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阅读教学“语用”课堂的构建探究

时间:2022-10-17 07:25:08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阅读教学“语用”课堂的构建探究

摘 要:“语用”即在一定的语境之下,正确、恰当地表达一些观点、思想感情,根据实际的语境需要将学习的字、词、句、段等语文知识进行规范的、恰当的应用。语文教学中如果一味地注重文章内涵的感悟而忽视语言的应用,不仅难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因此文章主要就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构建“语用”课堂进行概述。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用”课堂;新课改;语言运用

一、“语用”教学概述

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语文课必须回归汉语文的本源,重视学生语文文字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相关教育研究工作人员也提出,阅读教学中如果只重视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人文的感悟,而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对整篇文章的写法不理解,不但难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也难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应用能力。而“语用”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下,合理应用字、词、句、段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语用”教学的内容包括词汇、文章体裁、篇章结构等。

二、小学阅读教学“语用”课堂的构建

“语用”型教学对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十分重要,下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就阅读教学“语用”课堂的构建进行简单分析讨论。

1.文本感悟时重视语言的学习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学习都十分重视文本感悟这一学习过程。新课程开展之前,教师往往都会要求学生通读文章,对文章大意进行简单的概括。文章后的习题也大多是围绕文章的主旨、各个段落的大意、作者写作时的心情等热萁行讨论。比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近现代作家萧红的《火烧云》一文,文章中对晚霞的颜色、形象进行了十分生动的描述。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都会围绕“文章中描述了火烧云哪些颜色”“火烧云颜色有哪些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回想,除了文章中提到的,还有哪些颜色、形状”等这些问题展开教学。“语用”型教学时,教师应适当增加一些与语言表达相关的问题,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比如,“这些描述颜色的词语可以分成几类”“这些词语结构有什么不同,再写出几个类似结构的词语”“文章中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应用在哪些情境之下”。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2.内容分析时重视策略指导

文章内容分析时不应该只关注作者描述了哪些内容、描述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还需要详细地分析是怎么描述的。比如,《燕子》这一篇课文中第一段就对燕子的外形进行了简单的描述:“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只描述了燕子的羽毛、尾巴、翅膀”“形容它们时应用‘乌黑油亮’‘剪刀似的’‘俊俏轻快’这几个词语有什么好处”“这种结构相同的短句有什么意义”,可以让学生使用类似的结构描写一下其他小动物的外形特征。不同于传统的纯技术性的语言训练,这种授课方法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融为一体,让学生体会在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的基础之上理解文章内容,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十分有利。

3.通过语言模仿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语言模仿是“语用”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挑选一些文章中语言比较有特色、表达比较精妙、构段比较鲜明的语段进行仿写训练。比如,上文中所述《火烧云》中关于晚霞颜色的描述词汇特色鲜明,葡萄紫、梨黄、茄子紫都是以水果的颜色描述;《穷人》中桑娜将邻居寡妇家两个孩子收养之后有一段关于她心理活动的描写,这一段语序略显混乱,十分精确地表达了桑娜此时的内心活动;《黄山奇石》中关于“仙桃石”“仙人指路”这两部分内容的描述均是采用的“总―分”结构。教师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文段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并鼓励学生进行仿写,在加深对文章理解的同时,也锻炼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新课改提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此后,“语用”教学这一概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小学阅读教学“语用”课堂的构建,仅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县城关中区小学)

上一篇: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灵感 下一篇:探究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