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定义范文

时间:2023-02-21 05:35:24

初中化学定义

初中化学定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化学概念 分化 途径

初中的化学课程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接触学习化学知识与方法,初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与信息加工特点以及学习策略等都会引起初中学生学习成绩产生差异性变化。一般而言,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中所涉及的记忆特征、言语表征与简单推断等方面的差异性,能导致学生初中化学学习成绩产生分化。

一、初中化学概念学习分化的界定

分化本身的概念来自于生物学科领域,指某特定正在发育的个体细胞中进行形态的与功能的特殊变化而建立起其他细胞所没有的独特特征。运用到初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分化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初中学生群体的学习成绩或学习能力经过一段时间而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逐渐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与难度的加大,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会变得日益明显,通常就称为学习分化。初中化学学习分化指的是学生在进行化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伴随着化学概念的发展与增多,化学概念学习的难度逐渐增大,初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距逐渐拉大,相应的学习化学兴趣逐渐减少,因此表现为其学习化学的能力逐步下降。

通常指的初中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进行概括所得的化学语言,通常包括初中化学知识的定义、原理与反应规律等。化学概念的每个字、词与每句话,甚至每一注释都是经过慎重的推敲而得以确定特定的意义,从而能够保证化学概念的科学性与完整性。因此初中化学概念是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必备基础知识,完整而准确理解初中化学概念是初中生学好化学的必要前提。比如在初中化学学科中重要的化学式与溶解度,物质的量与质量守恒定律等均是化学概念。初中化学学习过程的初中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掌握了特定化学概念的基础之上。应该说,化学基本概念是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核心,它既包括相关化学知识结构的静态内容,同时又包括其形成化学知识结构过程中所经历的认知加工动态过程。一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与概括能力的差异,对初中化学教材可以分化具体性表述化学概念与定义性表述的化学概念两个大类。

二、初中化学概念学习的分化过程

初中生在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导致产生学习分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学生的记忆特征、言语表征与简单推断等几个方面。不同初中生在学业水平上产生的学生在记忆特征、言语表征与简单推断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必然导致各层次的初中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的存在着较大较为明显的差异。化学学业优良的初中学生在同一化学概念的学习分化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记忆特征和言语表征,以及简单推断。化学学业中等初中学生和学业困难初中学生比学业优良的初中学生在记忆特征、言语表征和简单推断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各层次的学生化学学习成绩与能力自然产生分化的具体现象。

初中化学在经历一年的系统学习以后,针对不同的化学概念学习产生分化现象,随着化学知识内容加深,初中学生的记忆特征、言语表征与简单推断的差异性得以显著增大,化学学业水平不同的学生虽然存在差异性,但在整个各层次学生的差异却会减小。在初中学生中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记忆特征、言语表征与简单推断存在显著性相关,化学教学对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过程具有促进和提高的明显作用。在化学概念中的具备记忆特征的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言语表征中的简单表述与完整表述,简单推断中存在的一步推断与多步推断等领域主要是不同学业水平的初中学生在化学概念学习中产生分化的明显特征。

三、减少初中学生化学概念学习分化的途径

首先,可以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愉快地让初中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形象地感受到有关的化学概念。初中生在化学概念形成的重要感知阶段,化学教师可以运用各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如演示实验和实物模型或者视听媒体等来展示化学概念的学习情境,能够让初中学生从中立刻形象地了解有关化学概念的信息,从而为自身内化这一化学概念奠定扎实的感性基础。

其次,可以运用合适的语言表征来描述化学概念的定义,从而能够清晰界定化学概念的外延,并且能够透彻分析出化学概念的内涵。化学教师可以用明显的生活化与口语化特征,促使能够反映一目了然的化学信息,从而非常容易被化学初学者掌握的、能够直接观察或罗列比较的具体语言来顺利对化学概念进行表述,非常科学地界定化学概念的基本外延。初中阶段对于一些非重点的化学概念,完全可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表述,并不强求与教材文字表述的完全一致。但是对于初中阶段重点的化学概念,则需要教师运用去伪存真和去粗存精的抽象思维过程,进行严格、科学与准确的定义,力求能够全面反映出化学概念的深刻内涵。教师应该突出化学概念中那些明显而至关重要容易忽视的关键字、词和构成化学概念的特定含义与条件。

第三,设计多种多类化学关联例证,进一步强化化学概念的对外普遍迁移能力。初中化学概念形成的初期通常都是呈现典型实例以概括出精要的定义与明显特征,以便能够从多个侧面将某些化学无关或关键特征设计成思考问题要求初中学生进行辨认做出肯定或否定的清晰回答来形成概念。还可以促使初中学生的正向概念,亦可以通过反例来显示概念的关键特征等。

总之,初中化学概念的形成与吸收蕴含着初中学生的能力结构的变化与发展过程,化学教师应该结合化学概念教学的特点,在形象认知的场景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从感知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实际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静.化学学习优等生人格特征调查研究[J].化学教育,1998(l):29.

[2]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50-58.

初中化学定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在现在我国的初中化学教材中,关于那些传统的基本概念,几乎每个章节都有,但化学概念才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学生们要准确理解概念教学对于学好化学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能力以及阅读能力都相对较差,所以,老师们要在教学的课堂中,要讲清概念,这是非常重要的。初中化学的基础,就是化学中的概念。加强初中化学基本的概念教学,这不但可以让学生们指导物质及变化的过程,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化学研究物质变化的规律。化学概念是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的,其中包括了原理、定律、规律等。在这些概念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推敲的,都具有特定的意义,保证了它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怎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呢?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要从试验中引出概念,分析关键字词

在化学课中,最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同时也是让学生们最为感兴趣的,就是化学实验。在课堂上进行化学实验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老师对化学实验进行演示,从中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和推理,这样便可以形成化学的基本概念。

比如,在研究化学概念以及物理概念的时候,除了课本上镁燃烧和加热碳酸铜这两个小实验外,老师们可以添加一些类似的有趣小实验,比如把纸张撕碎和点燃的两个小实验。老师在演示实验的同时,可以向同学们提问:在整个试验中,哪些化学反应有变化,哪些化学反应没变化?这些变化有何不同?老师们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变化中的不同,然后指出其中的原因,这样就从两个实验中引出了不同“变化”的概念。通过学结,明确化学变化的概念和意义,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找到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

为了能让学生们领会到初中化学概念中的含义,老师不仅仅要在论述概念时注意严密性和准确性,还要发现在用词上不妥和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比如在讲到物质的分类的时候,学生们通常会提出以下几点问题,在讲到“单质”和“化合物”两个不同的概念时,老师们一定要强调出“纯净物”这三个关键字。因为原理上,“单质”以及各种化合物本身就是一种纯净物,它们是同一种物质组成的,要根据它们的不同成分来判定到底属于“单质”还是“化合物”,不然的话,学生很容在此产生误区,比如会把金刚石、石墨等混合物之误解成单质,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理解成是化合物。

在通过实验引导出化学概念的同时,要更加注意学生的实验,要让他们直接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比如,在实验室进行制氧气的试验中,一定要把老师的实验和学生的实验结合起来。在做实验之前,要让学生们首先进行一个预习,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们将实验做一个对比,经过前后对比,相互之间展开积极讨论,最终得出实验结果。老师们在做完实验之后,要加入引入概念,让学生们通过这次实验,知道什么叫做催化剂。这样学生们就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到催化剂的作用。

二、要在引导中找出概念,并对概念作出解析,加深对概念的影响

在初中的化学概念教学中,有些概念含义较深,内容又相对复杂,这必须要求老师们对概念要进行一个全面的解析,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维,对概念有种新的认识和掌握。例如在“溶解度”这章的教学中,不仅定义的句子特别长,而且还涉及到了很多知识点,学生们经常不容易被理解。所以,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最好把溶解度的定义解析成四句话,这样的效果就将大不一样。首先,要强调溶解度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第二,指出溶解的质量为100毫克;第三,在溶解的过程中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最后,要强调出满足以上所有条件后,所溶解出来的溶解克数是多少。这四种限制构成了整个溶解度的定义,少一不可。

三、要让学生们从内涵以及外延方面了解到化学课的概念

化学课和其他学科不一样,化学课有自身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所以它拥有自己的内涵以及外延,因此,化学概念根据不同的定义,都有自己特定的使用范围和含义,这就要求老师更好的剖析化学概念。比如,在“元素”这章节中,定义中提到“凡是具有相同负电荷数的原子都统称为元素”。可是,钠原子以及钠离子所带的电荷就不相同,可它们属于同一种元素,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相同电荷数”以及“一类原子”作出分开解释,让学生们明白“质子数”才是元素种类的唯一标准,在之后的教学中,还要让学生们明白元素是一种宏观概念,它只论种类,不看个数,而且,这些“一类原子”指的是相同的中心原子以及带电原子。因此,只有通过更加深层的分析,从基础上真正了解到化学的内涵和性质,才可以了解到化学概念,并且利用这些化学概念指引学生习题。与此同时,还要深化对化学概念的认识。

在化学学习中,经常会遇见形相近,但意思却大不一样的化学概念,因此要找出区别加以练习,要形成化学概念的体系,这才是加强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最好途径。

四、要经常进行化学实验,用实验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概念,是反应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而化学则是反应物质基本特征的思维方式。概念的形成要求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找出化学概念中最关键的部分,要让学生们了解这些知识,并不是把书上的概念强加给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这样学生们也不会用概念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规律,老师们也要做好课堂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们不断观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鼓励他们踊跃思考,形成化学概念,从根本上达到理解化学概念教学的目的。

除了以上所述之外,老师在化学教学上一定要注意用词准确,化学中的字、词都是极为严密和准确的,不可以将其分割开来。更不能添字,减字,不然的话解释出来的意义就大不一样了。比如,“酸”这个字,在化学定义中是指“电离生成阳离子全属于氢离子化合物”,这句话中的“全部”必须加以强调,并且老师还要举例说明。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加强对“酸”的概念理解。

除此之外,随着现在教学手段的不断进步,老师们可以制作化学概念教学的各种课件,比如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老师可以在荧幕上向学生展示原子、分子等各种模型,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五、结语

初中化学定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细节教学;初中化学教学;知识点

在初中阶段的化学教育教学中,化学知识体系包含许多概念和原理等。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初中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积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结合细节教学与知识教学之间的联系,促使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1.注重实验教学,通过观察指导,促进知识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育教学中,实验教学是较为重要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辅助资源。通过开展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促使其学习兴趣得到一定的培养[1]。例如,在初学阶段,为了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教师可以利用两个简单的小实验(敲碎饼干和点燃纸片),促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不同点。经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敲碎的饼干仍然是饼干,味道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而燃烧后的纸片就变成了灰烬。从而得出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而性质发生变化并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结论。借助适当的实验演示能够促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二者的区别,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加强对知识点的辨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初中化学知识体系中,很多知识点在概念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细节的不同导致其整体内涵完全不同。因此,在初中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应当引导学生注意对知识点中关键词的辨析,促使其形成严谨的思维。例如,在“化合物和单质”相关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二者在概念上的区别,对化合物、单质、纯净物、混合物之间的不同形成一定了解,即明确单质与化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再通过组成元素等判定其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3.加强对问题的剖析,明确问题细节

化学是一门较为严谨、精练的自然科学,在初中化学知识点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对相关知识进行相应的解读,把握知识点中的细节,才能对其形成深刻、准确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以“溶解度”相关知识点为例,由于溶解度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所以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溶解度定义中的关键细节出发,对其加以分析,将其分成四个部分,即一定温度条件、溶剂的量为100克、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在对定义进行剖析后,学生就能够快速地理解溶解度定义的核心,从而掌握这个概念。

4.加强对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的教学

由于化学知识体系中许多知识点存在联系,因此,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紧扣知识点的细节联系,加强对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的教学,促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拓宽学生的视野。以“盐的概念”相关知识为例,教材中对盐的定义是含有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的化合物。然而实际上,单纯依据这个概念很难判断一些物质是不是属于盐类,如硝酸铵(NH4 NO3)、氯化铵(NH4Cl)。因此,在这类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这个定义进行外延,即含有酸根离子、金属离子的化合物均属于盐类物质,或者是含有酸根离子、铵根离子的化合物均属于盐类物质。通过定义外延,知识点的内涵没有改变,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学生就可以正确地理解知识点[2]。

5.加强对知识点的归类和总结

在初中化学知识体系中,知识点较为繁杂,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归纳和整理,明确相似知识点之间的区别,着重关注重c知识。例如,在“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学生需要对原子、离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进行归纳分析,明确不同概念之间细节上的不同,从而发现其中的关键与核心,以便正确理解和记忆。

6.加强知识点细节训练

在完成阶段学习后,应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训练,以此来巩固所学知识。在细节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辨析的方式或创新解答的方式扩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明确相似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能够灵活运用各类知识点。

综上所述,由于化学的学科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细节教学来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由于初中化学知识体系中的知识点较为零碎,学生需要进行整理、分析、理解,才能实现内化。所以在初中化学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细节教学出发,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知识点。

参考文献:

[1]杨 军.细节教学与初中化学知识教学的有机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版),2015(28):286.

[2]傅尚廷.初中化学知识教学中如何融合细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版),2015(26).

初中化学定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化学知识;旧知识;新知识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于学生化学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高一的化学教学中,化学相较于初中所学的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由此,教师必须要深刻探索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化学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促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一、重视初中化学知识的复习,由旧知识导入新知识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内容有许多是相关联的,故而,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复习以前的初中化学知识,以此为衔接点,进行新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讲学时,应仅仅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能够对以前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回忆,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一“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在初三的时候曾经学过金属和金属材料,我们知道了金属的化学性质,那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这些话语进行新课导入,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整合。

二、注重化学知识的局限性,不同阶段的化学知识进行适当教学

初中化学的学习内容与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还是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别的,由此,学生在进行高中化学学习中,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对此,笔者认为高中化学教师应对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进行分析,并根据这些进行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初中化学内容有些还不够全面,以至于到了高中,其一些化学知识有一些偏差,也就是说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的概念以及原理不一定相符,倘若教师不能进行一些讲解,学生很可能产生疑惑,从而难以正确学习这些知识。比如,在初中化学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定义是分开学习的,而到了高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不能单独存在的。由此,教师就需要向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从而进行相关的讲学。

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衔接,对于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而由于笔者自身能力有限,可能还存在不足,但希望通过笔者的分析与建议,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化学水平。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定义范文第5篇

一、紧跟时代脚步,拓宽化学教学新思路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国初中化学课堂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方面在我国教学改革的推动之下,初中化学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向和教学重点都有所改变,因此教师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的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以更加柔和的姿态更好的与教育改革的过程相融合;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初中学段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特殊学段。从小学步入初中的学生在这一阶段将获得有别于以往的更重要、更复杂的新的知识,在全新的知识结构中学习更为复杂的抽象思维方式。虽然素质教育依旧是当前教育所期望的发展方向。但是,学生仍然无法脱离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然需要为了考试而学习,所以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习状态都会与周围的环境产生互动式的变化。因此,化学教师应当紧跟时代的脚步,及时地认识到整个教学环境的变化,适应从教学规范到教学实践的间隙和落差,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将自己的化学课堂打造成适应教学环境变化的发展型课堂。新课改已经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收获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与理想的状态和目标还相距甚远。然而,新课标对当前的教学环境作出了重新的梳理,也对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进行了重新的定义。教师已经不再是传统课堂中的“绝对权威”,而是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并放低姿态,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和领航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朋友。新课标重新扶正并规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中掌握的主动权,这也是新课标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重点培养的一个反映。当然,新课标的种种定义和规定,都是在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之下制定而成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思想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是需要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师深入理解并转变思想、竭力实践的部分。

二、深入理解新课标,尝试多种教学法相结合

新课标不仅重新定义了初中化学课堂,更重要的是转变了化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应对新课标作出的规定,初中化学教师应当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接触并尝试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过程中,探索一种更适合当前新课标的规范和整个教学环境的教学方法。针对新课标指出的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化学教师可以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尝试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利用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一个个任务,来推动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任务,寻找解决方案,梳理自己的已有知识体系,具体实施解决方案,解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寻找突破困难的解决方案,最终完成或未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这样的解决任务的过程,就是他们复习学过的知识,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学习新知识,培养其主动探究和学习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认识自我、改变自我、突破自我的过程。而另一种“翻转课堂教学法”,则是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似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源自于美国,并在美国的课堂教学中风靡多年。但是,翻转课堂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还是存在本质性的差别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像是教师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实践来复习并巩固所学知识,而翻转课堂教学法则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颠覆,整个教学过程的实践主要通过学生在课外的自学来完成,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带着自学时所遇到的问题来到课堂,通过不断地对教师进行发问,教师在不断解决学生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所遇到问题的共性,并通过总结式启发学生的新思路。这样的突破疑点、难点的过程,能够更牢固地让学生铭记所学知识,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结语

新课标颠覆了传统的课堂,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重新规划了当前的课堂教育环境,教师走近学生,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成为辅导者和引导者。当前的初中化学课堂正在以一种全新的面貌示人,而化学教师应当比以往所有时候都更加的与时俱进,不断接触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新初中化学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素养”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将新课改助力推向一个更深入的阶段。

初中化学定义范文第6篇

关键词:衔接教学;基础知识;学习方法

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在学习化学时遇到较大困难,他们有很多问题听不懂,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用的是新教材,而高中阶段用的却是旧教材,有好多知识初中阶段没有涉及,与高中教材严重脱节,这就给我们的教学衔接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及时地调整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化学教学效率。下面是我在初中高化学衔接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仅供大家参考。

一、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特别是面对新教材,他们往往存在着畏惧心理,不少学生在做实验时不敢操作,怕这怕那。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实验经验,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开始。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学生积极进行表扬与鼓励,并给他们讲述身边成功的例子,让学生明白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只要有信心,就会学好化学。

二、针对教材搞好基础知识复习

现在的高中化学教材,在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求上与初中教材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时,我结合高中化学教材要求,对初中化学做了“查缺补漏“的复习:(1)化合价。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介绍是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有些化合价没有涉及,因此在复习时,我给学生做了这样的补充:硫最高是+6价,最低是-2价;Na2S2O3是+2价;FeS2是-1价等。(2)初中化学教材对酸、碱、盐的定义做了介绍,却没有给它们进行分类。在复习时,我给学生补充了酸式盐和正盐的生成以及酸式盐和正盐之间的转化。(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初中化学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只是做了常识性的介绍,为了让学生顺利地学好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我根据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给学生补充了质子数是1~18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4)氧化物分类。在初中教材中没有氧化物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在做实验时自己总结,对于氧化物的分类没有提及,因此,在复习初中化学教材时,我给学生补充了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三、针对学生实际搞好学习方法指导

新课改后的初中化学教材,在基础知识与技能上较之旧教材难度有所降低,学习深度与知识的系统性也降低了。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时,我认真研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针对学生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积极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教法,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时,我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充分考虑他们的思维水平和学习习惯,帮助他们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在学习“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我指导学生运用小组讨论法;在学习“盐、化肥”时,我指导学生运用调查法;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我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在学习“燃烧和灭火”时,我指导学生运用了观察法。

总之,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面对课改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教师只有多学习、多实践,才能消除新旧教材衔接不畅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有效策略,为学生进入高中顺利学习化学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魏彦,王园娴.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02).

初中化学定义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 化学元素符号 化学学习思维 实验教学

1、引言

化学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一门全新的学科,由于在小学以及初中低年级中没有接触过任何化学的基础课程,因此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显得有些吃力,这种情况也导致学生无法有效的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教育经历深刻的认识到,如果初中化学知识储备不足,那么对于学生高中甚至大学期间的化学学习会产生显著的影响,甚至导致学生讨厌化学,最终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从教学的本质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

初中化学是学生认识化学的开始,也是学生化学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实际教学出发,认为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教学途径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1 从元素符号入手,夯实学生基础

化学元素符号是学生认识化学的开始,也是所有化学知识学习的基础。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认识清楚各个化学符号的意思。在初中化学中,课本后面都附有完整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只需要记住前20位的化学符号就可以了。但是,从学生学习的长远出发,应当尽可能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所有的化学符号。对于化学教师而言,通过顺口溜、歌曲的形式让学生牢记化学元素及其符号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与化学元素符号相对应的另一个化学基本知识点是也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化合价是物质反应及物质结合的基础,将化合价与元素符号对应教学能够更好的让学生系统的掌握化学基础。例如,氧元素的化学符号是O,可以形象的跟学生说当我们张嘴呼吸的时候,嘴的形状的一个圆圈,我们所吸进去的是氧气,所以,氧的元素符号是O,我们不能一次就完成呼吸,所以氧气的符号必须是O2,并且只有氧气的化合价是0价不掺带杂质的时候我们呼吸才是安全的,所以氧气中氧的化合价是0。可以依次类推,单元素组成的物质其元素的化合价都是0。

2.2 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接触化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让学生直观了解化学、认识化学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验的教学价值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教师仅仅将实验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用来验证理论的结果。这种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否定了化学实验的价值,因此也是很多学生无法通过实验掌握化学知识。例如,以基本的酸和铁反应为例,通过试验学生能够明白,基本的酸和铁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氢气,并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很多教师当实验到了这个阶段时候就结束了。其实这个试验可以进行深入的延伸,例如相同质量的铁与足量的稀硫酸、稀盐酸反应,哪一个产生的氢气多,为什么?适量的稀硫酸、稀盐酸和足量的铁反应,哪一个产生的氢气多?像这样的实验能够让学生明确化学反应的本质,并且能够有效的联系基本的化学理论方程式进行试验和理论的较差验证。另外,实验教学不仅仅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小问题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用醋消除水壶中的水垢等。

2.3 强化化学语言,让学生建立化学学习思维

要学好一门课程,必须具有课程的语言及学习思维,对于以前没有接触过化学知识的初中学生而言,建立化学学习思维无疑更加困难,这对于化学教师教学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通过实践教学,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能够很好的让学生应用化学语言,建立化学学习思维。第一,抽象问题具体化。在初中化学中,很多名词过于抽象,学生很难一下子接受,例如“物质的量”。这一个名词是经常出现在化学知识中的基本单位,同样它也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的物理量之一。从定义而言,它是一定数目的集合体,而从本质上,它仅仅是一个比值。要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一名词,应当从它的定义入手,并且将其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明确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前后的知识进行有效的串联,形成有效的知识链条,才能让学生有一定的化学学习思维。第二,鼓励学生使用化学语言。初中化学知识很多都可以用化学语言进行描述和分析,例如最基本的铁与稀硫酸反应,在描述过程中,要让学生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描述,这样不仅能够加深理解,同时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第三,前后知识串联,形成有效的学习体系。初中化学的基本内容并不多,但是如果将每个知识点进行孤立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内容过于零散,不利于知识体系建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及时的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能够明确前后内容的关联性,从而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建立化学学习思维。

3、结语

在初中阶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未来化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层层递进,从基础的夯实到思维的养成整个学习过程,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地位不能改变,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最大的学习帮助。

参考文献

[1] 于润清.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略议[J]. 青海教育,2009,9

[2] 周卫萍.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略论[J]. 吉林教育:综合,2009,12

初中化学定义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合作教学;有效实施

合作学习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学习的效果,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合作小组之间的讨论、演示,诱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课堂学习过程灵活变化、融会贯通,从而一改以往初中化学单一的教学模式与局面。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进行的互动,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在初中化学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主动的合作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教学的

优势。

一、初中化学合作教学的意义解析

在化学课堂上应用合作的新式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与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助精神得到极致的发挥,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缺陷,并给予有效补充,以此弥补教师在课堂中无法对每一个学生都最充分了解的问题,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利用。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合作教学法,改变了以往老师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局面,拉近了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使师生成为朋友。这样一来,学生将不会再有服从、压迫的向心力。在一段时间的师生学习与交流后,可大大增进学生与教师间的默契。化学学科是比较抽象的学科,要求有更强的互动性,利用分组学习方式,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与好感,最终有利于化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初中化学合作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

通过化学合作学习意义的解析,可以得出,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实行合作学习方法是必要的,下面我们将重点探讨初中化学合作教学实施的策略。

1.在合作中完成信息的处理

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信息的搜集与处理。单个学生个体在信息的获取、搜集上办法不多,渠道和范围都有限,整理到的信息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尽如人意。而不同学生在信息的搜集渠道、范围上都是不同的,如果这样,那么为其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使其能够互通有无、相互补充,实现资源的共享。例如:对于人教版教材的教学,要进行“水”和“空气”这两节内容的教学,在课前,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讲述,安排学生调查或搜集身边有关水污染、大气污染的案例,分析原因以及产生的危害,对相关信息进行汇总,然后在小组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最后通过挑选,由发挥最好的小组进行总结与汇报,在学生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给予对方充分的尊重与理解,能够倾听对方看法,有不同意见时,应在对方陈述完以后再提出或补充。鼓励对方独到或者精彩的见解。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最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主体都成为课堂集体的一分子。

2.合作能够将问题澄清

在认知活动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出现一些难以排除的思维。遇到这些化学学习的重难点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到极致,充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化解化学课程“教与学”的难点与重点。例如,在“原子、分子”的教学中,针对分子和原子,究竟哪一个才是保持物质化学结构的最小粒子,在班级中进行分组讨论,最终形成正确的认识。再如:在讲授“质量守恒定理”一课时,在叙述过程中易将定义中“参加化学反应”这段话忽视。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针对这一问题在小组中展开讨论,16 g的氧气与6 g的碳能够充分反应,而化学反应后,能够生成多少二氧化碳?20 g的氧气与6 g的碳进行反应,那又将生成多少二氧化碳?通过深入探讨,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定义的理解。

3.在合作的基础上动手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索能力方面动手实践是有效途径之一。而化学课程中的实践活动都可以利用学生间的合作来完成。化学是以实验为主的基础性学科。合作实验时,学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一个学生的位置都是不可或缺、独一无二的。在合作中,应该将每一个学生的任务进行明确,并且在合作过程中挖掘学生的价值,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钢铁锈蚀条件的实验过程中,好学生可以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一般的学生负责实验的操作,而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负责实验的记录,以此来避免学生在小组中逃避参与的现象,教师可以对小组中的学生进行随机提问,以学生的表现来定位小组组织。提问的方式是随机的,所有学生都有可能来展示小组的实验结果,一旦学生小组实验的积极性不高,在接受提问时就不能自如应答,从而使整个小组的质量受到影响,这种群体连锁的压力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实验活动中。此外,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学优生,让他们自觉帮助学习上有问题的学生,使成绩好的学生与较差的同学形成团结合作的和谐关系。

4.积极展开合作,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对“一题多解”进行训练时,应该积极诱导学生利用一切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并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各种解决方法中挑选最优方案,让学生对汇总的多种方案进行探讨,把握知识的转化与联系,以此来优化学生的发散修行思维和甄别最优方案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拓展的空间,使学生形成较好的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例如:足量的氢气与96 g灼热铜与氧化铜混合物反应后,将剩余的固体进行称量,显示为64 g,计算氧化铜在反应中的质量。在学生讨论与探索前,应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空间,由于学生要进行探究与讨论,所以,必须让学生有独立的见解与认知,思考与讨论必须要建立在一定的了解上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恍然大悟、一点即通的功效。此时进行讨论能够将学生形成的观点进行探讨与交锋。

新课程改革以后,我国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创新性与有效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展开合作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并锻炼学生的团结精神与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韩春宏.化学分组合作学习初探[J].考试周刊,2008(1).

初中化学定义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复习; 对比分析; 心理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39-001

中考化学分数较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为了使他们系统地、牢固地掌握初中阶段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顺利地学好高中化学,我们往往要进行几节课的初中化学知识的复习。学生对此很不理解,而部分老师也觉得难上,因为高中老师大多未教过初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知识点、重难点不够熟悉,也就产生了“何苦呢”的思想,有的教师则认为花了好几节课的时间复习,太浪费了,到具体章节用到初中知识时稍加点拔即可,花这么多时间复习不值得。

其实,高中化学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加上课本内容与考题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导致许多学生刚跨入高中,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有些学生进入高中后感到学习化学十分困难,产生不少困惑,丧失学习的信心,学习兴趣降低。所以,如何使初中化学的启蒙教育向高中化学的基础教育平稳过渡成为高一化学教学的重难点。

要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首先必须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我建议高一化学教师在正式讲授高一的新知识之前,先拿出两周的时间来复习初中知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把心从假期中收回来,容易进入学习状态,不会错过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在复习中穿插高中知识点,学生也容易接受。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到一道道题目中,一开始就将中考中的能力题或高中高考涉及到的初中知识,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难解答的问题,编出一份试题,让学生在第一节课进行练习,不会的可以相互讨论。知识点是初中的“旧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却是新的,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知道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会考到,学生就能理解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就会自觉地认真参与了。然后根据学生第一节课的实际解题情况,再组织一套涉及初中各重点知识的复习题,以精选的习题为载体,将要复习到的初中各重要知识点进行复习,由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教师只是就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或点评。这样做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思维,灵活运用知识点,增添学习兴趣,又改变了传统的“三部曲”复习模式。两周后进行摸底测试,再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在高一对学生铺设的问题台阶不要一下子就很高,最好从初中的旧知识点出发,使他们能上得去,以防发生两极分化。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发现相似,寻求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在做和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教学时应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和节奏,刚开学不要急于讲授新知识,更不能开快车,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求我们中学化学教师对初高中化学教材都必须熟悉,清楚初高中化学教材间衔接的盲点(即新的初中教材将知识降低要求或删减了,而高中教材又没有补充这部分内容,而高考考纲中须掌握的知识)。

我经过仔细分析初三新教材和大纲,与高中教材和大纲做了比较,归纳出以下几方面初高中教材的“盲点”。

1.化合价

初中化学中介绍一些常见元素化合价,这些元素的化合价仅仅是它们的主要的化合价,部分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列出,如果简单认为这些元素只有表格中化合价,在解题时易造成思维定势。硫最高为+6价,最低为-2价,而Na2S2O3、FeS2中的硫元素化合价分别为+2、-1价,都不是常见化合价。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初中化学常识性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我们要根据教材中原子结构示意图,总结出质子数为1-18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这样有助于学习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

3.酸、碱、盐的分类

初中化学常识性介绍酸、碱、盐的含义,而没有对酸、碱、盐进行分类,特别要和学生讲清楚酸式盐与正盐的生成及酸式盐与正盐之间的转化。

4.启普发生器原理

初中化学选学启普发生器原理和装置,而该装置原理或简易装置在高中多次用到,有必要了解其原理及适用条件。

(1)原理:利用压强原理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

(2)适用条件:用于该装置制取的气体同时符合下列三个条件: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不能控制粉末状固体与溶液接触);反应在常温下进行(不需要加热);除气体外,产物可溶于水且放热较少(若产物微溶,可能堵塞溶液通道;放热多易使玻璃容器炸裂)。

5.氧化物的分类

现在初中课本上根本就没有氧化物的概念,只需要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做实验自己得出结论,用自己的语言来给氧化物下个定义。至于氧化物的分类更是只字未提,所以须向学生讲解清楚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定义。

我们教师除了关心学生学习上的转变外,还要关注学生心理上的转变。大部分学生都把高一当成新起点(认为初中不曾认真学习,养成许多坏习惯),有一种“一切从头开始”的愿望,但是他们又不知道怎样开始,感到很迷茫,再者是在这种心理过渡性的关键时期,意志与毅力都不强,很容易会使这种心理自然转变的征象消失。因此,在初、高中衔接教学中,加强鼓励和表扬,介绍周围环境中许多成功的例子,帮助他们描绘未来蓝图等,以强化学生“一切从头开始”的愿望,同时指导学生“怎样开始”,结合自己的经历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化学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和决心。

总之,如果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经过我们教师的精心准备、细心讲解,学生一定会满怀信心的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为以后提高化学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初中化学定义范文第10篇

多元智能理论讲人类的智能分为九个范畴,分别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和存在智能.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充分、全面地认识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并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发掘资优学生、扶助问题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智能的全面发展,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升.

一、如何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1.情境创设,动手操作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应该着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并且可以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教学手段.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化学教学情境,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化学中有很多问题是建立在空间想象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在推敲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可以提高数理―逻辑智能和空间智能.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时,课题1中原子的构成是通过立体的图片或动态空间解析图展现给学生的,教师可以创设原子世界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原子的构成原则和形态,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思考并绘出其他原子的结构图,最后通过语言具体地将其表达出来,这样一来,学生的多元智能如空间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语言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化学学习是书本知识与实验的结合,通过身体操作产生化学现象,得出化学结论,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模拟地球植被被破坏后氧气被耗尽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氧气的重要性,随之进行实验制备氧气,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自省植物生命的存在,激发学生保护植物,爱护地球的意识,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存在智能和内省智能.情境创设,将学生融入化学世界中,在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多元智能,使学生个体在自身基础上更加优秀.

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中,共提出了37个实验,其中80%以上的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50%以上的实验是作为科学探究的方式呈现的.这些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即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其变化规律的再认识,从本质上说,其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中的化学实验也是一致的.由此,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不仅要求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还要从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推动情感升华以及科学方法教育等各方面进行指导训练,力求培养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对学科知识的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建构,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可以充分领略化学学科这种特殊的魅力.

2.自主思考,分组合作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是被动接受和自我消化的过程,不仅教学效果差,学生个体的智能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遇到问题后相互交流、思考与探索,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划分学习小组前,教师应对每一名学生的多元智能进行考察,即发现每个学生个体独特且优秀的智能,并根据这些个体的独特智能划分学习小组,让每一个学习小组里的同学都能分工合作,发挥自身的特长.学生作为学习个体的存在,受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的综合作用,每个人的多元智能发展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擅长分析思考,有的学生擅长语言表达,有的学生则擅长组织领导.所以,教师应根据这些学生的个性品质合理分组,让每个学生在小组的学习过程中都能发挥自己的智能,充分展现自己.这样一来,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发展和提高,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化学学科的深入学习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3.多元评价

传统智能理论认为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是以这两者整合方式而存在的一种能力.这种对智能的定义过于狭窄,所以受这种智能理论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不全面的.很多有着独特且出色智能的学生由于没有在普遍认可的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上表现出色则被认定为差生,但其拥有的独特智能往往是一般人穷其一生都无法超越的.所以,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寻找并发现学生个体的多元智能,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提高,针对学生的智能进行多元评价,明确学生的强势和弱势,取长补短,充分提高学生个体的智能.

二、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是一个个个体,而被看成了一个学习的整体,大部分学生的表现被认定成了所有学生的表现.而我们都知道,学生个体因是本身智能的差异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都是不一样的,而表现出来的能力差异则更大,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可以有效地认识学生个体差异,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进行有效的训练和提高,对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是极有好处的.

2.改善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而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多元智能化理论,注重学生个体的表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发挥其自身特长,多元评价学生个体,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是极有利的.

三、总结

上一篇:化学考点总结范文 下一篇:化学公式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