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及能力培养

时间:2022-10-15 09:13:53

当代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及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6 - 134 - 02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者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解决护理人员心理素质问题的关键是自我修复、自我培养、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能力的培养,护理人员只有加强自身心理素质,患者才能得到整体有效的护理。

【关键词】护理;心理素质;能力培养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患者心理护理越来越重要,但同时也对护理工作者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的心理素质是指护理人员在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及个性心理特征方面所具备的素质。护理工作充满挑战与压力,经常面临各种危机、突发及多变的情况,涉及护士与患者、家属、医生等复杂的人际关系,若不适当调节,不仅会造成护理人员工作热情降低,甚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影响到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而解决护理人员心理素质问题的关键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来提高培养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及能力?

1 自我提高能力

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鼓励和激发护理人员的成就欲望和动机,加强护理人员自我培养和自我提高的观念和意识,在不断提高护理技术的同时,注重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及心理适应的能力,把对护理人员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纳入正常的教育活动中,并把护理人员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护理人员要自觉自修,参加护士座谈会交流工作经验心得,参加各种的培训,如心理学、人际交往、礼仪等相关学科知识技能的培训,自我修复,自我培养,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不断汲取新知识,新观念,新技能,充实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好适应护理工作的需要。

2 探索未知能力

传统的护理模式及传统的管理方式束缚了护理学的发展,使护理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日渐降低,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能有效的发挥,导致护理工作知识更新缺乏应有的探索动力,只有遵循社会-生物-心理的医学模式,才能更新传统的护理观念,才能面对许多的护理课题去探索、去研究、去创新,才能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者的心理素质。如果不能深刻认识新的医学模式的重要性,不注意身心双重护理的研究,就无法达到新的护理模式的标准,临床护理工作就会失败,所以只有不断的更新传统的护理观念,改进传统的管理方式,充分调动护理工作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探索未知,才能适应当代护理工作的需要,

3 娴熟操作能力

“艺高人胆大”,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要热爱、忠诚于护理事业,有职业荣誉感,有稳定的职业心态,有发自内心对患者的责任感。更要刻苦钻研技术,娴熟的掌握操作规程。只有具有精益求精的精湛技术,高尚的医德医风,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心理素质,才会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而又体贴地关怀,有条不紊的做好患者身心的护理工作,揣摩每一位患者的心理动态。精益求精能力,不仅是赢得时间使患者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又是患者感到可信、可敬、可依靠的力量,使患者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安全感。

4 应变观察能力

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应具有独立思维能力、敏锐洞察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才能担负起“健康卫士”工作。现代护理工作大部分需要一人独立完成,每个患者疾病都不会完全相同,而且疾病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有逐渐好转,有不断恶化的情况,护理人员能及时全面、系统、周密的观察患者的身心变化,在复杂情景中,能从患者的言行、行为和情绪的微小变化中发现他的内心活动和对疾病的担忧;能根据病情变化,独立分析,预测及判断患者的需要,在最短时间里做出准确的护理诊断;能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协助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及时评价护理的效果,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应变观察能力。

5 精确记忆能力

记忆的良好与否,对于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日常生活中遗忘是很难完全加以避免的,但护理人员应增进学习,杜绝遗忘,良好而精确的记忆力是完成护理工作的必备心理素质,加强记忆力成了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护理工作繁琐紧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患者每一天都发生着变化,对患者的相貌特征、年龄、性别的识记;每一任务都有严格的时间、具体的数量及对象要求,这就要求能精确地记忆每项护理措施的实施对象、时间、用量等。严肃认真,牢固精确的记忆,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服务。如果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马马虎虎,粗心大意,没有做到精确记忆,稍有差错,就会损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6 自我控制能力

要学会遇事沉着冷静,稳定自己的情绪,加强自我控制,自我调整。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最直接、最频繁,每天都要面对疾病困扰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心情,遇到紧急、危重患者抢救等情况,要镇定、冷静、沉着,有条理,以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使患者有安全感、信任感。随着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护理工作已不能只满足于一般疾病的护理而需要身心的整体护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健康、积极、良好的心境,要培养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感情用事,保持情绪稳定,用愉快的心情,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积极乐观的情绪,唤起患者对生活的热爱,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7 吃苦忍让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社会的偏见,护理人员在医院中的地位与医生相比十分低下,护理人员为患者付出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承认,得不到患者的重视,导致某些护理人员有自卑的心理,许多护理人员有一种“失落感”,这些不良情绪,若不能及时调整,将会影响护理工作。所以护理人员应正确对待自已的工作,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卑不亢,遇到各种问题、困难、委屈、挫折或误解,能应用自己的意志力、忍耐力、控制力,对世事采取更为宽容的态度,谦虚谨慎,吃苦忍让,严于律己。不被一些利益所诱惑,不被别人的言行搅乱自己的心境,而是将患者的生命及健康放在首位,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8 沟通交流能力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有助于护理工作有计划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病人身心健康。“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与患者沟通交流时时,护理人员要尊重患者权力,要注意积极倾听,说话的语言、语气、语调,要力求适时适度、通俗易懂。用自己的责任心、爱心、同情心及耐心,来创造一个充满信任感的氛围。护理人员的语言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以及护患关系,所以良好的语言交流是治疗身心疾病必不可缺少的良药,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掌握沟通交流技巧。另外,护理人员必须通过与病人、家属、医生及其它技术人员的沟通交流,才能准确获得有关患者的信息资料,制定适合个体情况的护理计划,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总之,护理工作是一个具有充满挑战与压力的工作,这就要求每一个护理人员除了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能力,才能适应当代护理工作的需要,使患者得到整体有效的护理。

上一篇:创伤病人的护理 下一篇:规范护理行为,防范护理投诉与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