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重视细节

时间:2022-10-25 07:06:07

教育应重视细节

《教育的55个细节》一书出自一位美国教师之手,该书曾跻身亚马逊2003年度十大好书之列。该书的作者罗恩.克拉克曾经获得2001年度迪斯尼美国优秀教师奖。此后他的教学经验多次被录制成广播、电视节目并在全美播出,受到广大教师、家长和孩子的热烈欢迎。罗恩.克拉克的成功在于他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他总结的55个细节既适用于教师和家长教育孩子,同时也适合孩子们自学,甚至对成人提高个人修养也不无裨益。好的教育思想是跨国界的,笔者相信《教育的55个细节》对我国的教育者也有极大的启发价值。

一、教育不只是教孩子如何学习,更要教孩子如何生活

在笔者看来,《教育的55个细节》的最大特色是:它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注重教会孩子生活的道理。罗恩.克拉克把这些教育细节称为“生活教育手册”是不无道理的,因为在总共55个细节中直接跟学习有关的不到10个,其他的都是跟生活相关的。而这本“生活教育手册”的确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生活习惯、人际交往、礼貌礼仪、自我修养、人生智慧等几个方面。在这些方面中又包涵了以下几个核心理念。这些理念对于孩子们将来能否在社会上立足,能否实现美好人生至关重要。

1.尊重

尊重是克拉克老师特别强调的,书中很多个细节都是直接或间接与尊重有关的。比如有一个细节是:“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要对其他同学的评论、观点和想法表示尊重。”从小培养孩子的这种习惯非常有必要,因为那些具有争强好胜个性的孩子往往会挖苦讽刺别人,一定要让自己的观点占上风,长此以往容易使他们形成自高自大、目中无人的缺点。还有一个细节是“用眼睛和他人沟通”,这是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细节,它不但表明你尊重他人,而且透露出你的真诚和自信,有利于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好感。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不但没有养成这个好习惯,而且相当多的成人也未注意这个细节。这倒并不是说他们一定不尊重别人,很可能是从小没有受到老师或家长在这方面的教育,以至于他们意识不到这个问题。

2.友善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关系非常突出,有时候大有争得你死我活的架势。一个运行良好的社会无疑需要必要的竞争,否则整个社会如一潭死水丧失了进步的动力。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千万不能忘了人与人之间除了竞争还应该友善。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合作的经济,讲究互利共赢。因此,竞争中保持友善,这应是我们教给孩子的正确观念。克拉克老师就通过细节向孩子们传达了这种观念。他说,“在餐厅就餐的时候,不要让你身边的座位空着。有人想坐,就让他坐,不要刻意去排斥什么人”。真佩服克拉克的细心!其实我们成人很多时候也没注意到这个细节啊!还有一条:“如果有人不小心碰到了你,尽管不是你的错,你也应该说对不起”,尽管看上去有点“过分”了,但如果能以这种友善避免一场言语冲突甚至打架斗殴,而且又能使得双方心情愉快,何乐而不为呢?

3.欣赏

一个人能够做到尊重别人和待人友善,这诚然不错。但如果还能做到真诚地欣赏他人,则更能体现出博大的胸襟,恢宏的气度和崇高的境界。学会欣赏也是一种智慧。我们在欣赏别人的同时,把自己投入到铸就辉煌的熔炉之中,把自卑冶炼成自信,把不满锻造成奋斗,把孤傲挥洒成谦逊,把委屈升华成振奋,把失意挤压成动力,那么最终会让我们受益无穷。克拉克老师有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假如班里的某个孩子玩游戏赢了,或把某件事做得特别出色,我们都会祝贺他。鼓掌至少要持续三秒钟的时间,还要确保两个手掌充分接触,以便掌声足够响亮”,他不但教育孩子要欣赏别人,而且连鼓掌这样的细节都有严格的要求。我们不要以为这样的要求没道理,其实正如克拉克所说,微弱的、稀稀落落的掌声比没有掌声更要糟糕。

4.责任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降生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承担责任。也许有人不同意,但有一个比喻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每个人都好像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觉。如果有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沉重吗?”那么我们可以反问他:“你愿意把工作、爱情、家庭、友谊中的哪一样拿出来呢?”的确,承担责任可能会让我们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但这正是人生的一部分。在人生的旅程上,我们的责任只可能日益加重,而不会越来越轻。一个人承担的责任越大,他的责任感越强,那么他的成就也就可能越大。

因此,我们应该从小教育孩子肩负起应当承担的责任。克拉克老师是这样教育孩子的:“用餐完毕后,我们要自己把应该清理的东西收拾干净,包括擦桌子,检查就餐区域的地板上有无遗漏的垃圾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确保你无论身在何处,都不能随手丢垃圾。”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我们很多老师和家长可能不以为然,因为他们觉得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就行了,何必在乎这些小节呢!这种观念真是大错特错,孩子小时候不知道承担他应承担的责任,那么长大后也很可能成为没有责任感的人,而且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时,他也承担不起。美国伟大的思想家爱默生的话再明白不过了:“责任足以发展我们的力量。没有负起重任的人,由于从未被重大责任所磨练、所发掘,他们为人一世,往往只是个弱者。创造的力量,应付非常的力量,只有在重大责任之下才能锻炼出来。”

5.感恩

有一个故事很有意思:传说古罗马众神决定举行一次欢迎会,邀请全体美德神参加。真、善、美、诚以及各大小美德神都应邀出席。他们和睦相处,友好地谈论着,玩得很痛快。但是主神朱庇特注意到有两位客人互相回避,不肯接近。于是朱庇特问:“你们两位以前从未见过面吗?”“没有,从来没有。”一位客人说,“我叫慷慨。”“久仰,久仰!”另一位客人说,“我叫感恩。”

正如这个故事所揭示的:生活中慷慨的行为总是难以得到真诚的感恩。事实上我们每个人每天的生活都在仰赖他人的奉献,只是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一点。而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当他意识到生活的赐予有多丰厚时,他就会真正地谦卑起来,他会感激别人对他的生活所做的贡献。因此,教育孩子知道感恩,成为一个有良知的人应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克拉克老师教育孩子从小事做起:“当旅行结束的时候,你要和每一个旅伴握手,你要感谢我们花时间带你出来,你还要让我们知道,你对能有这个出行机会感到很高兴”。他的另一个细节是:“我递给你东西的时候,你要说‘谢谢’。如果你在接东西的三秒钟内没说,那我就把东西拿回来”。这看起来显得这位老师有点孩子气,但对于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却非常必要而有效。

二、教育应宽严有度,奖励和惩罚也有艺术

近些年随着我国教育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自教育改革蓬勃开展以来,体罚学生等不人道的方式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质疑和批判。与此同时,在新课改的强力推动下,“愉快教育”、“赏识教育”等受到了社会、学校和家长的一致推崇,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对学生多鼓励、多赞扬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在这样的社会舆论之下,许多老师谈惩罚色变,似乎一提惩罚就违背了当前教育改革的精神,这使得他们对合理惩罚的使用也心存余悸。很多老师在工作中谨小慎微,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对即使屡犯错误的学生也不惩罚。这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由于对不当惩罚的过激反应而完全否定了惩罚的教育意义。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从专业伦理的角度看,无条件地回避惩戒权的使用,不仅不会更‘道德’,相反倒可能是一种有违师德的教育渎职行为”。因此,教育如何做到宽严有度大有学问,奖励和惩罚也有艺术。我们且看克拉克老师是如何艺术地运用奖励和惩罚的。

克拉克老师毫不吝惜对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他会在上课时准备一大盒糖果,随时准备给那些表现出色的学生发一块糖果。为了奖励通过单元测试的学生,他会熬夜亲自为他们赶制一个巧克力蛋糕。更让人感动的是,他会为了给学生带来一个特别的惊喜而竭尽全力。当他得知获得迪斯尼美国最优秀教师奖时,他向主办方申请带他所有的学生一起去。主办方同意了他的请求,但资金要由他自己解决。于是,他就走访了很多企业,还给那些老板们写了上百封的信,终于筹措到足够的资金。而且为了让孩子们能穿上晚礼服去参加颁奖典礼,他跟校长据理力争,因为他觉得如果孩子们只穿衬衣和便装裤就会感到不自在,甚至会觉得低人一等。他说,“我永远不想让我的学生感觉他们比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低人一等。”从中可见克拉克老师为孩子们考虑得多周到啊!

克拉克老师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但乐于运用奖励来激发学生,而且善于使用惩罚手段来达到教育目的。他会在一个学年结束的时候给那些品行好、学习好或其他任何方面值得奖励的孩子发奖品,但如果有谁主动跟他要奖品,那他坚决不给。他会教育学生说:“你跟我要奖品的这个行为是一种好行为吗?你表现好,做任何事都尽了最大的努力,那是因为你想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不只是为了得到一件奖品。”还有一个细节是,当他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不允许有人抱怨或者发牢骚。如果谁这样做了,他就必须做两倍的作业。这条规矩受到过很多老师的指责,他们认为不能把多做作业当成一种惩罚手段。但克拉克老师觉得如果听任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任务抱怨或发牢骚,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助长他们的逆反情绪。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希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遇事敢当责任,而不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抱怨或发牢骚上。

惩罚只是一种手段,教育才是最终目的,这种理念尤为值得我们学习。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反观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却出现了走“两极”的现象:一个极端是滥用惩罚,近年来频频曝光诸如让学生打自己耳光、强迫学生用小刀刮脸等案例,让人触目惊心。这样的教师理应受到人们的严厉谴责。另一个极端是不敢用惩罚,很多教师即使对犯了错误而又屡教不改的学生也一味频繁使用安抚手段,并美其名曰“赏识教育”,结果却适得其反,不仅纵容了学生的某些不良习惯,也使学生变得麻木,甚至对表扬与奖励心生厌恶。对于这些教师我们要引导他们分清惩罚和体罚的区别,认识到惩罚的教育意义。现在我们很多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受到家长和老师的百般呵护,在家庭和学校这两个“温室”中看似成长得很好,但须知他们总有一天会走向社会,那时候他们很可能会“水土不服”,经不起社会的风吹雨打而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因此,我们教育孩子该奖励时就要奖励,该惩罚时就要惩罚,宽严有度才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名言现在已深入人心。既然细节如此重要,我们的教育为何不从细节做起呢?罗恩.克拉克总结出了他的55个教育细节,笔者相信我们的教师也能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教育细节。我们的教育再也不能只重分数而目中无“人”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育人”。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充分重视细节,让孩子们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上一篇:乡土历史与素质教育 下一篇:教育思良,先让灵魂登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