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财税形势

时间:2022-09-24 05:13:24

的财税形势

2011年的财政预算,无论是全国财政收支,还是中央财政收支,都沿袭了多年以来的编制框架和思维定式。

就全国财政收支而言,全国财政收入还是根据GDP的计划增速即按8%的增长率计算的。这就是,在去年全国财政收入83080.32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增长8%,即全国财政收入89720亿元。除了当年的财政收入之外,又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当中调入1500亿元。故而,今年可以使用的全国财政收入总量为91220.32亿元。依此计算,加上9000亿元的财政赤字,从今年开始,全国财政支出的盘子会超出10万亿元,即达到100220亿元,增长11.9%。不过,这还只是预算数字,根据以往年度的规律,实际支出数要远大于计划支出数。

就中央财政收入而言,当年收入是45860亿元,但加上由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的1500亿元之后,今年可动用的收入总量是47360亿元。除此之外,中央财政赤字安排7000亿。依此计算,今年的中央财政支出预算数字为54360亿元。需要指出,中央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不是自己花的,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转给地方的。在2011年的预算中,只有16982亿元即31.2%的钱花在中央一级,其余的37378亿元即68.8%的钱,要通过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两个渠道转到地方,形成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

从总体上看,在2011年,值得关注的相关财税政策问题可能有如下几个:

其一,2011年财政政策的基本趋向。

我们的判断是,名义上虽然标榜“积极”,但实际上实施的是稳健的财政政策。或者,是由“积极”向“稳健”过渡中的财政政策。其道理不难说明,今年财政政策的总目标,主要不是保增长,而是防通胀。说到通胀的危险,迄今为止,虽然单就数字而言并不十分严重,但今年的问题,除了通胀以外,还有以收入分配矛盾为代表的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化。一旦两者相碰头,就有可能危及社会稳定。所以,今年财政政策总体安排,不要只看它的名称如何,而要看它具体的操作内容。

首先是财政赤字水平。2010年财政赤字预算安排是10500亿元,实际是10000亿元。今年的财政赤字,名义安排是9000亿,实际上仍然是10500亿元。因为从中央调节稳定基金那里调入了一部分钱,1500亿元。两者相加,还是10500亿元。所以,就预算安排而言,2011年财政赤字和2010年基本持平。

其次,减税究竟有多大空间?根据今年的预算,这当中有两个可能的减税事项。一是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向生产业拓展。但是,迄今为止,这种扩围并无什么实质性动作,即便下半年有些进展,这种小规模、小幅度的扩围,无论怎样预测,能有上百亿元的减税规模,也就是往大处说了。另一个是个人工薪所得税调整,按照目前的修正案(草案),一年大约有1200亿元的减税规模。即便从7月份实施,至多就是600亿元的样子。

再次,增支能有多少?从预算报告中可以看出,今年也没有什么实质性安排。比如,扩大投资,中央政府基于反危机的目的而扩大投资的事情,在今年已经出现转折性变化。从2008年启动的1.18万亿元中央财政投资,连续三年下来,已经完成。今年并没有新的安排,所有的中央政府公共投资,主要是保在建工程的收尾。除此之外,就是实施结构调整。

故而,综合起来,2011年的财政政策总体是稳健型的,至少是趋向稳健的。

其二,宏观税负水平。当前的宏观税负水平,牵涉到政府收入统计口径的大小。一般意义上的政府收入仅指一般预算收入,在2010年,也就是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但是,除此之外,应当计入政府收入口径的,还有政府性基金收入、土地出让金收入、社会保障缴费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几个项目。照这样算起来的话,有案可查的2010年中国政府收入的总盘子已经达到137420亿元,占GDP的34.5%。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关注并研究的事情,目前来看,近期还没有什么大的调整动作。在2011年,宏观税负水平很可能进一步上升。

其三,收入分配。现在讲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牵涉到财税领域的,主要是财政支出一翼的转移性支出和调节过高收入的税收。国际经验表明,通过具有“劫富济贫”性质的财税手段的运用,可以将以基尼系数计算的收入分配差距减少到一定程度。对于我们来说,在支出方面问题不大,收入方面则有很大的问题。主要是尚无适用的税种能否与过高收入和财产对接,从高收入者那里调节一部分收入来。这是特别需要重构我国的再分配机制。但今年估计不会有什么大的动作。故而,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其四,地方债。目前中国的地方债,只是以往问题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在现行中国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肯定是希望通过多投资换取发展或政绩的。这一次的地方债规模的膨胀,只不过是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搭上了反国际金融危机的扩张性操作这列车。所以,它只是一个表现形式的变化,根源还在于现行的财税体制。今后的发展方向,应当是要把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规范化,如赋予它一个合法的名分。无论是延续目前这种由中央的办法,还是用其他别的什么办法,地方债在中国的规范化运作已经不可逆转。

上一篇:债券市场快速发展更需关注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建... 下一篇: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克服经济增长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