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五步法

时间:2022-08-05 06:13:26

“群文阅读教学”五步法

在提倡大量阅读的语文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学依托教材,以“主题”为中心的拓展阅读教学研究应运而生,并体现出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群文阅读教学”就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的一种。“群文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一节语文课中,围绕主题开展多文本的教学,打破原来单节课单篇教学的模式,增加学生阅读量,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有很多,我尝试最多的是“五步教学法”,即为:主题呈现―阅读概览―个性阅读―精彩赏析―主题拓展。下面以“我眼中的爸爸”这节课为例,来谈谈群文阅读课“五步教学法”的操作过程。

第一步:主题呈现――一封信引出的话题。

《深圳晚报》刊登了一封题为《陈亦舟,你给工作当爸爸去吧》的信,我们一起来读读。读了这封信,你知道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我眼中的爸爸”。

教学设想:“群文阅读”课的多文本教学对课堂时间的把控较严格,作为“开题引入”环节更应简洁明了。这节课巧妙地通过“一封信”引入,吸引了学生注意,激发了学生兴趣。以信为引子,直奔主题,目标明确。

第二步:阅读概览――群文阅读,感知群文内容。

挑选了有关“爸爸”的6篇文章(《背影》《父巯葳濉贰陡盖住贰段已壑械母盖琢菏登铩贰段业陌职纸薪鼓帷贰段业陌职终媛榉场罚,每个学生都通读,然后选择其中一篇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设想:利用默读方法,发挥群文阅读的优势。学生通过个人阅读,带着“这是个怎样的爸爸”这个问题默读文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研读群文活动。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6篇文章有个初步认识,为下一步“默读基础上的交流”打下基础。

第三步:个性阅读――研读群文,感知不一样的爸爸。

1.开展“号组”研读活动(给6篇文章编好号,学生每人一篇,按号组成“号组”)。完成“工作纸1”的要求:在文中画出关键句,用词语概括爸爸的特质。

2.“号组”分享感悟:每个“号组”派一名同学汇报“工作纸1”的内容,另一名同学板书爸爸特质的词语。

教学设想:利用小组对话和讨论策略,拓展群文阅读中的深度和广度。从个人阅读到小组同读同研,从个体体验到同伴互助交流,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感受到自己和同伴的学习历程,展现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采取了“工作纸”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通过学习小组与号组相互转换,达到学生从个体阅读―小组交流―全班分享的途径,从个性思考到表达分享,学生的表达、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得到锻炼。

第四步:精彩赏析――共读《爸爸的味道》一文,感知父爱。

全班再研读,完成“工作纸2”的要求:填写表格,分析《爸爸的味道》一文中3个不同特质的爸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再说说自己的爸爸的味道。

教学设想:利用比较阅读策略,突出群文阅读中的主题特点。在整节课群文阅读的品读中,让学生感知一个个具有不一样特质的爸爸,感受不同的作者在相同题材下写出不同的文章的写法。《爸爸的味道》一文的品读,更让学生感知在自己身边的不一样的爸爸,他们各有不同的特点,但相同的是对我们的爱,正如“父爱如山”一词的表述,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爸爸身上的味道和特质。学习小组分散阅读后,全班又走向集中,共同阅读一篇文章,再次突出主题,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爸爸,将所学用于实际,这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所在。

第五步:主题拓展――父爱如山,升华感情。

拓展延伸,回应主题。今天我们阅读了这7篇文章,感受到作者用细腻的眼光、不同的方式去发现和表达他们身边的父爱。女儿希希的信能否打动她的爸爸?大家想不想知道结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电影《我爸爸比我小四岁》,解开其中的谜。

教学设想:利用探究思考策略,推进群文阅读中的精深思考。本节课设计了两道思考题:“从文中找找并概括不一样特质的爸爸”和“对比和说说爸爸的味道”,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去感知。阅读教学离不开人文性,群文阅读教学更应如此,“父爱如山”这一沉重的话题更应让学生感知,从文章中走向生活,用自己的话表达爸爸身上的特质,这是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这节“群文阅读”课以首尾呼应的方式结束,由“信”引出主题,由“电影”回应主题,让学生去电影中寻找“信中的爸爸”,解开心中之谜。一节课下来,信、文章、电影都为同一主题服务,形式新颖、有趣。“工作纸”牵引着学生的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学习小组”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转换学习伙伴,加深全班的学习交流,课堂动静结合,凸显学习的互动性、合作性、自主性。

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群文阅读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课前的准备需要非常细致,主题的确定和文本的选择需要思考,对课堂时间的把控要求非常高,因此,抓好主题、整合群文的“五步法”最为适合“群文阅读教学”。

(责 编 欣 航)

上一篇: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效率 下一篇:信息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