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朗读培养语感

时间:2022-10-26 12:26:44

加强朗读培养语感

【摘要】要提高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明确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把握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规律,改进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拓宽阅读渠道,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做好现代文阅读,除了有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课内外阅读量的积累外,还应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解答方法,从而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而《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培养语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谈谈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语感的做法:一、读得正确。二、读中悟形。三、读中揣摩。四、读中品味。五、读出情蕴。通过以上五点做法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语感,从而达到提高其现代文阅读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培养语感; 阅读能力; 提高; 加强朗读

现代文阅读在每一次的考试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尤其在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七条中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现代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去狠抓、去落实。要解答好现代文阅读,除了要有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课内外阅读量的积累外,还应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解答方法,从而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而《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培养语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下以我们便从一、读得正确。二、读中悟形。三、读中揣摩。四、读中品味。五、读出情蕴等五点来简要谈谈在读中培养学生语感,从而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做法:

1读的正确

1.1读材料,初步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拿到一篇阅读材料,首先要静心,静气,怀着欣赏的态度初读材料。主要以浏览的方式阅读,包括浏览材料的标题、作者、写作时间、文段出处,内容注释,了解文章大意,基本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情感倾向,理解行文线索,把握文章结构,确定文章体裁,有些情感性文章还应有必要、有意识地搜寻自己是否有与材料相类似的经历或体验,是否能与作者有情感上的共鸣。在头脑中对材料形成总体印象,从而把整个阅读了解过程放在一个整体的氛围中。做到这些,不仅能提高阅读了解的速度,而且还能提高理解材料的准确度,对材料做到心中有数。

1.2再读材料,整体把握文章主旨:

在初步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对材料心中有数之后,接下来就带着提出的问题,对材料进行筛选阅读,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再去读材料,理解材料,把最有价值的材料信息收入囊中,确定文章主旨,明确阅读内容。

1.3找准切入点,进行有效答题:

一般情况下,看完两遍材料,明确了要解答的问题之后,最关键的就是如何有效地答题,尽可能地多得分,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针对不同文体进行问题的解答。大致而言,说明文的阅读材料要明确说明的对象、理清说明的顺序、了解说明的层次、把握说明的结构、掌握说明的方法。议论文的阅读材料要从标题或首尾段落确定中心论点、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理清论证的过程、解答关键字词句要结合、联系上下文段、要能根据材料补充论点或论据,并且有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记叙文的阅读材料要通过进一步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后果、勾画出文中富有情感的语句、在头脑中弄清基本层次、概括文段中心、能进行续写或者仿写。还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种文体,都应要高度重视“首尾段”、“段首尾”和过渡段;提示性词语如“首先”、“其次”、“再次”、“一方面”、“另一方面”;概括性词语如“总之”、“纵观”、“同样”、“综上所述”等等,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词语往往是信息的集中地,是解答问题关键之所在。

2读中悟形

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都能迅速地捕捉信息,得到的不是抽象的声音刺激或文字符号,而是对语言文字信息的真切而具体的感受。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透过语言文字,在脑海里浮现出具体的形象、情境,把抽象的符号转化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体会其意义,并且受到感染。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但却听不见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如《观潮》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其中“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等句子如不运用形象思维,便不会让人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可激发学生通过“白浪翻滚”联想到“白色城墙”的雄伟图景;由“浪潮越来越近”联想到“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时那浩浩荡荡的飞奔场面;由“声音”联想到“山崩地裂”的惊人气势。这样引导,学生会对语言文字产生积极、主动的感受体验,与文本产生共鸣,会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力越来越增强,语言活动中的直觉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3读中揣摩

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信息,甚至能听出言外之意,读出文外之韵。准确迅速地领悟言语的心声。而现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并还有许多声像教材是由有经验的的人朗读、播讲,语音标准,语言规范,为学生提供了最优良,最规范的学习样板,其效果不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可以比拟的。因此,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应提倡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学生的语感。用美学老人朱光潜的话说就是“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朱老先生这段精辟的描述,便是朗读、揣摩的实质。

同时,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怎样的语言适宜于培养怎样的语感。一般说来,构成画面的语言适宜培养形象感;含意深刻,寓意丰富的语言适当培养意蕴感;对话、独白式的语言适宜培养情趣感等等。除此之外,还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扩大视读广度,培养学生将作品中的语言文字化为自己的言谈,自己的写作词汇。这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式。

4读中品味

深入推敲词语可培养语感的精确性。在教学时如注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评词句运用的妙处,会培养学生语感的精确性。教材中精选的那些典范的作品,其语言精雕细刻,妙不可言。应切实在语言文字训练上下功夫,特别是抓住那些重点的、精美的语句作为培养点,让学生进行品味、欣赏,使其获得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如《背影》一文中,在教学能显示父亲对儿子深深爱意的“蹒跚地走到铁道边”、“缩”、“攀”等词时,我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父亲的“吃力”,体会浸透在“背影”一词中的伟大父爱,然后进行点拨:“蹒跚”与“胖子”正好照应,可见父亲步履不便,走路吃力。“攀”字显示出月台的高度,“攀”的吃力也可想而见。写两脚的动作用一个“缩”字,把怎样的爬法写得更细致了。从这些词中可以看出这些细腻的动作,意蕴丰富的背影,既集中表现了父爱,又可以看出父亲的老境颓唐、心情抑郁,所以,此段两次写到“我”流泪,将慈父孝子之间的相爱相怜写得真挚感人。对这些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再指导学生理解文中与这句话相似的多处对父亲背影的描述。这样,学生在品味中对语句和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父亲”的形象跃然纸上,语感自然而生。从语言的微妙变化中体察意义的细微差异、情感的微妙变化,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学生语感的精确性会不断提高。

5读出情蕴

一篇好的课文,往往都饱含着作者浓厚的感彩。学生的情感活动能否与作者和课文中的艺术形象获得和谐共振、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课文的感情朗读来实现的。通过朗读,文章中的音韵之妙、节奏之妙、情境之美、情感之美以及深含内蕴才能体会出来,才能表现出来,语感也随之产生了。我们都知道,阅读时随着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人的内心就会不断激起情感的波澜,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入境又入情,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界。这种情感的共鸣,是阅读能力达到较高层次的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利用课文中的感情因素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并深入到作者深层次的情感形象之中,使学生在情感形象的感染中把握更深层的意蕴,这不仅是培养语感的重要环节,更是发展思维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阅读的重要途径。

文章是以“言”表“情”的,语言文字是作者所抒情感的载体。作为教师,要注意发挥教学过程中情境的作用,善于把学生带入到课文语言所描绘的情境中,让他们仔细品味。教师要用富有感彩的语言,引学生入境,从而入情;其次还要充分发挥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以真情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引导学生读出情蕴,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如读《趵突泉》时,多媒体课件显示趵突泉的景观,教师通过范读表现出趵突泉的妩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委婉动听的朗读自然地引导学生融情入境,读出文中的情感和内蕴。这样的话,进入情境后,课文的语言不再是与己无关的符号,而是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汇合了自我情感的心灵音符,语言文字便成了学生精神活动中有活性的细胞。这样学生在读出情蕴时,就能够反馈出他们理解课文内容的真切感受,发展了语感,从而间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朗读不但应该是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而不可缺少的,是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杠杆,而且是语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语感训练是人们通往更高语言文字境界的桥梁,一旦形成,则终身受益。当然,语感不能局限在读中培养。我们语文教师应提高认识,并能自觉运用语言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不断从实践上和理论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语感训练,在长期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在综合学习中发展,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把握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重视通过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和培养,去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只有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更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金悦.新教材完全解读.语文[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

[2]国家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1年

[3]百度知道:《培养语感提升语文素养——浅谈阅读教学关于语感培养的点滴体会》.

上一篇: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下一篇: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