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11-30 13:33:54

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摘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在落实职业教育改革方案、深化“四个引导”方面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对职业院校开展教学改革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教师团队通过参加大赛,解决了传统教学的痛点,更新了教学理念,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综合育人能力,持续推进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职业教育;赛教融合;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2021年4月12日至13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职业教育大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性职业教育大会,大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科学审视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充分肯定了职业教育的成就与贡献,分析并指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历史机遇与实践路径。为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1],由教育部职成司主办,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承办,开展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该项赛事是职业院校中级别最高、水平最高、涉及专业范围最广的教学类比赛,是体现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重要赛事。大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总体思路,在深化引导立德树人、教学标准落地、推进“三教改革”和教学团队建设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1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简介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于2019年实施了全新的比赛方案,修改后的比赛方案更加能够全面考察教师的教学水平[3]。大赛分为高职组和中职组,以教学团队(2~4人)为单位选择一门课程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参赛,根据参赛课程设置了公共基础课程组、专业课程一组、专业课程二组3个组别。参赛作品材料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教学实施报告、3~4段课堂实录的视频、教学中实际使用的教案、参赛作品所依据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1]。大赛中重点考察教学团队设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目标达成、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及适应“互联网+”、后疫情时代职业教育新生态的能力[1-2]。大赛通过校赛、市赛、省赛层层选拔,入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目前各省的选拔比赛规则与国赛形式基本相同,由网络评审和现场决赛组成,网络评审阶段由专家通过网络查看参赛作品视频和相关材料进行综合评分。根据网络评审成绩,确定30%的作品入围现场决赛,并确定获得三等奖的作品(参赛作品的30%)。现场决赛分赛前准备、内容介绍与教学展示、答辩等环节,专家根据网络评审和现场决赛的情况评定出一等奖(参赛作品的10%)、二等奖(参赛作品的20%)作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评选后,根据入围指标上报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作品,再通过网络评审、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评选。2021年受疫情影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决赛环节采用“校内场所、学生参与、线上抽题、实时录制、限时上传、取消答辩”以及“网络评审、综合评定”的组织形式进行[2]。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比赛体现了教学团队在优化课程体系、对接产业发展、数字经济方面的改革探索,承载了教学团队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学情开展的教学研究、改革创新和实践成果,对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3]。2019-2021年各省的参赛人数由4.58万人增加到5.81万人,校级比赛涉及人数多达22万人次[2]。

2以大赛为契机,持续推进教学改革

本人自2003年参加工作,教授C语言程序设计近17年。该课程是电子信息专业大类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作为专业学习的入门语言。为突破程序设计类课程“抽象、枯燥、难学”的传统问题,教学团队教师对课程进行了持续改革,从纯软件环境到软件、硬件结合,从与单片机结合到与嵌入式智能设备结合,历经了10余年的教学改革。该教学团队于2019、2020年参加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得省赛一等奖2次,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次,该成绩是近三年比赛中程序设计类课程获得的最高奖项。在近10年的教学改革探索中,教学团队通过参加大赛更新了教学理念、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提升了课程改革的进度、缩短了教学改革成果转换的周期,并对同类课程的改革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2.1紧跟时代需求确定“三有”教学理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语音识别到智能音箱,从无人驾驶到人机对战,人工智能技术与各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智能经济新形态。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嵌入式开发的首选语言———C语言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C语言既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具备低级语言的特点,是各类嵌入式设备开发的核心语言,因此,课程改革以人工智能时代需求为背景,确定了“有趣、有用、有意义”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以“可编程智能小车”为教学载体,将教学内容融入到项目情境中,用小车形象的动作来呈现程序的抽象逻辑,让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在教学中实施项目化、任务式教学改革,采用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方式,将程序设计与嵌入式开发有机结合,将程序功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验证式学习转变为应用性+创新性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解决真实问题,感受到学有所用,学有所需,从而实现有趣、有用、有意义的学习。通过教学理念的更新,确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目标,为开展教学改革明确了方向。

2.2三维学情分析奠定改革基石

2019年国家实施了百万扩招计划,首次将退伍军人纳入高职招生对象,退伍军人成为高职院校的新生源,至此高职院校生源由普高、职高、技校、中职及退伍军人5类人群构成;高职生源的多样性加之疫情影响,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制定的逻辑起点,是教学改革有的放矢的基础。针对高职生源多样性的特点,本课程从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学习特点三个维度进行了学情分析。以物联网19级1班为例,共计39名学生,综合校园信息系统、成绩分析系统和问卷调查显示,66%的学过C语言学生对反馈对课程存在兴趣不高、难学、不知何用的问题。根据前导课程学习成绩分析,学生学习成绩一般,特别是电工电子技术综合实训课程,学生实践认知能力比较欠缺。通过企业参观、认知实习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表现分析,学生思维活跃、动手操作欲望强烈、对新技术充满好奇,学情分析如图1所示。

2.3融合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

(1)“三段六导”的教学过程。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将教学过程设计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与体验教学模式相融合的方式,依托职教云平台,自主开发智能小车仿真平台、无人排爆VR仿真平台、模拟沙盘等工具,按照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课中线下体验学习、课后综合拓展学习三个阶段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中实施“六导”的体验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当代学生思维活跃、更爱动手、对新技术感兴趣的特征。以项目一“无人排爆”为例,该项目以排雷英雄杜富国英雄事迹为背景,课前学习任务和项目背景相关视频,课中通过无人排爆VR体验、智能小车仿真平台、模拟沙盘等开展体验式教学。在体验编程控制无人排爆车完成战车集合、前往雷区、寻找地雷、模拟排雷和返回营地的过程中,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形象的动作理解程序的功能,掌握C语言的结构化编程方法、函数调用等知识,具体教学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

(2)改进的体验教学模式。根据学情分析,针对学生实践能力比较欠缺,喜欢动手操作,对新技术充满好奇的学情,采用建构主义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体验教学模式是一种体现了“学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学习者在实际的体验中去感悟、理解、运用、学习、成长和建构知识。体验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任务驱动、身心结合、仿真情境、培训转化[4-5]。本项目中结合项目背景和任务,将无人排爆过程情景化为整队出发、前往雷区、寻雷作业、协同排爆、返回营地5个子任务,具体情景与任务的描述如表2所示。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将体验教学模式提炼为情境导引、任务导入、体验导学、效果导评、总结导思、应用导通六个环节。“情境导引”通过无人排爆VR仿真平台让学习任务情景化;“任务导入”中小组合作分析情景对应的学习任务,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体验导学”通过分析学习任务,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知识点,并通过自主开发智能小车仿真平台进行模拟和验证,验证成功后将程序下载到智能小车,并到模拟沙盘上进行测试。通过形象的模拟、严谨的推理和程序仿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程序、设计程序、调试程序。“效果导评”环节,根据不同的子任务,由自评、互评、企业导师和教师团队评价等多元评价组成;“总结导思”环节师生共同总结,分享经验,让同学们在学习中找到自信的同时也看到差距,明确了学习的方向。“应用导通”环节根据学习任务设计扩展训练,结合实际生活开发小程序,实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目的,无人排爆项目“三段六导”的具体内容如图3所示:课程教学中以智能小车为载体,依据“有趣、有用、有意义”的教学理念,重构教学内容,设计学习项目,将抽象概念变为真实的体验,帮助学生直观理解C语言编程知识。学生通过编程控制智能小车完成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任务,在应用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乐趣中找到成功,在成功中找到自信,促进了学生的全方位成长。

2.4多元多维评价改革考核方式

为了保证目标的顺利达成,采用多元多维的评价考核方式,更注重教学过程的考核,评价反馈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制定了具体的考核评价方案,由过程性考核(60%)+期末考试(40%)构成,过程性评价中考勤(10%)、作业(10%)、课堂表现(10%)及线上学习(10%)由学习平台记录并自动统计。项目考核的60%由校内教师、企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分为学生自评、组间互评、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各占50%。通过校企合作、双师教学,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的将行业规范、行业动态、职业素养等带入到教学中。

3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3.1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有趣、有用、有意义”的教学理念,围绕项目创设的场景,设计学习任务,以小车动作控制呈现程序效果,将复杂的硬件驱动程序封装为函数,将典型的任务构建为学习模块,通过模块的组合完成整个学习项目,在采用了软硬结合,直观可见、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方式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编程兴趣,增强了学习主动性;通过对智能小车车体的改造和编程控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

3.2信息化手段提高了学习目标达成度

在实施教学时,充分运用自主开发智能小车仿真平台、无人排爆VR仿真平台、学习小助手APP等学习平台和工具,以及数字化资源和智能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了学习路径,满足了线上、线下、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顺应了后疫情时代的职业教育新模式。教学过程中通过“三阶六导”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利用学习平台加强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与诊断分析,通过“多维考核、多元评价”确保学习质量。通过学习项目情景化、学习载体实物化的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目标达成度明显提高。

3.3教学相长,实现了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课程改革需要,团队成员深入调研,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师生共同参与智能小车的设计、编程、应用和开发全过程,既教会学生基本编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提升了教师的新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达到了教学相长,实现了有效教学。2019-2021年期间,教师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ACM大赛、学生技能大赛嵌入式开发赛项,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

4教学反思与改进

4.1专业课程改革需进一步模块化

以智能小车为载体,应用C语言编程实现对任务动作的控制,使C语言学习变得活起来,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围绕项目的实施,师生互学互长,但基于智能小车平台实施项目化课程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进一步探索支撑其他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

4.2学习效果评价需进一步精准化

用C语言编程驱动智能小车完成项目任务,以任务完成为学习目标的多元评价机制,注重项目完成过程、任务完成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效果较好,但实训任务的考核中注重了以小组为单位的考核,学习效果监测更偏向于团队表现,对个人的评价还不太精准。需要进一步细化团队成员的任务目标和评价标准,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进行角色轮换,对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准确评价,树立学习信心,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提升学习成效。

5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社会培养出复合型、创新型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经,职业教育改革与行业发展、产业升级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教学能力比赛通过政策引导、赛规引领的方式极大的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改革,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起到了风向标、指挥棒的作用。大赛以教师为主体、以课程为载体,势必要求参赛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从课堂教学开始切实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赛教融合”在落实职业教育改革,深化引导立德树人、教学标准落地、“三教改革”和教学团队建设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举办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通知[EB/OL].(2021-05-14)[2022-04-20].

[2]王扬南.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05):5-8.

[3]姜丽萍.新方案、新要求、新作为———对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1):37-44.

[4]余文森.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5-41.

[5]王云凤.职业院校“课堂革命”的策略与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8):72-75.

作者:刘风华 陈亮亮 单位: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课程思政在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中教学 下一篇:生态与高校美育体系构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