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济:一个新的时代命题

时间:2022-10-15 08:15:41

文化经济:一个新的时代命题

“文化经济”是立足广东社会实践与经济发展提出的新的时代命题。张德江同志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广东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富裕安康”的战略决策中,提出了“文化经济”这一新概念。他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新世纪的经济,就是‘文化经济”’。

“文化经济”的主要特征

“文化经济”是当今文化形态与经济形态彼此渗透、相互促进现象的反映,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概括地讲“文化经济”,就是以人文精神为先导、以科学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型经济。它具有下列显著特征:

其一,标志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不同文明阶段,起核心作用的生产力要素是不一样的:农业经济是自然力,工业经济是资本和大机器,“文化经济”则是人文精神和知识、技术的有机结合。“文化经济”代表了一个全新的文明发展阶段。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人们越来越重视产品的文化属性,精神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人类社会正步入“文化经济”时代。

其二,以人文精神为主导的社会生产方式。如果说知识经济突出知识、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价值的话,那么,“文化经济”则是对知识经济的扩展和深化,以文化因素实现对知识经济的全面提升,其构成除科学、技术等智力因素外,还有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艺术感知、娱乐休闲等精神因素,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而且精神因素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效能越来越突出,文化附加值成为产品价值的重要部分,以科学文化素质为核心的人力资本对经济竞争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影响,由此观之,“文化经济”实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经济。

其三,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双向互动。文化“经济化”指的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经济成分不断增加,文化生产、文化管理中渗透各种经济要素,形成新兴经济产业――文化产业。经济“文化化”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文化内涵不断增强,人文精神和文化资源在各种资源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经济产品中的科技文化含量不断丰富。

其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经济发展中文化要素(知识、技术、文化理念等)的增多,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质的转变;精神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增加,意味着物质资源消耗的减少;人文价值取向渗透到经济,意味着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进步;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意味着人类资源观的根本性转变,等等,所有这些变化正好说明,发展“文化经济”可以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

文化与经济互动催生新的增长模式

当今,文化与经济互动,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主战场,而文化综合实力则成为竞争的焦点。一方面经济结构、利益关系对文化运行机制的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人文精神、科学技术对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也越来越强。文化与经济互动,构成了新时代的生产形态和发展模式。

――物质生产和文化生产日益趋同。文化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文化与经济分离的二元论就失去立论的根基。文化因素的目的成为推动社会生产的主导力量,很难分辨哪些是纯粹的物质生产,哪些是纯粹的精神生产。通过激活文化因素,增加物质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创新将成为生产的永恒追求。

――文化力与经济力结合催生新的生产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力和经济力的融合正在孕育和产生新的生产方式。在我国,随着大开放态势的形成,文化优势已经逐步取代地缘优势,成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文化力与经济力结合孕育的文化产业,以其崭新的生产形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力与经济力的互动,通过文化产业的扩张和辐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为物质生产注入新的动力。

――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趋向统一。随着精神产品价值逐步超过物质产品价值,人们的文化消费与物质消费渐趋平衡。学习和接受教育成为文化消费的主导方式,文化消费成为投资的主要选择。以广东发达地区为例,消费结构开始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高新科技产品和娱乐、教育、服务、健身、旅游等的消费开始成为潮流,家庭消费结构中教育、服务、娱乐等支出比重不断上升,消费不仅是产品使用功能的消费,而且是包括了产品文化品味及文化内涵的消费。

――物质资源与文化资源构成综合竞争力。当今的竞争绝不是过去那种单一资源和单一力量的竞争,而是一种综合的和全面的竞争。第一,人的潜能、智力等文化资源的可再生性,不断地提供发展的动力;第二,人和自然的和谐使资源循环利用,发挥最大的效能;第三,精神消费成为主导形式,提升了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文明程度,综合竞争力具有可持续性和发展后劲。实践表明,只有充分发挥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综合优势,才能形成强势的竞争力。广东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就必须构筑和形成这种综合竞争力。

发展“文化经济”广东先行一步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次浪潮,广东省的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产力正进入一个大解放、大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发展的历史关口,广东省必须以大力发展“文化经济”为契机,努力实现广东经济发展的大跨越。

(一)正确判断和把握广东在“文化经济”时展坐标上的方位

广东处于中国对外开放和现代化的前沿,既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受惠地区,又在全面建设富裕安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既是经济实力和规模最强的省份,也是率先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经济”的开放省份。广东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只要我们确立发展“文化经济”的新坐标,就能在“文化经济”建设方面继续走在前列。

(二)逐步实现从“以物质生产为主导”向“以精神生产为主导”的战略转移

要把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形成的强烈的商品观念、灵活的市场机制、传统的诚信品格运用到文化建设领域,同时为文化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物质和政策支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从根本上提升广东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和水平。倡导企业人文化,大力开展以理想信念和真善美为价值核心的精神文明活动,培养学习型、文化型的企业群体。建立有效的促进机制,催生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企业家,一大批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一大批国际知名品牌,形成经济与文化互动的良好局面。

(三)正确把握“文化经济”发展规律,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其一,大力推进经济“文化化”。牢固确立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思想观念,把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依靠专门科技工业人才和高智力资源上来,加强新型工业化资源的科学规划,科学统筹生产力布局,率先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工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比例最大化,产出与污染比例最小化,再造山川秀丽广东。

其二,大力推进文化“经济化”。确立“精神产业”战略新理念,重点发展教育产业、智力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媒体产业、艺术产业和休闲产业。根据广东省精神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多层次性,在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产业带,在东西两翼和山区集中力量嫁接国内外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发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一批名牌文化产品、一批文化企业集团和一批文化支柱产业,坚持内源型和外源型并重发展的方针,注重精神产品的软性开发和素质升华,坚决而有韧性地改变一些地方存在的文化落后、庸俗、低劣等状况,以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四)发展“文化经济”,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的人才观,还必须建立一整套有效机制,研究制定准确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的核算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构建正确的发展导向和干部激励机制,使“文化经济”建设的规划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广东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

上一篇:追求共同的历史认知 下一篇:文化产业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