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灵感

时间:2022-08-13 08:01:24

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灵感

[摘 要]写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被认为是小学语文中一个难教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其对小学生情感教育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经历,就以从生活寻找写作灵感为话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得出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现结论如下。

[关键词]生活;写作灵感;小学;写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245-01

前言

由于,小学语文写作一直以来都是语文学科中一个重点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对于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实施也是相当重视的。但是由于小学生年纪均比较小,没有太多的生活阅历,在加上缺乏积累写作的素材,致使小学生在面对作文题目时,不知如何利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导致每次一上写作课,大部分小学生就会产生厌烦以及讨厌的负面心理[1]。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实施小学写作课堂教学。

1 在小学作文的课堂教学中生活化的缺失对小学生写作的影响

在实施实际小学作文的课堂教学时,大部分的语文教师由于缺少对写作教学生活化理念的了解,常常在写作教学时只是着重对学生进行作文的课堂训练,过分的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了学生进行写作的一些基本的技巧以及知识的学习,致使缺少对学生指导如何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新事物,如何将新发现的事物进行积累以及对新事物的具体感受,这从而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常常采取生搬硬套以及东拼西凑等方式去叙述自己描写的内容,甚至会去寻找一些已经刊登出来的文章进行模仿与抄袭,这些问题的普遍发生均真实的凸显了语文教师缺少对学生进行指导如何去探索生活的发生的事件,如何将这事件记录、积累下来,使的其在进行写作课堂教学时所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轨,缺少生活的气息。并且从学生的视角来看,作文教学没有参与到现实生活中去会直接地对学生造成极大的损失,比方说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可以描述,或者是直接将文章的写作用来当作作文抄写,没有自己真实的想法,用别人的写的内容当作是自己的东西,并且大部分的学生的提交的作文,其情节内容均是一模一样的模式,而且拼凑感非常明显等,这些不良的写作行为均是在此基础上衍生而来的,枯燥的教学方式逐渐使学生失去对写作的欲望,而作文教学也成为了学生进行学习语文科目的一个压力[2]。

2 采取有效的策略实施小学写作课堂教学

2.1 融入到现实生活,注意生活中每件事

在大多数的写作课堂上,大部分的学生看到语文教师布置的作文题目的时候就不知道该怎样去叙述。为了能够解决这一现象,语文教师要懂得如何去指导学生该怎么样融入到现实的生活中去,利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真正的写作并应该超出现实生活的范围内,而是要源自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的本身作为切入点。只有将写作与现实生活发生的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将其当做作文引用的素材,这样才能使学生写出生动精彩、且真实的作文[3]。而内容真实的作文通常是最能吸引人目光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反反复复强调必须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的原因所在了。所以说,语文教师在实施语文写作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去关注生活发生的每件事,并注意其中每一个细节的出现,从细节中感受到语文写作的真正魅力。

比如说,在进行《记一件难忘的事儿》的写作训练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可能对于这个普遍见到的题目会觉得很乏味。但是这个题目就是需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作为写作的切入点,必须要从生活中去探寻写作的内容。语文教师可以指引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相关的事,可以提问一名学生家里是种什么的?学生说:家里主要是种西瓜。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慢慢指导其如何去记录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如种植西瓜需要具体去做什么,种植的过程遇到什么困难?什么苦难使你最难忘记?通过各种提问,逐渐将学生的写作思维打开,从而可以使学生能快速投入到写作当中去。

提高习作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注意观察生活中发生的细节、不断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积累起来当作是写作的素材。语文教师在M行写作教学时可以不时地为学生实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文题目,不断指导学生去思考进行写作的最终目的。生活就是学生进行写作的最好教学老师,而细节就是作文的精髓。若是想学生的习作能力增强,语文教师在实施作文教学时就必须将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教会学生如何去探寻生活中存在的写作资源。

2.2 参与生活实践,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作文写作的素材就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但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阅历,在进行作文写作时,并不是学生懒得去挖掘生活中存在的写作素材,而是学生根本就从未去接触过这类的生活经历[4]。基于此,为了可以有效解决这种问题,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课堂训练时应该定期安排学生进行课外生活实践课。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学习压力,多多开展一些的生活实践是不会延误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反而可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积累学生的生活写作素材。语文教师可以带学生去风景优美的地方去野炊,或者是带领学生一起去周边的农田参与劳动等,扩展学生进行积累写作素材的范围。

比如说,在进行“写一处家乡的景物”的写作训练教学中,我语文教师可以进行写作教学之前将学生带到学校周边的风景去欣赏学习,学生在欣赏时就会不自觉地去构想自己的作文内容。并且这样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能够让学生以生活的事件作为写作的切入点,不断扩展自己生活写作的素材的,可以使学生在进行写作时能够轻松完成写作。

2.3 布置适合学生情感特征的作文题目

布置适合学生情感特征的作文题目能够使学生产生的写作兴趣,并且该类型的作文题目的指引下,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顺利实施写作训练,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在保证学生的写作质量的基础上适当地安排这种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作文题目,长期坚持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可以不断地增强。

比如说,根据学生的具体的学习情况布置“考试结束后,我把卷子放在父母面前……”的命题。可以让学生试感受自身与其父母的当时的真实反映以及情绪,比如叙述当时自己和父母的神情、动作以及语言等,真实的再现当时人物的具体的情绪。这种类型的命题与学生的生活有很密切的联系,可以直接将学生的平常的生活情况具体表现出来,学生利用刚刚学习的写作方法将事件做进一步补充,从而将一件普通的事情写得生动精彩。在严厉的父亲形象,温柔且语重心长的母亲形象在学生的笔下鲜活呈现在纸上。在这个例子中,可看出写作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而是以前所布置的作文题目让学生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写,若是给予给学生一个适合的题目范围,就能使学生的写作技巧快速提升。因此,语文教师要掌控好作文的题目设置这一步骤,多布置一些与生活相近的写作训练。

3 结语

总的来说,进行小学语文写作时要懂得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师不管是在进行作文课堂教学时,还是布置写作训练的时候,应该要懂得站在学生的的角度去思考,从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写作来自于现实生活,同时生活也是在为写作进行服务,所以,语文教师在实施小学作文训练应当以生活作为切入点,布置适合的写作实践,促进学生轻松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1] 陆雯竹.寻找生活之源,享受写作之趣――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写作教学[J].考试周刊,2015,0(49):45.

[2] 林敏珊.浅谈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生活是写作的源泉[J].教师,2015,0(12):80-81.

上一篇:中职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子商务方向“课岗证一...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阅读教学“语用”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