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医保范文

时间:2023-03-22 15:07:43

城镇居民医保

城镇居民医保范文第1篇

从酝酿到启动,城镇居民医保确定开展试点的节奏相当紧凑。

4月4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并明确今年将在有条件的省份选择一两个市,进行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

4月10日,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在例行新闻会上透露,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讨论通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方案。 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司长姚宏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国务院的方案目前尚未到最终公布的时机。

城镇弱势群体“看病难”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一种概称。事实上,这里的医疗保险并非面向全部城镇人口,仅面向非从业城镇居民、学生儿童、灵活就业人员,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暂无能力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困难企业职工和农村户籍进入城市务工谋生人员等。这其实是一组相对弱势的群体,长期处于现有的医疗保障体系之外。

近年来专家学者、社会舆论纷纷参加对医保的讨论建言,颇有一种声音指向“全民医保”。准确意义的“全民医保”当指全体国民参加的、具有强制性的保险。但讨论中各种表述并不清晰,多有“强制性保险”与“自愿保险”混淆、面向全体人民和仅针对城镇弱势群体混淆。当然,在现实层面,政府在为扩大医保面尽最大努力,又只能量力而行、分类对待、步步为营。

1949年以来,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形成了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公费医疗制度、企业实行劳保医疗制度的二重格局,保费支付主体为“单位所有制”,一些有条件的单位亦采用“统筹”等方式,将保险扩至本单位职工子女。

改革开放以后,旧医保体制运行不畅。从1995年起,全国医疗保险制度开始转轨,社会化的医保体制逐步建立;至1998年国务院正式发文,全国的城镇职工均纳入政府社会医疗保险的范畴。

2001年前后,各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逐步纳入这一体系。但为了保证公务员待遇不下降,国家对公务员实行了专门的医疗补助制度。

2003年以后,医疗保险的范畴继续扩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陆续下发文件,意图从政策上将灵活就业人员、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以及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纳入政府医疗保险范围。但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复杂的国情,各地医疗保险的快速扩面仍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

中国广袤的农村实行的是另一种制度。20世纪60年代以后,农村合作医疗普遍推行,是为农村社区医疗体系初建。但建立在“一大二公”和低生产力水平上的那次合作医疗相当脆弱,80年代以后因筹资难逐渐衰败瓦解。自2003下半年起,由卫生部牵头,以“新型合作医疗”(俗称“新农合”)为模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开始建立制度并快速推进。“新农合”内涵清清晰,政府负担比例相应加大;而“合作”,系指中央、地方政府和农民分别出钱,在自愿基础上建立的保险制。卫生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新农合”覆盖面已达全国县(市、区)总数的51%,参保农民4.1亿人。

农村的医疗制度选择已清晰,城镇弱势群缺乏保障的矛盾愈显突出。

中央酝酿,地方起航

医疗服务分配公平性问题不可回避。自2004年下半年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开始探讨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2005年进行有关试点方案的研究设计。至拿出较成熟的方案,历时一年有余。

来自基层的呼声更为急迫。在中央层面的试点开展之前,地方政府自发展开的试点纷纷启动。

继2006年吉林、江苏、浙江、河南等地在部分县市进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尝试后,2007年,多个省份争相宣布,将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此制度,其广度远远超过国务院试点的范畴。这些试点方案各有侧重,但基本上选择了和中央思路一致的大病统筹模式。

据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有关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安徽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方案已于3月底公布,日前进入实施阶段。今年将在省内17个市及25个县(市、区)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设定目标为实施面超过50%、参加人数为295万人。

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4月1日宣布,今年在厦门市实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改革,城镇居民和未成年人可纳入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启动全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并重点推进农民工参加医保。4月6日起,厦门市城镇居民和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开始登记申报。

4月2日,江苏省政府在南京召开全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会议,部署全面建立“居民医保”制度工作任务。该方案所涵盖的参保居民以户籍人口为准,全省实际共有1200多万人。而之前江苏省苏州、盐城、淮安、泰州、镇江等五市已经展开试点。

4月9日,辽宁省长张文岳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建立辽宁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目前辽宁省已制定初步方案,大连、葫芦岛市已启动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建设。

记者获知,目前江西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调查摸底工作基本结束,5月下旬将在全省全面启动。而广州、北京等地摸底亦在计划中。

吉林试点:58.9万人参保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推出,两个问题不可回避:其一,缴费标准是多少?其二,政府有无补贴,标准如何?在此前提下,当然还需要明晰系自愿保险还是强制保险。

据《财经》记者初步了解,目前各省纷纷推出自愿保险,标准在200元/人左右,其中政府有一定数额的补贴。例如河南省郑州市明文规定,成人参保缴费标准为330元,其中政府给每人补贴80元,由省市两级财政负担;在校学生则缴费标准较低,补贴比例较高。在各地的先行实践中,时间较早、规模较大者当属吉林省。但当地政府并未实行普遍性补贴,仅对困难人群实行定向补贴。

吉林省试点始于2005年。当时,吉林省816户国有企业先后改制,大批职工与企业解除或中止劳动关系,成为失业人员,医疗保险关系无从接续。这成为当地政府建立城镇居民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的初衷。

2005年5月,吉林省政府下发21号文,确立了城镇居民住院医疗保险办法大病统筹模式的框架。其中,由参保人员按照规定缴费额度缴纳保险费,构成统筹账户,所享受的待遇则根据匡算出的具体起付标准、最高支付限额和个人负担的总体比例等等,由统筹基金支付。具体额度由统筹地区政府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

据此原则,自2006年,吉林试点在19个县市付诸实施。至当年底,参保居民达到58.9万人,占全省应参保城镇居民人口的7.4%。

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此后,吉林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扩大试点,并于年底通过了新的试点方案。

据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医保处副处长张光辉介绍,新方案明确规定了缴纳医保费的标准,给出了三个标准线――每人每年200元、150元、120元。在校城镇中小学生每人每年缴费标准不超过50元。由医保部门按缴费标准的80%设立住院统筹基金,在定点医院的住院费用从此基金中报销;此外,提取缴费标准的20%,设立家庭账户,专门用于家庭参保成员在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门诊医疗费用支出。

参保者所能得到的报销待遇,分别与住院医疗机构的级别和缴费金额挂钩。居民按不同的三条缴费标准,对应享受三个不同的最高支付限额:缴200元每年最高报销医疗费限额为4.5万元;缴150元最高报销限额4万元;缴100元最高报销限额3.5万元。

据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巩固介绍,这些标准的设定有个大原则,就是令城镇居民的缴费水平和医保待遇,介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间。

补贴比例、补贴面和缴费基数

一项医保制度是否成功,一个基本的评估指标在于参保人数的多少。

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医保处副处长张光辉告诉《财经》记者,无论是缴费额还是医保待遇的确定,均与参保人数密切相关。缴费额的高低,取决于当地住院率、平均住院医疗费和参保人数这三个指标。缴费额和前两个指标成正比,与参保人数成反比。医保制度的设计原则是量入为出,在缴费额不变的情况下,住院率和平均住院医疗费越低,基金结余的空间就越大,医保待遇提升的空间也就越大。

以长春市为例,据长春市医保中心主任杨成军介绍,按照试点方案规定的基本指标,长春市参照职工医保的数据,群体每年发生的住院率为5‰,平均每人次费用为4600元。据此测算,参保平衡点为10万人。也就是说,至少要有10万人参保,方案才可运行。

第一批试点时,吉林省确定了50万人的基本参保指标。参与方案制定的有关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当时业内普遍预期比较乐观。然而,最初的21号文发出后,各地的参保情况和预期相去甚远。通过层层指标分解和进入社区进行大规模宣传,至2006年底,参保人数才终于超过50万。

其中原因,医保部门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不具有强制性,吸纳参保人群只依靠宣传,难度较大。此外,如果规定的缴费额相对于这个群体的收入水平仍然偏高,而报销待遇又低于预期,参保的动力则大受影响。

当然,吉林当地政府无法实行普通补贴制,也从根本上影响了参保积极性。

往事可鉴。吉林省今年的试点方案适当扩大补贴范围,并对各级政府对部分居民财政补贴机制作了专门规定。

例如,方案规定,对于低保家庭成员和持证的贫困残疾人,由统筹地区政府给予不低于当地缴费标准80%的交费补贴;对于60岁以上城镇居民,省级财政按照实际参保人数每人每年50元的标准给予缴费补贴,统筹地区的财政补贴亦不低于50元;中小学生由省级财政补贴每人每年5元,统筹地区财政补贴不低于5元;对年龄偏大的灵活就业人员,补贴额每人每年为80元,其他灵活就业人员为50元。若按照120元的缴费额标准,一位60岁以上老人只需交纳20元便可参保享受最低标准的医保待遇。

据初步估算,省财政全年将为此支出上亿元补贴。

由于政府财力限制,也有些试点地区采用降低承保基数的方法。这虽然可能影响医保待遇,但有助于初步建立起体系。例如河南省率先进行试点的舞钢市,筹资标准相当低,仅每人50元。而在其中,政府为每人平均支付40元。《财经》记者了解到,在施行这一办法前,舞钢市曾进行测算,发现按其他地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模式抬高保险基数,当地4万人口财政需出资3072万元;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模式,则仅需出资160万元。

当然,每人50元正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模式。按目前“新农合”标准方案,缴费标准定在50元,其中中央补20元,地方财政补20元,农民个人出10元。缴费额低,则未来医保待遇也很低。

2007年,河南平顶山市也将以舞钢模式推广当地的城镇居民合作医疗。据平顶山市测算,如果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模式,财政预算将是现预算的五到十倍。财政能力决定了当地政府尊重现实,选择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模式。

低水平的“全覆盖”

事实上,以200元左右为基数,目前能造就的城镇居民医保仍然只能算是一个低水平的“全覆盖”,这是一个不得而已的现实选择。

从一开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便被定位为介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间的一个层次体系,保障水平亦介于两者之间。

据吉林省的实践,能够享受到报销待遇者相对偏少。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7月,全省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12万人,仅765人享受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待遇。

报销比例也相对偏低。据张光辉介绍,从吉林省情况看,在有关医药目录可支付的范围内,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总体报销比例大约达到70%-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约在40%-50%左右,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在支付限额内的总体报销比例大约将达到60%。真正能够报销的金额占实际发生住院费用的比例更低。

家住长春市和平区的下岗工人仲维刚一家三口于2006年5月参保,缴费额520元。仲维刚有一个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 的六岁女儿,患病近一年,已欠下巨额医药费。仲维刚介绍说,目前女儿每月住院医疗费用约1.5万元左右,能报销的只有3000元,显然是杯水车薪。

仲维刚对《财经》记者解释说,按医保部门规定,能够报销的符合规定的住院医疗费,是符合吉林省为城镇居民医保统一编制的“三个目录”――即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和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内的费用。实际上,医院为每位参保患者准备的药品、诊疗项目或者医疗服务设施,往往都有一定比例超出目录,因而无法享受报销待遇。他的女儿治疗用的骨髓移植、免疫球蛋白和大量血液制品,价格昂贵,并不在报销目录内。

这并不是一个特例。据几位社保部门人士透露,即使是待遇较高的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每年根据“三个目录”实际报销的金额和实际发生的医疗费之间也相差极为悬殊。

有医保部门专家表示,由于财政能力的限制,基本医疗保险目前只能为基本医疗需求买单,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目标只能是“低缴费、广覆盖、保基本”。

对于吉林医保试点取得的成绩,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臧忠生有清醒的认识。他对《财经》记者说,相对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流通制度改革,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现在更像是单兵突进。他认为,在这种环境和状况下,对于没有能力看病的居民,只能保证他们有病能看上,但对于“看病贵、看病难”的长期矛盾,仍不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臧忠生表示,吉林省将在两三年内使城镇医疗保险的覆盖面达到90%以上,基本接近于城镇“全覆盖”。但这只是低水平的全覆盖,今后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进步程度特别是经济承受能力,争取提高保障水平,缴费适当提高,支付待遇适当提高,做到高水平广覆盖。

2007年,国务院确定的城镇居民医保试点即将启动。据悉,国务院方案中城镇居民的参保基数可能与吉林试点接近;而中央政府是否会像对农村合作医疗那样拿出一笔钱,如果拿出来,是多少,怎么分,至今还是未知数。

城镇居民医保范文第2篇

一、进一步提高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认识

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完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是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我县于2007年开始实施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保障企业非从业人员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今年,**市(包括固镇县)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之一,各乡、镇及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增强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履行职责,扎实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将在校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之内,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目标。

二、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目标管理

为确保**市政府下达我县5万人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目标任务,将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乡、镇、学校和有关单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将纳入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年度考核范围。

三、逐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

(一)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

未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以下人员可以参加我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我县境内各类中、小学在校学生(不分户籍和学籍),16周岁以下的非在校少年儿童,无稳定收入的城镇成年居民,城中村居民和失地农民,外地来我县购房居住人员。

(二)调整16周岁以下非在校少年儿童缴费标准

16周岁以下非在校少年儿童个人缴纳医疗保险费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调整为每人每年40元。在校学生、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的缴费标准仍按《固镇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固政办〔2007〕38号)执行。

(三)简化参保缴费手续

在校学生统一由所在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办理参保登记手续,代收代缴医疗保险费,并集中办理社会保障卡(在校学生首次参保个人缴费中含10元初次办卡费,代收后缴入财政卡办专户)。

其他参保居民由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站)负责办理参保登记手续。医疗保险费的收取可通过工商银行存折代扣,也可由社区工作人员直接代收,并出具财政印制的统一票据。

各代办部门代收的医疗保险费统一缴至地税银行专户。

(四)对生活困难人员给予适当补助

对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个缴费部分,按照先缴后补的原则,由民政部门按以下标准给予适当补助;学生及16周岁以下非在校少年儿童每人每年补助10元;大病及重残人员每人每年补助40元;“三无”人员(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给予全额补助。

符合补助条件的参保人员,于每年11月底前持《低保证》和缴费凭证到所在社区申请补助,由民政部门审核后于次月发放。所需补助资金,由民政部门从城市医疗救助金中解决。

(五)建立不同医保制度之间的参保转换机制

1.劳动年龄段内的非从业城镇居民可以参加居民医疗保险,在实现就业后,应转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其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每3年可折算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年的缴费年限。

2.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连续缴费2年以上,参保期间变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后,不再设医疗待遇等待期,从参加职工医保缴费的次月起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同时停止享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待遇。

(六)适当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由3万元提高到5万元。在校学生、16周岁以下非在校少年儿童年度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仍为10万元。

2.建立缴费年限与基金支付比例挂钩的良性运行机制。参保人员连续参保缴费满两年的,从第2年起,其住院医疗费用段基金支付比例规定正常支付比例基础上提高3%,以后每增加一年缴费,基金支付比例提高2%,最多提高15%。中断缴费的,则重新累计。

3.对连续缴费2年以上并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女性参保人员,参保期间生育给予300元的一次性生育补助。

4.在校学生因意外伤害导致伤残,经劳动能力鉴定后按1-10级分别给予10000-1000元的一次性伤残补助;死亡的,一次性给予20000元补助。

(七)建立大病医疗救助机制

对患特大疾病、年度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超过2万元以上的参保人员,给予适当救助。救助办法为:2万元以上部分由基金按50%补助,最高补助2万元。

(八)建立风险统筹调节金制度

县劳动保障部门每年按照基金收入的5%建立县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调节金,用于防范基金风险,增加基金共济能力。调节金总量达到当年基金收入的10%后,不再提取。

(九)理顺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关系

各相关部门要进行自查自纠,在新农合二次筹资时,对已参加新农合的城镇户籍居民在2008年6月底之前终止与新农合的医保关系,从2008年7月1日起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四、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组织领导

城镇居民医保范文第3篇

“全民医保”惠及600万城镇居民

2007年,河南省郑州、洛阳、南阳3市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全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城市,参保居民可享受各级政府财政补贴。

今年,河南省城镇居民医保试点城市数确定为12个,并力争达到12个以上,全省60%以上的城镇居民可以享受居民医保待遇。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不属于城镇职工医保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以及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都可参加居民医保。

据来自郑州市医保中心的资料显示,城镇居民参加医保的,政府每年按不低于人均6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在此基础上,对属于低保对象的或重度残疾的学生和儿童,参保需要家庭缴费的部分,政府再按每人每年不低于1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对其他低保对象、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等困难居民,参保需要家庭缴费的部分,政府再按每人每年不低于6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记者日前了解到,2008年,河南省将在郑、洛、宛3个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的基础上,增加商丘、开封、安阳、焦作、鹤壁、濮阳、许昌、三门峡、驻马店9个省辖市为试点城市。

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郑、洛、宛3市纳入了国家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济源和县级市永城也于2007年作为河南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2008年增加的商丘、开封等9个城市如果能在纳入河南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同时,连同济源共10个省辖市一起进入第二批国务院试点城市的行列,河南省将有13个城市进入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覆盖城镇居民总数的80%,城镇参保人数也将达到600万以上。

“人人享有医疗保障”曙光初现

2007年10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显示,2008年,河南省将扩大全民医保试点,争取50%以上的省辖市进入试点范围;2009年,全省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根据意见,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以及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都可参加。也就是说,学生、少年儿童和城镇无业人员都可以参加全民医保。

意见规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人群基本医疗需求来确定,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也可对职工家属参保给予适当补助。城镇居民参加医保的,政府每年按不低于人均6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其中中央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0元,省级财政每人每年补助不低于15元,其余部分由市、县(市、区)两级财政补助。在此基础上,对属于低保对象的或重度残疾的学生和儿童,参保需要家庭缴费的部分,政府再按每人每年不低于1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对其他低保对象、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等困难居民,参保需要家庭缴费的部分,政府再按每人每年不低于6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医疗费超过2万元,最低也能报销2万元。

意见规定,报销的起付标准将根据医疗机构的不同等级确定,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100~200元、县级医疗机构以300~400元、市级医疗机构以400~600元、省级医疗机构以600~900元为宜。各地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每年度不低于2万元。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例,如果起付标准为100元的话,也就是说,如果得了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超过100元就可以报销;但是,试点城市设置的最高报销限额不得低于2万元,也就是说,得了大病花费超过2万元的,最低也能报销2万元。另外,根据意见,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中医医疗机构将优先纳入定点医疗范围。

“全民医保”提前半年启动

“全民医保”是一个大的概念,叫“居民医保”更准确些,它包括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职工医保)、城区居民医疗保险(居民医保)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农合)。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于1998年,国家资助、农民自愿参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始实行,而2007年,全国又在进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试点工作。

“全民医保”启动之前,郑州市只有两种医保模式,即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据统计,郑州目前的城区总人口已经超过400万,除了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以及被纳入省直医保和归属于电力、铁路等系统内部医保的一部分人员以外,郑州仍有相当数量的城镇居民不能享有医疗保障。这其中,收入较低、下岗失业、家庭困难的城镇居民所构成的弱势群体的数量又最为庞大。“看病难”已成为老百姓的头疼事,高昂的医药费让不少家庭因病致贫,生活陷入困境。因此,与一般意义上的“全民医保”重点解决农村人口的医疗问题不同,此次郑州“全民医保”的重点覆盖对象是指“既非职工,又非农民的人,包括退休老人、小孩,以及没有固定就业单位的人”,而这些人恰恰是最需要医疗保险的群体。

早在2006年3月,河南省把郑州、济源确定为居民医保试点城市,郑州市政府也将城镇居民医保列入为群众办的10件实事之一。通过前期对城镇居民进行的调查摸底和专家论证,得出了“郑州市完全有能力提前‘全民医保’”的结论。考虑到城镇居民的迫切需要,市政府决定提前半年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确保医保基金安全

1月15日,郑州市居民医保第二批集中参保缴费活动告一段落。

据郑州市医保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省会居民申请参加居民医保,应首先前往银行缴纳医保卡制卡费用,待医保卡制作完成并发放到手中后,再持卡前往银行缴纳医疗保险费用,申请人从递交申请到完成参保缴费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然而,随着全市居民医保新政的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的省会居民急于参保。因此,为缩短参保人员申请缴费周期,自全市第二次集中缴费期起,新申报人员只需在递交参保申请当日在社区经办机构真实、准确地确认本人参保信息后,申报次日即可一次性完成缴纳医保卡制卡费用和医疗保险保费。

按照河南省《城镇化“十一五”规划》勾画出的蓝图,2010年河南省城镇人口将在4 000万左右,这4 000万城镇居民将能够100%地获得基本医疗保险所提供的保障。意见规定,河南省从今年开始进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覆盖全省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指出,各统筹地区要本着“方便”和“低价”的原则,合理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另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要按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统一管理,单独列账,确保基金安全。

城镇居民医保范文第4篇

2006年8月18日,对于生活在浙江,被隔离在医疗保险范围之外的老年人、未成年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以及其他城镇非从业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浙江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资金落实、组织实施等5个方面,提出了在全省逐步推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意见和要求。

浙江推行医疗保险制度起步较早,早在7年前就推行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3年又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这两项制度运行良好。但一直以来,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以外的城镇居民,由于缺乏系统性的制度安排,就医难的问题日显突出,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急需扩大的呼声日益高涨。

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之外的城镇居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实惠和好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007年,即将在全省全面逐步实行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来弥补过去制度的缺憾。

医保是“制度外”居民的长期祈盼

2007年新年伊始,位于杭州市体育场路的杭州市中医院,看病的人络绎不绝。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正在看哮喘病,家住杭州古荡新村的73岁的孔大妈。孔大妈喘着粗气说:“我因为残疾,一直没工作。平时生点小毛病,好拖则拖,最多到药房买几颗药吃吃,不去医院看的。这次哮喘病发作了,气要闷煞了,没办法才到医院来挂盐水的。”当记者问她是否知道政府正在考虑让她这样的无业城镇居民也能参加医疗保险时,孔大妈高兴得一个劲地说:“谢谢政府、谢谢政府。真是太好了。以后我有了毛病就可以到医院去看病了。”她告诉笔者,等她毛病好一点,她就要到社区去先登个记,以免遗漏掉。

而在浙一医院血管外科,记者采访家住杭州长德公寓的童先生时,童先生说:“我90岁的老母没有医保,现在住院,每天的医疗费都得几千元。过几天还要做血管搭支架手术,要10多万元。母亲年纪虽大头脑却很清楚。她怕小辈为她花钱,每天吵着要出院。我们几个子女听了心里很难过。”童先生十分感叹地说,医疗费再高,这是子女的责任,没什么说的。担忧的是老母的心情,假如她有医保,至少可以让她能安心看病,治疗的效果也会好一点。童先生表示,尽管现在母亲享受不到这项待遇,但他仍希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能顺利实施,让一些穷苦的居民也能看得起病。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与孔大妈、童先生一样期盼城镇居民能参加社会医疗保障的人还有许多。据某媒体的一则新闻报道:前不久,一位60多岁叫李的大妈,急匆匆地跑进了湖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处,向工作人员打听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消息。当她听到2007年1月,湖州市的居民就能享受医保待遇时,大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下可好了,这么一来,将来可以给我儿子减轻不少负担呢!”据了解,李大妈没有退休金和医保,儿子的经济也不宽裕。许多年以来,她最担心的是自己身体不好,因为实在付不出那些昂贵的医疗费用。现在马上就要有医保了,大妈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李大妈说:“如果没医保,像我这样的人,有病只好等死的。”

近年来,浙江省高度重视医疗保障工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已经步入正轨。可是,在我省还有许多无职业居民,既不能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带来的实惠,也不能享受农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来的好处,他们完全被隔离在医保范围之外。如果生了病,所有的医疗花销,全部要自己或家庭负担。生重病对一些弱势群体来说,尤其是对一些残疾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来说,无疑是天塌下来的大事。浙江省作为经济大省,在“十一五”规划的初期大力推进“全民医保”工程,顺应了民意,实惠了百姓。

新政策有哪些新“亮点”

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医疗保险处的同志介绍,目前我省非医保范围的城镇居民有400多万人,其中未成年人有256.14万人、老年居民98.95万人、低保对象和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11.8万人左右。

2006年9月27日,浙江省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确定了湖州市、慈溪市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推行的试点单位,2007年在全省全面铺开。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医疗保险处傅鸿翔副处长介绍,此次出台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新政策,在体现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方面有以下6个新的“亮点”:

“亮点”之一:保障对象和范围,要求在制度安排上做到全覆盖

医疗保障覆盖面的扩大,显然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特点是低水平、广覆盖。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设计时,我省将所有未成年人、老年居民、低保对象、重症残疾人员以及城镇非从业人员等,纳入医疗保障的范围。

“亮点”之二:重点解决基本医疗保障

城镇居民和农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原因是医疗费用需要全部自理。往往一次大病或住院治疗花费了他们或者是家属子女一生的积蓄,有些为了治病甚至卖房借债。因此,基本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险的重要原则。结合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城镇居民着力解决的是大病住院和规定病种门诊费用。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原则上只建统筹资金,不建个人账户。

“亮点”之三:保障待遇上,不低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根据新政策的规定,城镇居民医保待遇水平按不低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标准确定,但低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因为根据测算,达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待遇水平,城镇居民的筹资标准大约为每人每年260元至300元。

“亮点”之四:保障水平方式不搞“一刀切”

同在浙江,各个地方的情况不同,要从实际出发,找出地方的共性和个性,“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合理确定保障方式。新政策将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制度,同时,也可以因地制宜,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衔接,建立城乡合作医疗制度。对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后,个人医疗费用负担过重,影响基本生活的困难家庭实施医疗救助。

“亮点”之五:建立个人(家庭)缴费和财政补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对城镇老年居民、未成年人和城镇非从业人员,以个人(家庭)缴费为主,财政给予适当补助,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对职工家属的缴费部分给予适当补助;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低保对象,其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全额补助;各级财政的补助标准不低于参加医疗保险人员筹资水平的三分之一,其中省财政对市、县按不同的经济类别分别给予适当补助。

“亮点”之六:政府财政加大投入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基金将单独建帐,并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政府的投入主要表现为全额补助和适当补助这两方面,使财政投入更加科学、合理、易行。

实现“全民医保”任重道远

计划经济时代,不管是工人、农民,还是政府官员,基本上都能享受到医疗保险,尽管那时候享受的水平低,医疗条件不完善,社会普遍贫穷,但是人人心里的满足感还是具备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有大批的职工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逐渐涌向社会,中西部劳动力的东移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依靠国企的医保被打破,农村合作医疗也由于国家财政负担过重而萎缩,原有的医疗保险渐渐“面目全非”,因为经济结构的大规模调整,下岗职工和农民收入的增长抵不上社会平均医疗费的增长,出现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群众中也出现了不满情绪。

星转斗移,时光荏苒,人类已经迈入21世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主流的理念逐渐向“更加注重公平”转变,蛋糕做大了,也要切好蛋糕,使社会主义建设者们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和实惠。

浙江省2000年年初推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3年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给广大职工和农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但在实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困难和坎坷。而作为新生事物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目前正在试点和启动阶段,这项制度的推行是一项社会的系统工程,势必也会产生不少困难和问题。按政策规定,各级财政补助标准不低于参加医疗保险人员筹资水平的三分之一,能否及时正常到位,还有如何完善管理,做好城镇居民参保登记、缴费和就医管理等服务工作等等问题,会在推行的过程中出现。据了解,省委、省政府已对目前可能会产生的问题,正在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城镇居民医保范文第5篇

今天这次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关注民生,解决城镇居民就医困难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安排部署全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动员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切实把这项惠及人民群众的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刚才,县政府吴杰副县长组织大家学习了《*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方案》,县四套班子领导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对象代表颁发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证,意味着我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已正式启动。等一下,县委*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城镇居民医保和民生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精心组织,全力抓好城镇居民医保工作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县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后,编织的第三张“医疗保障网”。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标志着我县已建立起覆盖全县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这是县委、县政府全力落实“民生工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各有关部门和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具体做到“四个到位”。

一是宣传发动要到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一项新生事物,宣传动员是否到位,是工作能否顺利启动实施的关键环节。各乡镇政府、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新闻单位以及各学校要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宣传标语、横幅、墙报,开设专题栏目、播放公益广告、开展咨询服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政策,引导社会舆论。要把县政府《致全县城镇居民朋友的一封信》和“*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宣传提纲”送到每户城镇居民家庭,耐心细致地做好答疑咨询,从参保对象范围、缴费金额、保障原则、补偿标准、补偿程序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入手,把参保的政策和实惠讲清、讲深、讲透,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工作,熟悉政策,看到实惠,激发广大城镇居民参保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是落实责任要到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一项关系千家万户利益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要抓紧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引导,强化工作检查、督促、指导,全力抓好组织实施和相关管理工作;财政部门要积极做好补助经费的测算、拨付和基金监管工作;民政部门要做好城镇低保人员和重点优抚对象身份认定等工作;教育部门要做好在校学生参保宣传动员,在本年度参加商业保险协议期满后,要将在校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各学校要协助做好参保登记、缴费并统一组织办理参保手续;公安机关要配合开展城镇居民调查、户籍认定工作,切实加强户籍管理,严格新立户口审查,杜绝家庭老龄人口单独立户现象,确保“以家庭为参保单位”的原则真正落到实处;卫生行政部门要合理布局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监督管理,为城镇居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各乡镇要成立相应机构,组织各社区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做好医保政策的宣传动员,做好参保对象的调查摸底;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要做好城镇居民参保登记、初审以及保费的收缴汇总工作,确保城镇居民参保基础性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服务保障要到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覆盖面广、参保数量大、人员复杂,直接面向广大基层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要按照“保障有力、管理科学、医患和谐、群众满意”要求,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所有经办人员都要准确掌握政策,熟练操作业务,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简化手续、主动衔接,健全保障制度,努力做到“在哪就医,在哪报销”、“当日出院、当日报销”,为参保人员提供人性化服务。要结合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努力为参保人员提供便捷、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

四是管理监督要到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是参保人员的“保命钱”,是医疗保险的“生命线”。医保基金要全部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和挪用。县医保部门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在收、管、支三个环节上下功夫,切实做到应收尽收、管理规范、支出合理,确保基金收支平衡和安全运行。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大基金监督和审计力度,堵塞管理漏洞,减少和杜绝保费的流失、浪费。

二、再接再厉,全面推进民生工程

今年以来,各有关部门、乡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大力推进民生工程,跨省劳务输出、农村低保、城市低保、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部分指标已提前、超额完成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但仍有不少项目进展迟缓,其中就业培训、社保金征缴、农村卫生设施和沼气池建设任务差欠较大,尤其是养老保险、失业保险金征缴两项工作排名均居全市后三位,养老保险金征缴除上固乡完成任务外,其他20个乡镇均未实现零突破;经贸委、供销社、商业办、林业局、水务局、交通局、卫生局等系统拖欠养老保险费较为严重。失业保险费征缴有18个乡镇未实现零突破。各地、各部门必须对照责任状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快实施进度,确保如期完成工作任务。重点要在“构建两大体系、改善两大条件、优化两大环境”上下功夫:

构建两大体系:一是构建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围绕解决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失业职工、被征地农民、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就业问题,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积极支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整合资源,统筹经费,加大职业培训和就业推介力度,确保完成城镇职业培训2700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100人,农村劳动力培训913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100名。二是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扩面、清欠为重点,确保全年农民工、园区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分别达3050人和810人,社会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征缴分别达3275万元和257万元。严格落实城乡低保提标政策,及时、足额将低保资金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切实做到应保尽保。针对近期物价上涨给部分困难群众带来生活不便的实际,经县委、县政府研究,由县财政安排70万元,对全县所有城镇低保对象每人一次性发放100元物价补贴;安排140万元,对全县城镇低保对象每人每年发放医疗救助金100元,对农村低保对象每人每年发放医疗救助金50元。

改善两大条件:一是改善城乡交通条件。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加快乡村公路建设步伐,确保年前完成乡村水泥路新建158.4公里,砂石路47.8公里,七都舍下大桥全面完工,瑶岭遂道竣工通车,永宁线县城段改线和*三桥项目尽快开工。抓紧石马、藤田、沿陂3个汽车站和37个农村候车亭建设,延伸优化运营线路,不断扩大公共交通覆盖面,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二是改善城乡居住条件。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进一步优化商品房结构,切实抓好1.2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和2000平方米廉租房建设,改善城乡中低收入阶层住房条件,逐步达到消除无房户、解决危房户、改善缺房户的目标。积极探索农村住房建设改革,引导农村居民转变“单家独院”的居住观念和建房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大力开展宅基地整理,推行成排联片的集中建房和居住方式,鼓励建设多层、高层小康示范村。

优化两大环境:一是优化就学环境。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覆盖,今年新招聘的50名教师全部充实到农村中小学,不断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继续深化九年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认真落实秋季“两免一补”政策,做好困难群众子女义务段教育各类费用减免工作,坚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辍学,进一步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二是优化医疗环境。在全面启动、推进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要认真总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验,鼓励更多农民参与,不断扩大受益面,提高参保率,力争明年参保人数超过30万。着力抓好140所农村卫生所(室)和社区卫生所达标建设,全面推进乡村全科医生和护士岗位培训率,增强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六位一体”服务功能,努力提升城乡医疗保障水平。

三、同心合力,确保城镇居民医保工作和民生工程落到实处

县委、县政府已将民生工程建设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各乡镇和有关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严格高效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

一要切实加强领导。实施好包括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内的民生工程,领导是关键。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一把手负责制,落实具体承办人,逐一分解细化工作责任和工作目标,主动谋划、自我加压,积极推进民生工程,确保每一项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考核,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成效到位;要对照目标任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仔细分析本地、本部门在落实民生工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切实做到时间尽量往前赶,任务尽量往前排,倒排工作计划,真正把民生工程建成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二要强化督促检查。各职能部门和牵头单位要全程跟踪民生工程落实情况,对每项工程、每一阶段、每一步骤的进展情况,都要认真督查,全面掌握,及时调度。县监察、审计部门要重点对政策措施贯彻执行情况、乡镇和部门履行职责情况、资金保障及管理使用情况、资金补助对象准确情况、工程进展和效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这里必须明确,民生工程是“高压线”,对检查7发现的任何违法违纪行为,都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

三要形成强大合力。民生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涉及面广,必须整合各方面资源,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为此,大家必须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按照县里的决策部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工作,同时发动群众参与,营造全社会支持推进民生工程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城镇居民医保范文第6篇

第一条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保障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加快完善有利于人民群众及时就医、安全用药、合理负担的医疗卫生制度体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家庭(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保证城镇居民“小病及时治疗、慢病及时防治、大病及时救助”。

第三条高度关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建立“分级保障、低水平、全覆盖、特殊人群救助、大病救助”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第四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

(一)低水平,全覆盖;

(二)家庭(个人)缴费为主,政府补助、社会扶持为辅;

(三)以收定支、保障适度、略有结余;

(四)权利和义务相对应;

(五)大病统筹、重点扶持;

(六)实行政府购买社区卫生基本医疗服务。

第二章参保对象及其权利和义务

第五条未参加公费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住院保险的本区户籍城镇居民,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一)成年居民:无用人单位且未实现灵活就业,未享受公费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年龄在18周岁(含18周岁)以上的居民;

(二)未成年居民: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居民,或年龄在18周岁以上但仍在全日制学校就读的学生;

辖区“城中村”已被征地农民,尚未办理农转非户籍的人员,可视同城镇居民。

第六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对象享有下列权利:

(一)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免费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等卫生服务;

(二)参保对象在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时免收挂号费和诊疗费;

(三)享受本办法规定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七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对象应承担以下义务:

(一)及时、足额、连续缴纳参保费用。中断缴费的参保对象不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今后续保时须补交中断期间的全部应缴费用,且在缴费满1个月后方可继续享受一个医保年度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二)遵守本办法有关规定就诊;

(三)配合定点医疗机构治疗,按照规定结算医疗费用;

(四)不得借用或转借医疗保险卡(证)。

第三章资金筹集

第八条凡符合参保对象规定的城镇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中专院校学生以集体户为单位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第九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按照家庭(个人)缴费、政府补助、社会扶持等相结合的原则筹集,具体为:

(一)成年居民每人每年缴费240元,其中:个人缴费144元,财政补助96元;

(二)未成年居民每人每年缴费100元,其中:个人缴费60元,财政补助40元。未成年人和在校大、中专院校学生的父母或监护人有单位的,个人缴费部分可由其所在单位负担。

以上城镇居民中,符合以下条件的,需个人缴费部分,由民政部门和财政共同负担。

1、低保居民: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居民;

2、重点优抚对象:享受抚恤补助待遇的重点优抚对象;

低保居民个人缴费部分由民政部门负担50元,重点优抚对象个人缴费部分由优抚资金负担50元,剩余部分由财政负担。

3、失业的六类参战人员:失业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和中印、珍宝岛、抗美援朝、抗美援寮、保卫西沙群岛军队退役士兵;

失业的六类参战人员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负担。

(三)政府鼓励、倡导各类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资助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或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捐赠。

第十条缴费年限按缴费年度计,一个医保年度结束前一个月缴清下一年度的参保费用。

第十一条城镇居民参保资金由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收缴。

第十二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程序:

(一)本区居民持户口簿、身份证及其复印件、近期免冠一寸彩照两张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所申请参保(低保居民、重点优抚对象和六类参战人员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全日制在校大、中专学生参保的,由学校提供其学籍和学生证、身份证及其复印件,近期免冠一寸彩照两张,统一在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以下简称区社保局)申报。

(二)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对申报资料进行初步审核,并每月将参保对象的申请资料报区社保局审核。

(三)区社保局应当对申报资料进行复查核对,对不符合参保条件的,应当说明理由。

(四)经审核符合参保条件的参保对象,足额缴纳年度保费之后,领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卡,1个月后开始享受一个医保年度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十三条省、市、区财政对参保对象分别给予补助。对需财政承担的经费,除省财政下划的经费外,剩余部分由市、区财政按1︰2的比例承担。

第四章基金的使用和管理

第十四条将财政对参保对象的补助资金、参保对象自缴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纳入统筹基金。统筹基金用于对参保对象在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特殊病种(特殊病种目录另行公布)门诊和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医疗费用,按规定予以补助。

第十五条统筹基金可予补助的医疗费项目在省、市有关目录范围未出台前,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制定的过渡目录执行。

第十六条参保对象在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特殊病种门诊和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医疗费用,个人按规定支付自付部分后,统筹基金补助按以下办法执行:

(一)门诊家庭补助。门诊家庭补助用于补助家庭成员支付门诊发生的医疗费用,按每次门诊费用的50%予以补助,用完为止。门诊家庭补助按成年人每人每年50元、未成年人每人每年30元的标准从统筹基金中提取,由家庭成员共同使用。门诊家庭补助积存资金可以跨年度结转使用,但不得充抵下一年度参保缴费,也不得返还现金。

(二)特殊病种门诊补助。

1、参保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规定的特殊病种门诊医疗费用,按不同类别的定点医疗机构规定特殊病种门诊补助起付标准和可补助比例(一个医保年度内在多类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按最高级的定点医疗机构标准),起付标准以下的费用由个人支付,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费用,由统筹基金按比例补助,具体为:

定点医疗机构类别起付标准补助比例

省级600元20%

市级500元40%

区级(中心)200元50%

社区站(中心直管居民)100元60%

一个医保年度内一名参保对象累计发生的单个特殊病种门诊医疗费用最高支付限额为800元,多个特殊病种门诊医疗费用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为1000元。

(三)住院费用补助。

1、经批准由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到其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参保对象发生的符合规定的住院医疗费用,起付标准以下的费用由个人支付,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费用,由统筹基金按比例补助。起付标准按照不同类别的定点医疗机构划分为:区级定点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元,市级定点医疗机构400元,省级定点医疗机构600元,转省外医疗机构800元。

2、住院统筹基金年度内成年人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为2万元,未成年人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为3万元。

3、因病住院所发生的符合规定范围的医疗费用,定点医疗机构的类别不同,补助比例也不同,且区别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在区级定点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生的住院费用,按下列比例“分段计算,累加支付”。具体标准为:

成年人:

起付标准之上1000元,统筹基金支付35%;

1000元以上2000元,统筹基金支付40%;

2000元以上4000元,统筹基金支付45%;

4000元以上8000元,统筹基金支付50%;

8000元以上12000元,统筹基金支付55%;

12000元以上,统筹基金支付60%。

未成年人(含在校学生):

起付标准之上1000元,统筹基金支付45%;

1000元以上5000元,统筹基金支付50%;

5000元以上10000元,统筹基金支付55%;

10000元以上20000元,统筹基金支付60%;

20000元以上,统筹基金支付65%。

在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统筹基金按以上标准每档降低5%支付;在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统筹基金按以上标准每档降低10%支付;转省外公立医院发生的住院费用,统筹基金按以上标准每档降低15%支付。

未成年人因疾病或意外事故死亡的,由统筹基金一次性支付死亡补助金10000元,死亡补助金由法定受益人领取。

未成年人在校内发生的意外伤害,因自身责任应由自己承担的门诊、住院医疗费,先冲减门诊家庭补助,冲减后的不足部分按50%的比例补助,一个医保年度内最高累计支付限额为3000元。

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参保对象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及服务设施目录以外的费用;

(二)健康体检、计划免疫、计划生育、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的费用;

(三)工伤医疗费用;

(四)未办理转诊手续自行外出就医或在市内非定点医疗机构诊治的医疗费用;

(五)交通事故、服毒、自杀、自残自伤、酗酒、吸毒、打架斗殴、犯罪行为等所致的医疗费用;

(六)能获得民事赔偿的医疗费用;

(七)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不予补助的医疗费用。

第十八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实行全区统一集中管理,并在指定银行设立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收入账户和支出账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第五章医疗服务管理和费用结算

第十九条探索政府购买社区卫生基本医疗服务的模式,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型基本医疗服务格局。

第二十条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本市所有经过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本区范围内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可申请定点资格。经区社保局资格审查,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可成为定点医疗机构,并由区社保局与其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一条被批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是本社区参保对象唯一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保对象所在社区无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以其所在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应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与区社保局共同做好定点医疗服务管理,严格执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

第二十二条实行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制。参保对象看病首诊必须限定在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病情需要确需转诊、转院,或转往省外公立医院住院治疗的,须由定点医疗机构提出逐级转诊、转院意见;转往市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或转到省外公立制医院就诊治疗的,须报区社保局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三条实施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模式。实行社区站—区(中心)—市—省—省外的逐级转诊制,参保对象未经同意转诊,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统筹资金不予补助。参保对象在省、市、区等上级医疗机构治疗后病情平稳,转回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接受后续治疗和康复的,统筹基金对其在上级医疗机构治疗期间所产生的医疗费用,提高2%的补助比例。

第二十四条参保对象在国内旅行、出差和探亲等期间,因急诊住院的,应在住院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区社保局申报,回来后补办转外手续,经核准后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按转省外的标准由统筹基金补助。未办理转外手续的,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一律由参保对象个人自付;在境外发生的医疗费用,统筹基金不予补助。

第二十五条参保对象因急诊需就近到非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住院的,应当在住院之日起1个工作日内向区社保局申报并办理审批手续,病情稳定后须立即转入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住院。其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按一次住院计算,由统筹基金按标准补助。未办理申报审批手续或未按规定转入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住院的,其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一律由参保对象个人承担。

第二十六条参保对象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待遇有异议的,可向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和上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反映,查询有关政策、规定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资料;对违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机构和人员,可向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和有关监督部门投诉。

第二十七条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的监督管理。定点医疗机构为参保对象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必须遵循基本医疗原则,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使用自费药品、自费诊疗项目、超标准医疗服务设施时,必须征得本人或家属同意并签字(急诊抢救除外),否则,参保对象可拒付相关医疗项目费用。

第二十八条参保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住院治疗,由定点医疗机构对其发生的医疗费用进行审核,按本办法规定的标准,医疗机构垫付可补助部分,参保对象支付个人应自付部分。

第二十九条定点医疗机构每月5日前将结算单报区社保局,区社保局每月20日前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医疗费用。

第三十条实行政府购买社区卫生基本医疗服务的原则。政府采取“补事不补人”的模式和“定项、定额补助”的办法,对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项目时优惠、减免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社区卫生基本医疗服务的专项补助经费,除省补助经费外,由市、区财政按1︰1比例承担。“定项、定额补助”的办法另行制定。

第六章管理与监督

第三十一条成立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区政府办、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民政局、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教体局、东湖公安分局等单位为成员。主要负责制定有关城镇医疗保险政策及规划,负责基金筹集、使用的监督和管理;每半年向区政府汇报一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使用情况。

第三十二条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职责是:

(一)拟订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编制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二)负责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具体业务管理工作;负责对街道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业务进行指导;

(三)负责处理参保对象的查询与投诉,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定期向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报告运行情况;

(四)负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

第三十三条各成员单位职责:

(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管理和组织实施;负责研究制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政策;编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预、决算报告;负责基金的使用和管理;负责对参保对象资格的审查和参保信息的计算机录入、管理;负责每月对定点医疗机构垫付的医疗费用进行审核、结算和支付;

(二)卫生局加大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为城镇居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三)民政局负责协助做好低保居民、重点优抚对象和六类参战人员的参保工作和资金补助工作;

(四)财政局负责做好省、市、区三级参保资金和市、区两级补助资金的筹集、安排和拨付;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监管;

(五)审计局定期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支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

(六)监察局定期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运行情况进行监督;

其他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同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

第三十四条各街道、贤士湖管理处成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领导小组,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关工作。

第三十五条社区居委会负责协助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宣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督促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监督检查参保对象医药费报支情况,并定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第七章考核奖惩

第三十六条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对全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进行考核。对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建议区政府给予表彰。对弄虚作假、贪污、挪用统筹基金,造成恶劣影响的,视情节轻重,对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处理。

第三十七条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卫生局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监督管理体系,每半年对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抽查考核一次,年终全面综合考核,考核内容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项目、运行状况、满意度和社区居民健康指标改进等四大方面。

第三十八条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拒不整改或整改无效的,取消其定点资格;对有关医务人员取消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处方权。

(一)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管理措施不到位的;

(二)不按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诊疗目录、药品目录和服务设施标准的收费标准执行的;

(三)不遵守诊疗规范、推诿病人、随意转诊、随意检查的;

(四)不执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规定、虚开发票,造成统筹基金损失的;

(五)医务人员不验证登记诊治而补助费用,或为冒名就医者提供方便的;

(六)未征得患者本人或家属签名同意,发生了统筹基金不予补助的医疗费用的;

(七)其他违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九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有下列行为之一者,除向其追回已补助的医疗费用外,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将本人医疗卡转借给他人就诊的;

(二)开虚假医药费收据、处方,冒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资金的;

(三)因本人原因不遵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规定,造成医疗费用不能补助而无理取闹的;

(四)私自涂改医药费收据、病历、处方、检查报告,利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定点医疗机构开出药品进行非法倒卖的;

城镇居民医保范文第7篇

关键词:城镇居民医保制度运行路径

我国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覆盖2亿人次以上,其发展成果相对较好,但是与城市医保制度相比,依然存在较多的不理想之处。因此,对城镇居民医保制度运行路径进行优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运城市万荣县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发展现状

在运城市万荣县的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的实行中,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运城市万荣县在2015年参保的人数约为2万人,但是在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的发展中,依然存在较大的缺陷,如在外来打工子女中,运城市万荣县的外来子女约有1.1万人左右,虽然其可以享受教育措施,然而缺乏无法享受相应的医保措施。另外,运城市万荣县的医保报销比例为50%左右,远低于城市报销水平。

根据资料统计,在2015年,运城市万荣县的参保人数登记为2万人,但是实际缴费人数仅为17500人,其中未成年人数为5774人,未成年低保参保人数为1972人,普通成年人参保人数为7084人,成年低保参保人数为2635人,重度残疾人参保人数为35人,由此可见,运城市万荣县的参保人数中,其逐渐趋于年轻化。具体数据如图所示。

另外,根据运城市医保部门统计,运城市万荣县主要采取政府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方式。未成年人群每年缴费440元,其中个人缴费60元;未成年低保人群每年缴费380元,其中个人不缴费;普通成年人群每年缴费580元,其中个人缴费200元;成年低保人群每年缴费440元,其中个人缴费60元;重度残疾人群每年缴费380元,其中个人不缴费。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2015年不同年龄段人群医保缴费标准表(单位:元)

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低保 普通成年人 成年人低保 重残

财政补助

(其中:县级补助) 380

(42.90) 380

(102.90) 380

(42.90) 380

(182.90) 380

(242.90)

个人缴费 60 不缴费 200 60 不缴费

总而言之,在运城市万荣县的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发展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是依然与城市的医保制度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强对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发展面临的问题

1.居民的参保意识相对较低。在运城市万荣县的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的发展中,由于城镇居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致使其对医保制度缺乏科学的了解,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资金来参与医保制度,继而不利于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的发展。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运城市万荣县的居民在参与城镇医保制度的过程中,55.2%的居民对医保制度缺乏了解。同时由于运城市万荣县卫生部门的宣传人数较少,无法有效的对居民进行教育,从而导致居民的参保意识相对较低。

2.参保范围相对较小。在运城市万荣县的城镇居民参保范围中,其参保覆盖范围相对较小,仅仅覆盖了重点地区的城镇,而对于偏远农村地区的医保,却缺乏科学的发展对策,致使部分居民虽然想要参保,但是却受到地理因素的限制。由此可见,运城市万荣县居民的参保范围问题限制着医保事业的发展。

3.医保待遇相对较低。在运城市万荣县的医保制度发展中,其医保的待遇相对较低,无法有效的满足群众的参保需求,继而无法有效的提升居民的参保积极性。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运城市万荣县的居民在参保的过程中,其医院的大病报销比例仅仅为50%,这种报销比例对于城镇居民而言,依然存在较大的经济负担,因而参保对于其而言,无明显的作用。由此可见,医保的待遇问题依然是限制医保制度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4.缺乏完善的城乡统筹制度。在运城市的医保制度发展中,缺乏完善的城乡统筹制度,城乡医保整合面临着挑战:一是公平与一体化的挑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筹资、内容、服务、待遇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二是城市具有高度规模化的特征,农村则具有分散性特征,监管面临极大的挑战;三是基金风险的挑战。当前,无论城镇居民医保还是新型农村合作医保都面临着巨大的基金压力,且出现了医保基金支出增长幅度超过了收入增长幅度的现象。因此,缺乏完善的城乡统筹制度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医保制度的发展。

三、城镇居民医保制度运行路径的优化对策

1.提升居民的参保意识。在城镇医保制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居民的参保意识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保制度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运城市万荣县的医疗保证部门应该制定合理的措施来提升居民的参保意识,以便可以更好的促进医保事业的发展。首先,医保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组建相应的宣传对于深入到社区进行宣传工作,以便可以提升居民的觉悟。其次,医保部门要不断的提升宣传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可以对居民参保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的调查,从而可以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最后,医保部门要制定科学的措施来提升宣传人员的积极性,可以将宣传人员的工资与居民的参保率挂钩,从而可以较好的提升宣传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而言之,只有居民的参保意识得以提升,才可以更好的促进医保事业的发展。

2.扩大居民的参保范围。在运城市万荣县城镇居民的医保事业发展中,由于医保部门设定的参保范围相对较小,无法覆盖整个区域,会对医保事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在运城市万荣县的医保事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扩大医保范围,使其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首先,医保部门应该深入到社区进行调查,对于居民的需求要进行合理的了解,以便可以不断的拓展参保范围。其次,要在偏远的农村地区设置相应的信息化建设,以便可以更好的提升居民的思想觉悟,并且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参与医保。

3.提升医保待遇。在运城市万荣县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医保待遇相对较低,会导致城镇居民无法有效的支付个人款项,继而会降低城镇居民的参保积极性,不利于医保事业的不断发展。针对这种现象,运城市万荣县的医保部门要根据实际状况,相应的提升医保效率,以便可以更好的吸引群众的加盟。目前运城市万荣县医院的大病报销比例为50%,而个人支付的资金会给居民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医保部门可以根据自身的收益情况来适当的调整医保待遇,从而可以更好的提升居民的积极性。

4.实现城乡统筹制度。实现城乡统筹制度,是社会保险制度规则的内在要求,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公平、正义、共享,其基本特征是制度的统一性,保障的公平性、适度性、可及性和持续性。实现城乡统筹制度,是提高全民医保制度保障绩效的迫切需要,解决了人员重复参保,财政重复补贴问题;打破了城乡户籍壁垒,增强了制度的公平性及基金的共济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在运城市万荣县的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发展中,存在居民参保意识较低、医保待遇较低和缺乏城乡统筹规划等问题,限制着医保事业的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我国医保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的优化医保制度,以期可以更好的为群众创造更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王保真.发展目标与战略步骤――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制度[J].中国工人,2011,2(5):14-19.

[2]翟绍果,仇雨临.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统筹衔接机制研究[J].天府新论,2010,1(8):90-95.

[3]马力,桂江丰.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1(11):32-48

[4]王红漫.中国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理论与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3):152-158

城镇居民医保范文第8篇

一、缴费标准统

一、待遇水平统

一、经办流程统

一、基金管理统一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研究完善制度、强化资金管理,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率,逐步扩大参保居民的受益面和受益水平。按照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要求,将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

《**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细则》已经市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是我市广大城镇非从业居民社会活动中的一件大事。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正是党和政府着眼于缓解群众看病就医困难,进一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对这一群体的医疗保障做出的制度安排,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爱。为了扎实做好我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讲几点意见:

一、成立组织机构

为推进我市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解决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经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郝竹山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志敏,副市长高卫燕、刘丽欣、郄风辰担任,成员由政府办、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展改革局、卫生局、民政局、法制局、教育局、统计局、残联、公安局、**镇、医保中心等单位正职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主任由王彬奇同志兼任,副主任由肖印刚、尚二飞、白风兰、韩志东兼任。

各部门、各乡镇(区)和居委会也要成立相应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推动工作开展。新晨

二、工作阶段安排

1、准备阶段

一是基础准备。主要是利用电视台、墙报、板报、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手段和形式大力进行宣传,营造参保氛围,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当然宣传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从现在开始坚持下去,贯穿居民医保工作的始终。

二是搞好培训。为减少工作环节,加快工作步伐,就不再专门安排培训,和今天的会议一起进行。培训的重点包括:居民医保的政策规定、参保流程及其它相关内容。

2、登记参保阶段

凡符合参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条件的人员,持有效证件到乡镇(区)和**镇居委会办理居民参保申请,进行登记。

各乡镇(区)、**镇居委会对登记的参保人员信息进行审核、归类,对符合条件的按《细则》规定收费。

各乡镇(区)将城镇参保居民情况进行汇总,保费上缴指定银行。

教育局根据上述工作安排,组织好职教中心、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参保工作,力争使每一位学生参保。

3、统计总结阶段

做好各类参保人员的统计报表报盘工作。

4、领证阶段

参保居民到医保登记点领取医保证(卡),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三、工作要求

城镇居民医保范文第9篇

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建设,已成为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整合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下简称"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填补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空缺,建立了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但由于新农合制度与城镇居民医保分别管理,新农合由卫生部门管理,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由社会保障部门下设的医保中心管理。两个部门管理方式和信息系统不统一,信息不能共享,使管理成本增加,这种分割管理的体制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导致很多的问题,使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在保障待遇等多方面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与之相应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制度是必然的趋势,逐步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是推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必由之路。

1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整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1可行性 2013年3月国务院下发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以及2008年12月28日出台的《社会保险法》(草案)分别为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轨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法律依据。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两制并轨的实质是为了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而改革现有的不合理的医保制度,对于协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1.2必要性 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并轨是从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实际出发采取的有效手段,其必要性首先体现在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差异,引发出一些社会问题,不利于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稳步推进。其次,新农合由卫生部门管理,城镇居民医保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分散的管理模式导致信息资源、支付方式以及医疗机构的管理很难实现统一,增加了制度建设成本。另外,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缴费不同,补偿上存在差异会引发新的社会问题,总之,只有在体制上实现城乡一体化,才能保证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稳定。

2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整合存在的问题

2.1试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并轨运行的可行性 通过3年试点地区的试点结果来看,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轨的成功运行有赖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服务体系是否完备、筹资水平等条件。经济实力较差的地区、卫生服务体系不完备、基金支出压力大的地区无法实现两制的并轨。

2.2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整合后如何管理以及谁来管理存在很大差异 目前新农合的运行和服务主要由卫生部门进行监管,它的双重身份不利于医疗资金的有效控制以及对医疗机构的有效制约。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来完成基金的筹集和报销手续的。将两种制度整合后,新农合机构的人、事、物都会变革,原来的服务优势会有不同程度的减低。

2.3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整合后加大了城镇医疗卫生机构的压力 新农合定点医院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在医师水平和设备上存在较大差距,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整合后,统一的支付标准,参保人员可以到任意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必将导致大量的农村患者涌入城市医疗机构就诊,给原本紧张的城市医疗机构进一步施加了压力。

3推进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整合的建议

3.1两制的管理机制并轨,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 管理是各项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实现统一管理改变原有的分散管理模式,有效地减少经办机构的重复设置和盲区。使运行成本大大降低,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为居民参保提供较大便利。

3.2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 统一的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是管理工作实施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新农合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应实现两者信息系统的统一,将参保、缴费、就医、结算、基金管理、医疗监管等融为一体,实现参保资源共享、就医结算及时、监管服务高效。

3.3建立统一的支付标准以减少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待遇支付时应注重多项内容的统一,新农合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后,建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现政策统一、标准统一、待遇统一,实现社会福利待遇统一和平等,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3.4加大宣传力度 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整合是服务于民众的一项工作,宣传力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政策实施的效果。因此通过多种形式向城乡居民宣传两种制度并轨的深刻内涵,提高对两种制度整合的认识。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城乡居民对整合后的医保制度的意见。

3.5加强医疗机构对医保基金使用的监管 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有效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严厉查处各种违规行为。医疗机构要正确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意识,遏制过度医疗,建立定点医院和医生的信誉评价体系、建立医疗费用合理的分担机制,已确保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

4结论

综上所述,统筹发展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以及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实现新农合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整合,建立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改进了两种制度在各自管理中所呈现的缺点,使之向着更科学、更长久的趋势发展。同时也提高了新农合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效率与质量,为构建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做贡献。

实现新农合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整合,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需要政府的重视,需要经济的强大后盾,也必将会促进社会更加公平、更加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喜军,王永浅.谈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整合存在的几个问题[J].世界临床医学,2013,5.

[2]胡雁艳浅谈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的并轨问题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8.

城镇居民医保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医疗保险;制度完善

江苏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主要以县城以上城镇非职工居民:老年居民、少年儿童和处于劳动年龄阶段的非正规就业人员、失业人员为参保对象。此外,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将其他人群纳入居民医保参保范围。这是一项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它的构建与完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结合实践,总结经验,不断推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一、转变医疗保险理念

医疗保障是社会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是基本人权保障的重要方面,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医疗保障制度,必须以“以人为本,公正至上”作为首要理念,加大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从疾病保险理念向健康保险理念转变,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医疗保险理念。

二、加快相关立法,提供法律保障

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就没有健全、完善和成熟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必然没有完善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依据我国国情,国家应制定统一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法》,建立各级政府之间的科学分工机制,确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原则,明确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完善医保制度运行机制

(一)确保基金来源稳定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应坚持“低缴费、广覆盖"的原则,在缴费能力与医疗待遇之间寻找平衡点。

1、不断探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模式,完善筹资机制。坚持低水平起步的原则,合理确定总体筹资标准以及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进一步完善个人缴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筹资模式。

2、调整筹资办法,拓宽筹资渠道,建立长效筹资机制,保证居民医保稳定运行。一是建立个人筹资水平持续稳步增长的保证机制,参保居民的缴费水平应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收入水平的增长而提高;二是建立政府筹资的制度保证机制,包括政府筹资水平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的制度;地方政府承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经费的保证制度;三是建立缴费激励机制,调整参保结构。对连续缴费的参保居民,对于年轻居民,每年可以适当增加其门诊、住院报销比例,吸引年轻人多参保以调整参保人员结构;对中断缴费的参保居民,再次缴费后才能重新计算缴费年限。积极募集慈善资金,增加基金收入。

(二)完善支付机制

1、完善医保基金支付机制

依据本地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大病门诊补助、门诊统筹、住院统筹等医疗保障支付方式,科学确定支付范围和标准,合理调整起付线、封顶线和报销比例,完善实施方案。首先,要根据多层次的缴费标准设计不同的待遇支付标准。再次,积极探索适合城镇困难非从业居民经济承受能力的医疗服务和费用支付办法,减轻他们的医疗费用负担。

2、完善门诊费用支付机制

开展普通门诊费用统筹工作,既有利于扩大受益面,增强政策吸引力,也有利于促进医保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结合。完善门诊费用支付机制,一方面要及时调整提高门诊支付机制的筹资水平,调整起付线和封项线,适当提高保障水平,增强政策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制订和完善社区门诊费用支付机制,通过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等制度调整,鼓励社区首诊和转院审批制度,引导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医看病,提高基层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大医院的工作压力。

(三)完善服务管理体制

1、加强监督

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应成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主管部门,拟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及改革方案与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起草法律法规,制定行政规章和基本标准来实施和监督检查。要制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缴、支付管理、运营的政策及有关标准,对城镇居

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施行政监督等。各级人民政府依法成立由相关政府部门(卫生、财政、农业、民政、审计等部门)和城镇居民代表共同组成的监督委员会,定期检查、监督医疗保障基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

2、保证基金安全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统一管理,单独列账。首先,医疗保险机构财务部门应根据会计制度规定核算办法,按照业务管理程序设立岗位,并建立会计核算岗位责任制,做到各岗位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其次,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医疗保险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和财务制度的要求,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切实加强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的管理和监督。同时要严格执行基金专款专用的原则,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收、支、存等管理情况,及时向单位及个人公布缴费情况。再次,构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预警机制,预防基金风险,保证基金安全。

(四)实施配套改革,加强制度衔接

1、健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发挥社区医疗保险平台的作用。社区平台可方便各类符合条件的人员就地就近、快速便捷地参加医保、缴纳和报销费用、咨询政策、解答疑难,分解城镇居民医保压力,形成信息畅通的医保管理渠道。

2、加快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各保险制度间的衔接,强化医疗服务管理

城镇居民的复杂性及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在制度建设过程,既要考虑到人员身份多样性,又要考虑到人员类型的不断转换性,不同人群类别都要有制度覆盖,并且各制度之间衔接顺畅,互通互转。必须统筹规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医疗救助和商业健康保险事业发展,做好各项医疗保险制度衔接。

上一篇:新型城镇化范文 下一篇: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