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应加强理性思维训练

时间:2022-10-21 11:36:54

中学语文教学应加强理性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4)08-0034-02

理性思维是指一种遵循形式逻辑规律的思维,它具有很强的怀疑力和批判力,它要求我们在解决问题和作出判断时,运用严密的逻辑进行推理而不是依靠个人感性进行片面解读[1],其目标指向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

按照传统语文教学观的理解,语文学习的感性和科学逻辑的理性二者之间的区别,阻碍了语文教学中的理性思维培养。但是,新课改后的语文教学更重视“语文活动”,多元答案和多角度思考,更强调中外文章的对比,古今思想差异的感受和分析,阅读心得的分享和讨论,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要求[2],促使理性思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生根发芽。

一、中学语文教学应加强理性思维的培养

语文教学应该有一定的规则法度:既要重视古代和现代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重视思辨意识、矛盾思想、联系观点和选择能力的培养。然而当下语文教学,多重视篇章的“体味”、“精思”,多倡导以阅读、背诵为手段的学习,揣摩文章中心思想和作者意图,强调词句用意和写作手法的练习。这些练习有利于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但是缺少了对思辨语文问题的训练,缺少了对价值选择和独立思想的培养,缺少了对两难问题和真实生活的分析。

因此,要把语文基本知识、理性思维和情感态度相互打通贯穿,把语文教学变成学生的感性与理性同步发展的过程,以语文知识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水平。以代表语文综合素质的作文为例,现实的考核要求已经提出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理性思维的要求。以山东近三年高考作文题目为例:

2011:这世界需要你

2012:根据孙中山的一段话自行命题写作文。“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3]

2013:分析材料写作文。“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4]

在文章写作要求上,三年作文命题都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但是在评分标准上,有这样几段话值得深思:

1.作文的关键在于“这世界”与“你”的关系。(2011)

2.这世界是怎样的?即为什么需要你?(2011)

3.“失败与成功”、“困难与成功”、“专注与成功”之间的相互作用(2012)

4.面对失败、困难,你该怎么样做?(2012)

5.“大作家”与“小毛病”矛盾的实质?(2013)

通过对评分标准的分析可以发现:高考作文的考察已经完全超越纯文学的抒情和赞美,已经涉及到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辨别选择能力,越来越倾向于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总结主题、升华思想。并且,作文命题往往带有某种矛盾和两难的生活道理,往往涉及一对甚至更多概念。这些隐藏在材料里的、“看得懂说不出”的中心思想,需要学生思考选择和对比分析,需要学生理顺切入角度和立论观点。而材料中的冲突概念和矛盾观点,需要学生清醒理智分析,若是未经提前的准备和训练,它总会让“无准备者”纠结而难以“自圆其说”。这种思维的犹豫和顿挫让学生颇感头疼。可见“语文应用能力”的本质,需要把理性思维的内容贯穿于语文课的各个环节和各部分内容,以综合的语文知识培育学生综合的语文素质。

二、中学语文教学训练理性思维的思考

分析中学语文教学的理性思维,需要着重关注中学教师和中学语文课程,若是能对这些内容进行“校本理性思维改造”,实施类似“大语文”[5]的综合教学,则能较好的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升。

(一)教师理性思维素养是中学语文理性思维教学的基础

1.教师要有理性思维的意识

教师要在备课阶段学习逻辑知识、熟悉社会事物、掌握语文知识、通晓教学技巧。要注重完善个人的古文基础、案例储备和文学常识,更要注重结合语文学科学习唯物辩证法和逻辑知识,对矛盾分析、联系分析、因果分析、主客观关系等概念有充分的理解和明确区分,对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和三段论有清晰地认识,能够把语文知识、辩证法和社会事物较好地联系起来,对知识予以例证说明。比如鲁迅驳斥的“拿来主义”都是不好的“主义”吗?朱光潜的“咬文嚼字”都是好的习惯吗?在课前准备好类似的疑问,并予以思辨的答案。

2.教师要充分表达自己的理性思维

语文教师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思辨思想,让学生感受到“世界多元化、答案不唯一”的丰富,感受到“人无完人,事有长短”的有趣。因此,教师在语文课上应当多抛出问题,多说说自己的选择;要时刻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充实学生思想,提高学生素质;要带动着学生一起思考、一起辩论,把文学和哲理结合,把古文和现实结合,把今天和明天结合,把说话和文笔训练结合,不断变换形式刺激学生的语文细胞和生活思考,促使学生真情真意的选择与表达。比如梁思成在“中国建筑的特征”想要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陶渊明的“出世”“超脱”思想在现代值得学习吗?诸如类似例子,可以很好地结合历史背景和现实情况深挖课文中的理性成分。

(二)完善的课程教学是中学语文理性思维教学的关键

1.立足教材阐发理性思维

每一篇入选教材的文章都有其时代意义和教育用意,所以,每一篇课文的作者原意和复杂情绪,除了“言下之意”和“就事说事”,更会有时代背景和隐晦故事在衬托。把握了这些课文“周遭”的内容,就会有更多的理性思维的材料被引发,就会有许多价值选择和人文判断被导出。比如《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表现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肯定和友情,但是否每个人都会对马克思有深厚感情和高度评价?当局政府会怎样评价?普通百姓又会怎样评价?革命战友又会怎样?以如此的追问和讨论设计,是在基础知识之外的能力增补,也是对学生视角广度的开拓和思维深度的挖掘。

2.结合学生实际整改语文课程与教学

理性思维是一套方法论,它只有与具体的案例事物相结合才会有生命力,只有与语文知识、文牍篇章相结合才会有实质意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用思辨问题带领学生进行理性的讨论和思维框架绘制,尽力让学生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矛盾、联系、比较)来观察和分析目的知识。同时,要以课标教材为纲,以学生生活为例,以学生的语言表达,充分照顾学生的感情需求、认知需求和生活经验。

3.教师应注重思维方法的引导、训练和总结

理性思维的训练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若不及时进行梳理、练习和总结,就会在短时间内被学生遗忘。因此必须帮助学生练习和总结理性思维,用作业和评价强化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法。[6]比如作文,在作文课上有针对性的多元分析和判断练习,引导学生练习提炼、比较和判断材料的技巧方法。同时,及时、适时总结评价学生的分析表现,帮助学生总结思维方法、总结思维过程、总结分析框架、梳理分析方法的本质,及时引导学生理清问题分析的脉络,树立理性的思维基础。

语文课的本质应该是感性和理性的交织,它既有古代、现代的文学常识和基础知识,也有思辨意味的理性思维和哲学思考。

参考文献:

[1]俞发亮.高中语文应重视“理性思维教育”[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12,(02):76-81.

[2]张洪高.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J].基础教育研究,2004,(05):21-22.

[3]张开赵静宇.体现时代精神突出能力考查――2012年高考材料作文题情况略述[J].语文学习,2012,(Z1):7-10.

[4]豆党锋.2013年高考作文全景扫描及2014年备考策略[J].写作,2013,(23):42-45.

[5]杨君.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J].新课程学习(上),2013,(07):1.

[6]范敬飞.中小学作业操作机制探析[J].教育科学论坛,2011,(04):11-12.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山东,临沂 273400)

上一篇:提高远洋航天测量船执行远洋测控任务船舶装备... 下一篇:基于学生经验,回应学生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