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善措施

时间:2022-10-28 07:59:37

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善措施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全新一轮的教学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实施了。在几年的课程改革洗礼过程中,教育的观念思想以及各种教育教学方法、模式、手段、方式等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但是当下的中学语文现状还是令人担忧,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提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加强语文教学的质量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师需要认真的思考的问题。

[关键字]:中学语文 教学现状 改善措施

作为中学学习的基础性学科,语文对于学生在整个中学过程的学习与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伴随着我国课程改革推进程度的加大,课堂教学时间愈发减少,语文教师与中学生对语文逐渐懈怠起来。但是,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弊端以及产生根源。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对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清醒的认识,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切实提高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笔者将通过下文分析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并探讨改善措施。

一、中学语文教学现状

(一)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

当下中学生面对日益增多的考试竞争,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精力发挥到了极限。但是中学阶段的学习恰恰又要求中学对每一个学科都要认真学习并且保持各个科目之间的学习平衡,同时学习必须向高分看齐,向好成绩靠拢。作为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都存在的终身学科,语文是中学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但是语文学习自身的特点造成了中学生就算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大量的时间进行语文学习也不一定取得符合中学心理期盼的理想回报。相对而言,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科目就可以花费少量的精力和时间却获得良好的成绩,而且短时间内通过突击便能提高学习成绩。所以,中学生学习语文就没有了激情和热情,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态度。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

考试分数永远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标杆,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具体表现。学生家长以及学校更加注重的是考试分数的高低,因此,教师和学生唯有把时间和精力统统放在考试的重点知识上,语文教学过程无可厚非的就淡化了学生人文教育以及素质培养,语文教学中缺少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潜能的激发等,“高分低能”的状况也多多少少的存在。因此,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导致教师和学生注重考试、放松素质,重视练习、忽视感悟。这样的情况下语文教学现状更是漏洞频发。例如,当下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愈发减少的语法逻辑知识点,中学生和语文教师潜在思维都存在“考试不考”,对于考试不涉及的内容课堂便不涉及,语文的语法逻辑知识逐渐淡出语文教学过程。

(三)语文教学资源有限

因为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制约,导致了语文教学资源的制约。当下语文资源有限,纵观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都仅仅选用了课本以及教参,教师照本宣科按着原有的教参备课并讲课。陈旧传统的语文教学资源让中学语文教师以及中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对于内容对的研读也兴趣缺乏,语文的教学资源除了课本以及机械化的习题就再无其他相关资料。

(四)语文教学模式运用不熟练

课程改革之后要求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但是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却对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能熟练运用。语文教师完全否定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课堂全部交给学生。学校甚至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规定了教师某节课的时间安排,讲多少分钟、练习多少分钟、讨论多少分钟。这种做法偏左,是对语文改革之后的教学模式不熟悉而导致的运用不熟练。

(五)忽视教师的引导性

根据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指示“学生是学习以及发展的主体”。某些教师基于语文教学模式运用不熟练对于课改思路的不理解就片面地认为教师就不讲课或者少讲课,将语文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生语文。对于中心生而言,让其在没有教师引导下自读文章、自定学习课文内容以及自选语文学习方法是完全不合理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作为课堂教学的领路人,负有对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引导性义务和责任,不能忽视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诸如某些语文教师所说“你想怎样读就怎样读”“你想怎样读就怎样读”“你想写什么写什么”“你想学什么学什么”之类。这些言语虽然把语文课堂的主体当作了学生,却有种种弊端。缺乏了老师引导的语文教学不会提高学生语文成绩,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迷茫。

二、中学语文改善措施

(一)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通过教学发挥出语文的人文性、综合性、工具性等基础学科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对于自身生活的联系。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在课堂中进行听说读写的应用过程,深化语文学习是终身学习的概念,并在不断积累、不断学习中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只有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潜移默化地注入语文重要性的观念,才能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欲望,才能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态度。

(二)改进教学方式 转变教学理念

中学语文教师要尽快适应到课程改革之后的语文教学模式当中去,构建符合语文教育要求的语文教学方式。确立语文教学的目标,深入了解语文课程改革的内涵,结合实际情况地改进语文教学方式,根据语文课程改革指导意见恰当地转变教学理念,将教学模式融会贯通,打破传统语文教学被传统所束缚的局面。

(三)拓宽语文学习渠道

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依靠教参和教材,学生也不能仅仅以课本为主。要想改变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就要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在对课本教材学习的基础上尽量突破教材局限扩大语文学习的内容和知识,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见识,提高语文水平。

(四)学生和教师积极互动

课程改革划定了语文教学课堂主体和陪体的界限,将老师原有的领导身份和裁判身份转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者和领路人。教师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之上要正确的理解语文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正确的、适宜的师生配合教与学。教师的指导作用是语文教学过程中永远不能被替代的,不能因为主体改变而放任不管学生的学习。要积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积极互动配合进行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 陆小英.对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0(24).

[2] 晏本秀.试论中学语文的创新教育[J].安徽文学,2010(03).

[3] 刘建永.中学语文很难让人满意的根本原因[N].学知报,2011年.

[4] 刘欣.关于中学语文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宿州师专学报,2003(3).

[5] 王昕.晋西北山区中学语文教学现状极其改进建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2).

上一篇:对初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探讨 下一篇:职业高中语文新教材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