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素质从常规抓起

时间:2022-10-09 11:27:03

提高幼儿素质从常规抓起

摘 要:常规教育在幼儿园中是幼儿接受教育之根本。教师本着做小事永远是做好大事的根本的理念。所以从幼儿入园起系统、全面地培养幼儿在园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与人交往的习惯,从而给幼儿树立自信心,能够主动参与活动,敢于表现自己。将一日常规教育渗透在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将来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孩子们终身受益。

关键词:幼儿园 幼儿 常规培养

幼儿离开家庭环境进入的第一个教育场所就是幼儿园。在这个时期孩子生活经验几乎等于零。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中,成人对幼儿过早地套上了学业的枷锁,不断强化幼儿的学业教育,可是却无意识地忽视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一些现象;刚入园的孩子会将早餐的鸡蛋带回家吃,原因是不会剥鸡蛋皮。除此之外,幼儿还不会和同伴相处,在游戏中,不会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从而失去了学习交往的能力。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发现在幼儿时期常规能力的培养与智力培养是同等重要的,甚至在幼儿入园的一年中,常规能力的培养决定着智力发展水平。因此,适时的常规教育与培养为幼儿的智力发展、素质的提高起着引导。

一、素质教育,培养常规的目的

曾记得在一本书中看到;中科大少年班有这样一件事,一年的秋天,气温一昼夜下降了10℃,结果第二天上课,大部分的学生仍穿着短袖衣服,冻得瑟瑟发抖地上课。天冷不懂得加衣服,使他们举步维艰。教育界人士认为,这种情况说明了如今教育儿童存在误区,即重视了智力的开发,却忽视了自理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从孩子牙牙学语起,雄心勃勃的父母们就开始了幼儿的智力规划:一岁学认字、二岁学算术、三岁背唐诗……这里面渗透着家长的无限希望。

可是孩子刚入园,越来越多的家长感到孩子入园后难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因为离开了家长的无形手杖,孩子的不会大小便、渴了不能打水喝、吃饭时须有人喂、穿衣必须有人帮……所有这些在孩子的成长中无形中设置了一道道有形或无形的高墙,所以在这个时期进行系统的常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二、常规教育培养的步骤和方法

1.生活能力方面常规教育的培养

在美国孩子们张口闭口就是“我认为……”、“根据我的思考……”、“这是我的观点……”,然而我国的幼儿缺少的正是这种对“我”的认识。因为在家长们的包容替代中,孩子们缺少锻炼自我能力的机会,从而放弃、丧失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在孩子入园后的问卷调查中显示:(1)家长对幼儿入园后最关心的是:孩子每天能吃饱吗?水喝得够吗?(2)对孩子最不放心的是:是否便裤?是否知道增减衣服?(3)最希望老师做的是:帮孩子穿衣、喂饭、督促孩子上厕所、让孩子多喝水。从调查表不难看出,在家孩子们能做的事情家长们全权代替,孩子们的自理能力非常差。入园时班级孩子有25人,其中上过幼儿园的15人,新入园的10人,占班级总数的44.4%。针对幼儿普遍存在自理能力差这样的现象,首先为孩子建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例一:老师示范、教给幼儿入厕的程序,培养幼儿入厕的方法。老师亲自和幼儿一起蹲下反复折叠,学习使用卫生纸的方法,站起来时要用小下巴夹住外衣,将裤子一层层提起、塞好、保证不漏小肚皮。例二:通过活动区的活动让孩子们认识鞋。为了增加活动的兴趣,将鞋变成一个个鞋娃娃,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学习为“鞋娃娃”梳理小辫。在反复的活动及实践中强化幼儿对技能的掌握。

当部分幼儿掌握以上的技能后,老师将这些内容引导为另一种活动形式――竞赛。让孩子们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对成功者老师要放大他们的优点,在全班幼儿面前给予奖励,其中既包括精神奖励还有物质奖励,而且,将孩子们的进步瞬间抓拍,及时将照片以展板的形式展示给家长们,让家长们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还没有完全掌握这些技能的幼儿,老师采用“以强带弱”的形式让全班的幼儿一起进步。

经过一学年循序渐进的培养,孩子们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全面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自我服务能力方面常规的培养

在日本,从孩子懂事起,家长们就处处与孩子“为难”。天寒地冻,家长们鼓励孩子赤脚到雪地里锻炼耐寒能力。孩子饿了,家长鼓励、指导孩子自己动手学习做饭。在我们看来是这样的不近情理,但他们的孩子在人为的困难中确实练就了良好的生活能力及心理素质。

美国心理学家李・孛而克认为:我们教育的任务是帮助孩子增长才干、本领和智慧,以便在他们离开父母的情况下能够独立生活。这位哲人主张要教育孩子成为自立于社会的人。

我常想,在教育中应该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呢?我坚决选择后者。因为“授人以渔”是培养人的自我服务能力。第一,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培养。每天都有幼儿向我“告状”:“老师,他碰我了”、“老师,他骂我了”、“老师,我的手套不见了”……开始我会反复核实情况,不断处理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是,我发现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杂,每天都在不断处理问题。静下心来的时候我想,如果我总是帮孩子们解决问题,孩子们如何能够成长为独立的人?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会在我的帮助下扼杀。所以,孩子们在升入中班的第二个学期,是非观开始形成的时候,我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教给孩子们三个秘诀:(1)学会说对不起;(2)学会原谅别人;(3)自己错在了哪。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现在,孩子们“告状”的少了而能力却提高了。第二,交往能力的培养:这学期班级陆续转来好多插班生,我抓住时机在班级开展了“你是我的好朋友”主题活动,孩子们积极行动起来,有的教叠衣服、有的教认缸子号、有的教漱口、入厕……新来的小朋友很快消除了陌生感,和大家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融入到了这个大家庭,家长们看到孩子成为家庭的一员而高兴。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懂得自己的好的行为、服务给别人带来了愉快,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及互助精神。

3.学习能力方面的常规培养

朋友聊天时,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前几天她带着8岁的孩子去向心理医生求助,“我儿子脑子很聪明,可做事总是不尽如人意,在幼儿园时,不愿意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做游戏,上学后成绩总是很差。我总是认为他学习不用功,可老师却说孩子的生活能力差,所以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可医生毫不迟疑给孩子下了结论:感觉失调综合症,造成学习上的障碍。“郭老师,好的行为习惯真的这么重要吗?”

这是由于非智力因素不能有效地运作而转化为对智力因素的障碍。我认为在幼儿时期如果强化非智力因素,那样会对他们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生活技能的增强,幼儿的无意识行为向有意识行为转化,控制行为的能力增强,表现为;幼儿能根据学习的目的,有计划地完成学习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培养幼儿的这种能力,因为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中心。

三、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常规

1.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好坏,对幼儿以后的智力开发有重大影响,学习习惯不当就会使学习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学习习惯,是培养幼儿学习能力的关键,让幼儿经常在愉快、振奋的状态下学习,会增强幼儿的好奇心理,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培养、教育为幼儿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幼儿接受知识的主动性增强。

2.学习自主性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第一,在大自然中培养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例如,通过观察四季的变化,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对自然产生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第二,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例如,在角色游戏中通过角色互换,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第三,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例如,通过音乐的欣赏来感知音乐的变化,为幼儿的想象提供广阔的天地,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第四,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的自主性。语言形象的描绘、情景的描述都会受到幼儿喜欢,从听的过程到说的过程,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总之,几年来常规教育,无论是从智力、能力、情感、交往、意志等诸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老师一点一滴系统的培养,幼儿在各科活动中增强了自信心,也使家长们受益匪浅。因为对幼儿各科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摆脱了对家长的依赖心理,从而“解放”了家长的双手,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上一篇:浅谈学生素质培养 促进个性能力发展 下一篇:浅谈高校教学方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