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高考试题特点

时间:2022-10-28 05:18:27

探究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高考试题特点

今年是河南省新课改后所面临的第二次高考,2011年3月6日公布的高考大纲指出:“河南省将和宁夏、吉林、黑龙江、陕西、海南一起采用高考试卷课标卷,且文综更看重考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特点

1.高考试题全面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在新课改下,共有四个版本的教材,这就意味着,教材只不过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依托,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教材这个依托,紧紧围绕着课标,实现三维目标。而新课程下的高考试题,完全体现了这一理念。具体表现在:

命题虽然以教材主干知识为依托,但无论是选择题的题干,还是后面的主观题,都大量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这些材料有的是以教材作为切入点,有的完全脱离教材,考查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甚至逻辑推理能力。这些材料所考查的知识,仅仅依靠对教材的死记硬背是无法应对的。如2009年宁夏高考试题选择题的第26题中“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就是以教材中的“均田制”为切入点,但又高于教材,需要学生对教材知识“封建土地所有制耕作方式”进行迁移。

2.虽说是“要注重基础知识考查,以中等难度题为主”,但对纯知识的考查较少,更多的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与其他课改地区的试题相比,宁夏卷试题的难度还是明显偏大,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且都不易得分。选择题偏难,如28题总觉得和历史关系不大,也不知如何下手。主观题阅读量大不说,甚至是超纲,如主观题的四个选修题中,44和47两个题都是超纲的。

3.加大试题的思维含量。只有准确理解题干材料,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如选择题25题中的“公天下”的理解,如28题的“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的含义等。如果理解不好,就会作出错误判断。

4.不回避热点。如出现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索马里海盗、新能源、人大选举法等热点问题。且对周年热点问题也不回避,如2010年是年百团大战70周年等。这些热点,在试题中都有所体现。

5.加强同高校知识的衔接,体现了高校选择人才的标准。这有可能也与命题者有关,高考命题者大部分是高校教授,所以在命题时难免有所倾向。但毫无疑问,对我们的学生无疑是极大的考验。

6.突出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如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往往作为材料题取材的重点。这也是新课改的一个趋向和目标。

7.注重对史学方法和史学研究的考查。如加强对什么是直接史料、什么是间接史料,如何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等历史研究方法的考查等。

二、加强高考复习策略

1.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大量引入新史料、新观点,逐渐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能力、解题能力、思维能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

2.在夯实教材基础的同时更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现在的高考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3.由于新课改是以课标为基准,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在研究课标的基础上,做好“加减法”,找好“交并集”,即对四个版本的教材加以整合,对“交集”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对于“并集”部分适当地加以取舍。

4.打乱教材板块的结构模式,按照通史的顺序重新梳理教材,并将必修1、必修2、必修3加以整合,梳理好三册必修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基本的史学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更直观、更形象、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5.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时事的变化不断加入热点问题,如3月4日至3月14日的两会问题,无疑是今年的热点,在两会中代表们所提出的一些重要的提案,如教育、医疗、住房等涉及民生的重大问题,都可引入我们的课堂,加以讨论,甚至可以和历史中的相似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另外不要忽视周年问题,如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无论台湾还是大陆都将以各自极其重要的方式加以庆祝,可以此为切入点,可设计出关于近代中国求民主、关于、关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等重要的问题。

6.挖掘教材隐性知识,抓大放小,总结规律,同时加大练习,向40分钟要效率。

7.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掌握答题规律,学会规范答题,向细节要分数。

河南省今年将首次检验新课改的成果,面对试题难度日益加大、对学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高考,我们唯有将工作做在平时,不断总结规律,发现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才能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 河南省济源一中)

上一篇:示例演练教学法运用于英语课堂的尝试 下一篇:高中政治课堂上互动式教学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