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

时间:2022-10-25 04:30:41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

研究性学习已成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 这一方面是由于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导致社会对创新人才的急切需求;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新课程改革对创新教育强有力的推动. 将研究性学习引进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学习,促进其学习方式的改善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界定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结构中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从广义上讲,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可以把它界定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二、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策略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研究性学习的性质特点,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指导者、参与者、组织者、促进者等.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明确了学习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必须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观;“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始终保持严谨务实、批判、进取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二)开放时空,营造气氛

数学源于生活. 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从社会生活中挖掘丰富多彩的研究内容,研究性学习不受教材的限制,学生可以从许多途径获取信息,如图书馆、媒体、社会调查等. 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研究性学习都是开放的. 因此,在学习中,教师要努力拓展研究的时空,营造出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广阔的时空里,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探索知识,得出思考的果实.

(三)尊重学生,创设民主环境

课堂上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为学生的研究活动提供广阔的研究空间. 教学中要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考虑学生的内在需求,对什么问题有疑惑,并将探究的目标建立在学生的需求上. 教师努力创建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勇于、乐于展现自我;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发现,对学生的研究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保证研究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不仅学到了书上没有的知识和信息,而且将各自的学习信息最大限度地在课堂内互动,逐步养成了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当然,在学生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转化自己的思维习惯,提醒学生关注他人的不同见解,汲取精华,不断深化和超越自己.

三、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程序

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体上遵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其基本程序为三个环节,即“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反思体验”,并表现出相对的灵活性.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般可以按以下程序进行操作:

(一)创设情境,产生问题

有问题才会激起碰撞与交流,才会激起研究.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以及教学内容之上. 例:由“ 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入. 让学生动手操作,设置问题串,然后层层推进.如问题:(1)什么叫三角形的中位线?(2)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位线?这个问题通过“子问题”降低了问题的思维难度,学生在层层深入的问题中积极思考,寻找相应的对策,学生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不仅放飞了思维,同时也激发了强烈的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展开研究,验证核实

教学中教师应把思维的空间、研究的时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给三角形中位线下定义,同时也为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做了一个铺垫,渗透了转化思想方法――将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研究转化为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研究. 在上例中,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从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两个方面着手. 经历验证的过程,学生不仅增强了科学意识,也培养了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三)反思体验,课外延伸

数学是一种体验性的学习活动,教师要提供足够多的机会让学生去反思、体验研究的过程. 让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过程进行反思:你是怎样进行研究的?你是怎样思考的?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吗?学生根据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培养了学生自我调控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促使学生总结学习策略、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在中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适应时展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培养创新人才的需求,开创了中学教学的新局面. 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反思体验”的实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灵魂,比较适合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

【参考文献】

[1]叶平.研究性学习的原理、方法和实施[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2]赵徽.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3]顾卫兵.课堂: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根[J].学科教学探索,2004(11):38-40.

上一篇:容器育苗实用技术 下一篇:论篮球竞赛规则演变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