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情趣

时间:2022-10-28 12:18:52

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情趣

中国传统园林中常常被人津津乐道的是其审美情趣的创造。传统园林以人为主体,从人对园林的观赏角度,相互渗透人的运动以及时间、空间的关系,从而使人在游赏之间感受园林的赏心悦目。

中国传统园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自然与人文因素的统一体。中国传统园林不仅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又是容纳其他文化元素的所在,从物质层面上来说,它融汇了包括了建筑、园艺、雕塑、美术、文学、绘画、书法、戏曲等多种艺术手段;从精神层面上来看,它是物质与精神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但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提升人的文化品位,还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具有十分深邃的哲理,在传统园林之中可以说是最高层次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准则,中国传统园林是把整个宇宙的模型进行了艺术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超凡脱俗的自我意识世界、一个灵魂的栖居之地,在自我的世界中以收天纳地的空间意识对自然的素材进行组合变化,不囿于既定之道。更准确地说,就是不受成见的影响,却准确地把握自然美的灵魂与本质。在园中,一个自足圆满的物态与情态世界能唤起一种诗意的情感,将人的想象力的根源深深埋藏于对客观世界的体验之中。

静观和动观

从人的观赏角度而言,原有静观和动观之分,这一点是造园师在造园之前,便已考虑的了。所谓静观,就是园中给予游览者较多的驻足观赏点;动观则要有较长的游览线,按照路线安排景致,正如文章有起承转合,手卷有引首、卷本、拖尾,有其不可颠倒之整体性。赏景之时,可以边游边观,相应地步移景异,当感觉疲劳思息时,就有坐息之处,静观视线所及,都有美不胜收的佳景。如苏州拙政园的远香堂,堂用四面亭形式,可四面观景。北是山水,南是叠石假山和花木,东有绣绮亭,西有倚玉轩及曲折的回廊

动静之分,取决于园林的性质与面积大小。相比较而言,小型园林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典型例子就是苏州网师园,绕池一周有许多适宜于人们停留赏景的建筑:可在槛前细数游鱼,在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大型园林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如苏州的留园曲廊,长700多米,随形而变,到处连贯,是联系各个景区的纽带,使园景透逸连续,变化无穷,这是动观。

借景与借时

关于空间和时间的关系,陈从周的一句话道破了天机:“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中国园林,特别是江南私家园林面积不可能很大,却往往能以少胜多,以寥寥几句,表达不尽之意,主要手法就在于“借景”。借景按照空间方位、距离分类,可分为:远借,能最大程度地扩展视域,远化空间,如杭州西湖之美,美在借了三面云山一面城;近借,给人一种明晰感和亲切感;邻借,邻借的对象和园的距离更紧,是紧密相邻的,它所提供的景面更为清晰,似乎就在园内,如苏州拙政园的“宜两厅”;仰借和俯借,相对于高低方位而言。按照时间流程作为分类标准,设计成所谓的“应时而借”,可分为借春、借夏、借秋、借冬、借日月、借雨雾等。就内容而言,又有借山、借水、借建筑、借花草之分。杭州西湖边的“庄”,即是借水之典型,无锡寄畅园的借景艺术也使其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借景的典范。借景还可以侧重于景物的形式美,如以所借的形式美因素作为分类标准,又可分为借形、借色、借光、借声等。

景外之景的“时”,显现出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的有序运行,表现在自然景观,除了气候炎凉的变化之外,更鲜明的显现为山水花木的种种具体形象的先后交替和变化,具体地表达出季节之美。

点景

西方园林多以雕塑作为点缀与装饰的内容,而中国古典园林却以用联见长。中国园林内的匾额、碑刻和对联,同花木竹石一样,是组成园景的重要材料,不仅可造出古朴、典雅的气氛,还可起到烘托园景主题的作用。正如《红楼梦》中贾政所言;“(大观园)若大景致,若干厅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故此,以诗情画意著称的中国自然式山水园里常设置匾额、对联、碑刻、书条石等,以及壁画、挂件、画屏等艺术构件。赋文、书诗、作画,内容都抓住景观特色,历史、文物和古迹等特点,给予形象性的高度概括,成为诗意浓,意境深的园林题咏,不但丰富了人文景观,点出了景观主题,而且又具宣传装饰和导游的作用,还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三潭印月”主景区桥亭匾额上三个不同书体的“亭亭亭”点景,游者初不解其意,后按谐音领悟此区风景如画,确实有必要在亭里多停停,给人以更富于联想,极大地扩大了景观意象,和深化了园林的审美意蕴。

还有,中国古典园林有些对联、题名,常撷取古代诗文中几个字,暗示联想起有关人物、思想、事件和景色而扩大了情趣,例如苏州拙政园扇面亭额题为“与谁同坐轩”,启人思考,答案就联想起苏轼《点绛唇》词中“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从而品味轩前水中映明月,林里出清风的画意诗情和苏轼其人其事。

整体而言,中国广阔的疆域、复杂的气候和地貌特征,以及民族特有的文化审美意识,形成了不同的园林形态和审美意味。陈从周在《说园四》中论述:“园林因地方不同,气候不同,而特征亦不同。园林有其个性,更有其地方性,故产生园林风格,亦因之而已,即使同一地山区,以有市园、郊园、平地园、山麓园等之别。园与园之间,亦不能强求一律,而各地文化艺术、风土人情、树木品异、山水特征等等。皆能使园变化万千,如何运用,各臻其妙者,在于设计者之运思。”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上一篇:两变量联合分布在水文频率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价值观对设计合理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