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咨询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3 10:57:45

财税咨询管理

财税咨询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全面“营改增” 融资租赁 会计核算

融资租赁作为融物与融资相结合的金融安排,已经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在经济新常态下,在加快转型升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盘活存量资产等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截止2016年上半年,我国融资租赁公司超过5700家,合同余额达4.68万亿元人民币。2012年以来,尤其是2016年全面“营改增”之后,融资租赁行业增值税政策产生了较大变化,对会计核算产生较大影响,本文以有形动产直接租赁为例分析全面“营改增”对融资租赁公司会计核算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全面“营改增”后融资租赁主要税务政策

财税〔2016〕36号文的颁布,标志着营业税走入了历史,全面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全国范围内展开。作为税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全面“营改增”可以完善进项税抵扣链条,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避免重复征税,有利于降低企业税负。融资租赁业的增值税规定是区分融资属性和融物属性,较多体现融资属性的融资性售后回租,从现代服务业下的租赁业调整至金融服务业下的贷款服务,增值税税率为6%。融资和融物结合的直接租赁业务,按照租赁标的物的不同,不动产租赁税率为11%,动产租赁税率为17%。融资性售后回租交直接租赁业务增值税税率虽低,但是其属于贷款服务,承租人取得的租息进项税不能抵扣。

融资租赁行业不论租赁标的物是动产还是不动产均实行差额征税政策。根据财税〔2016〕36号文规定,融资租赁公司借款利息和发债利息可以抵减融资租赁业务销售额,并且将有形动产融资租赁差额增税政策扩展到所有融资租赁业务,不动产融资租赁业务也可实行差额征税政策。

二、“营改增”后动产直租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对初始确认的影响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在租赁期开始日,出租人将应收融资租赁款、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在将来收到租金的各期内确认为租赁收入。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包括在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初始计量中,并减少租赁期内确认的收益金额。

全面“营改增”后,出租人在计算内含利率时,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将购置租赁物及收取租金产生的增值税纳入考虑。购置租赁物取得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作为当期现金流出的减少,收取租金而产生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作为当期现金流出的增加或者现金流入的减少,依据剔除增值税的现金流量计算内含利率。根据内含利率编制实际利率摊销表,分期确认不含增值税的租赁利息收入。租赁期开始日出租人应将未来各期租金的现金净流入(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折现值作为“长期应收款”的初始计量金额。后续各期收取租金时,产生增值税纳税义务,将对应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计入应交税费――增值税(销项税额)贷方,从承租人收到的租金计入“银行存款”借方,差额冲减不含税的长期应收款。

(二)咨询服务收入核算的影响

在融资租赁行业中,主要营业收入来源是为项目租金收入、手续费收入及咨询服务费收入等。全面“营改增”对咨询服务收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值税适用税率的选择上。根据财税〔2016〕36号文规定,对于有形动产直接租赁项目,手续费收入作为价外费用,与利息收入一并适用17%增值税率。咨询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适用增值税税率为6%。在融资租赁业务开展中,一般会涉及到咨询服务的内容,咨询服务费收入适用税率如何选择,成为融资租赁行业财务实务工作中的一大疑惑。笔者认为可综合考虑合同条款的约定、是否提供融资租赁以外的其他具有实质内容的咨询服务等来确定咨询服务收入的适用税率。

(三)日常费用核算的影响

全面“营改增”之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费用中除购进的旅客运输服务、贷款服务、餐饮服务、居民日常服务和娱乐服务外,其他的正常费用进项税均可认证抵扣,进项税抵扣范围扩大。融资租赁公司日常经营产生的办公费、差旅住宿费、专业咨询服务费(如法律、税务、审计、评估等)、办公场所及设备购置或租赁费、物业服务费等产生的进项税均可抵扣。为尽量取得合法合规的进项税专用发票,应在综合考虑报价及产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一般纳税人作为供应商,并及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在规定的期限内认证抵扣,并根据会计准则及税法的规定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以免产生税务风险,造成税收损失。

(四)对差额纳税会计核算的影响

全面“营改增”后,融资租赁行业仍然实行差额纳税政策,发生相关成本费用允许扣减销售额。财税〔2016〕36号文规定,经人民银行、银监会或者商务部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纳税人,提供融资租赁服务,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借款利息(包括外汇借款和人民币借款利息)、发行债券利息和车辆购置税后的余额为销售额。

参照《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征求意见稿)》,融资租赁公司需要设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抵减)科目,按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发生相关成本费用允许扣减销售额的,应当按减少的销项税额,借记本科目,按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与上述增值税额的差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按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营改增”后加强融资租赁财务管理对策

(一)深入学习新财税政策

全面营改增之后,新财税频繁颁布,涉及面广,加之纳税税控系统、申报系统的变更,给会计实务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为保证财税工作的顺利推进,控制财税风险,减少财税损失,融资租赁公司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加强财税政策学习,参加相关培训,把握最新动态,提高新政策下的政策水平及业务技能,为公司尽快适应政策变化,加快业务拓展提供支持。

(二)加强公司内外部沟通

虽然公司财税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即依法进行及时的财税处理,防控财税风险,但从本质上讲,财务和税务风险的产生均是由业务开展引起的。因此为防控财税风险,财税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公司内外部沟通。对内,向公司管理层及各部门员工宣传最新的财税政策及政策影响,参与管理决策及业务拓展,从源头防控财税风险。对外,加强与税务机关、会计师、税务师的沟通,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技能,保障财税处理的合规性。

(三)加强增值税发票管理

全面 “营改增”给企业的发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个挑战,财务人员加强发票管理,避免因发票管理不当带来的财税风险。对于企业增值税的管理,不论是增值税发票的取得、传递、认证抵扣还是开具都非常重要。企业的财税管理人员应当根据企业内部的管理需求以及外部经济环境和政策要求,参照《增值税发票管理办法》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发票管理制度,对增值税发票尤其是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以及取得、管理和真伪鉴别、传递和认证抵扣等程序进行规定,并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尽可能的降低因发票管理不当为企业带来的财税方面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

[2]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3]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征求意见稿)

[4高莉,李娟.“营改增”后融资租赁公司会计核算和税务研究[J].江淮论坛,2013

[5]席巍巍.“营改增”后融资租赁公司会计核算研究[J].全国商情,2016

财税咨询管理范文第2篇

人生地不熟,吴先生当然选择打电话。吴先生用自己的手机拨通了12366,在语音系统的引导下输入发票号和密码后,系统提示完成了100元的手机充值。不到一分钟,吴先生收到了一条短信提示他该发票获奖的100元已成功充值到了他的手机中。不用再费事跑到指定的办税服务大厅领取奖金,吴先生觉得杭州还真是个有人情味的城市。

其实,饮食业有奖发票小额奖项手机充值兑付功能只是杭州财税12366咨询服务和投诉中心(以下简称杭州财税12366中心)众多服务功能中的一项灵活应用。

无间协作服务无界

12366这个语音特服号码,是经原信息产业部批准设立的全国统一纳税服务热线。杭州财税12366中心是以“12366”热线电话为载体,由杭州市财政局、杭州市国家税务局和杭州市地方税务局三家联手打造的综合服务平台,让百姓致电咨询涉及财政与税务的政策法规、询问相关办事办税指南、投诉行风效能问题和举报违法案件,通过开展财税主题宣传活动,统计、分析财税业务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监督并提升杭州财税部门的服务水平。

杭州是最早推出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城市之一。但据杭州财税12366中心的工程师孙罡介绍,原来当老百姓有涉税事项要找税务部门时,由于很难区分国税、地税在业务上的分界或结合点,问题往往很难解决。

联合协作能很好地解决这种问题,但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杭州财税12366中心之所以能够做到,在参与规划、筹建中心的咨询顾问公司――北京优胜资讯公司(以下简称优胜)总经理杨继东看来,关键原因有两个:一是领导有正确的理念,二是要有公正的第三方来协调各个部门紧密合作。

该项目的系统集成及软件应用开发商――亿讯(中国)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讯)的华中区总经理翁振福也对记者谈起他的感受。在项目合作过程中,他感到杭州财税12366中心,从分管的领导到项目组成员,对于12366的建设都有着一份强烈的责任感,并敢于创新。一般来说政府机构比企业在引进新的科技应用上会相对慢些。但杭州财税12366中心敢于创新,为税务服务增添了不少创意。例如发票兑奖手机费用充值的应用就在杭州市内兴起了一阵索取发票刮刮乐的风潮,替国库增加了不少税收。而最近,他们又引进语音识别技术到发票查询上,大大提高了发票号码输入的效率。

目前,在杭州财税12366中心,有来自财政、地税、国税的领导来共同管理领导中心的建设运营,有数位国税、地税、财政部门的业务骨干在中心的业务支持岗上指导、帮助、培训一线的坐席咨询专员更好地回答、处理热线问题,有数十位对财政、地税和国税三个专业一精多专的咨询专员来接听、回复热点电话。

职责有别,服务无界。孙罡说,大家的无间协作是中心能够集财政、国税和地税三家业务为一体,提供无界服务的根基,也是它能够获得国家税务总局的创新目标认定和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家认可的原因所在。

一个都不能少

莫少瑾,杭州工商大学2006年金融专业本科毕业生,她通过考核选拔,并经过三个月的呼叫中心技能培训和三个月的财政、地税、国税业务知识的系统化培训,成为一名杭州财税12366中心的咨询专员,在一线坐席负责接听、回答、处理打进来的热线电话。

从2007年1月26日中心正式上线到现在,莫少瑾已经在一线坐席接听热线整整两年了。但当她向记者谈起对这份工作的体会时,莫少瑾的语气中没有丝毫的厌烦和倦怠,反而更多的是珍惜和期许,仿佛她就像是一块海绵,在杭州财税12366中心这个营养池中,贪婪地、孜孜不倦地吸收着营养――知识和经验。

集财政、国税和地税三家业务为一体,这对呼叫中心的坐席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国税、地税、财政三个专业至少要精通一门,了解两门。单拿税务来说,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税种、税率、征收办法、实施细节……这些已经足够复杂,而同时,它们又都在不断地变化调整。可想而知,这对于莫少瑾他们来说是多么大的挑战。

为了甄选、培养这样的人才,杭州财税12366中心与优胜合作从500多名大学本科以上财税相关专业报名者中通过计算机技能、听试、笔试、面试四个环节的考核、选拔,录用了首批30多名咨询专员,通过长达六个月的呼叫中心专业技巧及财税相关业务技能的培训提升后正式对外提供服务。

杭州财税12366中心的岗位是这样设置的:前台的咨询专员负责普通问题的应答;再难一些的问题由后台的,来自国税、地税、财政机构各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业务支持岗来处理,前台和后台之间通过电子工单流转;如果热线电话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核查的话,工单还会流转到国税、地税和财政机关部门的各处室、分局、区局内,由兼职的杭州财税12366中心的联络员来限期回复(限期根据业务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半天至三天)。中心另外还有培训专员、数据分析专员、品质监控专员等。

孙罡说:“中心运营到现在,我们越来越发现,我们的这些咨询专员,这些人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为留住这些人才,杭州财税12366中心不仅在薪资待遇上给予其优待,更是用学习型的企业文化来吸引、留住这些人才。优胜规划设计了学员的培训阶段、课程安排以及实习过程,让杨继东最为得意的是,参与六个月系统培训的34名咨询专员,在艰苦的系统培训结束时,没有一个人退出。“我们真正做到了‘一个都不能少’。” 杨继东用这个当时热播的电影的名字表达出他的成就感。

莫少瑾介绍说,每个月的1~10号是征税期,期间热线电话的呼入率非常高,他们连午饭都要分小组轮流去吃。而过后就会相对比较闲暇,中心就会在这个时段给咨询专员安排业务培训。“其实,除了我们自己的努力,知识库系统也帮了我们很大的忙。”莫少瑾说。

知识引领 互动应用

杭州财税12366中心主导,优胜做咨询,亿讯提供系统平台和集成服务,这样1+1+1的模式让中心的系统建设走得实用而稳妥。

优胜用呼叫行业的先进理念将杭州财税12366中心领进门,帮助其做业务技术的需求分析和运行大厅的岗位设计,制定具体的业务流程及工作职责,以及坐席人员的招聘、培训等。

而拥有上海财税12366呼叫中心建设经验的亿讯将其基于Genesys中间件自主研发的坐席端软件Ezactor,做了大量客户化定制开发后作为杭州财税12366中心交互的核心软件平台。在有了阿尔卡特的PBX、Genesys的CTI/IVR的基础上,Ezactor与这些产品良好的集成性也是杭州财税12366中心选择亿讯的原因所在。

说到客制化,孙罡说:“根据我们自己的特色,开发适合我们自己的软件,是贯穿整个开发过程的核心思想。无论是界面还是功能,亿讯为我们做了大量的开发工作,现在产品中70%~80%的东西都是经过客制化的。”

翁振福对此也不无感触,尤其是关于工单在工作流中的流转。当工单以转办单的形式继续流转到相关部门的12366联络员的公文处理系统时,问题就来了。

“国税有国税的OA,地税有地税的OA,大家的系统各不相同,甚至是连开发语言和字段的定义都有很大差别。”翁振福说,“为了能够保证工单的顺利流转,在调研开发的阶段,我们与杭州地税、国税坐到一起研究如何定义接口才能让他们各自的OA系统能与呼叫中心的格式统一,做了大量的客户化开发。”

对莫少瑾来说,对她帮助最大的还是知识库系统。杭州财税12366中心以政策法规、办税指南和问题库为主要内容创建了自己的知识库。通过将知识库系统嵌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并与来电小结形成双向互动的做法,莫少瑾就能够在接听热线电话的同时,轻松高效地连接到对应知识库的条目,做出更标准、规范的回答,同时也能反向联动知识库,系统自动保存咨询问题与对应知识条目的连接路径,既能优化知识库系统,也能让下一次的查询连接更加迅速高效。

另外,让孙罡觉得骄傲的一点就是杭州财税12366中心的省级数据中心集中模式。孙罡介绍说,财税不同于银行、保险等行业应用,其实总局在制定统一思路后,各省市在征管操作上有一定的差别,这就决定它不能走全国只在上海、北京两地做数据集中的真正的大集中模式,但是为了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未来数据分析的价值更大,可以考虑在省一级做数据集中。“但只是数据的集中,坐席还是分设在省下的各个地市的。”孙罡强调说。

有了数据固然重要,当更具价值的是怎样利用这些数据。在有数据基础之后,目前杭州财税12366中心会基于数据做业务数据、话务数据和主题挖掘等的数据分析。

财税咨询管理范文第3篇

这次*市财政税务学会换届大会暨财税理论研究表彰会,通过了新的学会章程,表彰了一批财税优秀学术研究成果,选举了新的学会领导机构,了学会今后一段时期的目标和任务,对新世纪本市财税事业的发展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财政学会、中国税务学会、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十分重视这次会议,中国财政学会发来贺电;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卢仁发会长、中国税务学会李长海副秘书长等领导专程从北京赶来,亲临指导;*市社团局和*市社联十分重视本市财税学术团体的建设,市民政局副局长、市社团局局长谢玲丽同志、市社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潘世伟同志等领导也参加今天的会议,以示支持。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市财政局、*市国家税务局、*市地方税务局,对他们光临会议以及长期以来对*财税学会工作的关心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这次大会上,我荣幸地被推选为新一届学会的会长,这是大家对我的信任和厚爱,深感责任重大。我将与学会领导班子和全体会员一起,在党的*大精神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财政学会、中国税务学会、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继承和发扬历任会长和前任周有道同志等历届老领导的优秀传统,坚持开创性、坚韧性和操作性的有机统一,紧紧依靠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拼搏,负重奋进,把*财政税务学会的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更加出色。

下面,我结合当前*财税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就新一届学会的有关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明确财税学会的功能定位

同志担任*市委书记时在市社科联第四次大会上,曾就社科联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等作了非常完整、系统、准确的阐述和概括。同志,社团工作要在加强党和政府同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联系方面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要在组织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进行学术研究和参与决策方面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要在促进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社会化方面积极探索咨询服务作用,要在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增强理论素养提高理论水平方面努力发挥宣传普及作用。这一重要指示,对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学会工作,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财政税务学会是一个群众性的学术团体,学会的宗旨是联系理论界、教育界和财税系统及社会各界关心财税科学理论和实践的人士,推动财税科学研究,促进财税事业可持续发展。二十多年来,*市财政税务学会集中了一大批财税系统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较高政策水平的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联系了大批社会各界关心、热心财税研究,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挥学会的综合优势和组织协调作用,为我国和*的财税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迈入新世纪后*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时期,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大精神,明确功能定位,进一步把广大干部的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党的*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把广大会员的力量真正凝聚到抓住机遇、实现*“四个中心”的宏伟目标上来,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的理论研究氛围。当前,要按照同志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四新”要求,“思考得更深一些、眼光更宽一些、要求更高一些”,在解放思想中统一和提高思想认识,在转变观念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进一步密切财税部门同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关心财税事业人士的联系,加强财税科学的理论探讨、实践调研和专业培训,按照“普及基础上提高、提高指导下普及”的总体要求,努力发挥学会的桥梁纽带、组织协调、咨询服务和宣传普及等各方面的重要作用,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

二、把握财税学会的工作重点

党的*大对今后五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对财税改革了新的目标和任务;也为财税科研了新的课题和要求。党的*大报告:要“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根据形势需要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完善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深化财政、税收、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预算决策和管理制度,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强化税收征管。”等等。党的*大报告,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今后几年,我们要根据上述要求,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结合借鉴国内外财税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立足社会经济运行全局,把握财税科研的重点,不断拓展*财税科研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为财税工作服务,为财税改革服务,为*新一轮的发展服务。

1.组织重点财税专题调研。理论源于实践,实践检验理论。我们要着眼提高财税实践效益和效率的新起点,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群众性专题调研,既要深入研究事关*长远发展,具有全局性、宏观性、战略性、开创性和前瞻性的重大财税改革问题;又要切实探讨事关财税实务高效运作,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和低成本优化管理的具体财税服务事项。近期涵盖面较广的重点专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如何适应市场化改革和生产力发展的进程,正确处理中央与*市、市与区县、市财政与市政府其他部门、市财政与预算执行单位和委办局部门、区县之间的财税工作关系,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框架。二是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转变财税职能,加快建立体现世界级国际大都市特点的财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是如何结合实施扩大内需、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三项基本国策,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适时调整财政政策的内容、范围、力度和方向,发挥财政政策调动社会资源“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四是如何结合实施新《征管法》和税费改革,建立新型的财税征管体系,统筹预算内外收入,均衡各级政府财力,建立各级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五是如何加快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

政府采购制度为重点的支出管理改革;有序推进建立管理规范、约束有力、讲求效益的综合预算管理体系,强化政府财政预算的统一性、完整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六是如何以财税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加强财税监督管理,完善财税政务公开,整治财税违规行为,防范财税运作风险,营造依法理财治税的良好社会环境。七是如何以财税网站和财税运作信息化为抓手,严格各项财税业务规程约束,严格各项财税工作事项责任考核,促进财税干部业务素质提高,全面提升财税专业运作能力和效率。总之;我们要通过专题调研和预案研究,牢牢把握*财税改革发展的主动权,更有效地发挥财税在改革、社会经济发展、稳定中的应有职能。

2.组织财税学术交流活动。理论的价值在交流共享中体现,在交流争论中提高。组织学术交流,就是把自己的成果推向社会,把社会的成果引进来,拓展成果的共享面和争论深度。近期学术交流要从基础性、制度化着手:一是建设“财税科研数据库”,逐步完善财税运行基础数据、财税法规政策、财税科研成果等信息采集,努力实现财税部门与各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图书馆等信息资源的开发使用,减少对财税工作热点、难点和敏感点进行调研的前期工作量,提高调研分析效率。二是建立财经形势分析会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学会借助“外脑”,组织内外有关部门和专家“跳出财税看财税”,分析国民经济及财税运行的优势和瓶颈,预测走势,探讨对策建议,及时上报上级领导部门,为财税部门改进工作和上级领导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三是举办形式多样的财税学术报告和研讨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作财税专题讲座和相关各类学术报告,并争取市委、市府有关部门和中国财政学会、中国税务学会、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等方面的支持,有计划地承办一些大型的国内国际财经学术研讨会,为广大会员开展财税科研开阔眼界、启发思路。四是办好《*财税》等刊物。《*财税》可以说既是市局局刊,又是学会会刊,一方面要宣传党的*大精神,宣传党和国家财政税收方针政策,另一方面要汇聚国内外财税科研和实务的成果,反映*财税理论与实践的进步。同时,要改善学会内部交流刊物的办刊质量,围绕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和财税中心工作,促进全市基层财税分会的群众性学术活动。五是要编好财税志和财税年鉴,加强与各兄弟学会、协会的联络,开展跨地区、跨领域的学术交流。

3.组织财税业务培训和咨询。根据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会的人才、智力和信息等组织优势,面向基层、面向纳税人和预算单位、面向社会,配合主管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财税业务培训和咨询,也是当前*财税学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按照中国财政学会、中国税务学会、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的统一部署,贯彻市局意图,执行社团管理部门的要求,认真学习和借鉴工商、计划、统计、劳动等兄弟学会的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结合*的实际建立上下联动、各有侧重、职责明确、廉洁高效的培训和咨询网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些市场需要、社会欢迎的专业性社会服务,承接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和预算单位、纳税单位的委托;进行财税咨询、人才培训、专题调查等项业务,在发挥学会社会效用的实务中提高学会会员的财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学会秘书处作为*财税学会的日常办事机构,要切实履行起职责,认真做好学会各方面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监督指导。

三、增强财税学会的运作合力

学会工作是整个财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真正发挥学会的作用,仅仅依靠学会领导机构和秘书处同志单枪匹马、孤军奋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方方面面的关心、理解、支持和帮助。只有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开创学会工作的新局面。各级财税部门作为学会的主管部门,更应重视和加强对所主管的学会的领导,切实推动学会运作融入财税改革与发展。一是在组织上,各单位、各部门的领导对学会工作要高度重视,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不仅要亲自关心、过问和支持学会工作,而且要明确一位领导具体分管,指导学会选准调研课题,帮助学会落实科研条件,并配备精于的办事人员,安排适量的活动经费,支持学会有效运作。二是在业务上,各单位、各部门要把学会工作与整个财税行政业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步考虑同步计划、同步部署、同步检查,积极发挥学会在组织调研和培训方面的潜能,努力实现学会工作与财税行政业务工作的良性互动,促进本单位、本部门提高业务水平。三是在制度上,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各自的实际,建立健全学会调研成果的交流制度、考核制度、评比制度和档案制度,逐步形成全市财税系统内行政与学会、专业性与群众性调研相互交融的学术调研氛围,推动财税干部更多地关注自身财税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提高。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同志们,*财政税务学会换届大会举行后,还要召开全市财税工作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同志将对五年来的财税工作进行回顾,并今后五年财税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我将具体布置今年财税工作,今年是财税文化建设年。在今天的会上,我想就学会如何围绕财税文化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再谈些想法。

近年来,财税系统致力于财税队伍的思想建设、廉政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今年我们突出文化建设,是基于财税改革与发展面临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知道,文化决不仅仅是琴棋书画、文艺体育,应当包容人类正确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和认识自身的所有知识,涵盖认识方法、思想观念及理想追求等。联合国把2003年定为知识经济年;党的*大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市委、市政府提倡城市精神。我们讲财税文化建设,确立*财税系统的先进文化和良好精神风貌,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大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的重要举措。

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逐步形成一种企业经营的“坎理论”。就是说所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经历几道坎,包括技术坎、营销坎、管理坎、理念坎、战略坎、文化坎等六道“坎”,最后一道是文化坎,文化经营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这是因为企业文化最能反映企业成长发展的成熟程度,最能体现企业的管理、精神、形象。作为国家政府部门,要提高行政能力,要体现政府管理水平,树立政府形象,最终的坎也应该是文化坎。一

位日本资深专家认为*有望超越东京成为世界级经济中心的优势有三条;第一条就是文化,*文化贯通中西,海纳百川。第二条是政治稳定,不论处在哪个历史时期,当局都需要*在政治上保持稳定。第三条才是区位优势,具有超级海空大港、气候适宜、经济实力和广阔腹地等条件。从*加快建设世界级国际大都市的意义上讲,突出城市精神、文化建设,适逢其时。

财税文化建设,最根本的是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体现文化的先进性,确立文化建设的基本观念:即终身学习的观念,择善自律的观念,知识管理的观念,全面发展的观念;确定财税文化建设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即发扬财税人的敬业精神,提升财税人的整体素质,树立财税人的公仆形象。

上述有关文化建设的思考还比较粗浅,我讲这些,无非是为了抛砖引玉,请学会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进行调研、加以完善财税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举措,促进财税文化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财政税务学会的成功换届,为今后学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让我们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沿着党的*大指引的方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把*的财税学会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财税咨询管理范文第4篇

1.1会计行业规范欠缺,业务种类单一

尽管中小企业对会计服务的需求旺盛,但当前会计服务行业规范的欠缺以及业务种类的单一,已成为制约会计服务体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会计服务体系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会计服务行业规范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到位、会计准则不完备、业务种类单一、规模化集约化服务未达成等。针对这些问题,会计行业必须立足经济全球化趋势,本着“扬弃”的思想,正视自身问题,有的放矢地寻求改革之路。

1.2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良莠不齐

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约1500万,其规模之庞大令人叹为观止。然而,人员规模方面的优势并不能掩盖制约会计服务体系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整体上亟待提高。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会计从业人员不注重自身业务水平的持续性提高,对不断出台的财税法律法规熟视无睹、置若罔闻,会计依法依规的执业意识淡薄,对会计电算化等新生会计管理手段一知半解,会计信息归集分析处理能力低下等。

1.3中小企业内控机制严重缺失

中小企业多半脱胎于家族型手工作坊或者私营企业,其内部监控机制局限于家族型人际关系的制约和内控方式。对现代化的企业内控机制,很多中小企业或者是不屑一顾,或者是望而却步。总之,当前中小企业内控机制的通病就是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内部业务流程不健全,部门职责分工不明晰,内控监督机制不顺畅、上层决策执行效率低下。对此,很多中小企业采取回避态度,认为只要不触碰制约企业发展的底线,还能一如既往地寻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生存空间。事实上,企业这种孤芳自赏的认识局限性往往会使其陷入恶性循环,使原本生机盎然的企业丧失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大好时机。

1.4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所有制性质和信任度欠缺阻碍会计服务体系的市场化进程

通过外部规范化管理模式改变自身模式不合理之处的想法,在中小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现实面前显得捉襟见肘,不堪一击。中小企业所有制性质也是会计服务体系市场化进程发展的绊脚石。我国中小企业是以民营和私营性质为主,企业性质局限了企业的思维方式“。大多数私营中小企业都属于家族企业,有些中小企业家长式管理问题严重,企业老板至高无上,这可能使得领导者变得自负,自认为什么都懂,完全有能力管理企业,从而不愿意接受会计咨询服务。这对中小企业利用会计咨询服务产生了不利影响。”[1]此外,对会计服务信任度的欠缺也桎梏了我国会计服务体系的发展“。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的违规行为损害了会计中介机构的形象,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素质、能力、发挥的作用仍持怀疑态度,而且不少企业主害怕咨询服务人员泄漏了企业的商业和技术秘密。这些都加剧了中小企业对会计咨询服务需求的迟疑态度。”[2]

1.5市场定位不准确和服务意识欠缺,制约会计服务体系的规模化进程

很多长期隶属于政府部门的会计师事务所不能及时转换经营理念,在市场经济面前仍然患有“等、靠、要”的“软骨病”,一厢情愿地依赖于政府行政手段的帮扶,自身市场定位模糊,服务意识欠缺。面对当前形势,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深刻认识到,其生存发展最终取决于其自身为社会提供的服务质量。只有认清形势,正确定位,良性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中小企业会计服务体系的展望与合理化建议

2.1中小企业会计服务体系的内涵展望

我国未来中小企业会计服务体系应当立足于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和现实需求,在体系内涵方面应包含如下内容:

第一,为中小企业内部财会机制的完善提供咨询服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利用自身优势帮扶中小企业完善内部机制,使其在工商税务、内部控制、股权变动、内部审计、风险管理、融资策划、增资验资等多方面合法合规。

第二,为中小企业提供完善成熟的财税信息服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扶持中小企业建立起自身的财税网络平台,推进中小企业财会工作流程的信息化进程。

第三,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服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定期推出适合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特色培训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建立起多元化的财会教育培训机制,使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和财务负责人接受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深谙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财会经营策略。第四,为中小企业提供特色筹资融资服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为中小企业提供制定筹资计划、编写融资策划书、提供融资审计等方面的特色服务。第五,为中小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环节遇到的各类问题提供纠偏和改善服务。

2.2合理化建议

2.2.1建立企业会计实务培训平台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联合会计行业,建立中小企业会计实务培训平台。具体而言,建议由财政局、劳动局等部门联合牵头,组织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建立起会计实务培训平台,通过系统化、定期化地推出会计实务培训服务,优化财务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为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素质的提升提供助力。

2.2.2成立企业内控机制专家研究团队

建议相关部门联合会计、审计、税务、金融、法律等行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研究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策略,为中小企业提供财税常见问题解答和咨询服务。此外,专家团队还可以致力于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为中小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和决策管理提供专业化建议,促进中小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改革的顺利过渡。

2.2.3设立企业财税服务网络平台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财税信息匮乏现状,建议有关部门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企业财税服务网络,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在线服务,拓展其信息获取渠道,为企业搭建财税服务网络平台,使中小企业在现代化的网络资源中获取发展动力和机遇。

2.2.4拓展会计服务业务种类

当前,中小企业除了需要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审计服务外,还增添了内控审核、资产评估、纳税、投融资咨询、政策咨询、信息技术咨询、法律事务咨询等新型专业化服务需求。针对这一趋势,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充分利用机会增加业务量,提升其市场竞争实力。

2.2.5鼓励会计服务组织的跨地区执业

地方保护主义是市场经济发展长期性的羁绊因素。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对纯粹经济性事务的干涉,确保市场主体进行经济行为的意思自治,为各地区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机会,鼓励会计服务组织跨地区执业。同时,会计行业协会还应配合各地政府搞好监管工作,定期相关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质量和信用评级方面的信息。

财税咨询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税管理;信息化;税收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正是税收信息化的发展,引发了税务管理的革命性变革,也正是在税收信息化的支撑下,财税工作越来越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公平化、透明化。

一、信息化建设对财税工作的财税大意义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其行使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依据法律对一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进行分配,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税收发挥着为国聚财、公平税负、鼓励平等竞争、调节宏观经济、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等重要作用。在财税工作的一系列活动中,财税管理随着财税的产生而产生,是国家税务机关依据税收分配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对税收分配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监督和协调,以保证税收职能得以充分发挥的一种管理活动,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税收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金税工程三期项目建议书按照当时的需要和可能将工程目标设定为,在全面建成并发挥效益后实现如下目标:

(一)税收征收率。将从2002年的63.5%提高到75%。

(二)计算机网络化覆盖面。已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将全部纳入金税工程三期管理,其网络化覆盖面将从2002年纳入全国统一应用系统管理的41%提高到100%;金税工程三期还将全面覆盖申报征收、税款入库、发票管理、税务稽查、纳税评估等主要征管工作环节和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国、地税征收的主要税种。

(三)税收成本。国税系统每百元税收成本将由2002年的4.66元降低到2.5元以下。

二、信息化技术给财税管理带重大变革

(一)优化了税收服务体系

税收信息化不但规范了税务管理行为,而且促进了管理向管理服务的职能转变,税收服务也由传统的主要依靠减免税、个案处理、自由散乱的“保姆式”服务转变到公开公正公平执法、文明高效优质服务上来,一个以纳税人为中心的“自助式”税收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九五”时期,我省各县市区按照“带好队,收好税,执好法,服好务”的宗旨,依托征管局域网络,已建成多功能办税服务厅,为纳税人提供从办理税务登记―领购发票―申报纳税―税务咨询等涉税事宜的“一条龙”和“一站式”服务,大大方便了纳税人。

(二)提升了队伍素质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全国国税系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税务管理理念、手段、机制、制度的更新,一体化、规范化、程序化等科学管理思想逐步强化,国税干部综合素质普遍提高,队伍正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同时,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新机制,使税务管理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制约、信息共享、减少了管理的随意性,促进了依法治税、从严治队。

(三)降低了税收成本

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信息社会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式。同样,税收信息化建设也成为降低税收成本的主要方式。依托税收信息化建立起来的新的税收征管模式,改善了税收成本结构,大幅度的提高了征管效率,降低税收成本。计算机网络缩短了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集中征收和信息的集中处理,税务机关实现了由“人海战术”的手工操作与粗放管理向现代化、专业化管理转变,减少了一线征收人员,增加了管理和稽查人员,拓宽和细化了服务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征收成本。实施信息化还使税收成本结构得以优化。例如:信息和机构的集中减少了办公场所建设费用,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减少了交通费用的支出,电子信息的共享减少了办公费用,强大的信息分类检索、分析校验能力减少了人力费用等等。费用结构调整的结果是征管工作的高效和节约。

三、加快财税信息化建设,推进财税管理创新

(一)强化信息化意识,充分把握财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一般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应用到系统集成,从分散到整合,从追求效率到追求效益的方向发展。金财工程和金税工程的建设正是适应目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并将使财税管理机制与水平发生质的飞跃,会在政令畅通、内部功能整合、数据分析利用和为纳税人服务等方面有所突破。

(二)完善人才引进、激励和培训机制,提升全员信息化应用水平

在财税信息化建设中,信息是核心,网络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一是建立人才引进培养机制。通过公开招考等方式引进人才,通过对熟悉税收业务的人员进行计算机专业技能培训、对计算机专业人员进行税收业务的培训等方式对优秀人才进行定向培养。二是建立人才管理使用激励机制。通过职称评聘、人才库选拔及优秀人才的轮岗制度等方式从内部造就复合性人才。三是建立人才多层次培训机制。建立分级分类、循序渐进的培训模式,对电脑管理员以财税信息化建设开发、系统应用、数据处理和安全维护为重点进行培训,对一般人员的培训主要集中在电脑相关基础知识的普及、电子政务的推广及各类财税软件的操作应用上。

(三)加强配套资源的支持力度,借助“外力”推动信息化建设进程

借鉴美国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内部与外部协调配合,除了信息技术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配合外,还要与外部各大公司合作。通过组织业务、技术骨干、外聘的技术专家、管理咨询的专业公司等共同组成项目组,根据工作方案,拟定各个阶段明细的实施计划,形成项目实施、试运行、问题反馈、对比发现、修正等的寸套完整机制。

参考文献:

[1]杨有红.准确理解所得税会计准则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中国总会计师,2007,(05).

财税咨询管理范文第6篇

所谓绿色经济(GreenEconomy)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及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或经济发展形态,它既是一种新的经济理论与经济学科或科学,也是一种新的经济实践与经济业务或项目,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新的发展状态。绿色经济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标,将环保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等众多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有益于环境或与环境无对抗的经济行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绿色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绿色经济包括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绿色案例、绿色GDP、绿色核算、绿色信贷、绿色金融、绿色投资、绿色资本、绿色网络等等。

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20世纪后半期产生的新的经济思想及经济方式,是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与改进的产物。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提倡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生态经济侧重于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及有机结合;低碳经济侧重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以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缓和温室气候效应。

一、发展绿色经济的重大意义

绿色经济这种可持续发展概念被正式提出以后,广泛应用于包括环境保护领域在内的许多领域之中,其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派生出经济可持续发展、生产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人类在努力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时,应当承认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不能剥夺后代人所必需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中国2l世纪议程》指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首先是发展,并且是持续不断的良性循环,需要在改善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合理调整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协调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有鉴于此,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基础的绿色产业模式,就成为当今产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绿色经济模式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一体化发展

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大量占有和利用自然资源,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大化地促进经济增长是其基本特征,认为自然环境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之间彼此不能兼容,环境问题是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必然要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绿色经济模式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基础所形成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它以自然生态规律为基础,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导向,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符合生态系统规律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引导、推动、保障社会产业活动各个环节的绿色化,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污染。

(二)绿色经济能够体现出自然环境的价值

传统经济系统坚持封闭性、独立性,认为只要系统本身不断扩大,经济就会得到永无止境的发展,不受其他任何条件的制约,导致全球环境危机的不断加剧。绿色经济系统坚持开放性和协调性,将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作为其经济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实行绿色先导原则,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抑或改善环境资源条件,并将自然环境代价与生产收益一并作为产业经济核算的依据,确认和表现出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的价值。事实上,经济的发展与环境资源的消耗是并行的,在量化经济发展的各项收益指标时,环境消耗价值理应据实计算并从中扣除。

(三)绿色经济的自然资源利用具有公平性

公平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特性,失去公平性就等于失去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然而,传统经济模式下的社会经济增长,是以自然资源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和污染为代价获得,仅仅满足了当代人或少数区域人的物质利益需求,忽略后代人或其他欠发达区域人的生存需要,是将子孙后代或全人类的环境资源用以满足少部分当代人的物质上的奢侈,这是极端不公平的。绿色经济发展方式通过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自然环境的利用率和再生能力,理论上可以同时兼顾当代人和后代人的代际利益平衡和当代人之间的区域利益平衡。

(四)绿色经济可以引导产业结构的优胜劣汰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是动态的,优胜劣汰是客观规律,正是基于产业结构的更新机制,才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经济,可以引起工业社会发生巨大的变革:一是生产领域中,工业社会以最大化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为中心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生产方式将转变为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消除或减少环境污染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生产方式,加重了生产者的环境保护责任;二是在流通领域内改革工业社会所奉行的自由贸易原则,实行附加环境保护的义务的自由贸易,控制和禁止污染源的转移;三是转变消费观念,引导和推动绿色消费。这一系列的制度性变革,必然引起工业社会向绿色社会的回归,依据自然生态规律,建立起由不同生态系统所构成的绿色经济系统。

绿色经济包含着环境友好型经济、资源节约型经济、循环经济的取向和特征。经济增长本来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的福利,是人本主义必然的逻辑,但是幸福、福利有短期和长期之分、局部和全局之别、持续和不可持续之异,为了短期的利益污染环境是与绿色经济取向背道而驰的非人本主义的虚幻发展,可以把环境友好型的经济模式称之为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关注和强化绿色经济对于当代中国具有非同一般的战略性的意义。中国作为一个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努力后来居上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应该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大趋势中卓有成效地吸取他国的经验教训,尽量少走先造成污染、再花力气去治理的弯路,中国有很多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及绿色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选择,是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尽快制定绿色经济会计准则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及世界发展绿色经济及循环经济,笔者建议尽快制定并新的《“绿色经济”会计准则指引》,来逐步共建人与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未来美好世界!

(一) 《“绿色经济”会计准则指引》的主要内容

1.总则

绿色经济应当作为独立的经济实践与经济业务或项目成为会计主体及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列报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2.确认和计量

绿色经济应当分别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及净资产进行确认和计量。

绿色经济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主要有: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及补贴收入等――绿色经济――××项目,按实际发生并能确认和计量的金额确认和计量收入。绿色经济成本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主要有:营业成本、应交税(营业税或增值税等流转税、所得税及进出口关税)、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绿色经济――××项目,按实际发生并能确认和计量的金额确认和计量成本费用。

3.列报和披露

企业绿色经济项目列报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附注。

企业绿色经济项目相关信息的披露:应当在附注中专项说明绿色经济项目的收入、成本费用及损益情况,并说明营业税或增值税等流转税、所得税及进出口关税的财税优惠情况。

4.实务操作指引

财政部要会同国家税务总局,与国家发改委、国资委、科技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等相关部门尽快联合制定并《中国绿色经济产品、设备、技术、案例目录及财税优惠政策》:列入“绿色经济”项目目录的企业在流转税(营业税或增值税) 、所得税及进出口关税方面,实行“绿色经济”项目已征部分全额先征后返和未征部分加按100%应纳税额抵扣限额(企业存续期间持续有效,清算当年有应纳税额抵扣余额的直接抵扣、清算当年不足抵扣的留作以后年度抵扣,并且营业税或增值税、所得税及进出口关税等税种之间抵扣额度可以混用)、不必进行相关账务的追溯调整、加大鼓励“绿色经济”项目的投入、精简高效的、特殊的财税优惠政策。列入中国绿色经济产品、设备、技年术及案例目录的企业分别按进出口设备类、收入收益类、成本费用类3种情况进行“绿色经济” 项目专项账务处理。

企业“绿色经济”项目目录专项账务处理及其财税优惠政策的具体认定工作程序:先由列入“绿色经济”项目目录的企业财务部门按《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绿色经济》进行专项账务处理,并按《中国绿色经济产品、设备、技术、案例目录及财税优惠政策》进行财税优惠处理(并要求提供相关附件资料);再由执行企业年报审计的主审会计师事务所初审为基础,最后由执行企业年报税务清算工作的主管税务机关认定为准,实行当年照收、次年企业年报审计时经主审会计师事务所及主管税务机关双重认定后返还给企业,并实行“绿色经济”项目的流转税(营业税或增值税) 、所得税及进出口关税已征部分全额先征后返和未征部分加按100%应纳税额抵扣限额(企业存续期间持续有效,清算当年有应纳税额抵扣余额的直接抵扣、清算当年不足抵扣的留作以后年度抵扣)、不必进行相关账务的追溯调整、精简高效的财税优惠政策。

(二)企业“绿色经济”项目会计准则实务操作指引及案例

1.进出口设备类账务处理

例1:2009年1月8日A公司为实施节能绿色工程从日本进口一套节能环保的垃圾处理回收设备,设备合同价值

5 300 000日元,按当日外汇牌价7.369 6元人民币∶100日元,折人民币390 588.80元,加征进口关税35%计人民币136 706.08元,加银行手续费153.12元,总计付款527 448.00元。按《“绿色经济”会计准则指引》进行账务处理如下:

(1)2009年1月8日,进口设备时

借:固定资产――合同价值390 588.80

――绿色经济――进口关税

136 706.08

财务费用――绿色经济――银行手续费

153.12

贷:银行存款 527 448

(2)2009年2月28日,次月设备折旧时

节能设备月折旧费用

=(390 588.80+136 706.08)×(1-5%)/12

=41 744.18(元)

借:管理费用――绿色经济――节能设备折旧

41 744.18

贷:累计折旧 41 744.18

(3)2010年4月18日,企业年报审计时经主审会计师事务所及主管税务机关双重认定(并要求提供该套日本进口节能环保的垃圾处理回收设备相关的合同、发票、报关凭证、已纳税凭证等附件资料),该进口设备符合《中国绿色经济产品、设备、技术、案例目录及财税优惠政策》设备目录,2009年度进口关税实行已征部分全额先征后返的财税优惠政策,并在2010年度免征流转税(营业税或增值税) 、所得税及进出口关税;在清算2009年度流转税(营业税、增值税) 、所得税及进出口关税时,节能设备折旧按已折旧11个月及财务费用――绿色经济――银行手续费153.12元实行未征部分加按100%应纳税额抵扣限额(企业存续期间持续有效,清算当年有应纳税额抵扣余额的直接抵扣、清算当年不足抵扣的留作以后年度抵扣)的财税优惠政策。

①已征部分全额先征后返政策

借:银行存款136 706.08

贷:营业外收入――绿色经济

――进口关税返还

136 706.08

②未征部分加按100%应纳税额抵扣限额政策

=(41 744.18×11+153.12)×(5.55%+25%)

=140 328.10(元)

2.收入收益类账务处理

例2:2009年3月8日A公司组织专家团队为B公司制订《B公司节能绿色规划(2010~2015年)》并提供三大核心技术专家咨询意见,B公司付来咨询费收入人民币150 000元。按《“绿色经济”会计准则指引》进行账务处理如下:

(1)2009年3月8日,付来咨询费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150 000

贷:营业外收入――绿色经济

――咨询费收入

150 000

(2)2009年3月31日,上缴流转税(营业税) 及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绿色经济――营业税及附加

8 325 (150 000.00×5.55%)

应交税费――绿色经济――所得税

37 500 (150 000.00×25%)

贷:银行存款45 825

(3)2010年4月18日,年报审计时经主审会计师事务所及主管税务机关双重认定(并要求提供该笔咨询费收入相关的《B公司节能绿色规划(2010-2015年)》并提供三大核心技术专家咨询意见的合同、发票、已纳税凭证及会议等附件资料),该咨询费收入符合《中国绿色经济产品、设备、技术及案例目录及财税优惠政策》案例目录,在清算2009年度流转税(营业税、增值税) 及所得税时实行已征部分全额先征后返的财税优惠政策。

已征部分先征后返政策

借:银行存款 45 825

贷:营业外收入――绿色经济

――营业税及附加

8 325

――所得税37 500

3.成本费用类账务处理

例3:2009年4月8日A公司为制订《A公司节能绿色规划(2010~2015年)》召开专题专家咨询会议,发生会务费用人民币103 500.60元。按《“绿色经济”会计准则指引》进行账务处理如下:

(1)2009年4月8日,发生会务费时

借:管理费用――绿色经济――会务费

103 500.60

贷:银行存款 103 500.60

(2)2010年4月18日,年报审计时经主审会计师事务所及主管税务机关双重认定(并要求提供该笔会务费相关的《A公司节能绿色规划(2010~2015年)》专题专家咨询会议的合同、发票等附件资料),该会务费符合《中国绿色经济产品、设备、技术、案例目录及财税优惠政策》案例目录,在清算2009年度流转税(营业税、增值税) 、所得税及进出口关税时,实行未征部分加按100%应纳税额抵扣限额(企业存续期间持续有效,清算当年有应纳税额抵扣余额的直接抵扣、清算当年不足抵扣的留作以后年度抵扣)的财税优惠政策。

(3)未征部分加按100%应纳税额抵扣限额政策

= 103 500.60元×(5.55%+25%)

财税咨询管理范文第7篇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信用担保在经济活动中引导社会资金特别是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为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4月11日,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关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25号),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关税前扣除政策问题进行了明确。这是《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关准备金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27号)有关政策的延续。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起到积极作用,但担保业面临的法律风险和信用风险却很大。此次出台政策,是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09]114号)后,又延续财税[2007]27号与财税[2009]62号文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政策,旨在促进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降低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经营成本,提高了其抗风险能力,同时也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财税[2012]25号自2011年1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止执行,即延续五年执行,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重大利好。

政策明确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符合条件

此前,财税[2007]27号文、财税[2009]62号文都只要简单指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指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信用担保机构。财税[2012]25号文则进一步明确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符合条件。

财税[2012]25号第四条规定:

“本通知所称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符合《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等七部委令2010年第3号)相关规定,并具有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

(二)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当年新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再担保业务收入占新增担保业务收入总额的70%以上(上述收入不包括信用评级、咨询、培训等收入);

(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的平均年担保费率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0%;

(四)财政、税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主要从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并独立承担信用担保责任和风险的产业化融资服务机构,包括政府投资(或部分投资)组建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企业投资组建的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由自然人等民间资本投资组建的商业性担保机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主要是指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设立条件,也就是说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应当符合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设立条件。

《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第九条规定:“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二)有具备持续出资能力的股东。(三)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注册资本。(四)有符合任职资格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合格的从业人员。(五)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六)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七)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第十条规定:“监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但不得低于人民币500万元。注册资本为实缴货币资本。”

此处,还需要注意,当年新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再担保业务收入占新增担保业务收入总额的70%以上,上述收入不包括信用评级、咨询、培训等收入。其中开展再担保业务有严格条件限制,《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条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为其他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提供再担保和办理债券发行担保业务,但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一)近两年无违法、违规不良记录。(二)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从事再担保业务的融资性担保公司除需满足前款规定的条件外,注册资本应当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并连续营业两年以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开展再担保业务不应违反上述规定。

政策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按照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计提的担保赔偿准备,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同时将上年度计提的担保赔偿准备余额转为当期收入。

二、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按照不超过当年担保费收入50%的比例计提的未到期责任准备,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同时将上年度计提的未到期责任准备余额转为当期收入。

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实际发生的代偿损失,符合税收法律法规关于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规定的,应冲减已在税前扣除的担保赔偿准备,不足冲减部分据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上述规定与财税[2007]27号文、财税[2009]62号文基本一致。主要区别是在文件的第二条,财税[2007]27号文第二条规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可按照当年担保费收入50%比例计提未到期责任准备,并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未到期责任准备按照年度担保费收入实行差额计提,对超过年度担保费收入50%所提取的准备金部分要转为当期收入。”本次则延续了财税[2009]62号文的规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可按照不超过当年担保费收入50%的比例计提未到期责任准备,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同时将上年度计提的未到期责任准备余额转为当期收入。”

对于第一条计提担保赔偿准备的规定,需要注意,《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2006]90号)第六项规定,“开展贷款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按照不超过当年年末责任余额1%的比例以及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累计达到其注册资本金30%以上的,超出部分可转增资本金。”

财税咨询管理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

政务公开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大、*届四中全会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精神,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民利、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公正便民、依法行政、勤政廉政为根本要求,提高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切实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依法行政,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

二、基本原则

要坚持严格依法,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的范围、程序履行公开义务;要坚持全面真实,对各类财税行政管理和财税服务事项,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都要如实公开,并保证信息充分、真实有效;要坚持及时便民,即按照规定对应当公开的事项,采用方便、快捷的方式及时公开。要通过推行政务公开,努力使财税工作透明度不断提高,财税部门与群众沟通的渠道更加畅通,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民利得到切实保障。

三、政务公开内容

(一)财政部分

财政政务公开包括政策公开、执行公开、服务公开三个方面。政策公开,主要是公开财政部门已出台的重要政策、重大决策;执行公开,主要是公开为各乡镇(街道)、行政事业单位办事的政策依据、章程制度、程序办法、办理时限和结果;服务公开,主要是公开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

公开的内容包括:

1、财政政策与法规规章。包括已出台的和正在执行的财政和税收发展战略、方针政策以及其他重要政策;已的财政、财务、会计管理的法规规章以及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的各类实施细则、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财政各项工作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或涉及公众、企业和社会利益的文件;根据法律、法规等规定需要对外的其他法定事项和行政措施等。

2、财政管理制度。包括部门预算编制制度、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农村税费改革管理制度、政府非税收入征收使用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财政监督制度等。

3、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财政预、决算报告。

4、财政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包括会计证发放,会计计帐机构的设置;财政征收的税费重大减免情况;政府采购机构的审批情况;行政事业单位账户设立审批情况;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的审批情况等。

5、政府集中采购目录、采购限额标准;政府采购公开招标及邀请招标信息、中标(成交)结果,政府采购招投标和其他招标采购的程序;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范围、办理程序、处置办法以及年度检查制度等。

6、财政机构设置及工作职责。包括财政部门内部机构设置、管理职能、职责权限及其变动情况,财政部门及内设机构主要负责人及其变动情况。

7、财政主要业务流程和办事程序。包括行政审批、行政许可、招投标活动等各项业务工作的办事依据、程序、时限,办事时间、地点、部门、联系方式及相关办理结果。

8、监督投诉办法。包括工作制度、工作纪律,办事标准,服务承诺、违诺违纪的投诉及追究办法、处理结果等。

(二)税务部分

1、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纳税人享受国家税法规定的减税、免税待遇,申请定期申报和延期缴纳税款,申请税收行政复议和要求听证等权利:纳税人依照税法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设置帐簿,办理纳税申报,按期缴纳税款,依法使用发票,接受税务检查等义务。

2、税收政策法规。现行和最新出台的税收政策法规及工作信息,税收管理的有关制度、办法等。

3、税收管理服务工作规范。地税征管的各个税种,公开办税的具体程序和手续,个体经营者的纳税定期定额,各级地税机关的具体管理服务工作要求、时限等。

4、税务稽查工作规范。包括地税稽查人员实施税务检查应遵守的有关制度规定、工作纪律等。

5、税务违法违章处罚标准。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税款缴纳违法违章处罚标准和偷、骗、抗、欠税等违法违章处罚标准。

(三)内部管理部分

1、机关财务收支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

2、单位年度工作目标及执行情况、工作进展及情况介绍。

3、干部考核情况、干部任免情况。

4、干部选拔、录用、竞争上岗,先进集体或先进个人评选的办法、程序、结果。

5、中层正职以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

6、干部违反规定的责任追究。

四、政务公开的形式

对外公开的事项主要采取通过*财税网站、宣传手册、财税咨询等方式向社会各界进行公开。对内部一般采用局办公自动化网络、正式签发文件、会议传达等形式予以公开。充分保证管理服务对象和干部职工的知情权、监督权,增加财税工作的透明度。政务公开的形式按内容、对象不同,分别采用以下形式:

1、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公共媒体。

2、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

3、利用政府网站和财税网站。

4、通过政府公报、通告、公告等规范性文件。

5、利用电子邮件、在线解答、留言版等形式。

6、设立专线电话、咨询服务台和直接向群众发放公开信。

7、通过编印《*财税》(政策法规专刊)向有关部门、纳税人印发宣传资料或办事指南。

8、公告栏、公开栏、电子屏幕、触摸屏等。

9、其他便于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

五、监督机制

(一)进一步健全聘请特邀监督员制度,定期组织明查暗访,及时听取意见,充分发挥特邀监督员作用。

(二)把政务公开工作列入各级地税机关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并加强经常性检查监督。

(三)畅通监督投诉渠道。设立投诉箱,公布投诉电话,并实行投诉受理承诺,一般情况在受理后3个工作日内查处,特殊情况10个工作日内查处。对投诉处理结果需要答复的,在查处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四)*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公开投诉电话:

*

六、组织领导

财税咨询管理范文第9篇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安徽省第一个进入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同时也是全国首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规划,对崛起中的安徽具有里程碑意义。安徽紧邻长三角,地处东部沿海通往中西部的“咽喉”,具有独特的能源、人文优势,对外开放区位优势明显。《规划》以合肥和芜湖两市为“双核”,以滁州和宣城两市为“双翼”,构筑“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分布的新格局。安徽为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推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简称皖江示范区)建设和发展的一系列支持和引导政策,尤其是财税支持政策,其“含金量”同类最高,其创新力度最大。

《加快推进皖江示范区建设意见》中的财税支持政策

为认真实施《规划》,加快推进皖江示范区建设,4月2日安徽省委、省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皖江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包括“金融、土地、人才、环境、税费、社会事业等共40条,又称“皖江40条”。该政策措施的出台,是皖江示范区规划的响亮“落地”,其政策“含金量”在国内承接产业政策方面达到最高程度。尤其是财税支持政策,既符合中央政策思想,又切合安徽发展实际。

1.为推进产业承接载体建设和园区转型升级的财税支持政策

从2010年起连续6年,合作园区新增增值税、所得税市、县留成部分,全额补贴给合作园区,用于园区滚动发展;对转移到合作共建园区的企业,其在建期间建设用地,纳税确有困难的,按程序报批后,可减征或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经营期间其自用的房产和土地,纳税确有困难的,按程序报批后,可减征或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省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集中区建设;集中区新建企业年新增企业所得税省级分成部分全额奖励市、县,涉及行政事业性收费予以免收;在集中区合作共建园区,新增增值税、所得税市县留成部分,全额补贴给合作园区。

2.充分发挥税收优惠的政策效应

根据全省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幅度,示范区内市、县政府可自行确定当地等级土地的适用税额;对外省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转带到示范区内落户的,有效期内不再重新认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外省转移到示范区内的综合利用资源企业,凡在资格有效期内生产已认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产品的,不再重新认定,享受企业所得税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对以省政府名义表彰的有关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和环境等方面的奖励,免征个人所得税。

3.加大金融支持的财税政策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示范区设立分支机构,并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新购建的自用办公房房产税按收入归属3年内由财政全额奖励给企业;鼓励企业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设立财务公司;鼓励企业上市,企业因上市而补缴的税费,省及以下留成部分奖补原企业股东。

4.强化人才和智力支撑的财税支持

省财政加大对示范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鼓励国内高校到示范区联合办学、兴办分校或独立学院,并落实建设用地、规费减免、设施建设、税收等优惠政策。

5.大力支持内外贸发展财税政策

支持示范区建设物流园区和外向型现代物流产业带,对新建物流园区、道路运输站场和物流配送中心等现代物流项目,减半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易地建设费和道路临时占用费,免收征地管理费。

6.推进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支持

对省外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等来示范区落户的,可享受转出地同等优惠政策待遇。对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各项行政性收费的省、市留成部分,实行免征;创新型企业所缴纳企业所得税新增的部分省、市留成税额,3年内全额奖励企业;对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因上市补交的企业所得税、土地出让相关税费的省、市留成部分,全额奖励企业;对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和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高级技术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年薪10万元以上的,实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省、市留成部分,全额奖励个人创业。

7.扩大对外开放的财税支持政策

综合利用省级外贸促进资金和中央切块资金,支持示范区培育出口基地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开拓国际市场;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抓紧出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布局规划;除特殊规定外,进口的自用设备继续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8.提高示范区环境承载能力的财税支持

省财政对集中区内新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按每万吨处理能力300万元奖补,新增污水管网建设按每公里40万元奖补等。

9.强化社会建设和就业服务的财税支持政策

加大对示范区就业专项资金的投入;制定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办法;加快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养老保险制度,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率先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

安徽省税务机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是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在促进示范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具有特殊作用。全省税务机关不仅要落实好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还要积极争取有利于加快示范区建设的优惠政策措施,全力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鼓励自主创新、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效应,努力为示范区建设营造宽松的税收政策环境。安徽省税务机关针对促进皖江示范区建设和发展的特有税收优惠政策:

1.支持示范区现代服务业发展

自2010年4月1日起,调低娱乐业营业税税率,高尔夫球营业税税率由原20%调整为10%,其它娱乐业营业税税率由原20%调整为5%;符合信用担保机构免税条件且列入免税名单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取得的担保和再担保业务收入,自担保机构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免税手续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试点物流企业将承揽的运输业务、仓储业务分给其它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以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付给其它运输企业的运费、仓储合作方的仓储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征收营业税;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总额8%的比例据实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其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2.扶持示范区内中小企业发展

对年应纳税所得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集中区内月生产经营收入达不到5000元的个体工商户,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3.支持自主创业、就业和再就业

对安置残疾人的单位,按单位实际安置残疾人的人数,限额减征营业税,具体限额由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根据单位所在区县适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6倍确定,但最高不得超过每人每年3.5万元。

《推进合芜蚌试验区若干政策》中的财税支持政策

为大力支持皖江示范区产业创新升级,“皖江40条”第7条规定:促进承接产业转移与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相结合,全面落实自主创新优惠政策,示范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比照执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相关政策。2009年10 月14 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若干政策措施中的财税支持政策:

1.财政支持政策

对试验区创新型产业相关核心技术、重大装备研发项目、或重大引进技术、装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获得国家拨款的,给予国家拨款额50%、最高1000万元资助;对省外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来试验区落户,投资创新型产业链缺失环节或薄弱环节的,给予其实际到位投资额10%、最高500万元奖励。具备上市条件的省外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总部迁至试验区注册上市,并将其上市募集资金的70%(1亿元以上)在试验区投资的,奖励500万元;对新认定的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检测中心、创新咨询中心、民研发机构等,给予一次性50至500万元奖励,已认定并考核优秀的,给予一次性30至300万元奖励。新认定的省级上述机构,给予一次性20至200万元奖励,已认定并考核优秀的,给予一次性20至100万元奖励;对试验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各项行政性收费的省、市留成部分,实行免征。对新创办的科技型企业,实行零收费;主持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的,给予20万元奖励;在试验区建设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国家批准的,给予国家拨款额50%、最高1000万元资助;省级批准的,给予项目总投资10%、最高1000万元资助。获国家批准或认定的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以自主创新为主题的各类产业基地,省政府给予产业基地所在市政府100万至1000万元奖励,用于产业基地建设。在试验区新建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检测实验平台、信息情报平台、技术转移平台和咨询服务平台,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按市场化运营的,根据服务绩效考核结果,自开业起3年内,每年择优给予运营费用20%的资助;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由企业购买或成果单位自行在试验区内首次实施转化并实现产业化的,给予20万至200万元的资助;国内外知名创新咨询机构在试验区设立分支机构或者海外留学人员新创办创新咨询机构,在试验区购、建自用办公用房的,酌情给予一次性资助;租用办公用房的,自开业起3 年内,每年按房租额的50%给予资助;对试验区按市场化运营,独立从事信息业、咨询业和技术服务业的创新服务机构及产业集群服务机构,根据服务绩效考核结果,自开业起3年内每年择优给予运营费用20%的资助;落户试验区的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因投资未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执行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后仍有风险亏损的,给予风险亏损额30%、最高1000万元资助;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担保或贷款发生风险亏损的,给予风险亏损额30%、最高1000万元资助;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在试验区创办企业的,给予公司注册资金50%、最高200万元资助;对企业聘请国外知名科学家、高端技术专家、创新咨询专家来试验区工作的,一次性给予聘用费50%、最高50万元资助。

2.税收优惠政策

创新型企业所缴纳企业所得税新增部分的省、市留成部分,3年内全额奖励企业;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和重点新产品,从认定之日起所缴纳增值税新增部分的省、市留成部分,3年内全额奖励企业;中央在皖科研院所实行转企改制的,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和科研开发自用土地、房产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及房产税有关政策到期后,相应税收的省、市留成部分,2年内全额奖励企业;经认定的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内的在孵企业缴纳的各项税收省、市留成部分,5年内金额奖励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因上市补交的企业所得税、土地出让相关税费的省、市留成部分,全额奖励企业。

皖江示范区财税支持政策特点

1.支持政策的创新性

皖江示范区虽然是国家层面的示范区,但如今的区域规划已不是当初“给钱、给大政策”的规划,更需要当地的自身努力。《规划》赋予了皖江“先行先试”的特权。安徽省委省政府在明确示范区主要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各项区域发展支持政策,特别是在财税支持方面,创造性的颁布了专门为促进皖江示范区建设量身定制的数十条优惠政策。

2.财政支持的导向性

《规划》指出:“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提升原材料产业,加速壮大轻纺产业,着力培育高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构建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多项财税优惠政策,强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3.税收优惠的地方性

2008年企业所得税改革后,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总体上以“产业优惠”取代了过去的“区域优惠”,且税收立法权高度集中于中央。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具有明显的地方性,且大多优惠都体现在小税种上。

4.财力的有限性

由于财税支持的资金主要来自省、市两级,财政投入资金和税收优惠的额度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从规划区2008年的人均GDP大小来看,皖江示范区覆盖区的人均GDP约为1.9万元,长株潭规划区覆盖区人均GDP为3.5万左右;郑汴规划区覆盖区,人均GDP为3.1万左右。皖江示范区人均GDP在中部规划中居后。

5.杠杆作用的显著性

如对“获得国家拨款的,给予国家拨款额50%、最高1000 万元资助;对省外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来试验区落户,投资创新型产业链缺失环节或薄弱环节的,给予其实际到位投资额10%、最高500 万元奖励”等政策,其杠杆作用十分显著。另外,从规划区的GDP占全省比重来看,皖江示范区达到66%,在中部地区最高。GDP占比越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大,因此,从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力来看,皖江示范区建设的带动力最强。

皖江示范区规划获得国家批准以来,依托各项优惠政策,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今年上半年,皖江示范区省外投资项目共9627个,投资总额15052.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068亿元,占全省1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资金的75.5%; 截至6月底,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达9755户,比去年同期增加1720户。

注:[1]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发展的财税支持研究》(项目批准号:AHSK09-10D10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财税咨询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税收; 风险; 经营; 决策; 控制

目前大部分企业存在一个误区――税是财务的事。正是这种观念影响到企业依法纳税,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税收风险。本文就企业经营决策的管理与风险控制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目前企业存在的税收风险

企业存在税收风险主要有三大环节:一是企业负责人决策产生的税收风险;二是业务部门做业务产生的税收风险;三是财务核算与交税产生的风险。

(一)企业负责人决策产生的风险

企业负责人普遍认为:没有经营收入公司怎么生存?所以,他们都把主要精力放到经营上,税的问题,交给财务来解决,造成企业在经营决策时可能随时带来大量的税收风险。

(二)业务部门做业务所产生的税收风险

合同决定业务过程,业务过程产生税,合同是产生税的根源。只有加强业务过程的税收管理,才能真正规避税收风险。目前企业普遍没有从根本上重视业务部门的税收问题,从企业负责人到每一名员工,大家都认为,业务部门的主要工作是搞好经营,为公司创收,但却不知道在创收过程中不当的业务操作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税收风险。

(三)财务核算与缴税产生的税收风险

企业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能是监督作用,通过财务分析来发现业务部门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帮助企业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达到控制和规范的目的,使企业能更好地利用资金,有效地控制费用、避免损失,规避风险。财务部门可以监督业务部门,那么谁来监督财务部门,有没有企业领导知道财务账是否做得准确、合法?这也是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很多企业就因为财务的疏忽,或业务素质低下导致企业多缴税。

例1,某房地产公司拟成立一个酒店公司,作为其全资子公司。建酒店需买地,由谁为主体购买地,有以下两种操作方法:

1.由房地产公司购买建成酒店后再作为投资成立酒店子公司,或直接将土地作为投资成立酒店子公司。房地产公司购买地建成酒店或直接将土地再作为投资成立酒店子公司,这种模式在税法上要视同销售来处理,要缴纳土地增值税、契税、营业税及附加等,税额巨大。

2.先成立酒店公司,以现金投入酒店公司,再由酒店公司投资购地兴建。

这种模式,不需要交任何税金。

以上两种模式比较,虽然投入资金相同,但第2种模式显然比第一种模式节约了大额税金。

二、企业税收管理中的误区

由于企业存在税是财务部门的事的误区,业务部门只负责创造收入,只要是能给企业带来收入,合同可以随意签,税收问题应该财务来处理。殊不知“合同决定业务过程,业务过程产生税,只有加强业务过程的税收管理,才能真正规避税收风险。”业务部门是产生税的根源,税怎么交不能看账怎么做,而要看业务怎么做,如果业务部门不按照税法的规定去做业务、签合同,或不利用税收政策来规避纳税风险,等出了问题或产生了税收结果之后,让财务来解决、来处理,这只能是事后的过程,财务只能通过账来掩盖前面的业务过程,以达到少交税的目的,这就形成偷、逃税款,产生税收风险。

三、企业如何管理与控制经营决策中产生的税收风险

税是业务过程产生的,是财务部门缴纳的,但是税收产生的主要根源在经营决策。公司要发展,风险要规避,必须加强内部的税收管理,制定一些相应的管理措施来约束各种经营行为,使之符合税法的规定。

(一)经营决策程序中须有财务部门的参与

企业在作出经营决策时,除了考虑经营收入外,还应该考虑决策所产生的税收影响,就如很多企业为了规避经营风险,聘请法律顾问一样,企业在经营决策中对于税收风险的规避,也应咨询顾问,财务部门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如果在重大经营决策上财务部门不能解决,则可咨询一些中介机构,或聘请税务顾问,将税务风险控制在事前。

(二)公司业务合同会签程序应有财务部门的参与

业务部门在签订业务合同时,应让财务部门进行审核会签。很多企业在合同签订时,没有财务部门的参与,合同签订完后财务部门才知道这笔业务,此时税务风险已成既成事实,只能“亡羊补牢”,有时甚至完全无法补救。所以在合同会签审核程序中应有财务部门的参与。

(三)建立监督体系,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监管

在税收风险管理中,财务部门可以监管业务部门,但财务部门因做账带来的风险由谁来监管?企业应建立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成立审计、监察部门,财务部门监管业务部门,审计、监察机构监管财务部门,公司领导监管审计、监察机构,形成层级风险管理体系。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门机构对财务部门进行检查、审计。

(四)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培训的价值,不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的危机处理技巧,而是“上兵伐谋”的战略思维,所以培训工作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国家财税政策不断在发生变化,财务人员需要“天天学习”才不会被淘汰。同时,只有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才能当好企业经营决策中“财税顾问”的角色,才能更好地对业务过程中的财税风险进行把控,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发展。企业应该为财务人员创造更多培训机会和更好的学习环境,财务人员也应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上一篇:启蒙教育培训范文 下一篇:先进建造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