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交流与朝韩关系

时间:2022-10-29 07:09:07

体育交流与朝韩关系

摘要:一些学者和政治家希望体育交流能改善两国外交关系,但是历史表明体育交流有时候能改善两国的关系,有时候则不能,这说明在体育交流和两国关系改善之间存在着更重要的中间变量,本文试图找出这个中间变量,并用近60年的朝韩关系和体育交流的历史来进行经验验证。

关键词:体育交流;政治意愿; 半岛局势

0 引言

北纬三十八度线附近聚集了当今世界上最密集的军事力量,朝鲜半岛的局势也因为朝鲜发展核武器而日益紧张,缓和半岛的局势对有关各方都有益,但种种迹象表明朝韩双方都不愿意主动做出让步,这在最近双方有关重开开城工业园的谈判中再次得到体现,两国都担心自己的主动让步会被视为是急于妥协的表现,因此在做出改善两国关系的努力时总是犹豫不决、反反复复,这现在几乎成了朝韩关系的一个总体写照。

双方在政治谈判上陷入了僵局,很多人认为可以从低政治(low-politics)入手,加强朝韩双方的民间交流,如重启双方的离散家属见面会、开发朝鲜的旅游、加强朝韩双方的体育文化交流,希望这些交流有助于缓和自李明博以来朝韩双方极速降温的双边关系,这其中体育交流尤其被人寄予了厚望,人们希望能再次发生像中美乒乓外交那样的外交传奇。那些对公共外交寄予厚望的人也希望民间交流、低层次的政府交流可以打破朝韩双方目前的隔阂,从而使朝韩关系的改善能自下而上地发生。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试图找出体育交流与两国关系改善之间的关系,并用历史,尤其是朝韩关系的历史加以验证,评估人们寄希望于体育交流能缓和朝鲜半岛局势的希望是否合理并指出建立半岛和平的路径。

1 体育交流促进和平的条件

体育交流可以促进和平,历史似乎可以验证这一点,人们将在战场上厮杀的精力用在和平竞争上,这样就可以实现国家之间的和平,据说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来源。但是,这里的因果关系链并没有表面上看的那样简单明晰,竞技场上的互动也可能成为双方战场上冲突的导火索,或是竞技场上的竞争会因为战场上的冲突而变得火药味更浓。如1972年奥运会期间发生的慕尼黑惨案就是两个国家将冲突延伸到体育竞赛中的结果,历史上更有两个国家因为一场赛事而导致兵戎相见的事例,如1969年南美的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之间发生的足球战争。

体育活动既能激发普世主义情怀,同样也能掀起民族主义狂热。那些被激起普世主义情怀的人大多是知识分子,他们在体育交流中看到的是文化的交流,但恰恰这些人并不是体育活动的真正参与者。对于大多数参加竞技体育的人来说,他们并不是为弘扬普世主义精神而来,而是为个人(和国家的荣誉)而战,这就决定了气氛是竞争的。那些欣赏国家之间体育赛事的普通观众大多数人被激起的也是民族主义情节,看看那些足球流氓的行为就能理解这点,他们唯一在意的是本国球队的胜利,而不是友谊、和平。

体育活动既可以促进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帮助它们和平相处,也可以为两国本已交恶的关系火上浇油,甚至可以导致它们再次走向战场,所以在体育交流和两国关系改善之间一定存在着更为重要的中间变量,它决定着体育交流有时候能改善两国的关系,有时候则不能,甚至会让两国关系倒退。这个中间变量就是两个国家改善双边关系的政治意愿,如果两国没有这种改善关系的意愿,无论多大范围、多么频繁的体育交流也无法改善双边关系,当敌对的两个国家有改变双边关系的政治意愿,并具有将体育交流作为改善政治关系手段的明确动机时两国关系才能改善。

所以,20世纪70年代中美之间之所以有“小球推动大球”的体育交流佳话也是因为双方出于战略改变的需要,都需要调整自己的外交战略、改变双边关系,这样体育交流才成为“契机”,在乒乓外交之前中美之间还是具有非常多的民间文化、体育交流的机会,但是这些文化交流未能起到乒乓外交的作用是因为当时中美双方都没有改变双边关系的政治意愿。如果双边关系恶化,体育交流还会很快地成为政治关系的牺牲品,如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导致了美苏政治关系的恶化,美国没有利用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来改善两国之间的关系,而是领导很多其它西方国家集体抵制了这场奥运会,同样的,出于对这场抵制的报复,苏联也没有参加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体育成为政治关系的工具没有比这些事例体现的更明显了。

体育交流与朝韩关系的改善之间也明显地符合上述模式。

2 历史的经验验证

朝鲜战争停战之后到20世纪八十年代之间的这段时间国际社会正处于冷战正酣的阶段,美苏在所有潜在的战场上都处于对峙状态,在这种背景下朝韩关系也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这时候半岛上的两个国家之间的接触非常有限,缺乏改善双边关系的政治意愿,两个国家之间的体育交流因此基本上也处于停滞阶段,双方各自视对方为迟早需要被统一的对象。即使两个国家出现在体育赛场上,气氛也是剑拔弩张的,双方都试图通过胜利来证明自身政治制度的优越性,零星而气氛紧张的体育交流是两个对立国家之间关系的反映。

到冷战的末期,在美苏关系改善的大背景下,朝韩双方也终于改变了否认对方存在的政策,这时候朝韩双方启动了一系列的民间交流活动,双方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相见也不再是怒目相视,国际赛场上也出现了2个国家的运动员握手言欢的局面,但是因为两国政治关系并没有出现实质性改善,这种国际赛场上的交流都被两国各自媒体所淡化,避免对这样的体育交流做广泛宣传。

值得注意的是80年代韩国民主化进程的推动使其在改善两国关系的过程中逐渐发挥了较为主动的作用,韩国民间的很多团体推动政府开放离散家属见面活动,很多韩国企业也希望在朝鲜获得商业活动的机会,而此时的朝鲜也希望改变过于依赖苏联和中国的局面,它希望借助于韩国的技术和资金来发展本国的工业。双方在80年代末都有改善双边关系的政治意愿,体育交流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才逐渐兴盛起来。1991年朝韩联队在日本千叶的乒乓世锦赛上战胜中国获得冠军的故事是这段时期朝韩体育交流的顶点,它感动了无数的朝韩民众,而联队的组成就是明显的政治力量推动的结果。如果没有两国政府的明确指示,仅凭民间的请愿是无法组成联队的。朝韩的乒乓外交本来有机会谱写一曲比中美的乒乓外交更动人的旋律,如果朝韩关系真能因此而得到根本的改善,世界体育史上将多了一则佳话。然而朝韩双方都没有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的政治意愿,冷战末期那股兴盛一时的和解之风很快就停滞了,双方又陷入猜忌和怀疑的恶性循环之中。

冷战结束之后苏联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而长期以来无条件支持朝鲜的中国也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的外交政策,中国和韩国在1992年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这让一直依靠中苏支持的朝鲜感到强烈的震动(从钱其琛的《外交十记》中我们可以读到朝鲜领导人对中国与韩国建交的失望之情),它甚至产生了一种报复心理,想借此和台湾靠近,但是朝鲜领导人最终还是没有采取这个冒险策略。在中苏都不再无条件支持朝鲜的情况下,朝鲜自己也寻求外交变革的出路,这时候韩国总统金大中的缓和政策正好给了朝鲜寻求变化的机遇,“阳光政策”很快地获得了朝鲜的响应,这时候我们才能看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朝韩双方联队组成联合方阵一起出场的画面,联合方阵象征着统一,这个直播画面曾感动了全世界几十亿的电视观众。但是朝韩双方都没有抓住这个转瞬即逝的机会实现和平。此后国际局势的变化使我们再也看不到朝韩联合方阵出现在国际赛场上的画面了。

金大中之后的韩国政府失去了通过文化交流改善政治关系的耐心,转而依靠武力威慑和寄希望于朝鲜政局的变化,而朝鲜在韩国政策变化之后也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政策,它表示绝不会主动地放弃独立地位,由于没有经济力量支持朝鲜在常规力量上与韩国竞争,朝鲜就转而发展核武器和导弹,这使两国关系又后退到冷战时的互不信任阶段,因此虽然雅典奥运会上国际社会多方撮合、希望朝韩双方能组成联队参加开幕式,但它们最后还是各自组成一个方队。

李明博政府干脆完全放弃了“阳光政策”,宣布其已经破产,它加强了与美国的盟友关系,加大了军事演习的次数和规模,朝鲜则以爆炸核武器作为回应,天安舰事件几乎将两个国家推到了战争的边缘。在这种越来越紧张的气氛下,朝韩之间的体育交流更是陷入了完全停滞的状态,北京奥运会的时候主办方多方撮合朝韩双方,中国希望能借东道主的身份在两个朝鲜之间扮演调停人的角色,因为中国和这两个国家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也没能劝说两个国家组成联合的方队。没有政治意愿,体育交流也逐渐受到了冷落。

3 结论

朴槿惠政府上台以来似乎有改变李明博政府外交战略的一些迹象,她不再对朝鲜表现的咄咄逼人,但是朝鲜新领导人上台之后还一直处于和韩国政府试探接触的阶段,对韩国似乎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战略,他一方面想在和韩国打交道时持强硬的态度以维护自己的国内地位,另一方便也不愿意放弃改善朝鲜处境的机会。这就是他一方面武断了把韩国商人从开城工业园赶出之后,又想尽快重开工业园的原因,重开工业园将会为朝鲜提供宝贵的外汇收入,不管这种收入是用来支持维持现有的统治,还是以来支持变革的力量。

国际局势总体上的缓和状态为朝韩双方改善关系提供了机遇,但能否实现和平最终还要看两国的政治意愿。从现在的局势来看,两国领导人都还处于试探的阶段,剧烈的政策变革都会危及他们各自在本国的政治位置。人们希望这次朝鲜女足去韩国参加比赛是一个改善朝韩关系的机会,但是这种希望注定要落空,因为两国还没有表现出要改变政治关系的意愿,因此可以预见双方都会淡化女足比赛的意义,用朝鲜女足运动员在北京机场转机时接受采访的话来说――这将“仅仅是场比赛”。

参考文献

[1] 钱其琛 外交十记[M]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2] 汉斯・摩根索 国家间政治[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 孙冀 韩国的朝鲜政策[M] 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上一篇:北京市经济型宾馆客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京城一日游 宰的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