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2 21:03:09

中学数学教案

中学数学教案范文第1篇

素质教育新教案(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它分两个层次,对每个自然节有一个总的要求,即分为: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能力训练点、德育渗透点和美育渗透点),学法指导,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课时安排、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步聚.对于每一课时具体分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新知探索和例题分析),随堂练习,总结提炼,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与学整体设计(教案#学案一体化),其分类为:教学目标概览,聚焦重点难点,教与学师生互动(复习回顾、创设情境、双向沟通、巩固反思和作业解惑),课堂跟踪反馈.2000年6月,华师大心理学皮连生教授在5教学设计6一书中提出新的教案规格.其分类是:课题,教学目标,分析学习任务,课的类型,课时,教学步骤(新知识的习得阶段,新知识的巩固与转化阶段,知识与技能的运用与检测阶段),及其采用的教学方法.可见一个系统的教案,它的内容大致包括:授课名称、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分析、课型、课时、重点、难点、教学媒体及教具、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板书设计及备注等.对于不同的课型,如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检测课、研究性课和实践性课等教案的形式也各有区别.

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数学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就应该尽可能体现过程教学,凸显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真实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活动.数学教学不但是为了学生知识的增长,更要关注创新意识的培养,良好个性品质的提升.因此教案设计就要多关注学生,创设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活动的平台.教案属于教师理论上的设计,实际教学有学生水平以及学习内容难易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才是可行的.一个优秀的数学教案,创新是主旋律,学生活 动是主体,在知识和方法的习得过程中,渗透情感和态度的培养.下面就设计数学教案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1教学目标的阐述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目标领域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水平又分为不同的层次.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分成:了解(知道、模仿).理解(独立操作),掌握(应用或迁移).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分成:经历(模仿),发现(探索).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分成:认同(反应),领悟(内化).因此对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应考虑教学对象人的因素,然后考虑知识的不同类型与水平.教学目标的陈述也应体现人性化,不应叙述成:使学生达到,.应叙述成:学完本课后学生能够,.不管采用何种目标陈述方式,教学目标都必须是可观察和可检验的.应做到:(1)教学目标尽可能用清晰明确的语言陈述学生可观察到的行为,教师和学生都能理解,避免用模糊的语言引起歧义.(2)教学目标要陈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的变化,如行为变化和情感变化,避免用/教师的行为0代替/学生的行为0,造成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不确定.(3)陈述可接受的最低行为标准.教学目标应尽可能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不要因目标的陈述而限制了教师的灵活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2分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确定的是学生学习的终点目标,而终点目标往往是通过完成一系列彼此相关的子目标后,才能顺利达成.因此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分析,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等的起始情况,教师应根据掌握的学生信息,创设有利于学生解决起点到终点之间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倾向的学习情境.这样的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样确定的目标学生才可能达到.

3引入

故事引入,演示引入,类此引入,复习提问引入,问题引入,讲述性引入等,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选择的采用,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设计教学引入是教案的重要部分.

4教师活动设计

设计教师讲解的时机,因教材是统一编制的,根据具体情况,有时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整理,提供学生更容易参与的直观材料,或列出自学提纲或提出思考的问题,组织编题目,讨论研究问题,适时小结等等,都需要教师指导和点拨.教师要掌控全局,把握时间,调整教学节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到愉悦、宽松和有序,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就是教师要设计好自己出场的机会,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要越俎代庖.

5学生活动设计

由于数学学习的目标领域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数学课堂要创设学生主动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努力编拟体现师生活动过程的角本.能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创新学习的就要尽可能开展活动.对学生非预设的忽发奇想要给予鼓励,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发挥的机会.教师要挖空心思地想办法让学生活起来,学生唱主角,教师当好导演.让不同的学生讲思路说方法,不对的加以借鉴,好的加以吸纳,这样才能发挥群体效应,资源共享,提高效率.让学生教育学生效果更明显,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这种学习活动效率高,费时多,很难进行大容量的研讨,但在概念的理解,定理的证明,公式和方程的推导,例题的研究等都有其用武之地.因此通过学生们广泛的研究,对深化概念,理解知识和掌握方法大有益处,加强训练可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6教案的备注

中学数学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探究发现学习教学应用

《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新课标》中我们知道它倡导尊重学生的个性,坚持以 人为本的理念,并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同时它还也倡导了教师的教学活动除了应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以外,更应尊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并强调教学活动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因此,我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旧教学模式要改革是很必要的。而当前新的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发现模式”颇受中学师生们的关注,也是大家探讨的内容。

自主探究发现学习,它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发现、讨论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可以改变学生在原有教育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学习者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二、给足时间空间,引导独立探究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新知识的意义。教师无法取代学生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学生的思维。独立探究就是要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猜测,广泛地采集信息,独立地思考、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做保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减少“自我表演”,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

三、参与合作交流,提高探究效率

当今,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科研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通常都是组建课题小组或项目小组,按一定方案,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序的研究并最终达到研究目的。探究式学习“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让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体验。他们也常常采用小组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可以与同伴共同努力,提出问题、制订方案、收集信息、讨论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四、感受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

着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而自己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比如,例1汽车向东行驶5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例2 收入500元和支出235元. 例3 水位升高1.3米和下降0.5米.例4净输2球,净胜2球。例5产量增长1.8%和减少2.7%。这时引导同学们找出例子出现的各对量,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分组讨论,其中有一位学生指出,它们都有出现一对反义词,这么说,它们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极大兴趣。我在充分肯定和表扬了大家的积极性和观察仔细后,及时抓住时机对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作了概括,并强调:这里的每一对反义词的意义代表的是每一对数量,虽然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但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一对数量.接着我再提出: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一对量才好呢?这时,同学们成了发明家。甲同学说,用不同颜色来区分,比如,红色5℃表示零下5℃,黑色5℃表示零上5℃;乙同学说,在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5℃表示零上5℃,5℃表示零下5℃……。这时,我指出: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就曾经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古时叫做“正算黑,负算赤”。如今这种方法在记账的时候还使用。所谓“赤字”,就是这样来的。大家这样一听,更加自信,精神抖擞。我再概括指出:现在,数学中采用符号来区分,规定零上5℃记作+5℃(读作正5℃)或5℃,把零下5℃记作-5℃(读作负5℃)。这样,只要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或“-”号,就把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简明地表示出来了。

自主探究发现学习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一种教学形态,都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它的成效不在于学生获得重大的创新成果,而是在于学生获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意谓和态度倾向。它顺应了课改综合化的走势,促进了学生独特的个性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教师的教,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现代教育的发展则趋向以学生,学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并重视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因此,自主探究发现学习适应了现代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新的教育方式,教育形式,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如何在课堂学习中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在新形势下,发展学生的能动性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总之,我认为在中小学数学课堂上, 教师都可以应用自主探究发现模式来教学,这样会使师生间,生生间 的思想,能得以真正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共同发展。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它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觉得在中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大力尝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 2007年6月第三版

[2]《新课程,新理念》陈旭远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

[3]《福建教育》2004年第8期(b) 福建省教育厅主办福建教育杂志社出版

[4]《特级教师数学教案优化设计》七年级上陈建华 等编著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7年6月修订版

中学数学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师范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小学数学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教育进行进一步调整,不论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理念上,都要进行创新。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和组织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对于中小学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升,加强对他们的在职培训是一种有效措施,但是不少教师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已经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要改变他们的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困难,而在师范学校学习的师范生,他们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理论,但是由于还没有落实实际工作,不存在较重的思想负担,容易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在改革工作中更容易受到启发,督促他们在今后的中小学数学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完成任务。所以,当前,加强对师范院校的课程改革,才能在今后走向就业岗位更好的为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做贡献。

师范院校可以说是培养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主要场所,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迫切要求师范院校数学课程跟上时代的步伐,希望能培养更多优秀的数学教师来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在师范院校内,数学课程几乎在大多数专业中都能出现,只是每个专业的数学要求不同,学习时间也不一样。师范院校数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数学教学的规律,明确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熟悉运用与数学专业相关的业务,了解数学教学的日常流程,能够编写和实施数学教案,具备一定的数学教学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师范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多变,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中小学生κ学的学习兴趣,适应现代化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在师范院校中,数学教学一直是一项难点。在课程改革的变动下,社会各界对师范院校的人才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希望师范院校可以吸取课程改革的精髓,总结现在数学教学的现状,提出当前的教学问题和有效解决办法。这是当前师范院校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师范院校的数学课程改革与中小学数学的实际需求要紧密结合

师范院校的教师在数学范畴内的造诣一般比较高,实力也比较强,既要培养专业的数学研究人员,又要向中小学输送优秀的数学教师,任务比较繁重,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不少教师脱离了实际情况的需求,片面追求数学的学术性,却对数学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师范生作为新生入学以后,就被学长学姐或者教师们鼓励要多学习,正确考研究生,虽然学历的提升能够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但这并不是师范学生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数学专业是师范生的难点,在数学课程改革过程中,既要求教师们能够大胆尝试,又要保持冷静和谨慎,尤其是数学系数学专业的学生,将来要从事中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人群,不论怎么顺应课改的要求,都不能脱离中小学数学的要求。例如,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除了要鼓励学生追求更高研究方向,还要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数学建模,将中小学数学的教研工作也要深入到日常学习中去。

二、师范院校的数学教学除了要重视理论基础,还要重视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理论是多边缘的理论学科,加强对师范生的数学理论教学,可以为他们今后的中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丰富的理论材料。在数学课程改革中,除了介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还要引进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补充我国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足,帮师范生树立新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学生通过多研究中小学数学理论,不但可以开拓视野,还能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另外,数学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师范生将来要担任中小学数学的重要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他们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过硬的实践教学能力。所以,师范生在学校期间,要培养自身的教学基本功,能够写出正确且整齐的板书和教案,还要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教学课件,让中小学数学知识与现代信息结束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师范生必须有处理教材的能力,把握新教材的编写体系和培养目标,培养他们的教研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让他们在从事教育工作之前能够对中小学数学的发展史和教学流程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师范院校要转变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适应课改的发展要求

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师范要针对课程改革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内容上,在保证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要求数学课程与其他学科、实际生活相联系,要重视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和数学素养,在保证自己教育学理论、数学理论扎实的同时,还要延伸到现代化知识、建模意识和实践意识,除了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教学模式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要将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传递给学生,师范院校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教学方式。

总之,师范院校的数学教学要充分体现师范人才的培养方向,结合当前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良好条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师生相互探讨,共同探索知识。这样,师范生毕业后才能更好的适应中小学的讲台,为中小学数学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马波.师范院校中学数学教学理论课程改革的几点尝试[J].课程.教材.教法.2006 (05).

[2] 曲元海,王春燕.师范院校中学数学教育类课程体系的构建[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8 (08).

[3] 韦程东,师轶,廖克杰,成冬元,黎福庆,李碧荣,张桂芳,农学宁,陈敦元,邹循东,梁宇,潘文理.创建大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联动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2).

[4] 周双双,孙惠.地方非师范院校《数学分析》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视界.2015 (24).

中学数学教案范文第4篇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其自身的定义也随之更加灵活、宽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开展数学思想方法教育应作为新课程数学教学中所必须把握的教学要求。然而,对于高中生虽然数学知识比较丰富,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因高考在即,应付高考的思想左右和桎梏着学生,使其产生因循守旧、生搬硬套同、不求进取、但求无错的思想。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能只是在遇到“数学思想方法”问题时提一下,或在习题课、复习课中说我们用到了“某某思想与方法”,这种生硬灌输的做法,对数学教学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教学作用,反而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降低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要精心选择恰当的教学途径,以保证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途径

1.与数学课程标准相结合,提高数学教师自身的数学思想方法素养

一个合格的中学数学教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同时还应具有丰厚的数学思想方法素养。不少数学家对教师提出过严格要求,如克莱因就创造了“双重遗忘”的术语,剖析中学教师的状况,提出进了大学忘中学数学,回到中学又忘了高等数学。他指出,中学数学教师要居于更高的优越地位去教授数学知识,这其中的寓意就是要求数学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与素养。

2.与数学知识结合,将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渗透到教学计划和内容中

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教学计划和内容之中,要明确每一阶段的载体内容、教学目标、展开步骤、教学程序和操作要点。数学教案则要就每一节课的概念、命题、公式、法则以至单元结构等教学过程进行渗透思想方法的具体设计。这不但要求教师通过目标设计、创设情境、程序演化、归纳总结等关键环节,在知识的发生和运用过程中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一体化,还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的现实原型作为反映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

3.与数学问题结合,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激活数学思想方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运用合理的数学方法探寻问题答案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不仅具备问题解决所需的全部知识,也知道相应的解题方法,但仍然是苦苦思索不得其解,略经指点却又恍然大悟。这说明学生头脑中虽然具有相应的数学知识和经验,但却不知道如何应用。其原因:一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组织混乱,结构性差,运用时不能恰当表征。二是学生头脑中知识即使表征的合理,但应用时却不能激活认知结构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以数学解答题为例,一般认为数学问题解决大致分为连续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探索问题解决策略阶段。“万事开头难”。数学解答题要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知识覆盖面广,解决方法多,不易把握,教师必须适时激活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使学生领悟探索数学解答题解决策略的一般思想———化归思想。第二阶段,确定方案解决问题阶段。在一般思想指导下,经过仔细审题,可进入第二阶段。由于涉及数学知识点较多,一般情况下,数学解答题都有多种解决方案,这时教师要适时激活数学认知结构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使学生根据数学认知结构中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根据解答题的目的构建一张数学知识结构网络,在教师的启发下寻找知识结构中的各种联系,进行一题多解,最后归纳总结确定最佳解决方案。第三阶段,概括问题解决实质阶段。一题多解之后学生往往探寻解题实质的要求非常强烈,教师要适时询问:“这么多解法的实质是什么呢?”以推动学生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

4.与“过程教学”结合,把发现和创造的思维方法教给学生。

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突出过程,就是强调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强调数学思维与方法的形成过程,强调分析与概括的拓展。所以,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活动中,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类比、抽象等思维过程,完成知识的猜想和证明,使学生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学习到创造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激起求知欲望和创新的热情。因此,可采用“过程教学”的方式,加强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过程教学”的公式是:思想—结构—过程,它以数学思维与方法为灵魂,整体设计教学结构,组织学生参加数学活动过程,不仅使学生尽快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与方法。

三、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开展应遵循的原则

1.目标性

数学思想方法被纳入了数学课程标准之中的数学基础性知识范畴,那么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有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及特点,确定每节课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内容,并将思想方法的目标具体化,以便易于在数学教学的活动过程中展开与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2.层次性

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难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应与知识教学、学生认知水平、初中生的年龄特点相适应,遵循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结合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知识教学,采取“小步走”“多层次”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反复孕育同一个数学思想方法,以期收到潜移默化、水到渠成之功效,切忌操之过急,一次完成。

3.计划性

教师应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围绕各种思想方法的基本要求,有计划地开展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组织安排教材,选择那些具有猜想余地的问题,采取不同方法、设计恰当方案给学生练习,并有适当示范,启发学生大胆猜想,从而达到数学猜想与数学抽象的教学目的。

4.系统性

形成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只有把各个局部的知识、方法、思想组织成一个系统,才便于储存、提取和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是通过数学教学过程逐步渗透的,易受教学内容、进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因而平时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间断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随着数学知识的深化和系统化,要适时地把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分散问题集中起来加以归纳,以利于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条理化、系统化。

5.参与性

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以便给学生提供广泛的数学思维的活动素材与参与机会,在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不断提炼、活化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逐步领悟、形成、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应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计划,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按照启发、吸收、消化和发展的认知规律进行总体策划,在遵循目标性、层次性、计划性、系统性、参与性原则下,充分体现“观察—实验—思考—猜想—证明(或反驳)”这一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分阶段、有步骤地贯彻实施。因此,加强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中学数学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课题;理论;实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阵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大面积中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这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因为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这是主体参与的条件和关键。

“情境―问题”教学在中学数学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识知,为学好数学,发展智力打下基础。因此“情境―问题”教学以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本人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和在数学实践中的探索,谈谈对“情境―问题”教学的一些体法;

一、创设“情境―问题”教学的原则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必须做到科学、适度:

1、要简洁明确,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不要含糊不清,使学生育目应付,思维混乱。

2、要少而精,做到教者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且深。

3、要有难度,但须在学生的“最近能力区”内,使学生可以动动脑,得结论。

4、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

5、要注意时机,情境的设置时间要恰当,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二、重视创设“情境―问题”教学的特性

1、诱发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教育的弊端告诫我们:教育应以学生为本,教师决不可以越俎代疱,以知识的讲援授替代主体的活动。“情境―问题”教学就是把学生的主动参与具体化在优化的情境中产生动机,充分感受,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的感受性:

“情境―问题”教学往往会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而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和谐”,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消除剧烈矛盾,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

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属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3、着眼知识的递进性

在“情境―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需要创设出多个情境,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由于教学过程在总体上应呈现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创设的多情境之间呈递进关系,要体现出层次性,既要防止步距过小,也要防止步距过大。

4、贯穿教学的实践性

“情境―问题”教学注重“情感”,又提倡“学以致用”,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情境―问题”教学特有的功能,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其教学效果可谓事半功倍,举一反三,同时对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训练。

三、创设“情境―问题”教学的主要方式

1、创设应用性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命题

案例1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的实际应用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关于均值不等式的定理及其推论。

某商店在节日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降价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P折,第二次打去q折销售,乙方案是一次打q折销售,第二次打p折销售;丙方案是两次都打(P+q)/2折销售,请问:哪一种方案降价较多?

以上应用性情境,是一个经济生活中的情境,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2、创设趣味性情间,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案例2在“游戏的公平与不公平”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的趣味性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一个抢“30”的游戏,游戏在两个人之间展示,规则如下:从“1”开始说,每个人一次说1个或2个数,并轮流接着往说,说到30为止,谁先抢到30,谁就获胜,谁来和老师比一比?

学生1:老师,我来!……

学生2:老师,我和您比一比!……

学生2:老师,再来一次,我不信我赢不了您!……

(一连几个学生都输了,于是老师和一个学生耳语了几句)

(又一轮比赛开始了,终于有学生发现了游戏的窍门)

学生了:老师,您这个游戏不公平。

师:为什么?

此情境中,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学习。当然,我们还可以引用趣味性较强的名人轶事、历史事故、数学趣题等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直观性图形情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

案例3在“等腰三角形性质”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可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

让学生剪出一张等腰三角形的半透明纸片,每个同学的等腰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可以不一样,把纸片对折,让两腰重合在一起,你能发现什么现象?请你尽可能多地写出结论。

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效流写出了如下结论: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两底角相等;

3、折痕为底边上的中线,高和顶角的角平分线。

……

在此情境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感知,可操作,可体验的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蕴于简单的实验之中,促进了学生的认识理解。

此外,还可以创设新异悬念情境,疑惑陷阱情境开放性情境等等。

总之,切实掌握好创设“情境――问题”教学的的则,重视创设“情境――问题”教学过程的特性,合理运用创“情境――问题”教学的方式,充分的挥“情境――问题”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动机,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使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情感的、行为的、价值的等方面因素,让学生进入一种全新的情境境界,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并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教育学新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 八、九年级 人教版

中学数学教案范文第6篇

1.了解《数学新课标》要求,把握教学方法。

《数学新课标》对初中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这些数学思想的应用,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数学新课标》中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类法、类比法、反证法等。要求“理解”或“会应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象法等。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好“了解”、“理解”、“会应用”这三个层次。不能随意将“了解”的层次提高到“理解”的层次,把“理解”的层次提高到“会应用”的层次,不然的话,学生初次接触就会感到数学思想方法抽象难懂,高深莫测,从而导致他们失去信心。我们在教学中,应牢牢把握住这个“度”,千万不能随意拔高、加深。否则,教学效果将是得不偿失。

2.遵循认识规律,把握教学原则,实施创新教育。

由于初中学生数学知识比较贫乏,抽象思维能力也较为薄弱,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缺乏应有的基础。因而只能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渗透的契机,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忽视或压缩这些过程,一味灌输数学思想方法,就会失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

3.结合初中教学大纲,就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

首先,要通过对教材进行完整的分析和研究,理清和把握教材的体系和脉络,统览教材全局,高屋建瓴。然后,建立各类概念、知识点或知识单元之间的界面关系,归纳和揭示其特殊性质和内在的一般规律。例如,在“因式分解”这一章中,我们接触到许多数学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这是学习这一章知识的重点,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些方法,按知识──方法──思想的顺序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就能运用它们去解决成千上万分解多项式因式的问题。又如结合初中代数的消元、降次、配方、换元方法,以及分类、变换、归纳、抽象和数形结合等方法性思想,进一步确定数学知识与其思想方法之间的结合点,建立一整套丰富的教学范例或模型,最终形成一个活动的知识与思想互联网络。

4.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将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渗透入教学计划和教案内容之中。教学计划的制订应体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综合考虑,要明确每一阶段的载体内容、教学目标、展开步骤、教学程序和操作要点。数学教案则要就每一节课的概念、命题、公式、法则以至单元结构等教学过程进行渗透思想方法的具体设计。要求通过目标设计、创设情境、程序演化、归纳总结等关键环节,在知识的发生和运用过程中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一体化。

5.根据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应充分利用数学的现实原型作为反映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问题解决或构建所做的整体性考虑,它来源于现实原型又高于现实原型,往往借助现实原型使数学思想方法得以生动地表现,有利于对其深入理解和把握。例如,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始终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所讨论的对象进行合理分类(分类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标准统一、分层不越级),然后逐类讨论(即对各类问题详细讨论、逐步解决),最后归纳总结。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好分类的方法原则,形成分类思想。在知识的结论、公式、法则等规律的推导阶段,要强调和灌输思维方法,如解方程的如何消元降次、函数的数与形的转化、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有哪些常用思路等。

中学数学教案范文第7篇

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新的《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开展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应作为新课改中所必须把握的教学要求。

中学数学知识结构涵盖了辩证思想的理念,反映出数学基本概念和各知识点所代表的实体同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学实体内部各单元之间相互渗透和维系的关系,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规律,便形成相对的数学思想方法,即对数学知识整体性的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确立后,便超越了具体的数学概念和内容,只以抽象的形式而存在,控制及调整具体结论的建立、联系和组织,并以其为指引将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一切适合的范畴中去解决问题。数学思想方法不仅会对数学思维活动、数学审美活动起着指导作角,而且会对个体的世界观、方法论产生深刻影响,形成数学学习效果的广泛迁移,甚至包括从数学领域 。向非数学领域的迁移,实现思维能力和思想素质的飞跃。

可见,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不完全取决于教材内容和知识点的数量,更应注重数学知识的联系、结合和组织方式,把握结构的层次和程序展开后所表现的内在规律。数学思想方法能够优化这种组织方式,使各部分数学知识融合成有机的整体,发挥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新课标明确提出开展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求,旨在引导学生去把握数学知识结构的核心和灵魂,其重要意义显而易见。

二、对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1、结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就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首先,要通过对教材完整的分析和研究,理清和把握教材的体系和脉络,统揽教材全局,高屋建瓴。然后,建立各类概念、知识点或知识单元之间的界面关系,归纳和揭示其特殊性质和内在的一般规律。

2、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将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渗透入教学计划和教案内容之中。教学计划的制订应体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综合考虑,要明确每一阶段的载体内容、教学目标、展开步骤、教学程序和操作要点。数学教案则要就每一节课的概念、命题、公式、法则以至单元结构等教学过程进行渗透思想方法的具体设计。要求通过目标设计、创设情境、程序演化、归纳总结等关键环节,在知识的发生和运用过程中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一体化。

3、重视课堂教学实践,在知识的引进、消化和应用过程中促使学生领悟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也是其思想方法产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典型的以及正确的直观背景材料,创设使认知主体与客体之间激发作用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对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示,使学生的思维和经验全部投人到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感悟思想方法的挑战之中,从而主动构建科学的认知结构,将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融汇成一体,最终形成独立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念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结果。恰当地展示其形成的过程,拉长被压缩了的“知识链”,是对数学抽象与数学模型方法进行点悟的极好素材和契机。在概念的引进过程中,应注意:①解释概念产生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定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②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综合概念定义的本质属性;③巩固和加深概念理解,让学生在变式和比较中活化思维。

在规律(定理、公式、法则等)的揭示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的直观背景材料或已有的知识发现规律,不过早地给结论,讲清抽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充分地向学生展现自己是如何思考的,使学生领悟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

4、通过范例和解题教学,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一方面要通过解题和反思活动,从具体数学问题和范例中总结归纳解题方法,并提炼和抽象成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在解题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学思想方法对发现解题途径的定向、联想和转化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数学思想观点为指导,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中学数学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高师院校;精品课程;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5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1)06-0053-04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是数学教育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获取数学教育教学必备的知识技能,形成数学教学设计与研究能力,弘扬教师教育特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主动适应并服务引领基础教育数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强化专业建设的内涵意识,较好地实现毕业生与教师岗位对接,高师院校应当加强数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这个核心课程的建设。2005年,笔者负责的《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被学校立项为精品课程。2008年,该课程又被立项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并被推荐申报部级精品课程,相关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本文拟结合笔者主持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从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构建与教学模式改革三个方面初步探讨高师院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

1 高师院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目标定 位

由于传统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主要是研究中学数学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及教师的常规工作,更多地是针对具体内容的教学问题,而没有能从中提炼出数学课程与教学本质的东西和特有的规律,也没有能有效地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关于数学课程目标的变化、数学教学内容的更新、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评价方式的变革、师生互动关系的重构等要求,而且,由于过度重视教学理论轻视课程理论,相关偏向还直接导致了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课程与教学人为分家、相互制肘的局面。因此,传统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已不适应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的需要,不适应国内外数学课程与教学实践与理念研究的需要,对原有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国内著名师范院校率先倡导了这门传统课程的改革,作为一所地方师范专科院校,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也敏锐地意识到对这门传统课程进行改革的重要性,积极顺应了全国师范院校改革《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的潮流。特别是随着教育部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便立即开展了《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经过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和校外专家的有力指导,2003年正式将《中学数学教材教学》课程改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从《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到《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不仅是课程名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课程理念与课程内涵的变化。从课程理念上分析,这种变化体现了主动适应并服务引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识,体现了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数学教师进行适应性研究的思考,体现了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巩固师专教师教育已有成果、对传统教材教法课程进行扬弃的追求。从课程内涵上分析,建设中的《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既要正确地反映科学的数学观、课程观、学习观、教学观和评价观,运用先进理念讨论数学课程与教学中的基本问题,阐明在“教数学”、“学数学”及设计数学课堂等方面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又要在课程教学实施层面高度重视知识与技能范畴目标的同时有效落实“发展性领域”的目标;既要能在理论层面相对完整地描述数学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评估考核等基本要素以及数学学习的动机、兴趣、习惯、思维等基本要求,又要能紧扣数学课程标准以及现行数学教材,从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层面分析数学教学的准备及实施等各个环节的要点与要求,切实训练学生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设计作业和命题的一些基本技能。

基于以上分析,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目标定位于为义务教育(以初中为主兼顾小学)培养合格的数学教师服务,致力于学生数学教育教学创新意识和数学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数学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基本规律,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整体框架;能领会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目的意义、内容结构、实施方法、评价标准及其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提高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教学的整体认识水平,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获得数学课程与教学的知识,较为深刻地认识数学教与学的过程特点,理解不同教与学理论对数学教与学的指导作用;能熟悉数学教学评价的手段与方法;能掌握数学教学及其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实践技能,熟悉数学教学日常工作,能利用各类信息资源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优化数学教学内容和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为高质量地开展数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作好必要准备。

2 高师院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内容构 建

高师院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内容的构建要体现基础性、发展性、时代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其中,基础性与发展性是指课程内容构建要针对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数学教育教学基础理论与数学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即学生学习了本课程以后要有助于今后的专业生涯中以此为基础提升自己的专业品质,促进自我的专业发展,特别地,要能引发出必要的理论扩展、深化与创新,有助于教师生涯中终身持续的专业发展。时代性是指课程内容构建要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积极面向数学教育教学实践,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义务教育阶段对高素质数学教师的要求,与时俱进、科学有效地选择并组织课程教学内容(特别地,应当结合就业需要合理增加引导学生训练“数学说课”技能的内容)。实践性是指课程内容构建要遵循高职高专的规律,注重学科特点,强化学生数学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注意将基本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有效结合,努力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综合性是指本课程内容构建要注意在数学和教育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心理学、认知科学、思维科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的成果于数学课程与教学实践及其研究,同时还应注意课程内容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的有机融合。总之,高师院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内容的构建应在吸收传统《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成果基础上,重新整合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构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体系,注意反映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成果,密切数学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关注数学课程与教学中的焦点与热点问题。结合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面向的现实需求,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设置的《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内容框架如表1所示[1]。

必要的说明:(1)理论模块的关键是当代数学教育基本理论和数学学习基本理论,基础是对数学、课程及教学本质的理解,应反映出现代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演变发展的轨迹和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需求,应通过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让学生全方位感受基础教育数学课程变革的内涵和力度,应引导学生对中国数学教育的双基理论有较好的认识。(2)实践模块的重点是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循序渐进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教学能力;难点是数学教学要点分析,特别是如何深入地分析数学教材,弄清每一部分教材的地位、作用与前后联系,以确定教学目标,同时能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给予切合其实际需要的教学,使之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核心是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训练,基础是教学案例的观摩与分析,目的是使学生结合课例评析,理解数学课程与教学的相关原理、原则、策略、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能逐步明确它们该如何选用,在探究与发现中掌握数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和基本技能,并经过必要的训练,能够在数学教育基本理论指导下编制出有质量的数学教案,以便在教学实习中能充满自信地走上讲台。(3)“现代数学教学媒体与技术”的内容构建应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与教学理论有效的整合,这种整合不是静态的教学活动及其过程的信息技术处理,它是一个师生基于信息技术共同创设课程文化和建构数学教学知识经验,发展学生数学教学能力的动态的实践过程。(4)专题模块是一个动态的模式,其内容可以根据教师个性及学生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包括必要增加与删改),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数学教育教学中的焦点与热点问题,拓展学生数学教育教学的思维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精神。

3 高师院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改 革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说到底是课程教学观念改革,基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笔者认为,高师院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改革应当自觉地关注课程教学的整体优化观念、受教育对象的学生主体观念、课程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观念。

首先,应当确立课程教学的整体优化观念,立足于高师院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体系的全面更新,对教学过程中诸要素进行全面系统布局,使之系列化、最优化,组成一个合理的网络结构,以便发挥课程教学的整体功能,取得最大的课程教学效果。对此,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建设过程中,尤其注意如下几点:(1)就教学内容的优化而言,努力处理好知识宽度与深度、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关系,力求既注意各种关系的协调统一,又注意相关内容引入的适时性、适度性。(2)就教学手段的优化而言,除常规性教学手段的运用之外,还应当注意合理利用一些音像资源,引导学生观摩案例并进行评析,从中领悟数学教学的原则、方法及相关的概念,充分调动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搭建网络课程平台,引导学生及时了解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动态,在交流、探究中拓宽知识面,提高专业技能。(3)就教学活动安排的优化而言,立足高师生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计划地安排课程教学,有针对性地安排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各种活动[2],除此之外努力将“探究性教学”的思想贯穿于课程教学始终,并充分考虑到探究活动过程中各个阶段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具体做法是:探究活动准备阶段注意为学生提供必要参考书目,使学习者亲自去获取相关理论的精辟论述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解读,在此基础上对所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分析、综合、内化,师生制订好交流研讨提纲,充分落实研讨准备工作;探究活动研讨阶段注意组织学生观摩一些不同层次的数学课堂教学案例,讨论其中蕴含的教育教学理念、数学教学原则与方法;探究活动总结阶段,通过师生有效合作,将研讨中相关意见或建议进行总结、归纳和提炼,鼓励学生撰写小论文,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口,训练学生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数学教育教学理解能力。

其次,应当确立受教育对象的学生主体观念,即所有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自觉实践、富有成效地进行专业发展。就具体教学方法而言,课程教学中应当坚决废止注入式、填鸭式的方法,积极倡导并采取启发式、自学讨论式、专题讲座式等有益于学习的形式。学生主体观念实质体现着对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以及对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最优结合的综合规划。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的能力,课程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给各小组提供必要的课题与训练任务,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进一步凸显主体性。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的一个具体做法是,当学生具备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之后,可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行有关的实训活动,让学生利用实践模块中的一些课例和补充的相关材料进行课外的评课与说课训练,并在课内进行交流展示,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是非常不错的。除了融合与理论教学的教学实训,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过程中还非常注意在不同时段循序渐进地安排独立性的认知实习(见习)、短期实习(跟班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从更大范围使学生在校学习与到基层学校见习、实习交替进行,有效实现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最后,课程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观念,是指高师院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改革应当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对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教养、教育与发展的职能,重视提高学生数学教育教学专业智能,发展学生数学教育教学思维、创新实践意识。不少师范院校有很多好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通化师范学院对数学教学论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展示案例合作讨论发表见解归纳提升”的教学模式[3];湖南科技学院构建了数学教学论的活动教学模式,积极倡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建构教学知识[4]。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实践中,非常强调“教”、“学”、“研”三者的整合,通过序列的主体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数学教育教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教育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1)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2)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方案;(3)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4)开展多元的数学学习评价;(5)主动积极的数学教学反思,通过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与经验分享的意识和策略,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持续发展[5]。教学模式改革本身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没有也不应有一个固定的格式,但并不表示改革可以随意而行,相反,为了使学生获得切实有效的发展,高师院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改革应当自觉地遵循理论的科学性与实践的可行性相统一的原则,在批判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不足的基础上,汲取原有相关模式的有益营养,继承其精华,合理借鉴相关学校改革的已有成果,并结合校情积极进行必要的创新,努力做到有模式而不为模式所限,遵循模式而不为模式所拘;模仿中有创造,运用中有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小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1-3.

[2]潘小明.高师生教学思维能力培养初探[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69-72.

[3]曲元海.数学教学论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 (2):81-82.

[4]石循忠.数学教学论的活动教学模式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5):119-121.

中学数学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教学目的

数学思想方法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特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同之处表现在“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方法’指向‘实践’;而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它指导方法的运用”,“数学思想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而数学方法则具有操作性和具体性;数学思想是内隐的,而数学方法是外显的;数学思想比数学方法更深刻、更抽象地反映数学对象间的内在关系,是数学方法的进一步的概括和升华”。可以这样理解,数学思想相当于建筑的一张图纸,而数学方法则相当于建筑施工的手段,数学思想比数学方法在抽象程度上处于更高的层次;其同一性表现在“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同属方法论的范畴”,它们有时是等同的,人们往往把某一数学成果笼统地称之为数学思想方法,而当“用它去解决某些具体数学问题时,又可具体称之为数学方法”,因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一般将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统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当前,在许多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传授给学生一系列的题型以及相应的解题术,再配以大量的习题,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熟练掌握题型,换言之,学生所学会的只是 “模式及模式的识别”。长此以往,学生终日埋头于复制性习题中,头脑不在有真正的“情景”产生,从而,思维也就不会真正发生。学生解题能力下降,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可见,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是由知识点的数量和数学思想方法结合、数学思想方法能够优化这种组织方式,使各部分数学知识融合成有机的整体,发挥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新课标明确提出开展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求,目的引导学生去把握数学知识结构的核心和灵魂。

1 常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常见的数学思想有:建模思想、分类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

常见的数学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数形结合法等。

2 数学与思维的关系

人类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思维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表现出多面性。但符合逻辑的、精密的、深刻的、聪慧的思维是每个人希望达到的最高境界之一。

数学与数学教育如此受重视,不完全是因为其广泛的用途,也不能完全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待数学。数学能提供观察世界的一般观念和方法外,实际上数学对人的其他发展,尤其是对人的思维发展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价值,数学是为人的更完美发展提供了良好训练。

人们常把数学形容为思维的体操。培根说过,哲理使人深刻,诗歌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其实数学不单单使人精密,数学同样也使人深刻,使人聪慧!

3对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3.1开展数学思想方法教育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教学要求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新的《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开展数学思想方法教育应作为新课改中所必须把握的教学要求。中学数学知识结构涵盖了辩证思想的理念,反映出数学基本概念和各知识点所代表的实体同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3.2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将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渗透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之中,教学计划的制订应体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综合考虑,要明确每一阶段的载体内容、教学目标、展开步骤、教学程序和操作要点。数学教案则要就每一节课的概念、命题、公式、法则以至单元结构等教学过程进行渗透思想方法的具体设计通过目标设计,在知识的发生和运用过程中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知识。

3.3重视课堂教学实践,在知识的引进、消化和应用过程中促使学生领悟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也是其思想方法产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典型的以及正确的直观背景材料,创设认知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对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示,使学生的思维和经验全部投人到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感悟思想方法的挑战之中,从而主动构建科学的认知结构,将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融汇成一体,最终形成独立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4通过范例和解题教学,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一方面要通过解题和反思活动,从具体数学问题和范例中总结归纳解题方法,并提炼和抽象成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在解题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学思想方法对发现解题途径的定向、联想和转化功能,

4数学方法的教学

4.1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多能力未必强,能力是成功运用知识的表现,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知识的多少,掌握方法的程度以及个性品质。因而,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除了知识的传授之外,要加强数学方法的教学

4.2怎样进行数学方法的教学呢?

4.2.1从思想上提高对数学方法教学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数学方法和掌握数学知识都纳入教学目的。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不会忽视数学方法的教学。

4.2.2在例题教学中提炼数学思想方法,例如,解方程 5x+8=2x-1 解得x=-3,不应当仅仅满足于求出解x=-3,还要告诉学生,方程求解的过程就是一连串等价的过程,直到变形为最简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每当遇到这类情形时,教师就应尽力提炼出解法的思想实质,不失时机的告诉学生,使其思想开阔,胸怀大局。

4.2.3数学方法的配合运用

一个复杂数学问题,在解决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各种方法的配合使用,才有利于数学能力的提高。但是,对不同类型的数学方法应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并采取不同的教法。

5在数学课堂中要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

中学数学教案范文第10篇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根据省,市教研室和县教育局2004年工作思路,围绕"课程改革"这个中心工作,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加大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价的工作力度,发挥指导职能,强化服务意识,为巩固我县"创强"成果,顺利实施新课程而努力工作.

二,工作要点和策略: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积极稳妥地做好新课程实验工作

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教育创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实践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树立新型的教学观,人才观,评价观和课程资源观.

1)认真组织好第三次县级学科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调整培训模式,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培养一批课改骨干力量.努力探索与教研,科研及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新模式.

2)研究和改进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评价.

3)召开课程改革实施工作专题研讨会,组织"走进新课程,实践新理念"的教师论坛活动.

4)试行《湖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

5)积极探索和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考试内容,方式的改革和促进学生发展学业评价方案.

6)配合市,县教育局,积极做好"省课改成果巡礼"的参展准备工作.

2,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

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是实践性,指导性很强的工作.

1)完善一日集体调研制度.本学期在调研活动中将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校,帮助总结成功的经验,并予以推广

2)配合市教研室,加强对高中段教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研究05年高考对策,收集,整理和研究新的高考信息及其措施,供学校,教师参考.

A)组织中学教研员对高中段学校进行集中教学调研(重点是昌硕高级中学);各科教研员根据各校学科的实际情况,经常到学校了解情况,指导,帮助高三教师搞好教学工作.

B)组织好高三"期末调研"考试,阅卷及分析工作.

C)重视高一,高二年级的教学指导工作.要与各校教师一起进行探讨,切实加强对高一,高二年级的过程管理;组织好高一,高二"期末调研"考试,阅卷及分析工作,以保证高中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根据新课程理念,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管理的指导工作.做好中,小学教学质量抽测工作.

4)加强对学科教研活动质量的管理,为学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A)本学期的各学科教研活动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攻方向.通过活动切实促进教师业务提高,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B)加强教研活动的策划和运作.活动前要有充分准备,要有目的,有计划,活动后要总结.

C)各学科教研员,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认真组织好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评议课和实验课等多形式课型的交流,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课堂教学内容个性化";"课堂时空拓展延伸化";"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

5)继续加强初,高中学科教学质量动态评估办法的研究和改进工作;改进音乐,美术,劳技等学科的测试办法.配合督导室,基教科等科室做好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工作.

6)组织中,小学教导(务)主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管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7)继续重视全县各校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使教研组,备课组团结协作,较好地发挥群体效能.加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等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各学科要建立和建好学科教学基地;各校教学要逐步形成学科教学特色.

8)科研向教研落实,教研向科研提升.积极做好省,市,县三级教学教研系统课题的实施工作(申报,立项,过程管理和成果推广),在学科教学科研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

9)加强对高中会考工作的领导,思想重视,操作规范,切实提高各会考学科的合格率,优良率,降低会考工作的差错率.

3,加大教师培养的工作力度

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有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师教育理论,教学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课改新形势的要求.

1)配合教育局做好"名师工程"的实施工作.

2)继续做好对新教师的业务指导和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3)对重点培养和指导对象,要按计划搞好培养,指导活动.

4)建立,健全学科教师业务档案.

5)各学科在教研活动中除要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工作外,更要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认真组织好学科的各类评比活动.

6)继续进行各级教学明星,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的观摩课,示范课,送教上门等活动.

7)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教师的培训,加强学科竞赛的组织,辅导和研究,争取更好成绩.

4,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提高教研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研室不论作为一个整体,还是到学科教研员个体,都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提高教研工作的水平,才能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

1)组织教研员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理论水平和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真正在学习,研究和指导服务上下力气.

2)完善教研室内部管理制度及岗位工作目标,岗位考核等办法,积极稳妥地进行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本学期要完成几个有质量的教学调研报告.

3)办好《安吉教研》安排好每期内容,职责落实到人.

4)继续关心和改善教研人员的工作条件,确保教研人员全身心投入教研工作.

5)加强教研室工作作风建设,密切与基层学校的联系,强化服务意识.虚心听取意见,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

三,2004学年第一学期教研活动安排

(八月份)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

初中科学新教材培训

初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中学政治教师理论学习

初中政治新课改培训及调研工作

(九月份)

初,高中语文教研大组会议

高三语文高考总结分析会议

初中学校数学教研组长会议

高中数学教研组长会议

省初中数学优秀课评比

组织高中数学竞赛辅导活动

召开初中科学,高中化学大组成员会

物理教研大组长会议,高三物理竞赛

高中(各完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10,中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11,高一与高二英语备课活动

12,初,高中历史与社会教研大组会议

13,各完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调查

14,市初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

15,传达省高中劳技信息

16,县中小学体育教研大组成员会议

17,布置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评比事宜

18,新教师听课(职教)

19,中小学成绩统计分析表下发

20,全县教科室主任会议

21,小学高段语文大组成员活动

22,组织召开小学低段语文大组成员

23,小学低段语文"重培"组活动

24,小数(高段)教研大组活动

25,小学常识大组活动

26,县新课程备课活动(小学思品)

27,县小学思品大组会议

(十月份)

1,初中语文学科青年教师阅读能力竞赛

2,高一语文教研活动

3,初,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

4,全国高中数学竞赛

5,高一数学教师集体备课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情况交流

高中数学优质课评比

市级初中自然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比武推荐活动

高三化学2004高考试卷分析研讨会

10,高一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比

11,初中自然中考复习分析会

12,高一物理新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

13,高二新教材(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14,初中新课程教案评比(历史与社会)

15,高中历史教学片段评比

16,市地理学科论文评比

17,高三生物教研活动

18,总结03年度体育健康标准实施情况和布置下届……

19,课堂教学指导(职教)

20,高中电脑课教研活动

21,教科研成果推广

22,小学语文作文序列研究活动

23,小学语文参加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24,小学语文第二册新教材第二次培训

25,小学数学,小学常识命题竞赛

26,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27,小学低段数学课标交流,讨论(一)

28,小学思品培养对象活动

29,1—6年级思品命题竞赛

30,小学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高二语文教研活动

高三数学教学研讨会

初中数学课改研究小组活动

召开高二化学教学指导研讨会

高三物理研讨活动,初二自然研讨活动

中学生英语能力初赛

高三英语教研活动

初中社会优质课评比

体育高考研讨会

10,体育青年教师教法培训(中,小学)

11,期中高三语文教学评价(职教)

12,初中电脑课教研活动

13,教科研活动一次(课题指导)

14,小学低段语文命题竞赛版权所有

15,实践新课程的论文评比(小学低段语文)

16,小学低段数学课标交流,讨论(二)

17,一年级教师上课比赛(小学思品)

18,骨干教师外地学习(小学思品)

(十二月份)

中学数学优秀教研组评比

湖州市高二数学竞赛

初三数学竞赛

初中科学第三批培养对象会

高中综合理科复习研讨会

初中科学新教材第二次培训

高二物理研讨活动

中学生英语能力决赛

新课改评价研讨会(历史,社会)

10,高一历史教师县外教研活动

11,高二生物教研活动

12,生物优秀论文评比

13,中小学体育检查辅导

14,职教语文教师公开课

15,教科研活动一次(课题结题)

16,承办市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活动(小学语文)

17,小学高段语文第二批"重培"对象课堂教学汇报活动

18,小学4—6年级数学竞赛

19,小学低段数学教案评比

20,小学电脑课教研活动

(05年一月份)

做好期末考试工作(物理)

《历史与社会》教师教材教法竞赛

期末调研考(职教)

上一篇:屈原列传教案范文 下一篇:传统文化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