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19 20:49:43

财税培训总结

财税培训总结篇1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 专门业务培训 项目评估

我国税务系统每一次大的税制改革、政策出台、机构整合、新工作方法的推开,都会在税务基层产生大量的培训需求,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次。现今,企业所得税已成为我国第二大税种,该税种计算复杂,不易管理,对相应岗位税务干部的综合业务素质要求极高,因此所得税干部轮流集中脱岗学习、进行知识更新和业务提升就有了现实的需要,同时也给专业施教机构的师资团队带来了项目升级和课题研发的迫切任务。下面以国家税务总局某专业培训机构(以下简称培训中心)承办的系统内各层次企业所得税培训项目为例展开分析,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税收专业化人才培训项目的质量和效果,满足各层次税务干部的业务培训需求。

一、税制改革后所得税专门业务培训的特点

(一)培训需求呈现稳步上升态势

2008年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培训中心承办了多期总局、省局及其他各地方国、地税局委托的企业所得税业务培训醒目。这些培训项目有的以企业所得税作为培训主题或核心内容,更多的则是将所得税作为培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他业务培训开展的同时补充学员的所得税业务知识,为更加有效的实施所得税管理奠定基础。

2008年-2012年培训中心承接的以所得税为主题的培训项目统计表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合计

总局项目 1 1 1 1 2 6

省局项目 4 1 2 7

地方项目 1 1 5 7 11 25

合计 6 3 6 10 13 38

(二)同类培训项目学员需求各有侧重

从2008年至2012年培训中心承办的所得税专项培训38期,其中总局主办处级干部所得税业务培训2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的所得税业务科室负责人培训4期,各地市所得税业务骨干培训32期。由于各期培训班对象不同,学员构成差异较大,因此课程设置也有所区别。现仅以2010年7月15日-29日全国地税系统处级职务人员所得税管理研讨班、2011年3月31日-4月29日A省*市国税局企业所得税业务骨干培训班,2012年8月22-31日B省地税系统企业所得税业务骨干培训班为例,分析学员构成对课程设计的影响。

2010年总局处干所得税业务培训班,共计48人。男学员37人,女学员11人,处级干部46人,科级1人,施教机构教师1人;省局所得税处处级干部8人,地(市)局分管所得税业务的处级干部39人;50岁以上10人,40-50岁35人,30-40岁3人。

2011年A省*市国税局企业所得税业务骨干培训班,共计50人,30天。培训对象为全市从事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业务骨干,其中各县区局长、科长副科长28人,科员22人。男学员37人,女学员13人。

2012年B省地税系统企业所得税业务骨干培训班,共计122人,10天。B省各地地市所得税科科长级县区分局长41人,其余为业务骨干。

对参训学员通过填写需求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训后评估等方式,我们发现,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学员关注点不同,以上述总局处干班和地方业务骨干班为例:

1.总局处干所得税班,参训对象多为地市一级税务机关分管所得税业务的局领导,因此,学员对课程的总体要求偏重于宏观,学员希望了解国内外经济走势及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税制改革的前沿信息及所得税管理的理念与思路,对具体操作层面的课程需求程度较低。

该项目共计涉及14个专题,除适应处级干部培训而设计的管理类专题5个以外,其余7个专题均与所得税业务相关,包括《宏观经济与税制改革》《所得税政策疑难问题解析》、《企业所得税争议协调及案例分析》、《关联交易与特别纳税调整》、《会计信息在所得税管理中的应用》、《税收执法风险与防范》、《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政策及管理》,这些专题的需求程度均在90%以上。

2.地方业务骨干班,参训学员以税源管理科、政策法规科科长、业务骨干及区县分局局长、股长为主,从事具体的所得税业务办理工作,需要详细了解政策规定、业务流程、行业经营特征及相关会计知识,需求较为具体。此类培训班的培训目标,即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业务骨干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完善知识结构,促进能力的提升及素质的提高,以适应所得税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此类培训通常包括《会计准则精讲》、《成本会计》、《房地产业会计核算处理》、《会计与税法差异分析》、《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政策及管理》、《企业所得税收入总额部分疑难问题解析》、《企业所得税扣除部分疑难问题解析》、《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解析》、《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会计报表涉税分析》、《财务指标在纳税评估中的应用》、《企业财务报表与纳税申报表的衔接与分析》、《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政策解读》、《房地产业企业所得税政策解析》、《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实务》等,根据培训时间长短有所取舍,但以上课程在业务骨干培训班中需求程度均在90%以上。

(三)培训项目评估结果

1.培训总体满意率

通过对以上38期所得税业务培训班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绝大多数培训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培训总体满意率在90%以上。但个别班级总体满意率偏低,主要原因是学员基础相对较低,学员所在地所得税管理以核定征收为主,接触到企业所得税业务单一,因此,对相应的会计知识、所得税政策相对生疏,影响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评估结果启示

通过举办所得税业务培训,我们深刻领会到,着力造就一批能够把握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精通各类企业业务、长于税收管理、熟悉国际惯例、具有法律思维与视角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税务机关所得税管理的重中之重,培训中心应着力在所得税乃至各业务岗位高素质人才业务培训的项目完善上进行深层次挖掘,方能更好地发挥专业施教机构在成人培训中的主体作用。

二、所得税培训项目的完善设想

为应对需求愈发严苛的培训市场,我们需要跳出常规业务培训的局限,多角度,深层次的挖掘税收管理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内容,着重在项目课程设计和内容组织方面进行质的突破。

(一)紧贴培训需求开发新课题

仍以上述所得税培训项目为例,在项目需求分析中很多税务系统处级干部提出,需要在法理上了解所得税的计税原理与原则,例如如何对税法没有确切规定的所得税交易事项做出理性的判断,如何理解所得税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时间上的对称和第三方对称原理等,通过这些法理培训可以使税务干部更加正确的应用税法,也为不断地完善税法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在所得税业务骨干培训班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潜在的高端课程需求,如部分学员提出IPO是企业资本运作的典型行为,企业在准备IPO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大量会计、税务方面的调整和处理,学员渴望通过培训,了解IPO公司财务会计问题,了解相应的调整事项,解读有关税收政策等等。

由于培训时间和师资的限制,在以往的所得税培训班中很多潜在需求并没有形成对应的教学资源,但随着培训中心教学力量的不断充实,专业师资们也正将关注点转移到这些课题的开发上来,从而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所得税高端培训。

(二)适时更新原有课程内容

比如,在企业重组过程中如何进行所得税处理,以往培训侧重结合案例学习理解总局的重组税收政策,下一步需要结合翔实的实务案例和理论分析,比对讲解公司(企业)法律层面的重组和税法层面的重组,明晰各种重组方式的运作流程,结合企业财务处理使学员了解企业重组不同类型的关键点、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原理和运用,对企业重组中所得税疑难业务的正确处理能有清晰的认识。

另外,在所得税业务培训中,不应再局限在对企业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的一般性学习,应该让学员学会如何有效解读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并从中筛选出对所得税管理有用的信息,发现新的涉税风险点,实现利用财务信息进一步提高所得税工作水平的目的。通过这些人才的培养,可以帮助他们发挥其在所得税政策问题研究与应用、重大案件查处等方面的组织推动和辐射作用,从而促进所得税管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财税培训总结篇2

【关键词】 高校;票据;类型;适用范围;管理

票据是会计核算重要的原始凭证,是高校加强会计监督及内控建设的重要方面,是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的依据。高校票据使用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虽然各高校不断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但由于其经济业务愈来愈复杂,涉及票据的类型较多,在票据使用方面重视程度不同,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因此高校必须加强票据的使用管理,掌握各类票据的适用范围,并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认真分析,正确选择使用票据。

一、高校票据分类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票据选择使用不正确

有的高校不能认真地分析经济业务的实质内容,未按票据的使用范围使用票据,随意使用票据的现象比较普遍。如有关单位和个人自愿参加的培训收费使用收费收据、科技服务收入使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等。

(二)对有些应纳税收入不使用税务发票,不遵章纳税

一般认为,高校作为非营利性的公益单位,对大多数税种没有纳税义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随着高校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高校部分经济活动应按照税收有关规定,认真履行纳税义务。但部分高校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没有树立纳税意识,对于应纳税的经济业务,不使用税务发票,而使用收费收据或其他票据代替,逃避税收。如高校出租房屋取得的收入,开具收费票据或往来票据等。

(三)对有些收入不提供票据

高校在发生某些收费经济业务时,本应提供票据,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提供票据。不利于会计核算的正常开展,不利于各方面的监督,易造成经济事项的财务失控,比较容易形成“小金库”,甚至于发生贪污等经济犯罪行为。

二、高校使用票据的类型及适用

(一)财政票据

1.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是指高校向学生、学员收取的经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事业性收费时开具的收款凭证。主要包括学费、住宿费、委托培养费,函大、夜大、电大及短训班培训费等。需要特别强调的,并不是所有的短训班培训费都可以开具收费收据,这里所指的短训班只指法律法规和国务院部门规章规定强制进行的培训业务,只有这种才能使用收费收据,其他由高校自行举办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自愿参加的培训收费不能使用收费收据。

2.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随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事业性收费大多按非税收入进行管理,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是在收缴非税收入时开具的凭证。高校在收取非税收入时,可直接使用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作为缴款收据,也可在学生缴费时开具收费收据,同时按一定时间汇总开具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集中汇缴非税收入。

3.捐赠票据。近年来,捐赠收入已成为高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普遍重视捐赠收入的争取工作,高校在获得捐赠收入时应开具捐赠票据。目前,大多数高校成立了基金会,接受热心高等教育事业的社会群体及个人对高校捐赠。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校努力组织捐赠收入。民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及地方相关部门积极开展符合条件的基金会可以申请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认定工作,取得相应资格的基金会,接受企业捐赠按有关税收政策可在税前抵扣。《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规定,纳税人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事业的捐赠,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因此高校在接受捐赠收入时,必须向捐赠单位或个人开具捐赠收据。

4.社会团体会费票据。高校内部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如学会、协会等,向其会员收取会费时开具社会团体会费票据。部分高校专业学会、协会,在会费收取的票据使用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一方面不少学会、协会没有依法进行登记,致使无法正常申购社会团体会费票据;另一方面,可以申购会费票据而没有申购,收取会费时使用其他票据代替。

5.资金往来结算票据。高校发生暂收、代收和单位内部资金往来结算等经济活动时开具的票据,这些资金为不构成高校收入的款项。主要用于高校收取的各种押金、定金、保证金及其他暂时收取的各种款项等;各种代办费用,如代收学生教材费、体检费等;高校内部资金结算等。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的使用大大超过其本身的使用范围,部分高校在遇到有些业务无法确定或无法获取正确票据时,一般就使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票面的使用说明中一般强调只能使用于内部结算,不能用于费用支出。而票据的接收方在原始票据的审核方面往往把关不严,按正确票据给予报销,而不是退票,这样资金往来票据就成了高校多方面使用的票据。

(二)税务发票

1.增值税发票。高校编辑出版、发行期刊与杂志,收取的期刊征订费收入应开具增值税发票,并按增值税征收管理有关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增值税。长期以来,高校编辑出版、发行期刊一般采用征订单的形式,征订单作为订阅凭证,同时在征订单上自行印制收款收据,要求征订单位将收款收据与汇款凭证一起作为报销凭证,高校不另开具票据,也不缴纳增值税。随着财政、审计监督的不断加强,各单位财务管理不断规范,采用征订单这种不规范的票据形式,征订单位普通不再接受,而要求高校开具正规发票。当然也有高校采用其他票据形式,虽然征订单位能够接受,其实也是不正确的。

2.广告服务发票。高校编辑出版、发行期刊的同时,又提供广告服务,即刊登杂志媒体广告,取得广告收入,应开具广告服务业发票,并缴纳广告收入营业税及相关附加费用。高校编辑出版、发行期刊,在办好刊物的基础上,为增加收入,经工商部门广告许可,可以在刊物上刊登相关行业的产品广告。当然在期刊上刊登广告一定要慎重,必须进行认真审核,要求广告客户提供的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同时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做到既宣传好的产品,又要保证期刊与杂志的良好形象及声誉。

3.培训服务发票。高校除开展正常的学历教育外,普遍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培训业务。除法律法规和国务院部门规章规定强制进行的培训业务外,其他由高校自行举办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自愿参加的培训收费必须使用培训服务发票,目前主要使用文化、体育业服务发票。高校面向社会、自行举办的各种培训,是高校院系创收的主要渠道之一。高校应制定相关政策,激励院系开展多种培训,为学校增加收入。高校面向社会的培训,其收费标准应向物价部门进行备案,收费时严格按备案的价格标准进行收取,并开具文化、体育业服务发票,按税法应缴纳营业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规定,对政府举办的高等、中等和初等学校(不含下属单位)进修班、培训班取得的收入,全部归学校所有的,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因此高校举办进修班、培训班,应主动向税务部门申购税务票据,规范使用票据,并主动向税务部门申请免征营业税。

4.科技服务发票。高校除培养人才功能外,还应积极开展科研及服务社会,应从自身发展以及增加学校收入出发,积极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科技服务等收入,开具科技服务发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规定,对学校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同时还规定对高等学校、各类职业学校服务于各行业的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因此高校应利用优惠政策,申购相关服务发票,为学校与企业等单位联系、加强横向合作提供便利条件,为学校增加科研收入。

5.房屋租赁发票。由于高校近年来的扩张发展,普遍存在资金紧张状况。高校应合理安排使用资产,充分挖掘资产潜力,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调剂部分房屋对外出租,取得租赁收入。高校取得房屋租赁收入,应到房产管理部门开具房屋租赁发票,并缴纳房产税、营业税等。

三、加强票据管理的措施

(一)正确选择使用票据

以上总结了高校常用的各类票据,对其进行分类归纳,并强调其使用的范围,有利于高校更好地了解各类票据,为高校开展各类业务提供支持。由于高校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种类繁多,因此高校在使用票据时,要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正确选择票据。只有正确选择了票据,才能保证高校经济活动全面合规合法。

(二)建立规范使用票据的管理内控制度

票据的规范使用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衡量高校财务管理好坏的主要方面。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票据的规范使用,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办法。首先,在岗位设置上要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票据使用、保管人员与出纳不能由一个兼任;其次,使用依据方面一定要按核准的收费标准收费,或按合同约定的价格开具发票;最后,要确保以真实的经济活动为基础,不能代开、虚开收据或发票。

(三)做好票据的领用、保管及核销等管理工作

重点做好各项信息登记工作,采用软件信息系统,可与会计电算化系统对接,不仅能记录票据领用、核销等情况,关键是将使用票据的收费情况与款项入账情况进行对接,保证所收款项全额入账,并便于日后查询。

(四)加强票据的监督检查工作

财务部门应做好票据的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对票据进行审查、清理,对超过保管期限的票据存根进行核销;审计部门应对高校票据使用等情况进行专项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应自觉接受财政、税务、物价及审计等部门的检查及审计,努力做到更好地规范使用各类票据,为规范高校的财务管理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 白冰.关于加强高校收费票据管理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9(5).

[2] 温晓云.浅谈高校收费票据的管理及设想[J].教育财会研究,2008 (2).

[3] 冉福松.浅析高校票据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会计之友,2009(8).

财税培训总结篇3

xx县财政局 XX年税政法规工作总结 XX年,我局税政法规工作在市税政法规科和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以“xx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县财政工作会议及市税政法规工作要点精神,围绕全县财政工作任务和财政改革重点,加强税政法规基础建设,进一步增强全县财政干部的法律意识,积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依法理财、依法行政水平,严格财税执法监督,全局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现将一年来税政法规工作情况总结 一、加强法制培训,增强财政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紧紧围绕各阶段的财政中心工作,开展财政法制培训。重点培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宪法》(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以及新出台的有关税法和财政政策等,特别加强了对《行政许可法》的培训、考试考核工作。通过采取辅导与自学相结合、自主宣传与媒体宣传相结合,一般学习与典型案件教育相结合、开展普法教育与加强财政执法相结合、普法与地方财政立 法相结合等,集中培训、以考代训等形式多层次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增强了财政干部依法理财、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健全机制,加强组织制度建设 为切实加强对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领导,调整充实了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党组书记为副组长,纪检、 财政监督、财政税政法规等股室负责人及分管领导为成员。完善财政监督检查、处罚的查、审分离和集体研究制度, 实行了严格的分工负责制,财政监督股统一制定检查计 划,负责下达检查通知,严防重复检查,并对检查组材料、处理处罚意见进行审核;税政法规股负责对执法人员资格、行政处罚法律法规依据进行审查,专业法规资料购买发放;分管领导负责立案、处理处罚审批;局办公室负责文书格 式审核,统一编制文号;人教股负责组织法制培训;局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对处罚金额1万元以上、违纪金额5万元以上案件,或十分复杂案件的集体审理,实行严格的行政执法责任制。为切实增强财政工作的透明度,在全局 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将公开事项上墙公布,将公开内容汇编成册。在行政执法处理处罚前,实行告知制度,先行下 达告知书;在处理处罚决定书中明确告之复议申请时限和复议机关。 三、依法行政,提高财政执法水平 我局切实加强了财政执法的基础工作,在执法中严格遵守《湖南省财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度》、《 湖南省财政行政执法公示制度 》、《湖南省财政行政执法违法和错案追究制度》。按时完成了财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的培训、申报和换证工作,所有行政 执法人员均持有经县政府法制办年检的行政执法证,坚持持证执法,按照规定程序立案、办案和作出行政处罚处理。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执法行为,保证执法质量。近三年来,本局作出的行政处理处罚无一件复议、诉讼。加强对执法处罚、复议、应诉、赔偿案件的登记、统计、归档、研究工作。 四、实行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内部监督 我局在加强财政执法、维护财经秩序的同时,坚持强化监督机制,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在行政执法中,我们虚心听取财政检查对象单位的意见,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及建议,认真执行上级机关的有关决定、决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及建议均在限期内圆满完成。并切实强化内部监督,每年由局纪检组、 财政监督股对局机关内部财务单位进行内部审计,对查出的问题不护短,属制度方面的问题,及时完善制度;属人员素质的问题,加强教育、调整岗位;属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严格依法依纪严肃处理。通过强化监督,完善制度,明确责任,近年来不仅未发生一起复议、应诉案件,而且被县政府多次评为行政执法先进单位。 XX年十二月十日 xx县财政局XX年法制宣传 工 作 总 结

财政局税政法规宣传工作总结

财税培训总结篇4

[关键词] 大型企业;教育培训;税务筹划;科学理财

税收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永恒的热点话题。不论法人、自然人;不论富人、穷人,只要发生有应税行为,就要依法纳税,不纳税就是违法行为,而现实又是有些纳税人并不情愿缴税。如何遵守国家税法依法纳税,同时利用税收政策,科学地进行税务筹划,以期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是企业科学理财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纳税现状

(一)税务部门确认的大型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纳税现状

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应税劳务是指属于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税目征收范围的劳务。税务部门一般界定大型企业教育培训单位提供的培训和住宿劳务属于文化体育业,依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一条规定征收营业税。以2000年度某教育培训机构收到的税务处理决定书确认的纳税情况为例,税务部门要明确列出大型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当年应缴纳的税种有八种: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堤防维护费、印花税、地方教育发展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年应缴税金8.5万元。其中计税培训收入194万元,包括干部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党建培训、工人技能培训等,95%以上是企业组织的计划内培训班,适用税率3%,应缴营业税5.8万元;计税住宿收入30万元,为学员在校住宿收入,另加计税零星房屋出租收入1万元,以上二项计税收入适用税率5%,应缴营业税1.6万元;以营业税为征税基数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堤防维护费0.9万元。上述四项税金合计8.3万元,占年应缴总额的98%.

(二)大型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的纳税义务

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六条第四款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劳务税。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是指经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同级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成立、国家承认其学员学历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承担培训任务的教育培训机构。大型企业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劳务是教育劳务,包含学历教育和培训教育,开设的专业、学历层次、培训项目都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发放的各种毕业及培训证书是国家承认的,符合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六条第四款规定的免税条件,不应该缴纳营业税。

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一条指的文化体育业包括文化业和体育业,其中文化业是指经营文化活动的业务,包括表演、播映、经营游览场所和各种展览、培训活动,举办文学、艺术、科技讲座、讲演、报告会,图书馆的图书和资料的借阅业务等,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显然与大型企业教育培训机构以培训者身份提供的教育劳务有本质的区别。

二、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是纳税人通过纳税活动的安排,以充分利用税收法规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从而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现行税收政策对教育产业给予减免政策,这给大型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创造了税务筹划的合理空间。

(一)大型企业教育培训机构以学校名称申报纳税,可以享受国家对教育产业的税收减免政策

1、学校资格的认定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前提。大型企业教育培训机构一般是经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同级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其批准成立部门,符合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六条第四款规定的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同级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主体资格条件,其发放的毕业证国家承认学历,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要件。因此,大型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属于免税学校。

2、大型企业教育培训机构是企业的事业型经费单位,是企业自办内设培训机构,税务部门没有必要征税。大型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办学经费来源,一是企业的教育经费拨款,二是学杂费和培训费收入。企业拨款主要用于人员工资奖金、劳保等人工费、教学设备投入、校园建设等固定性、大额支出,占总教学成本3/4,拨款是大型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主力财源;学杂费和培训费收入纳入了企业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取的学杂费和培训收入只是弥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用于日常办公、教学开支,不是办学主要经费来源,不以营利为目的,年终财务决算一切支出由企业核销。大型企业教育培训机构主办单位是大型企业,属于企业的内设机构,是企业自办学校,学校宗旨是“根植企业,服务企业”,为企业从事教育服务,企业是培训机构的法人和纳税主体,税务部门对这样的培训机构没有必要征税。

3、培训费和住宿费收入只是补偿部分实物消耗,收费标准不包含税金成本。培训费收费标准根据办班资料费、上机费、课时酬金、学员活动费等开支情况,由企业办班单位核定,属企业内部收费标准。住宿费执行企业规定的内部价格结算,其标准低于市场价格50%,主要解决矿区周边及单位参训学员的住宿问题,没有考虑住宿成本回收。实践证明,企业核定的内部收费标准只是补偿部分实物消耗,并不是按照大型企业教育培训机构教学支出的完全成本核定的,核定的收费标准也就更不会考虑税金因素。

4、培训和住宿收入是教育培训机构学费收入的一部分。税务部门稽查对大型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学历教育劳务免征税,职工培训教育劳务征税,我们认为,以学历证书划分征税的办法不尽科学。一是大型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开办的各种培训班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企业根据人力资源培养目标安排的企业内部在职在岗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另一类是协议解除劳动合同职工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业务技能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属于企业内部培训。营业税暂行条例补充规定:内部单位之间相互提品、劳务的按免税处理。因此,大型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内部培训和住宿劳务属于免税项目。二是从税法立法的原则上讲,划分不同税种,区分不同税目,主要是依据其经济行为本身的属性及所处的行业门类来认定,大型企业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学历教育和培训教育都是教育劳务,在大型企业教育培训机构两种教育劳务没有性质的差别,两种劳务都是文化教育事业,均属国家认可并支持鼓励发展的,既然不对学历教育劳务征税,培训教育劳务也不能征税。三是大型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开办的少量社会培训, 一方面在企业对大型企业教育培训机构教育经费投入逐年递减的情况下,可以起到弥补教育培训机构教育经费不足的作用,另一方面开发社会培训,可以上为国分忧,下为民解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好事,国家税收政策目前对教育事业是给予优惠和支持的,当地税务部门理应扶持、鼓励,若税务部门对社会培训和住宿收入强行征收营业税的话,就违背了税收立法者的本意。

(二)构思科学的财务核算办法可达到“节税”的目的

设计财务核算办法应考虑税收因素,不能照搬企业适用的工业企业财务制度,应结合教育培训机构实际,从“节税”的角度科学构思财务核算办法。归集学费和培训费收入,有多个会计科目可以记录和反映,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其他应付款”等,而不同的科目记录其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如果选择收入类科目记录,教育培训机构的一切收入都通过收入类科目核算,而部分应税劳务,如运费,设备出租、房租等收入,将在收入类科目里有了清楚、明了的反映,税务部门必将征税,并要求按收入性质核算明细,正确划分学历性教育的学费收入,培训性教育的培训收入,对培训和住宿劳务区分企业内劳务和企业外劳务,对企业外培训和住宿劳务要求申报缴税。如果选择在往来科目“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分基层单位名称核算明细,可以对有争议的企业外培训和住宿劳务收入与免税收入混合核算,收入平时当往来账管理,不需每月结转,年度将余额直接冲减成本费用,以达到“节税”的目的。

财税培训总结篇5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一是按照省市“四五”财政普法规划和全县“四五”普法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财税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实际,认真贯彻《**县财政、地税局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2001~2005年)规划》,同时根据总体规划分解制定年度实施计划。二是建立健全财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制,明确职责。县局普法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财税系统“四五”普法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考核等工作;局班子成员和各科室负责人分别带头履行好“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法制科、法规法具体负责日常财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三是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完善了《财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和《财政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办法》。为了完善对行政执法的评议和考核,又制订了《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

(二)学习贯彻《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努力提高财政干部的依法行政意识。半年来,我们紧密结合财政改革和财政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财政法制培训工作,重点是学习贯彻《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一是多层次开展学习培训。将贯彻实施《条例》列入“四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分财税干部、部门单位负责人、财会人员三个层次进行学习培训。对部门单位负责人,通过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和违法行为案例评析等形式进行培训;将《条例》作为部门单位财会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财税干部中开展财经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和测试,确保执法人员准确掌握《条例》。二是大力开展《条例》宣传。针对该县目前部门单位负责人在财经知识缺乏和财会人员队伍变动大的现状,通过广播电视、财税网站、电子显示屏等媒体和发放《条例》单行本、开通财经法律法规咨询热线、财税网站在线有奖竞答等方式,广泛深入宣传《条例》和财经法律法规,大力营造依法理财,规范管理的良好氛围。三是健全和完善执法程序和制度建设。一方面健全和完善执法程序、查询、证据保存、公告等方面的工作制度,严肃工作纪律,规范执法活动,提高财政执法水平。另一方面,帮助和指导单位健全、规范有关内部财务监督控制制度,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四是初步实行执法检查联动。建立财政、税务、法制、审计和会计核算中心联系会议制度,加强各执法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实现数据信息互通共享。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实行执法检查定期报告制度,统筹安排监督检查,实现执法联动。

(三)认真开展“四五”普法考核验收自查工作。一是召开专题会议,对“四五”普法考核验收自查工作进行部署。二是组织有关科室人员对我局“四五”普法的组织领导和工作部署、普法基础工作、普法制度建设情况、集中宣传情况、普法成效和普法创新情况六个方面进行自查。三是对通过自查发现的如资料不完整等问题,积极研究和落实整改措施,推动下一步普法工作有序、健康开展,迎接上级部门的检查验收。

(四)继续推进依法理财,强化行政执法的监督。多年来,我局一直把依法行政作为关系财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件大事,局党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立足内部,重视外部,内外结合的强化执法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内,通过财政法制科和财政监督科,加强对本系统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不适当的行政行为。逐步建立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促进法定职责的落实,提高法律的实施效果。对外,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不断拓宽监督渠道。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把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突破工作来抓。逐步建立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从制度上明确对违法实施行政行为者,该处分的处分,该清除的清除,该赔偿的赔偿。同时联系工作实际,虚实结合,做到五个结合:一是将行政执法责任制与维护全县经济有秩序发展相结合;二是将执法责任制与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相结合;三是将执法责任制与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相结合;四是执法责任制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相结合;五是将执法责任制与规范抽象行政行为相结合。

(五)贯彻实施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为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依法治税的观念,改善和规范财税自身行为,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浙江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精神,结合我县财税工作实际,我局组织有关人员对涉及本系统的有关规范性文件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二、存在问题

一是法制机构和法律专业队伍建设尚存在着相对薄弱的问题,这与我县财税法制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目前,我县地税法规科单独设立,有3位干部,而财政法制科与办公室合署办公,且没有专业法律人才。法制宣传教育的台帐资料不够齐全。由于财政法制科没有专职法制干部,平时对法制宣传、培训等资料收集不够,造成工作干了以后没有整理资料。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是财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相关配套制度不够健全,缺乏科学合理的岗责体系和可操作性强的执法评议考核方法,再加上外部评议的力度不够,评议方式也不先进,评议范围和内容还处于较低层次,特别是财税干部法律知识培训、考试考核等制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三是行政执法责任分解难度大。由于机构改革和税收征管格局的调整还没有完全到位,专业机构职能优化和行政执法岗责体系还在进一步的探索之中,再加上财税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呈老龄化趋势和干部执法水平个体差异等因素,都给行政执法责任分解和过错责任追究带来许多困难。

四是过错追究方面存在一些不平衡影响执法责任制的落实。由于被追究责任的都是一线执法人员,都是基层的业务骨干,负责的工作繁重,恰恰是因为工作做得多,差错率也大,而一些工作简单比较轻闲的岗位或非执法岗位,反而不会受到追究。部分基层执法干部就会产生不平衡心理,造成部分干部不愿意承担重要的职责和责任,甚至希望调离执法岗位。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加大财税干部的执法培训,提高干部执法水平。继续学习和贯彻好《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确保执法人员准确掌握《条例》。继续组织其他财税法律法规的学习,真正使每一位财税执法人员都能做到熟练掌握财税业务本领。

二是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抓好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积极开展调研,完善各项行政执法工作制度,重点是建立健全保障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把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同评优评先、干部任免、奖惩等制度相结合,保障各项目标的贯彻落实。

财税培训总结篇6

第一,抓好“四落实”,夯实党(政)校办学基础。一是落实好领导机构。局党委非常重视党(政)校工作,把党(政)校教育作为加强财税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调整了校委会、党校办公室成员,由党委书记、副书记分别担任了正副校长。局党委每年召开两次办公会议研究党校工作,校务会定期对党校教育工作进行专题研究。二是落实好师资。本系统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党校教师,带头上台讲课。还专门聘请了7名既热心于党校工作,又有一定水平的党政干部、教师、理论工作者任兼职教师。三是落实好办学经费。2年共安排落实党(政)专项经费65.3万元,用于购置教学设施、学习资料和保证各项党员活动正常开展。四是落实好教学设施。加大硬件投入力度,大力改善教学设施。现有固定教室2个、活动场所9处,面积970多平方米,可容纳260多人同时学习。2年来,共投入资金15万元用于购置党(政)校专门的电化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

第二,围绕“三个突出”,深入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一是立足实际,突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在办学过程中,坚持“三为主”的原则,并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在教育对象上,坚持以培训党员干部为主,注意处理好培训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和一般干部的关系,把重点放在党员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培训上;在教育内容上,坚持以政治理论教育为主,注意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和科技文化教育的关系,适当安排财税业务培训;在办学方式上,坚持系统性教育为主,注意处理好系统性教育与专题性教育的关系。2年来,共安排政治理论、党的知识、法律、财税业务等专题培训班33期。二是丰富教学载体,突出教育培训的灵活性。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分层施教,形式多样。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我们把党校教育和党委中心组的理论学习结合起来,在集中上课的同时,要求每人作中心发言,写出学习体会;对一般党员职工的教育,把党校集中上课和分支部、分科室每月一次的职工会议结合起来,帮助广大党员职工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我们还采取专题讲座、讨论座谈、征文比赛、文艺活动、参观访问、学习测验等形式,丰富学习内容,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三是注重质量,突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为保证教学效果,建立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建立健全校委会制度、教师职责、学员守则、考勤考核、总结评比等六项管理制度。狠抓制度落实,做到“六定”:一定计划,根据党委工作意见,制定全年教学计划;二定教学重点,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国内国际形势、财经法律法规作为教学重点,落实专题;三定授课人,每次集中教育都确定责任人和授课老师,保证教学任务的落实;四定学员,确定每期办班的对象;五定考勤,严格教育培训考勤制度,并将考勤情况作为学员考核重要内容;六定评比考核,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做好评比优秀学员工作。同时,建立完善了教育培训奖惩激励机制。对每一位学员的全年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党支部、党员的评优工作、党员民主评议结合起来,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

第三,围绕“三个提高”,促进财税各项工作。一是加强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通过抓好经常性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特别是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使全体财税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工作能力培养方面,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同时通过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和业务培训,加强对干部的培养,使干部的视野日益开阔,知识不断更新,为做好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办事效率。通过党政校对干部的电子商(政)务培训、信息工作培训,推动全局无纸化办公,大大提高了办文办事效率。同时通过对干部的业务培训,使干部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有了明显提高,从而,促进了财税各项工作圆满完成。20__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6335.3万元,比上年增长11.4,地方财政收入9682.6万元,比上年增长5.6。全年财政总支出 37252.1万元,比上年增长15.9。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干部服务意识。两年来,党政校把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切入点,组织干部到挂钩扶贫点访贫问苦,开展结对扶贫、帮困、助学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群众的感情,增强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的意识。同时,党政校通过每年下达调研课题的方式,要求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20__年以来,我局先后保持和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浙江省财政系统教育培训先进集体,直属分局办税服务厅荣获部级“巾帼文明示范岗”和市级“青年文明号”。

二、存在困难与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近年来,我局党(政)校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教学方法、办学形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理论教育培训系统性、连贯性不强,特别是政治理论教育的主体课程缺乏系统性;二是教学计划和实际实施有差距,部分教学计划未能按既定的时间、内容和课时执行;三是自有师资力量不足,大部分教学课程只能依靠外聘兼职教师,这对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四是财税部门工作比较繁忙,教学计划中安排的部分党员活动未能按时进行。五是党(政)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等。这些问题,我们还要在今后实践中不断探讨、研究。

财税培训总结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

一、我国高职校企合作政策现状

1、对企业的优惠与奖励

(1)对校企合作成效显著的企业予以奖励。

2006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规定:“支持企业为职业院校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实行校企合作的定向培训费用可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承担实习见习任务、培训成效显著的企业,由当地政府给予适当奖励”。

(2)支付给学生实习的报酬可以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按规定扣除。支付给职业院校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报酬,包括以货币形式支付的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各项补贴、加班工资、年终加薪和企业依据实习合同为实习生支付的意外伤害保险费,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07号)、2007年4月10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的通知》(国税发[2007]42号),可以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按规定扣除。但接收实习生的企业与学生所在学校必须正式签订期限在三年以上(含三年)的实习合作协议,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否则不得扣除。

(3)对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开展产学研结合,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88号)规定,予以税前扣除。

(4)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税收优惠政策。按照2007年8月2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121号)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对符合条件的孵化器自用以及无偿或通过出租等方式提供给孵化企业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向孵化企业出租场地、房屋以及提供孵化服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符合非营利组织条件的孵化器的收入,自2008年1月1日起按照税法及其有关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2、对学校的优惠和奖励政策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对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开展校企合作、实施产学结合,并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职业院校,中央财政在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奖励”。

(2)校办企业和服务于企业收入的税收优惠。《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规定,政府举办的职业学校设立的主要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并由学校出资自办、由学校负责经营管理、经营收入归学校所有的企业,对其从事营业税暂行条例“服务业”税目规定的服务项目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对高等学校、各类职业学校服务于企业的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我国高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校企合作双方认识不到位

在我国,校企合作教育被认为是“学校与产业部门共同制订实施一个教育计划,其中包括适当比例的、与学习专业有联系的、要通过考核评定的生产工作”,这个概念是校企合作教育的典型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我国高职院校教典型的是“2+1”、“2.5+0.5”学年制,这样的安排使学生与企业之都处于被动、学校与政府部门则处于主动地位,由于忽视了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造成学生没有主动性,企业没有积极性。教育计划的制订绝大部分是由学校完成的,但由于企业的生产规律不同于教学规律,企业之间也千差万别,要找到一个适合“教育计划”的真实模型实在是太困难了。

2、校企合作利益驱动力度不大

校企合作由于缺乏动力和政策支持,缺乏长久目标,使得目前的校企合作只是某一点和某一时段的成功,远没有良性循环。首先,合作各方之间的推动力问题没有解决。学校因就业压力、教学压力而有足够的动力开展校企合作,而企业这一方处于就业的需求方,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缺乏足够的动力。其次,整个校企合作的运行体系没有构建,要结合的各方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对校企合作体系运行的效果也没有建立适用的评价体系。

3、法律法规不健全、宏观调控不到位

发达国家注重职业教育,并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德国除了颁布堪称西方国家最严密、最详细的《职业教育法》为其职业基本法,在《企业基本法》中明确规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权利和义务,为了保证职业教育质量和数量稳定及持续发展还颁发了《职业教育促进法》,为保障青少年享有接受职业培训和完成法律规定的职业义务教育权利还颁发了《青少年劳动保护法》。

而我国在职业教育方面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目前仅有的也都是宏观政策,细化政策、配套政策措施缺乏,校企双方处于一种自发和应付的状态,对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具体政策有待完善。

4、校企合作方面政策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财政和税收法规,关于校企合作的财政和税收优惠很少,甚至可以说没有,这也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1994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94]财税字第001号)规定,“对校办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所得免征所得税”;《关于学校办企业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156号)规定,还可减免增值税和营业税。但2004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基本上将校办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全部取消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仅保留了非常少的优惠政策,“校办企业生产的应税货物凡用于本校教学、科研方面的,经严格审核确认后,免征增值税”,但同时又规定:“学校将校办企业转租或承包给外单位、个人经营的,不得享受校办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目前,学校所能获得的校企合作方面的经费支持主要来源于中央的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企业获得的校企合作方面的财政和税收优惠基本没有。缺乏利益驱动,未能在财政、税收及其他经济利益方面给企业以优惠,是企业不愿承担校企合作义务的主要原因,任何一个市场主体都有自身的利益诉求,企业更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玉栋,张莹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年3月中.

[2]宋专茂.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理论基础和现实诉求[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10((1).

[3]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

作者简介:

1、张丹丹,女,1980- ,会计学专业硕士,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会计系,讲师,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会计教育、经济管理、财政金融

财税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会计; 综合; 实训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42-02

目前高职财会专业也存在着大学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选才难”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轨,出现了供需错位的情况。具体表现在高职财会专业会计实训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全面和系统,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和实训技能上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制约和限制,虽则该问题一直在进行着探讨、改革与更新,但仍然达不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笔者根据二十多年来在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集团从事生产、商业、软件业和咨询业等财会、审计实际工作的经验,结合在高职院校从事理论、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考虑到社会对财会人员知识需求的范围、重点、深度和广度等综合因素,就高职财会专业会计实训教学的相关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目前高职财会专业会计实训教学的现状

目前高职财会专业会计实训教学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会计实训教学形式重于实质: 多年来,一直在强调高职财会专业教学改革问题,就是要把教学从理论性转化为实践性,重点突出专业特色及应用性和可操作性,但实质上真正做到的甚微,主要表现在:

1.1.1师资配备、课时安排和实训方法问题: 由于高职财会专业教师大多都是从事会计理论教学,真正既在企业又在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几乎没有或者说很少,因为我国的人事管理体制下、基本上做不到既在企业上班,也能在学校教学的情况,也有离开企业调入学校搞教学的,但久而久之脱离了企业实际,就对企业的相关变化又陌生了,最终还是转化到了理论型,这是其一。其二是有些院校把财会理论教师安排来讲实训课,他们认为有实训课、有教师、有课本和实验室就可以了,不去考虑这些安排是否适合企业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其三,课时安排很有限,相当一部分院校安排的会计实训不足30课时或更少,相对理论课的课时来讲显然比例偏轻。其四,实训方法是上课时老师把课本内容初略的讲一下,学生下去做,做的怎样,是否正确,结果、效果如何均不知晓。

1.1.2实训用账表问题: 多年来,大多数院校财会专业会计实训课中用的账表一直不被人们所重视,说实话这本身是个小事情,事实上却变成了大问题。他们的具体做法就是把买回来的会计凭证、明细账页正常发给学生,接着把订本式的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拆成页后按页再发下去,然后让学生去做账务操作,这种把订本式的账簿拆页发放的做法既不符合国家相关的财会法律制度和企业会计的要求,也违背了会计理论,更重要的是误导了学生。

1.2会计实训内容中缺少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企业对会计素质的要求是综合、系统和全面的,而不是单一和片面的。一个成功的应聘不是单纯的只看你的账做的好不好,而是看你的综合素质高不高,例如政策水平、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心里素质和沟通能力等等。就目前看,单凭眼下各院校所做的那一点会计实训和毕业前几次简单的讲座是远远不够的,它是很难应对目前人才市场和对财会人员要求的。

1.3会计实训内容单一,与企业实际不吻合: 目前高职财会专业虽都增加了会计实训课程,但实训内容与企业会计实际脱节,具体表现如下:

1.3.1实训基本上都是沿用传统的单一内容进行的,即以工业企业为例,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根据原始凭证内容,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计算成本一直到填制会计报表。显然这些内容完成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里主要阶段的演练,但是实际中的企业有各种不同的行业,必然就会涉及到不同的纳税人、不同的税种及不同的纳税申报。因此,各院校就应该在原有实训的基础上补充更多的适合现代企业实际的内容。

1.3.2实训老师多年来一直选用某一本实训教材,备一次课,国家财税政策法规的变化对他来讲,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给学生说说而已,但不对自己的实训教案做出新的调整。 另外经常出现因实训课老师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备新课而拒绝接受切合企业实际的实训教材。现在学生就业大多都在私营企业,每个员工基本都是满负荷工作制,所以企业会把类似于工商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银行、社保的登记、年检、变更和注销等工作全交给财会人员来做,这也给我们的会计实训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对其进行深刻的研究与思考。

2高职财会专业会计训教学的改革

通过对高职财会专业会计实训现状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目前的这个局面,是无法应对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形势及财会人员的工作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财会工作也面临着不同程度地竞争与挑战。从企业角度讲,为了减少工作人员,降低劳动力成本,对财会人员的要求更加趋于综合型。从会计就业环境和个人方面考虑,整体综合素质越高,就业面就越宽,就业机会就越大,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速度就越快。因此,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会计实训教学就应该背着与时俱进,更新理念的原则,以培养出更多的视野开阔,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实用性财会人才,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革。

2.1加强实训师资力量,增加实训课时,改进实训方法: 在高职院校里,有的是理论性很强的 “教授和教材”,而缺的是有工作经验的“教练和实战”,我们可以采取从企业请进来(由于会计资料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所以走出去只能是一般的参观,要学做账几乎没可能)的方法进行,把真正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师请到学校来,给学生做与企业完全同步的在书本上学不到的实践知识。没有时间可以双方协商,把课安排在周末,适当提高一点实训老师的报酬,以实现双赢。

关于增加实训课时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考虑到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在业界具有熟练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见于此,我们在排课时就要注意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以前那种重理论轻实训的思想,把财会专业课程中有些重复或交叉部分进行适当调整。例如《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行业比较会计》等这些课程虽各自都有它的侧重点,但在账务处理上和《会计基础》、《财务会计》等课程均有部分不同程度的重复或交叉,可以采用把排在后面课程与前面课程的重复或交叉部分的课时减少,增加到会计实训里去,这样做既弥补了以前会计实训的不足,增加了实训课时,突出了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也避免了课堂上学生对重复内容没兴趣的弊端。

进行会计实训时所选用的账表必须符合国家财会法规和税法的规定,与企业会计完全相同,包括订本式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各一本(订本式账是不能拆分的),活页式明细分类账的数量可根据本公司业务的多少确定。会计凭证、凭证皮、凭证袋按需购买。会计报表按最新的会计准则规定制作或购买,纳税申报表根据企业的情况按税务机关最新规定制作或购买。

2.2调整和增加企业会计实训教学内容

2.2.1高职财会专业会计综合实训内容: 根据企业对财会人员素质和实际工作的要求,结合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对以前实训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增加,改以往传统的、单一的会计实训内容为全面的、系统的、与企业会计同步的会计综合实训,具体内容见下表:2.2.2改革后的会计综合实训教学的优势

(1)内容体系设置独特。本内容除了能使学生掌握财会工作实际操作技能和水平外,还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潜能和社会处事能力,突出了会计工作的综合性。表现在:①内容中涉足到不同行业(服务业、商业、制造业)、不同纳税人(营业税纳税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不同的税费(营业税、增值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及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种社会保险基金等十多种和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出纳和库管员等)及完整的会计年度,即全套账务从上年结转开始、经过了期间(月度和季度)发生,直到结转下年结束,充分显现了以项目为驱动,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人才管理培养模式。②本内容突破了传统会计实训的框架体系,根据财会工作实际需要,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在其中添加了“办理工商执照、代码证、税务登记、银行开户、应聘技巧和方法及与之有关的内容。这样为丰富教学内容和萌发学生学习激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财会专业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积累工作经验,拓展会计工作视野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处事能力,以补足其底气,增强应聘技巧和就业信心,使其胸有成竹的走上会计、出纳或库管员的工作岗位。

上一篇:播音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商标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