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生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4 15:02:42

初中地理学生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学生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一、图文并茂的初中地理教学形式之价值探微

(一)是现行教学模式变革的重要立足点

教学改革的推进,要求当代教育工作者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让教学活动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更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不再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实施教学,重视课堂活力的提升以及师生关系的改善。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地理图形与图像的重要性得到肯定,初中学生通过初中地理学习应当具有基本的地理图表识别与应用能力。立足于地理图形开展教学,可以使得初中地理课堂图文并茂,切实保障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参与热情

因中考中地理所占分值不高甚至只是考查科目,很多学生对初中地理学科不够重视,这往往使得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参与度。但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使得他们对地理图形和表格充满好奇心,尤其在学生初步接触地理学科知识时,教师应尽量将课堂教学内容使用图表做载体展示出来,可以在形象化学习内容的同时力求通过教师的引领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到课堂上,积极参与并主动思考。

二、图文并茂的初中地理教学形式之实践途径与反思

(一)寻找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之间的完美契合点

有时候,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并不是专任教师,因教学经验和精力等方面的原因难以保证尽量使用多媒体技术将地理图表等内容进行展示,更谈不上在多媒体技术和地理教学之间找到完美的契合点了。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内容虽然难度不大,但却包罗万象,其有自然景观、基本地理学科知识、地质构造、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内容,这些知识点相对较为分散,缺乏必要的系统性。对于刚刚学习地理的初中学生来说,要在短时间内将这些分散的知识植入到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中较为困难。针对初中地理知识点零散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地理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地理知识,用图表的形式将地理知识表达出来。借助于多媒体设备的力量与演示文稿的图文并茂特点实施地理教学,能够促进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利用图片收集与识别游戏开展图文并茂的初中地理教学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是初中地理知识的两大分支。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针对这两个方面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所谓学习,就是让学生知道一些学习前并不知道的知识,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初中地理知识一般是自然地理事物或者现象的产生原因、分布规律以及发展影响要素,人文知识涉及到国家、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教师引导学生以地理学习内容为基本做收集与识别图片的游戏,有利于图文并茂地理教学活动的实施。

(三)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开展图文并茂的初中地理教学

地理作为一门科学,其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最重要的就是工具功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知识固化已有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技能的引领者。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地理图形使用习惯,能够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巧用地理学科知识是初中地理课堂的核心追求。

初中地理学生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面临的主要困境

1.学生学习技能技巧不足。一些学生在地理教学中习惯于被动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没有能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高效地开展学习,导致教学效率较为低下,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不利于地理教学成效的提升。

2.课堂信息容量较为匮乏。一些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是习惯于一支粉笔一张嘴走上讲台,信息量非常有限,演示手段较为匮乏,没有能够将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教材内容背后蕴含的丰富信息无法直观展示在学生面前,导致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低下。

3.地理教学模式陈旧落后。一些初中地理教师还是习惯于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没有能够潜心分析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尤其是他们渴望参与教学双边活动的迫切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强调机械记忆地理知识点,没有能够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同步发展。

4.教学空间未能有效拓展。在地理教学中,广大教师不仅要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提升,还应当积极拓展教学空间,带领学生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实践活动,加深对地理学科各方面知识的了解及对生活环境的了解。教师应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多元化、多角度、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有效突破初中地理教学困境的措施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基础上,初中地理教学要注重教学研究,强化理念创新,优化教学模式,从而有效突破当前困境。

1.强化技能技巧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地理学习技巧是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抓手,教师要想方设法对学生进行技巧指导。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读图、学会比较分析、学会总结梳理,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善于分析地理学习内容中蕴含的规律并进行总结提炼,通过自我分析研究的方式牢固掌握被动获取的知识点。另外,许多机械的知识点难以记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联想记忆法进行形象记忆,将枯燥难以记忆的知识点和较为形象的事物联系起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图文并茂的格局,从而强化学生掌握效果。另外,教师还应当运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帮助学生科学制定地理课后复习时间及间隔,让他们花费最少的时间获得最理想的成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如果能够掌握较强的技能技巧,则不仅能够减轻教师教学的压力,而且能够让课堂氛围更活跃。

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加地理教学信息。针对初中地理教学中信息容量偏少的实际,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手段,将各种有利于地理教学开展的资源信息整合起来,进行生动形象的演示,从而强化学生理解掌握的效果。例如,在世界的语言与宗教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演示世界各地的主要语言和宗教流派,介绍与此相关的背景资料、基本常识。学生在这样的课件演示中,不仅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极大地拓宽了知识面。再比如,教学走进国家——法国、美国、巴西等章节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下载与教学国家相关的民俗风情、标志建筑、历史人物等,演示课件,让学生在直观感知中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弥补了学生没有亲身去过这些地方的遗憾。现代教学手段尤其是电脑与网络的融合,能够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生动的信息,可以在氛围营造方面发挥作用。广大教师在不仅要经常利用多媒体手段,还要善于在使用频率、使用时机、使用内容等方面严格把关,逐步提高自主创作设计水平,使教学课件与教学工作实际需求联系更紧密。

3.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给予学生自主空间。新时期的初中地理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当始终遵循“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这一原则。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开展,都是围绕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最终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设置一组探究题,涵盖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要求学生对照思考题分小组进行研讨活动,在研讨活动中表达观点,汲取他人的长处,最终通过讨论、分析、提炼的方式得出问题的答案,圆满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该放手的坚决要放手,提供思考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放”的环节,在地理学习研究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来,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发挥“收”的作用。无论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开展地理学习,还是最终教师进行重难点启发掌控全局,这一课堂教学模式都显著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成了整个教学活动的启发引导者,绝大多数学习目标任务都是依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的,师生互动,能够更好地突破地理教学困境。

初中地理学生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球运动;教学策略;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3008802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这一部分内容的理科性质较强,对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要求极高。同时,这部分内容往往是考生考试失分的“重灾区”。本文以南宁市第一中学为例,在深入分析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及“地球运动”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高中地理“地球运动”教学策略。

一、课标、考纲要求

关于“地球运动”这一部分内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是: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指出: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学习要求,从其中的行为动词看,强调“分析”能力。结合知识内容要求看,该标准包含着四层递进的含义:一是知道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特点及相互关系,二是理解地球运动的规律及产生的地理现象,三是分析这些规律及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四是分析这些地理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重要意义。《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指出:高考侧重考查宇宙环境、地球运动规律及其意义等主干知识,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读图能力、逻辑推断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以及考查学生的地理思维方法和地理核心素养。

二、“地球运动”教学现状

为了全面了解南宁市第一中学高中“地球运动”教学现状,特设计一份包括“地球运动”学习兴趣、“地球运

(二)河段分

通过对长江流域水系简图的整体概览,为划分长江河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让学生知道划分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的两个节点的位置和名称,对长江河段划分形成明确认识。具体制作流程:①在长江流域水系简图上依次点击湖口、宜昌两地,选择“放大进入物体”;②进入放大界面后,编辑两地详细资料。

(三)景观展示

通过对长江河段的划分,按上游、中游和下游的顺序,点击各个城市和景观点,选择“放大进入物体”后添加到“路径”,就可以分别添加各地内容,展示出不同河段地区的重要城市景观和自然景观。让学生观察长江不同地区的状况和位置,得出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点,联系前面学过的中国行政区和地形区等知识点得出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主要地形区。

(四)总结回顾

在教学过程结束时还可以把演示课件还原到开始的整体概览状态,供学生回顾和复习本节课学习内容,最后进行知识总结(在Focusky上展示总结表格)。

四、总结

综上,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地理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地理信息化教学不断发展。本文就在此时代背景下,在简单介绍Focusky软件简洁性、直观性、便捷性和形象性的功能特点的同时,浅析了该新型课件制作及演示软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课件制作与应用过程,并结合具体初中地理教学案例进行课件制作与分析,以求能够为提高初中地理一线教师制作地理课件的水平和进行地理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也期望能够以此有效调动初中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其地理学习积极性和

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胡星荣.Focusky――制作地理教学课件的一款利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5).

初中地理学生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学习;兴趣;地图;课本

地理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主要包括经济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地理学科更加细化,而高中阶段处于基础地理学习阶段,是打好基础的关键。为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广大地理教师应根据高中地理的学科特性,有针对性、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进而使学生能够高效地学习地理,提高地理成绩。以下是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的一些地理学习方法,以供参考。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实现高中地理的有效学习,先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当他们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才能促使自己积极地去了解它、探究它,才有决心和毅力去克服学习障碍,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完成自我学习的全过程。

高中地理不同于初中地理的浅尝则止,不仅涉及的知识点更加广泛,思考的问题也更加困难,这就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举例来说,针对一幅图,学生要有结合自身的知识,得出该地区经济、自然地理、人文景观的信息,才能完成试题。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积极认识,让学生意识到地理是生动有趣的。通过对一幅图的观察,可以使学生了解当地的经济、人文、自然情况,丰富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增强学生观察能力;通过观看一些地理节目,如地理频道、纪录频道、动物世界、天气预报等,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意识。

其次,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地理学科是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现象,如山川走势、天气变化、作物种植制度、特殊自然景观等,将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生活经验运用到地理知识学习中去,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知识体系。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学会读图,识别信息

地图是地理的灵魂内容,也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在地理学习中地图必不可少,通过地图的展示,教师的教学活动会更加生动形象,学生也会更容易理解知识,进而将知识具体化。总而言之,地图是地理学的载体,是提高地理成绩的重点。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熟悉地图,使学生心中有图,脑中有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应让学生多看地图,多读多想,将地图与地区信息相结合,与地理知识一一对应,这样在面对地理题目时,学生才能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地图进行分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地理学习中会出现很多图,如地形地貌图、景观图、剖面图、日照图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对图像进行分类,掌握每一种图的特点和重点,并能够从图像的关键数据出发得出准确信息。看见一个图,学生先要辨识图像类型,然后明确图像的关键数据,并对图中的说明信息,如比例尺、颜色分类、地形标志、方向等仔细观察。

最后,学生还要熟悉图像信息与语言信息之间的转换、图与图之间的转换,如平面图转换为剖面图,以及地图视角的改变等。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有效地联系了地理知识,还进一步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得心应手。

三、吃透课本

任何科目的学习,课本都是基础。因此,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后,教师更要指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究,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系统的认知。

对比初中地理学习,高中地理学习明显具备中高难度、系统化等特点,对学生知识的宽度要求更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有重点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教材体系的把握能力和学习效率。

举例来说,对于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教师应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背诵,进而在答题、分析时能够游刃有余,如气候分类、典型气候的特征等知识,就包括降水量、热量、光照、气温、植被、无霜期、熟制等相关信息。只有依靠扎实的基础,学生才能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与探究,从背诵转换到逻辑分析、类型辨别、现象解释,实现地理学习的飞跃。

四、学会自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习方法同样如此。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总结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建立错题集,加强自身知识体系的薄弱环节;在面对难题时,应多与同学交流,主动向教师请教,攻克学习难关,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学习不同于初中地理学习,对比初中单一接受的学习模式,高中学习更侧重于思维的培养以及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必须转变自身的学习观念,化被动为主动,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建立自己的学习系统。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加强地图教学,增强学生识图、用图能力,重视基础教学,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徐松.如何打造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2012(36).

2.曾永翠.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途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

3.张臻华.新课程改革条件下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研究[J].新课程标准(下),2013(07).

初中地理学生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学科渗透不能超越地理课程标准。

新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义务教育地理学科对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如下:

①掌握地球与地图基本知识,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②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③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④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

目前的现状是,初中地理是简单的概括和总结,更多的是解决"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的问题。可以这样说,初中地理教学是为学生了解掌握地理知识、地理环境、地理事物打开了一扇色彩斑斓的"窗户",提供了了解身边和外部世界的一把多功能的"钥匙"。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需要师生花费足够时间和精力来实现"学科渗透",或利用数、理知识对所涉及的地理现象加以探究性学习,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有出入的。有些探究性内容和形式无法通过课程标准体现出来,有的甚至未做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就出来了:哪些问题值得尝试,哪些问题点到为止?可以尝试探究的章节或某知识点又如何安排时间?是否会影响教学进度,浪费教学时间?

文科知识的适时渗透,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意义重大。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经常碰到诸如天气、气候、季风、降水、太阳高度、时区、区时等地理问题。在讲授以上知识点时,利用物理学、数学的思维和知识进行讲解,无疑对理解知识点有所帮助。然而,初中地理课堂上过多地涉及理科的知识是不切实际的。一方面,初中学生是在理科知识相对滞后,充其量是在同步的情况下开始了地理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即使是用刚刚学到的理科知识"现买现卖",这对于学生理解、解释地理现象,未必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正如有的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内容讲得像几何课,把大气的水平运动讲得像物理的力学课,这对于地理知识刚刚入门的初中生来说是不适宜的。

我在教学中发现,文科知识(历史、文学、政治、宗教等)在地理课堂中的适量、适时渗透,能够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要求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同时丰富了地理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地理学科知识更好地迁延和被吸收。

在地域辽阔的亚洲,特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文化孕育了世界三大文明古国,一是源于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中国,二是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印度,三是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巴比伦。在讲述完亚洲位置、地形后,我适时地引入学生比较熟悉的四大文明古国的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人文、经济的影响。我引导学生从地形、纬度位置、河流等方面分析亚洲三大古代文明发祥地的共性。课堂上学生们反应迅速,思维活跃。同时我补充位于非洲尼罗河三角洲的古埃及文明,通过精美图片展示,让学生形成相邻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为讲述非洲打下了伏笔。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加强人文科学素质培养,利用相近学科,尤其是文科知识来实现地理课堂的学科渗透,设计符合学生知识结构与特点的探究兴趣点来组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落实好"知识点"并以此为铺垫,学科渗透才能锦上添花,探究性学习才会有的放矢。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果要求教者在"落实知识点"与"学科渗透"之间进行取舍,我宁愿选前者。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全面、准确、科学地传授知识点,并将章节之间、洲际、区际之间的地理知识进行疏理、总结、对比分析,用以解析新的地理知识,然后把与地理有关的各个学科的知识串连起来,更好地凸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传授、总结、串连"三部曲"都以落实地理课程知识点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已经有人提出了"学科渗透问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与考试之间的挂钩"是否紧密、协同的问题。这对于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与评价的现状而言,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是不可避免的。尽管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的理念已经较前有了较大突破与创新,尽管各地的测试题型也在由传统"主观型"尽可能多地向"客观型"、"探究型"过渡,但是地理教学工作者面临的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方式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考试。这样的评价性考试引导教者必须将地理课堂作为学习的主战场,把课程标准要求传授和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调理清楚,传授到位。

初中地理学生知识点总结范文第6篇

学科渗透不能超越地理课程标准。

新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义务教育地理学科对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如下:

①掌握地球与地图基本知识,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②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③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④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

目前的现状是,初中地理是简单的概括和总结,更多的是解决“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的问题。可以这样说,初中地理教学是为学生了解掌握地理知识、地理环境、地理事物打开了一扇色彩斑斓的“窗户”,提供了了解身边和外部世界的一把多功能的“钥匙”。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需要师生花费足够时间和精力来实现“学科渗透”,或利用数、理知识对所涉及的地理现象加以探究性学习,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有出入的。有些探究性内容和形式无法通过课程标准体现出来,有的甚至未做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就出来了:哪些问题值得尝试,哪些问题点到为止?可以尝试探究的章节或某知识点又如何安排时间?是否会影响教学进度,浪费教学时间?

文科知识的适时渗透,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意义重大。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经常碰到诸如天气、气候、季风、降水、太阳高度、时区、区时等地理问题。在讲授以上知识点时,利用物理学、数学的思维和知识进行讲解,无疑对理解知识点有所帮助。然而,初中地理课堂上过多地涉及理科的知识是不切实际的。一方面,初中学生是在理科知识相对滞后,充其量是在同步的情况下开始了地理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即使是用刚刚学到的理科知识“现买现卖”,这对于学生理解、解释地理现象,未必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正如有的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内容讲得像几何课,把大气的水平运动讲得像物理的力学课,这对于地理知识刚刚入门的初中生来说是不适宜的。

我在教学中发现,文科知识(历史、文学、政治、宗教等)在地理课堂中的适量、适时渗透,能够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要求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同时丰富了地理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地理学科知识更好地迁延和被吸收。

在地域辽阔的亚洲,特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文化孕育了世界三大文明古国,一是源于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中国,二是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印度,三是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巴比伦。在讲述完亚洲位置、地形后,我适时地引入学生比较熟悉的四大文明古国的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人文、经济的影响。我引导学生从地形、纬度位置、河流等方面分析亚洲三大古代文明发祥地的共性。课堂上学生们反应迅速,思维活跃。同时我补充位于非洲尼罗河三角洲的古埃及文明,通过精美图片展示,让学生形成相邻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为讲述非洲打下了伏笔。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加强人文科学素质培养,利用相近学科,尤其是文科知识来实现地理课堂的学科渗透,设计符合学生知识结构与特点的探究兴趣点来组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落实好“知识点”并以此为铺垫,学科渗透才能锦上添花,探究性学习才会有的放矢。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果要求教者在“落实知识点”与“学科渗透”之间进行取舍,我宁愿选前者。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全面、准确、科学地传授知识点,并将章节之间、洲际、区际之间的地理知识进行疏理、总结、对比分析,用以解析新的地理知识,然后把与地理有关的各个学科的知识串连起来,更好地凸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传授、总结、串连“三部曲”都以落实地理课程知识点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已经有人提出了“学科渗透问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与考试之间的挂钩”是否紧密、协同的问题。这对于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与评价的现状而言,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是不可避免的。尽管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的理念已经较前有了较大突破与创新,尽管各地的测试题型也在由传统“主观型”尽可能多地向“客观型”、“探究型”过渡,但是地理教学工作者面临的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方式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考试。这样的评价性考试引导教者必须将地理课堂作为学习的主战场,把课程标准要求传授和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调理清楚,传授到位。

初中地理学生知识点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微课程;初中地理;教学;应用

一、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多媒体设备、图像资源和视频资源为初中教学提供了更加便捷生动的知识传播手段。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利用微课程将所用的地理知识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完成对学生的信息传达,从而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达到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传播。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当今初中地理教师的喜爱,更多的教师通过寻找不同的微课程来完成地理课的信息导入和教学任务,大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下面主要对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做出探讨。

二、地理微课程特性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知识难度大、内容较为繁杂的综合性学科,对于处在发展阶段的初中学生来说,具有枯燥、难学习的特征。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会因为受到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影响,阻碍整个课堂教学任务的正常进行。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手段,能够将枯燥的地理性知识转化成为图文结合的教学知识,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自我学习和探讨,从而在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微课程是将大容量的信息通过视频播放、图文结合的形式有效地传达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生动的图文形式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深入到地理教学课程学习当中。地理微课程能够有效地体现整个初中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点,在其中贯彻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内容和综合性基础知识,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地理教学当中,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合作探讨学习。通过信息的强烈对比,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理知识的相似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和观察能力。

三、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在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主要应用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课前导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我国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当中,主要是依靠老师的讲授法进行系统性传课,这种知识传授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不利于培养具备创新和发现能力的新式人才。而微课程则可以通过前期的视频制作或者图片文字制作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概括,在课程的开头将其作为引导性知识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学生在观察微课程表达的信息资料后,也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整节课程当中的知识轮廓,从而为随后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老师在讲授世界七大洋四大洲的地理分布状况位置示意图时,则可以利用形象的图形图像对整个世界做出直观性的展示,通过利用图像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界线,能够直观地使学生了解到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状况,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前期通过形象的微课程演示,了解整个课程的知识点内容,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教学难点和重点做出知识引导

老师在进行教学过程当中能否有效地完成整个课程内容的教学任务,往往取决于教师能否对整个教学任务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做出充分的把握,在整体上带动整个班级内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可以通过将本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展现在微课程中,学生在观看微课程视频过程中能够发现本身知识基础存在的不足方面,这样也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领学生进行知识探讨。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往往会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大大阻碍了初中的教学的正常进行。而微课程的出现则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有效地带动整个课程目标的正常进行。例如,利用文字和图像结合的形式将地形部位直观展示出来,然后再通过动画效果展示同一海拔高度的连线,再讲解等高线的含义,抽象的地理事物可以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微课再对本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微课程当中展示出来,这样也就能够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本节课程的知识点内容。

(三)对某些复杂的地理现象做出形象描述

初中地理教学当中往往会应用到某种形象的描述,某种地理现象描述往往无法通过文字进行表达。我们就需要用到微课程当中的动画效果来制作相应的地理现象展示图,这样能够通过动画来对整个地理现象的全部运动趋势做出充分的展示,使学生能够生动形象地了解整个运动情况。例如,我们在进行描述日常的地质变迁时,通过制作的动画效果展示山体的地质层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地发生地壳变迁的结构转变,学生能够直观生动地了解运动情况,从而也就能够了解课程内容当中所要传授的知识点细节。

(四)章节知识总结复习

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的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总结章节性知识。教师通过对前期的课程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和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解析,制作出能够对前期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回顾的微视频。让学生在进行章节性知识回顾的过程当中,能够不知不觉地掌握本节课知识点内容的主体脉络,对整个课堂的了解有更加深层次的研究。目前,微课程主要是通过将所有的课程内容知识点做出充分的总结,然后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播放,使学生能够将繁杂的知识点内容转变成为易学的知识点,这样也就能够大大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受到当今初中地理教师的喜爱。教师通过查阅资料,制作相应的微课程,有效地对课程内容知识做出引导、总结和回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成介林.“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华夏教师,2016(10):32-33.

[2]陈林杰.当前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和前景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6):35-36.

[3]邓少女.微课在特教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6(12):158-160.

初中地理学生知识点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 生活实际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114-01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人类不同时期的活动,是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自然学科都离不开实践活动。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践,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将感性知识升华为理性认识,通过社会实践联系在脑中构筑地理知识体系。在新旧知识的碰撞中,激起地理思维灵感。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高一阶段由于初三的一年中,将地理搁置,造成学生知识上的断层,在接受新知上感觉困难;高三学生,由于知识密度大,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要完成三年的复习任务,迎接决定自己命运的高考,学生感觉压力很大。凡是对地理学科感到厌烦的学生,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缺乏地理思维能力。

1 高中生地理思维缺陷的表现

1.1 对地理学科缺乏重视

由于高考将地理纳入文综的考试范围,但是由于在初中阶段,地理知识的学习出现过时间上的间断,这样就造成文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生从初中就沿袭下来一种学习地理知识的习惯即对结论机械地背记,不重视知识理论的探究。但是,高中地理的平时教学与高考,都侧重于地理知识的综合性考查,其实地理学科既是一种自然学科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科学。对于需要思维转换的题就会感觉无从下手。

1.2 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欠缺,思维广度深度受限

笔者通过近五年的文综试题刊看,学生的对于活题的应对能力较差,关键是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思路的宽度都很受限,导致在做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出现片面和孤立性,尤其是对一些易混的概念,不能全面综合地分析问题,找准地理问题的切入点。如光和热,学生多数认为太阳辐射能强烈,其热量必定充足,却不清楚热量体现在何处。分析起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的青藏地区,思维出现梗阻。

1.3 思维定势干扰了逻辑性的形成

高中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具有很清晰的思路,对每一章节的知识要做到脉络清晰,对于跨章节的内容要能够实现知识网络的构建,从而为形成准确的地理知识体系。但是一些学生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较大,单项的知识掌握的还可以,但是放在一起就乱了手脚,不能在头脑中形成较为完整的逻辑体系,最后的结论经常出现错误。如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形成热力环流,这就要求学生对高、低气压产生的原因有清晰的逻辑分析,但是不少同学出现混淆就是思维定势在干扰。

2 以生活实际为契机,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笔者结合最近带过的几届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归纳总结在一起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尝试多种改进的方法。进过不断的实践研究,发现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能够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2.1 稳扎稳打构建知识结构,夯实地理思维基础

任何一学科知识思维的形成,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的基础之上,地理学科更是如此。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地理思维具有较强的发散性,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对于教材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为学生讲到位,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注重逆向性思维的思考方式的练习。如“为什么北美大陆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而没有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却有大面积的温带大陆气候?转看中国,由北向南分别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笔者就从问题的关键------两种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两个地区的地形、风带等的作用的不同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建立地理思维能力。

2.2 定准位深理解,重塑正确的地理思维

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需要对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定位。让学生在对知识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挖掘知识点间的联系。如,笔者在讲人教版高二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笔者定位学生身边生活实际,通过多媒体展示嫦娥奔月的图片,今天变成现实,展示我国嫦娥一号发射成功的短片。接着问学生嫦娥一号的旅程需要动力的推动,那么这个动力依靠什么能源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能源资源的开发。然后让学生结合身边实例说出知道的能源有哪些,然后进行再生与可再生的分类。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起合理开发能源走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思维。

2.3 截取实际实例,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的学以致用的特点很明显,因为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笔者根据地理知识的特点,经常在讲课的过程中,截取学生身边或生活中的地理现象,通过分析来探究地理知识。如高中地理专1《时间计算》,计算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或-两地经度差/4分钟(东大西小,东加西减)。笔者举例北京时间15点,重庆(106°E)的地方时为多少?根据公式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得出为14点4分。

3 小结

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有较好的理思维能力做支撑。教师能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身边生活实际现象与知识点相结合,便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提升学生正确的地理思维能力。

当然,地理知识的牢固掌握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也需要教师在将方法传授给学生后,通过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与现实生活实例的练习。通过实践,加强学生的能力与解题技巧的提高,通过乡土校本资源的充分利用来加强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曹方.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导刊,2000(7).

[2] 胡万贤.培养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浅谈[J].甘肃教育,2003(12).

[3] 薛景芝.谈地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辽宁教育,2005(Z2).

[4] 侯开琼.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6(Z2).

初中地理学生知识点总结范文第9篇

一、引导阅读――初中地理学习的基石

学会阅读教材,这是一种基本技能。作为初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阅读能力。我们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引导。初中地理教材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材,一般采用文字与图像来加以表述的。文字的叙述要求是很高的,力求准确、生动、概括、易懂。而图像则要求清晰,鲜明,突出重点。其中,有地图、景观素描插图、照片、统计表等,均是教材插图的主要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对于教材的使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有效地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一些地理老师往往担心学生不会或不愿去阅读教材和理解教材内容,就一味地灌输,一味地讲解,一味地照本宣科,越俎代庖,大讲特讲,全盘托出,而学生却一味地听呀,记呀,抄呀。这样一来,老师显得很“崇高”,很“渊博”,却教得挺“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效果怎么样呢?不用多言,可想而知。那么,作为我们老师,要怎样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呢?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做:一是阅读教材之前,提出阅读要求与问题。二是阅读之时,要有阅读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边阅读边思考。三是要教会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特点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比如说,地点名称,地理方位,产地特色等等,在阅读时应该加以注意并做好圈点,以增加记忆。

二、激发兴趣――初中地理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点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学习的车轮就不能前行。可见,兴趣对于学生学好初中地理学科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的兴趣。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与途径是很多的,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手段和方法,但其目的是一致的,这就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在此,笔者仅谈两点。

(1)借用游戏,激发兴趣。说起游戏,很多人似乎认为这是“小儿科”,是小学生、幼儿所钟爱的活动,与初中学生沾不上边。其实,初中学生对于游戏依然是有兴趣的,依然是喜欢的。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创新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有时就能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如游戏的操作。比如说,“中国政区图”,我们可以根据多媒体设备技术,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动,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激活了地理课堂教学。那么,要怎样做呢?笔者不妨在此描述一下:首先,简介拼图游戏的操作方法及竞赛规则。活动是分两轮进行的,每轮活动都是在电脑上完成拼图的,不同的只是第一轮可以看课本,即《地理》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页“1.7中国政区图”),并按照地理方位排列。而第二轮则不能看课本,也是同样按照地理方位排列。其次,引导学生按照上述规则动手操作。这样一来,无形中就把静止的图激活了,引起学生注意力和好奇心,学生的学习就有了“味道”,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2)教师能力“炫耀”,引起好感。大家都知道“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只要学生对老师喜欢了,就会对老师所担任的学科喜欢,正如人们所说的“爱屋及乌”那样。而老师要让学生喜欢,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技能是必须具备的,而且要善于表现,使学生知晓,从而引起学生对老师才学的倾慕,激发学生对老师所担任学科的兴趣与热爱,进而增强学习动力。比如初中地理有些知识是要记忆的,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作基础,便谈不上学习的优秀。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地理知识巧记的一些方法,在方法公诸于众之前,老师有时候可以“炫耀”一下,以引起关注,激发兴趣。例如,笔者把一些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并事先记住,如“陆地表面最高点――珠穆朗玛峰 8844.43米,陆地表面最低点――吐鲁番盆地 -155米,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1 500多万人。”这些知识内容,老师可以根据需要,在课堂上“卖弄”一下以博取学生的“好感”。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老师喜欢,进而喜欢初中地理课程。

三、点拨探究――初中地理学习的深入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必然存在着优化过程。这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优化。初中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同样也要注意优化。优化教学过程,教师要吃透教材与学生,根据实际,通盘考虑,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抓好地理学科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点的讲解与渗透。再者,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在不同学科知识相互整合中诱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这就是对学科知识进行探究活动,这种探究活动,很多时候需要老师的点拨与指导。比如说,“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地图)教学中,老师是这样点拨学生探究活动的:

首先,分析、出示下面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变化过程。①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就越小,表示的内容也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就越大,表示的内容也越简略。②若需要一张内容详细武夷山市地图,则需要用大比例尺;反之,则需要用小比例尺。其次,测量。要求学生带着皮尺、笔、笔记本,并组织他们到学校的篮球场上进行实地测量,测量篮球场的长与宽,并一一作了记录。第三,画画。组织学生回教室按照老师提供的“1:200、1:100或1:50”的比例尺计算并将篮球场画在练习本上(部分学生画在黑板上)。这时,老师适时地引导。第四,讨论。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同一篮球场为什么有的同学画得比较大,而有的同学却画得比较小呢?从中能否得出一些规律?问题一抛出来,学生就纷纷举手,争相发言,有的说:“比例尺越大,画的图上距离就越长,反之就越短。”还有的说:“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比例尺,从而画出所需要的地图。”……

一个地理知识点,在老师设计的“分析――测量――画画――讨论”这个教学流程中得以探究而逐渐明朗并得以掌握,无疑是知识学习的一种深入。

总之,在初中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教学研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善于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作更深入的探索研究活动,以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

初中地理学生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困生;产生原因;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83-02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难发现,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地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会越来越多,有些学生能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有些学生难以有效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逐渐掉队,成为地理学困生。本文结合本人实际的教学经验,就导致高中地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转优策略,希望能够更好的帮助地理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地理学科学习。

1.导致高中地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本人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紧跟现代教学步骤,不断将多种有助于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地理学困生的存在不仅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了较大困扰,而且也对学生的地理学习也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需要我们对地理学困生引起重视,并对导致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本人认为导致高中地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对知识点死记硬背。目前导致高中地理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中死记硬背。一些学生难以及时适应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要求,依然像初中那样对知识点死记硬背,结果不仅使学生在记忆方面产生了严重负担,而且也难以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使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变得十分被动。学生在进行知识点记忆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却没有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困难。

1.2 缺乏学科学习兴趣。导致高中地理学困生产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不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科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对学科学习失去了兴趣,即使是简单的问题也难以有效解决。很多地理学困生都表示对地理学习不感兴趣,尤其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更不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去解决问题。学生对地理学习不感兴趣,不仅无助于学生知识点的学习,对学生走出地理学习的困境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1.3 地图学习存在较大困难。经过实际调查研究发现,导致高中地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在地图学习中存在较大的困难,学生不能有效识图,也不能将理论知识点的学习与地图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进而使学生失去了地理学习的信心。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在学习很多理论知识的时候,都要借助于地图,在考试的过程中很多题目也都是以地图的形式出现,学生在地图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困难,势必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出现严重困难。

1.4 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不够坚定。导致高中地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学习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挫折与困难是很正常的,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点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学生会经常遇到一些困难。有些学生由于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一旦遇到困难就退缩,结果知识盲区越来越多,在地理学习的道路上更加困难,使学生成为地理学困生。

2.帮助高中地理学困生走出困境的有效方法

上文对目前导致高中地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了使学生尽快了摆脱地理学习的困境,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如下几种有助于学生走出地理学习困境的方法:

2.1 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针对由于学生在知识点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而导致地理学习困难的情况,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有些学生难以及时适应初中阶段地理学习与高中阶段地理学习存在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指导,实现学生学习理念的转变。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更好的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2.2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很重要,但是教师也不能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在实现学困生转优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要讲究方法与技巧,本人认为,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注重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结合高中学生的兴趣点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还要注重与知识点结合起来,这样学生一方面能够很好的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也能够收获大量的知识。

2.3 掌握有效的地图学习方法。针对由于在地图学习中存在困难而导致学生成为地理学困生的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地图学习方法与技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针对学困生在地图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在此提出几种有效的地图学习方法:(1)将地理学习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学生在地图学习过程中,一定要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否则就很难发挥地图对学生学习的作用。学生在研究地图的时候,应该联系理论知识;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到地图上寻找相关的信息,这样学生对地图就会越来越熟悉。(2)将地图学习与应用结合起立。为了使学生有效进行地图学习,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去应用地图,利用地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4 提升学生克服地理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意志力。有些学生陷入地理学习的泥潭不能自拔,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针对地理学困生存在的这一情况,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信学生,使学生重新树立地理学习的信心,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耐心指导,即使是十分简单的知识点,只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困难,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耐心讲解,进而激发学生走出地理学习困境的勇气。

上一篇: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范文 下一篇:初中学生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