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范文

时间:2023-03-06 09:12:02

中学语文

中学语文范文第1篇

《中学语文》(CN:42-1021/G4)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旬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学语文》现代文学先驱茅盾题写刊名,语文大师叶圣陶题词,最先传播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她一贯以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优秀期刊。

中学语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问”中学;培养;提问题

语文课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教学生死学知识。我们应教会学生在“问”中学语文。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时,积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问题,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使学生真正指向自己的疑难处,从而更好地活化、优化课堂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生命跃动的过程以及体验阅读乐趣,积极而有效地学习语文的过程。

二、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上课从不主动问问题,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呢?

1.帮助消除心理障碍,使其敢于提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是胆小、紧张,害怕提不好而受到责备或被同学取笑;二是有些学生不善于提问,不善于思索和怀疑,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是学生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

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

(1)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对于一回答问题就害怕的学生,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让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发言。

(2)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

(3)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绩,这样,学生将会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

2.通过多说、多做多想,使其勤于提问

(1)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

(2)让学生多做,启发提问

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

(3)让学生多想,深刻提问

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面临的问题作较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分析和比较,就能将问题转化,提出优化解答过程的新问题。只要指导学生对问题多作思考,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来。

3.教给学生提问方法,使其善于提问

许多学生觉得没有问题可问,主要是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1)找准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提问。如,教《灯光》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围绕“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一问题来进行讨论,在讨论及交流的过程中学习课文内容,感受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及课题“灯光”的含义。

(2)寻找文中矛盾之处加以质疑

语文教材中常有看似矛盾实是精彩之笔的描写,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矛盾之处,并加以质疑,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如在《草原》一文的教学中,学生发现了几处看似矛盾之处:“翠流”是将流而没有流出,那么后文为什么还说“轻轻流入云际”?作者到底是想“久立”还是“坐下”?既然“看不见什么东西”,怎么还看见“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呢?而这些地方正体现了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在《草原》一文中故意将互相对立和排斥的描写巧妙地熔于一炉,使语言在简洁中见意蕴、普通中见哲理,生动而鲜明地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转弯式提问

在课堂提问中,要善于将问题拐弯抹角、改头换面地提出,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在教《舟夜书所见》时,对诗的题目《舟夜书所见》中的“舟”字,没有直问其意,而是来了个曲问:“夜书所见”与“舟”有什么关系?学生感到疑惑之余,悟出“舟”是地点,作者在“舟”上写的诗。这样既使课堂妙趣横生,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何乐而不为呢?

中学语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学 语文 合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中学语文合作学习概述

1.1 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合作学习就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新型教学体系。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在探寻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明显较高,合作学习有利于改善课堂氛围,促进班级整体成绩的提高。

中学语文合作学习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小组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探究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1.2 中学语文合作学习的优势

中学语文合作学习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新突破,中学语文合作学习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中学生还没有形成非常明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习往往过于被动,再加上中学语文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说理性,略显枯燥的语文课程难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然而,合作学习改变了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给了学生表达自我、展现自我的舞台,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第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对于中学语文教学而言,教授语文知识不是目的,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才是最终目的。中学语文合作学习就是要使每一位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在相处中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反思自己的不足,学会顾全大局,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中学语文合作教学就是让学生相互商讨,最终将不同的意见合而为一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过程。第三,促进和谐课堂的形成。中学语文合作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密切合作,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必须学会与学生平等交流,师生之间站在同一平台上,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从而有利于和谐课堂的形成。

2 现阶段中学语文合作教学中的困惑

2.1 部分语文教师对合作教学缺乏正确认识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多数中学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了合作教学的优势,但是部分语文教师却缺乏对于合作教学的正确认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缺乏科学指导,“摸着石头过河”式的合作教学模式使得合作教学流于形式。还有部分语文教师在组织合作教学时,没有做好自身角色的定位,缺乏对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交往活动的监控,缺少对学生合作技能培养的技能。

2.2 部分学生合作参与积极性不高

中学语文合作教学往往采取“组内合作、集体探究”的教学模式,分组不均容易造成部分学生的合作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不愿与他人合作和交流,不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思想,更不愿与他人分享成果,这主要是由当下的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造成的。此外,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小组中存在着成绩好的学生占主导地位的现象,差生沦为忠实的听众,在小组中的参与度不高,最终沦为“好学生”的讨论学习。

2.3 缺乏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是以成绩定好坏,以分数论高低。很多教师在合作教学中依然延续这一评价模式,但显然,这与强调整体进步的合作教学模式不相配套,然而,目前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这严重影响了中学语文合作教学的成果,构建科学的合作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3 如何实现中学语文合作教学的有效性?

3.1 转变思想,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理念

每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都应该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正确认识与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操作方式的学习,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精髓,以确保中学语文合作教学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付诸实施。

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理念,就是要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科学分组;就是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3.2 科学分组,明确分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合作积极性

中学语文合作教学分组要在“人人关心集体、个个争做主人”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性格特征、语文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角色分工,每一小组设主持者、检查者、结者、发言者等等,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安排不同的任务,避免部分学生无事可做,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愚公移山》这篇经典课文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并给小组内不同的成员作出明确分工,有的整体把握合作小组的进度,有的负责查询愚公移山的具体故事,有的查找评论资料,有的总结愚公的性格特点,有的做好记录和总结,有的准备代表小组发言等等,深化学生对于愚公移山的认识。

3.3 多元评价,加快合作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适当的评价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缺陷,正确评价和分析自我,激励学生走得更高更远。中学语文合作教学应采取多元评价方式,既要注重合作结果,更要注重合作过程;既要注重智力因素的评价,又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既要对小组集体成果进行评价,又要对小组个人进行分析;既要对某一时段的绝对成绩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对阶段性的成长性进行评价。

中学语文合作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中,我们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在制定评价标准时,既要考虑到小组的整体评价,又要考虑到每一位小组成员的付出,使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位小组成员的努力;二是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中学生的自尊心比较强,要以鼓励性、肯定性的评价为主,使学生看到自身的闪光点,同时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合作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方式的初始阶段都不是尽善尽美的,现阶段中学语文合作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要想走出合作低效的困境,还需要中学语文教师的深入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季飞燕.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新教育,2013(8).

[2] 梁生玮.中学语文合作学习初探[J].教学理论,2013(10).

[3] 刘丽.浅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学苑教育,2013(10).

中学语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修辞教学

语言是一门蕴含了丰富知识的学问,同时也是人们交流的工具,它存在于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学阶段开展语文修辞教学,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可以运用艺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语文修辞教学,促使学生逐渐地掌握语言运用能力,规范运用语言。目前的中学语文修辞教学的开展并不是很顺利,遇到了一些阻力,所以,教师们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保证修辞教学的积极健康发展,增强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中学语文修辞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结合着中学语文的实际教学,在促进语文修辞教学的工作中遇到了一些教学难题,给教学工作带来了阻力,为了能够推动教学的健康发展,一定要正视中学语文修辞教学中的问题所在,主要表现为:

1.1教学重点拿捏不准,教学十分散乱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修辞教学在语文学科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少,教材中涉及的内容也所占不多,在语文教学中没有形成体系,分布的章节散乱。这样容易使教师对教学的重点掌握不准,容易偏离修辞教学的重心,教学体系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导致学生对修辞的学习具有局限性,更难熟练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学生的应用能力不足,在学习语文的其他学科时,如写作的教学,就会欠缺写作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其他内容的学习和研究。

1.2语文教师对修辞教学的重视度不够

由于语文教材里对修辞教学的内容选取不充足,可以讲解的知识点很少,这些也容易使教师将修辞教学处理简易化,没有对其产生足够的重视。长期以往,学生就难以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在文章阅读、作文写作的学习上,不能体会修辞知识的重要性,不能完全的掌握修辞能力。

1.3修辞教学的教学方法十分陈旧

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以前,仅仅只是凸显了教学的作用,而没有表现出导学的作用。教师若想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工程师”,就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价值,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创造新的教学方法。现在的教学都是为了应付考试,需要教师对学生无时无刻的监督,根据自己的经验告诉学生哪里是考点,与修辞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标相背离,在实际应用中缺乏了语言艺术美。

1.4过于重视积极修辞,忽视消极修辞

修辞教学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著名教育家陈望道先生说过,积极的修辞多用在诗词歌赋的创作中,而消极的修辞还可以用在多个地方,如商务会谈、文字记载等,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但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都忽略了对消极修辞的传授,被认为这部分内容无关紧要,严重影响了语文修辞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解决中学语文修辞教学中问题的策略

修辞教学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文章的语言表达效果,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深刻体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可以提高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具备高情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修正中学语文修辞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1总结归纳教学内容,统筹安排修辞教学

针对中学语文修辞教学中教学内容散乱的问题,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遵循教学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原则,认真总结归纳修辞知识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才能合理安排中学语文修辞教学工作,为学生学会并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奠定良好基础。

语文教师在修辞知识授课时,不能过于孤立的进行,而是要综合考虑当时的语情语境,将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放置整段文字或是整篇文章来分析体会,让学生学会横向的比较研究。比如,在自学课文《台阶》这篇文中,文章结尾的最后一段描写父亲的语句,如果将这段话单独列出来分析,会让人不理解,描写父亲的字眼为什么感觉不出赞美的意思,显得很平淡。但是,将这段句子结合整篇文章来分析,就很容易反映出文章的主旨,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深厚感情,内心深处对父亲的心疼。

2.2教师重视修辞教学,树立教学理念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待修辞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一定要转变教师的教学障碍,帮助教师重视修辞的教学,具备这一教学理念。

首先,要从课本出发,立足于最基本的教学。教师一定要重视修辞的教学,学生才会也重视修辞的学习,教师要无时无刻的将修辞教学穿插在语文教学之中,给学生多提供一些练习修辞的机会。其次,教师要将修辞教学制定到语文教学的目标中,变成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中学语文的教学重心还是放在了培养学生听说写能力上,那么,语文教师应当将修辞教学灵活的渗透到每一个环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文字来准确、巧妙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最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在练习中体会修辞的好处。在学生不断的练习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辞格运用、遣词造句的运用能力。

2.3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修辞教学中要懂得运用一些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学习的不竭动力。

一方面,可以利用朗读法,就是让学生大声的读出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在朗读过程中,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语调和效果。比如小说一类的,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扮演课本里人物角色,认真琢磨人物的特点,朗诵出所扮演人物的个性特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比较法,就是将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拿出来作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修辞手法的绝妙之处,从而启发学生学会利用修辞手法来造句写作,促使他们掌握语文修辞的能力。

2.4重视消极修辞在修辞教学中的作用

与积极修辞相比,消极修辞具有更为广阔的适用空间,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消极修辞的教学,加大对学生的教学和训练,认真准备教学材料,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消极修辞教学。

比如,在进行语文命题作文教学时,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让世界充满爱”的主题作文。要求学生用记叙文的文体来写作,这就不同于散文或是诗歌的文体。记叙文要求学生语言平淡,但是情感深厚,不需要文字多么华丽、整齐,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但也要恰当到位,触动人心。让学生在写作中体会消极修辞的运用,让学生懂得朴实而有力量的写作同样可以赢得精彩,重视消极修辞的运用。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修辞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一定要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的修辞教学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当正视问题的存在,针对问题实施有效的改革措施。在教学中把握整体性,不要过于散乱没有章程,树立修辞教学的教育理念,时时刻刻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高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语文细胞,同时要将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放在同一位置。力求让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创作,培养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

参 考 文 献

[1]张伟.中学语文教育应加强修辞教学[J].当代教研论丛.2015(07)

[2]陶灵.新课程标准下语文修辞教学之语体教学[J].考试周刊.2013(91)

[3]曾海清.高师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学对接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2(01)

中学语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9-0071-03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一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义及其作用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通过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兴趣、爱好的培养,使学生尽量掌握文学知识,接受文学熏陶,提高文学修养。通过阅读教学能积极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不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塑造中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人格。所以,我们说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培养提高中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阅读活动的根本价值还在于为成长中的中学生提供精神食粮,并不断地补充营养。它不断地把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作品提供给每个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他们的灵魂,丰满他们的血肉。

二 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从教经验和心得谈一下指导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

1.采取个性化阅读的教学方式

采取个性化阅读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全体学生喜欢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地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阅读的人,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因为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每一门学问都是从阅读书籍开始的,所以我们必须善于根据全班学生各自的个性特点,培养每一个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

根据教学目的和大纲的需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可以提高阅读的教学效果。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要带有一定的任务性、探讨性。特别是初三和高三的学生,他们都会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都有一个强烈而又美好的理想,于是他们的阅读目的就不免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化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教师要促使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把学生的视线引导到老师指示的范围上,并且要培养学生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尽量使学生阅读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向教学的要求;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进行探究性学习。

3.指导学生进行目的性阅读

在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课文教学目的需要,要善于指导学生进行目的性阅读。例如,在任教高三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开展好阅读,直接为高考服务,这就很有必要要求学生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目的性的阅读。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到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要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就目的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

三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经验不同,教学能力和教龄的差异,尤其是才走上教学岗位的年轻教师,往往容易出现下列问题。

1.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形成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乏主动性的情况

在中学的阅读教学中,阅读的主体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性的问题。传统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尽量把课文讲深、讲透,尽管有时也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但都是围绕着教师灌输而进行的。搞题海战术、机械重复作业、抽背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成了应试的机器,他们主动安排阅读的凤毛麟角,学生越学越乏味,甚至厌学、辍学,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泯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

2.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往往容易出现以讲代读或只读不讲的现象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在课堂上遇到对学生启而不发的时候,教师对学生就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于是就出现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了,就只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喧宾夺主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读,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了。教学的目的演变为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学生自然免不了成了被填之鸭,成了知识的容器。

3.在阅读练习中容易出现本末倒置、以练代读的情况

有些教师认为阅读课的任务就是精讲和多练。只有精讲多炼才能弥补因缺少自读而忽视的基础与细节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能力。这种训练完全剥夺了学生阅读本来的趣味与快乐,使本来充满魅力与情味的阅读变得枯燥无味。以这种训练代替自由的阅读,以技法训练代替作为根本的阅读训练,绕过阅读量的积累沉入题海,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违背培养阅读能力乃至全面的语文素质及人文素质的规律,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是应该特别注意的。

四 指导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应注意把握的基本原则

阅读教学是一个广阔的领域,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把握好一些基本原则,以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的学习效果。

1.对阅读内容中精美语句充分理解的原则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其中精美的语句进行品味。让学生对阅读内容中的精美语句的表达作用、表达方式都要认真消化。学生只有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地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只有经过思考,学生的感受、体会才能更深,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求学生对文章的句子、语词等多去品读的根本所在。

2.边读边体会,并仔细感受阅读内容的原则

教师在指导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从阅读中去体会并获得语感,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教学方法。通过感悟性的阅读,引导学生去感受文本的语言,让学生凭借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感觉、认识、情感去逐渐融合,使学生能对文本产生类似心电感应的意识形态,与作品中的对象产生思想上、情感上的共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际中,要充分发挥主导性,让学生在特殊的条件下获得在自然状态中所达不到的效果。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感悟越深,阅读的效果就越好,如果学生只是读“望天书”,没有认真去感悟、去思索阅读的内容,那收到的效果就更差。

3.要善于体会、总结和创造生活中生动语言、语感的原则

我们应该明白,任何好的语言都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任何生动的语感都是在运用语言的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所以,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去使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和根本目的。当然,在进行课堂语文的阅读教学时,必须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要把社会生活中的生动语言引入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语言实践相联系,而不是削弱课堂语文教学;相反,只有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让学生更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五 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地位和学生的本体地位

学生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总的阅读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多采用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拓展思维空间,当然,教师在指导学生整体感悟、体验情境、理清思路、鉴赏评价和把握意蕴等其他方面的环节上,并不能撒手不管,教师教学的指导地位就必须显现出来,要指导学生采用比较有效的阅读方法来展开。

六 总结

中学语文范文第6篇

1.教师的情感因素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同时要注重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如沐春风的感觉,与文本描述的人物民运休戚相关,能够忘我的陶醉在文本描述的世界中。因此,作为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要尽可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确保自己随时随地都带有浓厚的积极情绪投入到教学中,这样才能够感动学生,使学生认识到文本中蕴含的情感,使学生从内心世界理解文本描述的情感。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参与语文各种学习活动的主角,只有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合作互助,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关注其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和情感体验,而不是学习的结果。教师还应及时纠正学生学习方法的偏差,指导学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学生的情感因素

在日常的课堂上,学生不仅有渴望掌握知识的情感,还有情绪的安全感、归属感等一些系列的情感倾向。

二、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1.通过有情感的诵读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朗读是语文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观察我国古代文章的学习方法,就可以看到我国的古代文人都比较注重吟读之功。将文章的神情理趣,通过声调、语气传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内化,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可见,富有情感的朗读是理解文本的基础。理解不仅只是理解朗读的内容,还要理解文本所蕴涵的情感,因为只有理解文本要表述的情感,才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美感。

2.创设各种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精品,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并不能够完全理解文本中蕴涵的情感,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各种方法为学生营造情境,在学生与本文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将学生引入文本描述的世界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感觉理解文本描述的内容,从而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使学生能够体验美好的情感,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以及道德观,逐步成长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3.在写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写作是语文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叙述事实、表述情感的能力。目前,中学阶段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而家长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忽视学生的内心世界,给予学生的往往都是源源不断的物质,而常常忽视学生内心世界的建立,使学生的情感生活常常处于不健全的状态。由于上述的原因,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又一个重点就是寻找语言与情感的结合点。在日常的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内心世界的真情实感写出来,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文就能够倾听学生的新生,使作文成为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且感受到亲情、友情的可贵,体会到社会与班集体的温暖,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我们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使之“豁人耳目”,让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使之“沁人心脾”,让学生读书明理,不但“知之”,而且“好之,乐之”。

中学语文范文第7篇

自古以来,教师的职责被定义为传道授业解惑,教师通过在课堂上的一系列教学行为为学生们传达知识,同时帮助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其中最重要的教学行为当属教学语言,即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们传授知识时所使用的语言,教师教学语言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1]。对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语言是教学行为的一个重要步骤,是语文教师教学活动的的关键媒介,也是提高学生沟通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对中学语文教学语言功能与特点、教学语言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优化中学语文教师语言的措施等方面研究,其中着重分析了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为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语言;语言特点

一、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的功能和特点

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的功能主要有:首先是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功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包涵着丰富的知识和文化,优质的教学语言能够对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教学语言,能够将复杂的语文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融合,使得学生能够将陌生的知识转化成自我的认知。其次是沟通交流功能,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课前的教学语言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能够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最后就是榜样示范功能,教师教学语言的示范作用是提升学生言语能力的重要方式,很多时候学生会将教师作为行为的模仿对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等都会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从而发挥了语文教学语言的师范功能[2]。从形式上看,中学语文教学语言主要包括了口头声音语言、身体形态语言和黑板展示语言等三种形式。作为口头声音语言,主要作用就是传播知识,也是语文教学中作为重要的教学语言,让语文知识变得更通俗易懂,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感染性的特点。身体形态语言主要表现为教师的面部表情和行为动作等,例如不同的眼神就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情感,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来使用不同的体态语言。而黑板展示语言主要是黑板上的文字图表等,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教学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明确教学的重难点[2]。

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语言的基本技能有待加强。通过实际语文教学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缺乏专业化的语言教学技能,从总体上来说,教师教学语言的基本技能有待加强。一方面,教师在入职前后缺乏与教学语言相关的培训。大多数教师都是师范生毕业,在学校的课程教学中,基本没有针对教学语言开设的课程。而在入职以后,中学对于教学语言并没有深入的认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也没有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3]。而在另一方面,一些教师的普通话标准程度不够,在口头语言上缺乏示范性。甚至在一些学校,教师用方言进行教学,给学生以错误的示范,这对中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有待完善。语文学科对教师语言教学技巧运用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既要考虑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词汇的丰富性,更要注意语言的语调、语速,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共鸣。在教学内容重复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自己不同的授课技巧,采用独特新奇的教学语言,使课程不知福单调乏味,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师教学语言的综合素养有待提升。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掌握足够多的词汇、提高自身文学修养是最基础的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主动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改正并丰富自己。

三、优化中学语文教师语言的措施

1.教师应增强教学语言的培养意识,实现个性化语言教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为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语言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学对语言要求高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培养自己独一无二的教学风格,或幽默活泼或机智逗趣或新颖独到,这样更加地吸引学生,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体现教学的艺术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4]。

2.丰富自身语言储备,提高教师素质。语文教学中,优美的语言作为教师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推动作用。同时教学语言又是以各种词汇为载体,而词汇来源于教师们丰富的词汇储备和知识修养,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时不断增加自己语言素材的积累。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热爱生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多给学生传达积极乐观的心态等正能量的思想,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知识,更能够确立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基础[5]。

结束语

教学语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教学语言的教育、交际和示范作用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语文教学效果,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同时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课堂学习中更加集中注意力[6]。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中学语文的教学语言仍旧存在着一定缺陷,探寻其中的解决对策尤为关键。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本身必须持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提高培养教学语言的意识,在丰富自己教学语言的同时,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活泼高效。

作者:王笑笑 单位:长春市第72中学

参考文献:

[1]谢书民.浅谈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化[J].语文建设,2012(16);10-11.

[2]赵红.教学语言的评价标准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3);2-3.

[3]王琪.浅谈汉语术语的形音义规范[J].中国科技术语,2010(05);17-18.

[4]戴凤君.论中学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J].成才之路,2012(25);5-6.

[5]田莹.新课改理念下重新审视语文教师语言[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5);3-4.

中学语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 现状 对策

一、引言

中学语文教育对于学生的人文情怀的构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构建基石,语文教育直接影响整个中学的教学质量,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固化、应试教育的导向等作用,导致我国的中学语文的教育现状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情操、提升思考交流的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欠缺,没有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作用。认识当前中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的改革教学模式,对于中学语文教育而言意义重大。新课改提出,中学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追求目标,减少对应试分数的关注,这是新时代下教育的关键。

二、中学语文的现状研究

1.教学模式固化

长期以来,教师在语文教育中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应试为指导进行课程大纲的制定,忽略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重视机械性练习,缺少生活的感悟和思想的发散。在我国的中学语文教育中,普遍以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应试教育为指向的语文教育容易形成多方面的弊端:其一,学生在学习中受应试的影响,大多只是简单的识记背诵,很少由生活的感悟,缺乏发散性的创新思维,没有接受正确的教学指导,导致学习出现偏差;其二,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过分注重语文的语法知识点的教学,缺少实际生活案例的支撑,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忘记语文知识点,也没有透彻地理解,导致语文教学事倍功半;其三,教学模式落后,长期以来坚持单一的备课方式和教育方式,学生容易疲劳枯燥,没有积极学习的意愿。

2.知识传授片面

传统的中学语文的教育仍然存在着两个极端:其一,有些学校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固执原有的方法,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教育,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没有效果;其二,有些学校转而完全依赖学生的提问方式进行教学,但完全依赖学生的提问方式有很大的弊端,一是课堂的气氛难以控制,往往会出现喧闹的情况,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二是由于学生的知识有限,完全依靠提问,往往难以切中要点,学生的思考深度也较浅,形成不了透彻的领悟。这两种极端的知识传授方式都容易导致语文学习的片面性,完全灌输削弱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意识,而完全的提问方式又容易矫枉过正,削弱教师教学的权威性。

3.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不足

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造成此类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长期以来教师是语文课堂的主角,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听众,没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很少主动发言交流,久而久之,形成了语文学习的习惯,满足于一个被动接收者的角色,没有积极学习探索的意识;其二,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语文,但语文学习的成效一直没有显现出来,但在学习物理、化学的时候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好的成绩,尤其是当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时,会不自觉地将精力放在其他的学科上,削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4.语文学习理解的偏差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育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学生往往只是接受教师灌输的观点,只需要不加思考的记忆就可以。新课改提出了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与抽象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各种观点。但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由于缺少适度控制原则,往往会出现对语文学习理解的偏差。尤其是学在生的认识不足、对生活的感悟有限的前提下,学生求新、求变、求怪的发散思维往往严重偏离语文教学的本意。如在《愚公移山》一课中,学生突发奇想,认为愚公在移山的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这就偏离了原文的本意,游离于语文课程之外,导致发散性思维的偏差,学生的理解也没有到位,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中学生普遍缺乏生活的阅历,在学习中的观点都很不成熟,很容易脱离主题,难以捕捉到最为关键信息。

三、中学语文教学的对策研究

1.丰富语文学习的资源

中学语文教育并不是将学生和教师限制在书面上,语文包含了多学科的知识,如历史、心理、地理、天文、数学等方面的内容,要突破教材的局限性,将多种案例引入到中学语文的教学中来,如以物理典故中牛顿发现地心引力的案例阐述坚持思考探索的重要性,以历史人物的爱国事迹培养学生的情操等,学生在丰富的语文资源的引导下,必然会提升学习的兴趣,产生主动思考、探索的学习习惯。此外,丰富语文学习的资源,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知识的有效途径,可以激发他们爱学习、爱思考的习惯。

2.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

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构建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而学生语文意识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语文意识的培养是从语文的艺术、功能、文化特质等方面着手,无形中对学生形成熏陶。在学生的内在意识中建立语文素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通过语文的魅力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内在的语文素养,才能从情趣和道德修养等方面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3.师生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教学的中心,而学生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配角,要转变传统的语文教育中师生的角色,让师生之间构建平等的关系。语文课堂中,师生之间的平等有几大优势:其一,消除了师生之间的地位高低之分,学生会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与老师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其二,语文教学角色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继而产生成就感,培养其主动学习的意识。

结语

面对目前的中学语文现状,要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培养综合素质的学生,必须研究语文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研究对策,对改善中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云知 著.《语感和语感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施良方 著.《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中学语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

长期忽视技巧的教学是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个特点,很少有教师愿意研究中考作文的写作技巧,而是觉得大量的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导致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作文成绩不高。因此,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突出作文技巧的重要性。

一、应试作文技巧的重要性

作文技巧对于作文成绩的提高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好的作文功底也需要技巧去发挥。就好比武术家力气大、速度快,也需要学习搏击技巧。没有技巧武术家也不可能知道如何最省力气地打败对方,作文应试也如此。许多研究应试作文的专家也指明,就是让作家去参加高考语文,如果不懂得应试作文技巧,作文分数也不会高。所以教师应教会学生应试技巧,从而避免学生在语文考试中因踩到雷区而丢分。

二、 中学作文技巧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学生问起如何写好作文时,一般中学语文教师都是拿“多读、多写、多看”来敷衍学生,在教学作文时,多数中学语文教师都是采用先布置题目,要求学生当堂完成,然后收起来改分,最后发下去评点两句的方法,在整个过程当中,教师很少讲解作文技巧。由此可见,中学作文技巧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学作文评讲现状

很多中学语文教师批改学生作文,往往只给出分数,就是有评语,也只是采用鉴赏作文的方式来拼写,然而这些都没有涉及应试作文的技巧,学生很难在下一篇作文写作中有所提高。教师在评讲过程中,主要讲解审题的结果,给出范文让学生自己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作文写作水平并没有提高多少。

许多学生提到,作文训练包括评讲之后,自己没学到什么知识,作文水平也没提高。有些教师拿“作文水平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来应付学生,事实上,作文水平没提高是因为教师在作文训练当中没有很好地讲解写作技巧,学生学不到有效提高作文成绩的写作技巧,写作水平自然很难提高。

(二)教师没有分清技巧和鉴赏

在中学作文评语中,教师大多采用鉴赏的文字,许多中学语文教师以为鉴赏就是技巧,其实不然。什么是技巧呢?例如在给议论文写评语时告诉学生论据缺乏详略结合,下次学生在写议论文时就会记得写详例的同时也要举略写的例子。

鉴赏只是对文章中字、词句、段的欣赏,而不是给学生指出文章缺点,而应试作文技巧是基于作文考试要求,避免学生在考试作文中丢分的一些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短时间内写出好的应试作文。所以在评讲中学作文时,教师要指出学生该如何修改文章才能避免丢分。

三、教与练的结合

中学应试作文需要平衡技巧教学和练习,目前的作文教学当中,练习远远多过技巧教学。目前许多中学语文教师没有明白作文技巧教学跟作文练习的关系,把作文训练当作中学作文教学的大部分,而忽略了技巧教学。

(一)改变以练为主的作文教学方法

目前的作文教学,多数是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很少涉及技巧教学。这些中学语文教师没有明白练习的作用,练习只是帮助学生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而已,如果没有教给学生技巧,学生不管怎样练习都是在巩固自己以前所学的知识,而没有学习到新的知识。采取练习为主的作文教学方法往往是片面理解王安石练习写作的典例造成的。历史提到王安石练习写作写坏了上百支毛笔,写作水平才提高,但是没有提到在写坏上百支毛笔的过程中,王安石如何学习写作技巧。所以,我们应该改变以训练为主的作文教学方法,把作文训练和技巧教学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教与练的结合。

(二)突出作文技巧教学

在中学作文教学当中,想突出作文技巧教学,首先就要求教师要懂得应试技巧。这就要求教师自己查询作文资料,研究中考作文评分要求,咨询参加过中考作文评卷教师的意见等。其次可把技巧分为几个部分:审题、结构、结尾等等,然后在作文训练中逐一渗透和讲解。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明确,学生运用上了这些技巧,是否达到了教师的预期分数,如果没能达到,那么还缺哪些技巧。如果技巧教学没能让学生取得高分,那么该教学只能说是失败的。

(三)如何教与练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以议论文教学为例,议论文技巧教学包括了如何审题、如何写论据、如何引用恰当的名言、采用何种论证方法等等。中学语文教师要先在课堂上讲明白议论文举例的要求,然后在收回学生练习作文时,重点留意学生有没有做好当节课老师讲的对作文的要求,如果没有做好,在写评语时需要指出学生没有做好的地方,同时要搞清楚为什么部分学生没能按教师讲的要求去做,可能因为学生没认真听,也可能是学生对教师讲课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最后再在作文评讲时把学生所犯的问题一一解决。

四、 结束语

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长期被呼吁重视的地方,但目前中学语文教师只强调训练的数量,不去研究写作技巧。应试作文技巧是解读作文考试要求的相关知识,是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多作文分的一个捷径,在中学语文教学当中,就连其他类型题的解读都有一定的技巧和规范格式,应试作文的教学更不可以忽视技巧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王俊娜.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初中作文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7.

2.程梅.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夏琴.让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艳丽花朵绽放在作文教学的枝头――综合性实践活动与初中作文教学的整合微探[J].科教文汇,2013(2).

中学语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学语文 朗读

朗读教学在中学语文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朗读,有利于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布局谋篇储于脑,美词佳句蕴于心;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鉴赏水平;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朗读作为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传统的重要的阅读训练方法,现今中学语文教学似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从教师看,备课不备"读",以讲代"读"成了许多教师的"常见病";再从学生看,琅琅书声越来越衰微,背诵更是越来越少,过多的是默默听讲和理性操练。其结果呢,教师吃力收效微,更重要的是学生没有多少语言直觉,实际的言语交际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笔者认为中学语文学法应重视和加强朗读的方法。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言语活动的能力,养成这些能力最基本的要积累字、词、句式等语文基本素材,要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特别是本体语法。如在我省试用的新教材阅读文前,都列出所要积累的词语,这就体现了学语文积累基本素材的重要,这样我们便要多多去充实言语"仓库",多多去感知言语材料(典范文章),而朗读背诵记忆则是一条便捷有效的手段,它有利于积累字词,把握其读音;感悟语境领味其语义;感知句式理解其本体语法,它还体现了停顿、重音、语气、声调和速度的把握,这样则有利于口头表达交际能力的培养。朗读背诵还有利于模仿文章的体式写法;有利于将文章的言语化为自己的言语,学会一种正确规范读写说的能力。

综观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创造积累了汉母语语文教育的相当丰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宝贵经验,其中诵读作为一种基本的重要的学语文方法,历来为语文教育大家和文学文章大师们所称道、所实用。李白"五岁诵六甲,六岁观百家",朱熹"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他们认为读书不仅眼到,而且要口到"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而深思,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朱熹语),清桐城派古文字家姚鼐在《与陈硕士书》中说得更具体:"大抵文学须熟乃妙,熟则利病自明,手之所至,随意生态,常语滞义,不遣自去矣"。可见朗读熟读作为一传统的学习语文方法,谈不到多少内容与写法的分析,也谈不到多少语文知识的讲授,但学到了语文,形成了语感以致练就了象孔子、朱熹、叶圣陶等世界闻名的语文教育大家,也培养了象屈原、李白、姚鼐、曹雪芹等著名文学文章大师,他们重诵读来学语言、习作文,确实为我们学语文树起了成功的典范。

上一篇:诊断技术范文 下一篇:混合式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