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指导训练反馈

时间:2022-10-01 09:13:41

目标指导训练反馈

当前,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有个专家讲,在应试和检查的教育环境和压力中,教师的生活是有生无活,令人担忧。但是我们不是无路可走,我们改变不了现实,但可改变自己。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向40分钟要质量,我的做法是每节课都有自己的想法,给学生一点智慧启示。教师的成功感、幸福感来自课堂。

一、有强烈的目标意识

要达到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课时观,以及强烈的目标意识。

阅读教学应该是有起点有重点的,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除了执教者依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目标,还应该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与板块。例如第一教时,从我们的家常课看,识字学词,读通文本,了解内容,理清文脉,应是分内目标,读懂课文,品味词句,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无疑是第二课时的主要追求。当然这些固有的目标与板块(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有效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学习字词,交流感知;切入重点,设置悬念)会因年级不同而各有侧重。如对低段而言应以识字学词为重点,慢慢学会理解,适当渗透欣赏;对中段而言,以理解为主,适当进行品评;对高段而言,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向欣赏、品味课文语言、学会表达过渡。我强调明确每课时固有板块与目标,是为了提醒老师们,每一堂课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每课时都有课时目标,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不按教学规律办事。需要注意的是,每篇课文的内容很多,课时的目标也不止一个,我们要分清主次,合理分配。因为面面俱到其实是面面不到,是“蜻蜓点水”、“水过地皮湿”,要有所侧重。因为暂时的放弃,是为了长远的取得。“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语文教师要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气魄,当目标精了,重点准了,教学效率自然就会高。

二、有教师的有效指导

学生的发展是自主的,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为没有指导的学习往往是盲目低效的、狭窄割裂的、缺乏生命力的。教师有效指导的意义在于教师发出的信息是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会对学生产生正效应的影响,而不是背离教学目标,甚至自相矛盾的负效应。高效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就拿课堂教学中大家都很看重的朗读指导来说(说到朗读指导的有效性,不得不说朗读要求的层次性,因为指导必须根据不同年段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低段的读有三个层次:读准(要达到朱熹说的要求“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读通—读懂;中高段的读也有三个层次:读通—读懂—品读(诵读)。品读(诵读)层次要求能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韵味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朗读指导有没有效果,我们首先要看要求有没有落实,目的有没有达到。如:我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或课文。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原来读不准的,后来能读准了,原来读不通的,后来能读通了,(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优秀教师,为了指导学生读好一个字音、一个词、一个句子,不厌其烦,反复指导,又是示范,又是领读,直到这个学生读准读好为止。)那么这种指导就是有效的指导,如果学生经过指导,朗读质量上没有什么提高,这种指导就是无效的

朗读指导的有效性,不能仅仅从朗读的水平、质量上看,还应该扩大范围,丰富其内涵,如对课文的理解,对重点句的品读,一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读把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还有学生通过读,领悟了作者的意思,并在对话中把领悟到的意思表达出来,那么这种指导就是有效的,这是其一。其二,学生是有差异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只能达到读准、读通、读懂的水平,你就不要提高到诵读、欣赏的水平。其三,读必须与悟紧密结合,静思默想有利于学生体悟其义,酝酿情感,有利于朗读水平的提高。例如:《爱之链》最后一句: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老师示范读,引导学生思考:“一切”包含着什么?“……”该如何读出来?

老师的指导从范读与感悟入手,让学生体会读中所包含的情感,很朴实,但是读的感情,读的思维却向纵深发展。同时通过老师的朗读指导,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催化学生对文本的品读与理解,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读出文章的意、情、境。而情感的建立,需要酝酿、需要情境。朗读指导如此,对话、练笔等亦如此。

三、有“扎实的听说读写训练”

要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践“三维目标”思想,语文课堂就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比如“小组讨论”,可谓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完整的“讨论”程序应包含以下几点:出示教师事先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或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的贯穿全文的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各自安静阅读文本,思考;小组展开低声讨论,先由组员轮流阐述自己观点,组长记录,再由组长组织讨论修订代表本组的观点写好发言提纲(每一次教师只选择其中一组全程参与和指导);小组推选代表上台发言;教师点评、总结。这当中的论题,应该是有讨论价值的。尽管没有标准答案,但必须是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养成的。其次“说”要“说”得好,先要有充分的阅读和思考,形成个人观点,还要认真倾听,听明白他人的观点之长才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听出他人的不同理解才据理力争。再者是“写”,将小组观点有机结合简练概括下来,共同斟酌推敲表述的词句……这一过程要落实到位,至少要用上半节课的时间而绝非花个几分钟流于形式热烈吵闹一番就能达到合作学习效果的。

四、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

课堂上要及时收集学生学习效果反馈信息,越及时越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调整。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从学生的目光、表情、态度来了解;也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最后五分钟给学生提问释疑;还可以当堂提炼少量的涉及本节课重难点的练习题给学生做,教师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补充讲解。无论哪种方式,只要及时得到反馈,就能及时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如魏书生的快速作文法,重视及时反馈,作文教学效果就非常好。每周用两节课进行作文训练,第一节课限时完成一篇作文。在学生作文的同时,老师在堂上来回巡视,掌握学生作文的基本情况,下课铃一响即刻停笔,将作文收上。第二节课再发下作文,由学生互改作文,可同桌互改,可小组互改,最后由学生推荐出优秀作文,当堂宣读,师生共同讨论,指出其优缺点,从而明确此次作文的写作思路。第二节下课后,老师将作文全收上来,当天再浏览一遍,掌握学生作文和修改作文的具体情况,适当写些评语。第二天即刻将作文发还给学生,并让写得好的同学将习作再抄一遍,张贴出来,供大家学习借鉴。因为反馈及时,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很高,兴趣极浓,达到课标对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修改作文能力的要求。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一要及时,二要充分利用反馈,保护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古今中外为师者永恒的课题。有效教学的思考,我相信也是教育者真正关注人文、关注未来和关注自身价值的深刻思考。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勇气,敢于探索,热爱三尺讲台,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时间真的很短。

上一篇: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正确应用 下一篇:走进诗歌,走进山水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