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探究中学数学

时间:2022-07-13 05:01:08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数学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复杂而艰辛的心智劳动,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非常必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就集中,求知欲就旺盛,思维就敏捷灵活。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的实际内容努力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乐于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入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具体情境中,就会产生学习的迫切需要,引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便会去自主探究新的知识,发现解决新的问题。

例如下面是《用字母表示数》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算24点”游戏吗?

生:玩过。

师:下面我们来算一算,多媒体出示:A、5、8、10。

学生计算后进行交流。

师:其中的A代表哪个数?

生:A代表1。

师: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很多地方要用到字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算24点”引入新课,可以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用字母可以表示一些具体的数。这样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拉近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探究氛围,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乐于探究。

二、精心设计问题 提供探究空间

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要素。没有问题,就不存在探究。问题的设计与展开是探究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我们在设计探究问题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材料、学生的能力等因素。问题的难易一定要适度,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让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过难过易的问题都不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例如下面是《圆的认识》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圆,知道了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现在,老师想问大家会画圆吗?利用你身边的一些工具在纸上画一个圆。并说出你是怎么画的?

生1:我是用圆规画的。

生2:我是沿一个圆形物体的轮廓画的。

师:这两种方法画出的圆有什么不同?

生:用圆规画出的圆有圆心,沿圆形物体轮廓画的圆没有圆心。

……

这个教学设计巧妙,教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做到了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实现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三、关注探究过程 提供交流平台

新课程在重视结果教学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注意考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把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有关的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给学生多一点的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例如下面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张长方形的纸和这张平行四边形的纸,猜想一下它们的面积怎样?

生1:我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大一些。

生2:我看这两张纸的面积可能相等。

师:那你们有方法验证自已的想法吗?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

……

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上面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操作时间,让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了探究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对问题理解的差异,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讨论,就成为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这种差异也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适时组织学生把小组合作研究出的成果进行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使全体学生在相互倾听、交流和评价活动中,拓宽思路,激活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价值。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能积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精心设计好问题,把握好问题的难度与时机,提供探究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就能使学生的探究思维得到拓展,探究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得到发展,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上一篇:培养发展个性 促进创造能力 下一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