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绩效考核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6 05:31:53

采购绩效考核报告

采购绩效考核报告范文第1篇

香港机场由香港特区政府委托香港机场管理局(以下简称“机管局)管理,机管局依据《香港机场管理局条例》获得授权,其定位主要是“做规划、抓管理、定目标、找伙伴、订协议、抓监管、实现高效管理”。具体说来,就是要求机管局作为业务模范的先驱者配合市场的发展,联系不同的服务提供商;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为不同的业务伙伴创造共同的目标并提供营运平台来拓展他们的业务;订立统一的营运标准和手册;分享成果、发展网络、启发创意,共同创造成长机会。这是一个纯管理型机场角色定位,正是有了准确的定位,特区政府据此对机管局设计了相应的绩效管理评价机制。机管局实行董事会任命行政总裁负责制的管控模式,下辖25个二级部门。截至2013年9月,香港机场工作雇员总数65000人,机管局实际在册人数1302人,人均服务雇员数1:50,其中专业技术/经理463人(占35%),支援员工839人(占44%)。

二、机管局绩效管理的目的

通常企业根据不同的现实情况和需求来确定运用绩效管理系统的目的,归纳有三:一是战略目的。绩效系统将员工的工作活动与组织的战略目标联系起来,通过系统的作用提高个人和组织的绩效,从而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二是管理目的,组织在多项管理决策中都要使用绩效管理信息(尤其是绩效评价的信息),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表现给予评价,并采取相应的奖惩以激励员工,绩效结果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三是开发目的,绩效管理的过程能够让组织发现员工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对他们进行针对性培训,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加有效地完成工作。机管局的绩效管理则是强调开发目的,一是提升机管局员工的才能及表现,并予以肯定;二是以公平、客观判断为推动力;三是协助员工了解自己的优点,并克服缺点,从而不断成长改进。

三、机管局的绩效管理流程绩效管理

包括绩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目标管理和工作分析)、指标设定、计划实施与管理、考核反馈和结果应用等环节。香港机管局的绩效管理是一个封闭的流程,包括企业、部门、个人的目标管理设定,年度表现监控,表现评估等六个环节,通过填写“绩效考核报告”的形式完成,员工按照自我考评主管填写报告员工和主管讨论提交领导加签四个步骤完成。推行绩效管理有两项重要的管理前提,即目标管理和计划管理。没有目标管理和计划管理也就没有绩效管理。所谓目标,就是“做什么”,所谓计划,就是“怎么做”,然后才是“考什么”。从目标出发,有计划地对绩效过程实行管理,才能把握绩效管理的思想。绩效管理的重要思想是“考什么做什么,反之做什么考什么”,而现实中考核经常走入“有什么考什么”的误区。香港机管局相当重视目标的设定,首先是确定业务的优先顺序,然后明确工作方向和所期望达到的成果,并强调提升团队合作精神、改进员工的个人绩效,澄清和明确组织和个人的期望;将员工的个人贡献与机管局的整体成功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后确定具体的表现标准。

四、机管局的绩效考核报告

从绩效考核报告的总体结构来看,整份报告以年度为考核周期,考核报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工作表现考评,被考核人员须列出过去12个月的工作表现并自评,直接上司对被考核人员的工作表现及个人素质评分。个人素质又区分为专业人员/经理层和支援人员,体现了工作岗位的差异性要求。第二部分为整体工作表现检讨,被考核人员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表现提供额外补充信息或对直接上司的考评提出意见。直接上司总结被考核人员的整体表现、需改善的地方及培训需要。

五、机管局的绩效指标体系

1.机管局绩效指标(1)财务指标:税前利润:根据已通过核准的税前利润预算上下浮动。(2)非财务指标:①安全指标:机场综合安全指数(以旅客每年的总量为基数,度量员工及旅客受伤人数)。以2013/14的机管局安全目标为例②服务质量指标。③业务发展指标。④三跑道系统指标。⑤员工/企业管治及保持公众形象指标。⑥可持续发展指标:成为全球最环保机场和世界级航空枢纽。2.部门级绩效考核指标以建筑工程部为例,该部门为香港机场管理局的二级部门,约160人,主要负责香港机场范围内工程项目从总体规划、项目采购管理、设计管理、施工管理、成本管理和项目验收及移交的全过程管理。现阶段主要负责中场范围发展计划工程和三跑道系统的环评工作。部门级绩效指标:(1)成本预算管理(权重20%):达到“物有所值”及预算目标。成本管理从项目启动阶段开始,贯穿设计、采购和施工阶段全过程,并根据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控制关键点进行管理。具体如下表:(2)风险(权重10%):管理危机以达到项目目标。(3)服务质量(权重15%):达致高服务水平及提供优质旅客体验。(4)工期(权重20%):达致最早完工。(5)人力资源培训(权重15%):员工专业资质的获取和接班人计划。(6)第三条跑道项目目标达成率(权重20%):按时间进度完成融资、环评和设计。3.员工级绩效考核指标(1)部门的指标分解(2)依据个人岗位工作职责提炼6~8项工作任务。4.外包服务供应商绩效考核指标外包服务供应商以监管报告书的形式进行绩效管理,该报告书由服务承包商连同项目经理完成,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绩效考核指标以工程项目绩效考核为例。

六、绩效考核主体与考核周期

绩效考核的主体有很多。当前,全方位评估的方法(360度考核)尤为盛行。事实上,上级评价下级是最有效最具操作性的评级方法。管理的原则是上级支持下级,下级向上级负责,上级可以越级表扬但不可以越级管理,下级向上级负责。只有上级才能更直接更准确的定义下级的工作。绩效考核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清晰的标准和完整的体系,更需要有效地执行。而执行的关键是责任的承担。各层级责任制的缺失是制约绩效管理制度的根本。香港机管局实行上级评价下级的方式,就是通过强化考核责任主体,加强责任承担意识,是贯彻落实层级负责制的最佳典范。就考核周期而言,一般分为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绩效管理是一个长期不断的管理过程。通常来说,管理周期越短,考核力度越大,越是有利于发现管理问题,从而改善员工的行为。但管理绩效行为的改善也伴随管理成本的支出。如何把握好“度”的问题,以达到绩效有效性与管理成本的平衡是一个永恒的命题。香港机管局实行年度考核周期。

七、绩效考核结果的强制分布和运用

从机管局的绩效考核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考核等次,没有限制各等次的人数比例,仅对单项指标进行独立评分,不实行总分累计后分数“大排队”,体现了对事的评价。而年度的综合评价则会有一个对人的概括性评价,强调的是自己跟自己比。其次,是对考核结果的运用更多体现在被考核者的培训需求和个人职业发展上。通过分析各项目指标的考核的结果,了解不同的员工在工作方面的欠缺,并进行及时的反馈,使员工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那方面做得比较好,那方面做得不好,而这些不好的地方,就是员工今后培训和发展的空间。

八、思考与启示

一个成功的企业,需要建立一个旨在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水平,在适当的时候提出指引,并对需要之处做出持续改进的绩效管理系统。这个系统是管理者与员工合作的“结晶”,管理者不仅是员工业绩和能力的评定者,更是业绩改善和提高的推动者。通过这个系统,管理者和员工能清楚地知道下一年应该履行的工作职责、各项任务的重要性等级、绩效的衡量标准、需要提供的帮助、可能遇到的障碍及解决的办法等一系列问题,并充分沟通达成共识。香港机管局也就是秉承了这一宗旨,不断追求员工表现的持续改进,最终完成了企业目标和战略目标的整体实现。2013财年,香港国际机场净利润增长5.4%至56.24亿港元,向唯一股东香港特区政府宣派股息44亿港元,客运量上升4.1%至5720万人次,货运量增长2.9%至404万公吨,飞机起降量增长4.7%至35.5万架次,已成为全球盈利水平最高的机场,成为全球最繁忙货运机场,成为全球最安全机场,成为全球最环保机场和世界级航空枢纽。笔者认为,香港机管局通过科学运用绩效管理工具,并精准地洞察到绩效管理的精髓“以开发员工为目的”,通过绩效管理系统不断提升机管局员工的才能及表现,并予以肯定;以公平、客观判断为推动力,协助员工了解自己的优点,并克服缺点,从而不断成长改进。这就回归到绩效管理的本质:是否以持续优化个人表现为长远目标和有利于组织未来所需及发展方向”为衡量的标准来判断员工的工作成果。这就是香港机管局绩效管理系统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采购绩效考核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工作通过建立符合资产管理需求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系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机构人员情况、往来账项分析、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配置、领用、调拨、报废以及国有资产绩效考核的全过程进行互联网在线管理,通过标准化、流程化的管理手段,有效推动国有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系统平台实现,经过统一的互联网技术平台,用标准化的数据报表和业务操作流程,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国有资产的管理状态,从而降低了监督成本。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反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存量、变化等情况,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投资收益;通过反映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提高应收、预付账款等国有资产的回收效率;通过计算自评报表和审核报表,完成国有资产的绩效评价和盈利能力评估;通过与财务系统相结合,完善和细化国有资产的预决算编制工作。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缺乏系统性,数据无法对接

国有资产管理的归口部门较多,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存在多套系统且没有提供相应的接口。例如:财政部开发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开发的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平台;上级主管部门开发的财务决算软件中的资产投资决算系统等等。各主管部门对于国有资产的统计业务,均从自身管理的要求出发,进行国有资产信息的归集和登记,形成无法对接的系统数据,数据之间无法进行比对,加大了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全过程在线管理资产的难度。

(二)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缺乏全局思维,信息共享性差

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缺乏“顶层设计”,各自形成的资产信息无法共享,造成报表数据重复性大。例如:通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报送的资产决算报表,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平台报送的资产决算报表,财务决算系统报送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以及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的国有资产绩效考核、投资、处置等专项报告之间数据重复性较大,但无法信息共享,造成信息“孤岛”。

(三)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数据源头追溯性差

虽然国有资产的有关管理部门均开发了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但在实际应用中基础数据的追溯性差,数据来源不统一,口径不一致。有些报表数据通过手工填写,而不能从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或财务预决算系统中获取,容易人为操纵数据,造成账实不符。

(四)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模块开发不足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已经基本实现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卡片管理、存量统计和价值计算等功能,但仍缺少绩效考核、管理评价、保值增值等模块,没有建立全面、完善、有效的国有资产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国有资产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目前还处于手工计算阶段,仅限于年初或年末依据有关管理部门的要求手工填写报表上报,人为因素制约了考评结果,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容易造成资产重复购买、现有资产闲置等现象。

(五)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与财务预决算工作相脱节

现行的国有资产控制与财务预决算控制相脱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通过“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平台”报送固定资产配置计划和决算报表;财务部门通过“财务预算、决算系统”报送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和国有资产决算报表,二者相互脱节,容易造成数据重复采集、账表不符。财务预决算系统无法通过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获取资产存量和购置计划等信息作为编制预算的基础,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也无法通过财务预决算系统获取资产负债情况、机构人员信息等作为编制决算的依据。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做好相关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对接

将不同归口的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之间进行对接;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与财务预算、决算系统进行对接;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与基建项目、政府采购系统进行对接,实现系统间的基础数据共享,如图1。国有资产的预算、采购、核算、变动、决算、清查、评价等业务均能在同一系统中操作实现,确保数据源头的真实性,从而实现对资产变动信息的全过程管理。

(二)划分职责设定权限,静态管理变动态管理

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以用户级别和权限设定为基础,将不同部门设立为独立的用户组。根据资产的购买管理、实物管理、价值管理和使用部门等部门职责进行划分,将用户组及成员设定不同的管理权限。不同用户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可以对资产的变动进行管理维护。这样既能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保密,又能实现数据的及时传递和信息共享。系统维护由管理员负责的静态管理方式,变为全员参与的动态管理模式。

(三)打破信息不对称,实现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的信息共享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的信息共享。在同一平台上,国有资产的相关信息可由不同的管理部门进行查询、处理和决策。首先,国有资产的有关管理部门通过获取资产信息,盘活闲置资产,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在院所间的调拨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其次,单位决策层通过对资产存量信息的了解,做出采购决策,避免盲目采购,滋生浪费。最后,单位资产管理员通过浏览单位资产信息和个人名下的资产,开展固定资产的微观管理工作。

(四)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与绩效考核工作相结合

继续深入研发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绩效考核评价”功能,进一步完善定量指标体系的建设,建立一套包括配置计划执行率、政府集中采购率、资产调剂利用率、设备利用率、人均资产占有率、占有价值、资产增长率和资产保值增值率等的考核指标体系。通过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绩效考核”模块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仪器设备综合效益、单位盈利能力、投资收益以及国有资产管理能力的评估,完善国有资产的考核评价和精细化管理,让所有的国有资产报表和考核报告能够追溯数据源头,保证真实性。

(五)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与财务预决算管理相结合

在财务预算管理中,资产配置的合理与公平取决于预算资金安排是否科学规范。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以增量调节、控制存量为管理手段,从源头上管理资产配置的客观需要,有利于资产购置、使用、投资、处置等工作的预算管理,使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能够更加细化和规范。在财务决算管理中,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提供详尽、准确、完整的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卡片数据,为财政决算编制提供一手资料,是编制财务决算的基础。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全局掌握单位国有资产的存量、增减变化等信息,例如类别、价值、数量、和来源等,有利于部门决算细化编制的要求,确保决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财务决算系统能够为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提供资产负债、人员机构和往来账款等情况,为国有资产决算提供了最准确的数据来源。

四、结语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信息化系统平台已经能够实现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登记、领用、转移、调拨和报废等业务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有资产的在线监控。但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还存在着壁垒,需要将不同的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实现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保证数据源头的一致性。根据职责分配权限,打破信息不对称,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投资收益,做出合理采购决策。不断深入研发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绩效考核”模块,建立一套完整的能够自动测算的考核指标体系,准确做出国有资产评价。同时,将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和财务预算决算工作相结合,科学合理地编制国有资产预算和决算工作。通过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一个自下而上的数据汇集通道和自上而下的考核评价体系。

作者:刘盛洁 单位: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

参考文献:

[1]王金平.初探国有资产管理平台推进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6(20)

[2]李小燕.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

[3]余方珠.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强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J].商.2016(27)

采购绩效考核报告范文第3篇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发展,现代医院规模得到了快速扩张。作为医院管理的主要手段,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医院管理者、管理研究者的重视。然而,医院管理观念及方式上还存在一些欠缺,工作中心偏向财务控制,而忽略了现代管理对内部控制的需求。为了给患者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增强内控设计的完整性,加强各科室和全体医护人员的绩效管理尤为必要。

二、关于内部控制的设计

(一)抓住内部控制的基点、难点、关键点

从点上看,首先内控设计要以人为本,并以此作为控制的基点和核心。医院管理层和内部控制的制定者要转变观念,将员工作为内控主体与客体的重要角色,将管人与自管有机结合。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需要员工来完成,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发挥医院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内控设计要以还要药品及其配比、医疗设备的采购和使用以及医院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等难点问题作为内部控制管理的重点。另外,医院进行内部控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控制不相容岗位。根据医院的业务流程及特点设定岗位,对于一些不相容的岗位,各业务岗位安排应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二是严格执行授权制。设置严格合理的医院授权批准制度,既简化业务手续又起到控制的作用。对于相关业务的处理,医院工作人员必须按既定程序,取得工作授权,审批通过才可开展。三是监督制约内部控制的执行。将内部控制设计与医院的方方面面,对内控制度进行整合、协调,避免出现控制盲区;在医院内部设立审计部等监察组织监督制约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防止制度形同虚设的问题出现。实行不定期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配合定期组织检查小组检查医疗质量达到制约促进作用。

(二)抓牢内部控制的两条主要脉络

从内部控制管理的脉络上看,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是医院内部控制的两条主线。所谓会计控制,即为了有效利用医院资产,保护医院资产安全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促进医院健康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财务控制管理措施。进行有效的会计控制有利于医院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也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会计控制的规划设计包括总会计师、审计科等组织的设置、岗位责任制的建立、物资采购与全面预算的控制。总会计师一般由具有相应资质、懂得相关财务业务的医院分管财务的院领导兼任,主要职责是协调医院行政与财务的关系,协调医院成本预算和财务支出,减少错弊的发生。审计科由院领导直接负责,是由各部门各岗位抽调德才兼备的员工建立的独立内审机构。也可以根据医院的发展水平和财务状况适当引入外部审计,提高审计独立性,防止内部人员联合舞弊现象的发生。建立职责和事故负责机制,会计人员明确自身职责,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相互之间进行监督,彼此制约。全面预算控制即根据医院当期项目管理目标,对收入、支出、货币、固定资产、药品及库存物资、工程项目、对外投资等方面的工作内容编制明细的预算或计划。医院关于财务方面的各项工作必须经过预算授权,其完成情况与科室经济利益挂钩。尤其是医院药品和设备的采购,必须进行严格的项目预算计划,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明确规定采购项目名称、内容、金额、执行期等,并对预算的执行全程跟踪,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财务操作。

(三)画全医院内部控制的完整面

医院内部控制的完整设计还需要考虑从两个大方向规划系统的控制面。一是内控设计要符合医院的实情性质以及各组织部门和人员结构特点。内部控制制度要适用于各科室、个岗位员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对每个员工都具有约束力;确保每个员工在内部控制中作为主客体存在,积极参与,自我控制,互相监督。二是内控设计要立足全部医疗服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包括医疗、护理、医技及其他特殊业务。

三、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

绩效管理是医院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医院管理总目标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绩效反馈的一种管理活动。在确保医疗服务提供的公益性的前提下,实施绩效管理,进行公平的人才竞争机制,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使医院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及时对组织的经营业绩和效益进行评价,从而提升医院管理能力,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水平,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要达到以上目标,需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建立绩效管理组织体系

建立一个专门的绩效管理委员会组织,由院长担任主任,联合人事、护理、医保、病案和感控等多部门医护人员代表为管理人员,管理层下面设有绩效数据登记组,专门绩效管理组、绩效考核评估组。明确各组的职责与权利:绩效数据登记组负责提供绩效数据的报表;专门的绩效管理组负责与绩效管理委员会协商、讨论,制定绩效考核方案,对绩效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形成考核报告并在医院内部公示;绩效考核评估组则负责各科室分管工作的考核指标的制定以及相关考核工作的实施。

(二)健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不同科室具有不同职能,绩效考核指标的规定必须要根据政策要求和医院现实情况以及各个科室的个性特点而定,并将指标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由各主管部门负责日常考核和管理。为了公平起见,各项硬性指标要统一化科学化,纵向比较诊疗量、诊疗费用等差异性绩效指标。绩效考核指标的规定要全面综合,各个科室的考核包括财务状况、内部运作流程、服务对象评价、学习与发展等,财务状况评估可以反映医院运行的综合结果;内部运作流程评估可以反映各科室业务流程和机制的完善度,体现工作质量和效率水平;服务对象评价可以体现工作人员医疗水平、服务水平以及社会责任;学习与发展关系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对科室的学习与发展进行绩效评价可以体现医院的科研水平与医疗成果。

(三)制定绩效管理流程体系

绩效管理流程体系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三各部分。在医院高层领导的带领下,自上而下地推行绩效管理。在全院公公示各科室、各岗位在不同阶段要完成的任务指标,以及任务完成量及完成效果的考核流程和奖惩办法,以公平为原则制定客观的考核目标、可行的管理方案。将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传达到各科室。按月、季、年等不同阶段进行绩效统计。将绩效与科室工资、科室奖金、福利津贴等挂钩,按照绩效系数分配医院资产,刺激医院职工的积极性,促使员工按置按量完成工作。

四、结语

作为通过医疗服务的社会保障机构,医院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不断增强自身建设。加强内控设计和绩效管理是医院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控设计要以人为本,设计点、线、面相结合的完整控制模式,而绩效管理则要加强组织建设、根据严格的指标考核绩效,制定科学化的绩效管理流程,严格执行标准绩效制度,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医疗水平,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采购绩效考核报告范文第4篇

在工程建设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往往以项目生产为核心,存在管理粗放、效益流失等问题,影响长期健康发展。本文的主旨为,某大型工程企业针对工程企业存在的通病,构建以财务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系,通过对组织体系和相关运行机制的改革优化,形成了“经营管理围绕财务、项目管理围绕费控”的运行机制,使财务绩效目标较好地落实到了责任主体及业务链上的各个环节,企业价值管理能力得到加强,效益得到提升,为业内企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

财务;核心;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体系

工程企业在国内“去产能、去库存”的经济环境下,工程投资大量缩减,低成本的市场化竞争更加激烈,项目效益空间不断被挤压,企业生存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建立一个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经营管理体系,解决经营管理粗放、营运成本高等问题,成为众多工程企业的迫切需求。

一、现状与问题

工程企业是专营工程项目设计、采购和施工服务的全功能组织,企业经营以项目为基础,所建立的组织机构、人力资源、财务、资产、技术等管理体系主要为实施工程项目需求而设置。我国的工程企业发展迅速,先进的项目管理理论不断得到实践,但针对工程实施特点,企业各种经营管理活动围绕项目生产核心而开展,项目相关的财务绩效目标往往让位于项目进度、安全、质量等生产管理目标,在项目资金管控、成本控制等价值管理方面的资源投入普遍不足。与国际同行相比,管理比较粗放、技术层次较低、高素质项目管理人才稀缺成为我国工程企业普遍存在的状况。以项目生产管理为核心的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价值管理意识淡薄

工程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更加重视生产组织,价值创造、效益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效益评价不深入,管理的短视行为比较突出,管理活动与企业战略对接不到位,特别是关注企业价值提升的战略规划、全面预算、信息系统建设等长远发展性的管理行为还不能成为各级管理层和决策层的行为自觉。

(二)生产成本控制不严

工程项目是工程企业的产品,是企业效益的主要来源,以项目生产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系,往往更偏重于项目进度、安全和质量,而弱化了项目效益、成本控制等系统管理,势必造成项目管理效益的流失。如: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环节,决定75%项目成本,如果仅侧重技术标准而忽视经济性考虑,“肥梁胖柱”现象就难以避免,徒增工程项目成本。

(三)财务绩效责任不落实

企业的价值管理应当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但在以生产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下,由于缺乏对价值管理的重视,生产、技术等与生产相关部门在考核目标上缺少经济效益指标控制,与效益挂钩不够紧密,在推动成本控制、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方面存在机制性缺陷,也抑制了工程企业提质增效的活力。

(四)企业财务风险突出

在实践中,工程项目生产除了安全、质量、进度等风险外,也面临着资金回收、合同履约等引发的财务风险。由于缺乏对项目风险把控的系统性,在新经济环境下,结算难、收款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坏账损失、合同诉讼和企业资信降低的情况呈上升趋势,威胁着企业生存发展。

二、以财务为核心的运行机制实践

某国有大型工程企业为增强管控能力和效益创造能力,重视企业价值管理,致力于构建以财务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系,结合项目特点,协同市场开发、项目生产管理,抓住全面预算、项目经营、组织绩效三个关键,逐步形成了“经营管理围绕财务、项目管理围绕费控”的经营管理运行机制。

(一)组织体系突出协同效应

运转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释放企业的潜能,激发企业活力,达到健康发展的运营状态。该公司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和深化改革,努力打破了业务边界“围墙”,初步形成了财务绩效引领的经营管理组织体系和项目管理组织体系。某工程公司组织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1.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组织体系组建高效运转的扁平化组织机构,落实总会计师财务战略、绩效评价、风险控制等管理职责;围绕财务管理核心,引领市场开发、生产执行等经营管理活动。财务以价值管理为导向,通过前置资源的价值分配,全面参与经营活动,强化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的决策支撑和价值管控,有效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2.以费控管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组织体系造价费控部门发挥其专业优势,围绕项目效益这个中心,以项目预算管理为手段,与生产指挥部门的紧密协同,深入项目估算、商务报价、预算和结算及成本控制等项目管理活动,突出采购、分包和结算等关键业务的效益规划,努力争取最优项目效益。

(二)全面预算突出价值导向

为发挥价值管理对生产经营的指导和约束作用,确保企业经营战略及目标的实现,该公司深化突出财务绩效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融合“三大计划”,通过目标确定、执行控制、考核评价等活动,合理分配资源、组织和协调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生产经营目标。1.分级次、多维度的预算指标体系一是全覆盖的预算指标。按照业务全覆盖的原则,形成突出价值、主次有序的指标体系。根据管理层级分为企业指标和责任单位指标。企业指标以利润、资金为主要指标,辅以市场(收入)、总成本和资产等业务指标;责任单位指标又分经营单位(项目部)、费用单位和部门指标,经营单位(项目部)指标以利润指标为主,市场(收入)、资金、单位成本指标为辅,费用单位和部门指标以专项费用控制为主,其中部门按职能落实归口费用指标。二是多维度的指标值形成机制。该企业确立了综合考虑“历史业绩、经营能力(资源占用)、发展要求和可实现性(市场环境)”四维一体的指标值形成模型,突出问题导向,优化年度指标值,引导企业健康发展。某工程公司预算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2.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预算管理责任体系设立以总经理责任下的预算管理委员会,总会计师组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财务部负责组织预算编制、报告、执行和日常监控等预算管理委员会日常事务,其他专业部门按职责分工、专业指标、归口业务展开相关预算管理工作。预算管理责任按照“专业归口、层层分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原则,将财务绩效责任分解到各经营单位(项目部)、费用单位、职能部门等执行主体,进行过程跟踪和分析自评。3.全方位的预算执行控制体系以制度为纲、突出业务流程规范,包括全面预算及配套的项目预算、资金、成本等管理制度,固化工作标准,开展不同层级、专业领域和业务单元的经济活动分析,抓好过程控制这个关键点,引导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同时,创建良好的预算管理环境,约束和激励并举,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三)生产运行突出费用控制

工程企业生产的核心内容是项目管理,项目费用控制是通过价值管控直接指导和约束项目执行,引导和促进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该公司项目费用控制以项目预算为载体,实现项目绩效目标和财务绩效目标的有机统一,提升了项目管理的价值创造能力。1.明确的项目费控管理内容确立项目经营的理念,把项目成本控制和绩效考核落脚于项目预算,以项目预算指导项目生产经营。围绕项目利润和资金两大内容展开控制活动,以“收”和“支”两条线分别控制,坚持项目以收定支,在控制项目垫资风险的同时,保持资金存量,争取资金效益,提升项目整体创效水平。2.完善的项目费控管理责任体系费控部门承担项目价值管理的核心职责,在项目费控制度建设、经营策划、过程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生产及经营管理部门建立专业管理支持平台各司其职,围绕项目预算协调资源,参与项目生产经营。项目部作为经营责任主体,是项目费控的执行主体,确保项目价值管理工作落到实处。3.规范的项目费控管理业务流程该公司以项目控制经理为中心,实现项目费控业务流程标准化。项目开工之前,项目控制经理组织费用、合同、进度、设计、采购、施工、财务等控制工程师或专业经理,根据项目总体策划、经营策划方案,确定项目费用控制目标,并结合预计收入等形成项目预算。项目执行过程以设计、采购、分包管理重心,全面管控、逐月分析执行情况并形成项目费控报告。项目终了,出具项目绩效报告,从项目合同、承分包合同变更、工艺、盈亏绩效等总结经验教训,积累形成企业项目管理知识库据以深化应用。

(四)考核评价突出财务绩效

在组织绩效管理创新上,按照“突出绩效、拉开差距、严考核、硬兑现”的思路,初步形成了为价值付薪、为能力付薪、为绩效付薪的市场化薪酬激励约束机制,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财务绩效导向在经营管理运行体系中更加突出。1.考核责任体系建立“集中决策、归口管理和专业分工”的组织绩效责任体系,集中决策指设立以总经理为主任的业绩管理委员会指导、审定考核和兑现;归口管理指企业改革管理部归口管理业绩考核的组织和统筹协调;专业分工指专业管理部门承担各业务板块、专业领域的专业考核责任,如:财务部主要负责经营责任单位利润、收入、资金等指标的考核、市场部主要负责新签合同指标的考核等。专业考核结果汇总形成整体绩效考核报告,提交业绩管理委员会审定。2.突出绩效在考核指标设置上,利润、资金、成本控制等财务绩效指标占有绝对较高的权重,同时设置了新签合同额、人才培养等成长性指标,突出了财务绩效导向,促进了各经营单位努力实现经营目标。3.拉开差距根据不同业务板块特点设置有差别的分值区间,拉开同一业务板块内部分配差距,如:经营单位(项目部)设置的基本考核指标分值区间65-135分;职能部门设置的KPI分值区间70-120分。较大考核分值区间使考核奖金向绩效高、贡献大的单位和个人倾斜,在同等条件下,考核结果的优劣产生奖金差异最多可超过50%。4.严考核采用“逐月预核、年末总结”的方式,绩效考核突出“严”字,如:财务绩效指标考核均以财务账面已确认金额为标准。考核制度明确了计分规则,指标可计算、可量化,被考核单位可直接按规则计算出考核结果,使考核过程更加透明、可靠。5.硬兑现按照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完整兑现,分月度和年度考核兑现,根据考核对象不同,月度考核以利润实现或职能履行与否情况为依据,按标准全额或70%预兑现,年度考核根据年度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效益奖金兑现。

三、运行成效和经营管理展望

管理提升往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构建以财务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系也不会一蹴而就。该公司以全面预算和项目费控为抓手,进一步优化了绩效考评体系,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营运体系逐步确立,项目综合毛利得到提升,运营成本大幅下降,资金运营回报显著。首先,成本控制意识明显增强,全方位的价值挖掘,使效益主要流失点得到管控;其次,事前规划、预算约束刚性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对生产经营的指导性明显提升;第三,资金回收、合同履约等风险管理得到强化,经营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最后,财务绩效成为经营管理评价的重中之重,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进一步确立。工程企业要有效管控企业价值管理的关键并非易事。一方面工程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水平有待提高,在粗放管理环境中,全面预算、成本控制、绩效管理很难真正落到实处,管理人员的管理惯性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转变;另一方面,工程项目承接模式、地方环境、建设单位管理等因素各不相同,无法采用固定的管理模式。因此构建以财务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系仍需要多角度的管理支撑,方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其价值管理、价值挖掘的作用。

(一)推行工程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

工程企业要总结现有管理会计应用经验,找寻管理差距,加快研究和探索管理会计的应用,并进一步深化提升。加强财务和业务工作的协同性,进一步创新财务运行体制,通过流程重组和制度规范,进一步优化财务职责界面,提高财务管控能力;完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提升绩效管理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规划和建设工程企业信息化工程

工程企业应强化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充分分析工程企业管理特性,梳理和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及流程,打破各个业务“信息孤岛”,建设工程企业全业务流程的信息系统,提升财务信息的整合和利用。

(三)绩效管理要与价值管理相匹配

工程企业建立不同形式、不同维度的绩效管理体系,必须在符合战略目标、科学计量标准、公平公正的基础上,与价值管理紧密联系,价值创造与绩效管理联动,绩效管理体现价值导向,促进组织和个人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周和生,尹贻林.以工程造价为核心的项目管理:基于价值、成本及风险的多视角[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5-7.

[2]温兆文.全面预算管理:让企业全员奔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8.

[3]何成旗,马卫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6.

[4]王琦.建筑企业经营与管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9.

[5]王京刚.项目管理使用必备全书[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4-1.

[6]美国管理行政学院编著.成本控制最佳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

采购绩效考核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 核心 工程企业 经营管理 体系

工程企业在国内“去产能、去库存”的经济环境下,工程投资大量缩减,低成本的市场化竞争更加激烈,项目效益空间不断被挤压,企业生存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建立一个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经营管理体系,解决经营管理粗放、营运成本高等问题,成为众多工程企业的迫切需求。

一、现状与问题

工程企业是专营工程项目设计、采购和施工服务的全功能组织,企业经营以项目为基础,所建立的组织机构、人力资源、财务、资产、技术等管理体系主要为实施工程项目需求而设置。我国的工程企业发展迅速,先进的项目管理理论不断得到实践,但针对工程实施特点,企业各种经营管理活动围绕项目生产核心而开展,项目相关的财务绩效目标往往让位于项目进度、安全、质量等生产管理目标,在项目资金管控、成本控制等价值管理方面的资源投入普遍不足。与国际同行相比,管理比较粗放、技术层次较低、高素质项目管理人才稀缺成为我国工程企业普遍存在的状况。以项目生产管理为核心的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价值管理意识淡薄

工程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更加重视生产组织,价值创造、效益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效益评价不深入,管理的短视行为比较突出,管理活动与企业战略对接不到位,特别是关注企业价值提升的战略规划、全面预算、信息系统建设等长远发展性的管理行为还不能成为各级管理层和决策层的行为自觉。

(二)生产成本控制不严

工程项目是工程企业的产品,是企业效益的主要来源,以项目生产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系,往往更偏重于项目进度、安全和质量,而弱化了项目效益、成本控制等系统管理,势必造成项目管理效益的流失。如: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环节,决定75%项目成本,如果仅侧重技术标准而忽视经济性考虑,“肥梁胖柱”现象就难以避免,徒增工程项目成本。

(三)财务绩效责任不落实

企业的价值管理应当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但在以生产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下,由于缺乏对价值管理的重视,生产、技术等与生产相关部门在考核目标上缺少经济效益指标控制,与效益挂钩不够紧密,在推动成本控制、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方面存在机制性缺陷,也抑制了工程企业提质增效的活力。

(四)企业财务风险突出

在实践中,工程项目生产除了安全、质量、进度等风险外,也面临着资金回收、合同履约等引发的财务风险。由于缺乏对项目风险把控的系统性,在新经济环境下,结算难、收款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坏账损失、合同诉讼和企业资信降低的情况呈上升趋势,威胁着企业生存发展。

二、以财务为核心的运行机制实践

某国有大型工程企业为增强管控能力和效益创造能力,重视企业价值管理,致力于构建以财务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系,结合项目特点,协同市场开发、项目生产管理,抓住全面预算、项目经营、组织绩效三个关键,逐步形成了“经营管理围绕财务、项目管理围绕费控”的经营管理运行机制。

(一)组织体系突出协同效应

运转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释放企业的潜能,激发企业活力,达到健康发展的运营状态。该公司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和深化改革,努力打破了业务边界“围墙”,初步形成了财务绩效引领的经营管理组织体系和项目管理组织体系。

某工程公司组织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1.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组织体系

组建高效运转的扁平化组织机构,落实总会计师财务战略、绩效评价、风险控制等管理职责;围绕财务管理核心,引领市场开发、生产执行等经营管理活动。财务以价值管理为导向,通过前置资源的价值分配,全面参与经营活动,强化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的决策支撑和价值管控,有效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2.以费控管理楹诵牡南钅抗芾碜橹体系

造价费控部门发挥其专业优势,围绕项目效益这个中心,以项目预算管理为手段,与生产指挥部门的紧密协同,深入项目估算、商务报价、预算和结算及成本控制等项目管理活动,突出采购、分包和结算等关键业务的效益规划,努力争取最优项目效益。

(二)全面预算突出价值导向

为发挥价值管理对生产经营的指导和约束作用,确保企业经营战略及目标的实现,该公司深化突出财务绩效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融合“三大计划”,通过目标确定、执行控制、考核评价等活动,合理分配资源、组织和协调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生产经营目标。

1.分级次、多维度的预算指标体系

一是全覆盖的预算指标。按照业务全覆盖的原则,形成突出价值、主次有序的指标体系。根据管理层级分为企业指标和责任单位指标。企业指标以利润、资金为主要指标,辅以市场(收入)、总成本和资产等业务指标;责任单位指标又分经营单位(项目部)、费用单位和部门指标,经营单位(项目部)指标以利润指标为主,市场(收入)、资金、单位成本指标为辅,费用单位和部门指标以专项费用控制为主,其中部门按职能落实归口费用指标。

二是多维度的指标值形成机制。该企业确立了综合考虑“历史业绩、经营能力(资源占用)、发展要求和可实现性(市场环境)”四维一体的指标值形成模型,突出问题导向,优化年度指标值,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某工程公司预算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2.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预算管理责任体系

设立以总经理责任下的预算管理委员会,总会计师组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财务部负责组织预算编制、报告、执行和日常监控等预算管理委员会日常事务,其他专业部门按职责分工、专业指标、归口业务展开相关预算管理工作。预算管理责任按照“专业归口、层层分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原则,将财务绩效责任分解到各经营单位(项目部)、费用单位、职能部门等执行主体,进行过程跟踪和分析自评。

3.全方位的预算执行控制体系

以制度为纲、突出业务流程规范,包括全面预算及配套的项目预算、资金、成本等管理制度,固化工作标准,开展不同层级、专业领域和业务单元的经济活动分析,抓好过程控制这个关键点,引导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同时,创建良好的预算管理环境,约束和激励并举,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三)生产运行突出费用控制

工程企业生产的核心内容是项目管理,项目费用控制是通过价值管控直接指导和约束项目执行,引导和促进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该公司项目费用控制以项目预算为载体,实现项目绩效目标和财务绩效目标的有机统一,提升了项目管理的价值创造能力。

1.明确的项目费控管理内容

确立项目经营的理念,把项目成本控制和绩效考核落脚于项目预算,以项目预算指导项目生产经营。围绕项目利润和资金两大内容展开控制活动,以“收”和“支”两条线分别控制,坚持项目以收定支,在控制项目垫资风险的同时,保持资金存量,争取资金效益,提升项目整体创效水平。

2.完善的项目费控管理责任体系

费控部门承担项目价值管理的核心职责,在项目费控制度建设、经营策划、过程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生产及经营管理部门建立专业管理支持平台各司其职,围绕项目预算协调资源,参与项目生产经营。项目部作为经营责任主体,是项目费控的执行主体,确保项目价值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规范的项目费控管理业务流程

该公司以项目控制经理为中心,实现项目费控业务流程标准化。项目开工之前,项目控制经理组织费用、合同、进度、设计、采购、施工、财务等控制工程师或专业经理,根据项目总体策划、经营策划方案,确定项目费用控制目标,并结合预计收入等形成项目预算。项目执行过程以设计、采购、分包管理重心,全面管控、逐月分析执行情况并形成项目费控报告。项目终了,出具项目绩效报告,从项目合同、承分包合同变更、工艺、盈亏绩效等总结经验教训,积累形成企业项目管理知识库据以深化应用。

(四)考核评价突出财务绩效

在组织绩效管理创新上,按照“突出绩效、拉开差距、严考核、硬兑现”的思路,初步形成了为价值付薪、为能力付薪、为绩效付薪的市场化薪酬激励约束机制,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财务绩效导向在经营管理运行体系中更加突出。

1.考核责任体系

建立“集中Q策、归口管理和专业分工”的组织绩效责任体系,集中决策指设立以总经理为主任的业绩管理委员会指导、审定考核和兑现;归口管理指企业改革管理部归口管理业绩考核的组织和统筹协调;专业分工指专业管理部门承担各业务板块、专业领域的专业考核责任,如:财务部主要负责经营责任单位利润、收入、资金等指标的考核、市场部主要负责新签合同指标的考核等。专业考核结果汇总形成整体绩效考核报告,提交业绩管理委员会审定。

2.突出绩效

在考核指标设置上,利润、资金、成本控制等财务绩效指标占有绝对较高的权重,同时设置了新签合同额、人才培养等成长性指标,突出了财务绩效导向,促进了各经营单位努力实现经营目标。

3.拉开差距

根据不同业务板块特点设置有差别的分值区间,拉开同一业务板块内部分配差距,如:经营单位(项目部)设置的基本考核指标分值区间65-135分;职能部门设置的KPI分值区间70-120分。较大考核分值区间使考核奖金向绩效高、贡献大的单位和个人倾斜,在同等条件下,考核结果的优劣产生奖金差异最多可超过50%。

4.严考核

采用“逐月预核、年末总结”的方式,绩效考核突出“严”字,如:财务绩效指标考核均以财务账面已确认金额为标准。考核制度明确了计分规则,指标可计算、可量化,被考核单位可直接按规则计算出考核结果,使考核过程更加透明、可靠。

5.硬兑现

按照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完整兑现,分月度和年度考核兑现,根据考核对象不同,月度考核以利润实现或职能履行与否情况为依据,按标准全额或70%预兑现,年度考核根据年度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效益奖金兑现。

三、运行成效和经营管理展望

管理提升往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构建以财务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系也不会一蹴而就。该公司以全面预算和项目费控为抓手,进一步优化了绩效考评体系,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营运体系逐步确立,项目综合毛利得到提升,运营成本大幅下降,资金运营回报显著。首先,成本控制意识明显增强,全方位的价值挖掘,使效益主要流失点得到管控;其次,事前规划、预算约束刚性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对生产经营的指导性明显提升;第三,资金回收、合同履约等风险管理得到强化,经营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最后,财务绩效成为经营管理评价的重中之重,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进一步确立。

工程企业要有效管控企业价值管理的关键并非易事。一方面工程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水平有待提高,在粗放管理环境中,全面预算、成本控制、绩效管理很难真正落到实处,管理人员的管理惯性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转变;另一方面,工程项目承接模式、地方环境、建设单位管理等因素各不相同,无法采用固定的管理模式。因此构建以财务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系仍需要多角度的管理支撑,方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其价值管理、价值挖掘的作用。

(一)推行工程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

工程企业要总结现有管理会计应用经验,找寻管理差距,加快研究和探索管理会计的应用,并进一步深化提升。加强财务和业务工作的协同性,进一步创新财务运行体制,通过流程重组和制度规范,进一步优化财务职责界面,提高财务管控能力;完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提升绩效管理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规划和建设工程企业信息化工程

工程企业应强化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充分分析工程企业管理特性,梳理和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及流程,打破各个业务“信息孤岛”,建设工程企业全业务流程的信息系统,提升财务信息的整合和利用。

(三)绩效管理要与价值管理相匹配

工程企业建立不同形式、不同维度的绩效管理体系,必须在符合战略目标、科学计量标准、公平公正的基础上,与价值管理紧密联系,价值创造与绩效管理联动,绩效管理体现价值导向,促进组织和个人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周和生,尹贻林.以工程造价为核心的项目管理:基于价值、成本及风险的多视角[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5-7.

[2]温兆文.全面预算管理:让企业全员奔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8.

[3]何成旗,马卫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6.

[4]王琦.建筑企业经营与管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9.

[5]王京刚.项目管理使用必备全书[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4-1.

[6]美国管理行政学院编著.成本控制最佳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

采购绩效考核报告范文第6篇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necessity of cost management of railway engineering project, and analyzed the status of cost management in railwa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and proposed the related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关键词:铁路施工;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必要性;现状;措施

Key words: railway construction;engineering projects;cost management;necessity;status;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084-01

0引言

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需求。努力降低铁路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加强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是每个铁路工程项目实施时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及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主要手段。

1加强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项目成本管理,就是要确保包含安全、工期、质量和成本控制在内的项目目标的实现,并使业主满意。这是现代化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的定位,也是搞好项目管理的前提。搞项目管理就必须抓成本管理,否则项目管理就很难有所发展和进步。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盈亏,必须在材料消耗量、劳动生产效率、机械设备、安全、质量等管理上下功夫。目前施工企业的竞争方面主要是价格的竞争,而究其根本,其实就是工程成本管理水平高低的竞争。在同等的条件下,工程项目综合管理,特别是成本管理水平高低成了决定施工企业收益高低的关键因素。由上述分析可知,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成败。

2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2.1 人工费用比重较高在一般的工程项目成本预算中,人工费用约占总成本的13%左右。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人工费用的支出却往往高达15%-20%。

2.2 材料管理方面存在漏洞①材料的采购环节。主要存在无计划采购的现象,导致部分材料积压而其他材料却短缺的现象,不但造成材料费用的增加,还可能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②材料的管理环节。入库保管的材料堆放杂乱、数量清点不够及时、导致材料变质锈蚀、丢失被盗等问题时有发生。或者材料的领用不按相关规程操作,导致材料没有按定额发放,材料浪费较严重。

2.3 机械设备利用率低往往由于机械设备采购选型通用性较差,各个项目施工时不能通用,同时设备的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使用、维护、保养等方面不能按规程办理,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设备出勤率较低,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在不能发挥效能的设备上。同时缺乏统筹调配机械设备应有的制度,导致无法实现设备资源的共享,这些都直接增加了项目成本。

2.4 管理观念上的落后主要表现在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及控制。我们一般将“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包括由于返工、停工引起的费用)、外部故障成本(包括保修、索赔引起的费用)、质量预防费用以及质量检验费用四类。由于成本压力大,个别项目为保证目标成本指标,忽视在项目实施中的质量管理,导致由于未达到业主质量标准而付出额外的质量成本。这不但破坏的企业的形象,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

3加强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3.1 关于目标成本的过程控制措施:

3.1.1 建立两级核算体系①组成企业―项目经理部的组织领导体系,每一级组织都明确成本核算的第一责任人,由相关科室、部门、人员组成项目管理小组和考核小组,以加强对项目成本核算的领导;②建立各级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首先,要明确企业项目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和制定项目管理、成本核算的有关政策,应该对企业项目成本管理考核小组贯彻执行相关规定过程进行督促、指导、检查和考核,并上交考核报告和成本台帐报表进行分析和审查。其次,要明确企业项目成本管理考核小组负责落实对成本核算的要求,对所属项目经理部的各项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指导。同时对上报的报表数据进行核实、签字上报,结合工程特点制定承包合同或项目目标责任制。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和内部目标责任对项目经理部实行绩效考核,负责对业务人员的培训以及项目经理部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业务技能培训。再次,明确项目经理部是合同的管理实体和履约主体,项目经理是成本核算第一责任人,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认真落实相关的制度,依法独立对项目进行全程管理。建立成本核算岗位责任制,进行考核、奖罚,制定项目经理部内部分配方案和相应的奖罚措施;③制定检查制度,企业项目成本管理考核小组应该定期对企业所属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同时进行不定期的抽检。项目部每季度末应对项目成本情况进行整理,形成成本报表并上交企业成本合同部。由后者对收集的成本信息进行汇总整理,书面报告给企业项目管理领导小组进行审查。

3.1.2 建立成本核算报表报送制度由项目经理部根据一段时间的目标成本、预算收入,实际材料、人工、机械及各种成本费用等进行填报。同时还应该进行预算收入工料分析和实际耗用对比,编制成项目成本核算报表,并上报企业成本合同部,由后者对收集的成本信息进行汇总,书面报告给企业项目管理领导小组。这样企业领导层就能对企业项目的成本状况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3.1.3 实行成本否决制对项目经理部也要进行绩效考核,若发现成本亏损,应给予一定的处罚。若连续若干次出现成本亏损,可以免去项目经理职务。同时,项目经理部成员的收入也可以实行一票否决制,若成本亏损,只发给基本工资。

3.2 项目部的控制措施①项目目标成本的确定。在制定项目目标时应该综合考虑工程合同条件、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条件、场地、图纸变更、地区、业主人员及项目部人员的水平等因素。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项目目标,执行过程中要及时将目标与实际情况进行对照、纠偏,确保目标实现,实现对工程成本有效控制。②生产要素的控制。该方面主要针对人工费的管理、材料费的控制和对机械费的控制几个方向,已经在上面进行了相关的阐述,不再赘述。

4结束语

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科学的控制工程项目成本,是铁路施工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铁路施工企业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面进行不断的探求。

参考文献:

[1]杨彬.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N].铁路采购与物流,2007,(10).

[2]全国建筑企业项目经理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11.

采购绩效考核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铁路施工;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必要性;现状;措施

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需求。努力降低铁路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加强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是每个铁路工程项目实施时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及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主要手段。

1 加强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项目成本管理,就是要确保包含安全、工期、质量和成本控制在内的项目目标的实现,并使业主满意。这是现代化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的定位,也是搞好项目管理的前提。搞项目管理就必须抓成本管理,否则项目管理就很难有所发展和进步。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盈亏,必须在材料消耗量、劳动生产效率、机械设备、安全、质量等管理上下功夫。目前施工企业的竞争方面主要是价格的竞争,而究其根本,其实就是工程成本管理水平高低的竞争。在同等的条件下,工程项目综合管理,特别是成本管理水平高低成了决定施工企业收益高低的关键因素。由上述分析可知,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成败。

2 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2.1 人工费用比重较高 在一般的工程项目成本预算中,人工费用约占总成本的 13%左右。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人工费用的支出却往往高达 15%-20%。

2.2 材料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①材料的采购环节。主要存在无计划采购的现象,导致部分材料积压而其他材料却短缺的现象,不但造成材料费用的增加,还可能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②材料的管理环节。入库保管的材料堆放杂乱、数量清点不够及时、导致材料变质锈蚀、丢失被盗等问题时有发生。或者材料的领用不按相关规程操作,导致材料没有按定额发放,材料浪费较严重。

2.3 机械设备利用率低 往往由于机械设备采购选型通用性较差,各个项目施工时不能通用,同时设备的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使用、维护、保养等方面不能按规程办理,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设备出勤率较低,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在不能发挥效能的设备上。同时缺乏统筹调配机械设备应有的制度,导致无法实现设备资源的共享,这些都直接增加了项目成本。

2.4 管理观念上的落后 主要表现在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及控制。我们一般将“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包括由于返工、停工引起的费用)、外部故障成本(包括保修、索赔引起的费用)、质量预防费用以及质量检验费用四类。由于成本压力大,个别项目为保证目标成本指标,忽视在项目实施中的质量管理,导致由于未达到业主质量标准而付出额外的质量成本。这不但破坏的企业的形象,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

3 加强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3.1 关于目标成本的过程控制措施:建立两级核算体系 ①组成企业―项目经理部的组织领导体系,每一级组织都明确成本核算的第一责任人,由相关科室、部门、人员组成项目管理小组和考核小组,以加强对项目成本核算的领导;②建立各级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首先,要明确企业项目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和制定项目管理、成本核算的有关政策,应该对企业项目成本管理考核小组贯彻执行相关规定过程进行督促、指导、检查和考核,并上交考核报告和成本台帐报表进行分析和审查。其次,要明确企业项目成本管理考核小组负责落实对成本核算的要求,对所属项目经理部的各项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指导。同时对上报的报表数据进行核实、签字上报,结合工程特点制定承包合同或项目目标责任制。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和内部目标责任对项目经理部实行绩效考核,负责对业务人员的培训以及项目经理部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业务技能培训。再次,明确项目经理部是合同的管理实体和履约主体,项目经理是成本核算第一责任人,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认真落实相关的制度,依法独立对项目进行全程管理。建立成本核算岗位责任制,进行考核、奖罚,制定项目经理部内部分配方案和相应的奖罚措施;③制定检查制度,企业项目成本管理考核小组应该定期对企业所属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同时进行不定期的抽检。项目部每季度末应对项目成本情况进行整理,形成成本报表并上交企业成本合同部。由后者对收集的成本信息进行汇总整理,书面报告给企业项目管理领导小组进行审查。

建立成本核算报表报送制度 由项目经理部根据一段时间的目标成本、预算收入,实际材料、人工、机械及各种成本费用等进行填报。同时还应该进行预算收入工料分析和实际耗用对比,编制成项目成本核算报表,并上报企业成本合同部,由后者对收集的成本信息进行汇总,书面报告给企业项目管理领导小组。这样企业领导层就能对企业项目的成本状况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实行成本否决制 对项目经理部也要进行绩效考核,若发现成本亏损,应给予一定的处罚。若连续若干次出现成本亏损,可以免去项目经理职务。同时,项目经理部成员的收入也可以实行一票否决制,若成本亏损,只发给基本工资。

3.2 项目部的控制措施 ①项目目标成本的确定。在制定项目目标时应该综合考虑工程合同条件、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条件、场地、图纸变更、地区、业主人员及项目部人员的水平等因素。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项目目标,执行过程中要及时将目标与实际情况进行对照、纠偏,确保目标实现,实现对工程成本有效控制。②生产要素的控制。该方面主要针对人工费的管理、材料费的控制和对机械费的控制几个方向,已经在上面进行了相关的阐述,不再赘述。

4 结束

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科学的控制工程项目成本,是铁路施工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铁路施工企业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面进行不断的探求。

参考文献:

[1]杨彬.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N].铁路采购与物流,2007,(10).

采购绩效考核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稽核制度 问题 管理

一、“内部风险管理控制稽核”的含义

稽核一词本来是在会计范围内使用。含义是对财务信息与管理的真实性、合规性相关的内控等进行稽查核对。本文所谓内部风险管理稽核是以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结合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形成一种管理力量将产业信息转变成稽核信息,对生产经营中各种老大难问题进行分析管理,可有效地将产业的压力转化为企业提升价值的动力。

二、某汽配生产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控制稽核制度建立前后的情况对比

(一)稽核体系建立前企业内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经济新常态下,行业竞争变得更为激烈充分,企业虽数年实现销售收入增长,制度体系建设情况良好,但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内控制度执行随意性很大,更多是有章不循,公司发现无论内控制度多么健全,无效的内控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极大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倘若不能得到有效实施管理,将会严重制约了公司的发展。这些竞争挑战,风险压力和内部问题使得公司内部风险管理稽核愈发显得紧迫和重要。

(二)现状

笔者在调研该汽配生产企业时发现,该企业通过内部风险管理稽核每月形成稽核报告并召开稽核会议。对在稽核过程中发现的异常点实施跟踪检查,并及时将情况反馈给部门负责人,与部门负责人商讨处理意见,争取在符合公司管理规范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拟订出相应的管理制度供决策层参考。从而基本解决了前述中企业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使企业经营管理成效显著提高。连续两年实现销售收入利润和产销量以两位数增长,其中2016年产销量增长率超过与全国全行业产销量增长率,而应收账款率创近三年最低。

三、构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控制稽核制度的做法

(一)核心思想

稽核核心思想就是提升企业价值为设定的主要原则。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及企业内部控制是影响国有企业战略贯彻到位的主要因素,目前,在融入国际经济的背景下,汽车相关行业的竞争环境出现了急剧的变化,公司应对产业竞争环境,必须在环境变化影响到公司经营之前作出回应,并对公司进行事先稽核控制、事后稽查考核,从而持续改进经营。

(二)制度框架

该公司经营班子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会议充分讨论后,决定成立稽核小组,方案设计中稽核小组直接对总经理负责,组员分别来各个部门,涉及该公司的人、财、物各方面,小组成员主要为普遍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沟通能力,并且能够正直敢言,具有一定的洞察力,能够从繁杂的报表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稽核小组由公司各个部门抽调人员任组员。稽核小组直接向总经理负责,每月形成稽核报告并召开稽核会议。针对公司内部管理普遍存在监督流于形式以及监督力度不足等问题。稽核小组通过对各部门数据的收集及联动分析,实时了解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对在稽核过程中发现的异常点实施跟踪检查,并及时将情况反馈给部门负责人,与部门负责人商讨处理意见,争取在符合公司管理规范的情况下解决问题,同时针对公司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拟订出相应的管理制度或规范供上级领导参考修订。

(三)部门职能

稽核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需要各职能部门根据稽核小组确定的具体目标指标,履行各自的管理职能,做细做实相关管理工作,为“稽核小组”提供详细一手资料。稽核小组每月形成稽核报告并召开稽核会议。稽核小组通过对各部门数据的收集及联动分析,实时了解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

(四)运作模式

自成立稽核小组以来,该汽配企业通过对各部门、各岗位是否按公司各项相关规章制度、程序文件、管理办法、作业流程、岗位说明书、会议决议等规定进行作业,对采购,销售,生产,经营,管理实施全过程、全方位风险监控,使得绩效管理制度得以不断完善,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多年悬而未决的难题得以落实解决,同时稽核小组对上报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分类解决。通过分析及时发现问题点,再根据检查情况,与部门负责人积极沟通,细化相关人员的工作要求,形成PDCA闭环管理,提高了公司的工作效益。部门之间及内部无法解决的工作或问题,愿意提交稽核小组进行仲裁。

(五)初步成效

稽核小组作为该企业组织架构之外的一个组织,代表该公司总经理行使职权,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不仅做到公司政策落实会议决议的督导员,也是公司资金的守护神,也念好了权力运行的紧箍咒,更是公司领导的参谋助手,同时小组成员能公正地行使监督管理职责,对各部门工作提出客观地第三方评价,所提供的稽核数据真实的反映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稽核小组的日常运作在公司内部形成一套良性的循环监督机制,从信息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处理到整改落实,最终形成新的管理规范。该公司经营班子能在第一时间掌握该公司实际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决策。稽核小组的日常运作在公司内部形成监督机制,从信息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处理到最终形成新的管理规范。稽核小组的运作进一步完善薪酬绩效考核方案,使按岗位和贡献及企业的赢利水平相结合的分配原则得以进一步实现,保证更好实行年度部门考核制和坚持创新创利提成制度,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打造有压力不要压抑的工作氛,为员工提供创业创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作者单位为巨化集团公司)

参考文献

[1] 蒋建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稽核[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田海滨.浅谈如何实现内控与财务稽核有机结合[J].会计之友,2011.

采购绩效考核报告范文第9篇

一、综合改革框架基本建立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医改任务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纳入政府重点目标考核内容,成立医改领导小组,设立了医改办,抽调3人专职负责医改工作。县发改委牵头,组织卫生、人事、民政等部门,从实际出发,深入调研,形成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在反复斟酌的基础上,制定出《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医改工作近期和中长期目标任务。为落实医改目标,我县边实践边探索,从人事制度、绩效工资、补偿机制等方面入手,先后出台了《县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试行)》、《县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县卫生系统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等24个配套文件,综合改革框架全面建立并按要求稳步实施。

二、医改任务全面完成

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一是稳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2013年,新农合参合农民34.05万人,参合率达97.89%,同比增长2.8%;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12.43万人,全面完成年度参保任务。通过县财政补助资金全面解决了全县困难企、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力推进工业园区企业、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全县城镇中小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参保率达90%以上。二是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2013年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政策范围内补偿比例达60.1%,基本药物报销比例最高达90%,补偿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统筹基金使用率达96.2%,一次性报帐率在94.3%以上,新增定点零售药店28家;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20元,住院报销比例达60%以上,最高支付限额达3万元,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实现了居民医保市级统筹和医疗费用实时结算,开展了流动人员医保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和异地结算服务。三是不断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制定了《县城乡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和《县城乡大病医疗救助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同步结算实施细则》等文件,城乡医疗救助对象扩展到低收入家庭,并提高了救助比例,五保户、城乡低保及重点优抚对象年救助最高达4万元,低收入家庭年救助最高达1万元,推行城乡医疗救助同步结算,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时效和资金使用效率。2013年共为城乡困难群众实施医疗救助2399人次,发放救助金1038.548万元。四是严格医保基金监管。通过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了医保基金预警机制,加强了保险基金监管,制订了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办法,加大了医保资金审核稽查力度,保障了医保基金的安全。

2、稳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2009年12月,我县率先在全市启动基本药物制度试点,2013年2月中心卫生院全面实施,11月底一般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铺开,逐步提高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比例,实施零差率销售,落实多渠道补偿政策,目前进展顺利。一是强化基药采购和使用的管理。基本药物全部实行省级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同时严格控制使用非基本药物,加强了对临床医生基本药物知识的培训,转变用药观念和用药习惯,规范了基本药物的临床使用。截止目前,我县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配备247种,配备率达80.3%,基本药物使用量占药品总额的71.2%。二是健全药品监管体系。将药品安全监管纳入了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对全县3家药品批发企业实施了全程监控,通过电子监管码对基本药物的购、销、存实现了100%电子监管,基本药物品种抽验率达100%,不断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评价体系,所有零售药店均按要求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2013年新增16家零售药店达到药品分级管理标准。三是实施信息化建设,科学监测数据。县财政拨出了30万专款,自筹80余万元,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并使用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建立了局部信息化网络,对基本药物的采购、使用及医保核报结算进行电子数据监测,费用清单管好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分类计算,报表也全部分类统计,为基本药物提高报销比例和核拨零差价补助资金提供真实准确依据,也为基本药物制度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加大财政补偿力度。年初县财政预算了200万元补助中心卫生院零差率销售的损失,同时全额保障卫生院人员基本工资。省、县财政共拨付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补助资金358万元,绩效工资补助资金400余万元,给卫生院吃下了定心丸,确保卫生院正常运转。五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按基本药物制度要求,我县307种基本药物品种已全部纳入医保三张网药品目录,报销比例比非基本药物提高15%,同时实行出院及时结算,进一步方便群众,最大限度让群众受益。

3、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县医院综合大楼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2011年底投入使用。敦厚镇下岭村、固江镇芦西村、天河镇东坑村、敖城镇湖陂村、澧田乡塘下村、横江镇横溪村等6所村卫生室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是完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编、设岗、竞聘工作。按照全省设岗定编的要求,分别于6月底和12月底完成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核定、岗位设置、竞聘上岗等人事制度改革,乡镇(社区)设置总岗位566个,其中高、中、初级分别占5%、35%、60%。三是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2013年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全科医生28名,完成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培训95人、社区服务中心卫技人员岗位培训30人、乡村医生在岗培训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培训346人、农村卫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521人、基本药物知识培训452人。继续实施了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以上的政策,全面完成了省人民医院对口支援县医院和县城二级医院对口支援6所乡镇卫生院工作,利用“走进西部”项目培训了1名骨科医师,利用全省骨干医师培训项目培训了2名ICU、1名妇产科、1名传染科医务人员。四是完成乡镇卫生院综合配套改革。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同时,积极推动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管理体制、补偿机制等多方面的综合改革,在乡镇卫生院全面推行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制,县卫生局对乡镇卫生院、卫生院对医务人员两级绩效考核体系全面建立并日臻完善。2013年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绩效工资同比增长15%,并且拉开了分配差距,有效调动了积极性,实现了“四个确保”。五是全面建立了基层医疗机构多渠道补偿机制。县财政在“核定任务、核定收支、核定补助、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统筹安排补助资金,弥补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损失。制定下发了《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渠道补偿机制实施细则》,初步建立了以医疗服务收入、各级财政补助收入、医保补偿收入、风险基金等多渠道收入来源的补偿机制,县卫生局按照“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原则,对乡镇卫生院财务集中管理,统一会计核算和监督,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了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2013年一般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分别为每人每年1500元和2100元,经考核后全部发放到位,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补助经费也按要求经考核后已发放至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

4、着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一是制定《县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实施细则》,对建立健康档案和重点人群管理模式、乡村两级职责、资金补助标准及分配方案、村卫生所绩效考核办法以及项目资金使用要求作了明确规定。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对乡镇卫生院院长、防保人员、乡村医生分批进行了全员公共卫生知识业务培训,为项目实施奠定了基础。三是强化项目督导,建立了县卫生局领导挂点督导机制,制订了《挂点督导实施方案》,明确了职责和要求,并对挂点人员实行目标任务绩效考核。四是严格考核,及时拨付工作经费。卫生、财政联合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进行专项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已拨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848.9万元,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截止目前,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建立健康档案123652份,建档率达26.6%;为17236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为15786名0-36月龄儿童做生长发育检查,为5230名孕产妇开展孕前孕后保健;规范管理高血压病人18585名、Ⅱ型糖尿病人5613名、重性精神病患者888人。

三、医改成效逐步显现

1、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明显减轻。

随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医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新农合覆盖了全县97.89%的农民,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12.43万人。2013年,全县进入医疗保障制度的医疗费用总额为12793.04万元,其中新农合基金支付4670.94万元,职工和居民医保基金支付2189.11万元,大病医疗救助支付1038.5万元,医保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占到62%。

2、群众医药费用显著降低。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改变了基层医疗机构以药补医的现状,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群众医药费用得到有效控制,与实施前比较,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40%,直接让利群众638万元。乡镇卫生院每门诊均次费用由35.8元下降至29.6元,下降了17.3%;住院床日费用由152元下降至124元,下降18.4%。乡镇卫生院门诊人次数同比增长29.7%,住院人次数同比增长16.6%,真正把农村患者稳定在了基层,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增强。

近年来,我县争取国债项目资金达2296万元,加速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房屋、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县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建设标准,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达75%以上,每万人口拥有业务用房面积1440.67平方米,每千人口拥有床位1.87张,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2.3人。乡镇卫生院通过核岗定编、竞聘上岗、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卫技人员培训、城乡对口支援等改革措施,培养了一批扎根农村的业务技术骨干,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群众看病就医正逐步便捷价廉、安全有效。

4、医疗卫生公益性逐步显现。

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等综合改革实施,政府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力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医疗为主向防治并重转变,医务人员趋利行为明显控制,患者医药费用明显下降,通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的实施,重治轻防现象得到纠正,乡镇卫生院公益性正逐步凸现。2013年,我县继续实施结核病免费诊疗和管理,涂阳病人发现率达75%,治愈率93.3%;累计为1857例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手术,免费救治白血病4例;累计为8-15岁儿童免费补种乙肝疫苗129092剂次,为7760名农村育龄妇女免费补服叶酸,为2000名农村妇女实施了免费乳腺癌筛查;对5747名农村妇女住院分娩发放专项补助172.41万元,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以上;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5500座,全县农村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51%,全面完成公共卫生目标任务。

四、妥善解决医改困难

1、政府多渠道补偿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药品零差价带来的损失,目前的财政补助力度难以完全弥补,同时各项非业务支出逐年增加,经济效益肯定受影响,可能导致医务人员收入相对减少,或医院服务能力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不利于卫生院的可持续发展。加上多年来卫生院自身发展、房屋建设欠债达1000多万元,也是一个沉重的包袱,需加大多渠道补偿力度,让卫生院尽快还清债务。

2、卫生专业人员紧缺问题需妥善解决。随着医改工作的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非常繁重,基层卫医疗生机构患者增多,卫生专业人员十分紧缺,尤其预防保健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各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水平不一,全省统一按农业人口的千分之1.2配备卫生院编制远远不够,应根据各县实际情况由县级编办核编,并动态管理,总的原则确保够用,能满足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3、急需建立HIS系统。随着医改全面实施,对医疗卫生事业科学管理和数据监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乡镇卫生院急需建立集医疗管理、财务管理、公共卫生、医保、基本药物等信息集于一体的HIS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实现数据互通,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医改步伐。

4、急待建立电子化健康档案。现行的纸质居民健康档案利用价值不大,资料很难更新,且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印刷费,如果各县自行建立电子化居民档案信息服务平台,软件功能和信息来源不同,为今后联网兼容造成困难,因此建议能否建立全省统一电子化居民档案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采购绩效考核报告范文第10篇

为全面加强北京检验检疫科技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北京检验检疫局科技工作以加强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增强自主创新为目标,以保障检测工作有效性为主线,全面实施“科技兴检”战略和科技精品工程建设,积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科技管理机制改革,为引领检验检疫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创建“三体联动、分工协作”的科技保障新体系

1.强化科技管理手段。北京检验检疫局充分发挥科技委委员人才资源效益,提高科技项目申报、科技成果奖励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科研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确保科研项目按时、保质完成;强化实验室认证认可后管理体系的监管工作,加大对实验室管理绩效考核频次和力度,初步建立了分层管理、权责明确、监督有力的三级实验室管理制度。

2.注重提高检测工作质量。北京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以建设检验检疫精品实验室为目标,设立了质量部和业务部,完善了8个专业实验室,确保技术中心集中力量做好检测工作。

3 .完善北京市检科院建制。为进一步加大科学技术储备力度,充分调动科研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对科研资源整合和效能优化,完善了北京市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建制,设立了综合管理部、财务部和科研管理部,规划了生物技术研究室、食品理化技术研究室、工业与轻工产品技术研究室,为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和首都市场安全提供保障。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北京检验检疫局先后打造了“荧光定量pcr”、“生物芯片检测”和“纳米检测技术”三大技术平台,为“检得出、检得准、检得实”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构建“思想创新、突破观念”的技术机构改革新模式

北京检验检疫局按照“精简效能、资源合理化配置、责权一致、功能多元化、服务社会化”的原则,使技术机构真正成为职责定位科学、职能划分规范,既能不断提高技术支撑职能,又能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法人实体,为检验检疫执法把关和开展社会检测提供优质服务。

1.建立健全以聘任制为核心的用人机制。按照“按需设岗、职责明确、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严格考核、按岗付酬、合同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聘任制的用人机制。一是成立了质量管理部和业务管理部,技术机构的主任、副主任不兼任管理部门或实验室负责人,减少管理层级,明确各管理者、各实验室、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二是通过对技术机构检测工作的全过程分析,科学设定工作岗位,编写岗位职责,并按岗位需求聘用人员。三是定期对全体人员实行量化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增资、晋级、奖惩的依据,增强了人员聘用的灵活性。

2.建立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收入分配机制。北京检验检疫局技术机构按岗位、任务、业绩设立了“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工资”三元结构分配制,重点突出绩效工资比例,并依据工作岗位、人员能力确定不同的绩效奖励系数;根据实验室的不同专业设置工作类型系数,将人均检测项目数量、人均事业性创收检测项目数量、对外委托业务支出费用与法定检验工作计费收入的比例、试剂耗材消耗费用与总检测收入的比例等考核内容指标予以量化,并与收入分配挂钩,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从而广泛地调动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建立全口径核算的财务管理制度。北京检验检疫局技术机构单独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收费,实行内部独立核算和成本核算制度。一是开展法定检测工作所需的费用全部在财政预算资金中安排,充分发挥预算资金的效力。二是社会检测市场收入全部纳入技术机构预算管理,并坚持按项目、时间、进度支出,确保年度收支平衡。三是按照收入与成本费用相互配比、相互一致的原则,根据收费性质实行以实验室为单位的部门成本核算。

此外,北京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与北京市有关部门建立了食品、玩具、服装、机电产品等商品的市场抽查检测合作机制,获得了国家3c强制性认证指定检测机构、消费者协会指定检测机构、农业部疯牛病疑似病例确诊实验室等资质;北京检验检疫局保健中心和外交部、人事部、劳动部、交通部、中科院、北京海关等50余家单位建立了固定业务联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了稳定的顾客群。

三、搭建“借船出海、借梯上楼”的科技合作新机制

北京检验检疫局充分利用北京高校多、科研院所多、科技人才多、信息渠道多的优势,加强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重点企业的联系与沟通,聘请院士和知名专家、学者为高级技术顾问,创新性地提出了“借船出海、借梯上楼”的科技合作发展战略,培养了北京检验检疫局科技人才队伍,提高了严把国门和执法把关的技术支撑能力。

1.科技合作机制成为促进科技发展的倍增器。北京检验检疫局将检验检疫工作需求同国际前沿技术有机结合,积极同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 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863”病毒基因载体研发基地、北京贝亿安泰医学研究院等30多家科研单位签署科技合作备忘录并建立科技合作机制。如北京检验检疫局联合北京贝亿安泰医学研究院申报的《国境口岸应用ttm技术筛要检疫传染病方法的研究》,在获得了国家公益性科研项目立项批准,有效地解决了国境口岸检疫监测手段单一、灵敏度不高等问题,为我国检疫传染病监控模式带来重大变革;联合中国检科院等单位主持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进境有害生物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81个植物病毒属的特异筛查基因芯片,发现2个植物病原新种,为口岸检验检疫工作提供了快速的检测手段。

2.组建科技智囊团成为促进科技发展的智力库。北京检验检疫局先后聘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田波、侯云德、范维澄、饶子和、庞国芳等13位院士,以及诺贝尔奖获得者盖达赛克博士等13名知名学者,共计26人为高级技术顾问,使北京检验检疫局在科研工作中少走弯路,提高研究质量和效率。北京检验检疫局还通过实施科技骨干与院士顾问之间的“培养带教工程”,鼓励科研人员与特聘专家、院士及其拥有的行政资源开展合作,安排科技骨干到院士实验室做访问学者,为北京检验检疫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速度、上层次奠定基础。

3.携手攻关成为促进科技发展的助推器。北京检验检疫局积极与相关科研院所携手攻关,促进科技研发工作进程,提升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如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合作,构建检验检疫应用纳米技术新平台,共承担、参与有关纳米检测技术方面的科研课题17项,在全国首次确立了最佳的纳米材料与抗体偶联的方法,研制出禽流感、布氏杆菌病原的高特异性抗体;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检测5种重要植物病毒的纳米磁珠富集和提取核糖核酸(rna)方法,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北京检验检疫局与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支持下,成立了全国生物芯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于推动生物芯片产业化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xx年,北京检验检疫局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联合申请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纳米测量技术标准的基础研究》已获得批准,使北京检验检疫局在纳米技术基础研究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四、建立“一点两环、三级管理”的检测质量控制新体制

1.科技处监督构成外环。北京检验检疫局科技处充分运用“三位一体”综合行政管理体系,将实验室检测工作管理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范围,采取专家评审、现场操作考核等方式,在盲样测试、实验室间比对、质量控制、人员培训、标准物质、仪器设备、样品处置和不符合项整改等方面对实验室进行绩效考核,使检测工作质量控制逐步向规范化和常态化发展。

2.技术机构质控部门构成内环。北京检验检疫局技术机构质控部将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的指标体系纳入绩效考核,通过岗位练兵、盲样检测、空白试验、阳性对照试验、平行样试验、加标回收试验、标准物质检测、保留样品再测试、工作曲线的核查、实验室人员比对和方法比对等措施对检测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实验室年度考核、职工个人收入挂钩,实现了由单纯服务性收入考核向全面绩效考核指标的转变。

3.实验室质量监督员形成质控点。实验室质量监督员通过监测实验室环境设施运行情况,监督检测人员实验操作,抽查标准操作规范(sop)实施情况等,做好实验室内部日常监督工作。

近年来,北京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获得了全国第一个动物检疫领域能力验证计划提供者资质,组织了“禽流感荧光rt-pcr检测”国际能力验证计划,成为第一个成功组织动物检疫领域国际能力验证计划的中国实验室,建设了质检系统唯一个疯牛病检测实验室。北京检验检疫局保健中心获得了全国第一个卫生检疫能力验证计划提供者资质,成为全国质检系统唯一一个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成为北京地区唯一一家同时开展赴美移民和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机构。北京检验检疫局先后组织了28次全国性能力验证计划,从动物检疫、卫生检疫扩展到植物检疫、玩具检验、纺织品检验、机电检测、医学媒介生物等专业领域,进一步提升了检验检疫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技术执法把关水平。

目前,北京检验检疫局已有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核查验收,占北京检验检疫局国家(规划)重点实验室的82%;北京检验检疫局技术机构涉及的169个产品领域、1998项的检测项目参数已通过认可和计量认证,并具备了13类产品、43个检测项目参数的能力验证组织能力。

五、建立“运行高效、科学监督”的信息化运行新机制

1.强化检测报告签发审查。北京检验检疫局通过引进科学数据系统,使审核报告人员能直接实时查询检测结果相关图谱,实现了在一台客户端上浏览实验室中大部分报告和数据,并且不影响实验中的仪器设备使用,提高了检测报告签发审查的质量。

2.全面推行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北京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将通用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按照专业特点进行改造升级,以程序化的方式将影响检测质量的各要素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工作准确率达到99.9%以上,实现了每个工作环节可溯源;保健中心建立了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服务系统,使出入境人员从体检录入到最终取证的全部流程完全通过网络运行。同时,建立了社会体检健康管理评估系统和电子数据库,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提高了保健服务质量和效率。

上一篇:安全绩效考核报告范文 下一篇:贯彻落实情况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