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04:28:07

创新创业课程总结

创新创业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9-0022-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9.011 [本刊网址]http:∥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史上更难就业季”称号。美国《福布斯》曾刊发题为“中国令人惊异的失业问题”一文。文章说,中国每年有25%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与此同时,近百家跨国公司的主管表示他们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招不到合适的新员工和留不住人才。

正是基于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紧迫性、重要性,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党的十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38次提到“创新”,13次提到“创业”。由此可见,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高校系统贯彻落实十精神,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多年来,广州工商学院积极开展探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相关研究,特别是近2年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以创业带动就业”和教育部提出的“大学应重视创业教育”等文件精神,加大了深入开展以能力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探索一条适合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一种开发和提高青少年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个性和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教育。从实质上讲,这是一种新兴的生存教育、发展教育和创新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需要,作为社会创新体系的重要一环,高校创业教育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拓展就业新视野,确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将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二)高校应主动适应时展的要求,发挥大学对经济社会的引领作用,提倡创新、创业精神,不但要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出高素质的创业人才。高校要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和创业能力,把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最大限度地挖掘并培育大学生的创造潜能,使之成为激发社会活力的策源地。

(三)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就业能力。创新创业意识支配着创新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能激发大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具有了主观能动性,则能更好地发掘自身的创造潜力。

可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在在校大学生中有效地开展实践类教育,能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的兴趣并激发创业的热情,帮助未踏上社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创业精神和学生专业的结合,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结合经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教授创新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新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为核心,凸显新形态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通过《大学生创业实务》课程将课堂延伸到社会,以校企共建共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平台,实施“理论是基础、实践是保障、创新创业是重点、竞赛活动是载体”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强化实践,分类施教,融理论灌输、实践育人、活动体验、自主学习于一体,提供优质教学服务,实现精品资源共享,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一)以育人为核心,强化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

以经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建设、实验教学改革及特色教学团队建设为切入点,将创新创业能力与人才培养相统筹,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与素质拓展课程体系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梳理经管专业所设置的具体课程中哪些需增加创新创业内容,哪些课程的知识点需结合创新创业内容讲解,并统筹明确各任课教师的授课重点,进而分工合作,根据以能力为导向编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大纲,建立教学案例库,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提升大学生的核心能力,着力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精神。

为了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新潜质的发展,把《大学生创业实务》课程作为经管专业平台课进行开设,立足于传授创业基础知识,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创业能力,提高获取和运用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和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二)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脱离专业教育而孤立地进行,开展创业教育必须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增加前沿新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内容,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融入创业知识构。例如,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对用人单位、毕业生进行调研,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学生期望与经管专业目前课程设置、教学法的差距,探讨如何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来完善相关知识结构。

同时,广州工商学院以加强创新创业立体化资源建设为切入点,推进教育教学全方位改革。2010年,在成功举办七届模拟经营基础上,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将“模拟经营节”创业指导经验总结提升为理论,以7年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为案例背景素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真实的项目、真实的企业运作环境,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总结提取在校园内可操作的大型创业实战模拟活动,将“模拟经营”从一个品牌活动建设成了一门《大学生创业实务》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将模拟经营节正式纳入大学生创业课程的实战环节,成为经济与贸易系各专业的必修课。

目前,编写出版有《大学生创业实务》教材,开发了高度融合实战活动的《大学生创业实务》网络课程以及精品资源共享课,校企共同建共享以真实的项目、真实的企业运作环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逐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立体化。

(三)建立“讲师团”师资库,推行“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

由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认证的高校创业指导师、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以及实战经验丰富的创业者、创业指导专家组成“讲师团”,采用英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授课,力图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和创造性,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集中听主讲教师讲授创业的方法和管理知识,指导学生完成过程性文件;企业导师作专题讲座、专兼导师指导学生的拓展训练、企业考察等,突出实战经验的传授,让学生能自如吸收创业理念,并学以致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教授创新创业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为核心,以锻炼创新创业能力为关键,实施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安排有一周的实战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扶下独立完成模拟企业的人员组合、市场调查、企业注册、摊位的招投标、资金筹集装饰布置、营销方案的制订、商品经营、财务核算和照章纳税、总结完善等全过程的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

(四)搭建创业实战平台,拓展有效的实践途径

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应该包括实战环节,缺少了这一重要环节,学生的创新创业就有可能面临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局面。为此,广州工商学院积极搭建与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创业实战平台,不断提升实战的层次,丰富实战的形式,提高实战的有效性,将课堂知识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实战项目,深入了解了企业面临的问题,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锻炼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磨炼意志、培养开拓精神,积累经营管理的经验。

(五)融合创业教育与育人工程,创业孵化器助推毕业生成功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上上或者是模拟中,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帮助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创业孵化基地成为创业人才和企业家的摇篮。广州工商学院一直把源于“模拟经营节”实战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创业教育成效明显。近年来,经过在校创新创业的孵化,成功走上了创业之路的成功典型实证案例有:谢XX同学自主创业,现任北京脆皮烤鸭连锁加盟店总经理,公司目前已有8家加盟店,年产值30万;陈XX同学自主创业,投资30余万元成立万红滔吉生态农庄,农庄面积7000平方米,养殖的猪、鸡、鸭,种植荷兰豆等蔬菜……

这些毕业生成功创业的案例,已作为活教材在大学生中进行宣传,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深入人心。

三、结语

创新创业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教学改革 酒吧运营

在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各个高等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都十分重视,鞍山师范学院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酒吧运营为依托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项目,正是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的有益探索之一。

一、项目运行取得的成果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项目在多环节上开展了探索与尝试。

(一)在课堂教学环节上

在“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课程教学中,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改革期末考试方式,由笔试考试改为实践技能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在第二课堂环节上

实施全员参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全员参与到调酒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培训学生的基本调酒技能;再从中选择优秀的学生分别重点练习英式调酒规范动作和练习简单花式调酒技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训练,部分同学能根据酒水特点、同学喜好,设计、调制出广深欢迎的新鸡尾酒品种,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执业证书获取环节上

鼓励学生通过参与执业证书考试来检验其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项目运行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以有多人取得调酒师职业资格证书,占班级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提供上岗资格、能力的保障。

(四)在技能竞赛环节上

每年都组织调酒技能竞赛,以此促进了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不断的提高。

(五)在经营环节上

利用酒吧实验室实现酒吧模拟经营,在经营中提高学生的酒吧经营理论知识、酒吧调酒实践能力、酒水作品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酒吧经营创业的各项能力的提升。

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项目实施,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发现了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缺乏实际经营经验

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创新创业教育的自身特性要求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操作能力,还要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最好是有经I创业经验的经历。目前各高校的教师,大部分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水平都普遍有所提高,但不论是创新创业部的专任教师,还是相关专业课的教师,都很少有实际经营或创业的经验。因此,在指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虽然基本胜任,但在面对实际经营问题上大部分都是纸上谈兵,很难抓住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指导。以该项目为例,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基本没有真正参与过酒吧经营,项目组的成员及创新创业部的专任教师也都没有实际经营经验。

(二)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部分学生认为创新创业课程就是教如何设立企业程序的课程,而他们并不准备自主就业,因此创新创业课对于他们而言就是为了修满相关的创新创业学分,参与创新创业立项也是为了完成相应的学校要求。虽然大部分同学愿意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教学改革中,但真让他们去实际创业,他们又会有很多畏难情绪。以该项目为例,学生很愿意通过课程改革,提升他们的实际技能。也很愿意参与到第二课堂的活动中,来提升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实验新的鸡尾酒调制,创意水果摆盘等。但等到实际经营时,大部分学生会担心收不回成本而迟疑、退缩。

(三)课程设置不能与教改配套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多停留在对创业计划和就业指导层面上,没有开设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以该项目为例,创新创业教育课中没有开设与酒吧运营的相关配套课程。

(四)教材不适应教育改革形势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教材选用较为随意,缺乏学科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同时专业课程的教材还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有针对性的实用教材较少。该项目的主体课程“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课程的教材,大部分以酒水知识的理论内容为主,以及部分实际技能指导说明,但具体经营中会遇到的成本控制等经营问题提到的较少。

三、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相应对策

(一)积极应对,多渠道弥补经营经验不足

针对教师缺乏实际经营经验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弥补。首先,可以采用聘请具有实际经营经验的人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聘指导教师。以本项目为例,可以聘请酒吧的老板或经理作为特聘指导教师。其次,可以将教师送去企业,参与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以提高教师实际经验,建立健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师的资队伍,弥补实际经营经验不足问题。还可以让项目组的成员到大酒店的酒吧或专门营业的酒吧去挂职锻炼,成为有实际经营经验的教师。此外。还可以结合实习、见习等环节,将学生送到相关岗位加以锻炼,如可利用第二课堂或学生专业实习的机会,将学生送到酒吧进行实际经营能力的培养,同时了解校园酒吧运营的可行性。

(二)加强教育,增加后续指导扶持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针对学生就业、创业的教育,更是一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及职业品格塑造的教育。因此,首先要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其今后人生的重要作用,端正思想、摆正心态,认真的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学习中去。其次要增加后续创新创业指导扶持,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同学,要帮助其进行前期的市场调研分析,传授其工商注册等一系列手续的具体程序等。以本项目为例,如能帮助学生进行市场分析、店面选择等一系列指导,学生参与经营的积极性将极大提升。

(三)机动灵活,开设模块课

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块。以本项目为例,可以开设针对酒吧运营的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内容的课程。同时也可以将创新创业课与专业课程结合,如在“酒店市场营销”课中增设酒吧的市场调查实践安排,增加酒吧营销的专项模块课等。

(四)编撰出版实用性强的教材

针对不同专业,编写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材。如“酒吧运营为依托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项目,涉及的课程很多,“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可以添加编写酒水采购、酒水保管、内部控制等与实际经营相关内容的教材;“经济法”可以添加编写针对酒吧运营的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内容的教材。

四、结语

总之,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主干,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以鞍山师范学院“酒吧运营为依托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项目为例,分析了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总结出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希望本文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J].中国高教学刊2010(12).

基金项目:2015年鞍山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酒吧运营为依托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创新创业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专项课程;开发建设

作者简介:朱小峰(1972-),男,安徽长丰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与教学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8-0076-03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方兴未艾的教育理论和人才培养模式,它的出现旨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实现良好适应,从而培养和造就大批新时期国家建设所亟需的创新创业人才[1]。

2010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要求各高等学校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其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立足于专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断促进其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由此,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迈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职院校同样肩负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高职院校应以《意见》为纲领,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此提高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帮助其实现高质量就业。

一、高职专项创新创业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只有通过教育实践,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才能转化为具体能力。这个转化过程中,有效的课程载体是不可或缺的。依托专门的创业创新课程,学生在了解创新创业理念和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借助具体的创新技巧和方法,把握好身边有限的创业机会,从而提高就业能力和实际就业质量。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给予创新创业教育以高度的重视,然而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开展实施方面却存在较多的误区,其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把创新创业教育简单地归入学校学工部门或招生就业部门的工作范畴,形式上等同于学生毕业前的岗前培训,而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却被排除在外。实际上,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课程安排普遍较为紧张,其在校期间的学习活动一般都是围绕着课程展开的。学生在教室里上课、在实训室里实训实践以及课后完成作业,都是与课程教学紧密相联。在此背景下,抛开课程建设来探讨对于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这是严重脱离目前高职院校教育实际的。另一方面,各高职院校当前都积极兴办各种各样的“创业园”或“创业一条街”,以期通过提供便利的实体创业场地,由此为学生打造创业的“孵化器”,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其创业能力并能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事实上,创新创业能力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学生必须通过后天的勤奋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相应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仅仅提供创业场所还是不够的,高职院校必须依靠具体的课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

现阶段,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未将创新创业课程真正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课程的性质定位、课时安排、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亦未能得到明确[2]。比如说,从2009年起,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江商职院)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虽然要求各专业必须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创新创业课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各专业安排的创新创业课程名称五花八门,往往名不符实,而且通常只是在就业指导课中增加一部分内容或者挪移在第二课堂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一种“空泛化”的特点,效果自然难以保证[3]。

因此,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尽快落实到课程建设中去,而且是专项的创新创业课程。专项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必须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和切入点,形成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并安排具体实施的职能部门进行监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二、高职专项创新创业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与传统课程相比,高职院校的专项创新创业课程强化了够用知识点和技能点,突出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旨在使学生获得与创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必须紧密依托现代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方式的同步创新。

2010年5月,浙江商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统一部署,结合学校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实际需要,启动了校级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经过教师申报和学校评审,当年有《创新思维能力训练》、《创新创业指导》、《电子创新制作》与《会计分岗模拟》等四门课程立项为校级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项目,并分别给与1万元的课程建设经费支持。浙江商职院的专项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由此拉开序幕。2011年11月,学校将于对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项目进行了组织验收。四门课程经验收合格后被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除了课程建设规划、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课件等常规内容之外,这四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还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一)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作为课程建设核心目标

《创新思维能力训练》课程通过大量的创新思维故事和经典思维案例,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课程同时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自身的专业找出或总结出创新思维的案例,在课堂上和其它同学一起分享,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从时代的要求出发,总结成功创新与创业实践的感受和从事创业教育的经验,广泛汲取中外有关创新创业理论的精髓,探讨和总结创业活动的一般规律,在具有较为真实的仿真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一方面了解企业创办的基本要求和流程,为以后的创业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丰富相关专业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真正做到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的全方位的结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二)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特点,课程建设过程中强化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会计分岗位模拟》课程结合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一方面,贴近中小型企业经济活动,有针对性地讲述企业理财业务、会计账务处理、内部审计业务的新经验、新情况,尽量从浙江中小企业实际出发规划现代企业理财活动、会计业务处理活动的内容及问题,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学得懂、学得快;另一方面,按照会计业务证帐表处理、阅读会计报表撰写分析报告、学生自主创业项目财务评价、企业厂房设备更新改造建议、通胀条件下企业存货模式决策、中小企业信用政策制定程序、中小企业股票投资跟踪分析、紧缩环境下企业融资策略研究和书写商业计划书等八项工作任务展开情景教学,让学生在调查、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及时吸收和消化必要的理论知识。

《电子创新制作》课程结合应用工程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在课程内容的安排方面着重了工程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组按“工程感知—理解与贯通—技能培养—综合创新”的渐进过程,将课程内容分入门、提高和创新三个层次,体现出学生能力培养的渐进化。同时,课程负责人组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开发了9个教学项目配套的硬件电路原理图、PCB布局图、器件清单、软件程序流程图、源程序、制作成品外观图、关键部件外观图以及必要的机械结构图、加工图、装配图文件和实物等,课程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教学效果倍增。

(三)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课程教学方法的互动性与实践平台综合性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积极为学生搭建网上自学、网上交流、网上咨询、网上讨论的实时与交互式教学平台。课程通过网站积累和分享各类教学资源,为师生共同提供最新社会动态与市场资讯,使学校与社会形成零距离接触。经过近3年的教学实践,课程负责人开办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职业博客,方便校内外学生在线访问学习,收集了大量创业案例、形势与政策,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2011年,在学校的得实网络教学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后,课程教学人员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源,积极讨论课程建设内容,初步形成15个班级的网络教学平台,将传统的教学资料迁移至到网络上,方便学生课后复习与完成作业;同时,课程教学人员又开发新的网络教学手段,如协会活动分享、第二课堂等栏目,为师生在课后的交流创造了更方便快捷的路径。

《创新思维能力训练》课程建立创新思维能力训练网站,在网站上开设教材建设、教学课件、习题思考、创新案例、创新作品、互动空间、在线答疑等栏目,方便学生的学习的预习和复习;同时,课程负责人还建立创新思维QQ群,每学期建立一组QQ群,实名注册(组别、专业和姓名),实现和学生的在线互动交流,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学习疑问。

三、高职院校专项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不足

专项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发与具体实施,确立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和切入点的发展思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创新创业教育“空泛化”和“低效化”的问题。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专项创新创业课程刚刚起步,所以课程建设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亟待纠正。

(一)课程的教材建设成绩还很欠缺

教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托,专项创新创业课程的发展离不开支撑性教材的建设。然而,目前的专项创新创业课程教材建设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市场上已经出版发行的教材还很难与新开设的专项创新创业课程配套,而且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发行是一个较长的周期,因此,各专项创新创业课程一般都是以教师自己编写的讲义为主开展教学。比如,浙江商职院目前的四门专项创新创业课程中仅有《创新创业指导》一门课程,其课程负责人组织编写了配套教材并已出版发行,其他三门课程都使用讲义形式的教材辅助教学;其二,各课程教师编写的讲义质量不高,缺乏系统性,知识点比较零乱,照搬照套其他课程内容的现象比较明显,缺乏创新创业课程应有的特色。

(二)课程的建设成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推广

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成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具体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以及课程的辐射作用是否得到有效发挥[4]。目前的专项创新创业课程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些成果一方面没有能够及时转化成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驱动力量,比如将课程的实施与学校创业园的工作安排紧密联系,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专项创新创业课程的成果未能主动地向其他课程进行辐射,实现成果的共享,带动其他课程在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渗透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共同发展。

(三)课程组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课程组的管理与活动是课程建设的基本保障,任何一门课程的高质量建设都离不开优秀的课程组力量支撑。创新创业教育对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学术水平、人文素养以及实践经验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单个教师的能力根本无法满足这些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职院校专项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是提倡师资队伍多元化的,其中既要有本校本专业教师的参与,更应该积极吸引非专业教师以及行业、企业专家的参与。事实上,目前浙江商职院四门专项创新创业课程的课程组中,一方面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横向跨学科领域的宽度显得不足,而且教师实践经历普遍较浅;另一方面,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往往是课程负责人担当了大部分任务,课程组其他成员参与的痕迹不明显,课程组应有的作用未能充分体现。

综上所述,专项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是各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最佳载体。专项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各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转变观念,努力开设更多针对强、高职教育特色明显的专项创新创业课程,探索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力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宝存.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2]邢娣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4).

[3]曾爱平.高职创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8).

创新创业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 汽车维修 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育部先后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建设项目,以促进创新、创业和管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本文梳理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弄清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探索性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汽车维修专业深度融合,提升了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

1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国内学术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主要有三种理解:(1)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新教育;(2)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教育;(3)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认为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应以理解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为基础。

长安大学党委副书记白华认为,“提高就业能力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教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而非简单的技能传授。高校要以智力为支撑,创造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以兴趣为导向的课程学习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并不等于创建企业的教育,不能把创新创业教育片面理解为引导学生创办企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并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转变就业观念。

2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1)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创新创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总目标都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高级人才。

(2)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创新创业多是在专业领域内开展的,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支撑,良好的专业教育为日后的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3)创新创业教育起到强化、促进专业教育的作用。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心理品质,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产生专业学习的实际需求。

3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汽车维修专业深度融合

3.1建立“三个融合”人才培养体系

汽车维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应遵循以下规律:(1)要强化学科交叉。坚持“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原则,调整学生知识结构,强化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营销技术、汽车保险与理赔等多学科交叉,拓宽专业口径,提升发展潜质。(2)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并与汽车维修技术产业及其重大攻关课题的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产品研发、技术转化和创业管理能力。(3)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适应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实践教育体系与方法。按照按照“学科交叉、共建共享、模块课程、分类培养、教研贯通”的原则,建立融业务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生产为一体的“三个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汽车维修技术开发、生产与管理、创业与经营等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2构建“3 个平台、6 大模块、多向选择”的课程体系

按照汽车维修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打破原有的分段式教学模式,实现课程计划内在的融通,构建增加交叉融合课程学时比例,体现文、理、工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实现知识的整合。将课程分为基础、专业和拓展 3 个平台,设人文社科基础课、自然科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能力拓展课 6 大模块,实现必修、选修课程的多向选择。

3.3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围绕创新创业实践,开设“四个一”的创新创业实践必修课程,实行开放式教学。即开设一门基于综合运用汽车维修知识、技术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汽车综合故障诊断实训”课程;开设一门基于模拟生产实际训练的“企业顶岗实践”课程;开设一门基于汽车维修技术专业项目的市场调研、创业计划书撰写的“创业计划训练”课程;开展一套创业技能实训体系,培养创业精神与素质,了解创业过程与模式,掌握创业方法与步骤,提高自主创业意识与创业成功率。

3.4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创新创业实践

建立包括选题、搜集资料、设计方案、方案评审、方案实施、总结讨论、撰写论文、成绩评定、总结交流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施的9个程序,逐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思维。通过校企合作创建创业基地,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公司运营等一系列的活动,来促进学生们创新创业理念、创业知识与创业实践的有机结合。

4结论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强化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构建了汽车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和汽车营销技术等学科交叉、研究与应用结合、教学与创新创业内容相衔接的新体系,提升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 卢卓.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14):55-57.

创新创业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模拟经营节;高校W生;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0.090

广州工商学院经济贸易系,是一个涵盖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金融管理、连锁经营5大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系部,以培养经管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因此模拟实训活动是其必修的课程。2004年,模拟营销节诞生,每年举行一届,至今已经走过13个春秋,开办了13届,在校园中赢得极好的口碑,成为经济贸易系独具特色的综合知识应用实训模拟活动。

1经济贸易系模拟经营节发展历程

经贸系模拟经营节从2004年诞生至今,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3个阶段。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特色,有着不一样的风采。

“跳蚤市场”,是毕业季高校中一道别样的风景线,同时也是经贸系模拟经营节开始的地方,成为2004年第一届模拟营销节的主题。本届模拟营销节,学生在班级中组队,将自己闲置不用又有价值的东西拿到摊位摆卖,真实交易,旨在使学生走进市场,感受市场,了解市场,学习营销之道,让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将传统的教师讲授的课堂变成了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堂。第二届模拟经营节,活动策划小组提出打开校门,广泛联系社会邀请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的构想,以使模拟经营节更加真实,使学生真正融入社会。因此,第二届模拟营销节,团学学生积极开展外联活动,引进多家企业赞助与参与模拟营销活动,给学生实践活动带来新的活力。至此,模拟经营节萌芽诞生,初具雏形。

模拟经营节经历了萌芽诞生阶段,不断地丰富其内容,解决运转中的矛盾与问题,创新环节与形式,一步步地走向发展壮大。第四届模拟营销节动员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参与人数高达400人,摊位68个,开设最佳经营奖、最佳创意奖等多个摊位奖项,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运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经营中的问题,将模拟营销节引向深入。第五届模拟经营节,创新活动环节,增加激励机制,采用摊位竞标的方式,解决摊位不足矛盾;活动规模空前,摊位突波百个,参与人数600人之多;活动时间增至4天,营销产品更加丰富,客流量高达2000人每日,在校园中开始形成一定的影响力。第六届模拟经营节提出了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实践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的平台的宗旨,使学生更加接近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学以致用,参与人数达700人之多,摊位上百个,平台活动规模不断成长壮大,校园影响力不断扩大。

2010年,在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之下,大学生创业理念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摸索前行、零星试点迈向系统规划。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七届模拟营销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系起来,旨在引导和激励更多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提升大学生“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的意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之上,经贸系教师开发《模拟经营实训课程》,从理论上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第八届模拟经营节则以《模拟经营实训》课程为蓝本,将教程内容(企业组建、企业投资分析、企业经营方案、企业开业经营、企业经营总结)通过模拟经营实践活动加以验证和完善,使得实践有了系统的教材理论指导,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第九届模拟经营节进一步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融合在一起,成为《大学生创业实务》课程的实践部分。在模拟营销开始之前,花费9周时间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在模拟经营节中由学生“成立一个虚拟企业进行商品经营和企业管理”,完成企业成立、市场调查、资金筹集、企业注册、摊位投标、摊位策划、营销策略、采购进货、广告宣传、市场开业、商品经营、企业管理、财务核算、总结晚上等十四项任务,由导师团进行悉心指导,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成立,其与模拟经营节、《模拟经营实训》课程、《大学生创新实务》课程共同组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标志着模拟营销节走向成熟。第十届模拟经营节和科技文化节同时举行,并且开展第一杰皮具展销会,在校园中影响巨大,成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品牌之一。第十一、十二、十三届模拟经营节在成熟的基础之上,创新内容,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模拟经营节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一直备受各界关注,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2010年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开始走向实践。2015年,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激发创新创业热情,掀起一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潮。经济贸易系经历十载,由模拟经营节为起点,逐步形成了由理论课程、实践活动、实践基地三部分组成的创新创业系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1提供双创模拟平台,提升双创意识

经济贸易系的模拟营销节开展的初衷在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时间实践锻炼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创办各类企业,经营各种商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市场经营之中,感受市场运行规律,熟悉企业创办的一系列程序与流程,创新营销手段,践行经营与管理理念,从中体验赚钱和赔钱的酸甜苦辣,提升自己创新与创业的意识。随着平台的不断完善,活动环节不断增多,《模拟经营实训》、《大学生创业实务》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不断开发,模拟营销节逐渐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模拟的一个平台。在这个真实存在的模拟平台中,学生通过策划、真实运营、总结等创新创业环节,感受着市场的脉搏,增强市场风险意识,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使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有新的更进一步地了解,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同时,模拟经营节中总结出的创新创业经验,可以运用到学生创新创业中,指导学生自主创业,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平台。

2.2素质培养和能力的提升,为双创提供能力基础

模拟经营节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的大舞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团学干部与干事、经营同学、一般同学,参与模拟营销节的分工不同,从中提升的能力有所不同。团学干部与干事,是模拟营销节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模拟营销节开始前,团学各部门需制定策划方案,联系商家,争取赞助,准备好帐篷、板凳、水电等物资。模拟营销节期间,团学各部门需要做好后勤工作,照看好物资,解决下雨、停电等突发工作,保证模拟营销节有序进行。模拟营销节结束后,团学需要清点物资,写总结,写新闻稿,总结模拟经营节的情况。从团学的工作来看,我们可以知道模拟经营节这一大型学生活动是对团学各位同学综合能力的锻炼。活动策划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争取商家赞助是对学生谈判、交能力的考验,突况的解决有助于提高学生应急反应,写新闻稿则是对学生语言文字功底的提升,团学各部门协作则是团队精神的体现,整个活动的有序进行是对学生组织能力的考量,因此,模拟经营节可以说是对团学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和考验。参与经营的学生,是模拟经营节的经营主体,他们需要做好市场调研,确定营销商品;做好竞价,拍得摊位;联系商家,购买商品;创新营销手段,做好宣传;自负盈亏,承担风险;做好总结,积累经验。学生从中全真体验了一把做生意的瘾,利于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增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切身感受市场,提升商场风险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的精神,使学生受益颇丰。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几天的模拟经营节真的很累,但我是‘累并快乐着’。这几天我过得很充实。我有机会将书本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学到了需要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次实训也大大增强了我们班的凝聚力”。未参与经营的同学则成了模拟经营活动中的消费群体,他们根据需要购买自己所需商品,从消费者的角度体会着市场的力量,思考着自己营销的手段与方法。

2.3培养双创人才,结出丰硕果实

模拟经营节举办了十三届,培养了多名成功自主创业的学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2007级市场营销专业的谢妃托毕业后,在深圳创办北京烤鸭和客家盐h加盟店,拥有8家加盟店,年销售30余万,提醒师弟师妹珍惜模拟经营节的机会,勇敢进社会历练自我,提升创新创业能力。2008级市场营销专业的夏伟钊同学毕业后,自主创立佛山幻能创展有限公司,在佛山婚庆租赁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2008级市场营销专业胡家考同学创建LED灯具照明及配件公司,现有员工30余人,拥有600平方米的厂房,经营良好。2009级国际贸易实务专业郑毅同学毕业后,经营强盛服饰和今兴盛辅料商行两家企业,季销售过百万,有着稳定的客户群体。这里列举了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成功的案例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模拟经营节育出的累累硕果,足以说明其学生创新创业带来的影响与益处。

3结语

广州工商学院的模拟经营节,以模拟经营节为起点,逐渐增加《大学生创业实务》网络课程,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构成了一个以模拟经营节为中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这里,学生全面实践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各门知识,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学生强化市场风险意识,培养市场和企业经营所需的能力;学生将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融为一体,提高市场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创新创业能力。总之,模拟经营节,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全真模拟的形式,使得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勇于实践,敢于实践,积累经验,增强市场营销理念,提升创新创业实战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锻炼学生综合能力,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个模拟实战平台,在学生中产生积极影响,对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系统性模拟实战活动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I

[1]模拟经营节画册电子版[Z].

[2]冯旭.沙盘模拟经营课程在大学生创新教育中的意义[J].技术与市场,2012,(12).

创新创业课程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河北;高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5.067

1前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理念和商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激发了百姓的创业激情。据调查,2016年15至25岁的年轻人创业意愿最强,占比提升最快,达到31.68%。对于正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创业意愿非常强烈,创业能力也很高。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仅有1%左右;另一方面,目前中国较低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说明技术创新过程大多止于技术创新成果阶段,技术创新成果商业化过程受阻,这就造成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大与产业升级困难并存的现象。在双创的背景下,高校理应承担起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各地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大力建设创新创业课程。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经验借鉴,很多高校不得不摸着石头过河,导致课程体系低效,重创新而轻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明显不足等种种问题一直困扰着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一定不能抛开高校的本职工作信马由缰,而应该与专业教育深度结合,否则教育太过功利必然成为空中楼阁,无法结出长久的果实。想要建设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除了需要深度挖掘各高校的自身资源、优势和历史积淀之外,还需要结合本地的地方特色,剖析创新创业教育尤其是创业教育的重点方向。

相比本科高校而言,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先天优势。一是人才培养更为专业化,学生就业或创业方向更为明确,容易形成在某一专业领域的积累;二是学生勇于实践与创新,愿意接受相关课程,在实践中自我挑战;三是学生对未来收益具有更理性的预期,能够比较务实地进行创业规划;四是学生创新创业的机会成本较小,如果条件允许,会有更大的意愿进行创业的尝试;五是思维更加活跃,不迷信书本,不墨守成规,更容易产生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意。因此,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应成为其教学改革的重点。

调查数据显示,河北的创新创业活力总体较强,全国创新创业综合指标前100名城市里,河北有11个城市上榜。但河北省大学生创业人数及创业成功率远低于社会期望水平。因此河北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个性,需要根据具体分析得出相应课程的建设依据,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

2文献综述

美国、英国等众多国家已经构建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国家框架,引领了创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如美国创业教育者联盟2004年了《全国创业教育内容标准》,从创业技能、基本商业知识和技能、商业技能3个部分,提出了15个维度403个具体创业技能指标,成为美国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指向。

目前,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已就创新创业问题进行了探讨。如林崇德认为:“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进而构建了创造性人才的素质结构。徐小洲、叶映华认为:创新型人才素质可以从智力与非智力两个基本维度加以衡量。其核心要素是创新素质,表现为创新人格、创新行为与创新业绩。唐靖、姜彦福认为:创业能力由机会能力、运营管理能力两个一阶维度,机会识别能力、机会开发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战略能力、关系能力和承诺能力六个二阶维度构成。

3研究要点

针对以上问题,河北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建设初期应该理清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教学痛点总结

对于已经开设或即将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院校,应该多征集相关教师的教学痛点,对症下药,努力为师生营造合理的教学环境。

经过调研,发现了一些集中的问题。比如有的老师认为,创新途径本来是非结构化的,在创新过程中会伴随很多的随机因素,这在结构化的创新课程中很难营造。对此,可以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改革,轻理论而重实践。

又有老师认为,各专业的创新课程可能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比如计算机类、机械类的课程很容易找到实践项目,可以由此切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考;但是管理类、医学类等专业课程就不好做。对此,需要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不要固步自封,在专业领域挖掘能够进行创新的方向,鼓励跨专业协作,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医学专业中,一些成熟的治疗方案、实验方法等是不容更改的,否则将引发事故;但是医疗设施设备却存在很大的改进余地。曾有学生对病床进行改进,将床架与床板设计成可以平推、分离、再组装的结构,省去了搬动患者的麻烦,这是医学专业与机械专业的协作。还可以关注医院的就医流程,设计流程优化方案,减少患者行走距离、等待时间。总之,问题无处不在,甚至显而易见,只是解决问题面临的跨专业协作壁垒太高。如何打破壁垒,是学校应该解决的问题。

还有老师认为,作为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创新思维训练,缺乏创新能力,更没有创业经历。导致教师纸上谈兵,底气不足。这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很少有老师具有企业就职经历,更不用说创业经历。缺乏实战经验,不理解市场运行规律,使得他们对自己讲授的创新创业课程的认同感就不强。对此,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创业,加强校企合作,为师生提供实践机会。同时,学校应加强与众创空间或校外企业的合作,吸引校外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家来校授课。

通过对授课教师的调查,还会发现更多问题,这些问题才是学校建设创新创业课程的主要抓手。因此,教学痛点是各高职院校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3.2国内外经验总结

在宏观政策层面,美国、英国等众多国家已经构建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国家框架,这些政策文本为我们制定创新型人才素质结构的国家框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认真研究和参考。要注重对先进经验进行本土化改造,以适应河北省的特殊性。

在推进方法层面,国内很多高校都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进行了各种探索。例如: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建设了创业类的课程体系,并通过MOOC平台将部分课程公开,使得更多人因此而受益。又如:江苏省淮安市大学城内五所院校建立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努力将创业灵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些尝试为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以从中汲取养分。

3.3河北地域个性

河北省环抱京津,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这也会对河北的创业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能够为学生对河北省的产业特点进行总结,将会降低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本,少走一些弯路;也便于河北高职院校对其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向形成更清晰的界定。例如,河北省在哪些行业具有优势,哪些行业适合新设企业进入。此外,从已有的创业项目看,很多项目都会依托于地方特色产品进行设计。河北省也有很多特色可供挖掘,例如燕赵文化、避暑山庄、磁州窑、山海关等等,可以尝试对此进行搜集和整理,为学生创业提供参考素材。

3.4高职学情分析

在学生方面通过调查学生的创业意愿,了解学生的创业驱动、创业方向、创业障碍;分析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为什么不敢创业,缺乏哪些知识或技能,以此作为学校创业课程的设计依据。

高职学生学制较短,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还会安排大量的实习内容,学生不易形成有效的创业思路,或者创业思路无法付诸实践。这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前移,在第一个学期就让学生产生创新创业的动机,不断积累。

订单培养模式也是阻碍学生创业意愿的一个因素。由于很多高职院校采取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入学前即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创新创业教育势必会对此类学生产生影响,学校也会因担心影响就业率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开设有所顾虑。然而订单培养模式也会让部分订单生产生厌学情绪,其模式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这些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应对策略。

3.5沟通平台构建

应该考虑如何建立沟通平台,实现专业间合作甚至校际合作,实现各专业的优势互补。学生往往受限于自身专业能力使得一些好的构思无法实现。例如基于需求设计了APP开发方案,但没有开发能力使得项目止步于构思;或者是产品已经成型,不了解相关的OEM模式、融资渠道、销售渠道等,让项目团队对市场望而却步。这些都需要不同专业乃至不同学校间建立合作沟通平台。

3.6校内激励研究

高职院校应构建广谱式、专业式、融入式“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通过广谱式课程实现对全体学生的通识性教育,通过专业式课程实现对有明确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商学院式的专业性教育,通过融入式课程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嵌入性教育。目前应该对专业式和融入式课程进行重点建设。

校内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首先对创业教育进行广谱式宣传,确保每个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能够了解相关政策。其次,应建立学分激励机制,在创业过程中,学生会付出比课堂上更大的精力,应该以学分激励的形式对学生的付出进行认可。此外,还应对指导老师予以必要的奖励,使得更多的老师能够参与到学生创业项目的指导工作。

同时,政府应通过制度明确创业教育的地位,确保一大批人愿意在这个领域安身立命,这是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3.7校外资源整合

政府牵头建立校外的创客空间,各学校可以以现场或远程的形式进行交流和创作。进入创客空间的项目需要经过专家评审,分类汇总,分析项目的可行性,注重对项目的引导。对于同类项目可以为团队间建立沟通平台实现思路互补。建立淘汰机制,实现优胜劣汰。

建立众创空间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机制。众创空间内的初创企业研发成本偏高,同时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又缺乏创新性的实验项目,两者之间正是需求互补,应该建立合作机制以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应注重利用外部资源。高职院校在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时应充分借助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园、淘宝大学等校外机构的资源,积极寻求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与市场对接的领域本不是学校的专长,理应寻求与专业团队建立合作关系,项目评估、项目融资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校外平台协助解决。

4结语

这7个方面关乎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客体、经验、地域、校内、校外和交流这7个层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将这些内容研究透彻,才能更有效地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为国家创新创业战略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央视网.2006-2016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EB/OL].http:///2016/03/13/VIDEeXlvhvJLdbFjMEpQKE0o1603 13.shtml,20160313.

[2]徐博,何雨欣.我国大学生创业率仅有1%左右[N].中国青年报,20140601.

[3]李胜文,杨学儒,檀宏斌.技术创新、技术创业和产业升级――基于技术创新和技术创业交互效应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16,(01):111117.

[4]庞悦,卢真真,梁香美等.河北省大学生创业环境调查报告[J].经营管理者,2014,(16):9899.

[5]美国创业教育者联盟.全国创业教育内容标准[EB/OL].http:///content/12/0401/04/243860_199815438.shtml,20120225.

[6]林崇德.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7]徐小洲,叶映华.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结构与生成转化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1).

[8]唐靖,姜彦福.创业能力概念的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08).

[9]陈劲.创业启程[EB/OL].http:///courses/course-v1:TsinghuaX+00510888X_tv+2015_T1/about.

创新创业课程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管理

实施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计划)是质量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需要,体现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笔者作为地方医学院教务工作者,主要是从事教育教学的日常管理工作,结合学校贯彻落实大创计划中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情况,来谈谈医学院校在加强大创计划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

一、大创计划的组织实施

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大创计划实施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一)项目申报

大创计划主要面向全校全日制本科一、二年级学生申请。申请者必须学业成绩优秀、善于独立思考、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对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等有浓厚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具备从事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申请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每个团队一般由3名学生组成。鼓励学科交叉融合,鼓励跨院系、跨专业,以团队形式联合申报。

每学年第二学期,申请者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大创计划项目申请书,经院系审核、项目专家委员会评审,学校根据项目专家委员会评审意见,确定立项项目,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学校发文公布,报省教育厅和教育部备案。

(二)项目运行

获得部级大创计划资助的项目,学校与项目负责人签订项目完成协议书;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应严格按照项目内容开展工作,项目负责人应定期或不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项目进展情况,间隔不超过2个月;学校每半年对项目进行一次评估,查阅学生实验原始数据、实验报告和文献综述等,了解项目的阶段性进展情况,定期向省教育厅和教育部汇报。部级项目中期检查由学校组织工作组进行核查。

(三)项目验收

项目结束后,由各项目组提交结项申请、总结报告和补充材料(论文、设计、专利以及相关支撑材料)。专家委员会召开验收评审会,审议项目的总结报告,听取项目负责人答辩。通过结项评审的颁发结项证书。学校将定期汇总项目结项验收情况,按要求向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提交总结报告及相关支撑材料。

二、大创计划的教学管理

为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将大创计划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并开设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选修课、建设与创新训练有关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等选修课,以及与创业训练有关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选修课程。从课程建设、学生选课、考试、成果认定、学分认定方面进行系统管理。

(一)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在学校现已开设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纳入学校十二五“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规划,每门课程给予1―3万元的经费资助,多渠道、多途径地增加创新创业课程门数和类别,鼓励高水平教师有针对性地增开新的创新创业训练课程,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完善教学文件和实践环节,提升课程水平和质量。

(二)完善创新创业训练课程学分和成果管理办法。制定大创计划相关规章制度,对完成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学生给予学分认定,对取得的研究成果给予奖励。

(三)灵活学籍管理。允许学习成绩优秀、自学能力强、创新创业训练成果显著的学生,申请免修与创新创业能力训练选修课相近的专业课程,经学生所在院系认定,学校大创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教务处复核批准后直接获得学分。

三、大创计划的质量监控

(一)在签订项目协议书后,参与大创计划项目的学生要合理安排时间,既要学好本专业课程,又要努力完成项目。项目组成员要如实书写实验日志、阶段工作总结。对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工作无明显进展或学习成绩严重下滑的学生将及时终止其项目运行。参与项目的学生要主动向导师请教、定期汇报学习与研究进展情况,积极主动地参加导师指定的相关学术活动;要定期撰写科研工作进展报告,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二)大创计划项目协议书签订后,项目名称、研究内容及项目组成员原则上不得变更。若确需变更,由项目负责人提交变更申请报告,经指导教师和所在院系工作组组长签署意见后,向学校大创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经学校大创计划项目专家委员会审批后,方可变更。变更后的项目组成员应履行原协议书规定的职责和义务。

(三)若项目不能如期完成,项目负责人须在协议规定的截止日期前1个月向所在院系提出书面延期申请报告,详细阐明延期的缘由,经指导教师同意、院系工作组批准后,报大创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教务处备案。原则上每个项目只能申请一次延期,且必须在项目负责人毕业前完成。延期期满后仍不能结题的项目,视为自动中止。

参考文献:

[1]王平祥,唐铁军.关于高校实施“质量工程”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0(3).

[2]张聪,陆国栋."质量工程"的作用、相关关系与机制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3.

[3]朱永江高校“质量工程”建设持续发展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1.5.

作者简介:

创新创业课程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渗透和融合,电子商务不断突破在传统行业领域的应用,通过“互联网+”的模式改变着传统行业,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运作创新等多种形式对传统行业进行互联网改造,电子商务创业正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经济增长点。电子商务创业项目具有市场需求变化快、创业环境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如何让创业学生适应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适应复杂的经济环境是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已成为各高校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并为“双创”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高校通过对学生的“双创”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而学生通过创业,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还可以实现高质量就业。电子商务学科本身在创业领域就具有优质基因,因此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开展“双创”教育势在必行。

二、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学内容

各高校在设置电子商务创新创业课程时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基础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程。必修课是创新创业课程的理论基础,是后续课程的行动纲领,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过程,其中包括公司的申请流程、贷款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与合同等内容。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增强了创业意识,激发了创业热情。此外在“双创”教育中还应突出“创新”与“创业”的特色,例如创业融资、创业规划、电子商务项目筛选、市场规律、电子商务法等课程,不断探索“专业+创业”的新模式,将创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相结合,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真实环境的实操课程,调动起学生创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电子商务创业选修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业案例分析、电子商务项目管理、起草项目策划书等,根据学生的自身需求或兴趣,选择其感兴趣的课程。在以往的创业教学体系中多重理论轻实践,而创新创业对实践性要求极高,因此要增加“双创”教育实践课程的比重,如共同走访初创型电子商务企业,了解和参与该企业的创建历程,分析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了解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通过共创项目合作共建的机制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业热情不高

虽然总理在2014年就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但是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并不高,近几年通过对电子商务学生进行走访调研,发现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仅占5.19%,而实际创业的学生则更少,因此与时代要求距离较大,直接影响了创新创业在高校的开展。

(二)电子商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专业特点不突出

作为高校的创新创业项目,首先应突出专业特点,电子商务项目应开展专业知识方面的技术创新,为知识创业打下基础,但从目前的创新创业大赛、电子商务“三创”大赛上看,学生的项目主要停留在美容、餐饮、打印等一些传统行业中,从高校的初选环节显示,在参赛项目中仅有37%的作品与电子商务相关,很难突出“双创”比赛中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比赛中获奖的作品大都为教师指导作品,学生的创意程度有限,难以彰显大赛“创新、创意”的本质。

(三)创业课程缺乏教学体系

通过吉林省高校创新创业项目教育的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为:电商创新创业基础理论课、电商创新创业实训类课程,个别高校会开设电商职业经理人、电商创业投资课程,创新创业课程虽有所丰富,但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不完整,创业教学案例较为陈旧,多是采用学校自编教材,规范性和统一性难以保证。

(四)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实践经验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但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却较高,教师既要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又要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这在电商专业教师队伍中是很难寻找的,多数电商专业教师从高校毕业又走向高校任教,对本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很多,而对创新创业领域则很少涉及,没有能力进行指导,因此师资力量匮乏,难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四、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创新创业的教育思想就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从本质上说,这与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一致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就业的问题,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让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了解企业的管理者对人才的具体需求情况,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内在潜能,找到自身不足,主动树立学习目标。高校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可以采用差异化的目标培养方式,对一部分没有自主创业想法的电子商务学生,可以培养其对社会的认知性,让学生选择未来从事电商专业个人的发展方向,增强学习的目标性,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岗位,甚至为未来的创业做好铺垫。针对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则应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组织与领导能力,为他们提供创新创业指导,为其铺平创业道路。

(二)突出电子商务学生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特点

在创新创业课程中除了通识类课程,其他课程在设置上都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同时还应加入学分制,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重视程度,还提高了教学的规范性。创新创业培训课程还应聘请校外合作企业专家进行授课,讲解创新创业项目,让学生通过项目了解创新创业流程,了解创业、投资、金融服务以及企业管理等创业知识。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提出创新的想法,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应结合在一起,不断构建电子商务专业整体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框架,同时课程体系应该不断和学科专业相结合。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考虑创新创业项目的特点,把教学过程中关键性的问题和内容融入到创新创业课程之中,注重融会贯通,同时还应设立新颖的实践课程,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项目的创建及管理的过程,为日后的创业打好基础。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中,要关注创业者的特点,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创新意识、领导能力、经营及管理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来讲又是十分欠缺的,因此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初始阶段应不断强调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当达到一定能力指标之后,应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具有一定的机遇性和偶然性,但更多的是包含一定的规律性,机遇的把握和商机的选择也是创新创业教育中重要的内容,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不断完善教学的理论框架,做好课程体系建设,做到有的放矢。

(三)培养创业观念,打破传统课程对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影响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必然会受到传统课程和传统思维的制约,因此要想改变人们的固有观念,就需要不断地树立创新创业的思维,培养创业观念,通过不断的校内校外宣传,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力,提高人们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此外,还应该树立创新创业的典范,通过比赛、政策扶持等方式提高人们对创业模式的认可度。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应循序渐进,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案例要做到及时总结,建立案例分析库,及时总结失败、成功案例,这对创新创业项目的筛选、评估都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同时由于创新创业涉及的领域较广,不仅包括社会环境,还涵盖了技术理论、心理状态、社会思想等各个层面,因此,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既要通过社会舆论来拓展创新创业的思维,也要借助政府的力量,积极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在电子商务专业创新教育实施过程中,应积极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借鉴成功的电商案例,提倡创新精神,提倡创新模式。从实践教学、思想道德、心理构建等各个因素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精神及文化的鼓舞效果。注重学生提高自身价值,并倡导个人价值,倡导竞争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创业的心理构建提供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建设

若想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好的师资队伍是成功的关键,这就需要一个专业的师资团队。在电子商务“双创”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上,不应拘泥于学历,更应该注重实践经验,尤其是选拔具有高资质的著名电子商务创业平台职业经理人为学科带头人,他们不仅可以将企业对人才最新需求及时反馈给高校,做到有的放矢定向培养,为学生快速适应社会做准备,同时还可对创业经验较少的教师定期开展培训。在师资培训中做到以传授创新创业内容为前提,以提升创新创业水平为核心,一方面要做好创新创业课程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另一方面还应对创新创业的政策法规进行研究,做好相关政策的解读。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培养具有研究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创业团队是十分重要的。在构建创新创业师资团队上应该把握以下三个原则:一是提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到著名企业参观和学习,总结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二是专业教师应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强化创业意识,丰富创业案例的建设;三是鼓励教师与专家进行交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交流,不仅使专业教师的创业理论、实践水平得以提升,也有助于专业教师在学术水平上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业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丰富了创新创业的理论体系,一举多得。

五、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庞大复杂的体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政府、企业等各个主体共同参与,良好的社会认可度、各级政府的扶持政策、高校提供的良好创新创业教育、家庭对创业学生的支持,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才能构建出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当容纳整个社会的力量,学校和企业应该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创新创业资金的支持,还可以为学生找到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成功的企业家还可以对教师和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与学校共同开发创业教育课程,增加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几率。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从国外发展情况来看,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已经对学生的就业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通过构建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必将会为学生的就业和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石瑞丽.创新创业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体系建设现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8,(22):27-28.

[2]徐鹤鸣,史健勇.大数据时代下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探讨[J].电子商务,2019,(10):70-71.

创新创业课程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存在的问题 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在国内外高校已经开展了许多年,尤其国外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长达半个世纪,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培养了很多知名的企业家,为其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为就业市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也日渐成熟,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的教育模式,也形成了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而高职院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也是迫在眉睫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在探索发展之中,不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深刻

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课程体系的改革太肤浅,照抄照搬的现象很多,没有深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精髓,没有根据本学校的特点和情况,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以及实施模式。许多高职院校只是在学生即将毕业的最后一年开展课程,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系统的贯穿高等教育始终,过于形式化。

(二)课程实施过于形式化

许多高职院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只是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课程,进行就业前的指导,照本宣科,学校在资金、技术方面没有给予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在教学实施方面,由于没有统一的成体系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所以导致一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体系性、科学性,创新性。

(三)师资缺乏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基本都没有创业经验,师资安排也是各专业老师兼职,没有实现创业教育专业化,学校没有统一配置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弊端就是知识传授过程比较死板,不生动,学生兴趣不大,接受效果不佳。更加没有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树立创新创业意识。

(四)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结合不强

许多高职院校只是简单开展一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虽然关于创新创业品质,创新创业精神,管理等等的课程均开设,但是没有结合学生所学的相关专业,没有挖掘所学专业中,可以进行创新创业的部分,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解,以及对本专业的兴趣。没有把本专业的学习和创新创业教育很好的结合,形成体系。

(五)与企业联系不强,缺乏实践

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地域原因,无法联系到成功的创业者为学生做讲座,鼓励创新创业。又有的院校即使有成功创业者为学生做创业指导,也是很单一,人员数量很少。创业经历不能多样化。政府,企业支持资金不足,无法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无法实现创业计划。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策

(一)加强政府和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支持

政府应增加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支持,高职院校应重新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聘请知名企业管理者和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参与到课程体系的制定当中,并能周期性的进行授课。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和信心。

(二) 增强师资

对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进行统一分配管理,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机会,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尽量多聘请一些有创业经验的企业人员,这样能使学生更加信服,并且有动力去创新创业,增强自信。树立创新创业品质。

(三)完善课程评价标准

高职院校学生自觉性不高,文化基础差,所以不能单单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建立一些奖励措施,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多开展创新创业计划竞赛,并把成绩纳入到课程评价当中,并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措施。

(四)加强实践环节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底子薄弱,对于纯理论的知识,不太容易接受消化,多举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带领学生去企业实习。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三、总结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相对国外来讲就已经起步很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更是落后很多,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由于学校的名气,学历本身就处于劣势状态,这更显得进行自主创新创业的重要性,那么在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解决当前所存在的问题更是迫在眉睫的!

[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高职院校基于创新创业为导向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编号:GJZ201302127)研究成果之一。负责人:张伟娟]

创新创业课程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校;音乐类;人才;创新创业;实践

随着国家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指导,高校在音乐人才培养方面也逐步的加强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成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国家新的发展历程需要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创业头脑的青年人才参与其中,因而对于高校来说应该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逐步的引导音乐类学生加强创新创业的思想,用实际行动进行创新创业的实践,从而深化和改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为国家培育更多知识全面、专业过硬、充满创新的优秀人才。

一、高校音乐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制约因素

第一,高校在对音乐类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缺乏重视度,将教学重点集中放在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而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欠缺,尤其在相关的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系统性。就现实情况来看,只有个别学校针对音乐专业学生的特征和特点进行了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然而也不难看出有功利性的因素,过于宏观而实用性不突出。但是不难看出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开展也在逐步的发展和延伸当中,给音乐类大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创业创新指导的机会,学生在系统的培训中提高了创新创业意识,加强了创新创业技能,并将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纳入培养方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第二,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薄弱,专业的教师团队人才匮乏,缺乏能够胜任此门教学课程的专业教师,使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在软实力方面不足。再加上学校对于创新创业教学的条件和设施不完善,这也使得相关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开展面临诸多困境。我们在调查中不难发现,很多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较强,然而很少有人获得职业指导的培训机会,相关师资建设尤为薄弱。而在学校担任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教师,大部分都是由文化课教师担任,他们对音乐类学生群体的综合性特征和就业动态缺乏了解,只能从宏观大方面对学生进行一些指导,所以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很难满足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从另一方面来说,很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硬件设施匮乏,很难对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进行保障,难以满足教师队伍、教学平台的充足供给,这也使得各个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参差不齐。第三,高校领导层面自身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再加上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薄弱,观念传统,很难对音乐类学生的就业发展产生长久的规划,所以创新创业教育在学校的实践开展中很难得到渗透。现今高压的就业趋势对每一个音乐人才都提出了极大的考验,在严峻的人才竞争中,音乐类学生的就业目标都是非常高的。我们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分析,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的欠缺和薄弱,很多学校并未在此方面做出调整,而是沿袭了传统的观念和模式,对创新创业教学制度缺乏深度的挖掘,难以在音乐类人才的培养模式中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和作用。

二、高校音乐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策略

第一,高校应该在后续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将重点放在健全的模式构建上,为学生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创新创业意识,从而作用于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高校应部署相应的创新创业部门,专门针对音乐类及其他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逐步的推进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化构建,拓展和延伸课堂内容。学校可以通过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挖掘和展现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给更多的学生创新创业梦想助力。此外,学校还可以借助广泛的学校活动来深化和推广创新创业实践,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获得创新创业经验,能够在将来的就业中契合社会创业趋势,实现创业理想。第二,学校针对音乐类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应该紧紧的围绕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正确的导向作用下进行目的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尤其是要根据音乐专业的特殊性,而进行特色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实践开展。使音乐类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教育中,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当然,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也要与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匹配,夯实音乐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够在艺术实践中拓展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展现高校音乐类学生高超的才艺,使音乐人才更适合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教师要将创新创业理念逐步的渗透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中,深化创新创业课程的发展,使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更加的普及,鼓励和鼓舞每一个具有创新创业潜质的年轻人。第三,高校还应该结合现在学校的创新创业教学目标,根据音乐类人才的就业发展趋势来打造一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从而不断的提升学校的创新创业实践效果。具体到实践环节,高校可以在教师团队的建设上采用培养和引进的双重模式来稳定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一来是在本校现有的师资基础上挖掘创新创业能手,让更多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到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当中;二是广纳贤才,引进社会或者团体中的优秀人才来担当学校的创新创业教师,使学校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得到良好的补充,构建一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团队,使学校针对音乐类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加具有时效性,能够真正的帮助高校的音乐类学生拓展一条特色化的发展之路。

三、结语

总的来说,对于高校的音乐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开展还处于完善阶段,我们应该在不断的教学活动的中加强创新创业意识,总结创新创业经验,帮助学生能够在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中不断的进行充电,发挥自身的优势,能够实现自身的创新创业目标,从而也进一步的提升了高校音乐类人才的创业创新能力,为社会音乐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

上一篇:应用写作课程总结范文 下一篇:软件工程课程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