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7-29 10:38:05

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典型表现形式的任务引领式的学习领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高职课程建设的永恒主题,当前亟待有突破性进展。根据多年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经验,对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工作过程;实践教学;教学模式;职业教育

中国分类法:G241

前言

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典型表现形式的任务引领式的学习领域课程。有着其针对来源与企业实践、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学生在完整、综合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职业成长体验。

一、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的提出

工作过程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不仅仅是指工作的一系列工作流程和任务,同时还包括工作实施的条件、环境及情景,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和其他相关条件等,这些都是在未来工作岗位中所要认知、熟悉的及所要具备的。因此,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必然要以实践活动来展开,实践性是这一课程的中心属性。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就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一定的教学情境,围绕工作任务的实施来展开学习。

二、基于工作过程实践教学模式开发目的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实践课程改革止步不前的原因在于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因而在这一传统观念束缚下编写的教材始终不能适应职业工作需要。无疑,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即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已经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实践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

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应追求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而不是学科结构的系统化,实践课程开发中就需要建立起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其目的强调高新技术条件下与工作过程有关的隐形知识――经验的重要地位,同时强调学科体系知识不应通过灌输而应由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行动”中自我建构而获得。

三、基于工作过程实践教学模式开发的突出优势

1、有利于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培养。职业竞争力包含四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岗位操作能力,表现为能熟练运用技术(技巧)和知识完成一项具体工作的操作性能力,本质上是职业适应能力的表现;二是职业综合能力,表现为完成一项整体性工作任务的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三是职业发展能力,表现为任务组织、优化能力及一定的职业迁移能力和工作中把握机遇的能力;四是最高层面的职业创新能力,表现为对工作的批判性反思、技术的创新等方面。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设计导向对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的研究发挥了积极作用。设计导向的核心理论是:在教育、工作和技术三者之间没有谁决定谁的关系。现代社会,劳动者的专业能力、关键能力和个性特征等因素组成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设计导向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仅要有技术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能力“本着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负责的态度,参与设计和创造未来的技术和劳动世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打破了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在培养目标中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被动地适应能力的训练。

2、有利于学生对工作过程的认知。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存在两类知识: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即事实性、概念性知识,属于“是什么”的知识;以及理解性、论证性知识,属于“为什么”的知识;另一类是过程性知识,即操作性规程和经验性知识,它们属于“怎么做”的知识;以及作为优化手段之一的策略性经验知识等,属于“怎么才能做得更好”的知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这两类知识都要涉及,但重点应该放在“怎么做”和“怎么才能做得更好”上,即工作过程性知识。工作过程性知识是指包含在实际工作中的知识。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中,工作过程知识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纽带,是解决工作中书本知识与实际经验之间矛盾的关键。其核心是通过综合的、具体的职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中的过程性知识,获得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工作过程导向理念下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1. 理论实践一体化

根据国内职业教育专家的研究成果介绍,“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室,应具有集理论教学、小组工作、实验操作、实习技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可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订单教学等“一体化”的教学。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按照“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空间的设计,将课堂设在车间,或者将课堂按照车间的的要求进行布局,以此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这是重构工作过程导向下高职新的实践教学环境的重要任务。

2. “教、学、做”一体化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育中,行动导向是主导性的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其核心是学习者必须在实际的专业情境中,参与设计、实施、检查和评价职业活动。行动导向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教学做合一”模式。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各专业中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行的综合性和案例性的教学项目,将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统一了起来。因此在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教育中,将传统高职的实践教学内容解构于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将不再以相对独立的模块化的方式存在。

3.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的基本含义是,通过工作来学习,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来设计校外实习岗位,是解决高职传统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的结构化程度低下的重要举措。当前最重要的是,一方面,学校应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体系、制定教学计划,将学生在校内学习的内容、形成的能力和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合作企业应为学生提供反映企业完整而真实的工作过程的学习岗位,而不仅仅是就业机会。通过设置“工学结合”的实习岗位,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核,以此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上一篇: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下一篇:中职教育焊接专业人才培养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