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读”应落到实处

时间:2022-10-07 02:45:17

阅读教学中的“读”应落到实处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保证学生“读”的时间;教给学生“读”的形式;指导学生“读”的方法;引发学生“读”的情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去整体感知,在读中去有所感悟,在读中去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把“读”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中,这样才能把“读”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阅读教学;读的兴趣;读的形式;读的时间;读的方法;读的情感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几十年,而课堂上依然存在:不管课文的深浅难易,也不考虑课文本身的特点,更不在意学生的自我情感体验,为了能让学生考出好成绩,用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理解,以教师参考用书的“标准答案”代替学生的自我思考,理性的分析代替学生自我情感的体验。其结果是本来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文由此变得枯燥而呆板,学生阅读兴趣丧失殆尽。针对以上这些情况,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了“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阅读教学方法,即是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去整体感知,在读中去有所感悟,在读中去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让学生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能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把“读”落到实处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得知识的内驱力。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设悬念、音乐渲染、图画再现、语言描述、做游戏,直观表演或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多种形式开课,诱发学生对新课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教学《荷花》一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相关画面,并伴随轻柔的音乐让学生来到“荷花池”边,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述的意境中去,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跃然纸上,学生边听、边看、边想,仿佛他们已经“飞”到了美丽的田野,来到了荷花池边,看到了一池亭亭玉立的荷花,它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此时老师提出:“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一池美丽荷花的。”这样就激发起学生“读”的兴趣,他们会自觉的、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在阅读教学中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

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时间非常有限,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要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教师应进行科学的安排,树立“讲”为“读”服务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知语言文字的知识和规律,品味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些课文内容浅显,学生易懂的部分,可以采用“以读代讲”方法教学。如《灰雀》一文中小男孩和列宁的对话内容,可用“以读代讲”方法,让学生反复阅读,从中体会语言文字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又如《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课,也可用“以读代讲”方法教学,让学生通过读去领悟文中所表达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当然“讲”和“读”不能截然分开,应做到“讲”和“读”结合,将“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

三、在阅读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读”的形式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如果读的形式太单一,容易疲倦,还会使他们对阅读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读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读的效果。如在感知课文内容时,可以用默读、自由轻声读、范读、齐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则可利用默读、自由读、师生合作读、问读、插入读、对比读、高声诵读等方式;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时,则可用分角色读、男女声读、分解读、选择读、感情读、自由读等方式。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通篇情感哀怨,语言感人。初步感知课文时,教师可以十分投入地范读,让学生“披情入境”;理解课文时,可采用齐读、合作读、插入读、问读、对比读、分组读等方式。教学中还要根据课文内容和情感基调,让学生掌握朗读的一般技巧;在领会课文的情感时,让学生自由读,并做到眼睛有神,面部有表情,声音有感情,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庄严、严肃的送别场面,表达对敬爱的的无限哀思。

四、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读”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读的功能是否得到发挥,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当学生朗读出现困难时,教师应范读。范读是教会学生读书的重要方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加之学生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教师的范读可以让学生认真揣摩如何读好课文。因此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起好示范作用。当学生读课文时出现差错时,应给予纠正和指导。如断句是否正确,停顿是否恰当,轻重、快慢又是否得当等等。如《瀑布》这首诗的最后一节:“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教学时教师先范读,让学生初步感知风中瀑布的美姿。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读“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这句诗时,让学生先听老师按照逗号和顿号两种不同标点范读,然后对比分析,想一想用哪种标点朗读更恰当。这样一来,让学生体会到顿号停顿短而均衡,语调显得平淡,用逗号,声音轻而舒缓,能读出作者看得出神入迷的样子。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再配音朗读,让学生随着优美动听的旋律,真切地欣赏瀑布的缥缈、朦胧、纤细。正如叶圣陶所说:“吟诵的时候,对研讨所得不仅理智的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中,其内容与理性已为读者的东西了,这是很可贵的。”

五、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发学生“读”的情感

读书本身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去领会融汇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借以表达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的目的。要引发学生读的情感,主要是要让学生找准课文朗读的感情基调。无论是高兴的、活跃的;还是悲伤、愤慨的;也不论是肯定、赞美,还是否定、批评的;或者是乐观向上,还是悲观消沉……作为教师都应尽力创造条件,引发学生读的情感,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它以凝练深沉的笔触描述了首都人民与总理在长安街诀别的动人情景。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让学生亲眼目睹那悲壮而又感人的一幕。在播放过程中,教师用沉痛而充满敬意的语调口述的生平事迹,这时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到那种庄严、沉重、悲痛的氛围中。此时,教师再指导学生用低沉、悲痛的语气来读课文……那强烈的共鸣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在这种氛围中读课文,就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热爱和深情缅怀的情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只有通过反复“读”,才能体会其神韵,领悟其精华,掌握其实质。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始终坚持“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把“读”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把“读”真正落到实处

上一篇:让语文课堂焕发绿色生命力 下一篇:浅谈低段语文教学的朗读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