年在10篇以下,2018年后呈陡坡式上涨。笔者认为,增长原因或与2019年《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3](以下简称《意见》)的颁布有关。在《意见》颁布后,从国家到地方各层面都开始加强对PBL的实践。笔者以“语、数、英等其他学科+PBL”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其他学科的搜索结果呈现高度的正相关性,说明《意见》的颁布对PBL研究的兴起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2)文献研究主题和分布相关文献研究主题主要为“项目式教学”“教学应用”“教学设计”,以及结合具体专业如“工艺美术”“陶艺”等开展的实践案例研究。(3)文献的引用和转载量指标下载量排名前十五的相关文献时间段分布在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数据与文献发表趋势相吻合。截至2022年6月1日,下载数量超过500次的为11篇,其中7篇为硕士学位论文。仅有上海师范大学沈朱佳的硕士学位论文《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画说校园”与“疫情防护服”项目为例》下载量超过2000次。这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师范高校的学术敏感度。在引用频率上,暂无文章被引用数量超过50次。基础教育阶段的文章引用次数大都在10次以下。文献引用数与下载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关研究的质量层次和质量。(4)文献资源类型、研究人员结构和地域分布在文献资源类型上,相关文献以总结性论文、案例式论文为主要形式,暂无综述、调查报告等其他类型文献。在文献来源上,以《美术教育研究》期刊收录最多,共有8篇文献,占比10.12%;在研究机构上,以上海师范大学最多,共发文5篇,占比5.55%。从研究人员结构看,以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引用和下载量最多的是硕士学位论文。发文作者地域分布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等城市的中小学、师范大学,但并未形成显著的成果聚集地域特征。(5)在科研课题项目方面美术PBL获基金项目共7项,其中部级1项,省级5项,上海市1项。其中上海市顾超发表课题成果2项,其余发表成果数量均为1项,无论是基金数量、成果质量还是影响力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应该注意的是,由于2019年国内开始美术PBL的相关研究,PBL的实际课题基金立项远不止7项,如,广东省就有其他立项。考虑到立项程序的滞后性,因此2021到2022年新立项的课题仍未在中国知网中体现。总体而言,美术PBL研究的数量与质量仍处于比较初始的水平。(6)研究学段分布相关研究学段以中等教育和小学教育为主,小学段文献为24篇,占30.39%;初中段12篇,占比15.18%;高中段6篇,占比7.59%;其余为中职、跨学段文献。高中学段PBL文献中,3篇为美术鉴赏主题研究;万方数据的9篇文献中有5篇与鉴赏模块相关,其余为核心素养、创意思维、教法等主题的研究。可见,高中美术教育群体数量不在少数,但相关PBL研究数量较少。

2.其他数据库搜索结果概况分析

笔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库中以同样的关键词进行搜索,仅得到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顾超的论文1篇,可见国内还比较缺乏高质量的高中美术PBL文献。在万方数据库中以同样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共得到589项数据,其中学术论文562篇,收录篇数为中国知网的2.5倍。从文献发表数量趋势看,相关主题发文峰值出现在2019年,共97篇,占比17.17%。虽然万方数据库关于高中美术PBL相关文献的收录数与中国知网不同,但是整体趋势相似。在文献来源上,同样是以《美术教育研究》为最,收录共85篇,占比15.04%,其余均在7篇以下。在发文机构上,以中国美术学院的16篇最多,占2.86%;上海师范大学9篇,排在第5位,可见上海师范大学文献质量更优。另外,万方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虽然在资源类型、学科结构、研究人员、学段分布上与中国知网的数量不同,但是在比例和发表数量趋势上与其类似。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文章更多,但是下载大多在100次以内,引用率也要远低于中国知网。

3.数据分析小结

分析以上数据,可得出国内高中美术PBL整体研究现状:美术PBL的整体研究水平还处于初始阶段,研究基础较为薄弱,没有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集群和较显著的地域特征,仍没有突出的研究成果。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美术学科对教研的重视程度、科研力量不如文化学科。部分美术教师长期以来习惯于一般的课堂教学与技法训练,教科研意识比较单薄,相关教研有一定的滞后性。PBL在文化课中尚未取得大面积推广的情况下,在美术学科中的实践不足亦是情理之中。其次,未形成实施美术PBL的大环境。如果学校与教师层级难以达成统一形式的美术PBL实施环境,“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与“以学为中心的PBL”就难以进行有效转化,容易产生教学观、学习观的矛盾,使PBL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PBL作为一种高投入的项目,缺乏师生的全身心投入、课时等基础保障,难免流于形式,成果也无从谈起。再次,高中美术学科开展PBL的指导不足,未形成规范。目前,在国内能购买到的PBL相关书籍多为外国译著,如苏西博斯、约翰拉尔默的《项目式教学》、阿卡西娅M.沃伦的《跨学科项目式教学》等。而夏雪梅主编的《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丛书》可以说是目前推广最普遍的指导读本,但其中《重新定义学习:项目化学习15例》并没有关于高中美术类PBL的案例。第一部分“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第二部分“多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章节中虽融合了美术学科素养,但是篇幅较短,影响并不大。张丰等主编的《项目化学习慕课研修手册》中,《交通工具狂想曲——基于有效合作的项目化学习》案例在拼图任务与汽车外观设计中融合了美术跨学科素养[4],但是案例仍不是集中讨论高中美术PBL。目前美术PBL指导多从其他学科的成熟项目中借鉴学习,缺乏一定的深度与有效性。学会灵活从其他学科和学段中汲取经验,将成为高中美术教师开展PBL应具备的重要教研能力。最后,PBL实施的激励机制并未形成,部分教师缺乏从原有模式转化到PBL的动力,往往停留在观赏他人课堂的层面,缺乏自我实施的动力。

三、高中美术PBL展望

综上所述,国内一线教师已经意识到PBL研究的重要价值,PBL是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的绝佳教学载体。目前国内高中美术PBL的研究大多处于对其他学科单节课或单元课的模仿阶段,未从大概念视角、结合育人目标等更大的框架进行实践研究。在小学、初中阶段,美术PBL研究方向多为“+劳动教育”“+非遗”“+传统文化”“+双减”“+作业设计”等。对于高中而言,在模块课和艺考教学主题的学情下,高中美术PBL将围绕此凸显以下发展的趋势。第一,PBL或将成为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最佳助力之一。虽然早期PBL应用并非从美术学科开始,但其他学科PBL教学对高中美术教学来说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如,在艺考培训中通过实施PBL,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项目式学习,通过项目推进,提升学生解决绘画问题的能力,融合学科单元知识,达到深度学习迁移的目的。PBL将成为美术课堂改革的最重要方式之一。第二,跨学段、跨学科的高中美术PBL将成为热点之一。尹少淳在解读《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时强调:“新课标为什么从‘美术课标’改为‘艺术’,这是新时代学科融合、世界交流的需要,是从‘知识学习’到‘素养习得’的转化。”在知识量急剧增长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工具使知识的获取空前便捷,同时对人才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单一的知识难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如,在涉及中国古典绘画的鉴赏中,已经越来越强调融合文史甚至戏剧音乐知识进行赏析,这是时展使然。第三,高中学段PBL意识觉醒,将形成高中特有的形式和特点。高中美术教学与小学、初中、高校等有明显差异,难以生搬硬套其他学段的教学模式。高中生在项目实施中主动搜索、处理材料、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更强,随着项目落地和研究的深入,高中美术PBL研究将凸显鲜明的学段特点。第四,鉴赏主题的PBL案例实践研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是研究的主旋律,其他主题的高中美术PBL将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美术模块课虽多,但推行多年以来,由于硬件、师资、课时等的限制,一直由鉴赏模块承担着重担。从发表数据可知,高中PBL关于鉴赏的研究就占半壁江山。目前的高中美术教研活动也是以此为主。另外,“学科素养”“艺考”“传统文化(非遗)”“作业设计”等主题的美术PBL研究与应用也会得到关注。据笔者观察,2021—2022年间,广州市、深圳市就举办过多次以PBL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如2022年3月18日,深圳市初中美术省级教研基地举办的深圳市2022年中小学美术改革线上交流研讨活动,其中“CEAP”项目式学习美术作业改革案例虽是初中课例,但吸引了很多高中的教师观摩,相信很快会引出一批高中美术PBL相关项目。第五,促进美术PBL实施的措施将更多元化和常态化。首先是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教师提升自身教研水平的内驱力,是促进高中美术PBL实施的第一动力。其次是教学改革的实施,是促进高中美术PBL实施主要的外部因素。再次,近年来相关部门对美术PBL实施的激励措施将不断加强,如,大力开展关于PBL的主题教研、培训活动,在各级规划课题中增加PBL专项或将PBL作为选题指南的重要部分,广泛的教育研究将促进PBL的推进。最后,随着其他学科PBL研究结出硕果,其成功经验的推广将不断辐射到美术学科,进一步推动高中美术PBL的实践。当下是美术教育蓬勃发展的年代,在学科融合与核心素养的语境下,PBL对当下美术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随高中阶段美术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广大教育者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走出舒适区,借PBL开拓美育新思路,在教学中直面学生遇到的真实问题,通过PBL的方式开展单学科或多学科知识相融合的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美术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唐婧.项目式学习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设计应用——以《美术家眼中的自己》为例[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9:2.

[2](美)苏西博斯,(美)约翰拉尔默.项目式教学[M].周华杰,陆颖,唐玥,译.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3]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2019-06-23)[2023-02-01].

[4]张丰,管光海.项目化学习慕课研修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初中美术研修总结范文第6篇

高中阶段是使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关键阶段,新课改实施以来,学校改革的热情一度高涨。中央教科所特聘研究员孟兆彬教授创建的“有效教育”教学方式,使我们在改革的热情中变得冷静了许多。以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理论”让我们有了更多的理论指导。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美术教学的课堂实效性,发挥好美术鉴赏模块对选修模块的引领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忙碌之余,我们也在思考一些问题:鉴于有些学校师资力量有限,只能根据各校教师的专业爱好开设2~3个模块,模块的开设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使学生缺少了对其他选修模块的体验,对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美术鉴赏模块的学习也因缺少必要的实践体验而降低了课堂实效。在教学实践中能不能将选修模块的部分内容加进美术鉴赏模块的教学中,达到赏练结合巩固知识的目的?能不能找到一条既能合理提高课堂实效又能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的途径?我们想到了将美术鉴赏模块同选修模块有机结合,促进知识与技能的互补互利,同时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和网络资源共享,建立网络学习平台的途径,使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获取更多的模块知识,更深刻地体验美术学习,培养终生的兴趣和爱好。于是,“高中美术课程赏练结合的研究”课题应运而生。

在课题研究之初,我们首先立足于一堂课的赏练结合,提高美术课程的课堂实效。我们为学生把准脉,创设心理和兴趣的最佳情境,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全组同事分别进行了尝试。例如,“民间美术”一课采用了两种教学方式进行探索,一种是将民间美术的四种类型通过民俗活动中的猜谜语来揭晓,接下来通过讨论、演示、视频展示等手段使学生在玩中学,最后对剪纸进行练习。第二种是通过新年装点门、窗分别导入年画、剪纸的学习从而引入课题,由活动的剪纸引入皮影,重点放在皮影的学习和体验上。这两种方法都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效果都不错。

我们也将相关学科以及初中美术课进行了比对和借鉴。音乐课“亚洲音乐”一课将重点放在了东南亚音乐《星星索》的学习上,教师围绕课题通过看画面哼唱、教师弹唱、跟琴唱、分唱表演、共同合唱等手段和学生共度了一节课的美好时光,取得了不错的课堂效果。初中美术课也给了我们不少启发,“只学不练假把式”,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只要学生进行练习课程,我们都会从学生的脸上看到快乐与满足。

但在欣喜之余,我们仍然觉着缺点什么。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只停留在蜻蜓点水的层面,无法真正体验课程的魅力。能不能趁热打铁,使学生有进一步的体验,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呢?这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教学方法和模式,时间问题、模块整合、实践内容几个问题被提到日程上来。我们通过信息手段搜集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借鉴,也从相关或相近的学科教学中吸取经验,同时同部分初中学校互通有无;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获取最直观的研究资料;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和掌握学生现有学习方式及效率以及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反馈情况和多次教研活动的总结反馈,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步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

我们提出了“T+T”美术教学模式。通过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根据所给课时将授课内容整合为8个专题,每个专题4?6课,采用鉴赏同练习相结合的套餐模式,为了操作方便,我们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T+T”模式,采用“2+2”“2+3”“3+2”“3+3”四种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教学,发挥教学的灵活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在美术基本知识专题采用“2+3”的方式,鉴赏部分主要是了解美术形象、语言、分类等美术鉴赏基本知识,练习部分进行3节黑白装饰画的练习;绘画专题以中西方绘画的不同进行鉴赏,将色彩构成的知识融入练习课程中;建筑专题采用“3+3”的方式进行,鉴赏部分分为中西方古建筑、中西方宗教建筑、现代建筑三课,将立体构成纳入3节课的练习;雕塑专题采用“2+3”的方式进行,鉴赏部分分为中国古代雕塑、外国雕塑,练习部分进行新资源艺术创作;民间美术采用“2+3”的方式进行,练习部分分别安排剪纸、排练皮影戏、民间玩具制作三节课……工艺专题采用“2+3”的方式进行,练习部分进行3节气球创意制作。在研究之余我们也在逐步增加练习课程的种类,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

每一个专题结束之后,我们都将学生的作品以作业展或者是艺术节的方式展示出来,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荣誉感和继续学习的动力。

两年多以来,我们进行了多种尝试和研究,我校“T+T”美术教学模式已基本成形,通过本教学模式的探究,使我校的美术课程规范化、信息化、系统化、资源化。我们还计划通过创建美术课程自主研修网站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一个进一步学习各个模块专题的平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继续延伸下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美术研修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特色美术教育;美术馆;美术特长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目标,并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基于这样的认识,公道中学坚持“实施公道的教育、追求教育的公道”的办学理念,其实质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特长发展。而美术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最佳载体,在尊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展丰富的美术教学活动,努力做到“以美辅德,以美促智,以美怡情”,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二十多年来,公道中学始终坚持“文艺并进”的发展战略,既重视学生艺术特长方面的培养,又重视学生文化基础水平的全面提高,形成了美术教育的办学特色,对此我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

一、发挥教学研究中心的作用

建立美术教学研究中心,其主要任务是:分析高中美术专业教学现状及热点问题,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拟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意见;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科研究活动;定期开放学科研究课、公开课,介绍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教研成果,并承担相关课题的研究任务。

(一)建立专业教学组织机构

由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和体艺处、教研室负责人及学校校长代表组成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教学研究中心进行宏观指导,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并拨付一定的活动经费。教学研究中心对其日常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对所拟订的活动计划及阶段总结进行审核,并组织对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考核。

(二)培养优质专业的教师团队

派出骨干教师到专业对口的大学或者欧洲艺术教育发达国家进行学习交流或派出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教师业务进修,让他们及时掌握美术学科教学的发展趋势,了解国内外美术教学的新思路。另外,为了提升学校教师的综合素养,积极开展美术组教师的校本研修活动,邀请扬州教科院、扬州大学美术学院、扬州职业大学等附近高校的专家学者来学校做学术讲座,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开拓他们的视野。

(三)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专业教师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定期开设组内公开课、名师示范课、艺术沙龙,交流教学体会,研究教材、教法;积极组织开展高中美术专业课程研究,进行学科课改实验;定期组织教学研究课、教学基本功比赛,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并在学校推广,以此促进美术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

(四)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组织教师以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惑问题、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一线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引导美术教师参与研究,养成实践反思和理论学习与总结的优秀习惯,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能力。其次,加强教学资料的整理与收集,组织编写教案,服务于教学。

二、打造多元开放的美术教育教学环境

不同的学生的个好、兴趣和需求各不相同,为学生创设多元开放、主题鲜明的美术教育学习环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增强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营造浓郁的美术教育氛围

树立“大美术观”,将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花一木等融入到美术教育中,使学生在浓厚的艺术气息中得到熏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突显学校标识系统设计;②启动以“阮元文化”为主的学校人文景观设计;③用学生绘画作品美化教室、功能室等场所环境;④重视学校门厅、走廊、楼道、校园文化墙的美化布置;⑤打造“读书角———书香校园”工程建设。注重发挥学校物质环境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使得美术从书本走向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美”的存在。

(二)建立门类齐全且实用的专业教学场馆

第一,建设小型美术馆,展现师生绘画、设计、手工等实训成果,既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了优质的美术作品库资源,也便于校内外同行交流学习、共享。让学生和教师都有展示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艺术作品的机会,如传统的国画、书法、篆刻,也有西方的油画、水彩等,使之成为师生交流沟通的学习园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眼界。第二,建设美术专用教室,探索“美术工作室”教学模式。学校大胆探索教学活动模式,采用“美术工作室”的教学形式,打造充满艺术情境的专业学习环境。工作室采用小班建制,不单纯重视技能技法,侧重于鼓励、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创建资源丰富的大型数字化美术馆

为了实现教学现代化,学校专门筹集资金,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建造了一座资源丰富的大型数字化美术馆。这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平台,其功能主要有:①打造实时信息平台。学生通过网站可以及时了解相关的美术资讯和展览信息,不受时空的限制,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②构建师生学习交流的展示平台。师生可以上传作品照片,便于观众观赏、评论、交流。③开通知名美术馆和博物馆的网上链接,使学生更加关注文化艺术,拓展了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职能。

(四)建设相对稳定的美术教学实践基地

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综合实践能力,建立了教学实践实训基地,基地主要分为两类:①风景写生基地。风景写生是美术课程重要的学习科目之一,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公道中学在宏村、西递建立了两处固定的写生基地,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外出写生,课程结束后举办写生成果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②企业实习基地。在当地相关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使学校的美术课程建设不断深化。通过写生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阅历,增长了见识,促进了对美术专业实用性的了解。

三、采用“点面结合”的美术教育策略

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面向的是普及全体学生的,并不是针对少数美术特长生。学校采用“点面结合”的美术教育策略,一方面针对少数美术特长生,通过艺术专业教学,使他们能够顺利考入高等艺术院校深造。另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样做既有“面”上的普及,又有“点”上的提升。

(一)重视国家美术课程教学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严格按照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的课程标准制定学科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排好总课表,确保各年级排齐排足艺术课时,不漏排、不少排,保证艺术学科教学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执行。公道中学还经常开展教学研究课、名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公开课活动,以此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开展美术社团活动

结合体育与艺术“2+1”工程活动的开展,学校设置了近十多种具有公道中学特色的“自助餐”式的艺术社团项目供学生选择,其中既有书法、篆刻、国画等中国传统艺术项目,又有装饰画、陶艺、电脑绘画等现代艺术特色项目,充分考虑了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活动安排分为两个版块:一是上午大课间体艺活动,学校保证每位学生每天上午25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时间。二是每天下午第四节课的“大课间体艺训练”,学生自主选择活动项目学习体艺课程,并实行“走班制”。

(三)组织专题教育系列活动

艺术专题教育系列活动包括:①校园文化艺术节。学校每年在五月份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的活动有才艺展演、书法比赛、绘画展览,内容丰富多彩,为学生的艺术才华的展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②迎新年画展。定期举办一年一度的“庆元旦、迎新年”书画展,展出学生的美术作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③艺术观摩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的活动,直接把课堂搬到美术馆、博物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④美术写生活动。每年春季,学校组织学生到基地写生,丰富了学生的阅历,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四)打造美术特长生培养工程

通过开展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发现有美术特长的学生,将其组织起来形成有建制的美术班。制定美术班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既要学好文化课,又要通过严格的美术专业基本功训练,使他们成为既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又有美术专业特长的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并且创造有利条件,让他们能够顺利升入高等艺术院校继续深造。具体做法是:①制定学校美术特长生的培养目标及实施方案,开发具有公道中学特色的美术高考校本课程。②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定期聘请高校专家教授来学校指导,力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③开拓创新,建立初中生源基地。在区内友好兄弟学校建立艺术生源基地,提升特长生培养质态。总之,特色美术教育模式的探索,拓宽了学生的成才渠道,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二十多年来,公道中学为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了2000多名优秀学子,其中包括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学府。学校也获得“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高中美术教育课程基地”等殊荣。高中美术特色学校的建设,实质上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是为了促进高中育人模式的转型,也为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3]张真,张丽清.高中创新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创新人才教育,2013(9):45-46.

[4]高雅梅.中国美术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优化路径分析[J].美术界,2016(8):74-75.

[5]连彩娥.美术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8):78-79.

初中美术研修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初中美术;高效愉悦;教学评价

在美术的课程改革中要求我们教师做到的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重视对学习方法的研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做到美术课的高效愉悦,真正实现课改的目标。

一、高效愉悦美术课堂的前提

1、小组合作式的座次为学生的合作和交流提供了保证。环境的创设很重要,这里的“环境”是指可以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轻松的课堂气氛,不仅如此,美术课有独特的地方,不管是合作制作还是综合探索,相对而言给学生提供了空间上的保证。

2、高效的美术课堂需要有秩序的课堂环境。好的课堂纪律,良好教学秩序保持课堂要有纪律的约束,要有规则,缺乏了规则就缺乏了对学习活动应有的束缚力,美术课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每节课都需要不同的材料,没有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没有一个可以约束学生的规则,时间一长,学生忽略材料的准备,课堂效率肯定受到影响。

3、师生关系的和谐性。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关系的和谐是有效互动的关键,师生之间的相互欣赏,才能把课堂的人际关系上升到了一个审美的高度。

二、对教师的要求

1、精心备课。美术说到底也是一门技法课,多媒体课件代替不了直观的演示,俗话说的好,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美术学科更是如此,必须身体力行,给学生示范讲解,这就需要坚持不断进行专业训练。其次认识备课的重要性,备课应该备而能用,把握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有效结合本地区资源选择教学材料。

2、课堂教学方式及管理。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运用美术形式有效地传承文化;(2)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5)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实现美术课程的价值需要有效的教学方式,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有效灵活的安排教学过程,根据教学过程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把握学生实际,因势利导,学生感兴趣后,不仅作业效果很好,而且参与情况、课堂气氛都会达到前所未有的效果。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而且让学生在讨论争辩中发现美,了解美,让学生在互相协作中提高。当然,我们反对那种只有轰轰烈烈的形式,没有实实在在效果的所谓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的时候,发挥小组组长的的作用,从课前到课内,材料的准备、检查、相关知识的收集整理、制作的人员安排,并及时反馈组内情况,课内合作的时候,有效协调,这样避免出现有的同学插不上手,参与不进来,真正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应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特点和能力水平,把握教材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整体性,设计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把全班个体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统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更适于完成各类不同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有着浓厚兴趣的学习过程中动手动脑的能力得到提高。

3、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为此,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时间分配的科学性,对于美术课很重要,不至于出现在教学中的虎头蛇尾,往往是学生热情很高涨到课程结束的时候制作、绘画的内容都没有收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说合理安排课时,掌握难度,优化课堂时间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

4、鼓励性的教学评价

(1)美术作业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以确保学生的成就感。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应弱化分数或等级,重评语评价,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针对美术可视性的特点,在校内或校外、网络上举办美术作品展览,让学生的美术作品进入社会,得到大众的广泛评价。

(2)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只注重学生作业效果、制作效果的好坏,忽略了学生在制作过程,参与过程中的表现,小组合作学习后,可以不仅有对小组的评价,而且有对个人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可以加强学生小组间的竞争意识,有效的促进教学,美术课还有一个重要的课型“综合.探索”,那对于学生的过程评价就更重要了,过程评价更侧重于评价学生的美术活动参与意识、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精神、学生的美术操作技能、对于问题的认知水平和探究能力、对于各种教学情景和创作时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以及与同学交流表达自我观点的能力等综合素质,有效的过程评价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学生的自我评价。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评价活动中,应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我评价、学生间评价,了解学生的审美标准。不管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评价,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学生透过美术教学活动,达到能力提高的目的。

初中美术研修总结范文第9篇

高中美术教师工作总结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美术教师,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己近七个年头,这份美好的工作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次次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一回回与学生的心灵碰撞,都让我的生命多了一份惊喜,多了一份幸福,多了一份期待。我惊喜于学生无穷的创造力,幸福于学生无尽的求知热情,更期待着适合学生的新的教学理念的诞生。

一次偶然的翻阅,让我知道了国家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开始了,而且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一次新课程的培训,次新课程讲座的聆听,一次新方法的尝试,让我隐隐感觉到了这场变革将给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也就是说,新一轮国家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所处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历史性的变化让我欣喜,让我深感自己的责任将越来越重大。

作为一名站在教学第一线的美术教师,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智能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因此,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我将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新时代、新思潮、新理念、新尝试、新改变一切都会悄悄的发生变化。

第一、我将由原来的美术知识的传授角色转化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促进角色。

在此之前,反思、剖析传统教育下的美术课所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种不中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以前我们教师以成人的要求、专业的标准要求学生,要求学生该怎么画就怎么画,该画什么就画什么,这种完全由老师规定课业内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生沦为学习的奴隶,使学生不赶轻易出手,加重了学生的自卑感,导致学生对美术望而却步,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而且,老课程本身具有许多的弊端,且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又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即偏重于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学习内容单、高深、繁多,以培养专业化人才为倾向,完全背离了个性发展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则不然,它确认美术课程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制作过程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以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为总目标。教师不能把学生的大脑当容器,更不能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横在学生面前,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潜能和个性灵活处理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师充当的是课堂的组织者,应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相互合作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树立学习信心,实实在在地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鼓励者,使学生把你当作心目中的大朋友,愿意和你接近,愿章和你交流,愿意你分享他们的欢乐

有了这些新的思索,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也做了些新的尝试,慢慢的觉得这些变化是可行、效果是不错的。

第二、我将改善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围绕教科书做一些新的资源开发和累积。

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越发的觉得新课程迫切需要的、呼唤的是知识面广且多才多艺的综合型的教师,这是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一直以来音乐教学和美术教学活动都是分科进行的,各自的角色旦确定,就只管吸收自己领域内的知识了,往往在自己所教学科的砌起下高墙、且悠然自得的满足于现状。如今的改革,使我很敏感的意识到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艺术课程改革的需要了。如我年教艺术七年级下册《春日抒情》之《播种希望》一课时,里面所涉及到了乐器知识、语文中的诗词解读知识,还有关于春天气候方面的知识等,我感觉到了自己知识的匮乏。所以,越发的感受到新的艺术课程迫切的要求艺术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

除了要掌握应有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涉猎其它学科领域的知识,而且要力图获得比学生更为丰富、详尽的资料,才能对艺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所准备,解决起来游刃有余。以综合艺术课程为例,每个单元都是个主题,比如《艺术与数》、《秋天的节日》、《线的情感》、《黄土地的畅想》等,每一个主题都渗透了舞蹈、戏剧、散文、绘画等多种艺术和其它的学科知识,同学们在学习美术、音乐知识的同时感受各种知识的快乐。作为每一个美术教师要上好这样的课,必须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要不断的攀登知识的颠峰,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学生个艺术的诠释。

知识无边,资源无限。正是因为如此,我在反复的实践探索中,越发觉得仅仅靠教科书为唯一资源上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艺术课程资源需要不断的开发并要很好的利用,才能上课的质量保证上课的量和效果。原有的音乐、美术教科书越来越不适应时展的需要,越来越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动动脑,自己思索一下,学校里学生的艺术作品展览室、图书馆、省级市级艺术馆、各种民间团体、校内外的网络资源及美好的大自然,不都是我们艺术教学的最好的资源吗!

充足的资源找到了,还需要我们的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要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活动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社会的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如我在上《春之歌》那课时,就带着学生到江边放风第,让学生在广阔的、充满春意的大自然中自由的翱翔。

那么,这些艺术课程资源如何来开发呢?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源远流长的民族艺术文化,正是美术与音乐综合课程大力开发和利用的宝贵资源,如藏族的歌舞、朝鲜族的荡秋千、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以及汉族的民间手工艺等。都是民族艺术文化的体现。对课外、校外艺术资源的开发,包括家庭艺术活动(如休息天的郊游,参观博物馆等),社区艺术活动(如镇上组织的书法、绘画比赛,演唱比赛等),少年宫艺术活动(星期天及节假日的各种美术音乐兴趣班等),区、县艺术比赛等等。还有,对蕴涵着艺术的自然地理资源也可以进行开发,独特的地形地貌,壮丽的山河总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我想这些丰富的艺术课程资源将给我们的艺术老师带来全新的艺术感悟,也将给我们的学生带来无穷的艺术享受。

第三、将对学生的艺术学习作出合理的、充满人性的评价,不断的激励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支红笔,优良中下,好与不好,象与不象一切都那样的自然。除了这样的评价方式,就再没别的让我觉得站在我的立场评价学生的最合理的评价方式了, 且不知这样的评价方片面强化了评价的界限,让我尴尬的扮演着终结性和惟性的课程裁判者,致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被动境地,给了他们自卑和压力,就好比在他们的脖子上挂着石块,而要求他们轻松的游过河。经过全新的思索和实验,印证了新课程标准评价理念要求美术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从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角色。经过实践,我发现要这样把握: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

如讲《春日抒情》那课时,我播放春天来临时大地发生变化地影片,同学们在柔和的音乐声中积极的讨论着,尽情感受春天所带给人们的欢乐让学生充分感受春天冰雪融化,大地一片生机到处都有生命在萌动。我还经常用讲故事、师生共同表演等教学形式,调动学生们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在美的环境中自然轻松地增长了知识,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的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那反之学生若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教学就轻松多了。

又如在上《线的情感》的时候,我让学生用线来描绘一样事物,随便什么的事务都可以,我尊重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可以按客观去描绘,也可按主观意识去表现,既可以用写实地手法,也可以夸张、变形,画完了还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见解。实践证明,这样有利于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都能创造出风格各异的画面,令人耳目一新。另外教师要用发展地眼光看特学生,会给他们的学生时代留下美好的回忆。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会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我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及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

在辅导学生作业的过程中,我降低标准,不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门的作品,也不用画得像不像作为衡量的唯标准,大大的鼓励了我的学生,使他们对学习美术充满了兴趣。大名鼎鼎的沃尔特边斯尼小时的经历就值得我们借鉴。他上小学时,曾把花朵画成人脸,叶子画成手,这神奇的幻想非但没有得到称赞,反而得到的是老师的顿毒打,庆幸的是这并末让小画家夭折。今天,这样的事将不再发生。作为老师,特别是从事充满色彩的艺术教学的教师,千万不要吝备用最美好的语言激励你的学生,如:你画的真棒!你的画色彩搭配的真漂亮!你比老师画的好学生们会因此得到鼓励,更会为每一个学生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对孩子们的生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作完这些思考,我并未觉得轻松,反而觉得些许的沉重,中学艺术改革中的美术教师们还将面临更多的考验,接受更多的挑战。作为一名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美术教师,我会努力努力,再努力,尽自己所能为新课程改革添砖加瓦。

高中美术教师工作总结

(1)课堂教学总结:

本人担任了高一年10个班级的《美术鉴赏》模块教学工作。个人认为在美术的几个模块中,美术鉴赏这个模块的意义是特别重要的。今天,图像在信息记录与传播中的作用逐渐地增大,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图像媒体对人类视觉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现在的孩子,在每天的生活中都会接触到大量的电视、电影、摄影、网络游戏、各种印刷品、商品包装、广告、海报、动漫等各种视觉文化产物,在这样一个视觉文化时代[也可称为读图时代],如何引导学生学习鉴赏视觉文化产品的方法,在开阔他们眼界的同时,提高其对视觉文化产品进行分析、理解与批判的能力就成了摆在我们美术教育者面前的挑战了。体验对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举足轻重。学生缺乏体验,对于艺术品第一手接触的经验很缺乏,所以在让他们理解相关内容方面存在一定难度。比如在讲关于商周青铜器艺术的课题的时候,我们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或者地区的学生相比就存在着一个外在环境上的差距,也可以说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是处于劣势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或者地区的学生的外部环境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有利的条件。他们这个课就可以到博物馆去上,在参观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这些艺术品有了近距离的感性的接触后,可以很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回到学校后再借由理性的采集手段去搜集关于青铜器艺术的资料加以探讨研究,感性和理性结合,更好地理解这个课题涉及的内容。又比如讲关于当代艺术的课题的时候,由于学生大部分都基本上未曾真实地参观过当代艺术展或者直观地接触过当代艺术作品。所以在这种欠缺艺术氛围的先天不足的情况下,今后的努力目标是尽力摸索出一套适合我们的学生的具体情况但又不至于和时代脱节的教学方法。另外,这个学期由于条件所限,并未采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2)考核评价手段总结:

本学期采取了一些多样化的手段来考核、锻炼学生:

① 开卷考:

这种考核手段让很多学生都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有一些题目是必须有认真听课或者通过一定程度上的自己的思考才能做的题目,让他们体验一种与他们经验中完全不同的考试方式。借此冲击学生死记硬背,或者盲目抄课本的习惯,逐步形成一种独立及灵活地进行理解性、批判性思考的习惯,这对于他们以后不管是进入高一级教育机构学习或者进入社会工作相信都是颇有裨益的。

②辩论:

方案简介:先在题目库中抽取出辩论题目,然后分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此种方式除了是一种考核方式,更是一种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锻炼、获得个人成长的学习方式。首先是让他们得到表现自己的机会,锻炼了勇气,而通过这样的过程参与也可让他们逐渐形成对别人的观点迅速作出思考以及反应的能力,还考核了他们的知识面。可惜还是有很多学生选择了在座位上沉默,未曾站起来发过言。

③主题设定的表现绘画:

[1]可以是自画像;也可以是一个你认为能代表自己个性,体现自我的形象(图案、图形、图画等,但必须附加文字说明为什么你认为自己选择的这种形象能代表你的个性)。[2]以敬廉崇洁为主题的绘画:主要以图画为主,可搭配适量的文字,必须体现主题。

2.教学研究的计划完成情况:

(1)校际、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

每周三1、2节参加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参加学校举办的两次校本培训。

(2)公开教学、听课、评课:

在本学期内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听课30节。在15周开设一堂公开课《新的实验》。

3.课外兴趣小组工作情况:

指导高一年的美术兴趣小组。

开设课程:造型基础(素描)

每周的周三中午12:3013:30,每周周五中午12:3013:30;

每周周日下午15:3017:30。

4.继续教育的计划完成情况:

本学期内修读了几本比较重要的美术教育相关文件或著作:《美术课程标准研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7月第1版),《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吴乐年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10月第1版),《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钱初熹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2月第1版),《新编美术教学论》(孙乃树、程明太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11月第1版),努力地去领会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传达的精神和指导思想,做到更好地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初中美术教师工作总结

忙碌的一学期又将结束,在这一学期我担任了初一初二的美术教学,现在我把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一、师德表现

关心集体,以校为家。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关心热爱学生,做学生的好朋友。

二,课堂教学

美术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但初一上学期的时候,很多学生的理解就是美术就是画画,经过一学期的知识传授,学生对美术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在下学期的教材上,初一年跟初二年的美术重点稍微有了不同的侧重点,初一年侧重学生对印刷体美术的体验,而初二年更是侧重学生对美术的深层理解,每一节课涉及的内容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学生学起来也有了比较大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探索,以便于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更多的美术作品。在上每堂课前我都要认真的备课,使上课时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并适当的布置课后作业,引导他们完成高水平,有创意的作品。

三、教学工作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水平,适应新形式下的教育工作,我认真的参加学校的每一次培训活动,认真记录学习内容。本年度我继续领悟新课程标准,以新思路、新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认真备课,听课,上好每一节常规课。同时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种活动任务。学期初,在许副校长的带领下,和同事一起完成校园的美化,宣传工作,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并且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本学期也带学生参加兴趣小组,同时也辅导学生参加各项比赛活动,虽然未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相信继续努力会有更大的进步的。

四、课外活动

在课堂中我也积极挖掘美术人才,并利用周末兴趣小组时间对他们进行有目的的培训,这样不但提高了他们的水平,同时也能很好地带动班上其他同学学习美术的兴趣。

五、考试

本学期我采用了笔试和平时作业的评比,笔试主要是书本上的基本知识为主,平时他们交上来的作业我也做到认真批改,分等级评比,所以平时作业对于期末成绩占了百分之七十,所以总体起来每个班及格率都达到百分九十以上,优秀率都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

六、其他

初中美术研修总结范文第10篇

在“减负增效”的前提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充分发挥“研究、指导、管理、服务”职能,强化自身建设,创新教研机制,切实探寻教研工作有效路径,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着力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致化,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要点

(一)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课程理念

1.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引导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推进“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素质为重”的课堂教学改革,聚焦常态课堂,聚焦学生学习,通过落实常态教学视导,走近师生、走进课堂,发现和培育“轻负担、高质量”教改典型,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引领学校和教师打造“高效课堂”、“育人课堂”。积极探索有关学校建立片级“课堂教学改革联盟”,参与联盟学校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它们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不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2.加强中考复习研究与指导。加强对2015年中考考试纲要、中考新题型和我县毕业班教学普遍存在问题的研究,在厘清不同复习内容的特点与要求的基础上,研究如何从考试要求与学生实际出发组织复习教学,研究如何优化教师复习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以全面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精心组织学科高中考复习研讨会,进一步提高研讨的研究性与针对性。

(二)探索教学评价改革,完善教学质量监测

1.探索合适的学业评价方案。研究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努力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学科评价方案及学科学业质量检测方法。积极发挥考试的测量与评价功能,认真研究命题科学,切实贯彻先进的课程理念,努力发挥命题的素质教育导向作用,全面提高命题质量。认真做好考后数据分析,及时反馈分析结果,把考试数据用实、用细、用准,以充分实现考试对教与学的诊断、指导功能。

2.建立教学质量长效管理机制。关注省内外教学质量监测先行试点地区及学校的先进做法,积极开展实践探索,进一步改进我县教学质量监测的运行机制与技术平台,做好每个学段之间的学业检测衔接研究和各学段过程性教学质量的评价研究,着力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以形成提升教学质量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创设多种路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发挥教研评比的促进作用。积极探索有效策略,通过开展优秀论文评选、优秀教学反思评选、优质课评选、教学技能竞赛、专题培训、读书活动、巡回示范教学、送教到校、组织外出观摩学习等活动,激发广大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不断发展。

2.夯实三级教研机构。健全县域教研工作网络,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片级教研中心工作指导意见》,规范县级、片级和校级教研工作,着力构建三级教研联动机制,推进教研方式的转变,教研重心的前移。强化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为广大教师和学校提供新的研究、交流和展示平台。

3.建立教研科研激励制度。为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活动,总结和推广先进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可持续发展,推动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教研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制定出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研、科研成果奖励方案(试行)》。

(四)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1.推进教学管理改革。研究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规范和教学评价体系。依据《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18条(修订稿)》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评估细则(修订)》,开展教学常规管理的检查与评估工作,规范教师自身教学行为,推动学校改进教学管理工作。

2.完善教学常规管理机制。深入推进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引导走向精致化、高效化。推行分级分层把关策略,落实教学常规考核制度和评比制度,引导完善“学校—教研组”两级或“片级—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三级常规检查体系。强化对教学常规管理和学生学习常规管理工作的监督与指导。

(五)加强课题研究指导,提升教育科研水平。

1.加强对课题申报和研究过程的指导。坚持从严审核课题立项申请,充分发挥学科教研员的指导作用。成立课题研究指导组,通过课题研究指导组对各级各类课题研究过程提供技术支持。

2.突出研究应用价值。坚持“以应用研究为主”的方针,给予学校和教师更多的选题导向。积极营造“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科研兴学”的良好氛围,引领学校和教师为改进自身实际工作来开展课题研究。积极扶持农村学校课题研究,积极宣传和推进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倡导的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小微型课题专项研究工程,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做好研究过程管理。依据《市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课题研究的规范管理,督促课题组将开题论证、中期进展及成果报告、结题成果报告、成果鉴定及后续研究按计划规范实施;配合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创建《市教科研立项课题电子管理档案库》,使课题研究过程有序化;根据课题立项批文及结题时间实行关键时间节点提醒及督查制度,尽可能为课题研究的有序推进提供保障,力争立项课题顺利结题。认真做好全市第三批优秀教科研校长、主任、教师评选的初审和推荐工作。

(六)推进教研信息化,拓宽教研工作平台。

1.加强教研信息化平台建设。积极利用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大力推进网络教研,开展好网上教学研究、教学指导、观课议课等活动,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培育教育信息化运用典型。积极发掘和培育教育信息化运用典型,并充分发挥这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方面推动课程教学研究和课程资源积累,另一方面加大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力度,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教育资源,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和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开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等方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做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课有精品”评选活动。

(七)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推进各项创建活动

大力推进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达标争创工作;组织开展好2015年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和第十八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认真贯彻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积极开展省、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结合“中华诵”经典诵读、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和中小学生规范书写大赛活动,大力推进全县“经典诵读”、“诗词进校园”和“书法进课堂”工作。

(八)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1.建立健全教研员的研修机制。坚持教研室的理论学习和工作例会制度,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建立教研员研修机制,积极搭建教研员专业展示和自我提升的平台,鼓励教研员研读教育教学专著,开展专题研究,举办学术讲座,撰写研究论文、调研报告、研究报告,不断提高思想素质、理论水平,提升课堂教学的评价能力、有效教研活动的组织能力、命题及评价能力、课题研究能力。

2.着力提升教研活动的有效性。进一步密切与省市教研部门、学校、教师的工作联系,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研服务水平。改进和优化教研活动的方式,加强活动的研究性、研讨性、探索性和教师的参与性。

三、教研活动安排

一月至二月份:

1、完成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小学各学科的命题工作,做好初中和小学期末质量检测考试安排及市、县抽测学科的阅卷和成绩分析工作。

2、总结2014年度教研工作,谋划2015年度教研工作。

3、召开全县县直学校教科室主任会议,布置教科研相关工作。

4、继续开展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课有精品”活动。

5、召开全县美术、音乐学科骨干教师座谈会,布置2015年美术、音乐学科教研工作。

6、组织参加全市小学语文、思想品德、小学科学、中小学英语、中小学音乐教研员会议。

7、组织参加全市中学数学、中小学体育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

8、参加并指导2014年省、市级课题开题工作。

9、组织书法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申报。

三月份:

1、组织参加第九届皖江高中语文教育论坛,2015年皖南五市数学、皖江五市英语、皖江四市历史、皖江三市物理、皖江七市化学、皖江四市生物等学科高考研讨会。

2、开展2015年全市中学生历史、地理小论文评选活动。

3、启动2015年度中小学各学科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4、联系和协调待结课题的结题相关事宜。

5、启动2015年全县美术教师美术作品评选活动。

6、组织社会人员及特岗教师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

7、组织观摩稼祥中学初中生英语情景剧大赛活动。

8、对部分中小学进行常规教学视导及调研活动。

9、参加2015年度全市教研工作会议。

10、组织2015年度教科研课题申报工作。

11、成立县级课题研究指导组。

12、开展全县初中英语优质课评选工作。

四月份:

1、组织参加2015年皖江五市政治、皖江四市地理学科高考复习研讨会。

2、组织参加全市高中美术专业教学研讨会和全市第二届中小学美术教学专业委员会。

3、组织参加全市小学音乐、初中英语、初中信息技术、高中历史优质课评选活动。

4、组织参加2015年全国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市级初赛。

5、组织参加全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学生书画作品评选活动。

6、组织参加全市第三届中职信息化教学大赛。

7、组织参加各学科中考研讨会。

8、开展全县初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

9、组织泾川幼儿园对全县教学开放日活动。

10、配合市教研室开展小学、幼教教学调研活动。

11、组织参加市—亳州市幼教一日教学观摩活动。

12、对全县再研课题进行督查和进度调研。

13、联系落实部分市级课题结题工作。

五月份:

1、对部分中小学进行常规教学视导及调研活动。

2、组织参加全市幼儿园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3、完成中小学各学科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县级初评工作,并择优推荐参加市级评选。

4、组织参加高中生生物学联赛复赛活动。

5、组织参加全市小学品德、小学科学优质课评选活动,初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

6、参加全县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工作。

7、组织参加省“清华英语”、“一起做作业”等课题研讨会。

8、组织举行2015届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

9、组织城关二小对全县小学教学开放日活动。

10、开展全县小学体育优质课评选工作。

六月份:

1、组织中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素质检测工作。

2、启动第四届全市中小学教师读书征文活动。

3、开展全县小学生数学小论文评选活动。

4、组织2015年全县初中地理、生物学科结业考试。

5、对部分省市级课题中期开展督查、指导。

七至八月份:

1、做好中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素质检测阅卷和成绩分析工作。

2、组织参加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各学科新课标、新教材培训活动。

3、召开全县教研工作会议。

4、组织参加全国高中化学奥林匹克联赛初赛及阅卷工作。

5、组织参加全市普通高中教学工作会议。

6、组织中小学英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等学科教师参加暑期培训活动。

7、开展全县小学生科技小制作,学生历史小论文、乡土地理小论文评选工作。

8、组织参加全市化学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

九月份:

1、举办全县音乐教师基本功评比活动。

2、对部分中小学进行教学视导和调研活动。

3、启动2015年全县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

4、启动2015年“红星杯”少儿书画大赛(赛区)的评选工作。

5、组织参加全国高中数学、高中物理奥林匹克联赛初赛和高中化学奥林匹克联赛复赛活动。

6、组织参加全市第三批优秀校本课程评选活动。

7、组织参加全市小学生科技小论文评选活动。

8、开展第二次在研课题研究进展督查工作。

9、组织参加全市高中英语、高中生物、中小学美术优质课评选活动。

10、组织参加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研讨会。

11、组织参加市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暨2015年年会。

十月份:

1、对部分中小学进行教学视导和调研活动。

2、组织开展全县初中生英语情景剧表演大赛。

3、协助市教研室做好全市初中、小学、幼教典型课例巡回示范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4、举行全县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活动。

5、组织参加全市中学物理、高中化学、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评选活动。

6、组织参加市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资源和专业整合培训活动。

7、组织参加市信息技术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市中学政治课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

8、组织全县中学生乡土历史、乡土地理小论文评选活动。

9、开展2015年全县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

10、组织开展全县初中体育教师说课比赛。

十一月份:

1、对部分中小学进行教学视导和调研活动。

2、开展第二届全县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3、开展部分农村中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调研活动。

4、完成2015年全县美术教师美术作品评选活动。

5、组织参加全市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初中体育教师说课比赛。

6、组织参加全市第三届小学“七彩语文”教师素养大赛。

7、组织参加全市幼儿教师、音乐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评比活动。

8、组织参加市数学学会第六届年会和市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中小学外语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

9、组织实验小学“送教下乡”活动。

10、组织参加区域网络化学教学研讨活动。

十二月份:

1、对部分中小学开展常规教学视导和调研活动。

2、组织开展全县初中物理小制作评选活动。

3、组织开展全县理化生学生小论文评选活动。

4、开展2015-2016学年度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评选活动。

5、组织参加全市中小学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会。

6、组织城关三小“送教下乡”活动。

7、对部分待结课题开展材料审核工作,并联系结题鉴定工作。

上一篇:校长研修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初中教辅研修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