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朗读教学,回归语文本色

时间:2022-10-24 08:33:58

加强朗读教学,回归语文本色

朗读是听读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形式,它对于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就十分重视朗读,对于朗读的意义、作用等有着非常精辟的见解,如大家所熟知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但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书声琅琅似乎远离了我们的课堂,偶尔的课堂朗读有时变成了为了丰富教学方法而采用的点缀,或是为了听课需要而制造声势的工具。而事实上,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现行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如何达到这些目标?相信这是每一位语文教育者都在思考与探索的问题。笔者在教育实践的点滴中有所感悟,下面就粗浅地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一、重视朗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培养读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朗读,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之一。阅读教学不能没有朗读,就像画画离不开眼睛,听音乐离不开耳朵一样,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至关重要,有感情地朗读,往往能使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抒情的散文、一个动人的故事更富有魅力,能使一篇雄辩的议论文更具有说服力。通过朗读来感受作品中的语言艺术、意境、情感或哲理等。

二、让朗读成为教学环节的亮点

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教学环节应该具备紧凑性和逻辑性,朗读的穿插不是若有若无的点缀,也不是为了舒缓上课的节奏,而是起到推波助澜、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朗读环节的设置要恰到好处,朗读的形式可谓多种多样,有范读、配乐朗读、诵读、齐读、单读、接力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读、表演读等。但不见得每种朗读形式都是有效的,选准朗读的时机,选对朗读的形式就显得格外重要。一般而言,自由朗读可以放在文本解读之前,以此来强调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而全班朗读应该放在文本解读之后,通过朗读将感情的抒发推向高潮,让理性认识得到深入。

三、将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将朗读训练贯穿到底,指导学生在朗读练习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做到一举多得。以朱自清的《春》为例,在教完前3个自然段后,学生应该对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去思考和阅读剩下的段落:写什么景?抓住什么特点?用了什么修辞?有何语言特点?景中包含着怎样的感情?这样一来,教师在对课文后面的部分教学起来就容易得多了。而且这样学习,学生们才能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真正做到用心去朗读,用心去领会,用心去学习。

四、根据文体确立不同的朗读重点

记叙文、散文、小说类文体或以叙事见长,或以抒情取胜,或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让人惊叹,或以深刻的主题令人反思,在朗读的时候要选择能够表现这些主题、艺术特色的段落句子展开。

比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描写了月下荷塘那袅娜羞涩的花朵、淡淡的清香,凝碧的波痕,塘上月色营造的朦胧、静谧的氛围,轻盈飘忽的青雾,错落有致、浓淡和谐的树影。作者沉浸在淡月辉映下荷塘的景象之中,让他渐渐远离了颇不宁静的心情。通过反复朗读,同学就可以体味情景交融之美和浓郁的诗情画意,感受到作者对美好新生活的追求。

议论文以理性思维为主,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可以选择带有作者针砭时弊、爱憎分明观点的语句,或者选择通过典型事例形象有力说理的段落,还可以挑选表现准确、严密语言特点的语句进行朗读。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朗读的时候可以选择能够概括事物特征、阐释事理的语句,或者使用说明方法增强说理的句子,或者表现说明文语言准确、平实、简洁特点的语句。

文体的多样化决定了朗读方法的多样性,不同的文体应采用不相同的朗读方法。无论哪一种朗读,目的应该是明确、具体的,教师给予的指导应该是科学的。只有将朗读与语文教学科学地结合起来,方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加强朗读方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对朗读的知识要胸有成竹,对不同的课文,朗读时的轻读、重音、停顿、快慢、语调等都应了如指掌。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还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文本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给学生讲清朗读要领,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让学生领悟“重音、节奏、停顿、抑扬”等朗读技巧的实际应用,力求最大限度发挥朗读的作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提倡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体会朗读技巧的运用

每个学生的语感是不一样的,同一位老师用相同的方法训练出来的学生的状况也会参差不齐。语言感知力强、语文功底深的学生在学习时会领悟、体会得更快一些,反之则亦然。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提倡个性化朗读,教会他们如何潜心去体会朗读技巧的运用。对语言感知力强、语文功底深的学生教师要予以大力支持与鼓励,让他们在班级中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以带动全班朗读水平的提高。

可见,无论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沟通作者和读者所起的作用,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角度,还是从“热爱母语、捍卫母语、传承优秀文化”的高度,朗读都应成为语文课有机的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努力发挥个人所长,在朗读教学上做到“百花齐放”,将文学作品美的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语感,将文学作品美的情感渗透于学生的心灵。

总之,无论是古人的经验、今人的实践,还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无不在昭示着我们:应该重视朗读。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不是美的语文课,应该加强朗读教学,让语文回归本色。你读,我读,大家读,让我们的校园里响起朗朗的读书声来。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

上一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做法和妙处 下一篇: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