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提升,阅读扎根

时间:2022-10-09 04:49:21

品德提升,阅读扎根

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自2007年我校就开始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几年来,我们课题组立足教学实践,积累了第一手资料,重点探索和研究了课外阅读如何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以提升学生阅读品质为己任,让学生在书香的浸染下打好精神的底子,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德育之路。

一、养成读书习惯——书香永驻

两年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个性表现有了明显的好转。经统计,学生课外阅读从“不看”到“看”的人数在增加,课外阅读的时间在增加,班级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班级里,打打闹闹的现象也越来越少,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粗脖子红脸的现象基本绝迹了,取而代之的是津津乐道地谈论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同学之间发生的摩擦也少了,即使有大家也会妥善地解决;作业的质量也日益提高,学生的总体成绩也有了提高。

二、正确选择图书,学会“辨析”

我们通过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辩论活动提升学生阅读品味,引领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图书。随机抽取了学校3~6年级100位学生,对他们所拥有的图书的种类进行了调查。小说故事、科普读物、人物传记三类书籍慢慢增多,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学生阅读的观念正在调整。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已经慢慢进行自觉地判断,思索和分析自己正在阅读的书籍,究竟是宣扬真实还是虚假,准确抑或谬误,正义抑或邪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有意识地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操。而从学生的读书随笔和感言中,这种意识我们也可以略窥一斑。

三、参与阅读实践,学会“做人”

在今年的镇农运会庆祝活动训练前期,学校组织六年级的部分女生参与训练。虽然已过中秋,但气温一直徘徊在二十七八度左右,下午更是酷热难耐,队员们每天下午上完两节课后就背上沉重的腰鼓进行排练,一练就是40分钟,每次都是口干舌燥、腿脚酸软。但队员们没有一个叫苦喊累,更没有一个人退出,最终在活动中获得了领导、观众的一致好评。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其实在训练时真的很辛苦,但是一想到奥运军团艰苦训练、保尔·柯察金坚毅顽强,就觉得这些苦太不算什么了,如果这都不能坚持,那么与书上的英雄们相比,自己就太没用了……

由此看来,阅读活动让学生的生命在阅读中成长,学生的心灵在文学中升华,这正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宗旨,是我们要达到的让学生学习做人的目的。

四、合理实施评价,形成健全人格

(1)交流式的学生互评。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发现汇报会”“习作交流会”等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互评,这种同伴之间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促进了“集体创造力”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点评、修改、鉴赏能力,并教会了学生欣赏他人。

(2)反思式的学生自评。反思过程就是学生自我认识的过程,它有效地促进了学习的深化,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形成学生实事求是的人格特征。学生在交流展示活动中听了或看了同学、教师、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后,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总结成功经验,反思存在不足,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与步骤,勤于阅读、留心观察、自觉修改。

(3)激励性的教师评价。我们的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十分关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阅读后的成功和喜悦。在评价过程中充分理解、尊重、欣赏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个性体验,努力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闪光点,始终坚持:找闪光点、分数激励、不批评,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绿色阅读的心理氛围。在学生的阅读评价卡上,老师的点评犹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

每当学生捧着沉甸甸的评价卡,读着老师那暖暖的话语,他们眼里流露的是对阅读的满满的幸福!正因为如此,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持久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巩固了,良好的人格品质也日趋形成。

(4)反馈式的家长评价。把学生的读书记录卡带给家长,让家长参与评价,做孩子阅读的热情陪伴者,为孩子写评语。通过反馈式的家长评价,不仅更好地促进亲子关系,促进家校联系,更有力地督促了孩子的课外阅读,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在好书报的引导、激励下,学生人格和才能都会向高层次发展。与书为友,促进学生由他律向自律转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辨是非,洁身自好,以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形成优秀的品德,铸就高尚的人格。

上一篇:作文与做人 下一篇:减负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