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正确应用

时间:2022-10-17 06:52:50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正确应用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现代化必须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合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像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字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大大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但我们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要冷静,忌盲目,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一、认清多媒体在语文教学有哪些优势

1.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诗词教学过程,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诗词内容感兴趣,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才会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诗词鉴赏课上,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诗词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2.多媒体教学在语文中的应用为教学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教师以更新的思考精神和更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去精心搜集整理、选择适合的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特点的信息媒体,在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信息手段,语文诗词教学就一定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求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与社会发展相脱节。按照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语文课程重在实践,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但传统的教法:老师讲学生听,使学生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得被动,对语文学习缺乏创新精神。多媒体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老师主要是“导”,以体现高中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而语文课程的革新与现代化,要求相应的教学工具、教学途径也现代化。

二、多媒体教学不能替代语言文字教学

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有时有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的倾向,而对于学生是否受益,受益什么没有作进一步的思考。多媒体的使用成为一种肤浅的赶时髦,带有极大的盲目性。

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理由如下。

1.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实现。“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朱熹提了“涵泳”的读书方法,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义、文思、文气,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它和数、理、化等科学也不同。其他学科,师生双方主要是在课上研究语言媒体所承载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承载各种信息的语言媒体本身,研究语言媒体的组合规律,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不了教材、文章和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

2.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方式,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绝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不是盲目、无原则、杂乱无章的,应该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用恰当,会达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上一篇:朗朗读书声,悠悠语文味 下一篇:目标指导训练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