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生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3 04:51:28

当代学生论文

当代学生论文范文第1篇

当代艺术院校的学生从入学的那一刻开始,升学压力如影随形;大学毕业后,就业与生活的压力会时刻绷紧他们的神经。在这样的期望与压力交织下,学生渴望成功,但又畏惧困难。虽然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但对如何实现目标感到茫然。所以,很多学生将希望寄托在虚拟世界,因为在那里所有东西似乎都是他们可以“控制”的。对此,艺术院校的课程教学任务必须要从传授知识转变为让学生能体会到对学习的控制,以此帮助他们体验成功的滋味。对于课堂教学,学生需要的是获得满足感,而不再是掌握知识点。当课堂中不能实现这一满足感时便会出现走神发呆、聊天、看电影、打游戏,甚至睡觉等,当这样的情况反复出现,最终学生将对学习丧失兴趣,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课堂当中的教学回馈至关重要,只有将教学目标变成回馈,一点一滴地让他们体会到,给他们一个迈向成功的阶梯,学生才愿意学习,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如何提高当代艺术院校的教学质量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上同一门课的教师往往教学效果不同,甚至大相径庭。原因何在?不是教学内容的多少差别,也不是教学手段的不同。作为一名教师,教学素质和常规的教学方法都具备,讲清一个知识点是每个教师都能办到的,而大家使用的教学设备也相差无几。所以,决定教学质量的不是教学内容本身,而是对教学的理解和控制能力。因此,要想提升教学质量,不是一味地认真拟定教学大纲、制定授课计划表、详细准备教案和课件,而需要从当代学生的特点入手,真正理解他们对课程的需求,将教学目标从以往强调的知识点掌握逐渐转变到让学生控制学习过程,体验成功。要想达成这些,及时有效的教学回馈是唯一的路径。所谓教学回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通过学生在练习当中反馈出来的问题进行细致有效的指导,让学生不断改进,并最终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学回馈是一个动态演绎的教学方法,并且是因人而异的。重点在于不断地鼓励学生看到自己一丝一毫的进步,并给学生一个可操作的步骤,让他们能对学习有所控制,并最终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1.课前调查学生的现状,了解每个学生对课程的期待

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根据学生和课程情况设计一个调查表,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学生现有的基础、选择本课程的原因、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对学习的态度等。数据反馈之后,还需要安排每个学生单独谈话以了解信息的真实性。就算问卷时选填的信息不准确,在谈话中也可以进一步知晓他们的想法。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白问卷中每一个项目是如何设置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从而更愿意和老师交流。

2.找出学生现在面临的问题,并制定出课程目标

在课程一开始,就应该安排一个基础性练习考查学生现有的专业水平,通过练习的结果让学生发现自己面临的问题并做好记录,这时教师就需要和学生交流,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制定出课程目标。随之而来的,课程评价也不能再是全班统一标准的考试,因为考试只能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压力,所有的标准在他们看来都是强加的。对学生成绩的判定标准应改为他们是否实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无论目标的高低,实现了就是高分,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能看到被肯定、被认可的希望,才不会出现优生永远高分、差生永远在及格边缘徘徊的情况。所以,作为教师,更多的是要鼓励学生,认可他们的努力,引导他们将一个大的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的步骤或阶段性的小目标,一步一步攻克,让他们能慢慢看到自己的成长。

3.监督过程,不断回馈

学习目标明确了,学生在每天的课程中完成的情况如何,老师一定要跟进,及时指出问题,并给出明确、可执行的修改意见,这才是教师真正需要下功夫的地方,也是体现出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关键所在。在每个阶段结束的时候,教师应该再次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完成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下一阶段该如何完成等。让学生随时能感受到自己对学习的过程和效果是能够控制的。刚开始时他们会感觉是老师在帮助他们控制,随着这样的回馈不断循环之后,学生会慢慢体会到自己对学习的控制。当他们自己能够控制学习的时候,成功的滋味也就渐渐“烹调”出来了。

三、结语

每一个就读于艺术院校的学生都是愿意学习的,对于当前艺术院校的教学工作,教师不能再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应该充分掌握当前艺术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教学回馈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与意义。

当代学生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字:学生心理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交通更为便捷,地球成了一个“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密切。但与此相对应,心灵的沟通却相应减少,人的内心世界包裹得更紧,人的心理不健康率有增无减。热爱祖国、积极向上、遵守公德、遵纪守法是当前小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作为“地球村”村民的一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乐观。部分学生思想道德偏离了主流价值;审美取向倾向感官刺激;以自我为中心现象比较普遍;部分学生痴迷于网络。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当前中小学生学校和家庭教育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什么才叫心理健康?

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析和理解。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但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眼下的小学生生活在这钢筋水泥社会下的学生在心理上自我封闭,游离集体氛围,家庭亲子关系冷漠,怯于交往、社会生活难于融入的特征。实际是一种心理不健全现象。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平日被我们奉为“自然而然”事实上却似是而非的现象。学生的逆反心理便是其中之一。这些学生,不象问题学生或不完整家庭学生那样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我们更有必要寻找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寻找改变这种现象的根源,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不良思想产生的原因

1、问题家庭给子女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问题家庭”是相对于“和谐家庭”而言的,它指的是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和谐因素。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家庭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处在紧张不安之中,甚至被父母当作出气筒;二是父母不完整,或是父母离异,把子女当作“皮球”任意踢来踢去;或是父母一方早逝,家庭经济负担重,一天到晚为生计而奔波,无暇顾及子女。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压抑、自卑、孤僻、冷漠、仇视等不健康心理。

2、父母顾了事业难顾家庭,缺少与子女的沟通,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将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生活的节奏更快,竞争意识更加突出,危机感更加强烈,作为父母工作压力更大。于是为了工作为了事业,平时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要么把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自己很少安排时间与子女在一起沟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与父母之间容易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灵深处形成一个不愿轻易向人开启的自我封闭的世界。从而造成孩子自卑、焦虑、退缩,或反抗、适应困难。

3、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民主性,方法简单,亲子关系紧张。

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往往走两个极端:一是由于家长补偿心理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非常心切。把自己没能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子女身上,节衣缩食为子女提供物质条件。把孩子逼进书房题海,稍有不从,“棍棒相加”,结果与子女关系紧张,更坏着使他们养成叛逆心理。二是重养不重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营养状况大为改善,学生的生理发育明显提前,但学生的心理发育由于家庭、学校的保守、封闭滞后于生理发育,对子女的思想、情感、内心世界的关注更少,父母与子女的心灵沟通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4、独生、独门独户,把同龄人拒之门外,缺少伙伴。

随着城乡住宅建设的发展,成千上万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不少家庭搬进了商品房或别墅。家庭居住条件改善了,生活环境优化了,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这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休息。但独门独户的居住环境缩小了儿童学生的生活范围,“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与同龄人的交往大大地减少。要么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作伴,要么独处一室。孩子长期独处,又会使他们的气质受到损害,养成一种胆怯、怕事、怕交往的不良心理。

5、在社会上不良的风气等在起着负面影响。

有些影视多半属于武打格斗或者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帮派打斗,或者谈情说爱,对小学生来说,由于情节曲折惊险,感情缠绵离奇,黑社会老大威风凛凛,正适合他们的口味,从而思想变异。学校附近的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对学生思想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不少孩子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沉溺于上网、游戏、甚至通宵达旦。校园周边的各类商店违规经营,引发学生畸形消费。

6、学校虽然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但也存在着一写问题。

学校受教育者在较大程度上,注重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人文的培养。一些学习较优秀的学生到社会上却什么也不会,学校德育教育活动往往局限于课堂,很少考虑学生道德的社会体验性,学生即使有一些机会参与社会活动,也无非仅仅是上街做好事,去福利院慰问等一些比较形式化的活动,而鲜有机会到真实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去亲身经历,让其在亲身体验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如果能将校内校外的活动整和起来,就避免了只有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中队辅导员的工作局面。

二、减少不健康思想道德的对策

1、加强问题家庭父母的责任感,孩子是无辜的。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一所永不毕业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好子女是父母的天职。作为问题家庭的父母绝不能因个人的情感、是非问题而置自己的子女于不顾。经常争吵的父母要学会理智,忙于应酬的应尽可能早点回家,经济不宽裕的也尽量不要牺牲养育孩子的时间去挣钱。即使是分道扬镳的也要计划好育子的方案,方可说声“再见”。

2、加强沟通意识,留些时间与孩子交往。

作为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对孩子的内心世界忽视和冷漠会导致很多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为此,作为家长应多与子女进行思想交流。随着节假日日益增多,作为父母也应提高闲暇的水平和质量,多安排一些时间给孩子。可以琴棋书画,可以种花、吟诗、听音乐、集邮、旅游、登山。普天之下的父母们更应多留一些时间给孩子,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沟通。

3、改进教育方法,发扬民主作风,转换角色,既是长者,又是朋友。

作为父母和老师要了解儿童学生成长的生理、心理知识,并按照他们的生理、心理规律来办。我们要反对“棍棒型”“溺爱型”的教育方式,倡导“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要讲民主和平等,要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权,使民主成为家庭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不管是父母和老师还是子女,在政治上大家是平等的,家长不仅是孩子慈爱的父母,循循善诱的导师,志同道合的同志,而且是真诚的朋友。学生喜欢“朋友式”的老师。超级秘书网

4、创造空间,营造良好的伙伴交往环境。

与成年人一起,相依赖式的自卑心理,颇难打破,将来离校入社会是莫大之困难。因此,家长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子女提供与小伙伴交往的时间和空间。通过串门,扩大交往的范围,学会与各种人交往的经验。

总之,在学生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心理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它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当前教育实践特别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如何处理学生不健康心理问题也日益显得重要。由于学生不良心理成因的多样性,范围的普遍性,要消除不健康心理并非易事,关键在于教育者要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不良心理,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全面、细致的教育,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书籍:

1、《家教》(赵石屏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二版)

当代学生论文范文第3篇

当下的大学生培养,一方面要注重于专业知识的提升,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强人文涵养的培育。专业知识及技能是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资本,而却不是其学习的终极目标,大学教育应以培养具深厚人文素养的人才为目标,即培养大学生的文气。古人常言,“气”需要养,而养大学生的“文气”,则需要文学作品的熏陶与教育。文气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语言文学的长久浸润。现当代文学具有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的优势,是对当下社会生活的观照,利用现当代文学培养大学生的文气,势必将具重要作用。

1.现当代文学能增长大学生的才识,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大学生文气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文学素养方面,一个满嘴脏话的人必是文气不足之人。现当代文学以其丰富的知识内容和人文内涵,培养了大学生的书卷气质,使他们能出口成章,满腹才华。文学修养的提高能促进文化素养的提升,使大学生在文学创作、思想水平、语言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还能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促进其他科目的学习。

2.现当代文学能提升大学生的气质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便是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才华横溢之人。人的气质的培养需要知识的涵养,特别是文学的熏陶。现当代文学以其简明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使大学生能更方便地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吸纳作品的文气,增强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提升气质,培养大学生成为儒雅、得体、智慧之人。

3.现当代文学能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其对社会道德的认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大学生应吸纳文学作品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对社会的认识。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富含多样而生动的人文主题,书写了现当代人的人性、思想和个性追求,表达了对社会苦难、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积极进取等内容的关注,同时,作品中还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或高尚,或勇敢,或坚毅,或狡诈,或软弱,或虚伪……不论是作品中的思想主题还是人物形象,都将引发大学生对人性的思考,对真理的追寻,对社会生活的反思,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正能量,提高其人文情怀,促使其成为一个关心国家和社会的人。

4.现当代文学能助力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文学的审美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富大众化,其影响也更深、更广。而现当代文学则体现了当下社会的审美情趣,与大学生的生活体验同步,更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和认知感悟。经典的现当代文学作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情节跌宕起伏,内容丰富饱满,语言生动凝练,主旨含义深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学感受,使其获得审美体验,陶冶情操,锻炼创造力,丰富想象力,促使其追求美好、和谐之事物,提升他们的精神层面。同时,现当代文学通俗易懂的语言,作家独特的表达风格,既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其用语词汇,提升个人魅力。

二、利用现当代文学培养大学生文气的方法

从古至今,人们充分认识到了文学之于人的价值,文学在培养人的学识、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情感、规范人的德行等方面皆具重要作用。文学作品以及作家本身,都是很好的教育资源。可以说,文学是培养人的利器,更是培养大学生文气的法宝。现当代文学与现今社会有着密切联系,是对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的反映,其所负载的思想和文化信息均能成为大学生的精神食粮,滋养大学生的文气,洗涤他们的身心。

1.阅读现当代文学经典著作,吸取文学精华

经典是人们在长期反复大量阅读鉴赏之后挑选出来的文学名著,具有很高的文学水准和艺术表现力,其思想深度必能引起人们心灵的触动,使人有所启迪,有所感悟。文学经典,体现了社会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审美意识和道德理念,以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情感感染读者,弘扬人性的真善美。读沈从文的小说能使人感受人性之淳朴,阅余秋雨的散文能使人体会历史之厚重,诵徐志摩的诗歌能使人品味真、善、美之纯净……阅读经典,并使大学生读懂经典,深刻感受经典中的人文情怀、思想魅力、审美情趣,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品味和个人修为大有助益。大量经典作品的阅读,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诗书气质,丰富其心灵,滋养其精神,提高其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使其顺畅地直抒胸臆、下笔成文,成为文气味十足的天之骄子。

2.举办现当代文学欣赏读书会,增强大学生的文学交流,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与认识

文学观照着社会现实,大学生在作品阅读中往往会有着不同的感悟,其思想和情感体验也将不同。通过读书会,大学生可增强阅读体验的交流,探讨作品中的主旨和深刻内涵,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在这样的交流中,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将得到提升,在思维方式获得拓展之余,情感体验也将更为丰富。读书会既是对读书心得的交流,也是大学生情感的交流,更是对知识的交流。文学的对话,艺术的交流,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开阔视野、加强人文情怀都十分有益。让大学生沉浸在文学的熏染下,能促进其文气的提升。

3.编演作品,亲历人物,感受作品的深层魅力

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和戏剧,往往通过典型人物形象体现作品的主旨和深刻内涵。因此,编演现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或作品中的经典段落,能加深大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大学生可组建成小的表演团队,挑选出喜欢的作品,并在自己的理解上对作品进行加工再创造,进而进入角色体验。例如,可将曹禺戏剧作品中的经典桥段进行表演再现,实践体验剧本中人物的真实情感,深刻理解作品。这种体验式的文本阅读,能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感知,助益于大学生文气的培养。

4.朗读作品,体验语言的魅力

现当代文学中不乏精美的诗章和优美的散文,朗读这些作品,动用全部感官来体验作品中的语言,能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如,在阅读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时,默读定比不上大声的朗读来得畅快淋漓,作品中的爱国之情也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宣泄,也就在这读中,读者的爱国激情才能尽情迸发。因此,朗读作品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十分有益,对于学生“文气”的养成大有裨益。

5.抄写作品中的经典段落,记录阅读体会

摘抄经典句段,不仅能积累文学素材,还能加深对经典文本的理解记忆,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涵养和文学修养。而记录阅读体会,既是大学生的文学创作行为,也是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对于提升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文学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帮助。现当代文学中富有许多思想极深刻、语言极精妙的诗歌、散文,摘录这些句段,书写阅读体会,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学感受力和精神气质都具积极意义,长此以往,大学生的“文气”必会得到提升。

三、结语

大学生文气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其自觉主动去学习、培养。阅读文学经典,特别是与当代大学生生活休戚相关的现当代文学名著,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对话,是培养大学生文气的重要方式。在文学中吸纳精华,丰富思想,充实心灵,让大学生成为谈吐文雅、气质动人、思想深刻、人格完善之人。

当代学生论文范文第4篇

1.由“一元选择”转向“多元选择”。在封闭的、单一的社会文化和道德背景下,人们在价值选择上只有统一的标准和基本原则: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然而,在文化开放的现代信息时代,价值形式复杂、多元,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内容和形态表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一是价值评价的双重标准,认知标准和实践标准不一致。当代大学生习惯用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去要求别人,对自己却往往采取利己主义价值标准;二是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日趋多元化的个人选择中,传统的价值观受到挑战,过去的“舍己为人”、“舍小家为大家”的价值选择难以达成共识,既注重个人,又兼顾集体,不危害他人的前提下最大化的追求个人幸福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推崇的价值选择。大学生的人生设计也是多视角、多方位的:有的以学业为目标,有的以从事社会活动为目标,有的以赚钱为目标,有的对未来发展没有目标,得过且过。然而,多元的价值取向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困难和问题: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追求和实现过程难以操作,很难达到一种平衡,造成实践的降低;在现实性道德生活中很难直接、快速地对自身的社会化成果加以科学的评价。

2.由“关注社会”转向“关注自我”。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了所谓的“个人本位主义”。“个人本位主义”把抽象的、孤立的个体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强调个体价值,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在价值主体上由“关注社会”到“关注自我”,由狂热的理想主义转向务实的现实主义,由过去过分强调国家、社会转向关注自身的发展。“个人本位主义”是对传统社会主流道德价值体系的叛离,这导致许多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再盲目崇拜权威,不再盲目服从长辈,他们崇尚自主自立,强调个人奋斗,注重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3.由“崇尚理想”转向“注重实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过去被认为天经地义的价值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价值规律得到重视,象征物质利益的金钱有了正确的定位。人们的价值观更加务实,追求物质利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然选择。同时,也出现了“以利益为主导”的价值观念,冲击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形成了社会转型期又一价值冲突———利益和道德冲突。对物质利益的过分强调,导致了人们精神世界的旁落,社会缺乏一种文化精神与价值理性的支撑。人们越来越关注利益而忽视道德,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着“道德滑坡”、“行为失范”、“信仰危机”等现象。突出表现在高校里:少数大学生过分追求物质利益,没有远大的理想和精神追求,注重实用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目标实现。

二、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

1.客观因素。首先,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市场经济发展激发了就业市场的活力,增加了社会人才需求,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较好的就业条件和环境,毕业生在个人事业发展和薪酬待遇上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和机会。另一方面,市场化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过多注重物质利益的追求和自身价值的体现,大学生的社会奉献意识正在逐渐淡化;在市场机制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劳动力的价值由市场价值体现出来,只要按照市场需要进行培养,“短、平、快”实现市场效益,忽略了人格的健全和完善。同时,部分医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意识不强,事业发展和薪酬期望值过高。在整个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医疗卫生行业薪酬高、工作条件好和技术水平高的职位严重稀缺,但是据调查,90%左右的医学院校学生却把自己的就业目标锁定在大中城市、等级医院、国有医药卫生机构,导致了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这是造成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有的毕业生为了好择业或者择好业放弃就业机会继续深造,“啃老族”、“宅男”现象在医学院校毕业生中也有体现,受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逐利性的就业观制约着就业愿望实现。其次,我国的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着教学与实际相脱离的情况。一方面,特别是高校在扩招以后,学生数量迅速上升,虽然近几年国家政策的调整有所缓和,但地方院校为了学校生存和扩大影响度仍然保持着不断增长的趋势,内涵式发展还远远达不到,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要求严重脱节,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被长期挂在“嘴边”。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背负着职称压力和科研压力,无法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教书育人上,甚至部分教师受市场经济影响只是把“教师”岗位作为纯粹养家糊口的职业,远没有达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境界。这直接导致了医学毕业生对于社会现实的判断难以有真实的依据,出现自我价值判断偏高的误区。

2.主观原因。在校大学生正是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学校培养“四有新人”的教育目标与现实急功近利、短视行为形成巨大反差,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确定性使大学生对社会的理解浮于表面、趋于幻想或停留于理论,对社会的实质内涵理解不够,造成了虽身处社会,但又“雾里看花”,形成了追求虚华、不尚务实的心理特征。表现在择业上就是对个人能力水平认识不足,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发生冲突时,价值取向摇摆不定,优先考虑个人得失,数以百万计的医学毕业生蜂拥而至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大医院,最缺医少药的边远地区、农村、社区无人问津,虽然国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到西部、到基层的优惠政策却收效甚微。家庭教育是影响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直接因素之一,医学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还深受父母对子女的高期望值的影响,家长对子女的高期望值一方面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另一方面也有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的支出与回报的计算,这种高期望值直接导致了毕业生不愿意去基层、去边远地区就业。

三、对策分析

1.政府不断完善就业政策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当代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这个社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一个民族的未来。各级政府要从严规范就业市场,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到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消除就业歧视,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投入,加大支持和鼓励的力度,引导医学毕业生到缺医少药的基层、社区、边远地区等。此外,政府还应建立大学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大学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并给予相应的救济。同时,对未及时就业的毕业生,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依托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加强分类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明确人生方向,规划人生航程,对人生事业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院校应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为依托,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有计划、分层次的开展系统化、全程化、个性化的分类就业指导,合理、科学的规划大学生生活和未来发展方向。一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重点是入学教育和专业介绍,使学生了解职业去向、职业特点和在社会中的地位,确立未来职业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对二年级、三年级的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和职业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活动,鼓励他们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拓宽知识面,培养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对四五年级医学生,结合见习、实习,积极引导学生转变角色,树立社会责任意识。高校要通过人才素质测评、职业测评和心理测评等帮助学生认知自我,帮助毕业生确定专业方向,巩固专业思想,及时修正就业目标,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宣传、分析就业形势、政策,转变毕业生狭隘的就业观念,关注自身发展、不必拘泥专业对口,选择和医疗卫生行业有关的宽泛职业也可大有作为,为毕业生做好考研、参军、报考公务员等政策咨询;根据毕业生都在实习点的特点,利用网络迅速快捷的招聘通知,结合科室情况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

3.当代大学生坚持正确价值取向,树立科学就业观。个人的价值最终要通过他的社会价值体现出来,特别是作为特殊专业的医生来说,其职业本身就赋予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崇高性,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是最高的人生价值。如果一个医学毕业生认识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也许可能成为一方名医却绝不可能成为一代名师。首先,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正确的处理好国家、集体、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确立恰当的择业期望值,科学的规划人生目标,把满足国家社会的需要和发挥个人的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结合起来。其次,把专业对口和职业选择灵活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职业的选择不必拘泥于自身专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身体的健康和自身的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专业的临床医生,“医生”的职业选择范围越来越宽泛,比如报考卫生管理部门公务员、医药营销、保健师、营养师等职业,“医学生就业难”“难”就难在都拥挤在大医院、大城市,如果主观的人生需求与现实社会条件不符或不适应,必然会增加成功的难度,如果放眼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健康事业,“医生”这个职业可大有作为。总之,大学生就业教育不仅是做事之法的教育,更是做人之道的教育。新时期,在医学生择业过程中,应引导他们把不断进取的人生追求、强烈的责任心和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意识结合起来,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和意志品质的培养结合起来,形成正确、科学的就业价值取向。

当代学生论文范文第5篇

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的发展,“地球村”的出现,大学生接触到的思想和信息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加之学习压力、就业竞争、社会功利思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及素质状况已不容乐观,为学者的“文气”在大学生身上已很难体现出来。目前,大学生文气缺失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其一,当代大学生的文学素养普遍下降,创作能力不高,文学想象力缺失,语言表述难以达意,提笔忘字、错别字多等现象普遍存在。其二,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不佳,文人气质不足,要么萎靡不振,要么举手投足之间体现出一股霸气和蛮气,文人的儒雅之态很难见到。其三,大学生人文情怀缺失,许多大学生不关心国家大事、百姓民生,不尊重个体生命,对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民众疾苦置若罔闻,沉迷于自己狭小的世界。其四,大学生言行粗俗,缺乏理想。目前,许多大学生在与人交流时往往出口成“脏”,行为举止粗鲁,既缺乏礼貌,也缺失修养,其对生活缺少追求,对美好缺失向往,对人生没有规划,没有人生理想。大学生文气缺失的种种表现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通过发挥文学的教育作用,培养大学生的文气,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现当代文学对大学生文气培养的作用

当下的大学生培养,一方面要注重于专业知识的提升,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强人文涵养的培育。专业知识及技能是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资本,而却不是其学习的终极目标,大学教育应以培养具深厚人文素养的人才为目标,即培养大学生的文气。古人常言,“气”需要养,而养大学生的“文气”,则需要文学作品的熏陶与教育。文气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语言文学的长久浸润。现当代文学具有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的优势,是对当下社会生活的观照,利用现当代文学培养大学生的文气,势必将具重要作用。

1.现当代文学能增长大学生的才识,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大学生文气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文学素养方面,一个满嘴脏话的人必是文气不足之人。现当代文学以其丰富的知识内容和人文内涵,培养了大学生的书卷气质,使他们能出口成章,满腹才华。文学修养的提高能促进文化素养的提升,使大学生在文学创作、思想水平、语言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还能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促进其他科目的学习。

2.现当代文学能提升大学生的气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便是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才华横溢之人。人的气质的培养需要知识的涵养,特别是文学的熏陶。现当代文学以其简明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使大学生能更方便地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吸纳作品的文气,增强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提升气质,培养大学生成为儒雅、得体、智慧之人。

3.现当代文学能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其对社会道德的认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大学生应吸纳文学作品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对社会的认识。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富含多样而生动的人文主题,书写了现当代人的人性、思想和个性追求,表达了对社会苦难、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积极进取等内容的关注,同时,作品中还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或高尚,或勇敢,或坚毅,或狡诈,或软弱,或虚伪……不论是作品中的思想主题还是人物形象,都将引发大学生对人性的思考,对真理的追寻,对社会生活的反思,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正能量,提高其人文情怀,促使其成为一个关心国家和社会的人。

4.现当代文学能助力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的审美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富大众化,其影响也更深、更广。而现当代文学则体现了当下社会的审美情趣,与大学生的生活体验同步,更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和认知感悟。经典的现当代文学作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情节跌宕起伏,内容丰富饱满,语言生动凝练,主旨含义深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学感受,使其获得审美体验,陶冶情操,锻炼创造力,丰富想象力,促使其追求美好、和谐之事物,提升他们的精神层面。同时,现当代文学通俗易懂的语言,作家独特的表达风格,既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其用语词汇,提升个人魅力。

三、利用现当代文学培养大学生文气的方法

从古至今,人们充分认识到了文学之于人的价值,文学在培养人的学识、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情感、规范人的德行等方面皆具重要作用。文学作品以及作家本身,都是很好的教育资源。可以说,文学是培养人的利器,更是培养大学生文气的法宝。现当代文学与现今社会有着密切联系,是对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的反映,其所负载的思想和文化信息均能成为大学生的精神食粮,滋养大学生的文气,洗涤他们的身心。

1.阅读现当代文学经典著作,吸取文学精华。经典是人们在长期反复大量阅读鉴赏之后挑选出来的文学名著,具有很高的文学水准和艺术表现力,其思想深度必能引起人们心灵的触动,使人有所启迪,有所感悟。文学经典,体现了社会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审美意识和道德理念,以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情感感染读者,弘扬人性的真善美。读沈从文的小说能使人感受人性之淳朴,阅余秋雨的散文能使人体会历史之厚重,诵徐志摩的诗歌能使人品味真、善、美之纯净……阅读经典,并使大学生读懂经典,深刻感受经典中的人文情怀、思想魅力、审美情趣,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品味和个人修为大有助益。大量经典作品的阅读,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诗书气质,丰富其心灵,滋养其精神,提高其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使其顺畅地直抒胸臆、下笔成文,成为文气味十足的天之骄子。

2.举办现当代文学欣赏读书会,增强大学生的文学交流,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与认识。文学观照着社会现实,大学生在作品阅读中往往会有着不同的感悟,其思想和情感体验也将不同。通过读书会,大学生可增强阅读体验的交流,探讨作品中的主旨和深刻内涵,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在这样的交流中,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将得到提升,在思维方式获得拓展之余,情感体验也将更为丰富。读书会既是对读书心得的交流,也是大学生情感的交流,更是对知识的交流。文学的对话,艺术的交流,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开阔视野、加强人文情怀都十分有益。让大学生沉浸在文学的熏染下,能促进其文气的提升。

3.编演作品,亲历人物,感受作品的深层魅力。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和戏剧,往往通过典型人物形象体现作品的主旨和深刻内涵。因此,编演现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或作品中的经典段落,能加深大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大学生可组建成小的表演团队,挑选出喜欢的作品,并在自己的理解上对作品进行加工再创造,进而进入角色体验。例如,可将曹禺戏剧作品中的经典桥段进行表演再现,实践体验剧本中人物的真实情感,深刻理解作品。这种体验式的文本阅读,能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感知,助益于大学生文气的培养。

4.朗读作品,体验语言的魅力。现当代文学中不乏精美的诗章和优美的散文,朗读这些作品,动用全部感官来体验作品中的语言,能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如,在阅读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时,默读定比不上大声的朗读来得畅快淋漓,作品中的爱国之情也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宣泄,也就在这读中,读者的爱国激情才能尽情迸发。因此,朗读作品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十分有益,对于学生“文气”的养成大有裨益。

5.抄写作品中的经典段落,记录阅读体会。摘抄经典句段,不仅能积累文学素材,还能加深对经典文本的理解记忆,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涵养和文学修养。而记录阅读体会,既是大学生的文学创作行为,也是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对于提升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文学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帮助。现当代文学中富有许多思想极深刻、语言极精妙的诗歌、散文,摘录这些句段,书写阅读体会,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学感受力和精神气质都具积极意义,长此以往,大学生的“文气”必会得到提升。五、结语大学生文气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其自觉主动去学习、培养。阅读文学经典,特别是与当代大学生生活休戚相关的现当代文学名著,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对话,是培养大学生文气的重要方式。在文学中吸纳精华,丰富思想,充实心灵,让大学生成为谈吐文雅、气质动人、思想深刻、人格完善之人。

当代学生论文范文第6篇

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尤其是社会环境的影响,更是对思想观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引导和驱动作用。家庭环境是对孩子影响最深的基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态度、行为和教育结果直接从孩子的身上完全显示出来。“身教重行”父母对于孩子感恩教育有着基础性作用。学校和教师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接触的主要对象,对其心理状态的健康发展十分关键,学校的成长环境也需要进一步净化,对教师的行为进行规范,因为教师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具有重要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一)当代大学生缺乏感恩的精神和态度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观念渐渐被历史磨灭,很多当代大学生缺乏感恩的精神和态度,这也反映出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缺失。一系列大学生施暴、投毒事件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轰动。这些学生选择采用极端手段来发泄自己内心不满,其实经过调查都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这足以说明他们缺乏感恩的态度和精神,忽略他人的包容和照顾,在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会极端考虑对方的缺点,导致悲剧的发生。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但是对于大部分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上大学就是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所以很多大学的学习氛围十分淡薄,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等也是基本忽视,课堂秩序十分混乱,旷课、迟到、早退、考试作弊的现象也很普遍,类似于这样的高校比比皆是,首先这种现象反映出学生对于自己的家长缺乏感恩的心,在学校浪费家长的血汗钱,辜负了家人的期待,并且认为父母给钱天经地义。

(二)当代大学生的感恩的观念发生扭曲

90后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全世界的新闻资讯都能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所以社会中一些事件披露出来之后,他们习惯于在网络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评论。而一些不良事件的出现也让很多大学生的传统感恩观念发生扭曲和变形。比如近两年兴起的“扶不扶”、“给来人让座”等敏感话题,这些事件中的主人公让很多网友大喊“毁三观”,不仅用这些举动伤害了乐于助人的好人,也让人们对感恩的观念产生了质疑,这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说也是一次心灵上的冲击。除了社会上一些现象之外,家庭对于大学生感恩教育有着重要影响。90后大多都为独生子女,在家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父母和长辈的过度疼爱也需要通过正确的方式来表达,很多父母从物质上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长此以往导致孩子对于索取行为认知越来越模糊,养成习惯以后就逐渐将别人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这对于大学生的正确思想观念培养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可能会出现对他人具有感恩的心理但是对于父母家人缺乏这种意识,使原有的感恩教育偏离正确的轨道,所以感恩观念的扭曲也是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严重问题,使感恩教育的进行更具必要性。

三、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具体措施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需要给孩子树立感恩他人的榜样,用实际行动去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的行为。家长也需要从一定程度上让孩子更明确看到他们需要感恩的部分,这就将家庭责任划分清楚,把大学生当作成年人来看待,让他们更加了解家人的付出,从而培养他们感恩的习惯和精神,并引导以这样的态度去与人相处,从而走出更加宽阔的人生道路,使社会更加和谐、温暖。学校是学生的主战场,在感恩教育方面也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通过设置一些感恩教育课程、举办感恩教育演讲比赛、安排感恩教育观影等活动来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起他们内心的思考和反问,在与同学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更好地获取正能量的信息,对正确精神观念的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社会舆论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部分,社会也需要更加重视感恩教育,尽量提供一些正面的积极向上的舆论引导,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宣传,除此之外也可以采取微电影、网络剧等符合大学生品味的媒介来进行宣传和广播,为大学生的正确感恩观念带去鼓励和支持,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感恩精神,为培养完整的全能型人才做准备。

四、结论

大学生的心智等方面都不够成熟,其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更容易受到各个的影响,在大学生感恩教育工作中也需要大学生本身、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本文从当代大学生成长环境、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具体措施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更加明确了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目标,只有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意义,也能够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

当代学生论文范文第7篇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并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准则和处事原则。[1]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指导方针,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做好宣传和普及工作,让广大青年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知识,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旋律。从大学生方面来看,有效的大学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史,并从中吸取精华知识,结合实际生活,从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树立为党和国家服务的理想。从高校方面来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纠正以往教育教学中的偏差,及时掌握思政工作未来的方向,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挥校方的指引作用,提供较多的实践活动,锻炼大学生的坚强意志,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从党和国家的角度来看,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不断地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并在此基础上使其掌握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2]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措施

(一)实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结合。课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只是背诵并掌握思政理论知识,并没有与日常的思政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这就导致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难以有效地发挥出来。而日常的思政活动一般都要求大学生参与到社会中,例如,一些课题研究、社会服务、志愿活动和文化调研,等等,这些活动需要与理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最后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在平时的实践活动中发现了问题,则应积极地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在思政教育的考核中,要把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思想实践活动作为衡量指标,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于活动中。

(二)创新学生的党建工作,让党建工作更具有实践意义。坚持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关口前移”,充分发挥校院(系)两级学生党校的作用,建立起从普通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到预备党员的三级学生党校全程培养体系。在开展党建工作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在党员的带动下,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党建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奋斗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在创新党建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学生党支部对学生活动的指引作用。

(三)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切性。当前,除了要关注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真正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研究显示,大学生大多喜欢面对面的心灵沟通,因此,校方应该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年龄的学生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进行合理的心灵教育。[3]此外,学校还可以投资建立心理咨询室,指导学生的思想,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和支持。

(四)扩大实践活动的平台,创新实践模式。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实践是一个关键的项目。因为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不仅可以开阔眼界,还可以锻炼自身的各种能力,所以,社会实践受到很多大学生的青睐。相关研究发现,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最喜欢的思政教育形式。高校要将学生的发展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地帮助学生成长,使所安排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的需求相适应,提高对实践工作的重视程度,为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保障,包括经费的投入、师资力量的投入,等等。另外,学校也要对实践基地做好考察,尽可能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让学生从中得到最深刻的启迪教育,从而使社会活动具有实践意义,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落实日常的思政教学工作。

(五)提高辅导员的思想道德素养,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支配力量,直接关系着实践活动的最后成果。[4]在招聘辅导员的时候,高校要严格选拔,重视辅导员的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在辅导员任职期间,校方也要加强对辅导员的管理,制定合理的辅导员考核制度,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设立考评考核机制。除此之外,校方要定期对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其更好地辅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结语

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来自高校和学生两个方面。为此,我们要认识到高校和学生各自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措施,从高校思政教育方式、党建工作、心理沟通、社会实践和师资素养各个方面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让高校和大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为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篇:高校学生论文范文 下一篇:农村学生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