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5 03:49:37

产业扶贫工作经验总结

产业扶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这次会议是经县委同意召开的。刚才,志定同志和再雄同志分别对我县去年以来的组织工作和建设扶贫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并对今年的工作做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他们的报告实事求是,富有创新,我完全赞同。

过去的一年,是我县组织工作和建设扶贫工作奋力进取、开拓创新的一年,是整体推进、收效明显的一年。对此,县委是满意的,上级有关部门也给予了充分肯定。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全体组工干部和建设扶贫工作队员辛勤劳动、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向全县组工干部和建设扶贫工作队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去年以来的工作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实事求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改革的思维推进工作。一句话,就是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来展开、来推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坚持讲大局,从更宽广的领域、用更高的眼界,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深刻地而不是肤浅地来审视我们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和县情。只有全面认清形势和任务,才能在服务大局中不断加强组织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好组织工作的支持和保障作用。那么,当前组织工作面临的大局是什么呢?我们研究组织工作面临的大局,就不能不讲去年发生的三件大事。一是在全党分三批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并且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任务后,总书记又提出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课题。二是中央决定调整部分省、市、县、乡党代会召开时间。今年我县22个乡镇党委已经全面完成了换届工作,县委也将在6月底换届。三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对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安排部署。这三件大事相互联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前两者是关键,而后者是中心。如何以前两件大事为重点,统筹抓好各项工作,为“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保障,这就是组织工作面临的大局。对于今年的组织工作来讲,就是要继续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搞好县、乡两级党委换届工作,为“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在谋划和部署工作时,既要考虑到面上,整体推进,更要善于抓主要矛盾,突出主题,抓住关键,重点突破;这就需要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努力使我们的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对此,我讲四点意见。

一、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始终抓住“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使我们的党员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尤其是农村党组织建设,解决了部分与农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确保了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到实处。目前,我县第一、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已经结束,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也已即将结束。下一步,要按照中央“关键是取得实效”、“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要求,按照志定同志刚才在讲话中提出的要求,善始善终、保质保量地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一是要不断巩固和扩大第一、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扎实完成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达到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取得一定的实践成果。二是要认真总结我县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取得一定的制度成果。三是要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思考、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探索两个方面入手,取得一定的理论成果。

二、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加强党的建设、做好组织工作的根本指针。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组织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建设一支能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首先,要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解决好科学发展观进脑的问题。要把科学发展观列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应该肯定,我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是积极的,工作也是努力的。但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部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不适应、不适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现象。为此,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头脑,切实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促进科学发展的水平,使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要完善体制机制,解决好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的问题。要完善加快科学发展的体制保障,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把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放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局中去审视、谋划和推进,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无论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还是做好县、乡党委换届工作;无论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还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无论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还是加强组织部门的自身建设,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效果来衡量和检验工作的好坏,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水平。

再次,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领导班子建设方面的问题。今年,我们组织部门面临着县、乡两级领导班子集中换届,工作任务是十分繁重的,但这也正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一个有利时机。县委将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组织部门要投入足够力量,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换届工作顺利进行,做到在整个换届工作中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要通过这次换届,着力培养一批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党政领导干部。要结合换届,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切实改进考察工作,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生机和活力。在换届工作中,要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和督促广大干部自觉地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要严格组织人事工作的纪律,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的各项规定,坚决防止和纠正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倾向、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特别要严厉整治“跑官要官”现象,防止、杜绝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职”等问题,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要提高预见性和警惕性,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三、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要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从思想上、作风上、制度上进一步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一,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力推进我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党组织和组工干部在领导和指导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生产生活问题。同时,还必须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是农村党员干部的事,也是全县工作的重头戏。组织部门要把参与第一、二批教育活动单位的巩固扩大成果工作引导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努力提高服务“三农”的本领和水平。

第二,要坚持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彻底解决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与战斗力的基础。近年来,尤其是去年的村支两委换届以来,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体状况是好的,是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但也有少数村由于种种原因,村级班子软弱涣散,影响了党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威望。为切实改变这种状况,各乡镇要结合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进行整顿。各乡镇一定要把这件事当作一件大事,真正放在心上,拿在手上,落实在工作中,使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要坚持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形成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体制。实践证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得好不好,与有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直接相关。哪个地方的制度健全,运行良好,哪个地方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就健康有力;什么时候制度完善了,得到坚持了,什么时候基层组织建设就会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县在党员发展与管理、村党组织建设、村级组织设置、“以村为主”等方面先后推行了发展党员六项制度、党员政治生日制度,:“三位一体”等制度,对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受到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得到了上级组织部门和县委的肯定。我们一定要将些好的制度坚持下去,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使之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四、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扎实推进建设扶贫工作

去年的全县建设扶贫工作,在乡镇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扶贫工作组的共同努力下,47个扶贫点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下面,我在再雄同志讲话的基础上,再强调一点:就是要加强建设扶贫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建设扶贫的长效机制,建立一支永不“撤队”的扶贫工作组,是确保贫困村脱贫致富、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一是要建立健全自我发展机制。着重在扶“志”扶“智”上下功夫。扶“志”扶“智”就是扶根本,要帮助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充分调动村级组织和贫困地区的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全体扶贫队员要向所在村党员干部群众灌输“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思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抓住国家扶贫开发的大好机遇,主动寻找脱贫致富的路子,全面激活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我县贫困村都不是国扶、省扶重点村,每年上级下拔的扶贫资金非常有限,联村单位的帮扶资金也是杯水车薪。因此,要改革扶贫投入方式,通过“以奖”、“以奖代拨”等方式,提高群众发展经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增强造血功能。三是建立健全经营管理机制。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根据各村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经营组织形式。去年,全县贫困村产业结构调整面积达6120亩,今年要继续做大做强。要努力培育以罗溪片为主的楠竹加工、以大屋片为主的药材种植、以山门小桥为主的礼品西瓜等产业基地,依靠科技手段大举推进产业扶贫和项目扶贫,拓宽贫困村群众增收的路子。四是建立健全项目运行长效机制。在抓好在建项目的同时,以制度机制创新为着力点,巩固完善已建项目,做到项目建一个成一个,管好一个,充分发挥项目的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扩大和发展驻点成果。五是建立健全救助机制。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生活上救济救助、生产上予以支持、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等方式,进一步落实“一帮一”、“富帮穷”、“强帮弱”、“能帮庸”等联户帮带措施,帮助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困难。

同志们,今年的组织工作和建设扶贫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扣全县工作大局,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提高全县组织工作和建设扶贫工作的整体水平,为建设实力**、活力**、魅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产业扶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阳春三月,XX县大地处处呈现发展热:数亿城市建设项目和农村移民搬迁安置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现代农业园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加速推进;一批党建示范点、示范村镇、强村大户、专业合作社竞相发展,互成竞比之势,自XX县以“三包三百三扶”为抓手深入开展“三问三解”实践活动以来,各单位入基层、察民情、解民需、助民困,各级党员干部到基层、办实事、转作风、优服务,抓促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给发展加力,解决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给发展助力,干群同心共筑聚合力工程,让发展活力突显,全县上下喜呈新气象、新变化。

合力一:来自活动载体的精心设计

只问不解是形式主义,不问只解是主观主义,不问不解是工作失职。如何贯彻好、落实好上级提出的“三问三解”活动要求呢?XX县认为: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推行基层工作法,密切联系群众,做到贴近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带领群众、动员群众、帮扶群众、服务群众,想方设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聚集干群共同智慧和力量,重点实施“跨越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山区强县建设、着力优化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至关重要。尤其是科学设置活动载体对于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整体优势,调动激发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热情,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发展保障,丰富发展成果,提升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满意率、幸福感是核心、是关键。该县结合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及工作效能提升年活动,精心设计了“三包三百三扶”这一主旨鲜明、重点突出、内涵丰富、关联度高的主题实践载体,目的是通过“县级领导包镇、单位部门包村、党员干部包户,下百日乡、访百家人、解百姓难,扶产业、扶企业、扶创业”的方式,认真践行“三问三解”活动要求,以此达到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锻炼干部队伍、促进作风转变,改善民生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的多赢目的。

;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站内范文搜索 重点做好“带队伍、理思路、抓产业、助增收、保稳定、促和谐”6项工作,并开展好“六送一建”(送政策、送资金、送科技、送信息、送温暖、送服务和建立结对共建长效机制)活动,最终实现机关支部达“六优”、村级组织晋档升级的目的。党员干部包户,从县直部门单位和镇村组织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党员干部,与包联村中的贫困户、产业户或创业户实行“一对一”、“多帮一”结对帮扶,采取“讲政策、做规划、调结构、抓产业、送技术、代办事”6项措施,着力锻造一批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骨干党员,培育一批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致富标兵,以此带动全县农户增收工作。

“三百”主要内容是:要求每名县镇干部全年在基层一线工作不少于一百天、走访农户不少于一百家、真心帮助百姓排忧解困,通过驻村驻组驻户,当好政策宣传员、服务代办员、民情联络员,连穷亲,结对子,当好发展规划员、信息引导员、资金协调员,以此拉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做实做好联户连心工程。

“三扶”主要内容是:重点围绕富民强县目标,围绕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生态旅游及招商引资、创业就业、城乡统筹、扶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加大各项投入,倾斜政策支持,重点扶持产业促其做大做强,扶持企业促其达产达效,扶持创业促其提质增收,力抓产业链条的拓展与延伸,做好三次产业的互补互促工作,确保当家产业、骨干企业、创业农户有大发展。

自全县开展以“三包三百三扶”为抓手扎实推进“三问三解”活动以来,全县各部门、各镇在保持规定动作不变的前提下,围绕中心任务、目标要求、努力方向,创新设计了如“六到村、八到户、解难助困帮致富”、 “三联四建八提升”“党员干部践真行、千件实事惠民生”等实践载体,均皆突显了转作风、抓发展、办实事、惠民生、倡文明、建和谐的主题。

合力二:来自工作作风的扎实转变

做贴心人、办贴心事,察民生忧,解民生难。

全县以“三包三百三扶”为抓手的“三问三解”活动动员大会一结束,县委书记马晓旬立即赶赴包联的城关镇沙河村,他随机走访村组党员干部、产业户、贫困户,了解村情民情,帮助村上制定包括产业发展、基础建设、扶贫开发、党建在内的三年发展规划,并根据富民惠民利民的实际需要,他现场确定并落实了对蚕桑大户、畜牧大户的帮扶措施,现场协调相关部门对群众关心的水、电、路、讯等基础建设问题和贫困户移民搬迁问

;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站内范文搜索 题逐一进行解决。县长李启全也是第一时间深入到包联的池河镇大阳村问民情问民需问民计,当场为50户贫困户开出了帮扶脱贫、保障脱贫等分类脱贫的“方子”。当了解到因为缺产业路、生产用水和合作社尚需完善等难题制约蚕桑产业发展的情况时,他一是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二是立即对需要解决的事项进行了协调落实。

在活动开展中,县上主要领导充分发挥率先垂范作用,带了好头,树了好样,其他县级领导也是按照县上确定的包联镇、包抓村、包抓规模企业、重点项目工作重点和分解落实的工业与招商引资、城镇建设、旅游开发、现代农业、扶贫开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党的建设9大类88项重点工作任务完成的时限要求,扑下身子,沉到基层,下到农村,深入企业,深入项目工地,全身心投入到抓工作落实、促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去了。

上行下效,上下齐动,形成全体干部服务基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在池河镇、两河镇投建现代农业园区的嘉晟公司、三禾蓝莓公司负责人说:“多亏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干部,他们时刻联系我们,跟踪做服务,比如搞土地流转、劳力组织、争取项目配套等,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难题,才让我们的生产计划落实顺利,没有耽搁。”

合力三:来自活动开展的务实要求

做好做实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这是XX县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一贯坚持和禀承的工作

;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站内范文搜索 理念,在实践工作中他们也一直养成了这种习惯自觉。

自活动开展伊始,该县就提出了五项具体要求: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县上成立了由县委书记马晓旬担任组长的“三包三百三扶”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县委组织部负责活动的牵头抓总、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县纪委、县考核办负责督促检查,县委宣传部负责舆论宣传工作。同时,明确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党组织书记是具体责任人,要求推进落实工作考虑周全、措施得力。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借鉴创先争优、为民服务工作经验,全力抓好帮包服务工作。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各单位在人、财、物、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包联对象“捆绑式”扶持,重点抓好以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班子培养为重点的镇、村综合建设,并要求镇村、企业和项目实施单位主动与包联领导和单位部门加强衔接沟通,注重互动交流,确保包联工作有的放矢、跟踪推进。加强督查,考核奖惩。县上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和不定期督查,实行季度通报、半年检查、年终考评,对领导重视不够、推进措施不力、工作进展缓慢的单位,在全县予以通报。并将活动成效作为单位部门完成包村任务的主要指标进行考核,作为单位评选先进、干部选拔任用、公务员年度考核的重要评判依据。严明纪律,塑造形象。要求各级干部坚持做到“七个不”(即下乡轻车简从不摆排场、不干扰镇村的正常工作及群众的生产生活、不接受包联单位的特殊接待、不在包联单位报销任何费用、不接任任何礼品、不在工作期间饮酒、不参与有损于党员干部形象的各项活动),自觉维护党政机关和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要求真包实扶,对党员干部到村到户实行考勤备案制、包联包扶工作三级评审制,以防止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强化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宣传报道活动动态、工作经验、发展成果,全面营造抓学习提认识、抓作风提效能、抓服务提质量、抓实事提影响、抓落实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全县上下自觉践行工作要求,通过强化组织领导、舆论引导、宗旨教育,加大资金投入、项目投放、评比检查、服务落实力度,让发展保障更为强化,发展环境更为优化,让整个“三问三解”活动推进有序有力、扎实有效。

;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产业扶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整村脱贫工作会,主要目的是总结去年整村脱贫工作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分析查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研究部署今明两年整村脱贫工作。会上,世国县长还将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整村脱贫工作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查找不足,客观评价整村脱贫工作

是我县整村脱贫工作启动的第一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自加压力,增加整村脱贫村2个,即街道办事处村、镇村,加上市里确定的镇村、乐村、镇村、镇村等4个村,共6个村。其余的24个贫困村,将在实现整村脱贫11个、年实现整村脱贫13个。

一年来,我县整村脱贫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一)规划与建设同频共振。年初,我县结合实际,及时召开各街镇分管领导、经发办主任、农技服务中心主任、贫困村干部参加的扶贫工作大会,要求各贫困村结合实际,对的扶贫项目进行认真规划,充分尊重村民意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重点解决大多数群众最急、最盼、最迫切的事,经街镇党委、政府审核,通过《报》公示无异议后,下发了扶贫项目的实施通知。县委县政府及时跟进领导,明确四大班子成员分别挂钩联系一个贫困村,牵头推进整村脱贫工作。随即县领导分别召集相关部门以现场办公会形式进行了认真研究,本着“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的原则,分别明确了建设任务、对接方式和相关扶贫政策。目前,6个贫困村的47个规划项目已完成45项,其中镇村发展木瓜和花椒1000亩、乐村的人畜饮水工程可望在今年8月以前完成。其余的24个贫困村均已完成规划,涉及建设项目21项,已制订下发了项目建设的实施计划时间表,正在紧张的施工建设中。

(二)产业与增收同步递进。按照全市整村脱贫标准,脱贫村要有支撑能力较强的主导产业。我们在实施6个整村脱贫村工作中,均规划发展了主导产业,镇村现有板栗803亩、南瓜300亩;乐村,现有木瓜1089亩、板栗350亩、核桃422亩;镇村现有木瓜545亩、辣椒220亩、蔬菜400亩;镇村现有花椒900亩;街道办事处村已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2400亩(以海椒、空心菜、生姜为主)、优质花椒1920亩;镇村现有木瓜500亩、土烟100亩、萝卜500亩。主导产业的培育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贫困村经济发展。据统计,去年启动实施的6个整村脱贫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平均达到4698元,是全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90%。其余24个贫困村,通过发展花椒、麻竹、辣椒、木瓜、蔬菜、黄豆、板栗等经济作物1.7万亩,养殖牲畜、禽兔等上百万头(只),全县30个贫困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平均达到4309元,是全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82%。

(三)住房与设施同时推进。在的整村脱贫工作中,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农房改造与基础设施建设并重,在县级有关部门、帮扶企业、街镇和村的共同努力下,全县整村脱贫村的农房改造稳步推进,6个村的砖混结构住房比例平均达到35%,完成公路建设76.9公里、便道38.5公里,维修整治塘7口47000立方米,新修整治渠堰45.5公里,新修水池10口380立方米,铺设管道74公里,新建村级服务中心280平方米,改造危旧住房390平方米,建沼气池54口426立方米。与此同时,各街镇和县级相关部门还大力推进了其余24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安排扶贫资金225万元,完成公路建设84.8公里、便道建设10.8公里,安装人饮管道3公里,新修水渠6公里,新栽木瓜812亩。

(四)创新与机制同台实践。,我县开展了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在镇村和镇村建立了村级扶贫资金互助协会,已有284户农户加入协会,拥有资金36.4万元,其中,村民入股资金6.4万元,市扶贫互助资金30万元。目前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运行正常,累计贷款32万元,其中,养殖业贷款13万元,种植业贷款11万元,用于购买农机及其他贷款8万元,为71户农户解决了生产发展的资金短缺难题。

(五)农民自主与全民帮扶同台唱戏。在整村脱贫工作中,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与全民帮扶有机结合,尽早将已确定的建设项目提前下达到村,各街镇充分发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坚持自力更生,主动筹措资金,启动项目建设,保证了扶贫项目的正常推进。同时,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全民帮扶的作用,不断加大了企业、部门和社会的帮扶力度。美乐迪、郑胖子等企业本着回馈社会的原则,深入贫困村建基地、包收购、搞对接,有效解决了贫困村产品的销路及技术难题。重庆普惠置业有限公司就捐资20万元用于镇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6个整村脱贫村共整合县级部门资金达1680万元,社会帮扶资金达360万元。

(六)培训与服务同标跟进。为提高街镇和村组干部的扶贫工作水平,县里专门组织街镇、村干部举行了扶贫政策、资金管理、项目建设、报账程序等方面的培训。为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和技能,县、街镇两级多次举办了贫困村农民脱贫致富实用技术培训,先后在石角、安稳、、三角等镇组织开展了木瓜种植、修枝、刷白、施肥、病虫防治等农村适用技术培训10期480多人;在、、东溪、、等街镇组织开展干鲜果种植管理技术培训3期200余人;在古南、东溪、隆盛、等街镇组织开展蔬菜种植技术培训3期400人。按照市里关于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全年先后输送105名贫困家庭子女到扶贫培训学校参加技能培训,提高了这一特殊群体的实用技能水平。

(七)投入与考核同向发力。为了有效推动整村脱贫工作,县财政全年又专门追加预算,并全额垫支相关资金,用于30个村的整村脱贫工作。县委、县政府定期开展了对各街镇扶贫项目的督促检查,对扶贫项目做到实施前审核、实施中检查督促、实施后验收报账,将项目实施完成情况纳入年终目标考核,保证了整村脱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基本确保了整村脱贫任务的完成。去年7月,王越书记、世国县长亲自带队,两次到市里分别向市政府和市扶贫办,专题汇报我县扶贫工作,让的扶贫工作得到了上级的更加重视和支持,为我们圆满完成扶贫工作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整村脱贫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有五不”的特点:“两有”即一是即扶贫资金有缺口。在当前市、县对扶贫事业的投入前所未有大幅增加情况下,由于我县贫困村量大面广、基础差,财政扶贫资金比例小,整合难度大,达到脱贫标准一般投入要600万元以上,而市、县财政扶贫资金只安排180万元或190万元,仅占总投入的30%,其余都需要自筹解决;扶贫移民补助标准低,目前,对扶贫搬迁每人补助2000—5000元,实际每户至少要5万元以上,补助标准偏低,导致特别贫困的农户无法搬迁。二是企业帮扶有差距。为加快推进整村脱贫步伐,我县于下发了《关于县级领导和部门及部分企业挂钩帮扶贫困村的通知》,明确了40名县级领导、92个县级部门、57个帮扶企业对30个贫困村的帮扶职责和任务。在57个帮扶企业中,多数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对贫困村进行了帮扶,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仍有一些企业纹丝不动,既没有出钱,也没有出力,还有的部门和单位只作了口头上的承诺,没有实质上的具体行动。“五不”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不深刻。我们有的部门和街镇干部对扶贫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够,对扶贫工作关心少、过问少、指导更少。认为要拿钱才办事情,上面有多少扶贫资金下来,就办多少事情,没有认识到搞好扶贫工作是街镇党政的份内之责。二是项目管理不规范。,审计局对我县2006—2008年的扶贫资金和项目进行了审计。从总体看没有大的问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街镇未设立专账,有的街镇挤占、挪用扶贫资金,有的街镇滞留扶贫资金,给扶贫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三是帮扶措施不到位。部分街镇和贫困村平时工作未抓紧,到年底要检查验收时才打突击战。目前全县仍有一些部门至今未深入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帮扶。在帮扶措施上,有的部门仅是送钱、送物,未实现“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四是农房改建不达标。的6个整村脱贫村,现有农户3963户,农房砖混结构住房1377户仅占35%,远远没能达到脱贫标准60%的比例。目前,的6个村中,土木结构住房有1627户,占41%,石混结构住房有942户,占23.7%,危房户由135户,要达到60%的标准,还需改造1000户以上。五是产业支撑不明显。在6个整村脱贫村中,虽然都规划了主导产业,但由于起步晚、面积小,见效比较慢。如镇村的板栗803亩,今年虽已挂果,但增收不明显;乐村的核桃422亩,镇村的木瓜545亩,镇村花椒900亩,镇村的500亩木瓜均未正式投产,农民增收未得到实质性体现,产业发展的效果还没有得到显现。

二、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扎实推进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整村脱贫工作

是全县实施整村脱贫工作的决战年、冲刺年,也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整村脱贫推进年的重要之年,做好当前整村脱贫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全县整村脱贫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三中全会精神,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指导,以“解除贫困、缩小差距、促进和谐、推动全面脱贫”为目标,以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首要任务,以贫困群众最直接、最紧迫、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以培植特色产业、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增加群众收入为重点,认真抓好整村脱贫工作推进年活动,突出抓好“十二五”扶贫规划、“万元增收”、林下经济、产业扶贫、基础建设、技能培训,全方位打好整村脱贫工作的攻坚战。

(一)查漏补缺,切实抓好整村脱贫冲刺工作

第一,提速既定任务。一是产业发展。的6个整村脱贫村,在规划的产业中,有5个村已经完成产业发展任务,只有镇村原定发展花椒或木瓜1000亩任务未完成,必须迅速抓紧落实。今年要把产业进一步抓实、盘大、做好,覆盖村内全部贫困户,结合农民万元增收工程,重点围绕脱贫目标,倒推现有扶贫项目能否支撑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尽快完成产业培育的发展任务。在经过初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建议,街道村要发展林下养羊1500只、林下养鸡3万只、林下养兔3000只;镇村要发展林下养禽5万只、养羊0.4万只、养牛0.02万头、养兔5万只;乐村要发展养羊0.5万只、养牛0.1万头、林下养兔5万只、养禽10万只;镇村要推动养羊1万只、养牛0.3万头、养兔5万只;镇村要发展林下养禽5万只、养兔5万只、养羊0.5万只、养牛100头;镇村要重点开展养羊0.8万只、养牛0.2万头、林下养禽10万只、养兔10万只。到2012年,贫困村人平纯收入要达到1万元以上,让产业真正成为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脱贫产业、致富产业。二是农房改造。为了解决6个整村脱贫村村民住房状况差的问题,县财政要安排一定资金补助住房建设和改造,6个村务必在8月底前消除153户危房,在村民活动中心、交通沿线或产业带,要按巴渝新居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建设标准,集中成片改造房屋120户。三是基础建设。6个村规划的脱贫项目中,乐村2100人生活用水和4000头牲畜用水项目,由于诸多原因,没有完成。县水务局和要密切配合,加快工程进度,务必在8月底前完成。四是公共设施。整村脱贫工作中,有镇村、镇村、街道村等3个村还没有卫生室。县卫生局要全力支持,密切配合3个街镇,按照标准在8月底前完工,确保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第二,攻克现有难题。一是农房比例不达标问题。针对6个村的砖混结构住房为35%的现状,各相关帮扶部门、各街镇要自加压力,动员挂钩企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通过新建、穿衣戴帽、宅基地复垦等途径,加大住房改造,力争住房砖混结构比例达到60%的目标。二是产业支撑不明显问题。针对6个村主导产业不明显的特点,各街镇要根据农民意愿和实际情况,突出发展支柱产业。确实找不到发展的项目,建议各联系村的县级领导,会同帮扶部门研究,突出发展速丰林,既帮助农民找到增收项目,又能达到青山绿水目标。三是“万元增收”缺项目问题。各街镇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通过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制定方案,确定整村脱贫村的万元增收项目,确保30个贫困村,到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9.2%左右,年人均增收990元以上,达到7240元,实现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目标。

第三,夯实验收基础。一是做好自查补缺。6个整村脱贫村要对照脱贫标准,逐项进行自查,对自查出来的问题,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补缺,确保一次性验收成功。二是做好资料收集。为了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整村脱贫工作,县农委、相关部门、街镇和村要加强资料收集,务必做到资料详实、管理规范,真实地反映我县整村脱贫工作的全过程,各整村脱贫村务必收集、整理好相关脱贫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切实做到有据可查。三是做好经验总结。各帮扶部门、各街镇要认真总结整村脱贫工作经验,不断扩大工作成果,探索新的举措,建立良好机制,将整村脱贫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二)突出重点,纵深推进整村脱贫攻坚工作

第一,实施万元增收工程,大力培育骨干主导产业。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贫困村农户万元增收要求,抓好“十二五”扶贫工作规划,加大骨干主导产业培育,确保全县30个贫困村三年内实现人均增收达到万元的目标,确保贫困村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实现“一年见成效、两年上台阶、三年达万元”的目标。目前,全县30个贫困村19720户、66430人,的年人均纯收入是4309元,我们要采取林菌、林药、林畜等模式,采取发展蔬菜、经济作物等途径,大力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人均增收5691元,到2012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

第二,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强力发展林下特色经济。

第三,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竭力优化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生产生活条件差,是制约贫困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针对贫困村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实际,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的重点任务。要全面打响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在公路建设方面,完成乡村公路179公里、人行便道96公里,县交委、县农委、县财政等部门和单位要优先安排贫困村公路建设补助,争取各方支持,多渠道增加贫困村公路建设的投入,本着支持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并重的原则,加大养护力度,确保持续发挥作用,提高贫困村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县水务局要会同各街镇尽快完成塘20口20万立方米,整治渠堰71公里,竭力为农民解决农业生产的各种难题,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第四,加强实用技术培训,着力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今年市扶贫办下达我县的培训任务是:贫困人口就读中职470人、劳动力转移培训170人、创业培训40人、实用技术培训800人、政策业务培训100人,县扶贫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各街镇要抓好任务落实。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方法,围绕“选准一个专业,培训一门技术,开发一项资源,建立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原则,有针对性、实用性、引导性和示范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对于今后贫困村的劳务输出培训,要本着“只要有能力培训,能够实现培训后转移就业,都可以承担培训任务”的原则,达到培训一个、送出一个、带动一家、影响一片的目的,让更多的贫困农户实现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

第五,注重政策资源整合,全力助推整村脱贫工作。扶贫政策资源整合是县级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虽然各街镇在扶贫资源整合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不能适应整村脱贫工作需要。为此,各街镇和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大扶贫”观念,将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有机地结合起来。要适应“大扶贫”的新格局,加大资源、资金和项目整合力度,确保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项目所需资金。要加强协调配合,打破条块限制,将各类能用于农村的资金集中投入到贫困村。要坚持从贫困地区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扶贫政策措施,加快工作机制创新,切实用好扶贫贷款贴息和互助资金,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抓紧推进,全面展开年整村脱贫相关工作

第一,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产业扶贫就是通过向贫困村引资金、上项目,不断发展壮大当地的产业基础,实现农民收入渠道多元化,逐步减轻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年,全县13个整村脱贫要完成木瓜、蔬菜、果树、中药林、楠竹等经济作物种植1.5万亩;养殖生猪、山羊1.2万头(只),要利用外环时代带来的既得机遇和潜在机遇,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农业,打造主城休闲度假避暑胜地,努力增加贫困村民的经济收入。

第二,大力实施基础扶贫,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年,全县13个整村脱贫村要完成建设公路228.3公里,新建人行便道154公里,修水池11口775立方米,铺设管道12公里,改建塘15口14.6万立方米,整治渠堰29公里,新建公共服务中心6个10000平方米,新建沼气池420口4200立方米,住房改造1.1万平方米。各街镇、各部门务必按程序及时招投标、及时建设,确保质量。

第三,大力实施智力扶贫,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年,要继续开展科技、卫生、文化等进贫困村活动,组织相关部门深入贫困村,通过送书籍、送法律,召开座谈会、培训会等形式,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有技术、懂法律的新型农民。要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将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开阔农民视野的重要途径来抓,确保完成163户564人的扶贫移民搬迁和4200人次的培训任务。

三、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确保整村脱贫工作落到实处

整村脱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多方联动。因此,不管是整村脱贫工作的最后冲刺,还是今明两年整村脱贫工作的全面攻坚,都需要我们做到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尤其是要妥善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把整村脱贫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融入主城的民心工程,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政府主导作用引领与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紧密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整村脱贫工作,鼓励社会各界为整村脱贫工作献计出力,扎实推进挂钩帮扶工作,形成扶贫攻坚合力。

(二)处理好单位联动与镇村主动的关系。继续实行整村脱贫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县“四大家”领导联系重点村、街镇主要领导包村、县级部门帮扶包村的工作机制,做到脱贫计划分解到户,建档立卡到户,实行目标管理。各部门、各街镇要充分认识完成三年整村脱贫攻坚任务目标的艰巨性,充实调整工作班子,抽调精干力量,明确专人包村,强化督查指导,及时解决问题。街镇一把手要对扶贫工作亲自过问、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经常进村入户督促检查,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定期研究相关问题,定期释疑解难,全力搞好指导和协调,并落实工作责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三)处理好近期脱贫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整村脱贫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特别是个别村因基础设施和地理条件的制约,脱贫的难度相当大。因此,整村脱贫工作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需要在达到验收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在具体实施中,要处理好近期脱贫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抓紧推进,又要着眼长远,科学推进。既要紧密结合当前实际,做好近期规划,又要以前瞻的眼光做好中远期规划,确保贫困村整村脱贫后就是一片新农村的景象。

(四)处理好投入不足与任务完成的关系。整村脱贫,投入是关键。我们只能做加法,不能做减法,要多方筹资,加大对整村脱贫工作的投入力度,为按期完成整村脱贫任务提供保障。县金融办要协调县农行、县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扶贫投入,不断扩大信贷扶贫资金的投放力度,为贫困村和贫困户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信贷扶贫资金在发放过程中,既要遵循信贷规则,防范金融风险,又要适应农村特点,满足贫困农户需要。对带动农民增收有明显效果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建设项目,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方式、简化手续、优化服务,不断扩大投放规模,优先安排落实贷款。要加强政策激励和舆论引导,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人参与扶贫帮困。新闻媒体要创新形式,大力宣传和表彰在社会扶贫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为促进全社会参与扶贫创造良好的氛围。

(五)处理好整村脱贫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是“锦上添花”,整村脱贫是“雪中送炭”,整村脱贫面对得更多是“下里巴人”,而新农村建设面对得更多的是“阳春白雪”。但二者不能截然分开,有着很多相融相似和结合之点。我们必须找准结合点,探索有机结合的新路子,既保证扶贫开发对象不错位,重点不偏移,又保证提升整村脱贫的水平和档次,让整村脱贫成效与新农村建设无缝接轨,与农村发展步调一致,进而延伸整村脱贫的终极目标;与此同时,又要注意在整村脱贫过程中注入新农村建设内涵,融合新农村建设的要素,把“五句话二十个字”全部贯彻其中,互融互汇,让整村脱贫有创新、有亮点,让新农村建设有载体、有依托,二者交相辉映,成为整村脱贫和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产业扶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开发式扶贫工作方针,以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推动贫困村整村推进为抓手,紧紧围绕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持对象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任务,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实施以扶贫产业开发为重点的综合治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村民的参与权与决策权,完成项目村的项目规划,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原则

1.集中连片,科学规划的原则。优先将自然连片的贫困村纳入试点进行整体规划,科学编制整村推进规划,加强整村推进规划与其他规划的有效衔接。

2.突出重点,整合资金的原则。突出重点,重点解决贫困村产业发展、民生改善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整合资金力度,保质保量完成规划的建设任务,发挥资金整合效益,有效改善贫困村发展面貌。

3.群众决策,政府支持的原则。充分发挥贫困村群众的发展主体作用,激发贫困村群众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政府部门指导、提供服务和资金支持。

4.公平竞争,公开公示的原则。试点村通过公平竞争和择优遴先产生。整村推进的规划、建设任务和资金使用等情况公开公示。

三、工作任务与目标

项目村通过实施基础设施项目,较大幅度改善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充分利用贫困村的自然资源、技术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努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群体自我发展潜力,努力把项目村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扶贫开发的示范点。

项目区规划建设项目152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108个,环境改善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26个,产业发展项目18个。

1.基础设施项目

(1)乡村道路建设方面。改建、新建村组公路项目44个长44.68公里,其中村道新建项目4个长11.68公里,四级水泥路标准,路基宽不低于5.5米,路面宽不低于3.5米,C30砼路面厚度18-20厘米;村级公路硬化、整治项目25个总长20.28公里,四级水泥路标准,路基宽不低于5.5米,路面宽不低于3.5米,C30砼路面厚度18-20厘米;村/组新建公路项目2个长4公里,砂石路面,宽5米,其中硬化4公里,四级水泥路标准,路基宽5.5米,路面宽3.5米,C30砼路面厚度18厘米;村/组公路硬化、整治项目7个5.45公里,四级水泥路标准,路基宽5.5米,路面宽3.5米,C30砼路面厚度18厘米;新建机耕路/生产路项目2个长1.25公里,砂石路面,宽5米;护村坝/护路坝项目2个长0.809公里,护栏项目1个长0.21公里。

(2)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方面。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处,铺设供水管道7公里,解决饮水困难人口2245人。

(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面。新建灌溉渠项目5个长12.34公里;整治灌溉渠项目13个长21.02公里;病塘整治项目16个;整治建设水库项目3个,新建提灌站、水站1个;电排站更新项目1个,圩堤加高加固项目1个长2.4公里;晒场项目1个11000平方米。

(4)农田改造项目3个,面积425亩。

(5)桥梁建设项目9个。

(6)农网项目改造2个,长6公里。

2.环境改善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1)三建四改工程方面。改厕项目4个,374户,改圈项目1个,34户。

(2)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文化活动室项目2个,新建文化广场项目3个,面积7012平方米;安装路灯项目3个,安装路灯204盏;绿化设施项目8个,粉刷街道项目1个,面积1000平方米,健身设施项目2个,器材24架,村内排水沟项目2个,建设村内排水沟3.38公里。

3.产业发展项目

(1)蔬菜:新建30亩高标准蔬菜基地。

(2)油茶:新建油茶基地500亩。

(3)稻-稻-油种植面积4816亩。

(4)葡萄种植,新建种植基地100亩。

(5)水产立体养殖420亩。

(6)水产品真空包装厂一个,建筑面积360平方米。

(7)科技、技能培训:每年培训1869人次。

(8)建设恒温库1座,冷冻库1座。

四、工作步骤和时间

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试点工作,分宣传发动、项目村遴选、项目村规划编制、规划项目实施、规划项目检查验收五个阶段。

1.信息扩散,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10月6日-10月9日

(1)召开鄱阳县争取中央公益金支持革命贫困老区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动员大会。

(2)举办鄱阳县中央公益金支持扶贫项目信息扩散培训班。

(3)根据预选试点村信息扩散情况,县扶贫和移民办组织检查验收,对验收合格的村下发验收合格通知。

2.项目村申报阶段(2011年10月9日-10月13日)

(1)项目村申报条件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财农[2011]78号《关于做好2011年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整村推进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和赣财农[2011]99号《关于上报2011年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整村推进试点县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从“十二五”期间国家贫困村中遴选10个贫困程度深,具有发展基础的村,为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试点村。项目村选择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农业人口1400人以上(其中:贫困人口150人以上)的范围内。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的高低,从低向高排列。

②具有产业发展基础,已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产业协会),能形成一村一品,逐步与县级(乡级)集中连片产业区相对接,实现区域联动,互相支撑促进集中连片贫困区域的综合治理。

③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脆弱,贫困人口居高不下,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偏低,且资源较丰富的集中连片区。

④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总体要求,切实做好保护湖区生态,彰扬湖区生态特色,能形成生态经济,带领群众致富。

⑤既是贫困地区又是革命老区,具有红色传统文化,在中国革命史上有可歌可泣的人和事。

⑥按照“统一规划、各司其职、捆绑使用、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资金,加大项目建设的投入,充分发挥有关支农惠农资金使用综合效益,积极稳妥推广扶贫到户小额信贷和农业产业化贷款投入,部门配合,改变过去过于分散使用扶贫资金的做法。(整合资金在150万元以上)。

⑦村级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战斗较强,民风淳朴,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较高。近两年未发生和越级上访事件。

(2)项目村遴选确定:按照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2011年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整村推进试点工作的通知》和省扶贫办、财政厅要求,在乡镇申报的基础上,从20个具备条件的国定贫困村中公平竞争10个贫困村为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试点村。

3.项目村规划编制阶段(2011年10月14日-10月21日)

(1)举办村级规划培训班(10月18日)。项目村名单正式确定后,县扶贫和移民办组织举办项目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参与式规划培训班,对县乡村参与编制规划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规划人员熟练掌握编制规划的内容、要求和程序,提高规划编制工作的质量水平。

(2)确定规划建设项目(10月19日-10月20日)。培训班结束后,乡镇两级要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发动,把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政策要求和扶持措施宣传到村到户,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自然村组项目需求调查,通过村民参与投票方式初步提出规划项目。由县扶贫和移民办牵头组织由县交通运输局、建设局、水利局、林业局、新村办等项目涉及部门技术人员对规划项目进行实地测算,核定规划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和工程造价,并根据资金规模正式确定各村规划建设项目总数和总投资。规划项目正式确定后,各村要求将规划项目向本村民张榜公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设。项目规划确定后,组织编写规划文本。规划文本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报县扶贫和移民办和县财政局。

(3)上报审核批准(10月20日-10月21日)。县扶贫和移民办和财政局汇总村级项目规划,并上报省扶贫和移民办和财政厅审批。

4.规划项目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3年2月)

规划项目实施期限为两年,即从2011年11月至2013年2月。项目村作为规划项目实施主体,负责组织村民参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实施。乡镇政府要加强指导和监督,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的拨付和管理。县扶贫和移民办负责项目实施日常管理,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监测等工作。

5.项目检查验收阶段(2013年2月-3月)

项目实施结束后,县公益金实施整村推进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村进行逐个检查验收,并形成专题报告报省扶贫和移民办和省财政厅。

五、项目组织实施的管理措施

1.项目组织管理

(1)县政府成立公益金扶贫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县政府办、扶贫和移民办、财政局、发改委、交通运输局、农工部、林业局、水利局、农业局、党史办等部门主要负责人、项目区7个乡镇的乡镇长组成(见附表)。领导小组下设鄱阳县公益金扶贫项目办公室,主任由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兼任,办公室设在县扶贫和移民办。

7个项目乡镇也要成立由乡镇主要负责人、乡镇分管领导、相关技术部门组成的实施领导小组。

10个项目村成立以村“两委”主要成员为主的项目规划小组和以村民代表为主的监督小组

(2)各级机构的管理职责

县公益金扶贫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职责:

①选择和确定项目村;

②负责组织对项目实施的政策指导、能力建设等工作;

③负责领导县项目办开展工作;

④负责对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汇报项目实施情况;

⑤负责对整合资金的落实和项目的实施。

县公益金扶贫项目办公室职责:

①负责全县公益金项目规划的编制;

②负责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参与项目设计、技术指导、检查验收、资金管理等;

③负责管理、督促各项目区乡镇落实项目的各项部署和安排;

④负责各项目区各类文档收集、管理和保存;

⑤负责项目的经验总结、交流和推广。

乡镇公益金扶贫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职责:

①负责对本乡镇的项目村宣传发动、开展相关培训等;

②负责指导和协助项目村编制村级规划;

③负责监督规划村管理委员会执行项目各项管理;

④负责对项目村的项目进行检查、验收等。

规划村规划小组职责:

①负责项目在本项目村的宣传发动;

②组织村级相关项目培训;

③动员、组织全体村民参与制定村级规划;

④组织本村开展项目准备工作,包括讨论实施项目的投工投劳方案、项目占用土地和其它个人财产的处置方案、工程实施和管理方案等;

⑤根据上级审核批复的采购方式,做好相应的采购工作;

⑥负责组织村民开展自营工程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工作;

⑦负责采购、施工、监理、技术服务等相关合同的签订工作;

⑧根据工程进度申请资金拨付;

⑨负责建立并保管村级项目工作档案;

⑩配合上级项目管理部门开展的项目检查、调研、监测和验收等工作;

11组织落实好项目的后续管理工作;

12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其它相关事宜。

规划村监督小组职责:

①监督项目的宣传发动、村级规划制定以及项目准备工作;

②监督项目工程的组织管理及工程质量和进度;

③监督项目资金运行;

④监督项目工程招投标、议标程序;

⑤监督项目的公示、公告和投诉处理情况;

⑥按时完成工作日志,及时填报监测表格。

2.项目资金及采购管理

(1)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主要依据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扶贫事业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参与式实施管理的原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会计管理条例和法案实施。

县财政局设立项目资金管理专用账户,实行专项管理,封闭运行,各项目村在所属乡镇财政所设立专门账户,实行专账、专户、专人管理。

按时足额落实项目建设投资中的配套资金,保证使县财政配套资金列入明年财政预算,整合资金列入各部门的下年规划。

各规划村项目在县扶贫和移民办进行项目审核确认启动后,可向县财政局申请拨付该项目总投资30%的启动资金。项目验收合格后,由项目实施单位提出申请,提交完整的相关结算凭证,经审查合格后再拨付剩余项目资金。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要求坚持公开、公正、透明、规范的原则,建立健全项目资金审批制、报帐制、验收制、审计制、责任追究制。确保资金的安全运行和使用效益。

具体的资金管理流程、资金计划、资金申请、资金拨付、财务档案管理按《管理办法》执行。

(2)项目采购管理

20万元以上的采取招标采购,20万元~10万元实行招标采购或者询价采购,10万元以下自营或直接采购。

3.项目责任管理

(1)制定项目责任制。县政府明确实行公益金扶贫项目责任制,项目区的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由县扶贫和移民办制定鄱阳县公益金扶贫项目管理责任状。项目区乡镇向县政府签订责任状;项目村向各项目乡镇政府签订责任书。

(2)落实干部驻村责任制。每乡镇抽派一名年轻有为、事业心强、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乡镇干部驻村指导,协助村两委抓好项目的实施和管理。项目村新农村建设点乡镇主要领导挂点联系。

(3)落实帮扶责任制。对每一个项目村落实一个县级部门定点帮扶,明确责任领导、帮扶内容和帮扶措施;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活动,不脱贫不脱钩;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为项目区捐款捐物,营造扶贫氛围。

(4)制定奖惩机制。把公益金扶贫项目管理列入每年度的全县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核,对组织领导得力、项目实施成效好、资金使用管理规范的项目乡镇和项目村实行奖励,从年度县级财政扶贫资金中给予追加扶贫项目和资金计划;对组织领导不力、项目实施情况较差、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的乡镇和项目村,相应扣减扶贫项目和资金计划。

六、项目监督和项目验收评估措施

按照规划、实施、资金、效益、技术到村、到户的原则,严格执行《中央专项公益金实施贫困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操作指南》,建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建档——信息反馈为主要内容的工程管理体系,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

1.项目规划设计

在各规划村上报规划后,县扶贫和移民办、财政局会同交通运输局、水利局、新村办等相关部门对所有工程项目进行技术论证,实地察看,逐项确认;县扶贫和移民办负责规划村标准文本的设计;县财政局负责各类项目资金的合理比例安排;交通运输局、水利局等技术部门负责项目的地点设置、工程测算、设计图纸等,并制定所有项目的设计标准、技术参数等;其他部门负责整合资金的落实和安排;各项目村在经过这些部门论证认定后,才可报送规划文本到县扶贫和移民办,待认定申报审批后,才可以实施。

2.项目计划和实施

(1)项目实施的原则

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倾斜的原则。项目区以我县统筹城乡发展,把产业发展建设成为全县农户增收的示范引导带,使该区域贫困面貌有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有较大提升。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服务大局,科学规划,整个项目分两年实施,确保全县扶贫开发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落到实处。

整合资金,统筹兼顾的原则。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把中央专项公益金与财政扶贫资金及其他相关资金整合使用,发挥集聚效应。坚持各类支农资金使用范围不变,分配主体不变,资金性质不变,监管程序不变,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确保全县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突出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进一步优化项目资金的投向,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群众参与,群众受益的原则。在项目的规划、立项和实施上,给予群众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参与性。力争项目区群众得到最多的实惠。

消除贫困,改善生态的原则。正确处理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2)项目实施的程序

经批准的项目,首先确定项目的投工投劳和自筹资金、占地调整等具体方案;项目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各项目施工前必须报县扶贫和移民办,在扶贫和移民办下达正式开工函后才可实施;每个项目必须在各村项目监督小组的监督下,项目施工单位按合同要求进行实施。

(3)项目实施的方法

县扶贫和移民办根据项目建设性质及规模,合理安排实施方式,是交通、水利、公共设施项目原则上实行招投标制;小型项目由项目村按设计要求组织自建;产业发展项目,种苗实行招标采购。

施工单位严格按照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认真履行施工合同。

承担项目施工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证书,拥有满足工程需求的技术力量和技术装备。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质量安全责任制,工程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必须持证上岗。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规划设计和施工设计有差错的,应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上报到项目管理委员会。

施工单位应当主动接受工程监理单位的监督检查,严把工程质量关。单项工程完工后,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认证合格的,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自建项目也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在项目监督小组的监督下把项目实施好。

3.项目验收

成立检查验收小组,小组有关成员由县扶贫和移民办、县财政局会同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新村办等职能部门、技术支持部门、审计监察部门、所在村项目管理委员会、项目监督小组等组成。

项目验收采取办法包括随时抽查,中期检查和竣工验收等。

随时抽查由项目管理小组和监督小组根据工程进度择时抽查;中期检查即在工程完工一半时,首先由项目管理小组和监督小组各自主动检查,再由县项目办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技术部门等进行全县逐个项目村检查;项目竣工后,项目管理委员会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和村民代表对项目自我验收,验收合格后向县项目办提交验收申请,再由县项目办组织成立的检查验收小组对逐村逐项目进行验收。

4.后续管理

产业扶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干部受教育、作风有转变、群众得实惠”为目标,通过领导干部集中一个月时间,带头深入到村组、企业、新农村建设点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矛盾纠纷,为民办好事实事,示范带动全镇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迅速掀起一轮“下基层、办实事、解难题”的热潮,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赶超跨越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活动对象

根据县统一安排,活动对象为扬眉镇、县供销社、县人事局、县社保局、县就业局、县医保局、县统计局等单位所有科级领导干部。

三、组织形式

为便于组织开展活动,扬眉镇成立活动工作团,每个村下派一个工作队。工作团由挂点扬眉镇的县领导、挂点新农村建设点的县直单位科级干部及未挂点新农村建设点的其他县直单位科级干部组成,由挂点县领导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胡晓平任团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铁芹和镇党委书记曾宪瑞任副团长。县委、县政府统一组建了农业产业、林业产业、文化科技、卫生计生、法律法规、党建工作、劳务经济、扶贫帮困8个领导干部下基层服务队,利用逢圩日、节假日时间,轮流到各乡镇圩镇、中心村等地为党员群众开展专业服务。

四、总体目标

1、领导干部能力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通过入户走访、蹲点调研、下基层办实事、解难题,实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创业创新、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明显增强;开展调查研究、做好群众工作、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明显提高,推动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进一步明晰,各项工作开展得更有声势、有力度、有创新、有落实。

2、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领导干部自觉形成工作开展在一线、情况掌握在一线、措施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的良好作风,下基层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服务意识和宗旨意识明显提高,廉洁自律、勤俭务实的良好形象有效维护,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有效发挥,引导带动党员干部下基层听实情、办实事、解实难的氛围更加浓厚。

3、基层突出问题进一步解决。通过领导干部下基层,切实解决一批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解决一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根本问题,解决一批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一批基层群众反映突出的积案问题,办好办成一批群众最迫切、最需要、最期盼的好事实事,有力化解一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纠纷。

4、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主动走进基层,接触群众,为民办实事、解难事,以实际行动赢得党员群众的信赖和认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有效杜绝,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提高,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进一步通畅,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五、活动内容

1、带着问题搞调研,帮理清发展思路。领导干部要深入村组、企业,带着当前要解决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下基层调研,重点开展好三项活动。一是开展“全面展开和加快推进崇义赶超与崛起调研月”活动。领导干部要抽出一周以上时间进驻联系点“蹲点调研”,围绕实施“工业强县、林业立县、旅游热县、生态扬县”发展战略,紧扣“切合崇义实情、解决崇义问题、推动科学发展”目标,重点就如何破解新时期新发展阶段面临的矛盾和节点问题;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如何推进科学发展赶超跨越、绿色崛起进程以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还未解决的突出问题等方面,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好第一手资料,提出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有效对策。“调研月”活动贯穿于“活动月”全过程,调研课题既可从参考选题中选择,也可结合实际自行选题。二是开展好“民情恳谈周”活动。领导干部要集中一个星期时间深系点召开“民情恳谈会”,向党员群众宣传县委的重要决策部署,认真倾听意见和诉求,帮助基层找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难点问题。三是开展“我为发展献一策”活动。结合扬眉镇实际,通过问计于民、集纳民意、汇聚民智,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出促进扬眉经济社会赶超跨越的新思路、新举措。

2、带着真情解难题,帮群众办实事好事。领导干部要深入了解排查基层在企业发展、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社会民生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想一切办法、尽最大努力,重点帮助解决好“八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深入挂点联系的工程、项目,着力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工程、项目建设步伐;二是帮助协调解决好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工程建设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帮助农民群众搞好农业生产,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农田水利修复以及提供资金、信息、技术帮扶等问题;四是帮助基层困难群众解决好住房、就医、就学等生活问题,切实开展好助贫、助残、助孤、助老、助学“五助”活动;五是帮助解决农村产业发展问题,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要求,帮助镇、村明确产业发展思路,确定产业发展模式;六是帮助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协调解决农村公路项目、资金等问题,加快“村村通”进程;七是帮助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五新一好”目标,有针对性地对挂点联系的圩镇建设、整村联村点、新农村建设点进行帮扶指导,切实解决联系点的实际问题;八是帮助企业解决用地、用工、融资等问题,切实保障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带着真心下访约访,帮化解矛盾纠纷。领导干部在接访中对涉及问题,能够解决的要及时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做好解释工作,建立台帐,并列入工作日程抓紧研究解决;对涉及多部门的问题,要主动联系和协调有关部门处理。要着力做到“四下访、一回访”。“四下访”:一是定期下访。领导干部要定期下访,遇有特殊情况应随时下访;二是约请下访。对重点问题、重点老户要主动约请面谈,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专题下访。带着群众反映的某一类问题,专题到实地调查处理解决;四是联合下访。对群众反映的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复杂疑难问题,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实地会商解决问题。“一回访”即上门回访:对下访过程中已经处理并答复的问题的落实情况进行回访,检查有关措施和处理意见是否全部落实到位,有无新的情况出现和新的矛盾产生,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4、带着责任强队伍,帮助加强组织建设。重点搞好“四个督导”:一是督导抓好班子建设。结合“一述双评”考核结果,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思想政治、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建设,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切实解决好部分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软弱涣散和战斗力不强的问题。二是督导抓好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村“两委”任期目标责任制、“一村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县级重点培养机制和农村党员“一册一线”教育管理机制等机制,全面落实“一定三有”政策,科级领导干部要与所挂点联系的村干部谈心谈话1次以上,切实掌握党员干部队伍存在思想状况。三是督导落实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深化“三培两带两服务”活动,推进农村党员“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继续推行“创业金融扶持试点”,完善村级低限运转经费保障、村干部误工补贴、离任村干部补助、村干部养老保险等制度,认真落实符合省市规定条件的离任村支书、村主任的经济待遇。推行“村级困难党员扶助基金”建设的做法,健全困难党员定期走访慰问、困难党员扶助等制度。四是督导抓好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以阵地规范化、制度标准化、活动经常化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认真组织开展好党组织创先争优、结对共建等活动,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六、活动步骤

1、动员阶段。月日至月日。召开全镇“转变干部作风,解决实际问题”领导干部下基层工作活动月活动动员大会,对此次活动进行动员部署。

2、实施阶段。月日至日。动员大会结束后,工作团成员进驻各村,结合各自部门职能、目标任务全面开展工作。

3、总结阶段。月至日。工作团、工作队对活动月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总结及相关表格上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县委推荐活动月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优秀调研文章和好事实事奖。

七、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成立扬眉镇“转变干部作风,解决实际问题”领导干部下基层工作活动月活动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政府副镇长任副组长,挂点扬眉镇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头参加活动,确保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取得实效。工作团每周一要制定详细的活动日程安排,每周五下午要召开一次碰头会,交流工作经验,安排下周任务。各工作队每天下午之前将《活动月工作队日报表》,每周五下午之前将《工作队活动进展情况汇总表》报镇政府办公室,由镇政府办公室统一汇总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干部撰写的调研文章于月日前交县委政研室。

2、率先垂范,树好形象。活动月期间,领导干部要统筹安排好日常工作,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下基层要轻车简从,不讲排场,不摆架子,做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不给基层加负担,不给群众添麻烦。要真正同基层一线的群众和服务对象交朋友,同基层干部和群众一起出主意、想办法,解决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要以良好形象、良好作风开展工作。

产业扶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服务;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土地作为主体的综合整理,确保耕地使用面积,根据国家国土资源局《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其目的是对农村土地进行科学开发、利用,开垦耕地面积、土地复垦和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整理,增加农业基本建设投入,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其项目范围包括荒山的开发、农田的平整、农田的水利建设、村庄的道路完善、村庄的整体规划整齐有序,居住环境美好。为确保耕地面积总体平衡的同时,改变农村新面貌,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

1 土地在当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须生产资料,是农民生存的根本。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土地面积广阔,农业生产条件比较落后是发展中国家。广大数亿农民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国家才能稳定,社会才能更快发展。近10a来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实施,增加了耕地面积,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坏境,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当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1.1 改善了农田的基础设施

建平县基本农田大体上分为两部分,一是平原地区,主要分布在老河地区如三家、太平庄、黑水等乡镇;二是丘陵山区,占全县大部分土地。近年来,建平县国土资源局共完成国家、省、市整理项目32个,面积9654.53hm2,不仅实现了全县耕地占补平衡有余,而且大幅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对农田进行平整由小块变大块,有利于农机作业,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大大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经过开展土地整理项目,增添农田的水利设施,改造了农村电网,扩宽了乡村道路,开发荒山造林,修缮了农村住房,新设计整理了村庄街道,改善居住环境,使农民心情愉快,为建设新农村增强了信心。

1.2 确保耕地的高效利用

建平县大部分土地属于丘陵山区,农田地块分散、大小不等,道路狭窄、零乱,土墩、坟墓、杂树星罗密布。通过土地整理,丘陵山区地段修梯田,改造土壤结构,增加耕地面积,使农田土地连片,有利于机械化操作。同时,兴修水利,增加的滴灌,提高了农田的增产增值;乡间道路狭窄变宽、零乱整理变为有规则;农民进城务工土地闲置,为了使其复垦,采取“以租”、“集体土地流转”、“以地入股”等形式农业建设逐步形成新一轮的占地热潮;农村房屋的改造换新,使其开发利用开商店、搞养殖创造经济价值。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的土地整理补充耕地,提高了耕地的单产能力,增加了经济效益。

1.3 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建平县部分乡镇没有矿产资源还属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是建平县各级领导班子的工作重点。自实施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来,通过多方筹措社会资金,还有国家扶贫安排了项目资金,8a累计安排资金超过3.5亿元。使农民增加了收入,为了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由于土地整理改善土质,改变原始耕地使用性能,增加了农田的单产,从而提高了农民收入,活跃了农村经济,为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1.4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由于建平县部分乡镇山地矿产开发,易破坏环境,对于采矿尾砂用于平整土地,对于废弃矿井采取回填,种植树木,有效的保护了环境。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 查找土地整理过程中存的问题

2.1 土地整理工作应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通过几年的土地整理工作经验认为,该项目应该围绕新农村建设服务。农村土地整理项目从农田基本建设出发,增加农田的平整,丘陵修梯田造地为主;增加农田的水利建设投入,已解决辽宁朝阳长期干旱问题;对矿区生产过程中山地和林地及其植被环境破坏等的治理;对村庄建设的治理;通过土地整理有利于贫困地区的农民经济收入,起到扶贫发展区域经济的牵动作用;具有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2.2 提高工程质量、防止腐败发生

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在实际操作中,国土部门建立巡查,健全乡、村、组监察网络和群众举报制度,乡、县、市三级建立公开举报电话,防止出现土地整理项目出现虚假工程、欺骗工程;如在路旁栽种几行树、修几处水泥灌溉渠等就能骗到项目工程款。土地监管部门确实做到地动我知,监管到位。防止干部从中从事苗木、砂石生意中攫取利益,对监管不到位、知情不报的,将按有关规定从严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农村土地整理工程预决算往往是乡镇国土所代办,造地款流入村政府,而后是村支书一人说了算,形成了无人监管的“真空”失控状态。对于上述情况要依法从重追究经济责任、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 逐渐完善土地整理工作中的建议

3.1 国土部门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相应土地整理项目审批标准

农村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农村土地千姿百态,所以要因地制宜制定土地整理项目审批制度标准。有些项目已增加土地面积为目标,平整土地及其连片整理,丘陵的梯田建造,这样应该以增加土地面积为标准;有些项目则以改善矿产破坏生态环境为目标,恢复植被,改善自然环境为标准;有些是为改善畜牧养殖条件为目标,应根据畜牧养殖圈舍建设标准或规程进行审批;有些项目则是改善人们居住条件为目标,应根据新农村建设标准审批。对不符合相应标准的项目不得审批。同时,还要考虑符合当地经济发展,能够提高人们收入。只有这样的土地整理项目才有意义,才能够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3.2 建立建全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责任制

农村工作比较复杂,有很多困难,在土地整理项目工作中,应根据相对应的标准,土地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设计、规划,在项目施工地向社会公布质量标准,工程质量检查单位名单,工程质量验收单位,并规定相应的责任。如农业项目,组织农业专家进行规划、设计;水利应组织水利专家参与规划设计;畜牧项目组织畜牧方面专家进行规划、设计。并且组织能够受益的群众进行监督、检查。总之,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完善土地整理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3.3 发动社会力量监督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的质量问题

前期准备工作与规划设计之间、规划设计与项目施工之间均存在一些重复性的工作。为了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中,消除各阶段之间重复环节,聘请各方面专家进行评估论证,必要时进行现场办公,通过优化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不仅可以缩短工期,更有利于提高项目质量。

3.4 国土部门在土地整理工作中,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措施

在新农村建设规划选址、用地面积、功能布局等方面借助土地整理工作中给予帮助。新村建设涉及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安排,保持同步。积极争取“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指标,努力为新农村建设用地提供用地保障。积极推进农村废弃地和宅基地复垦整理,对符合要求的旧村土地宜耕则耕,宜建则建,优先用于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并借助于土地整理工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舰,吴冠岑,胡明山.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范动作的若干问题[J].国土资源,2005(02).

[2] 廖琴兰,仵宗卿,伍黎芝.关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J].资源与产业,2007(09).

产业扶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摘要:“双学双比”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妇女发展活动,已经走过近20年的风雨历程,成为持续时间最长、参与范围最广、涉及部门和人数最多的农村妇女发展项目,积累了丰富经验,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报告力图对“双学双比”活动进行评估,科学总结这一活动的特点与成效,客观分析现存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对“双学双比”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D442.9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4-2563(2008)02-0015-13

The Practice Exploration of Women's Move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sessment Report on"Shuangxue Shuangbi" Campaign

Research Group of Women's Studies Institute of "Shuangxue Shuangbi" Campaign

(Women's Studies Institute of ACWF, Beijing100730,China)

Key Word: " Shuangxue Shuangbi " campaign, effects and characteristics,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assessment

Abstract: As a campaign for women's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 Shuangxue Shuangbi " campaign has gone through a long way of about 20 years in China . It has become a rural women's development project with the longest duration, the broadest participation and, the most departments and people involved, and also with rich experience and profound influence. This report attempts to assess the effec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 Shuangxue Shuangbi " campaign,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 the challenges it is facing, and put forward a policy proposal for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989年初,根据中国农业面临的严峻形势,遵照党中央关于全党动手,大办农业的指示,在各地妇联经验创造的基础上,全国妇联联合农业部、林业部等12个部委(现已增加至19个部委),在全国各族农村妇女中开展了“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 比贡献”竞赛活动 (简称“双学双比”活动)。“双学双比”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妇女发展活动,已经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近20年的风雨历程,成为持续时间最长、参与范围最广、涉及部门和人数最多的农村妇女发展项目,积累了丰富经验,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本报告力图对“双学双比”活动进行评估,科学总结这一活动的特点与成效,客观分析现存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对“双学双比”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评估的背景和意义

“双学双比”活动从20年前面向农村妇女群众和妇联组织开展的竞赛活动,发展到目前具有综合性的农村妇女发展行动,取得了“六个一批”的丰硕成果,即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一批“妇”字号农林科技示范基地;一批农村妇女合作经济组织;一批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转移品牌;一批为农村妇女服务的巾帼志愿者;一批具有带动效应的巾帼示范村。[1]20年来,“双学双比”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管理机制和社会影响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运动的成功探索,值得认真总结和评估。

第一,总结和评估“双学双比”活动,是从理论上探索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当代中国妇女运动实际相结合,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妇女运动理论的需要。将“双学双比”活动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可以贡献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新时期中国妇女运动。

第二,总结和评估“双学双比”活动,是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性别主流化道路的需要。社会性别主流化是联合国倡导的、中国政府承诺的一项促进性别平等的有效战略,它要求国家和地方建立促进性别平等的工作机制,政府承担首要的责任,妇女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发挥重要作用。20年来,“双学双比”活动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分工日益明确,妇联组织的作用不断增强,在实践中探索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推动农村发展的社会性别主流化道路。从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角度总结和评估“双学双比”活动,有利于中国更好地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更好地实现中国政府对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国际承诺,更好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性别主流化道路。

第三,总结和评估“双学双比”活动,是在新形势下提升妇联组织能力,创新妇联组织工作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在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对妇联组织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妇女利益与需求的多元化对妇联工作提出了新期待。作为妇联组织的一项重要的主体活动,在近20年的实践中,“双学双比”活动的工作理念不断更新,工作内容日益拓展,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各级妇联及成员单位进行了积极探索,创造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一些值得吸取的教训。通过总结和评估,可以对各地的好经验和好做法进行理论提升,对问题和教训进行理论剖析,有助于加强妇联组织的能力建设,更好地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创新新时期的妇联工作。

二、评估框架与方法

(一)评估框架

“双学双比”活动具有活动内容多、活动载体多、涉及部门和人数多、持续时间长、参与范围广等特点,在短短的几个月对这样一个庞大的活动进行全面而科学的总结和评估,是一个挑战性相当大的工作。本报告力图从政府部门、妇联组织及农村妇女群众三个层面总结和评估“双学双比”活动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特点,客观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深化“双学双比”活动的对策建议。评估框架如表1所示。

(二)评估方法

按照评估框架的要求,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本项目组采用文献收集、实地考察、焦点组访谈和个人深入访谈等方法对“双学双比”活动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调查研究。评估以文献资料分析、焦点组访谈和个人深入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为主,适当结合定量方法进行。

1.文献收集与分析

课题组主要收集、查询和分析了以下几种文献资料:

(1)有关“双学双比”活动的政策文件、领导讲话、会议记录、通知、工作汇报等。

(2)《中国妇女报》有关“双学双比”的报道:一是以“双学双比”为关键词对1989-2007年的《中国妇女报》进行全文检索收集的文献资料, 共2011篇。二是以“双学双比”为关键词对1989-2007年的《中国妇女报》进行题目检索收集的文献资料,共计158篇。

(3) 1989-2007年国内期刊中有关“双学双比”的文章。主要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进行收集,以“双学双比”为关键词搜索题目收集到文章115篇,以“双学双赛”为关键词搜索题目收集到文章2篇,以“三学三比”为关键词搜索题目收集到文章2篇,共检索到119篇文章。文章来源期刊有40种,其中,《中国妇运》发表文章为50篇,占所有文章的42%。

(4)国外专家学者有关“双学双比”活动的研究成果,共收集到5篇文章。这些文章主要对开展“双学双比”活动的主要目的和时代背景、“双学双比”的方式方法、“双学双比”活动的经验进行了讨论。他们一方面肯定了这项活动的鲜明时代特征和对妇女、对国家农业增收政策的积极影响,以及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同时指出活动在赋权妇女、推进性别主流化、改变家庭内部的权力关系和社会性别角色定型方面的不足。因此对 “双学双比”活动的可持续性问题表现出一定担忧。[2](P79-84)[3]

2.焦点组访谈和座谈

项目组先后组织了4次焦点组访谈和座谈,分别与西部5省妇联主席及主管“双学双比”活动的副主席、华北、东北及华东部分省市妇联主管“双学双比”活动的副主席及发展部部长、全国协调领导小组合作单位联络员及农村妇女进行了焦点组访谈和座谈,了解不同群体对“双学双比”活动的参与、认知和获益情况及需求与建议。具体情况见表2。

3.个人深入访谈

项目组精心选择了两位分管“双学双比”活动15年以上的省妇联副主席进行深入访谈,着重了解她们在西部贫困地区和东部较发达地区开展“双学双比”活动的过程、经验、困难及建议。

由于时间有限,本项目的调查研究还不够充分,特别是对不同层次活动的领导者和参与者的个案访谈和焦点组访谈数量不足,地域分布不够广泛。因此,本项目的评估研究结果是初步的,评估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加强。

三、评估结果

(一)“双学双比”活动取得的成效与特色

“双学双比”活动开展20年来,始终坚持“急党政所急、帮妇女所需、尽妇联所能”的方针,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以服务农村妇女、促进妇女发展为己任,不断深化活动内容,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从而使“双学双比”活动成为妇联工作经久不衰的一个品牌。这个活动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与它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分不开,这几个方面的特色综合起来使得“双学双比”活动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发展行动。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理论指导,与时俱进地贯彻落实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妇女运动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认为,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人们在社会上和家庭中的地位,归根结底是由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决定的;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作用。“双学双比”活动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灵活运用于中国农村妇女发展运动实际的伟大实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妇女解放和发展道路,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当代中国妇女运动实际的紧密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尊重妇女的主体地位,注意发挥妇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农村妇女的发展与农村经济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围绕国家经济建设中心,发动妇女这支伟大的人力资源为农业和农村发展作贡献。

第二,充分认识到妇女的经济地位对其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基础作用,把动员妇女参加社会劳动作为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引领农村妇女成为农村经济和家庭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注重提高妇女经济地位的同时,积极培养农村女性人才,推动农村妇女广泛参与农村社会公共事务和民主管理,使一大批妇女带头人进入村级领导班子,在农村管理民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把组织妇女学文化、学技术、学科学、学管理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把提高农村妇女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妇女树立“四自”精神、鼓励妇女成为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生力军作为活动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把“竭诚为农村妇女服务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妇女群体利益和需求,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和资源为妇女提供技术、资金、项目。

第四,充分认识到妇女组织在妇女运动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妇联组织的能力建设,发挥妇联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宣传优势和协调优势,增强了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开拓了社会化妇女工作的新机制,实现了妇联工作效益的最大化,树立了妇女工作者的新形象。

第五,认识到妇女运动的发展需要优化的环境、倾斜的政策和广阔的空间,因此在倡导和动员政府和社会支持,获取广泛的社会资源方面下足了功夫,使“双学双比”活动成为“党委政府满意、妇女群众满意、基层干部满意”和“国家受益、妇女群众受益”的一项意义深远的妇女运动。

2.创建了社会化的工作模式,催生了社会性别主流化机制

“双学双比”活动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将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纳入主流的产物。例如,“双学双比”活动的第一份文件就是由全国妇联与农业部、林业部、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国家民委、水利部、商业部、广播电影电视部、中国科协、中国农业银行、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共同发起的。这12个部委和妇联组织一起搭建了第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工作社会化平台,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性别主流化机制的雏形。20年来,“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已由12个发展到19个,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工作机制。其中,既有与政府部门横向合作的工作机制,也有各级妇联组织之间纵向合作的工作机制以及妇联内部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通过这个有效的工作机制,使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被纳入了主流部门的政策、计划、项目和资金预算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实现。

其工作机制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双学双比”活动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首次创建了与政府部门及其他群众组织横向联合的社会化工作机制,既为妇联提供了将妇女工作融入政府部门主体工作的机会,也促进了政府部门对妇联工作的重视。在调查访谈以及各种经验汇报总结中,大家一致认为,20年前,由妇联和有关政府部门联合成立的“双学双比”活动协调领导小组,是妇联创新工作机制、探索社会化工作格局的一次历史性创举。20年来,妇联组织一方面积极促使“双学双比”工作与政府职能有机结合,依托政府部门的行政力量规划和落实活动各项任务,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承接政府的部分职能,使政府部门越来越认识到妇联工作对各部门工作的推动,认识到“双学双比”活动对政府工作的贡献、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从而对“双学双比”活动和妇联组织的认可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把配合妇联发起的“双学双比”活动作为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一项工作。分管“双学双比”活动近20年的北京市妇联副主席回忆到:当年主管农业的北京市副市长在担任市“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时曾说过:“双学双比”是你们(妇联)的,也是我们(农口)的,但是归根结底是我们的。1994年,陈俊生同志在全国农村妇女参与发展暨“双学双比”活动研讨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把在农村妇女中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当作份内的事情来办,要自觉地去办,不能当作额外负担,要创造条件,增强服务,使这项活动深入发展。”这段话生动地体现了政府对于推动农村妇女发展的责任意识,明确了政府领导,妇联协调,多部门合作开展“双学双比”活动的基本原则。

(2)促进政府部门在政策、计划、项目和预算等方面向妇女倾斜。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全国妇联与18个协调单位联合出台了19个政策性文件。(见表3)在“双学双比”活动的推动下,一些政府部门找到了部门职能与“双学双比”的结合点,开始在自己的主体工作中纳入性别意识,并有意识地将政策、项目、资金向农村妇女倾斜。例如,农业部始终在科教兴农方面把农村妇女作为培训的主要对象,与全国妇联联合开展“千万农家女百项新技术推广培训计划”、“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多项活动,规定在培训中妇女应占的比例,保证妇女受益。2007年劳动部领导在“全国‘双学双比’和‘巾帼建功’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保证“将加强与全国妇联的密切协作,根据自身的职能,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继续向农村妇女倾斜。”再例如,1996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与全国妇联联合开展“巾帼扶贫行动”,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扶贫部门在安排项目扶贫资金时,要把巾帼扶贫项目列入计划,对妇联申报的扶贫项目,在条件同等的情况下,给予优先安排。”此后,妇女优先的原则始终贯彻在国务院扶贫开发的政策和项目规划与实施中。各级政府、各级协调单位对活动在政策、项目上的支持以及资金的持续提供和稳定增加,等等,无不体现了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在主流部门观念和实践中的渗透和影响。这对推动活动的深化和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3)加强了妇联组织能力建设,提高了妇联的宣传倡导能力。妇联在开展“双学双比”活动中,充分调动了自身的潜能,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和“运作”等倡导活动,使“双学双比”活动得到党和国家领导、各合作单位、社会各界以及妇女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为活动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支持性环境。具体表现为:

第一,通过汇报、展览、召开研讨会、提交调研报告等方式争取中央领导重视和社会认同。如1992、1994年等年份专门就“双学双比”活动开展情况向党中央国务院进行汇报,1999年开展“双学双比”10周年成果展览,1991、1994、1999、2004、2005、2007等年份开展“双学双比和巾帼建功专题研讨会”和“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研讨会”,2007年向中央领导提交“万名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等等,争取到了、、朱基、王兆国、回良玉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第二,通过竞赛策略和进行典型表彰奖励等激励机制,把政府部门、妇联组织和农村妇女有机联结起来,形成多方互动共勉的积极协作关系。“双学双比”在有的地区被改称为“双学双赛”,更加突出了竞赛对于活动的意义。从活动开展伊始,各地就围绕地区农业发展规划的目标,与农业生产的总体布局相协调,根据地区资源优势和妇女特长,组织妇女粮棉油菜生产区、农业综合开发区、庭院经济和乡镇企业等领域参与各种各样内容与形式都丰富多彩的开发性、专业化和规模化竞赛活动,并使竞赛活动形成一定气势和特点。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比赛的领域也逐步从生产领域延伸到流通领域,调动了农村妇女参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积极性,促进了妇女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竞赛不仅带起了一批新兴的产业,而且推出了一批批的女能人和带头人,并通过对不同领域和农业项目中出现的典型表彰奖励等方式,使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找到了本领域涌现出的妇女先进人物、妇联组织找到了发挥妇联协调能力的工作平台、农村妇女找到了进取的目标和方向,实现了个人的价值和尊严,从而形成多方互动共勉的有利环境。

第三,通过媒体宣传,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影响。尤其是在活动早期,宣传动员更是获取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社会认同、妇女参与的重要手段。1991年,陈慕华大姐指示加强对“双学双比”活动的宣传报道,全国“双学双比”活动协调小组发出了《关于加强“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宣传的意见》,根据这些指示精神,各地充分运用媒介组合的方式,做到广播里有声、电视上有影、报刊杂志有专栏,使活动宣传实现了广泛覆盖,取得了良好效果。1995年,以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为契机,宣传了一大批杰出的农家女,甚至把农村妇女推向了国际领奖台。从对《中国妇女报》的内容检索结果看,1995年对“双学双比”活动的相关宣传达到了最高峰,为206篇,居次的是开始大规模宣传“双学双比”活动的1991年。从题目检索结果看,1991年宣传最多。(见表4、表5)2007年1月,甄砚同志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推动“双学双比”活动深化发展》一文中又强调要“围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并就与媒体的合作提出了很具体的要求,对活动的持续开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同年,《中国妇女报》在“双学双比”领导小组的支持下专门开辟“乡土中国”专栏,使“双学双比”活动的宣传有了新的平台。

第四,妇联在争取政府部门和社会支持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加强了妇联组织的纵向合作和妇联内部资源的整合。在访谈中,北京市妇联副主席说:“双学双比活动中,妇联与协调部门要合作成功需要设计,而设计需要智慧和能力”。福建省妇联主席也谈到:“双学双比运作的主体是妇联,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于妇联组织的运作能力”。“双学双比”活动是妇女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结合的有效载体,如何通过设计和运作使党委政府认识到妇女工作是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到妇联是党委政府抓农业的得力助手,需要妇联干部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工作的热情、智慧以及能力。北京市妇联介绍了在活动“设计”上采取的一系列方法:每年开表彰会,邀请领导和协调部门参加;每年“三八”节请协调单位对口慰问,解决妇女遇到的实际问题;每年约同协调单位一起检查妇字号基地,了解妇女需求;寻找妇联与协调部门工作的结合点,双向支持,妇联提供信息,职能部门提供技术、资金和项目。这些策略为各部门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和与其他部门的竞先意识,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妇联通过发挥代表、教育、参与和服务的职能,提高了上下左右协调能力和服务能力,提高了妇女干部素质,树立了妇女干部的威信和新形象。在注重与协调单位开展横向合作的同时,妇联组织的纵向合作也通过开展活动、运作项目、争取政策、分享经验而日益紧密,妇联内部资源也在活动领域不断拓展的情况下得到整合。

(4)推进了有关部委的分性别统计。“双学双比”活动的持续开展一直呼唤着性别统计。1999年,张世平同志在文章中对“双学双比”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时指出:“活动缺乏一套科学的评估统计方法,对活动效果无法进行定性定量测评,统计数字的主观性、随意性较强。因此,加强性别统计是活动不断发展的要求”。[4]在“双学双比”活动的促进下,一些部委开始在其业务工作中开展分性别的统计,收集分性别的统计数据,如2004年,“双学双比”活动成员单位――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统计局,建立了有性别意识的贫困监测指标体系,建立了妇女劳动力、劳动时间比重、7-15岁女性在校率等分性别指标。农业部也要求在农广校进行分性别统计,为评估活动效果、有效开展进一步的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双学双比”活动的开展,使政府有关部委更加认识到促进性别平等和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意义,也在与其他部委的合作中认识到了差距,学习到了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方法;“双学双比”活动的开展,使政府部门改变了对广大妇女素质低的刻板印象,更加认识到妇女的潜力,增加了促进妇女发展的意愿;“双学双比”活动的有效运作和明显成效,使政府部门认识到了妇联组织的能力,增加了与妇联组织合作的意愿,为今后妇联促进社会性别主流化创造了条件。

3.与时俱进地更新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贴近广大农村妇女的生活

“双学双比”活动有持久的生命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与时俱进地更新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贴近广大农村妇女的生活。

在“双学双比”活动的起步推广时期(1989-1998年),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大办农业、科教兴农的战略部署,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一优两高)农业,“双学双比”活动定位于“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通过“一学二赛三服务”,鼓励妇女积极参与农村改革发展,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促进了农村妇女地位的提高。

在“双学双比”活动的加速发展时期(1999-2002年),随着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双学双比”活动自觉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大力推进“巾帼科技致富工程”,鼓励妇女学技术、学经营、学管理,兴建科技培训、科技服务、科技示范三大网络,为提高农村妇女的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在“双学双比”活动的拓展深化时期(2003年至今),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双学双比”活动以“巾帼示范村”创建为切入点,引导妇女全面参与新农村建设,在培育新型女农民,鼓励妇女创业就业,帮助妇女持续增收等方面不断探索,使“双学双比”活动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妇女发展的创新实践。

由此可见,“双学双比”活动紧扣时代的脉搏,在不换镜头、不变调的情况下不断为活动输血,赋予活动以持久的活力。

除了不断更新的活动内容,“双学双比”活动一直在创新活动形式上下功夫,以求实效。活动的项目化运作是各地妇联和合作单位普遍认同的有效形式,通过因地制宜的积极探索,积累了很多经验。长期负责“双学双比”活动的甘肃省妇联副主席管春梅在访谈中强调项目化运作的重要性。她说:“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开展相关项目,2000年西部大开发后,工作越来越实,越来越项目化。围绕扶贫开发而开展的小额信贷项目不仅加快了妇女脱贫致富的步伐,而且使妇联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工作经验,开始有能力争取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援助,并进行广泛的筹资活动,使‘双学双比’越来越实,而不是流于口号式的、号召式的空泛的运动,项目解决了老百姓的实际问题,就会受到欢迎”。天津市妇联把项目化运作作为在农村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对妇字号基地实施项目化管理,不仅争取到国内资金,而且争取到联合国项目资金支持。她们总结认为,项目化运作有设计、有目标、有评估、有奖励、有组织保障,有一个完整的流程,管理规范,有助于激发工作者的活力。

4.增强妇女的发展能力,使“赋权”的妇女发展理念在妇联工作中萌芽

赋权妇女即是赋予妇女权力,使女人获得与男人同等的地位,平等参与发展过程,从而与男人在平等基础上控制各种生产条件。在中国,“双学双比”实际上是妇女赋权理念在妇联工作中的萌芽状态。活动初期,以妇女的经济赋权为主,发展到现在,对妇女的赋权已经远远超越经济领域,延展到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并极大地提高了妇女的自主意识和发展能力。

(1)妇女的经济赋权。妇女的经济赋权指改善妇女在两性权利和资源分配方面的不平等状况,改善妇女的经济状况和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双学双比”活动的初衷和活动设计即是改善妇女的经济状况、实现妇女经济赋权。20年来,这一目标从未改变。首先,学文化活动提高了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为她们进一步参与经济活动打下了基础。其次,学技术活动提高了妇女参与农业和市场经济活动的能力。第三,学经营、学管理活动提高了妇女参与农业生产经营的管理和决策能力,使她们从单纯的生产角色发展为生产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第四,“双学双比”活动提高了妇女的收入水平和家庭地位。妇女的收入在家庭经济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直接提高了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提高了她们在家庭中的发言权。同时,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民主、和谐,代替了男主女从、夫唱妇随的传统依附关系。

(2)妇女的政治赋权。通过参与“双学双比”活动,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在“双学双比”活动中涌现出的女能人、女带头人、女状元中,有很多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村民小组会议、参与两委选举甚至作为候选人去参选,积极地参与社区管理。还有的被选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村干部,在参与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3)妇女的社会赋权。“双学双比”活动还带动了农村妇女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使社会进一步发现并认识了妇女的伟大作用和力量,逐步荡涤着歧视妇女的封建残余思想。活动提高了妇女对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意识到了自己的主人翁身份,提高了对社区和社会的拥有感,还促进了她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心。

(4)个人心理/意识层面的赋权。“双学双比”活动重视参与者的自我赋权,即强化内在服务机制,促进妇女互相学习、不断进步。广大农村妇女正是在参与“双学双比”所获得的成绩和显示出的贡献中,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价值,继而又引发了竞争意识、追求意识,推动她们向更高的目标奋进。她们还以科技意识、人才意识、公民意识替代了以往的宿命观、传统生产模式、多子多孙生育观。

总的来说,“双学双比”活动促进了妇女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心理/意识上的赋权,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此外,运动也影响了社会性别关系,使妇女的传统角色和地位发生了很大改变。

5.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突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双学双比”活动自开展以来就立足各地的不同自然社会条件,因地制宜,利用优势资源,针对地域特点推动“双学双比”活动的开展,这不仅丰富了“双学双比”的内涵,更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在中西部地区,“双学双比”活动突出表现为“两个结合”:一是与少数民族特点相结合,二是与扶贫工作相结合。

中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区,结合民族优势开展学比活动是“双学双比”活动的一大特点。自治区的酥油产业、新疆自治区的刺绣编织产业,不仅帮助少数民族妇女增收致富,还鼓励扶植了一大批有民族特色的乡镇企业,为当地经济做出了贡献。同时,边疆地区的稳定对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于是各级妇联组织在广大新疆地区妇女中将“双学双比”与教育、扫盲等活动结合起来,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团结。值得一提的是,新疆妇联结合区域实际,在“双学双比”基础上又创造性地增加了“学政治,比民族团结”的内容,成为“三学三比”活动,对“双学双比”活动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中西部地区也是相对贫困的地区,“双学双比”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始终和扶贫工作紧密结合。“巾帼扶贫行动”把提高贫困地区综合素质作为扶贫重点,把扶贫工作纳入政府计划,争取资金扶持启动,以项目和基地为依托,帮助贫困妇女脱贫,还注重培养一批女能人,发挥她们的示范带头作用。在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双学双比”活动与小额信贷、“大地之爱・母亲水窖”等项目有机结合,成为帮助贫困妇女脱贫的有效载体。山西吕梁山区妇联探索出的连环脱贫成效显著,创造了资金一次投入,循环使用,流动增值的新经验。组织贫困妇女劳务输出也是脱贫的有效途径,山西省开展了“十万妇女出太行,十万妇女奔小康”活动,云南、贵州、四川、甘肃等地也相继组织几十万妇女外出务工。这些外出妇女既开阔了眼界,又学到了技术,有的妇女带资金和技术回乡般企业,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在东部地区,“双学双比”活动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五个利用”:一是利用城市化机遇,适应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适时地将“双学双比”活动从田间地头拓展到乡镇企业、市场和流通领域;二是利用农业产业化趋势,推动以妇女为主体的优势产业群和产业带;三是利用市场化的机遇,带动“双学双比”活动更有效地实施项目;四是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创新“双学双比”活动的载体和形式;五是利用先富起来的优势,和中西部贫困地区手拉手结对子,积极帮助中西部贫困地区脱贫。

(二)“双学双比”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理论研究有待加强,活动的经验需要得到及时的总结和提升

在我们收集到的有关“双学双比”活动的文章中,存在着“五多五少”的现象,即典型人物介绍多,科学的案例分析少;针对活动开展情况的介绍和汇报多,针对活动内容和工作机制进行的总结与反思少;对具体项目和效果的报道多,对活动发展方向的思考和探索少;妇联媒体的宣传报道多,其他媒体和学术刊物的宣传和研究少;谈论“双学双比”活动的成绩多,客观分析问题的文章少。(见表6、表7、表8)在如何将“双学双比”活动对中国妇女的解放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怎样考察“双学双比”在中国妇运史上的意义,如何将有中国特色的妇女工作、妇女运动实践上升为有中国特色的妇女理论建构和中国经验的提炼方面,相关的思考比较少见。

另外,“双学双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赋权妇女、推进妇女工作主流化的实践,它在赋权妇女、推进社会性别工作主流化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的理念创新和工作机制创新。

再次,如何将“双学双比”活动中一些微观的妇女工作理论化,如何利用学术研究总结经验、发现规律、特色、不足与提出政策建议,也是一个需要加强的地方。理论研究的缺位,是“双学双比”活动一个明显的不足,有意识、有步骤地构筑理论与研究支持体系,对于“双学双比”活动的持续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活动内容和形式有待创新,活动需要广纳人才,拓宽覆盖面

“双学双比”活动主要是针对农村妇女、在农村地区开展的发展活动。在当年城乡流动不活跃的情况下,“双学双比”活动比较容易覆盖到农村妇女群众。20年来,随着农村人口和社会结构的迅速变化,特别是城乡流动的加剧,许多农村妇女流动到城市,或者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间,难以持续性地参与活动并从中受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今后几年中城乡流动妇女的数量还将不断增多;与此同时,由于新农村建设政策的逐步落实,返乡创业的农村妇女群体也可能增大。因此,“双学双比”活动需要在内容和机制上创新,既要服务于留守在农村的妇女群众,也要服务于往返于城乡之间的农村妇女,还要吸引返乡创业的农村妇女,以多元化的活动内容满足处于不同生活状态下农村妇女的不同需求,才不至于出现活动覆盖的空白地带。因此,创新“双学双比”的活动内容和载体,加大农村妇女的培训力度,以活动吸引青年女性留乡、返乡创业,是新农村的客观需要。

3.活动的主流化程度有待提高,社会化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双学双比”活动最初的设计就具有主流化色彩,但其主流化的程度仍需要不断提高。一是领导的认识方面。一些政府部门领导依然对“双学双比”活动缺乏责任意识,认为政府部门的角色仅仅是配合妇联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存在应付的现象。二是机制设置方面。尽管“双学双比”协调小组成员已经由最初的12个增至19个,但“双学双比”领导小组仍然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组织,活动的战略性、计划性较差,没有实现常态化。有的成员单位十分积极,合作频繁,将本部门的工作与“双学双比”活动密切结合,有的部门对“双学双比”活动的认识依然比较陌生,难以将业务工作与“双学双比”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找不到切入点,对未来合作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在基层妇联与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中,存在靠关系、熟人的“事在人为”、“因人而异”的现象。“双学双比”活动要做大做强,必须进一步增强和发挥协调单位的作用,使之由一个松散的结合体变成一个更富实效的组织,需要用机制来代替人际关系,改变因人而异的状况,换人不换调。三是分性别统计方面。性别统计有助于将分性别的需求纳入进一步的发展政策、规划、设计、实施、执行和评估之中,促进社会性别主流化。尽管“双学双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一些政府部门的分性别统计,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一些部委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不仅缺乏分性别的统计数据,而且也没有建立分性别的统计指标的计划。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全面准确地了解妇女的需求和现状,也不利于科学决策。四是经费预算方面。各地对“双学双比”活动的经费预算数额差距较大。在基层,“双学双比”活动经费的计划性不强,随意性较大,不利于持续有效地开展活动,也不利于扩大受益面。

4.旨在提高农村妇女发展能力的倾斜性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

近年来,全国妇联抓住建设新农村的历史机遇,致力于推动有关政府部门出台旨在提高农村妇女发展能力的倾斜性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提高农村妇女的发展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还存在地区不平衡性。例如,2004年,全国妇联、财政部、农业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科协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意见》(妇字[2004]7号),要求“各级财政、农业、科技、教育、林业部门……在制定有关农民培训的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中,明确提出农村妇女的培训指标和比例。”并且,对各级农业部门的“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提出了明确的比例和要求,即农村妇女的培训比例要达到40%以上;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提出了“要加大对农村青年妇女的培训力度”;针对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的“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五大培训工程,提出“要保证农村妇女培训适当比例”;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农村职业教育、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乡镇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农村科技致富骨干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农村基层管理人员能力培训中,也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接受教育培训的比例”;针对各级林业部门的退耕还草工程,提出“要将农村妇女培训纳入总体培训规划,加强对农村妇女的林业科技知识培训”等等。但是,各地执行上述政策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地方高度重视,落实到位;有的地方,以政策中比例要求含糊,缺乏执行的目标要求和强制性为借口,没有制定具体落实措施,使政策执行流于形式。 再例如,2005年7月,全国妇联 、农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意见》(妇字[2005]22号),将比例要求拓展到“阳光工程”,指出,“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对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列入‘阳光工程’培训计划,力争妇女参加培训的比例达到40%以上。” 2006年2月,《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动员组织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妇双领字[2006]1号),在比例要求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将40%的比例要求扩展到各级农业、教育、科委、科协、供销等部门,指出,“在各类培训中,保证农村妇女的比例达到40%以上。”但是,在某些地区和某些部门的培训工作中,女性占40%的比例仍没有完全达到,特别在基层存在比例淡化、边缘化的倾向。

5.农村妇女群众的主体意识有待增强,基层妇联组织的能力需要提升

“双学双比”活动的主体是农村妇女群众,为农村妇女群众提供最直接服务的是基层妇女组织。但是,由于活动具有自上而下发动、组织和动员的特点,又是在重男轻女思想文化根深蒂固的农村开展,满足的主要是妇女的增收致富等现实性需求,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不平等的性别角色分工。同时,在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男性劳动力大量外出,传统性别分工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随着妇女承担农业劳动强度的增加,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问题也愈益凸现出来,这些问题也成为制约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双学双比”活动的障碍。因此,在一些地方农村妇女群众参与活动时主体意识不足,有被动参与的现象。

一些基层妇联组织在活动开展中限于理念、能力及经费不足,对服务对象的需求缺乏了解,对当地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缺乏设计,对活动过程缺乏管理,对活动效果缺乏评估,从而使活动针对性差,难以调动妇女的积极性。当然,上级妇联需要更充分地考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中国国情,合理地设计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基层妇联的自主性,真正实现服务基层、服务妇女的目标。

四、推动“双学双比”活动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文基于前面的分析评估,对推动“双学双比”活动更加持续有效的开展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增强“双学双比”活动的科学性

“双学双比”活动持续有效发展的关键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活动的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双学双比”活动的科学性主要指:活动的目标更加清晰,规划更具战略性,计划更具可操作性,统计、监测和评估更有常规性。

第一,建议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总目标和总要求,制定今后20年“双学双比”活动的战略目标;按照“十一五”规划目标相应制定5年内“双学双学”活动的规划目标和任务,明确各成员单位在规划期内应该承担的责任;按照5年规划目标和任务,分解各年度需要完成的任务,并利用年度的领导小组会议机制进行部署,使责任明确,措施具体,经费落实,人员到位。

第二,建议研究和建立适应规划目标的指标体系,并将其用于“双比双比”活动的设计、实施、统计、监测和评估之中。在持续开展“双学双比”活动的同时,增强“双学双比”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性别统计意识,提高生产和使用性别统计数据的能力,并用于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监测和评估。

第三,建议加强“双学双比”活动的监测评估,在规划中明确监测评估的任务,在今后20年里,每5年组织一次全面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下一个五年规划,使“双学双比”活动科学、稳步、持续、健康推进。

2.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和方式,适应新时期农村妇女的多元需求

建议面向以下三个妇女群体,创新活动内容和方式:

一是坚持生活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的妇女群体。这个妇女群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建议根据这个妇女群体的实际需求,采取倾斜性的政策措施,加强面向农村妇女的扫盲和实用技能培训。使这一妇女群体更多受益于“双学双比”活动。

二是有外出务工意愿的妇女群体。这个妇女群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潜在力量。建议进一步深化针对这一妇女群体的活动,将参与式培训等形式引入“双学双比”活动,将“赋权”的理念融入活动,增强她们的自主意识,帮助她们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远大理想。

三是返乡创业意愿的妇女群体。这个妇女群体可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建议“双学双比”活动以创新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吸引这类妇女参与,为她们返乡创业提供实际帮助,并从中发现人才,培养“双学双比”骨干。

3.进一步创新机制、整合资源

第一,建议各级政府加强领导,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在今后20年里,各级政府应将“双学双比”活动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部署,整合资源;各级财政有计划地支持“双学双比”活动,在评估的基础上,每5年增加一次“双学双比”活动的经费预算,并将其纳入五年规划之中,使政府投入成为活动的主要保障。

第二,各级妇联组织要积极向党委和政府反映农村妇女群众的利益诉求,争取地方党政领导的支持,充分发挥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与成员单位的分工合作,在规划中明确责任,在落实中整合资源,将促进农村妇女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共同推动,使新时期的“双学双比”活动在中国特色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4.进一步将活动重心下移,服务基层

将“双学双比”活动重心下移的关键是进一步明确全国妇联、省级妇联与基层妇联各自的工作重点。

建议全国妇联和省级妇联将工作重点更多地放在推动政策出台、整合各方资源、总结提升基层经验、搭建社会化的工作平台,开展培训者的培训、为基层妇联提供指导和服务,为“双学双比”活动的重心下移创造必要条件。

建议市、县、乡妇联充分利用平台、政策和资源,调查了解当地妇女群众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双学双比”活动项目,吸引农村妇女群众积极参与,在做实“双学双比”活动的同时,提升基层妇联和农村妇女的发展能力,使活动更多地体现“赋权”的理念。

5.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促进男女平等

“双学双比”活动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先进性别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示范活动让更多的农村妇女群众了解“双学双比”活动所承载的理念,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增强自主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和发展意识,在增收致富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二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倡导、示范、表彰活动让更多的农村干部、群众和家庭了解“双学双比”活动所承载的理念,在开展活动的同时逐步消除“重男轻女”、“男尊女卑”、“夫唱妇随”、“富贵妻荣”等封建思想,使农村形成尊重妇女、培养妇女、相信妇女、男女平等的新风气;三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案例分析、经验总结和政策分析,使更多党政部门的决策者、学术领域的研究者及社会公众了解“双学双比”活动所承载的理念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使“双学双比”活动的经验、做法和成果走出妇联,更多地进入决策者、学者及公众的视野,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资源支持、研究支持和舆论支持。为此,建议将科学研究作为“双学双比”活动的有机部分,建立研究与工作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同时,建议成立由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双学双比”活动专家咨询小组,帮助审议“双学双比”活动发展战略、五年规划及年度计划,开展前瞻性研究,为“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顾秀莲.在动员组织广大妇女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暨“双学双比”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Z].2006-2-23.

[2]Astrid Lipinsky M. A. Campaigning for Training:Ten Years Shuangxue Shuangbi Education for Women Farmers in China[Z]. In the Proceedings of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Centre for Women in Rural Development, Berlin: Humboldt University,2000.

[3]Competition and Public Recognition Encourage Mass Participation of Women in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That Respond to Their Needs[Z]. Adapted from: IFAD. The Status of Rural Women in China, 1995.

产业扶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8篇

世界银行预测中国明年GDP增长为7.5%。世界银行今日最新一期《中国经济季报》预测,中国明年GDP增长将在7.5%左右,并称中国的刺激内需政策是2009年保持增长的关键。

据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国际金融和经济动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还处在可控范围之内,但是预计将会加深。今后一段时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将影响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的经济活动和市场需求。因此,2009年中国的出口增长将会降低,不过中国的市场份额还将继续增加,反映出中国强大的竞争力。(摘自中国新闻网)

财政部公布消费税修订条例,成品油消费税率不变。财政部24日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汽油和柴油的消费税保持不变,仍按照“从量定额”征收,税率分别为含铅汽油0.28元/升、无铅汽油0.20元/升、柴油0.10元/升。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改还调高了大排量小汽车的消费税率,并将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以及实木地板等列入消费税征收物品范围。(摘自新浪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8日至10日举行保增长成主题。据可靠渠道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去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则在12月3日至5日举行,而之前各方预测今年的会议将在上个月底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9日上午进行了第九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关于推动我国科学发展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宋泓研究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张燕生研究员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讲解。

宋泓表示:“如何应对危机,保持2009年经济增长,将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题。”保增长和促调整是我国经济现在面临的两大任务。“但当下最重要的还是保增长,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但是在保增长的一系列经济政策中,会包含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要素。”

(摘自新浪网)

电信重组后运营商竞相“变相降价”。电信重组后,三大运营商全都变身为全业务运营商,这给运营商展开全方位的竞争提供了便利。日前,几大运营商接连借助促销进行“变相降价”的竞争。可以看出,电信重组后新一轮的价格竞争已经开始加剧。

日前,北京移动宣布,三大品牌同时推出充值返话费活动,最高返还率达到50%;另一方面,北京移动针对入网三年以上的老客户也展开回馈活动。

(摘自《北京青年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304元。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08年11月2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兑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8304元,1欧元兑人民币8.6121元,100日元兑人民币为7.1714元,1港元兑人民币0.88119元,1英镑兑人民币10.1486元。(摘自搜狐网)

美财政部数据显示:中国成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美国财政部最新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截至9月末,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达到5 850亿美元。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

9月份,中国增持436亿美元美国国债,再创今年以来美国国债月度最大增额,几乎是上月增持223亿美元的两倍。1~9月,中国共增持美国国债1 074亿美元。除2月和6月为净减持外,其余月份都为净增持,且自7月以来,增持幅度大幅增长。

(摘自《中国证券报》)

同 业 视 点

山西省政府高度重视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效果明显。近日,山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薛延忠代表省政府向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报告了2006年省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情况。

为了广泛接受社会各方面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促进整改工作,山西省政府将2006年省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在《山西政报》全文公布。该省审计厅把审计整改工作作为发挥审计作用、增强审计效果的重要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及时安排部署、组织力量开展了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督促落实工作。省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各相关市县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和审计建议积极落实整改措施。

武汉市审计局为适应“两型社会”建设新要求,开展专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为了融入、助推武汉开启城市发展新纪元,武汉市审计局未雨绸缪,结合“两型社会”建设新要求,紧密联系审计工作实际,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学习培训活动。近日,党组成员轮流上阵举办相关专题讲座,将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

(一)结合改革试验新要求,举办“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把握改革发展机遇”专题讲座;(二)结合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新要求,举办“财政收支分类与预算编制改革”专题讲座;(三)结合服务项目兴市战略要求,举办“基本建设程序和项目管理”专题讲座;(四)结合审计工作持续发展要求,举办“审计规范和质量控制”专题讲座;(五)结合和谐社会审计要求,举办“文明审计”专题讲座。

宁夏自治区审计厅强化审计整改,出台审计结果落实办法。为了严格审计执法,认真落实审计结果,切实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政府效能建设中审计整改情况考核的顺利进行,最近,宁夏自治区审计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出台了《审计结果落实暂行办法》。

《办法》提出,审计结果指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审计移送处理书和协助执行审计决定通知书等已生效的审计文书中对被审计对象具有执行力的处理、处罚事项;移送有关单位调查处理事项;建议被审计单位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的事项;要求有关单位协助执行事项以及审计建议等。《办法》要求,审计结果实行“审计业务部门负责落实,综合部门负责分类管理考核”的责任制。有关审计业务部门负责人对其所提交审计结果落实材料的全面性、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广东省审计厅举办新录用公务员岗前保密教育培训。近日,广东省审计厅为今年新录用的一批公务员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岗前培训班。为了使他们尽快适应工作、熟悉和了解审计机关的保密规章制度和工作,增强保密意识,遵守保密纪律,该厅把保密教育作为培训的重要课程,进行专题辅导。

此次保密培训内容丰富,生动活泼,针对性强,深受欢迎。大家普遍反映,通过培训对保密知识和保密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审计工作中要增强保密意识,遵守保密纪律。据悉,自2000年以来,该厅每年都坚持把保密教育列为新录用公务员的岗前重要培训内容,效果良好。

湖北省审计问题整改“立竿见影”,绝大部分问题得到整改。12月3日,湖北省审计厅受省政府委托向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报告了今年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截至10月底,省直有关部门和地方共纠正各类违纪违规问题资金17.23亿元,占应纠正金额的70%,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89项。参与审议的委员对审计问题整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湖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对今年审计问题整改工作高度重视。省人大就审计问题整改工作作出专门决议,省政府对审计整改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和部署。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有的召开专题会议,有的组织工作专班,有的下发相关文件,采取切实措施,狠抓整改。

赣 审 动 态

江西省审计厅包村工作组深入定点包扶贫困村――漕港村,了解村情、民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四年扶贫规划及年度扶贫计划。包扶过程中,伍自尧厅长及其他厅领导20多次到村指导扶贫工作,厅各处室积极与定点帮扶户联系,全厅共计捐款捐物5万余元,在全厅形成了人人关心、处处支持包村帮扶工作的良好局面。

在今年全省包村扶贫工作检查中,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省扶贫领导小组高度好评。2008年10月,该厅被评为全省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先进单位。

(江西省审计厅农业处、人事处、服务中心)

江西省审计厅投资处根据省领导的指示,从10月29日开始,迅速组织全处人员对江西援建四川地震灾区灾民过渡安置房建设项目进行了审计。11月9日至14日,省厅投资处根据审计安排赶赴彭州地震灾区现场,对援建过渡安置房项目工程量、工程质量进行现场勘察。审计组抵达目的地,当晚连夜召开会议,与有关人员交换意见,深入了解我省援建情况。审计人员不顾危险,在各施工点间穿梭,中午审计人员简单吃点随身带的干粮,又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审计工作中,4天之内完成了彭州7个乡镇941个安置点的审计抽查。审计实施阶段已结束,日前正在起草审计报告。

(江西省审计厅投资处)

江西省审计厅政法审计处应厅财金处之邀,两处室开展横向交流工作经验活动。政法处全体同志按照桑昌武副厅长的指示要求,从省厅整体利益高度毫无保留的提供了全部资料和建议意见,交流会取得良好效果,开创处室业务交流互动的良好氛围和平台、加强了业务处室联动效果。

政法处重点介绍了去年参加审计署优秀项目评比的情况,具体介绍项目立项和计划、审前调查和资料收集、审计实施和控制、送审计署评审要点和重点注意事项,以及政法处对去年全国优秀审计项目评比的经验总结、得失分析情况,以供财金处代表我省今年参加审计署评选优秀审计项目借鉴。

(江西省审计厅政法审计处)

江西省审计厅经执处在对瑞金县工商局现场审计结束后,组织全处人员到红都旧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瞻仰了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旧址、沙洲坝革命旧址和中华审计委员会旧址,深刻感受到了厚重的红色历史,给大家上了一课具有红色意义的党课。(周媛娇)

江西省审计厅为进一步促进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和审计执法水平的提高,组织开展了2007年度全省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评比工作。

为组织好这次优秀审计项目评选,省厅专门成立了评选工作领导小组,精心部署评选工作,制订完善评选办法,细化评分标准,对项目评选范围、评选程序和评选要求等方面作出了规定。经过评选,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2006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等17个项目分别获得2007年度全省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一、二、三等奖。(叶 敏)

江西省审计学会主办的《江西审计学会资讯》杂志在省审计厅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在四届理事会的共同努力下,广大会员通过这个平台积极参加理论研究和交流,大家踊跃投稿,涌现了一大批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有力的推动着我省审计理论的深入发展。(王 玉)

近日,南昌市主要领导对《南昌市审计局关于东湖区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万水清同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市检察院督促其整改,并将整改意见及结果报市政府。”为此,市检察院监察室特下发整改通知,要求对审计发现的扣押、冻结款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整改。

东湖区检察院党组对审计报告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对当前急需整改、能够整改到位的立即整改;对暂不能马上整改到位的,提出明确思路或倾向性意见在有关部门配合下着手整改。(熊 丰)

抚州市审计局对广昌、乐安两个部级贫困县审计时,发现国家每年安排100万元“财政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资金”仅有5%的资金用到农村贫困户,大部分资金贴息给了其他货款户或滞留在财政。

为改变这种状况,审计组建议:“财政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资金”与财政扶贫的各项培训资金整合使用,即在培训基础上实行贷款贴息。扶贫管理部门和农村信贷企业首先根据市场需求,每年制定发展产业的方向和项目;然后聘请专业人员传授经验,从农村贫困户中招收学员,进行针对性的集中培训,对已确实掌握一项专业技能和一定市场风险意识的学员,实行贷款贴息扶助。(曾平于)

上饶市审计局从2009年1月起,实行对退休人员生日祝福的规定。

在国家要“关心老人,关爱生命”的倡导下,今年上饶市审计局已对70岁到80岁退休老人开展了生日慰问,局长亲自登门拜访,带着鲜花、厚礼,表示祝福,老人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乐。在这基础上,又作出新的规定:从2009年1月起,凡本局退休的干部职工,每年每人生日这一天,都由局里派人送鲜花、蛋糕,表示对老人的衷心祝福。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好评。(华炳朝)

宜春市审计局对全市2005~2006年度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审计抽查了10个县(市区)的52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及部分行政村。经审计,以上单位两年共征收社会抚养费1.08亿元,主要用于单位基本建设费、办公费、人员工资及专项事业支出等。(程丽萍)

德兴市审计局今年1~7月已完成依法审计项目32个,查处违规违纪资金1 326万多元;完成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计28个,审计总金额8 844万元,经从严执法审计核减工程造价金额达975万元,核减率为11.2%。同时,该局还强化了对矿山资源税、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审计监督,为全市财政增收节支作出了重要贡献。(冯德水)

萍乡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黎德廉、副主任唐湘萍、桑吉华、王开贵、周锡义、秘书长谢云春等领导到萍乡市审计局视察工作。萍乡市人大领导对该市审计局近年来取得的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下阶段工作提出了要求。(周敬忠)

新余市审计局对市公共交通公司2006年至2007年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并对经营状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此次专项审计中发现市公交公司存在:人员结构欠合理、管理人员比重偏多、企业内控不到位;经营成本高、调度管理不先进;营运票价低、公司负担较重;生产投入大、资金筹措困难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以下审计建议:减员增效、加强企业管理;增收节支,控制成本费用;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对企业负担社会福利性的费用支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佘乐明 廖 阳)

南康市审计局在五项社保审计工作中,重点审计了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与保值增值情况。根据银发[1997]567号《关于对养老保险基金活期存款实行优惠利率的通知》:养老保险基金存入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从1998年1月1日起,按三个月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计息。经审计发现,我市以前年度及2007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及医疗保险基金在大部分金融单位的存款均未按国家规定的优惠利率执行。对此,审计组提出了补计少计利息的审计意见。(李日红 罗杰群)

袁州区审计局派出5人审计小组,对宜春中心城区房地产开发企业税费缴交情况进行专项审计检查。经过专项审计调查,揭示税费征收管理和税收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当前税费流失的渠道和原因,提出规范税费征管秩序、规范税费征管行为、提高征管质量的针对性意见和建议,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付日安)

南昌县审计局率先在县(区)审计机关中作出全面安排和部署,该局在省厅、市局召开2008年“双评”工作动员大会后,立即召开局党组会议进行研究,根据上级机关精神结合当前工作实际,作出《南昌县审计局2008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开辟两个“双评”专栏、开通投诉热线电话、公布征求意见电子邮箱、在新闻媒体上广泛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章国平)

九江县审计局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职能,先后对县市政工程、工业园区配套工程、县卫生局、民政局、交通局亮化维修工程以及领导交办审计项目等24个建设工程项目进行了竣工结算审计。竣工结算送审金额达3 278万元,审定金额2 842万元,审计净核减造价金额436万元,核减率13.3%。其完成项目数、净核减、核减率等指标均创历史新高。(章征明)

会昌县审计局在对县社保局原局长离任审计时,发现一名财务人员利用以前年度未核销的收费票据收取参保对象养老金,收到养老金不上交,长期占用,涉嫌贪污养老金约70余万元。此案已移送县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胡晋华)

吉安县人民政府批转了《吉安县审计局2008年审计工作意见》,这是该县政府第一次对审计局年度审计工作意见进行批转,该意见对该审计局2008年审计工作内容重点作出了明确规定,主要有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加强重大投资项目审计、积极开展“民生工程”等专项资金审计、加大效益审计力度、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加强企业审计、开展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及财务收支情况审计、加强审计跟踪督查工作等。(罗爱燕)

弋阳县审计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科学组织、强化措施,开展政风、行风与机关作风建设民主评议活动。评议内容包括依法行政和政务、事务公开、履行职责和办事效率、廉政勤政和自身建设、文明审计等方面。在全县100多个县直单位中的30个司法与行政执法机关综合评比名列第二,并获“2007年度政风、行风与机关作风建设民主评议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弋阳县审计局)

万载县审计局为切实加大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调整审计工作思路,努力从以下几方面抓好“三农”资金的审计。一是在审计项目总体安排上,突出涉农审计;二是以资金流向为线索,实行全程监督;三是明确审计目标,突出审计重点;四是坚持审计关口前移,实现审计查处和审计预防并重;五是发挥宏观作用,为领导决策服务。(聂丽娟)

上高县审计局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做好蹲点村――泗溪镇洋港村的扶贫帮困和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协助该村科学制定村庄整洁、产业发展、农户致富增收项目规划,着力推进“一村一品”,大力抓好农村新社区建设。(廖钱华)

奉新县审计局为使退休的老同志过上一个愉快、健康的重阳节,体现党组织对老同志的关怀,县审计局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重阳节敬老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文体活动、参观游览等形式,丰富了退休老同志的生活,带去了组织的关怀。(奉新县审计局)

东乡县审计局派出审计工作组对国家下拨的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专项救灾资金、物资和全县为汶川地震捐款救灾资金、物资进行了专项审计。审计内容:一是财政部门、民政部门、红十字会、其他部门接受上级拨入低温雪冰冻救灾资金和本级自筹资金;二是工会、慈善协会、红十字会、县委组织部为四川汶川地震捐赠的资金;三是财政、民政等其他部门接受上级救灾资金后下拨资金情况。(李 敏 万海九)

永丰县政府组织审计监察等部门对2008年秋季学期开学收费工作和义务教育学校“两免一补”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朱勇忠)

于都县审计局结合审计署下发的《审计机关文明礼仪公约》和审计工作实际,近日出台了《于都县审计局文明礼仪规范》,要求审计干部在日常审计工作、公共场所和家庭生活中共同遵守。(肖 飞)

遂川县审计局制订了《遂川县审计局审计回访实施办法》(遂审发[2008]3号)。该《办法》规定审计回访的形式和方式,包括派员回访、信函回访、复核回访。为规范审计回访时的有关事项,同时相应制订了《审计回访征询意见函》和《审计回访征询意见表》。(文 宁)

峡江县人民政府印发专文,对2007年度下发的《峡江县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办法》进行了专项修订,重点是充实对民营企业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提出具体的实施办法。(生)

产业扶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9篇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主要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交流2007年度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情况和经验,表彰在去年作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动员部署2008年度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刚才,会议表彰了2007年度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先进后盾单位、先进工作队和优秀指导员,听取了2个单位和3位同志的经验介绍,讲得都很好,听了很受启发。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充分肯定2007年度全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

组织选派万名干部驻村担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是自治区党委为转变干部作风,锻炼培养干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步伐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自2007年2月启动以来,全区共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29365名,组成105个工作队,进驻到14372个行政村,实现了全覆盖。一年来,广大指导员紧紧围绕转变干部作风、服务基层群众这个主题,使农村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农民收入明显增长,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各项事业明显进步,基层组织明显加强,促进了农村和谐发展。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有力推动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发展的差距归根到底是素质和观念的差距,小农意识和陈旧观念是制约农村发展的最大因素,党的方针政策是促进农民求富谋富快富的强有力武器。广大指导员积极发挥方针政策宣传员的作用,广泛宣传新时期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帮助农民学习政策、运用政策,提高了农民的思想素质和政策水平,激发了群众致富增收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政策效应。据统计,去年全区农民人均政策性增收近100元,大大高于前几年的受益水平。党的十七大召开后,驻村指导员密切配合各级党委开展宣讲活动,迅速在全区农村基层掀起了“万人宣讲十七大、万村建设新农村”大规模群众性宣讲活动,近3万名指导员深入全区1.4万多个行政村、26.6万多个自然屯,形成了“3万灯火点亮八桂大地”的壮丽图景,前所未有地把党的方针政策深入贯彻到农村每一个农户、每一个角落,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凝聚了民心和力量。

二是全面摸清了村屯情况和农民所思所想所盼,为做好“三农”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从一个省区来说,对村一级经济社会现状作具体详尽的掌握,本身就是一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浩繁工程。我区作为农业大省,农村人口约占全区人口三分之二,全面深入具体了解农村情况,是搞好全局决策的重要前提。广大指导员充分发挥社情民意调查员作用,通过走村串户,深入农民群众和田间地头,与群众进行零距离接触和面对面交流,掌握了所驻村的基本情况。一年间,各级指导员共走访农户769万户,人均走访260户,其中自治区下派指导员人均走访300户。所有指导员都写出了《村情报告》,记录了所驻村的自然条件、气候、交通、人口结构素质、产业发展以及基层组织建设等情况。这是农村工作几十年来第一份相对完整的村情记录,是组织选派指导员工作的一个重大成果。2007年12月,区党委组织部组织指导员开展了“万村60万农户村情民意问卷调查”,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郭声琨书记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调查报告》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群众想什么?盼什么?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干什么?对我们做决策、检查作风效能建设、密切干群关系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三是有效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真正发挥了农村经济建设生力军作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三农”工作的永恒主题。广大指导员充分发挥生产发展服务员作用,积极帮助所驻村定规划、理思路、出举措,引项目、引资金、引技术,着力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据统计,全区90%的行政村在指导员的帮助下制定和完善了发展规划,指导员共帮助驻点村引进项目10656个,引进发展资金40多亿元,组织实施科技开发项目207项,引进新品种336个、新技术184项,建立科技示范户4503户、科技示范基地48322亩,组建专业技术协会3056个,培育专业户64.08万户。帮助农民千方百计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多途径促进农民增收。2007年全区农民人均增收400元以上,增长16.35%,人均增量和增长幅度第一次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这是政策驱动、工作推动、市场拉动等多种动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作为促进发展的生力军,全区指导员也功不可没。

四是扎实推进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社会发展,注重公平正义,注重扶贫济弱,促进社会和谐,是新时期加强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广大指导员以改善民生为重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办实事办好事,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农村发展的难题,化解了一批严重影响农村稳定的矛盾,使农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使群众心气更加顺畅、党群关系更加密切。一年来,指导员共组织帮扶修建村、屯级道路26003.6公里,修建桥梁2173座,修建饮水工程7867处,解决群众饮水难23.62万人,修建校舍12775间,帮助新建沼气池22.98万座,组织加入“新农合”33万人。全年共联系到捐款捐物折款6.4296亿元,募集助学资金6500万元,慰问五保户6.53万户,帮扶困难户15.36万户。全年共化解各类矛盾、调解各类纠纷18422多起,处理了一批陈年积案,消除了大量不稳定因素。在去年5月个别地方发生不稳定事件后,广大指导员24小时坚守岗位,密切关注社会动态,协助做好群众思想疏导工作,努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维护我区农村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有事就找指导员”已成为农民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途径。在今年初全区遭受几十年未遇的雨雪冰冻灾害中,指导员迅速奔赴第一线,全身心地和当地群众一道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哪里有灾情、那里就有指导员的身影,在群众中发挥了“主心骨”作用,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

五是切实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农村基层组织是落实的党在农村各项政策、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组织基础,是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坚强堡垒。着眼于打造“永远不走的指导员”,广大指导员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建设督导员作用,积极协助开展大规模党员培训和新型农民培养,大力推进远程教育,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完善村级办事制度,努力提高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全年共培训党员320万人次,培训农民群众3235万人次,帮助修建和改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200多个,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2万多名,协助制订(修订)村规民约65686个。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积极推进“八桂先锋行”活动在农村深入实施,扎实开展农村党员承诺、设岗定责工作,推进党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协助推行“农事村办”等服务群众的有效形式,努力探索乡村治理的有效机制,在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实践证明,自治区党委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各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工作是深入扎实、富有成效的。这是各级各部门重视支持和指导员自身努力的结果。在工作中,各级党委把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构建了上下联动、部门支持、各方参与、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各级组织部门和相关部门加强管理、搞好协调、优化服务,探索了有利于指导员发挥作用的有效办法;各级后盾单位高度重视,落实专人负责,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大力支持。广大指导员紧紧依靠当地党员、干部和群众,在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磨练意志、砥砺品格、转变作风、提高能力,树立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良好形象。一年来的工作表明,这支队伍作风过硬、党委满意、群众欢迎、值得信赖!我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向支持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的各级各部门和全体指导员表示诚挚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无论是指导员实际工作还是管理服务工作都存在一定差距,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一些地方、部门和部分指导员本身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职责任务在理解上有较大偏差,一些地方相关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和资源整合利用不够,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指导员的日常管理和激励约束等规定执行不够严格,等等。这些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深化认识,切实增强进一步做好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我区连续5年组织选派机关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经过一年的实践,这项工作已经有了良好的开局。随着工作的推进,其实践效应必将逐步放大。我们必须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

第一,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需要看,继续选派指导员更加必要。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对新时期“三农”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进一步明确了“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总体要求、目标道路和工作任务,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继前4个中央1号文件之后,今年中央又下发了第5个1号文件,其政策含金量之高、受益面之广是空前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来自县以上直属机关单位,普遍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与乡村干部有很强的互补性。他们通过和乡村干部一道走村串户,直接面向农户宣传政策、解释政策,增添一支上情下达的新生力量,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党的方针政策深入落实到农村基层。

第二,从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开展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的需要看,继续选派指导员更加迫切。今年的冰冻灾害,破坏最大的是农村基础设施、损失最重的是农林业、影响最大的是农民,组织好灾后重建和农业恢复生产显得尤为迫切。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对做好农业抗灾救灾和灾后生产作了重要指示。在最近召开的全区农村工作暨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工作会议上,郭声琨书记对进一步抓好抗灾救灾特别是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工作,坚决夺取抗灾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提出了明确要求。继续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是落实中央和自治区领导同志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指导员在抗灾救灾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灾后重建恢复生产中必将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第三,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看,继续选派指导员更加重要。在近年中央加强“三农”工作新举措的推动和农村长期积蓄内在力量的驱动下,农业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经历广泛而复杂变革,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快速变动,农民思想观念、利益诉求出现了新的动向。密切关注农村社情民意,对于破解“三农”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至关重要。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在各种矛盾关系中处在相对超脱地位,通过深入村屯群众,可以直接感受基层动态和矛盾动向,成为农民群众倾诉心声的知心人、排忧解难的贴心人,成为党委、政府掌握农村舆情的“耳目”,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广西”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四,从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看,继续选派指导员更加有力。建设新农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2008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采取政策支持、舆论宣传、荣誉激励等形式,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农业和农村进行结对帮扶、捐资捐助和智力支持,营造强农惠农的浓厚社会氛围。”把选派指导员和领导干部挂钩联系点制度及部门包村责任制结合起来,想方设法争取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支持,有利于建立全社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去年我区各级机关单位对指导员驻点村在财力物力支持超过5亿元,各级新闻媒体报道指导员工作稿件达23000多篇,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很大反响。这说明,选派指导员对于广泛发动各行各业、各界人士以多种有效方式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

第五,从锻炼培养干部、提高素质能力的需要看,继续选派指导员更加有效。机关年轻干部大多是在顺境中成长的,有很多优势和长处,但在基层实践和群众工作经验方面有所欠缺。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让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从事陌生的工作,既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补课”,更是一种锻炼。通过一年的实践,广大指导员提高了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增强了处理复杂局面的本领,增进了同农民群众的感情,也积累了一笔人生阅历的宝贵财富,达到了“一年驻村,终身受益”的效果。正如许多指导员所说:“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体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也正如许多后盾单位领导所说:“短短一年时间,我们的干部由一个毛头小伙子变成了一位有经验的基层干部。”实践证明,选派机关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确是干部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三、明确任务,努力做好2008年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

2008年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总的要求仍然是要努力当好方针政策的宣传员、经济发展的服务员、社情民意的调研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和基层组织建设的督导员。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广大指导员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积极配合当地党组织开展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勤学习,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十七大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做好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指导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要继续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十七大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准确理解攸关“三农”发展、事关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要把学习领会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以讲话精神为指导,找准存在问题,明确努力方向,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具体措施,切实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强大动力。要认真学习最近几年中央连续下发的5个1号文件精神,全面把握新时期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要结合当前全区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强化自身武装的同时,带动党员干部加强学习,认清形势,理清思路,在学习的基础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二)促发展,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帮助所驻村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大灾之年要坚决做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5%的目标不变、任务不减。广大指导员必须把灾后重建和农业恢复生产作为当前最重大最紧迫任务来抓,积极帮助驻点村落实灾后恢复生产各项技术措施,加快修复损毁的农业设施设备,及时组织供应化肥农药和种子种苗等救灾物资,加强灾后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探索发展抗灾避灾农业,奋力夺取抗灾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要把当前救灾生产与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结合起来,指导村组织引导农民抓好粮食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农业,培育“一村一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多方挖掘潜力,多渠道增加收入;创新发展机制,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面完成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

(三)保民生,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保障和改善民生,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值得关注的群体是农民。广大指导员要把解决最急迫的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为农民群众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2008年自治区确定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中,其中为农民农村办的四件、与农民农村有关的五件。指导员要结合各地实际,突出重点,积极协调,争取支持,力争在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农村公共交通和其他民生设施建设方面有所建树,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沿海地区要抓住国家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的机遇,多办改善民生的实事;桂中地区要借助自治区实施桂中旱片治理的有利条件,协助搞好民生水利建设;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要利用政策支持在改善民生方面有更大突破。桂北等地区受灾群众数量大,一定要把保民生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来抓。驻村指导员要继续按照自治区党委“不漏一村,不漏一屯,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要求,深入农户家中,调查农户家庭财产、农作物受灾情况和基础设施受损情况,做好重灾户的慰问和帮扶工作。要发挥后盾单位优势,广泛联系各方力量,采取结对帮扶等方式,配合有关部门搞好设施重建、赈灾救济等工作,积极帮助受灾户修复住宅、料理善后,确保灾区农民生活稳定、生产发展、增收有路。

(四)抓稳定,努力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也是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年。确保农村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意义十分重大。广大指导员一定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维护社会稳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引导农民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要大力配合乡镇党委和村“两委”抓好当地农村稳定隐患的排查工作,密切关注库区移民上访动态和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山林纠纷、计划生育等问题,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及早制定处置预案,协助做好群众思想疏导工作,参与研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办法措施,努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做好下情上达的工作,畅通舆情信息渠道,对可能引发或者已经发生了大规模的情况信息,要迅速、如实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同时及时上报同级基层办。总之,要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把工作做实做细,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强组织,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农村基层组织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组织基础。广大指导员要在当地党委领导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的思想作风、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法,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要积极协助搞好村“两委”换届工作,选好配强班子,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工作关系,切实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推进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和“八桂先锋行”活动,广泛开展农村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切实推行村务公开,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乡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着力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新机制,继续开展大规模党员培训,大力推进党员远程教育。积极推广“农事村办”等服务群众的有效形式,探索完善集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办法。

做好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对新队员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在工作中,要认真处理好学与干的关系,在学中干、干中学,做到学习工作双促进;处理好继与创的关系,既要运用好老队员的好办法、好举措,又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载体和工作方式,不断丰富指导员工作经验;处理好老与新的关系,在承接新任务的同时,继续完善前任未完成的工作,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既要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支持,又要在打基础、谋长远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水平。

四、加强领导,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提供更加有力保障

组织选派机关干部驻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是我区基层工作的一项重大创新,社会关注、影响深远。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创新工作格局,完善管理办法,营造良好氛围,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市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都要经常深入农村看望指导员,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激励他们在服务“三农”中发挥作用。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本地指导员的管理工作,定期召开指导员工作例会,经常听取他们的工作建议,及时布置工作任务。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乡镇本级派出的指导员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指导工作中去。

二要加强管理机构和工作协调。进一步完善各级“基层组织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充实力量,强化职能,切实承担起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的职责,做好工作计划制定、人员选派培训、阶段工作布置、信息沟通、舆论宣传、经验总结、年度考核等工作,关心和了解指导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他们安心工作。加强各级基层办与新农办、扶贫办的沟通协调,形成更为有效的工作机制,更好地发挥管理服务作用。加强支农资金整合,把各部门年度安排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和资金尽可能下达各级指导员组织实施,激发不同部门、不同行业指导员工作积极性,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三要加强后盾单位对指导员的管理和支持。强化后盾单位的管理职责,下派指导员必须与原单位工作脱钩,派出单位不得随意抽回安排其它工作。巩固和强化部门包村、领导联系点制度,普遍建立派出单位与驻点村的挂钩帮扶制度,单位领导要经常到联系点指导工作,真正把指导员驻点村作为部门工作的联系点、村情民意的观察点、工作创新的试验点,在财力、物力等方面给联系点更多支持。要协助做好指导员的管理工作,完善激励机制,更加关心爱护指导员成长,条件成熟的优秀指导员要优先提拔和重用。要真正体现组织关爱,帮助解决指导员及其家庭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保证各项应有待遇。

四要加强工作队的自身建设。各工作队要切实负责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教育培训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工作汇报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请销假制度和《驻村日记》管理等各项制度。各县工作队长、乡镇工作组长在抓好自己驻点村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履行组织、协调、督查、管理的职责。要采取培训交流等多种形式,教育指导员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坚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在广大农民群众中树立指导员的良好形象。

五要加强督促检查和舆论宣传。各级要建立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督导机制,定期派出督导组检查督促各地指导员工作情况和管理服务情况。要及时发现和总结指导员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好成效,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各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指导员的先进事迹,弘扬他们克服困难、忘我奉献的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指导员的浓厚氛围。

产业扶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0篇

不辱时代使命不负组织重托

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

同志们:

正当全县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八次、州委七届七次、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新的关键时刻,经县委研究,决定今天在这里召开新农村建设第三批指导员总结表彰暨第四批指导员动员欢送大会。借此机会,我先向第三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道一声:你们辛苦了。你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了科学发展观,把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农村,传达给农民,成为农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成为推进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的引路人。你们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肯定和信任。你们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与群众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你们用自己扎实的工作,架起了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你们在下派实践中磨练了自己,成熟了自己,提高了自己。对你们的工作,县委、县政府是满意的。今年,是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选派工作的第四年,在省委、州委的安排部署下,按照省级5%、州级15%、县级50%、乡镇30%的规定比例,从省、州、县、乡镇四级党政群机关、高校中选派的80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将奔赴到我县73个村委会开展工作。特别值得庆幸的是根据省委的安排,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主任张佐同志到我县任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总队长,兼县委副书记、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今年2月27日,省委和州委先后召开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选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与会人员要认真领会好会议精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查找不足,切实增强做好下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年来,县委、县政府把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作为推进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各派出单位按照县委的部署,切实履行“指导员驻村、部门挂村”责任,精选人员,从各个方面支持下派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强化管理,确保下派指导员工作取得实效。广大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工作,为推进农村发展作出了贡献,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好评。有10名指导员和3家派出单位受到了省、州的表彰,有24名指导员和5家派出单位受到县委的表彰。总结起来,成效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加强和改进“三农”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各工作队指导员驻村后,及时进村入户了解情况,记好“民情日记”,积极探索富民之策,建言献策。一年来,工作队向乡镇党委、政府和县工作队办公室汇报工作220次;县工作队办编发简报24期,上报信息78条,州采用7条;各工作队举办科技培训班193期、培训人员达15528人(次),开展党课教育174场、受教育人数达14778人(次),宣传板报347期、6564条,发放科普、政策、法规等宣传资料5754份、6308册。二是认真化解矛盾纠纷和疑难问题,维护了农村和谐稳定。一年来,下派到基层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注重察民情、排民忧、解民难、增民福,配合村委会对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进行深排细查,认真分析本村工作实际,深入农户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努力成为群众倾诉心声的知心人、热情服务的贴心人、排忧解难的热心人,先后帮助协调解决各类矛盾纠纷925件,有效维护了农村稳定大局,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和谐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和投身实践,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新动力。广大指导员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主动上牵下联、穿针引线,努力争取派出单位、上级部门支持驻点村开展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素质培训、集体经济发展、扶贫济困等各项工作,先后协调和落实项目31项,资金392.5万元,走访慰问贫困农户334户,扶持困难家庭学生72人。同时,组织发动群众参与扶贫整村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新农村省级重点建设村和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其中国家审计署驻昆特派办驻光禄镇光禄村委会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成 广普积极参与光禄镇抗震救灾工作,《危难之中显身手》的报道刊登在《中国审计报》上,为全县抗震救灾应急抢险工作的开展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四是派出单位充分发挥后盾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开展工作注入活力。根据县委、县政府“指导员当代表,单位作后盾,领导负总责”的下派指导员的工作保障机制,各派出单位积极发挥“后盾”作用,建立与指导员驻村的挂钩帮扶制度。一年来,派出单位领导共看望慰问指导员235次,帮助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102件,解决资金52.3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新农村建设和指导员工作。五是锻炼了一大批年青干部,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全县73名指导员充分发挥年富力强、知识基础扎实的优势,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向书本学,向干部群众学,向工作实践学,拓展了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视野,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群众工作和政策理论水平。通过这项工作,广大指导员在得到充分锻炼的同时,在延伸政府服务、优化行政资源、促进重心下移、加强农村管理、促进农村发展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面向基层、服务农村、服务农业、服务农民的格局。六是推进了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下派到各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积极配合乡镇党委、政府和驻点村,帮助加快推进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以深入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切入点,帮助协调解决部分村“两委”班子不团结、工作开展不正常的问题,认真开展党的建设“三级联创”,着力实(来源:文秘站 )施农村致富先锋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帮助村组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为推进基层党的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此,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纪委五班子领导向一年以来下派到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队长、副队长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到省、州、县表彰的先进派出单位和优秀指导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极少部分派出单位对下派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缺少关心和必要的经费支持,一派了之,没有真正与派驻村结成帮扶对子;二是极个别乡镇对派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认识不足,缺乏上下沟通对接,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研究解决;三是少数村委会对指导员争取项目资金期望值过高,但又不能保证“有食堂、有固定办公地点”的最基本工作要求,影响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正常开展工作;四是极少数指导员不愿意抓住机会熟悉农村工作,学习调研思考不够,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角色和使命,没有真正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开展工作;五是新农村建设工作总队长和分队长之间缺乏联系与交流,没有形成“一支工作队”的工作效应。为此,各级各部门、广大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长、指导员要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农”政策的高度,从实现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和谐新的工作大局,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切实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把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引向深入。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努力当好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今年是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选派工作的第四年,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年。从省、州、县、乡镇四级党政群机关、高校中选派的80名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将奔赴到全县73个村委会开展工作。广大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州和县党委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积极配合乡镇党委、驻点村扎实开展工作,在广阔的农村天地建功立业、书写绚丽篇章。

(一)勤学习,切实增强服务基层的本领。做好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指导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广大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和中央、省、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中央、省、州、县党委关于“三农”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准确理解事关“三农”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要认真学习中央连续下发的7个1号文件精神,全面把握新时期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找准我县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努力方向,制定工作措施,奋力开创我县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要结合当前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农村工作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农村、服务基层、推动发展的过程。

(二)促发展,积极促进农业农村持续和谐发展。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帮助所驻村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把今年确定为“加快落实年”,明确提出在地震、干旱大灾之年要力争实现全年粮食总产量增长2%以上、农业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的目标。为此,广大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要把震后重建和农业恢复生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紧抓好,积极帮助驻点村落实灾后恢复生产各项技术措施,加快修复损毁的农业设施设备,及时组织供应化肥农药和种子种苗等农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广大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后,要把抗旱减灾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最紧迫的任务,帮助基层群众牢固树立抗大旱、抗长旱的思想,全面落实抗旱措施,本着“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千方百计做好农村供水和抗旱保民生、保生产、保和谐工作。

(三)保民生,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保障和改善民生,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值得关注的群体是农民。广大指导员要把解决群众最急迫的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为农民群众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县委、县政府确定着力抓好的20件重点工作和20项重点项目,都是关系全县经济社发展的重要工作任务。广大指导员要结合驻点村实际,积极协调,争取支持,力争在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新突破,积极参与扶贫整村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特色民居建设、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地震恢复重建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工作,多办改善民生的实事、好事,让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四)抓稳定,努力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夺取地震恢复重建、抗旱减灾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之年。确保农村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意义十分重大。广大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一定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维护社会稳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引导农民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大力配合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抓好当地农村稳定隐患的排查工作,密切关注村民上访动态和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山林纠纷、恢复重建等各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参与研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办法措施,协助做好群众思想疏导工作,努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做好下情上达工作,畅通舆情信息渠道,对可能会引发的的情况信息,要迅速、如实向乡镇党委、政府报告,积极稳妥参与做好正面宣传教育、疏导、协调解决工作,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强组织,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任务。农村基层组织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组织基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党的基础组织建设作了全面安排部署。广大指导员要在乡镇党委领导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工作方法,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要积极协助搞好村“两委”换届工作,选好配强班子,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工作关系,切实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广泛开展农村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健全完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切实推行村级“四议两公开”制度的贯彻实施工作,健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乡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着力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新机制,继续开展大规模党员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大力推进党员远程教育。积极推广“农事村办”、组建特色服务团队等服务群众的有效形式,探索完善集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办法措施。

做好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对新队员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在工作中,广大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要认真处理好学与干的关系,在学中干、干中学,做到学习工作双促进;处理好继与创的关系,既要运用好老队员的好办法、好举措,又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载体和工作方式,不断丰富指导员工作经验;处理好老与新的关系,在承接新任务的同时,继续完善前任未完成的工作,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既要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支持,又要在打基础、谋长远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水平。

三、加强领导,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提供更加有力保障

组织选派机关干部驻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是加强基层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社会关注、影响深远。各级各部门要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新的大局出发,统一思想认识,创新工作格局,完善管理办法,营造良好氛围,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县委组织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办公室要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强化领导责任,健全完善工作保障机制,加强对下派工作队和指导员的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领导和班子成员要经常深入农村看望慰问指导员,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激励他们在服务我县“三农”中发挥作用。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本地指导员的管理工作,定期召开指导员工作例会,经常听取他们的工作建议,及时布置工作任务。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指导工作中去。

(二)要加强管理机构和工作协调。进一步充实调整县、乡镇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实力量,强化职能,切实承担起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的职责,做好工作计划制定、人员选派培训、阶段工作布置、信息沟通、舆论宣传、经验总结、年度考核等工作,关心和了解指导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他们安心工作。要加强各级基层工作队办与新农办的沟通协调,形成更为有效的工作机制,更好地发挥管理服务作用。加强支农资金整合,把各部门年度安排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和资金尽可能下达,由各级指导员参与组织实施,激发不同部门、不同行业指导员工作积极性,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三)要加强派出单位对指导员的管理和支持。强化派出单位的管理职责,下派指导员必须与原单位工作脱钩,派出单位不得随意抽回安排其它工作。巩固和强化部门包村、领导联系点制度,建立派出单位与驻点村的挂钩帮扶制度,单位领导要经常到联系点指导工作,真正把指导员驻点村作为部门工作的联系点、村情民意的观察点、工作创新的试验点,在财力、物力等方面给联系点更多支持。要协助做好指导员的管理工作,完善激励机制,更加关心爱护指导员成长,条件成熟的优秀指导员要优先推荐提拔和重用。要真正体现组织关爱,帮助解决指导员及其家庭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保证各项应有待遇。

(四)要加强工作队的自身建设。各工作队要切实担负起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日常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教育培训、工作例会、工作汇报、重大事项报告、请销假和《驻村日记》管理等各项制度。各工作队长要在抓好自己驻点村工作的同时,积极履行组织、协调、督查、管理的职责。要采取培训交流等多种形式,教育指导员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坚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在广大农民群众中树立指导员的良好形象。

(五)要加强督促检查管理和舆论宣传。健全完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管理督导机制,定期派出督导组检查督促各地指导员工作和管理服务情况,及时发现和总结指导员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好成效,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要强化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日常管理,健全考勤考核制度,确保人员、精力、工作“三到位”。坚持和完善召回重派制度,对表现不佳、群众反映不好、工作难以胜任的指导员,由派出单位召回重派。要健全督查、考核、激励机制,对指导员工作情况进行明查暗访、走访座谈,对表现突出、各方面反映较好的指导员,组织将给予提拔使用。要把机关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与提拔使用更好地结合起来,鼓励更多优秀的人才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新闻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先进事迹,弘扬他们克服困难、忘我奉献的精神,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指导员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不断完善和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制度,是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要 按照省、州、县党委的部署,抓好落实,抓出成效,为我县新农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作出新的贡献。希望同志们尽快处理好家庭事务,交接好单位工作,按时到村开展工作。

上一篇:前台文员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质量管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