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情感教学,提高审美能力

时间:2022-10-23 09:47:33

加强情感教学,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能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内化、升华与凝聚,是衡量一个人与一个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准。作为中职语文教师,要做中职学生情感教育的引导者、设计师,应该不断摸索和实践,掌握情感教育的方法,把课堂教学这种思想和心灵交流的活动(师生、作者、文本)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课文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要营造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我要学”的环境下愉快学习。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特定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因而也会传达特定的情感。所以,学生在接触和学习作品时,教师要借助教材的情感特点,进行巧妙引导,把学生引入意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设计好导语,导语的设计要符合作品的情感基调,把情感作为诱发学生兴趣的途径,达到以情激趣的目的。让那些充满感情的文字、心境、环境,以及对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内容,营造一种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氛围被调动起来以后,他们就会顺着这条情感基调动起来,走进作品、走进作者、走进作品所反映的那个时空,必然与作者、作品产生强烈的共鸣。

二、注重朗读教学,把握作品情感信息

我国古代就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也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名言。这些话都说明,情感教育必须要寓于作品的朗读之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行为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环境。有人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一样能捕捉一切细微的东西。”当老师面带微笑,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时,用悦耳动听的声音,抑扬顿挫的声调,绘声绘色的言辞,逼真传神的动作,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的情感。因为它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写作时的情感重新加以释放。所以,恰到好处的音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能再次展示和延伸作品的主题、人物的形象、作品的画面,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情感,进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作者的心灵之处,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朗读的速度、声音或高亢或急促,或激越或悲伤。教材文章的多样性,也决定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多种风格的朗读。

三、培养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做人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深刻阐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在学生的情感得到有效的激发以后,要顺势把学生引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引导他们将知识转化为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和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此时,教学重点要随之转到学生对作品的深层的意境的理解和让学生介入并创新思维的层面上。教师应以解词析句为方法,或以剖析结构为途径,或以时空线索为手段,对课文批文入情,出情入理。要紧紧抓住情感与情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深层次思考问题,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深入领会作者创作时的艺术境界,完成出情入理,依文悟道的思维迁移,从而激起学生热烈的、积极的审美欲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拓,培养学生正确的符合逻辑的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从而将这些东西转化为平时的行为,从而学会怎样做人。

情感作为一种非理性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是模糊的,这就是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不要用一个个固定的、标准的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引导学生体验人物的情感时,一定不要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只要是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感悟到的情感,且言之有理的东西,教师就要加以肯定,予以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才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和思维,合理地进行情感的体验和感悟。

(作者单位 山西省翼城县职业技术学校)

上一篇:如何在新课程倡导下优化学业评价 下一篇:音乐课一定要很热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