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4 04:53:05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创客教育 创新思维 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7(a)-0144-02

1 课程地位和作用

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和“高水平探索职业教育和创客教育相融合”的方向,蓝岛创客空间开发了创新思维训练课程,它是创客教育专门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创客教育专门课程的开发旨在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发掘更多具有创造力的创客作品和创业项目,而优秀的创客作品和创业项目起源于创新创意的思维。创新思维训练课程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素质作为课程的宗旨,通过介绍创新思维的技巧和方法,阐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技法,并为学生构筑创新思维训练和创造力开发的平台,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品质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2 课程教学目标

该课程以实践训练为主线,主要通过思维练习的方式使学生在该课程中学习创新的基本方法,从而激发其对创新的兴趣,助其积累创新的经验,提高创新的能力。教师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总结、陈述、分享为主,穿插知识点为辅,主要通过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游戏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去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以达到训练其创新、创造能力。

3 课程纲要

3.1 n程引入

1. 教师自我介绍以及课程简要介绍

2. 分组以及团队破冰

3. 广义创新以及狭义创新概念引入

4. 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突破传统思维引入训练。

5. 游戏环节:一人比划一人猜

6. 分组讨论分享:以元宵为例在常规思维的基础上对描述元宵的属性稍加改变,思考哪些是市场上没有的且能够商品化的?

7. 课程引入总结:以各式各样的水杯为例

3.2 创新思维方式介绍

1. 创新思维之求同求异求和思维

2. 创新思维之想象思维

3.创新思维之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

4.创新思维之联想思维

5.创新思维之直觉思维以及灵感思维

3.3 创新方法的介绍

1.创新方法----缺点(痛点)列举法引入及训练

2.创新方法----奥斯本检核表法引入及训练

3.创新方法----组合法引入及训练

4.创新方法----移植法

3 课程评价方式

创新思维训练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对课程进行考核,主要根据课堂讨论发言表现以及课堂中奥斯本检核表、尤金・捞德塞创造力测试表、课堂讨论记录表三张表单来综合评价学生课程学习情况。

1. 课堂讨论发言表现见表1

2.奥斯本检核表:奥斯本检核表法是指以该技法的发明者奥斯本命名、引导主体在创造过程中对照9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以便启迪思路、开拓思维想像的空间、促进人们产生新设想、新方案的方法,主要面对9个大问题:有无其他用途、能否借用、能否改变、能否扩大、能否缩小、能否代用、能否重新调整、能否颠倒、能否组合。

3.尤金・捞德塞创造力测试表:美国心理学家尤金・劳德塞,根据多年来对善于思考、富有创造力的男女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经理等的个性和品质的研究.设计了尤金・捞德塞创造力测试,用于测试成年人的创造力。

4.课堂讨论记录表:将课堂的讨论内容制作成课堂讨论记录表,从课堂记录表的内容情况可以直观反映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情况,简单实用。

4 课程总结

创新思维体现和运用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营销创新思维,管理创新思维,产品设计创新思维等,该课程着重点训练产品设计创新思维能力。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当中,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是不存在的,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更自由、开放的态度帮助学生拓展思维,鼓励学生提出各自的不同看法。通过交流及肯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敏捷、表现形式更加多样。通过脑筋急转、游戏、图片、影视片段等方式引入课程主要内容更受同学们喜爱,学生之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讨论和激辩来完成,每个同学的创意成果都需要接受其他同学的点评和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得到了激发。课程评价方面由于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式来进行评价,主要看中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创意的新鲜程度,这也更加激发学生对于情景问题思考的积极性和对于课堂的参与程度。

参考文献

[1] 付志勇.面向创客教育的众创空间与生态建构[J].现代教育技术,2015(5):18-26.

[2] 夏小刚.创客教育课程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4).

[3] 晏燕,董志胜.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创客教育的思考[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5,34(5):84-87.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创新思维对图形设计教学至关重要,运用发现式的现代教学方式与感悟式的课程教导方式,将开发创新思维融入到课程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拓宽思维,提升教学实际效果。本文将《图形设计》课程教学为现实案例,探讨与分析运用创新思维的探索教学法。

关键词:

创新思维;探索教学;图形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门科学技术不断提升,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图形设计,近年来我国对图形设计的教学与人才培养重视度不断提升,注重理论与现代创新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受到社会各界培训机构与高等院校极度重视。同时为了提升图形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理解与感悟程度,教师通常运用图文并用、深入浅出的图形理论教导方式,将图形设计概念与创新思维融入到具体日程教学中,促使学生学习图形设计知识时,能提升创新思维与图形设计水平。因此,本文将叙述图形设计教学现实情况,然后详细探讨图形设计教学中开发创新思维的实施,详细内容如下。

一、概述

1、探索教学法定义

探索教学法指在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时,教师仅仅为学生提供一些案例或问题,需要学生独立阅读、分析问题以及进行独立思考与探讨,实现学习独立分析与学习的目的。突出学生主体性,强化学生独立学生能力,更好的理解与学习课程。

2、图形设计课程介绍

课程主要是四个部分:一是基础课程,包括色彩、图案以及一些基础理论;二是专业性的基础课程学习,包括空间选择、色彩设计以及当代艺术课;三是专业设计课程,包括包装、插画以及广告等设计课程;四是理论课程,包括平面设计与视觉传达等。随着我国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图形设计课程不断完善与发展。

二、图形设计创新思维思路

1、教学目标

图形设计课程是一门较为专业的艺术教学,需运用探索教学方法,基于创新思维方式,采用多种课堂教学环节,提升开发创新思维的探索教学法在图形设计课程合理、恰当的使用。提升该方法使用效果,最终培养出高素质的设计人才。

2、教学难点

教学中,图形设计课程涉及多个领域、多门学科,大量的概念与理论知识,常常令学生苦恼,运用新的认识方法,多角度思维方式与多层次思维方式,又很难被学生理解与使用,如何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理论与广泛运用情况,成为难点。对于图形设计中,来源、发展等等很难详细讲解。因此,该课程教学中的难点是没有一本教材能科学阐述图形设计具体情况与发展模式与趋势,单单讲解设计方法等对教学造成一定不便。

三、图形设计创新思维实施

1、强化图形设计教学创新思维的开发

为了更好的提升《图形设计》课程探索教学法的运用,开发创新思维学生创新思维。需强化图形设计教学创新思维的开发。在进行图形设计教学中,创新思维具有非常重要重要。在进行探索教学时,需重视帮助学生对图形形态的体会与感知,如横座直靠四个腿则是较为传统的椅子设计图形,需在此种模式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打破传统观念束缚,重视椅子表面装饰。创新性思维不单单将椅子作为一种坐具,针对坐形成各种各样的观点与设计思路,包括材料的选用、椅子结构的设计、椅子表面材料覆盖方式以及颜色等等,不单单具有供人使用功能还具备欣赏功能以及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进行探索教学时,重视图形设计的多角度看到问题、多层次设计图形方式,吸取自然艺术元素,质问传统设计观念,体现现代图形设计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

2、运用创新性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的提升《图形设计》课程探索教学法的运用,开发创新思维学生创新思维。需运用创新性教学方式。首先,提出激疑。在进行图形设计课程教学时,教师将课程教学大纲与一些需探讨问题事先叙述给学生,提出悬念的同时为学生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图形设计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创新空间;其次,引导思索。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在前人研究基础与已学习理论是上,积极思考图形设计具体方法,并与生活体验、自然环境相结合,寻求未知图形设计领域,提升推导与探索思维;再次,精讲归纳。在以上教学程序完成后,教师进行课程讲义,叙述相关理论,进行学生问题解答,整理并在学生形成系统化的创新思维式的图形知识;最后,总结强化。将教师传授的图形设计理论与学生探讨结果、创新思维思考方式相结合,提升探索教学方法实施效果。

3、强化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为了更好的提升《图形设计》课程探索教学法的运用,开发创新思维学生创新思维。需强化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将创新思维运用到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将创新思维植根于学生实际图形设计课程学习与思考方式,不断强化学生创新思维意识。一方面,教师在课程上有意识运用探索教学法与创新思维引导,将课程教学与开发创新思维并举,提升学生认识以及创新思维重要性理解;另一方面,进行图形设计教学时,结合案例分析与探索式教学方式有意识的讲解创新思维方式方式。不断强化学生创新思维。

四、总结

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将创新思维与图形设计相融合,提升教学效果与学生实际图形设计水平,不但提升与完善创新思维和探索教学的图形设计教学理念这一实际情况,基于更好的促进这种教学方式运用效果,提升学生在进行图形设计时的创新思维这一视角,采用了文献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我国图形设计课程中创新思维在进行探索教学运用、如何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等进行了研究。首先,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一些概述性内容,叙述探讨教学法定义与图形设计介绍;其次,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图形设计创新思维思路,叙述课程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以及探索教学设想;最后,第三部分主要阐述图形设计创新思维实施,进行详细分析与探讨。因此,通过本文的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为了提升《图形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好运用探索教学方法,将创新思维与图形设计相融合,最终完善《图形设计》课程的教学。需强化图形设计教学创新思维的开发、运用创新性教学方式以及强化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作者:章慧 单位:广东省电子信息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杨善德.浅议创新探索教学法[J].中学设计教学参考.2013,78(9):55-57.

[2]韩业高.“蚯蚓的生活习性”一节的探索教学[J].设计学通报.2013(10):64-73.

[3]吴铁军.探索教学法的教学设计[J].设计学通报.2013,12(3):74-77.

[4]潘桂荣,潘洪军.探索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04)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 平面设计 创新思维

一、平面设计的创新思维研究属性

平面设计的创新思维方法以平面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为载体,通过思维拓展、多面思维、思维收缩、创意集结及制作加工为实践应用媒介,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中,不断总结经验上升到理论指导,并不断更新和完善。平面设计的创新思维研究,目的在于不断创新设计作品,提升设计质量,提升教学效率,对于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提升设计作品价值美和艺术美、永葆设计生命力具有现实意义。

二、平面设计创新思维的多样化方法研究

(一)学科的交叉产生创意新思维

1.拓展未知领域和已知领域的结合。平面设计是服务和探索的行业,做任何设计都是对未知领域的探讨和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要建立在对广大未知领域及相关学科、事物、行业交叉的创意把握,会不断产生新的理念和思维。

2.善于发现新事物与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创新思维立足于客观现实,通过创新设计巧妙地提出解决事物的新方案并引入教学中,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

(二)研究创新思维的拓展方法

1.思维发散。通过联想、想象拓展思维的发散,鼓励创造性思维拓展,具体包括以下四种实践方法:第一,造型语言的推导;第二,视觉语意的推导;第三,意识流语言的推导;第四,文字地图的推导。这些创新思维的拓展方式分别从造形、语意、有意识、无意识的主客观方面来把握创意,大大增加思维拓展的空间。

2.案例库、创意库。这是收集原创性思维和快速提升审美的有效途径。案例库的积累,有助于把握成功作品的思维动向及价值取向;创意库的积累,捕捉创意灵感的瞬间,有助于创意思维的原创性、多样性和广泛性。

3.沟通与合作。创意信息沟通、共享能促进创新思维能力共同提升,达到1+1>2的效果。在实践教学中,将学生交叉分组,调研、创意与后期配合制作,发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4.正向思维与非正向思维结合。教学中鼓励正向思维、侧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不同对比研究,把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分析事物的常理习惯、事物情理之中的联系和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结合研究,往往有出奇制胜的收效。

(三)准确创新思维的把握方法

好的设计不需要辩护,反之却能为人说话,设计作品的准确性产生震撼的视觉效果。以下把握准确性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得以证明,能大大提升作品的质量。

1.求新求异。主张创意要新颖、巧妙、奇特,要引人入胜、脱颖而出,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2.求准。创意必须准确生动,坚决反对模棱两可,不断对比、推敲和改进,准确反映主题。

3.现实意义及实用性。设计服务于人,课程设计选题来源于社会现实、实践项目,具有社会现实意义和实用性原则,提升大众审美。

(四)实践教学的创新体验

1.换位体验教学。把握课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让主体的学生充分挖掘深入思考的空间,在课程的中期,安排学生轮流讲课体验教学,留给学生更广的思考、探讨、互动的空间,设计知识掌握得更加稳固和扎实。

2.经验体验教学。教学中引入优秀和成功的设计经验,配合课程邀请设计公司、优秀毕业生讲座和交流。

3.引导、鼓励和督促教学。定期给予压力、鼓励和动力,浓缩教学环节,提升教学效率。

4.项目实践体验教学。在教学中融入社会问题、现实现象、实践项目、真题真做,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并体现现实性和实用的特点。

5.初评、中评与终评结合教学。将教学过程细化和量化,定期总结观摩评定,强化教学环节紧密逻辑关系。

(五)教学环节及授课方式量化

教学采用三级式紧凑环节:一级为草图评审阶段(数量不封顶)占课程30%;二级为正稿互评及加工阶段(正稿数量不封顶,数量与质量并列考核)占50%;三级终评展览综合评估阶段(作业效果)占10%;加之积极性与出勤分数占10%。鼓励学生提升草图和正稿的数量与质量,酌情加分,绩效评比。

(六)学生心理研究

在创新思维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研究,着重研究学生自信心、进取心以及设计能力的考察、激励机制的效率、师生互动等。

(七)全面教学质量体系研究

在创新思维中狠抓作品质量研究、课程设计研究、课程环节研究,体现为创新激励机制与质量关系;专业衔接处理及与相关专业的关系研究;教学环节的紧凑性问题;教学设计问题。教学中以衡量设计过程、要求紧凑课程环节、规范作品要求、浓缩设计时间、明确设计任务,狠抓教学环节和教学

设计。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与论证,笔者认为,平面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研究,可以打造设计精品,促进实践教学。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1.促进实践教学的拓展。强化创新思维与实践结合,一方面狠抓动手实践能力,完善创意表达过程;另一方面不断强化成功经验上升到理论的完善过程,指导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创新研究。

2.教学环节的整合。教学三阶段环节(草图初评总结、创意制作过程中评总结、终评观摩总结与展览评述)中,融入紧凑性的时控效率法、人性激励法与细化量化法,强化创新思维的课程管理与课程环节设计。

3.深化设计的美学意义。创新思维研究着重对真、善、美的理念融入和表达,注重观察美、探索美、发现美、研究美、追求美、创造美、分享美;注重发现丑、研究丑、改造丑,提出多样化观察事物,体现了美学的辩证关系。

4.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创新思维方法的研究,不断分析与总结各种促进设计创新的方式,对设计语言精准的把握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平面设计就是在这种方法研究中,不断提升审美和引导大众审美,提升用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霍楷.广告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教程[M].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

[2]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曹芳.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思维 化工单元操作 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44-02

当下,社会已经迈入知识经济时代,因而大力推广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目前所有教育工作者亟需研究的课题。笔者作为一名高等职业院校的化工专业教师,在化工单元操作的日常教学中,需根据实际教学的具体内容不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体现创新思维的情景,以亲身经历去感受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并且现代教育理念也指出:只有愉快的教学与兴趣的学习,才会使一切教学活动有意义,富有感情与兴趣。部分教育工作者也认为一切与智力方面相关的工作都离不开浓厚的兴趣。由此可知,相关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开发智力及提高能力的基础所在与首要条件。化工单元操作课程属于化工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然而诸多学生文化水平较低、基础知识较差、学习能力不足及学习兴趣不高等。因此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好一门课程的首要条件。其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教师与学生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日常教学中保持和谐的教学氛围。古人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顺利展开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基础;其次良好融洽的学习氛围应与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充分了解化工单元操作课程的内容特点,重点是要充分体现该课程的规律性以及其与实际工作生产中的紧密联系。通常其规律性主要体现在关于研究方法的实用规律上,应着重结合化工过程的重要思想,即能量和物料的衡算,过程速率和平衡关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每个单元操作的教学都可以根据上述四个主要理念进行探讨总结,从而找出相关规律,使得学生在以后的课程学习中可以做到举一反三。在实际的具体应用中,既可以体现创新性,又可以使得相关设备得以更新,以及促使新工艺技术的产生,从而为学生的好奇心的凝聚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及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优化问题设计,促进创新思维

要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则需相关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相关讨论及交流活动,并对学生提出具有思考性的相关问题,指导学生深入了解所学内容,并促使学生探究其主要规律,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有利条件。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对待,提出的相关问题避免范围较大理论较空,从而防止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知从何下手,设置的问题应有明确的切入口,进而循序渐进。

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所提的问题主要分为四类[1]:(1)判断识别性问题;(2)陈述性问题;(3)论证性问题;(4)迁移性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善于设计构思问题,促进激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需加大对后两类问题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过程应遵守循序渐进原则,将同一个大问题分为几个小问题进行分别提出,使得问题的切入口变小,从而促进学生对于该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利用参观实习提高学生实践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不是所谓的凭空想像,而是在实际生活中不断总结经验,并且接受实践检验。化工单元操作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需充分掌握了解各种单元操作及相关设备的基本原理。化工单元操作对于培养学生工程技术观念及化工基本实践技能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知,在另一方面应积极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实践条件,并且定期组织其参观实践[2]。通常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实习学习:(1)进相关工厂企业,在企业生产现场参观学习具体的操作要求。此方法有助于学生切身感受到现场的工作气氛,为日后工作奠定一定基础。当然有利就有弊,由于企业生产现场嘈杂、参观时间较短,因此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要求;(2)校内实训场地实习,部分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学校可以让学生在该校的单元操作实训室或实训工厂内进行实习学习。虽然与实际工厂的生产状况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只要安排科学合理、教师指导到位,学生亦可以达到有效实习的目的;(3)运用多媒体技术实习,学生通过观看化工生产的视频或化工仿真等,亦可以感受实习的具体场景。上述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学生及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利用使用,不断提高实习质量。

四、结束语

通过对化工单元操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阐述,我们知道培养创新思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的过程[3]。本文通过阐述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让学生培养树立创新意识的目的;通过教师优化问题设计,不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教师多给学生创造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理论知识,从而培养和实践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晓锋.浅谈化工单元操作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05:55-56.

[2]王博尧.浅谈化工单元操作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6:128.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思维训练;原则与方法

作者简介:王雪琴(1965-),女,陕西合阳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人文社科部,副教授。(北京 10003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学研究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研究”(项目编号:2013JXYJ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067-02

课堂教学反映高校的教学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高校课堂教学应将理论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训练有机结合,使课堂成为创新思维的训练场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是今天的时代特征,中国高等教育把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思维发展看做大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目前,国内有关创新思维的理论研究相对成熟,但在实践中如何结合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尚缺乏系统研究。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高校应把创新思维训练寓于教育活动之中。课堂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但当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主要以知识讲授为主,学生接受以教材为主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虽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知识被发现、被创造过程中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因而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强调教师主导性,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如何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训练有机结合是目前高校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高校课程课堂教学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把创新思维训练寓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智慧型经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本质上是人才的差距,尤其是人才创新能力的差距。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性思维已成为时代要求。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比较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这种教育模式突出地表现在以培养学生适应性为基础,训练动手(实践)能力为手段,增长创造能力为根本,发展个性为目的”。教育“带动学生的实践,引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1]全球知名大学哈佛大学强调,“在哈佛大学最重要的不是学到什么,而是怎样学”。“它不一定培养‘知识分子’,但肯定是培养‘能力分子’”。[2]创新人才培养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是高等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也应是高校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同时,信息化时代带来了学生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的不断变革,对课堂教学提出挑战。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影响下,21世纪的大学生在视野开阔的同时,接受的信息冲击在深度、广度、速度与丰富程度上都远超其前辈。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潜质,19~22岁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培养期,是开发创新思维的关键期。高校教师首先要主动接受来自时代和学生的挑战,更新观念,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次,信息技术也为教师提供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平台,使教师有可能把主体性、活动性、问题探究性等自主创新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促成师生间多向互动教学关系的形成。再次,信息技术使教师从传授知识的繁重任务中解放出来,从而使课堂思维训练得以实现。面对日益丰富的信息资源,面对充满创新潜质的青年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应当是教会学生求知的方法,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为此必须探讨课堂创新思维训练的原则和方法,为课堂创新思维训练提供指导。

二、课堂思维训练原则

1.强化创新意识教育

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能产生创新愿望和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发挥创造潜能。课堂思维训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教育,唤起学生的创新冲动,所以教师必须把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转移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上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自主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自我思维训练、建构新知识结构的过程。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发展认知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明确新的教学观,把课堂作为教师主导下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场所,把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变为创造性思维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创新,使创新思维训练成为可持续的课堂教学常态。只有具备这种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才能通过课堂得以体现。

2.尊重学生思维主体地位

自主性和创新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本质特征,是人之主体力量的展示。失去主体性的人无自主性,创新性更无从谈起。因此,课堂教学在承认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断增强内在的主体意识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法。因此,创新思维训练中,教师必须根据社会发展要求,顺应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其成为充分表现自我的创新主体。课堂教学中要给每一位学生自主参与课程任务的机会,使其积极思维,从思维训练中得到乐趣,主动融入课程,自主学习、理解课程乃至创新课程,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3.思维训练以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为基础

个体的思维能力只有在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随着主体经验的丰富得到完善和发展。创新思维是人们调动既有的知识储备进行新的组合产生新的思维成果,没有知识和经验,创新思维无从谈起。生活是创新的源泉,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教育才能引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这种生活体验式的创新思维训练以学生学习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体验创新思维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提供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围绕他们关心的问题积极思考,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与他们的生活以及日后面对世界的紧密联系。这样就能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有所思考,通过思考有所创新。

4.思维训练应循序渐进

课堂思维训练必须以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为基础,由低到高逐渐展开。为吸引学生广泛参与,训练伊始教师应把思维过程具体分解,逐个加以训练,最后把过程联系起来组成完整的思维程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分解到综合,使学生能够逐渐适应。同时注意过程性原则,不要急于求成。首先让学生尝试完成任务,然后教师提出自己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比较,从中学会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其中重要的环节是思维基础的设置,这一基础既要源于学生也要略高于学生的现有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创新思维,从已有知识中孕育生长新知识,并以此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反复训练,在反复过程中形成思维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三、课堂创新思维训练方法

1.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尝试的氛围

思维始于对问题的思考,为此教师要有积极的思维习惯。课程教学伊始,教师首先阐明该课程的由来及其不断完善的历程,让学生明白教材的设定,就是学术史上那些勇于探索的人们的创新过程,这一过程仍在进行之中。其次,要有与学生进行探讨的愿望。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激发求知欲,就可能形成积极的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广泛参与,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观点的新颖性等纳入考评范围。在引导过程中,注意研究学生思想的最新发展,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点燃头脑风暴,产生智慧火花。这样,既使学生看到创新范例,又使学生了解创新的现实性与必要性,激发创新欲望,从而使课堂教学从知识型向思维创新型逐步转变。

2.精心设计内容

学生的兴趣一旦调动起来,必然关注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首先要有知识性、学术性,具有向深度、广度拓展的思维空间。其次,一定要有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导学习,通过学习生成问题。教师创设问题应源于教材,但要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体现问题的关键性,也要高于教材,体现思想性、挑战性和一定的拓展性。当然,创设问题要对应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进行重组再造,从而产生积极思考、不断探索的思维过程。最后要平衡知识传授与思维训练的关系,做好思维训练的铺垫,使学生感到既有压力又有信心。最后注意提问的目的是指向思考方法而不是最终答案,使学生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而不是仅仅知道问题的答案。

3.构建思维训练型教法体系

随着学生思考的逐步深入,教师要启迪创新思维方法,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进入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统一,但发散思维更集中体现思维的创新性特点,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三大特点。流畅性强调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灵活性指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提升分析问题的层次。独创性要求采用联想、引申、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方法,由单一思维转向综合思维,形成独创性思维。[3]教师可采取两种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发散思维训练:一是以具体时间为纲进行空间的横向分析,扩大思维的广度;二是以具体问题为纲进行时间范围的纵向延伸,加大思维的深度。

4.收敛思维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通过思维的发散,学生思路开阔,形成多种观点。新的观点只有通过验证和评价才能完成真正的知识建构。心理学研究认为,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荣誉感和成功感,希望获得认可。同时,总结自己思考的过程也是自我知识建构、理论升华的过程。此时,教师设计5~10分钟的总结环节,由学生阐述己见,然后教师点评、归纳。师生之间思想的碰撞随时都可能产生新的灵感、顿悟,这些灵感和顿悟都将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这一总结过程即是收敛思维。发散思维拓宽视野,收敛思维归纳总结,二者有机结合便形成创新思维。这一创新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应用不仅使问题的阐释更深入,且使学生在思维训练中孕育创新,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可见,在以上原则和方法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就不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在掌握知识基础上的思维训练。知识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固定信息,而成为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强调知识和思维的合力作用才能培养出充满自信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崇德. 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0.

[2]王晓阳. 大学社会功能比较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51.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字:小学英语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课堂氛围;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138-01

小学是学习知识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综合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小学英语课程是学生所面对的一门基础课程,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轻松活泼,内容不多但却富有童真的气息。在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符合英语课程教学的特点,这同时也是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主要结合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等方面探讨了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以便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宽松的氛围,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激发

在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就必须为学生营造出宽松的课堂氛围。只有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之中学生才想说、敢说,进而在知识的学习和讨论中激发创新思维,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小学英语课堂要营造良好的宽松、民主的氛围,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老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即便是学生在课堂发言中出现了错误,老师也不要轻易的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应当保护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老师可以用一句"Please think it over. It doesn' t matter."来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该强化和学生之前的情感交流,了解学生自身的一些兴趣和爱好,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要积极的给予帮助,取得学生的信任。这种和学生之间情感上的交流能够让学生因为喜欢老师而更喜欢英语课程。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的时候,也正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的。

2.英语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诱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英语课程和其他小学阶段的课程一样,也都提倡寻疑释疑。疑问能够帮助我们重新的认识自己,对未知世界更好的进行探索,从而对未知获得一种创新性的认知。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疑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工具。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重,对什么都感觉到新奇,也都喜欢提问,有时候学生会提出一些很有趣的问题,但有时候提出的问题又不着边际。在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提问,问的好的同学要给予表扬,对于问的不好的同学,也应该对其提问的精神进行鼓励。只要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敢于提问,才可以更加充分的释放出自身的求知欲,这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创新、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当然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仅仅依靠学生的提问还是不够的,更多的时候需要老师进行设疑,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在学习高矮等词汇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向提问:"Do you know who is the tallest sportsman in China? ",问题抛出后,很多学生都会给出自己的答案,课堂的氛围也就会更加活跃了。通过简单的一问一答,学生就可以很好的掌握所学的英语知识,同时可以将这些知识和平时的生活联系起来进行理解,增强了英语课程学习的效果。

3.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语老师。因此小学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学习技巧,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如在学习了ycatling-小猫、earling-岁大的小动物、duckling-小鸭子这些单词之后,老师就可以将这些单词写成一组,让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这样,学生们就会积极的进行探讨,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发现这些单词都是以"ing"而结尾,另外也有一些小朋友发现这些单词都是表示小动物,最后学生们总结出在动物的单词后面加上"ing"一般表示动物的幼崽。经过学生一番思考之后,老师要进行适当的总结,告诉学生这就是相似思维,是通过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寻找出他们之间所存在的一般规律。

4.小结

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老师要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聪明才智,针对小学生学习的特点,积极的调动学生的脑、嘴、手、耳,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持续性的培养。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探讨学习过的一些知识,敢于提出自身对于知识的见解,在掌握英语基本知识的同时,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同江. 让学生"学对、学会、会学"--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J]. 山东教育. 2008(10)

[2] 杨丽侠. 活教 活学 活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考试(教研版). 2008(12)

[3] 王福华.小学英语教学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0(09)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第7篇

当前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1)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侧重传授专业知识,课堂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缺乏创新思维方法训练;(2)专业课程虽然内容丰富,但课堂授课只着重于单门课程知识本身,没有课程知识在网络应用方面的拓展;(3)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主动性较弱;(4)部分学生对于课堂理论知识掌握得较好,但知识拓展和创新能力不足。

1.1创新思维教学法

科学思维的内涵是相信存在客观事实,愿意探究和认识未知事物;基于已有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通过思考提出对未知事物的猜想,通过科学方法进行推理论证,得出事实。科学方法是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方法和工具。科学方法有两类:一类是描述事实的经验认知方法;一类是解释事实的归纳、演绎和推理方法。先进的教学方法应当以培养善于学习者和创新者为目标,教师应有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学习的一般认知规律是学习新知识时以知识点为基础,逐个学习各个知识点,积少成多,形成知识体系,达到掌握该领域知识的目标,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在专业课学习中不断融入创新思维训练;因此,教师传授专业知识是基础,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是保障,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我们提出的创新思维教学法CTT=Function(Knowledge,Question,Interactive,Experiments)包含如下核心要素。(1)Knowledge是课程知识点。知识是基础,知识包含低层次的经验知识和高层次的理论知识。观察报告、实验记录等经验知识是由一系列“是什么”组成的知识,而用来回答“为什么”的则是理论知识。(2)Question是探究性问题。问题是驱动,教师在备课阶段需精心准备每个知识点所包含的具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课前带着问题预习,进而参与课堂教学;课后通过研讨交流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应用。(3)Interactive是师生互动。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思考,对探究性问题有了初步认识;在教师授课时,可以参与到授课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后通过教师博客、网络教学平台和研究型学习与创新项目,增强师生间在课下的交流沟通,拓展课程知识应用。(4)Experiments是实验。实验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学生通过上机实验可以验证课堂理论知识,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进一步引发新的思考和问题。(5)Function是创新思维教学法的函数实现,需综合运用knowledge,Question,Interactive,Experiments这4个元素;教师在传授知识时需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训练。

1.2创新思维教学法实践

创新思维教学法包括作好课前预习(思考)、增加课堂研讨(实验验证)、增强课后交流3个教学环节。学生课前查阅相关教学资源和资料,进行自主学习;课上以小组形式合作交流,辅以教师的实验课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课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师博客,增强师生间的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参加研究型学习与创新项目,拓展知识应用技能训练。(1)作好课前预习。教师在备课阶段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理清课程核心知识点,精心设计每个核心知识点所包含的具有启发性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课前带着这些问题预习,查阅资料,思考并获得初步认知。(2)增加课堂探讨。在课堂授课环节,教师以“问题驱动法”讲授课程知识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教学研讨,通过实验课验证加深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掌握。(3)增强课后交流。学生课后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讨论区和教师博客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开发课下拓展知识的潜能。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生互动得越频繁,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能力扩展就可能越主动和高效。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必然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二、创新思维教学法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群中的研究与应用

创新思维教学法不是通过一门课就能让学生建立起创新能力,而是需要将创新思维训练融合到网络工程专业各门课程教学中。根据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和课程的特点,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建设了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课程群教师定期集体备课和交流,对于课程中相互交叉和具有连贯性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教师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均采取记分制,对课堂与网络讨论、实验、课后作业和理论考试给予不同的权重并计分。

2.1创新思维教学法训练举例

教师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包括3~5名学生)为单位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学生以交流协作和相互督促的方式进行预习、准备课堂讨论发言、收集网络资料、讨论学习重点难点和交流学习方法等。在课前预习阶段和课后讨论阶段,教师围绕课程知识点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组织3~5名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查询和问题交流讨论,给出解决方案或算法设计,准备PPT并在课堂研讨阶段进行宣讲,在课后形成总结报告和实验报告。在计算机网络原理这门课程中,教师对于网络层知识点准备的探究性问题举例如下。(1)课前预习问题:对于网络层的路由选择协议,教师可给出一个具体的网络拓扑结构,要求学生思考并构造拓扑图中结点的最短路径。教师可提示学生:路由器可以与相邻结点交换信息(即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选择算法);或者将路由器的路由信息汇集到某处计算处理(Dijkstra算法);又或者采用类似于交换机的自学习方法等。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自主学习讨论,提出想法,进行总结,形成小组PPT;在课堂研讨时,挑选2~3个小组的方案并由学生在课堂宣讲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发散、创新思维观点,分析算法利弊,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教师在进行实验课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配置路由器的RIP和OSPF协议、观察路由选择协议的工作过程、记录报文交换的内容、观察链路状态变化后两种协议收敛的过程,使学生通过实验手段直接验证理论算法,并在网络实验环境下比较两种算法的不同思想、优缺点及适用网络。课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交流,完善算法和实验结果分析,形成研究报告和实验报告。(2)课后研讨问题:子网划分和利用路由聚合技术构造超网问题。教师可给出具体的网络拓扑,将给定IP地址空间222.118.1.0/24划分为两个子网,分配给局域网1和局域网2,保证每个局域网至少包含120个IP地址,要求学生给出R2的路由表,使其明确包括到局域网1的路由、局域网2的路由、域名服务器的主机路由和互联网的路由;使用路由聚合技术给出R1到局域网1和局域网2的路由,构造路由器R1的路由表。教师可提示学生如下知识点。①划分子网是从两极IP地址到三级IP地址。划分子网的基本思路是从网络的主机号借用若干比特作为子网号,而主机号就相应减少若干个比特,于是两极IP地址在本单位内部就变为三级IP地址:网络号、子网号和主机号。②在路由表中利用无分类编址CIDR地址块查找目的网络,这种地址的聚合称为路由聚合,它使得路由表中的一项可用来表示很多个原来传统分类地址的路由,也称为构造超网。③路由表项中包含到目的网络的表项、特定主机的表项、默认路由表项。

2.2网络教学平台的辅作用

校园网络教学平台整合了专业课程群教改成果,提供每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课件、教师教学录像、教学笔记、常见问题解答、研究型教学文档、课后习题等教学内容,并链接检测习题库以供学生进行自我测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查询相关资料,开展网上讨论和答疑,在探究过程完成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提交总结报告。

2.3研究性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对于研究型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设置3个学分,主要在探索性实验开发环节,为网络工程专业二、三年级学生提供一些与专业课程相关的研究型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鼓励学生以3~5人为一个小组参与到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中,在学生中逐步营造研究型学习氛围,带动多数学生积极参与到研究型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和教师的科研项目中。为期1年的研究型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参与项目分析、设计、开发的全过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出设计方案、进行实践开发和系统测试等一系列科研活动,开展与教师和同组同学的交流学习,拓宽了视野,提高了科研创新能力。我们通过对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07级、2008级和2009级成功考研的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发现,有近90%的学生在二、三年级时参加过研究型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并且通过该项目提高了创新思维和主动学习能力。

三、结语

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根据近几年开展创新思维教学法改革的实践,研究创新思维教学法在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中的应用,通过让学生作好课前预习、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实验验证的积极性、调动学生课下拓展知识应用等教学环节的创新思维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CDPS;创新教育模式;探索;实践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之一。医学科学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促使医学院校教育的模式、目标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以知识为基础、创新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创新教育是培养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桥梁[1],现代医学教育必须实施创新教育。高等医学院校构建系统、高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务实推进系统、有效、影响持久的创新教育,为医学的未来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对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一、构建“CDPS”医学生创新教育模式的背景和意义

1.医学科技发展,呼唤医学创新教育

当今医学科技发展的趋势是:新生边缘学科不断形成,相关学科交叉更加突显,细胞分子深层认识不断突破,数字化设备和精准医疗突飞猛进[2],学科发展的内在性和任务使然的外在特征,给医学教育提出了挑战,呼唤现代医学教育必须实施创新教育。对于医学生来说,医学院校是最重要的知识创新发源地,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在新形势下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规律,构建和实践大学生创新人才教育体系,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培养大批优秀的医学专业创新型人才服务于社会,是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更是其生命力和发展力的关键所在。

2.传统“零敲碎打”的医学创新教育模式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需要

传统的医学创新教育模式主要靠极少数感兴趣的教师、学生自主以课外科研形式进行,学生仅作为“实验操作员”或者见习员,无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游击队”模式,参与人数少,无法大面积推广。自教育部开展“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来,国内高等医学院校纷纷开展医学生课外创新创业训练,为培养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平台。但仍普遍存在着师生主动积极性不够、参与人数少、创新成效差和没有系统的创新教育模式等问题,不能达到创新教育根本要求,也制约了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系统的创新教育模式是医学创新教育的关键

创新意识是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创新思维是在创新活动中思考、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核心要素;而创新能力是挖掘医学生潜能、激发创新欲望、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亲身实践的技术保障,成果产出是激励大学生创新投入、总结得益经验的标杆与参照物。我们以“课程(Courses)―设计(Design)―实践(Practice)―总结(Summarize)”为主线建构医学生创新教育新模式,在大一、大二低年级课程计划中分步设置方法学课程,随着三、四、五年级专业知识的学习进程,结合科研训练,循序渐进地开展实验设计、科研实践与成果总结。科研方法训练课程、创新项目方案设计、创新科研实践过程、创新成果总结反馈四个模块呈阶梯式上升状架构,保证医学基础知识不间断,专业课程学习不间断,科研训练与应用不间断,实践创新环节不间断。将传统的“零敲碎打”变为系统推进,传统的少数人“兴趣参与”变为制度引导多数人主动参与,推动学生从传统的“要我创新”理念转变为“我要创新”理念。

二、“CDPS”医学生创新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

1.Courses:构建创新课程体系,系统搭建创新平台

创新方法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我们根据医学生教育特点和创新教育需求系统地设计了创新方法学课程体系。[3]一是开设了“信息资源获取与应用”、“医学统计学”、“科技论文写作”、“临床科研方法”、“流行病学”等医学科研方法学课程,培养医学生从事创新的理论方法能力;二是开设了“基本实验技术”、“机能实验学”等科研实践基础课程,培养医学生从事创新的实践方法能力;三是开展了创新思维启迪系列讲座、创新活动体验、创新经验交流、创新成果展示等隐形课程,培养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从而为学生系统地搭建了创新平台。

2.Design:设计创新项目方案,提升创新思维品质

开展创新项目设计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4]通过课外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设计和申报,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每年投入100万元设置创新项目,聘请一批高水平的教师担任创新指导教师,组建精干高效的学生创新项目团队,对当前医学基础、临床研究热点与重点问题以及医疗行业需求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撰写综述、分析报告等形式,挖掘项目的潜在需求与创新点,在导师指导下将项目需求转变为项目设计,独立完成文献查阅、项目选题、实验方案设计等工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及能力。

3.Practice:全程参与创新过程,强化创新实践能力

创新实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5]医学生虽然对科技创新热情高涨,但受固有的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且课程太多,在实践过程中参与率低,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导致半途而废。因此,构建了“本科生+导师+研究生”的创新团队模式,以本科生为创新实践主体,以指导教师为科研导向指引,以研究生为科研活动推手与助力,形成了本科生实践、导师指导、研究生辅导的多层次协同创新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出台了大学生创新实践管理办法,规定了指导教师必须每周至少指导学生一次,学生每周必须至少开展一次创新实践活动;严格加强过程监督,每月组织召开创新进展报告会,定期组织创新经验交流会,每年组织中期检查考核和结题考核,并根据学生实际研究情况决定是否完成配套经费资助,确保项目实施落到实处,使创新活动持续性开展,创新能力内化为学生自身素质。

4.Summarize:实时总结创新成果,持续激发创新热情

对创新活动进行阶段性总结、回顾、反馈,撰写综述、研究报告,发表论著、专利,全面加强创新成果管理,要求各创新创业项目必须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至少1篇论著或1项发明专利才能结题,定期举行创新成果汇报和经验交流。出台创新教育激励政策,本科生发表SCI论文优先推免保送研究生、本科生计入推免保送研究生量化加分的政策,对参加创新项目的学生在评优评奖、综合素质测评、实习分配中给予分数认定和政策倾斜;给予学生创新指导教师计算教学工作量,发放教学津贴,给予专项表彰奖励;对获得的部级、省级创新计划项目给予配套经费支持,学生全额报销版面费,发表SCI论文给予重奖。持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产生了可喜的创新效益。

“CDPS”医学生创新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

图1“CDPS”医学生创新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

三、“CDPS”医学生创新教育模式的应用成效

基于以“课程(Courses)―设计(Design)―实践(Practice)―总结(Summarize)”为主线的“CDPS”医学生创新教育新模式,在医学生本科教育各阶段全程不间断地开展创新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推动以学生为主导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全方位提升学生创新素质。

1.良好的创新教育格局活跃了创新氛围

各类创新实践与宣传教育活动,在学院内部营造了积极进取的学术氛围,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快乐与成就感,以此引导医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和临床实践主动开展科学研究,学生受益面广。从2011年起至今,我院共有近千名学生开展了课外科研活动的设计,逾占学生总人数50%以上,先后撰写了相关综述、研究报告200余篇,其中500余名学生分别组成创新团队成功申报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2.丰硕的创新教育成果打造了创新品牌

近5年来,我院学子共获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1项、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86项、校级课外科研活动项目96项,项目数和资助金额位居学校前列。本科生出版专著1部,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0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3篇,位居全校首位。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中,先后获得部级特等奖1项、银奖3项、广东省特等奖2项、金奖4项、银奖10项、铜奖12项。2名学生先后代表学校参加第七届、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学术年会论文交流报告,3支参展队伍参加首届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年会均获得 “最受欢迎项目”,1篇论文被选为医药卫生类优秀学术论文。学子们用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为我院树立了创新排头兵的优质品牌。

3. 突出的创新教育人才赢得了创新口碑

参加创新实践的学生在研究生考试、毕业面试和各种活动中,全面体现了高人一等的综合素质,普遍被评价为具有科研潜力的苗子。近5年,有93名学生被推荐免试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其中,被“985”院校录取33名。培养的毕业生在学习、工作岗位上表现优异、成绩显著,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尤为突出,得到院校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CDPS”医学生创新教育模式贯穿了医学本科生培养的全过程,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及完善。本教育模式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为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作出显著贡献,也将推进教学研究与改革,产生更多的高水平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严薇,袁云松.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9):78-80.

[2]巴德年.当今医学科技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发展战略[J].医学与哲学,2000(2):1-4.

[3]邹丽琴.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3.

[4]李欣.数字时代培养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14(8):89-90.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第9篇

一些艺术类院校都开设了思维训练相关的课程,从而更加直接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其他基础教育的设计课程,学生往往就会忽略在思维训练课程中的思维方式,以固有的思维去进行设计。这就需要教师在其他设计课程设置中加入思维训练的相关课题。同样,在图形设计课程中,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逐渐开拓设计思维,寻求更多图形设计的方式方法,达到创新学生思维的目的。

1.想象力与趣味性

对于刚开始接触图形设计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使他们对于图形的变形感兴趣,并不是像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传授技能的应用。引发趣味性是最重要的,也是学好设计的关键,它会让学生积极地展开他们的想象力。学生只有对于图形设计产生趣味,才能主动地去想象、联想,接受教师所讲授的设计方法,从而开拓设计思维并逐渐发现更多的设计方法,促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这个循环开始于先让学生对于身边熟悉的图形进行创意变形,寻求新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方法,构思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并利用收敛思维将图形进行反复设计、推敲,最终将其结合,通过新的视觉形象表现出来。

2.创造力与知识储备

当学生对图形设计这门课程产生兴趣之后,便会主动地去尝试各种思维方式和设计手法,但是对于图形的设计不可能凭空去创造,这就需要学生充实自己的头脑。雄厚的知识储备会使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并通过专业的设计反映在图形上。这种视觉上的语言不仅需要长时间专业知识的积累,更要求学生多阅读非专业性的书籍,进而使自身的修养扩展到文化的层面。当然与此同时专业经验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俯瞰世界。

从专业的设计中总结经验会让我们的思维得到拓展,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最终应用在图形的设计之中。不过常规性的知识与经验也会束缚我们的思想,成为创造性思维的羁绊,这就需要教师做更深入的指导和启发。图形设计本身就是思维运动的过程,创新思维可以帮助视觉形象和内容主旨准确地表达。只有打破思维的局限,将异于常规的要素进行理性地分析并组织起来,这种分析才可能是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头脑风暴等,然后通过感性的设计将其表达,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而达到课程的最终目标。

3.潜能力与独创性

在短短几周的图形设计课程中,教师能教授给学生的只能是设计的方式方法,而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最终需要掌握的是怎样去创新思维,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后做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发挥自我的潜能力。除了阅读相关书籍和总结设计经验,还应该对图形做重复性的设计。所谓重复性的设计,不仅仅指的是从经典图形中去临摹和借用,还应该主动地观察身边一切事物,在自然中去发现可能为设计所用的符号、图形,并从中提取出草稿,再经过逻辑思维进行反复的修改完善,这样的图形设计才是用心去思考的,也是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力的结果。如果教师懂得挖掘学生的潜力,每位学生都会设计出富有独特个性的图形。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想法、理念要善于启发和鼓励,在图形设计课程中,学生独特性品质的培养是创新思维训练的关键。

4.表现力与传播性

设计者对于图形的设计是希望能够更加直接地表现诉求本身,通过理念信息的传达来实现最终的传播,所以教师在课程设置中也应该添加相关内容,把对于图形设计中的创意思维同样应用在相关媒介中,使学生懂得学以致用,从创意到设计以及如何应用于成果都要体现在平时的训练中,最后达到理论与实践、创意设计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目的。在整个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思维的引导,以免学生走入设计即为了设计本身的误区。设计是一种方式,学生在训练中要学会利用这种方式,让观者对图形的设计进行阅读,理解图形深层次的概念,达到表现设计者意图的目的,而不是仅仅为了强调表面形式做刻意变形。社会已经进入到读图时代,读者在图形观看、看懂、产生兴趣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图形表现和传播的重要性,所以在图形设计课程中,要求教师和学生也要注重图形设计表现力和传播性的创新思维训练。

二、结语

学生进行图形设计就是创新思维的活动,而创新思维训练也贯穿在图形设计课程的始终。教师对于图形设计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创新思维的训练上,通过对于设计形式、方法的教学和引导,培养学生综合多种思维能力,让学生懂得将学到的设计知识和创新意识应用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之中,为今后的设计学习与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艺术大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1-0169-02

[作者简介]周海燕(1979-),女,副教授,硕士,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大学语文教学研究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很多学子圆了大学梦,但是教育质量的下降、高校开设的专业与社会需求不对应等一些因素给大学生带来相当大的就业压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艺术大学生选择主动创业。创业是改善大学生就业困境和培育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高等艺术类院校教育发展的必然思路。艺术大学生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专业优势,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与众不同,是比较适合创业的群体。艺术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但可以实现就业,而且有利于文化创新。在创业过程中,其创新思维能力又可以得到快速提升。但从目前创新思维与创业的互动情况来看,现状并非尽如人愿。因此,培养艺术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助推其创业实践,增强二者的有效互动,建立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的综合体系,是提高人才质量、保障创业成功的有效方式。

一、艺术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的现状

1.创新思维能力欠缺,培养方式尚需丰富

创新思维即富于创造性和开拓性的思维。在创业实践中,突破逻辑思维、传统思路的新点子、妙主意、好招数往往具有出奇制胜、反败为胜的力量。近年来,艺术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速度比较快,但一些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局限于仅有的某个想法与概念上,以为仅用一个自认新奇的创意就能在创业路上一帆风顺,其创新思维能力不足。推究起来,教学理念不能与时俱进和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是学生创新思维不足的重要原因。很多大学生已经形成了跟随式、少思考的学习模式,惯于依赖,思考问题不够灵活和全面。实际上,只有培养善于发现的习惯,不断地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才能培养良好的创新思维。因此,作为“创造引导者”的教师,应该持续丰富自己的创新思维教学策略,提供优质的创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2.自主创业实践不畅,创业素质后续乏力

创业教育是能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多方面素质,最后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它应该和学术教育、技能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现在很多高校还在就业教育的阶段,并没有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有些院校成立了创业学院,但学生所学过于碎片化,在意识、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出现创业理念不明确、相关跨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综合能力不够、应变能力差等问题,严重影响其创业。国家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倡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所需创新人才的积极举措。但现实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选题不当、团队组合困难、实施过程困难多等诸多问题,需采用多种方式推动该项目的发展。

3.二者结合不够,难以互相激发

创新思维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人们应对纷繁复杂的创业实践提供基础保障;而社会需求,比如创业实践也在不断地激发人们的创新欲望,推动创新思维方式的养成和发展。因此,二者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但现实是,很多人思维僵化、在创业实践中毫无创新可言,在创业过程中也不能注重总结、学习并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思维。

二、创新思维与创业交互促进的模式

创新思维打破常规、另开蹊径,让思维活动超出常规,使思维的结果新颖、独特。而创业需要打破思维定势,多角度看问题,找寻同一问题的多个不同答案。因此,创新思维是保障创业成功的基本元素。对于创业者来讲,不管是身处逆境还是顺境,都需要不断更新思想、改善经营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制定正确决策,保障企业在充满竞争和变化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是交互促进的关系,摸索出有效模式,必然能极大地发展艺术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并利于其长远发展。

1.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

艺术大学生相对来说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但是如果教师一味采用灌输的方法进行教学,渐渐使学生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久而久之,他们的思维能力必然无法提升。“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神圣使命,但客观地来讲,教师不能解学生全部的“惑”。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思考,改进教学方式,以多样化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2.将创新创业教育融于创新思维培育

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偏重于专业教育,多是以不同性质的课程体系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因此,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充分融合进人才培养的整个历程,绝非简单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几门创新创业课程就可解决问题。艺术大学生的课程更强调创新思维的培育,自然就应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里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应该主动探索和挖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固有的创新创业要素,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让学生带着深入探求的渴望学习,目标设定在职业生涯和创业生涯,为创新创业积累丰厚的底蕴。艺术类院校的教师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层层递进、丝丝入扣地渗于学生的各类课程中,才能真正实现将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在创业实践中反思培育创新思维

艺术大学生要成功创业,不仅需要丰厚的资金支撑和创新的环境,更需要创新的意识和品质。因此,必须不断提升创新的能力。把创新意识转化为创新能力之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创新的思维方式。实践是得出真知灼见和养成良好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应止步于创新创业实践。创新思维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应该一直保持勤于思考、认真总结的良好习惯。思维不断地创新,才能在创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创业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应该是延展到社会实践的普遍培养,从学校内的创新教育到离开学校后的自我培养,应该融入每个人的思想中,并扩展到社会精神的培养。

三、结语

在提倡创新创意的时代和在艺术文化产业创业市场广阔的良好背景下,艺术大学生凭借自身的专业特长、心态和行为规律,自觉培育创新思维,合理利用主客观条件,不仅可以解决就业问题,更可以通过创业寻求自身价值的最大化。高校应通过改进教学方式等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各种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艺术大学生不管是在学校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还是毕业后自主创业,都要注重反思总结,持续提高,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胡桃,沈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2).

[2]王丽梅,王鹊梅.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新途径与新方法探索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5).

[3]王柏玲.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需要创新思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

上一篇:影视鉴赏课程总结范文 下一篇:工厂供电课程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