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发展的未来趋向

时间:2022-10-12 10:08:06

媒介发展的未来趋向

谢进川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座认为,在技术变迁背景下,传统媒介通过建立新的纽带以弥补社会生活植入不足的问题。这种不足并不单单是内容方面的,而是其伴随性不够的问题。媒介发展还将呈现一个怎样的未来?至少有如下变化趋向。

1.关于自我的变化。

网络媒介在今天的技术设计和社会建构中具有以自我为中心和去自我为中心的双重效应。它具体表现为:自我在网络空间中持续不断地被释放出来,在纵向比较意义上,自我中心化的特征仍然存在。但在横向意义上,大规模的自我的并置则又表明自我被不断地去中心化,甚至是分散化。采用视觉感意义较强的说法就是,数字网络空间的传播其实就像一个浩瀚星系,在分散的同时如能仔细甄别,又能观测到一个又一个的系统,此系统与彼系统又以必然或偶然的方式建立起某种特定的联系。

2.关于传播交往的变化。

从认识层面上来说,新的媒介是一种传播主体、传播平台或商品集散平台。

对于传播主体和传播平台,它表明传播的交往不仅包括社会人群与媒介机构相遇,也包括不同社会人群在传播平台上汇聚。传统媒介受观念和技术的限制,主体交往的充分性未能有效发挥,社会人群与其交往主要取决于媒介的意愿和发现。在媒介工具论(特别是宣传工具)的观念主导下,媒介成为社会人群所用的交往空间也不大可能。数字与网络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状况。

3.思想生成与传播变化。

网络时代使得公众的主体性得到集体性复苏。信息和思想不再被垄断,网络空间既是思想的生产地、集散地,又是思想的消纳地。公众既是思想的消费者,也是思想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对他们而言,网络空间的传播既是和自己对话,也是向别人喊话。只是由于信息巨量的原因,部分个人思想获得回应,经由网络化扩散成为共享的思想,部分个人思想则陷入沉寂,单单成楦鎏迳命周期记录的符号化存在方式。

同时,由于这种以自我生命历程为基础的思想生成是以自身体验为特征的,总免不了呈现自我书写的私人化。但这种私人化与电视装置在家庭中的私人化后果不同,后者主要指的是电视作为家庭组织者的地位逐渐遭到削弱,电视消费越来越私人化,电视逐渐地失去了家庭公共装置的特征。网络媒介时代的私人化书写表现为我想说,以及说我所想,且在相当的程度上,它不过是对自我生活的描摹。

4.全球性媒介与国家媒介。

就未来发展而言,虽然全球性媒介和国家媒介的逻辑分殊导致二者的冲突不可避免,但伴随国家推动媒介的全球化,以及全球性媒介本土化策略的实施,新的媒介规制共识和一定程度上的冲突调和也势必成为可能。

上一篇:扎实推动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 下一篇:政务新媒体如何打造“安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