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舞蹈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20 11:32:57

传统舞蹈教学

传统舞蹈教学范文第1篇

(一)传承与变异

传统舞蹈教学内涵丰富,教学方式独特。在过去的舞蹈教学模式中,那些几乎苛刻的要求让许多学生叫苦连天。不少学生由于经不住严酷的训练,最终放弃了舞蹈学习。如何在艰苦的舞蹈训练中让学生能够苦得有价值,这是舞蹈教学应该探究的地方。现代舞蹈反对舞蹈动作的模仿再现,强调学生应该关注舞蹈者的内心感受与主观情感以及舞蹈作品中蕴含着的思想情感。传统舞蹈教学注重动作的固定训练,现代舞蹈教学强调舞者有情感的肢体表达。二者相结合,才是科学的舞蹈教学方法。

(二)互动与创新

1.教学意识的创新。教师要有创新舞蹈教学的意识,从时代的发展需要入手,引导学生用真实的情感去感受舞蹈。这是传统舞蹈教学与现代舞蹈教学都应该提倡的。

2.内容及方式的创新。教学内容上要通过整套的舞蹈训练,如现代舞基训、现代舞编舞技法、现代舞剧目排练,提高学生的肢体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学方法不应墨守成规,而应灵活多样,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如和谐教学法、情境熏陶法、“罗杰斯”法、自学辅导法、合作教学法等。从而使舞蹈教学更具有艺术性与情感性。

(三)创建“232”课堂教学质量考评体系

“232”课堂教学质量考评体系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网络;课堂教学质量考评标准;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的组织与运行;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结果的综合分析与处理。第一个“2”指的是随机考评与集中考评这两种考评方式。随机考评一般就是考评委员会在课前随机抽取,当场听课。而集中考评是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测评。一般来说,每年组织一次集中测评。“3”指的是院级考评、系级考评与学生测评等三个考评渠道。不同的测评渠道侧重点不同,把考核结果汇总起来,最终得出考核成绩。因此在考核的时候最好是把这三种测评渠道结合起来,才能客观、公正地教师的舞蹈教学水平,充分调动师生的舞蹈积极性。最后一个“2”指的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两种考评方式。在定量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表”。而在定性评价方面,通过听取教师与学生的意见,对于不能量化的内容实行定性评价。这样就实现全方位的评价,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二、结语

总之,传统舞蹈教学与现代舞蹈教学二者虽然在很多方面都不相同,但是在教学方式上可以相互借鉴。对舞蹈教学基础性的东西放宽一些,对舞者的内心感受与学生的人文关怀重视一些,实施相融性的教学模式。这才是现代舞蹈教学应该学习的地方。

传统舞蹈教学范文第2篇

一、教学模式变革要与时俱进

尽管人们已经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整个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但在日常的舞蹈教学中,采用传统舞蹈教学模式的老师仍然不在少数。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传统教学模式之所以根深蒂固,生命力强悍,影响广泛,一方面是它吸纳积淀了各个时代的新鲜元素和教学精华,历史底蕴厚重,内涵丰富,并长期体现在我国各个层级教学体系中的方方面面。现在的很大一部分老师就是当时传统教学模式培养体系中的成功者,他们/她们身上已经注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基因,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和强大的变革内驱动力,更改起来十分困难。另一方面,传统教学模式和我国的教学评价体系一直比较传统也息息相关,和老师们已经形成的传统教学观念和传统的教学习惯密不可分。其二,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强调老师在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注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教学目标的整齐划一,注重课堂知识与技能的整体传授,这些都对教学计划的有序推进和完成比较有利,对教学的期中期末考试、检查和教学评价有利;当然,最终还是对老师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比较有利。传统教学模式并非就是落伍的代名词。多年来,关于教学模式改革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各种富有时代气息和特色的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但奇怪的是,人们一边使用着传统教学模式,一边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统治地位不断发起挑战,并且尝试着要么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良和变革,要么用其它教学模式取而代之。但经过了很多年的教学改革,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依然在高校中并广泛使用着,只不过在原有基础上融入了不少新的时代元素,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和形式。这些足以证明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在不断充实和变化中逐渐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即使如此,它还是不断遭到质疑。因此,传统舞蹈教学要想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必须不断更新,不断丰富内涵,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进行改善,唯此它才能继续传承下去,唯此,它才能与时俱进,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所认可。

二、教学模式变革要以人为本

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有很多优势,但它的弱势也显而易见。由于过分追求整体教学效应,导致对学生个体差异所造成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的参差不一重视不够;对学生个体的性格塑造和自我学习能力与习惯的养成关注不足;对学生个体兴趣爱好的发展和梦想的追求也缺少鼓励;而且教学资源有限。这些不足,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日益凸显。现代舞蹈教学模式有各种版本,但可以说它们基本上都是传统舞蹈教学模式的升级版,它们继承了传统舞蹈教学模式的各种长处,摒弃了一些传统舞蹈教学模式的负面因素和负面效应。现代舞蹈教学模式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个体的兴趣和个体在一定程度上的自由发展;老师对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不再是整体的灌输和简单的给予,而是注重引导和启发,注重学生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潜能的发现与挖掘。老师在关注整体学生进步的同时,也同时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现代舞蹈教学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老师所接纳,并不断将其优势融入到传统教学模式中,取长补短,教学效果不错。后现代舞蹈教学模式是基于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它是在全球信息一体化大背景下产生的。后现代舞蹈教学模式彻底打破了原有各种舞蹈教学模式的局限,为学生学习舞蹈专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教学平台和教学服务体验。这种信息时代的互联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人们以往惯有的舞蹈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学生通过先进的网络终端就可以拥有丰富多彩的、即时互联互通的教学资源。既可以在课堂学,在宿舍里学,在家里学,也可以随时随地的在任何地点学。这种开放式的舞蹈教学模式极大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了学生的个性成长的各种需求,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和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也更强了。但这些都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自律能力、甄别能力和坚守目标的能力。由于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目前普及起来不太现实,但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各种舞蹈教学模式的局限和不足。总而言之,老师在舞蹈课堂上最理想的状态是能把传统教学模式、现代教学模式以及后现代教学模式相互有机融合,在有所舍取中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和成长体验。

三、教学模式变革要平稳过度

(一)教学观念要适时更新

由于舞蹈是基于人体本身的各种动作来完成作品和表现作品的,因此,高校舞蹈本科的教学重点首先放在了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协调性和系统性上。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的制定上,如今各高等师范院校都能根据社会需求制定了一整套切合学生实际、利于学生今后就业和发展的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中,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改变都被摆在了首位。之所以把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改变绑定在一起,是因为舞蹈教学模式改变、选择与实施,的确有赖于舞蹈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因为再好、再先进的教学模式,如果舞蹈老师不认可,实施起来效果肯定好不了。

(二)教学模式选择有讲究

自古以来就赋予了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准则。教书育人早已成为每个老师的基本职责。但传什么、怎么传;授什么、怎么授;解什么、怎么解,自古以来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并非好的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就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尽管学校在教学模式变革中有统一的要求和实施标准,但由于每个老师的职业态度、个性特征、知识技能水平、教学智慧和具体教学习惯都不尽相同,因此,每个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很可能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有些老师可能会选择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些老师可能会选择比较前卫的教学模式,这些除了上述因素外,还取决于老师对各种教学模式的理解和掌控能力,取决于老师对改变教学模式的适应程度和实际教学效果。

四、教学模式变革要锐意创新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足是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短板。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根本之所在。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创新精神已成为每一个学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必备素质,同时也是每一个高校和高校老师必须具备的办学与教学素养。多年来,我国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各种不足。但如何有效弥补,至今仍然是横亘在每个高校和高校老师面前的一道坎儿。如何破解,如何跨越,确实任重而道远。首先,每个高校作为教育教学主体,从办学理念到办学管理模式都应当符合时代潮流,在顺应时展趋势的同时,要敢于办出学校的特色,彰显学校的亮点和与众不同的办学模式与教学模式,敢于给予学校老师足够的学术空间和学术自由,敢于接纳具有不同教学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课堂,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符合社会和时代需要的人才。但这些使命的完成既需要勇气,更需要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智慧。此次,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高校一线的老师自身就应当具备足够的教学创新能力。自古道,将门虎子,名师出高徒。如果我们高校老师的整体教学实力和水平很高,学生自然也不会差到哪去,走向社会,底气也会很足。反过来讲,时至今日,我们高校的许多学子在走向社会时茫然不知所措,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差较大。这和我们高校的培养人才机制有关系,和我们高校的办学、教学模式没有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有关系,也和部分老师尽管使用着现代化教学设备,形式上也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但骨子里仍然是我行我素,仍然是以简单完成教学工作量为主有关系。总之,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满足社会和时展对所需人才的培养要求与期待。但改革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它既需要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需要高校办学思路的创新和办学措施的落实,需要各种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也需要学校给予老师在一定时间内的心理准备和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与积累。当然,老师能自发的爱学生,自觉地为人师表,履职尽责,爱岗敬业,是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内驱动力和基本保障。

传统舞蹈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 民族舞蹈教学 影响

我国的传统文化极其丰富,诸如文、史、哲、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都有几千年的积累。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文化艺术的传播非常之决捷。我国56个民族中,每个民族都积存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遗产,仅从民族舞蹈艺术来看,它的舞蹈样式、动态及表演方式、动作风格、节奏变化等都具有自己的特性。如蒙古族舞蹈,它的动作力度大,节奏铿锵,肩部张放劲收,马步轻快敏捷,表现出蒙古族豪迈剽悍和英勇无畏的性格。通过各民族舞蹈风格来比较,那真是各有千秋,色彩纷呈,区别很大,风格特色令人赞叹。通过各民族的舞蹈可以看出,各民族地区由于生态环境与生产劳动的影响不同,从而形成的艺术风韵和民族舞蹈语言的特征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如果把56个民族的舞蹈集中起来是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的。但由于各民族文化观念的不同,在对待民族舞蹈的态度上也大有差异。

中国民族舞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积淀古代传统文化,原始舞蹈遗存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交融发展。用肢体语言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使人们真正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现今,随着社会形态的改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民族文化教育的政策改革,使中国民族舞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可以看出,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舞蹈是息息相关的,通过民族文化与民族舞蹈相融合,让民族舞蹈进入一个新的起点。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国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专门有一段明确提出,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可见国家已经把传统文化教育列入了课程范围,证明这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富创造性的教学任务。作为学校课程,除正式课程外,要有选择性的开展一些活动课或选修课来进行这项教育工作,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了不同的舞蹈形式,创造了风格各异的舞蹈文化,各民族舞蹈特有的风格和情感表现都是受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而来,在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把中国民族文化渗透到舞蹈教学的骨髓里,将单纯的舞蹈形态的传授,拓展为反映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更深层次的传承。才能使学生不仅能用优美的体态表现舞蹈,还能从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方面去领会民族舞蹈的真谛,达到心灵与肢体的共鸣。我国民族舞蹈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多种表现形态,只有充分的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才能更好的去表现民族舞蹈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把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深深地渗透到舞蹈教学的骨髓里,从民间传统文化的视角探究,来掌握该民族的民间舞蹈文化、语言的动态,才能使学生更深入的、从内在的去表现舞蹈的真正含义。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在民族舞蹈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赋予民族舞课堂教学活动以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种更加宽泛、深入的教学方法,避免了以往教学中将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舞蹈律动流于形式的结合模式产生的弊端,而多渠道的采用由直接获取文化知识、间接引导与生活体验感知上升到理性思考的方法行之有效的达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与民族舞蹈教学的结合。目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忽视舞蹈文化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从多途径入手,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与民族舞蹈教学相结合,使其教学目标得到充分的体现。

综上所述,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舞蹈是密不可分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对民族舞蹈教学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的,所以,提高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不光是对民族舞蹈教学有影响,对所有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是有影响的。

参考文献

[1]王凡.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文化结合的探讨.大众文艺,2010,08期,190

[2]裴亚建.论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的“风格性”.山东师范大学

传统舞蹈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舞蹈;现代舞蹈;相融性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240-01

传统舞蹈教学带来的正能量是不能否认的,但是需要更多的继承与创新。把中国传统舞蹈教学与现代舞蹈教学相融合,能够解决传统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给现代舞蹈教学带来更多的惊喜。

一、传统舞蹈教学现状

(一)传统舞蹈强迫式教学分析

在传统舞蹈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意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导致学生的思维被遏制,学生的创造力也得不到发展。其中“强迫式”的教学一度占据舞蹈教学领域。这种教学方式具有阶级统治的味道,教师对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有严格的要求。似乎“不打不成才”、“严师出高徒”成为了每个教师的信条。“强迫式”教学中,教师经常对学生大声呵斥。学生想要获得教师的表扬几乎是奢望,舞蹈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成为了一种负担。这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传统舞蹈注入式教学分析

注入式教学法,也是填鸭式教学,在各个学习段、各个学科都相当流行。因此也成为传统舞蹈教学的重要手段。在传统舞蹈教学中,教师无法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只是一味地模仿教师。而教师把衡量学生的标准定为会跳多少剧目、掌握多少技巧、身体的软开度如何。学生长期地只是关注动作的学习,对舞蹈的理性认识不足。学生今后若是成为教师,也恐怕是周而复始的动作讲授。很少有人去关注舞蹈中的内涵与情感,学生在舞蹈学习中身心不平衡。因此必须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于舞蹈教学。

二、传统舞蹈教学与现代舞蹈教学的融合对教学的启示

(一)传承与变异

传统舞蹈教学内涵丰富,教学方式独特。在过去的舞蹈教学模式中,那些几乎苛刻的要求让许多学生叫苦连天。不少学生由于经不住严酷的训练,最终放弃了舞蹈学习。如何在艰苦的舞蹈训练中让学生能够苦得有价值,这是舞蹈教学应该探究的地方。现代舞蹈反对舞蹈动作的模仿再现,强调学生应该关注舞蹈者的内心感受与主观情感以及舞蹈作品中蕴含着的思想情感。传统舞蹈教学注重动作的固定训练,现代舞蹈教学强调舞者有情感的肢体表达。二者相结合,才是科学的舞蹈教学方法。

(二)互动与创新

1.教学意识的创新。教师要有创新舞蹈教学的意识,从时代的发展需要入手,引导学生用真实的情感去感受舞蹈。这是传统舞蹈教学与现代舞蹈教学都应该提倡的。

2.内容及方式的创新。教学内容上要通过整套的舞蹈训练,如现代舞基训、现代舞编舞技法、现代舞剧目排练,提高学生的肢体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学方法不应墨守成规,而应灵活多样,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如和谐教学法、情境熏陶法、“罗杰斯”法、自学辅导法、合作教学法等。从而使舞蹈教学更具有艺术性与情感性。

(三)创建“232”课堂教学质量考评体系

“232”课堂教学质量考评体系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网络;课堂教学质量考评标准;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的组织与运行;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结果的综合分析与处理。第一个“2”指的是随机考评与集中考评这两种考评方式。随机考评一般就是考评委员会在课前随机抽取,当场听课。而集中考评是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测评。一般来说,每年组织一次集中测评。“3”指的是院级考评、系级考评与学生测评等三个考评渠道。不同的测评渠道侧重点不同,把考核结果汇总起来,最终得出考核成绩。因此在考核的时候最好是把这三种测评渠道结合起来,才能客观、公正地教师的舞蹈教学水平,充分调动师生的舞蹈积极性。最后一个“2”指的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两种考评方式。在定量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表”。而在定性评价方面,通过听取教师与学生的意见,对于不能量化的内容实行定性评价。这样就实现全方位的评价,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语

总之,传统舞蹈教学与现代舞蹈教学二者虽然在很多方面都不相同,但是在教学方式上可以相互借鉴。对舞蹈教学基础性的东西放宽一些,对舞者的内心感受与学生的人文关怀重视一些,实施相融性的教学模式。这才是现代舞蹈教学应该学习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金秋.中国传统文化与舞蹈[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许霓.中国传统舞蹈教学的创新研究[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艺术系,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01).

[3]冯白跃.论舞蹈训练方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3):11-13.

[4]唐丽娟.传承与创新――浅谈现代舞蹈教学[J].才智,2012(31).

传统舞蹈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传统舞蹈;舞蹈教学;价值取向;情感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2-0119-01

追求舞蹈动作完成的规格和完美性向来是中国传统舞蹈教学的特点。舞蹈是以人体的舞蹈动作为艺术语言,用以表现舞蹈家的艺术思想,因而动作并非舞蹈的目的而是手段。如果错误地把动作当成了舞蹈的目的,就必然产生形式思维。传统的舞蹈教学在方式、原则的运用上所受到的禁锢,然而这种思维方式却普遍存在,渗透于教学。舞蹈教学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让情感成为舞蹈艺术的内涵及价值取向所在,而不是机械的流于形式的动作教学。

这种传统的形式思维是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的,因为传统舞蹈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程式化动作,程式化的动作限制了舞蹈内容的表现。这种根深蒂固的舞蹈教学形式思维形成了单纯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潜移默化地造成了教师的惯性思维方式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受到极大的遏制。传统强迫式教学长期占据舞蹈教学领域,而这样一种长期被沿用的教学方式在舞蹈的基本功训练中得到运用,舞蹈教室一味地秉承着“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材”的信条,严重强迫式教学压抑学生珍贵的个性和艺术创造力。在这种强迫式教学的制约下,学生极易形成消极的学习态度,上舞蹈课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这样的强迫式的教学,显然不符合当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艺术创造能力受到遏制。

舞蹈教学应该以艺术的情感表现为价值追求。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倾注了艺术家的心血和情感,将情感融入艺术的形式里,正如苏珊?朗格所说的那样:“艺术乃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之创造”。中国古代文论《毛诗序》也早已论述了舞蹈的情感性:“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只有通过肢体的当作传达感情才能称之为舞蹈艺术,故而,舞蹈的教学应该以情感的表达为价值取向,而不能一味地套用动作。要培养情感的传达能力,就要挖掘编舞能力。现代舞的教学理念则与现代教学理念相符合,它让学舞者也参加到编舞的行列中来,开发学生感知舞蹈、创造舞蹈的能力,这是值得传统舞蹈教学革新所需要的。现代舞的训练内容也是值得传统舞蹈教学借鉴的,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现代舞基训、现代舞的编舞技法以及现代舞剧目排练。这些内容的借鉴能=提高学生的肢体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新颖的作品,学习到不同类型的作品。因而,舞蹈教学应从时展需要入手,摒除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有选择性地结合现代舞对身体语汇的掌握方法,正面引导学生用真实的情感去舞蹈。

为了转变舞蹈教学以情感为价值取向的思维,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多重教学方法,如情境熏陶法、罗杰斯法、自学辅导法等等。情境熏陶法最大的优点是能陶冶学生的个性,,把学生个性放到一个重要位置,则更能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进行启发总结,使学生领悟到所教舞蹈的情感内涵和人文内涵,实现情与理的统一。罗杰斯法则强调学生自我实现的作用,教师在舞蹈的教学中只是起着促进的作用。自学辅导法是一种提高艺术素养的有效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调动很有帮助,将有利于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发展的需要。合作教学法则深刻体现以人道主义精神为宗旨的教学模式,它尊重学生的个性,这种教学法主导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信任、尊重与合作的关系,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总之,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应以人的本性为出发点,以情感为价值追求,不拘泥于既定套路,追求多元文化与多元个性,而教学则是促进他们形成多元个性的手段,人的创造潜能则得到很大的开发,教学价值观念的转变将更有利于培养真正自由独立的、情知合一的完整的舞蹈艺术家。

参考文献:

[1]冯百跃.论舞蹈训练方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3):11-13.

[2]蒋河.江南style的后现代美学解读[J].音乐传播,2013(2):108.

[3]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4]许霓.中国传统舞蹈教学的创新研究[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1).

作者简介:

传统舞蹈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舞蹈教学;方式

一、高校舞蹈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需要青年人的传承发扬。高校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高校舞蹈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舞蹈专业人才,在中国的教育事业中发挥着巨大的贡献。舞蹈的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中国高校舞蹈教学中开设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课程有助于增加舞蹈的内涵。舞蹈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律动的肢体语言的课程,同时也肩负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任务,舞蹈教学的培养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1]。

1、高校舞蹈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舞蹈的理解

艺术精神是一个艺术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高校舞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校舞蹈教学应该加深学生对舞蹈精神的理解,而不仅仅局限在肢体动作的律动方面。传统文化教育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文化知识和舞蹈水平进行教育,加深学生对舞蹈精髓的理解。我国民族舞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跟着教师练习舞蹈的动作,更应该体验民族舞产生的环境和社会背景,了解民族舞当地的民族风情。中国民族的舞蹈精神源远流长,是舞蹈界的一大瑰宝,传承着中国的历史文化。高校舞蹈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助于学生理解舞蹈艺术的精神,推动舞蹈事业的发展。

2、舞蹈艺术融入传统文化是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舞蹈是一种无言的交流方式,是世界各个地方的人们追求相同艺术的方式之一。不同民族的文化风俗相差甚远,但是舞蹈却能够将人们之间的心理差距逐渐缩小[2]。舞蹈技能的提升需要学习者经过反复的训练,一些舞者在掌握舞蹈的动作技巧时却不理解舞蹈的内在精神,这导致舞者无法真正传递出舞蹈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逐步被世界各国认同,是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的一个渠道。同时,舞蹈也是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一种方式,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3、传统文化有助于中国舞蹈事业屹立在世界

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中国舞蹈想要在世界舞蹈之林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能够自觉地将舞蹈与文化结合起来,在传统文化中寻找民族文化元素,并且能够以文化为基础发展舞蹈事业。

二、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舞蹈教育中的方式

1、建立传舞蹈教学传统文化氛围

艺术生来就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可以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陶冶人们的情操。人们欣赏舞姿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的享受,更能够放松人们的心情,让自己精神愉悦。舞蹈的这种吸引力增加了自身的艺术色彩,帮助人们培养自身的情趣,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人们的艺术情趣,对舞蹈产生感情[3]。高校舞蹈教学课程安排中应该积极地营造文化教学的氛围,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对舞蹈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提高学生的自我创作水平。学生在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中,能够激发自己的创作力,在原有的舞蹈基础上进行探索,增强自身对舞蹈文化内涵的理解,感受到艺术的内涵,全面地认识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舞蹈创作是一个激发想象力的过程,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将舞蹈的动作熟记于心,并且将其展现出来。舞蹈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在体验艺术魅力的过程,学生的舞蹈技巧基本功必不可少,但是舞蹈教育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渗透[4]。此外,舞蹈教学中的艺术可以通过舞台布景以及表演者身上的着装表现出来,舞蹈者身上衣服的传统文化元素体现了舞蹈与文化的结合,感染了观众。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与舞蹈教育结合起来,需要通过文化教学氛围的熏陶,给学生创造一个传统文化的创作环境,能够提升学生对艺术的理解,提高教学的质量。

2、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舞蹈的技能是学生学习基础,学生必须将舞蹈的技能变成自己身体动作的一部分,学习在掌握了舞蹈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够将舞蹈的各个动作灵活地展现出来。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学习者的基本动作,严格要求学生的基本功,规范学生的动作,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特色,将舞蹈展现出个人的风格。舞蹈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通过肢体动作展现给人们一种艺术美,感染着观众。舞蹈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需要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结合传统文化的精华,在舞蹈上展现出来。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编制出富有传统文化含义的无调动作,指导学生进行训练,并且要求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演绎相应的传统文化故事,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掌握基本功的同时领悟舞蹈中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同时,教师需要设计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细心地引导,让学生能够准确地领悟到舞蹈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舞蹈的视频,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学习传统文化与舞蹈的结合方式,在轻松的文化氛围中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多多学习优秀的舞台表现力,增强学生舞蹈的厚度。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因素,可以增强中国舞蹈的生命力,让舞蹈更具有吸引力,同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领悟到舞蹈的内核,提升学生自身的欣赏能力。高校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关于传统文化的各方面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了解相应的传统文化的故事,通过一些较为经典的故事,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三国演义等等许多知识的传统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传授传统文化的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故事的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另外,学生应该学习有关舞蹈艺术以及舞蹈服装等的知识,在这些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增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可以适当地活跃教学的氛围,例如让学生观看有关传统文化的纪录片、视频,收听有关方面的音频,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

3、提升教师的艺术修养

高校的教师是教学的直接执行者,他们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表现行为,甚至是学生对舞蹈的理解。为了提高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舞蹈教学效果,高校应该注重增强教师的传统文化培养,提高教师自身的舞蹈水平。舞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对学生的教导通常是在传授以及纠正学生动作的过程中进行的[5]。但是,舞蹈是一种具有内核的动作展现,舞蹈教师需要具备高超的舞蹈技能,同时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掌握较强的舞蹈表现力以及对艺术的鉴赏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舞蹈本身的情感,让学生的动作具有灵魂,展现舞蹈表演的最佳境界。舞蹈教学需要突破传统的单一的模式,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学生在表演舞蹈动作的同时,询问学生对舞蹈理解以及学生内心的感受,从而针对学生自身的不足进行教学。同时,教师注意学生生活中的特点,根据以往的经历以及他的性格特点,编排出符合他特点的舞蹈,更能够突出学生的自身风格,增强学生对舞蹈的理解,让学生对舞蹈产生较强的兴趣。教师需要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提高自身对舞蹈的理解,将传统文化与高校的舞蹈教学结合起来,在舞蹈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在舞蹈中充分展现自身的特点,加深自己对舞蹈的理解。学校可以定期地组织教师进行学习,让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其他高校的教学优势。学校应该安排教师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到传统文化的具体地方进行学习,了解传统文化发源地的民族特色,增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结语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舞蹈艺术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其中可以增强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升舞蹈的境界。高校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拓宽舞蹈的发展空间,解决当前我国舞蹈教学的困境。高校的舞蹈教学应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促进舞蹈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

参考文献

[1]孙蔚.关于将传统文化渗透在舞蹈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05:77-78.

[2]韩淑英,刘忆,庞静.当今艺术院校舞蹈专业大学生科学学习理念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03:114-120.

[3]孙力.透视与剖析——1991~2011年音乐与舞蹈关系研究视角的量、性分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04:331-337.

[4]黄光临.CAI多媒体课件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的应用——以《舞蹈解剖学》课程为案例[J].艺海,2014,06:143-145.

[5]邱珊,.乐与舞的唱和:2007年全国音乐舞蹈研究述评[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01:92-96.

传统舞蹈教学范文第7篇

幼高师目前有三年制与五年制的,三年制主要是针对高中考入幼高师的,他们大多没有什么舞蹈基础,但是身体的骨骼又基本发育成熟,他们虽然对舞蹈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但是缺少身体的协调性与柔韧度;五年制主要是针对初中考入的学生,他们虽然身体的柔韧性好些,但缺少学习的主动性。总之,对于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应用是重中之重。根据多位前辈的教学经验,一些传统舞蹈的教学内容是经过教学实践反复验证才最终确立的,它较适合该阶段学生的学习与表演,甚至某个动作对学生身体的哪个部位起到什么作用都能显现出来,所有在幼高师一般选用的是传统舞蹈作品的教学。当然,也可以在传统舞蹈作品的选用上进行发展变化,但是总的原则是要便于幼高师学生的学习与表演,能培养幼高师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自信心及舞蹈的综合素养的提升,使其从零点起步迅速提高与发展,成为学前教育阵地的主力军。

二、幼高师传统舞蹈的教学内容

幼高师的舞蹈教学涉及很多传统舞蹈教学内容,一年级是芭蕾舞组合与藏族舞蹈作品。如北京舞蹈学院院外芭蕾舞考级内容的勾绷脚组合、小踢腿组合,藏族《上学路上》与《库马拉》等;二年级是蒙族传统舞蹈与东北秧歌传统舞蹈作品的学习。如蒙族硬腕组合、马步组合与柔臂组合,东北跳踢步组合、扎彩灯组合与手绢花组合等;三年级是傣族传统舞蹈组合与维族传统舞蹈组合。如傣族手位组合、步伐组合,维族手位、哈密姑娘组合与综合组合等,此外还涉及一些传统儿童舞蹈步伐的学习,如:跑跳步、进退步、娃娃步等,及其他传统儿童舞蹈剧目的学习与掌握。这些传统舞蹈作品虽然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但是对培养学生舞蹈动作的协调性与表现力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幼高师舞蹈教学中占据了主要位置。

三、幼高师进行传统舞蹈组合教学的社会效应

学生学习的一些传统性舞蹈作品,在一些舞蹈大赛、赛课与各种应聘中均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如某一幼高师的学生在今年的省级幼儿园招聘中,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她的舞蹈专业展示是幼高师舞蹈教学中的傣族舞蹈组合。学生说在她表演完后,评委老师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学生喜悦之余在第一时间通知了她的舞蹈教师,其舞蹈教师再次验证了进行传统舞蹈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幼高师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具有一专多能的特点,而进行传统舞蹈作品的教学,在对学生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且有不容忽视的社会效应。

四、传统舞蹈在幼高师舞蹈教学中的发展与创新

在幼高师进行传统舞蹈作品的教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更多的是体现出时代性与科学发展性。如:全国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在教材的选用上,使用的是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杨秀编的《舞蹈基础》,这本教材每年都进行再次印刷出版发行,每次都根据现阶段的舞蹈教学情况进行改编。尤其是今年,在传统舞蹈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舞蹈视频的再次选编与拍摄,使舞蹈视频更加优美、更具时代性;舞蹈图片修改六十多处,由原来的三十多个舞蹈视频增加到49个舞蹈视频,可以说变化颇大。从教材上就能显现出传统舞蹈在幼高师舞蹈教学中的发展与创新,教学方法与学法上也存在着发展与创新,所有幼高师的舞蹈教学质量都在逐渐提高。从世界舞蹈的格局来看,“高雅”舞蹈处于众多舞蹈品类的主流地位,被大多数人接受且能与其形成共鸣。在幼高师的舞蹈教学中,芭蕾舞教学是不容缺少的部分,对于学生舞蹈素养的提高,尤其对其气质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总之,幼高师的舞蹈教学内容是丰富多样的,传统舞蹈作品在其中占了主要地位,通过传统舞蹈作品的教学有助于幼高师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传统舞蹈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文化传承;传统舞蹈;教学模式

舞蹈作为人类最为古老的文化类型之一,它蕴含了丰富的民俗、审美、历史、人文等文化信息,具有其独到的文化艺术内涵。舞蹈教学以其特有的文化性与创造性,更是学生内涵发展和传承文化的重要领域。因此,在高校传统舞蹈教学中,不仅应传授学生传统舞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获得优美的舞姿、表演的技能,更应当引导学生传承与理解舞蹈文化,以达到心灵与肢体的和谐统一,使学生在智慧、精神上都得到良好的发展。作为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传承舞蹈文化、引导学生文化追求、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更是责无旁贷。

一、整合课程资源,实现教学中的人文渗透

学生的全面发展,依赖于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思维体系,每一门学科都与其它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为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承,在高校传统舞蹈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如文学、美术、音乐、生物、物理等学科,应加强各学科教学内容与传统舞蹈教学之间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通过不断整合教学资源,并从文化传统的角度来引导与拓展教学,可以更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具备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并促使传统舞蹈教学能真正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以舞蹈动作教学为例,由于每一类传统舞蹈都有其相应的历史、民俗、审美的独特背景,有其不同的情感体验,因此舞蹈的动作形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东西,也不是单纯的形体运动,它必然蕴含着相应的文化属性。必须将这种人文因素渗透到舞蹈教学中,从文化层面分析动作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与思考呼吸的变化,及动作的强弱、幅度、节奏、力度变化的意义,把动作形象化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即将舞蹈的动作属性与文化属性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舞蹈所蕴含的文化性的理解。

二、加强实践体验,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

舞蹈来源于生活,以艺术服务社会。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不同主题的舞蹈艺术实践,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不同传统舞蹈的风情、积累舞蹈的元素,获得更多的艺术经验,而且能与时代有更紧密的联系,感受当今社会观众的审美和生活需求,掌握更多的舞蹈表现方式和创作技法,并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舞蹈文化价值表现出来、传播出去。舞台上真情的演绎将会激发学生更多的想象与创新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良好扩展。因此,在高校传统舞蹈教学中,应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舞蹈实践机会与表演机会,如广泛开展各类校园舞蹈活动、舞蹈比赛;鼓励学生多参加舞蹈社团活动,并以社团形式参加校外文艺汇演和舞蹈比赛;鼓励学生在吸收优秀民间艺术与文化的基础上,对传统舞蹈剧目进行创新性的编排与创作。通过加强学生的舞蹈实践体验,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艺术视野,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实现中国优秀文化在舞蹈教学中的良好传承。

三、注重教学指引,引导学生更好传承文化

教育所具有的渗透性、启发性与实践性特点,在高校传统舞蹈教学中尤其突出。传统舞蹈是表演性艺术,强调实践与二度创作,口传身授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与学生有着更加亲密的教学接触,教师的学识、修养、道德、品格都无时无刻地渗透与影响着学生。因此,为实现优秀文化在传统舞蹈教学中更好地传承与融入,教师应充分发挥出其在教学中的教育引导优势。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能准确掌握传统舞蹈的风格特征与动态特点,不仅要讲解动作要领,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为什么应该这样做,这样做的寓意何在;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将传统舞蹈的文化背景、民族背景、、民俗风情、审美情趣渗透在形体的示范与讲解中,启发学生理解与认识动作形态的文化内涵,引导他们神形兼备地表现出舞蹈所蕴含的意境。

四、总结

传承优秀文化,实现高层次文化追求、高素质人才的教育与培养,这是当前高校传统舞蹈教学的重要发展趋势。本文主要提出了整合课程资源、加强实践体验以及注重教学引导这三个方面教学模式的改良与创新,以此期望能进一步促进优秀文化在高校传统舞蹈教学中的传承与融入,实现学生舞蹈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金浩.新世纪中国舞蹈文化的流变[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3]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郭建生.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传统舞蹈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 舞蹈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J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194-01

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舞蹈通过特定的编排方式,特定的服饰和道具将生活中有意义或者是有价值的事,展现在舞台上。舞蹈起源于原始的傩戏,是原始社会庆典的活动形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舞蹈形式已经具备了完整的形式和文化内涵。而我国特有的民间舞蹈文化也散发着特有的魅力。高校的舞蹈教学除了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外,继承民间传统舞蹈同样重要。因此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教学,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舞蹈教学中尤为重要。

一、传统文化与民间舞蹈的关系

民间舞蹈是劳动人民长期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舞蹈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舞蹈技能,还要让学生了解民族的传统文化。民间舞蹈是传统文化表现的形式之一,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民间舞蹈从内容到形式体现着特殊的文化现象。同时民间文化是特定时间内的生活反映,体现了文化再造。在舞蹈教学中,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去,有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让学生体会舞蹈的内涵。

二、舞蹈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一)将不同的民间舞蹈形式,运用到舞蹈教学中

不同民族的舞蹈都有着自身的特色,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不同的民族舞蹈传达的内涵、舞蹈风格都不相同。在舞蹈教学中将不同的舞蹈元素运用到其中,可以加深学生对舞蹈文化的理解。例如藏族舞蹈是农牧文化和宗教文化之下的产物,深受封建文化的影响。舞姿重心靠前,呈现出身体向前倾的朴实之态。无论是踢踏悠还是摇跳翻甩,都呈现出沉稳有力、柔韧多变的风格。藏族舞是连绵不断的颤动或者屈膝,在步伐上呈现出重心的转移。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住藏族舞蹈的特点和基本要领,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训练,寻找舞蹈中的内涵美。

在将民间舞蹈渗透进舞蹈教学中时,要把握舞蹈形式的核心。而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握民族舞蹈的内涵,将民族舞蹈所蕴含的文化渗透进其中,让学生了解舞蹈背后的文化。例如东北秧歌,是在东北土壤上发展起来的,体现的是东北人的直率、乐观,因此东北秧歌体现的是活泼、有趣。传达的是一种娱乐和欢快的信息。不同的民族舞蹈所蕴含的文化是特定历史背景和土壤文化的产物,在表现形式上都打上了民族地域烙印。

(二)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将舞蹈文化运用其中

在舞蹈教学中,失去了民间传承环境,同时教学时间上的限制,民族舞蹈教学的深刻内涵不能尽快传达给学生,因此在一些外部因素的限制下,让学生体会舞蹈的文化有些困难。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将各族文化和环境移植于教学当中,因此就必须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文化氛围,来传达传统文化。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营造氛围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探究的问题。在既定的舞蹈课程中,营造具有民族文化的课堂氛围。

(三)融入民间舞蹈养料,加深学生理解程度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讲授示范,学生听看。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固定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在舞蹈教学中,首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一是在高校的舞蹈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理解的民族舞蹈展示出来,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舞蹈进行点评,然后再讲述舞蹈的要领,这样能够与学生形成互动,在实践中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民族文化是在特定的文化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可以采用民间还原法来进行授课。根据课程的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本土文化的训练,让学生在舞蹈的发源地感受舞蹈的生命力。深入舞蹈发源地,吸收民族舞蹈的养料,让学生在民族舞蹈中了解传统文化,寻找继承和发展民族舞蹈的路径。

(四)将民族舞蹈动作融入教学中

传统文化的渗透除了在舞蹈形式、舞蹈氛围中体现之外,还可以通过舞蹈动作来渗透传统文化。舞蹈主要就是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的,因此将舞蹈动作融入到舞蹈教学中,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比如我们常用的抖肩、甩胯以及新疆的肚皮舞,这些动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民族文化,这些思考都可以加深学生对舞蹈的进一步理解。同时教师要仔细研究课本和舞蹈,给予相对确切的解释。通过这样的分析让学生把握舞蹈文化内涵。

三、小结

舞蹈的学习是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舞蹈的学了展现形体美之外,重要的是将文化传承下去,将舞蹈精神延续下去。学生在学习舞蹈的时候,会刻意地注重舞蹈动作的训练,忽视了舞蹈文化的内涵。这样的教学只有形式,也不会长久下去。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传授舞蹈技巧之外,还要将舞蹈内涵贯穿其中,让每个舞者可以体会舞蹈的灵动和优美,领悟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切身感受舞蹈文化的灵魂。

参考文献:

[1]罾.做心灵的舞者――谈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1):103―104+107.

传统舞蹈教学范文第10篇

一、传统文化与民间舞蹈的关系

民间舞蹈是劳动人民长期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舞蹈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舞蹈技能,还要让学生了解民族的传统文化。民间舞蹈是传统文化表现的形式之一,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民间舞蹈从内容到形式体现着特殊的文化现象。同时民间文化是特定时间内的生活反映,体现了文化再造。在舞蹈教学中,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去,有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让学生体会舞蹈的内涵。

二、舞蹈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一)将不同的民间舞蹈形式,运用到舞蹈教学中

不同民族的舞蹈都有着自身的特色,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不同的民族舞蹈传达的内涵、舞蹈风格都不相同。在舞蹈教学中将不同的舞蹈元素运用到其中,可以加深学生对舞蹈文化的理解。例如藏族舞蹈是农牧文化和宗教文化之下的产物,深受封建文化的影响。舞姿重心靠前,呈现出身体向前倾的朴实之态。无论是踢踏悠还是摇跳翻甩,都呈现出沉稳有力、柔韧多变的风格。藏族舞是连绵不断的颤动或者屈膝,在步伐上呈现出重心的转移。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住藏族舞蹈的特点和基本要领,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训练,寻找舞蹈中的内涵美。在将民间舞蹈渗透进舞蹈教学中时,要把握舞蹈形式的核心。而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握民族舞蹈的内涵,将民族舞蹈所蕴含的文化渗透进其中,让学生了解舞蹈背后的文化。例如东北秧歌,是在东北土壤上发展起来的,体现的是东北人的直率、乐观,因此东北秧歌体现的是活泼、有趣。传达的是一种娱乐和欢快的信息。不同的民族舞蹈所蕴含的文化是特定历史背景和土壤文化的产物,在表现形式上都打上了民族地域烙印。

(二)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将舞蹈文化运用其中

在舞蹈教学中,失去了民间传承环境,同时教学时间上的限制,民族舞蹈教学的深刻内涵不能尽快传达给学生,因此在一些外部因素的限制下,让学生体会舞蹈的文化有些困难。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将各族文化和环境移植于教学当中,因此就必须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文化氛围,来传达传统文化。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营造氛围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探究的问题。在既定的舞蹈课程中,营造具有民族文化的课堂氛围。

(三)融入民间舞蹈养料,加深学生理解程度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讲授示范,学生听看。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固定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在舞蹈教学中,首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一是在高校的舞蹈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理解的民族舞蹈展示出来,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舞蹈进行点评,然后再讲述舞蹈的要领,这样能够与学生形成互动,在实践中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民族文化是在特定的文化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可以采用民间还原法来进行授课。根据课程的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本土文化的训练,让学生在舞蹈的发源地感受舞蹈的生命力。深入舞蹈发源地,吸收民族舞蹈的养料,让学生在民族舞蹈中了解传统文化,寻找继承和发展民族舞蹈的路径。

(四)将民族舞蹈动作融入教学中

传统文化的渗透除了在舞蹈形式、舞蹈氛围中体现之外,还可以通过舞蹈动作来渗透传统文化。舞蹈主要就是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的,因此将舞蹈动作融入到舞蹈教学中,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比如我们常用的抖肩、甩胯以及新疆的肚皮舞,这些动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民族文化,这些思考都可以加深学生对舞蹈的进一步理解。同时教师要仔细研究课本和舞蹈,给予相对确切的解释。通过这样的分析让学生把握舞蹈文化内涵。

三、小结

舞蹈的学习是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舞蹈的学了展现形体美之外,重要的是将文化传承下去,将舞蹈精神延续下去。学生在学习舞蹈的时候,会刻意地注重舞蹈动作的训练,忽视了舞蹈文化的内涵。这样的教学只有形式,也不会长久下去。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传授舞蹈技巧之外,还要将舞蹈内涵贯穿其中,让每个舞者可以体会舞蹈的灵动和优美,领悟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切身感受舞蹈文化的灵魂。

作者:朱露露 单位:宿迁学院

参考文献:

[1]杨荔.做心灵的舞者———谈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1):103—104+107.

上一篇:网络教学平台应用范文 下一篇:中学历史教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