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解读课题的作用

时间:2022-10-29 01:11:32

浅谈阅读教学中解读课题的作用

摘要:“题”本义是“额头”,而“目”则是眼睛,把文章的题目比作一个人的额头和眼睛,说明了题目对课文的重要意义。在阅读教学时,通过解读课题,发挥这个眼睛的传神作用,才能使学生确切地理解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用心,真正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重点,受到教育与熏陶,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这几年阅读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解读课题这一教学环节:揭题、读题、理解题意。根据题目推测文章内容,进行题文对应,学文完后进行第二次解读课题,觉得解读课题在阅读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字:阅读教学;解读课题;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123-01

一、 解读课题能够帮助学生分辨文章的类型

有些课题指明了课文的写作对象,从课题一般可知文章的类型,即写人、写事、写景、写物。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从课题可以知道文章是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关于写人的文章。《秋游景山》,从课题“景山”这个词可知文章是写景山这个地方的景色,是写景的文章。《猫》,从课题就可知文章是写猫,是写物的文章。《南泥湾开荒》,从题眼“开荒”可知文章是写事的。类型又决定文章的内容和方法,分辨文章的类型,可以帮助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阅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记事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那么,这种类型的文章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时,可以用补充四要素的方法,即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在干什么?中心一般是这件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或有什么意义。写作顺序有的按事情发展顺序,有的按时间顺序,有的……写人的文章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反映人物的特点。写景的文章是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看到了 什么景物,有什么想法,这景物有什么特点。写物的文章按不同的物,内容思路有所不同,动物一般从外形、性格、活动等特点来写,它有什么作用。植物则按其生长过程或几个方面,外形、作用等几方面写。学生了解了这一点,自学文章时,也就做到了心中有谱。

二、 解读课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由题目给我们带来的信息有两种:一种是从题目本身可以获知的;另一种,是通过课题推测内容,进行题文对应而知的。如《养花》,这篇课文通过解读课题,从题目可知作者老舍爱花,爱养花;根据课题学生可能会想课文会写:为什么养花?养了哪些花?怎样养花?养花有什么好处或乐趣?带着疑问,初读课文,进行题文对应,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写“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只养一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养花要有门道,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养花也有伤心时,“我”体会了养花的乐趣。

三、 解读课题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题是文路,暗示了行文的线索。通过解读课题,把握了题眼,就把握了文章的主干,把握了课文各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如《鸟的天堂》中的题眼“天堂”,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极乐世界。比喻美好幸福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是指适合鸟儿幸福生活的环境。课文写的是鸟的天堂,那么,这个地方就必须具备这些条件:环境幽静、树木茂盛(人们爱护鸟)鸟儿多,从而可以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理清文章的思路。小学课本像这种课文的还有很多,如《草船借箭》,通过抓题眼“借”展开: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借箭结果如何?这样,文章思路就理清了。

四、 解读课题能够帮助学生抓住文章重点

有些课题的题眼显示了文章的重点。如《我爱绿叶》,题眼“爱”,课文重点就突出了作者为什么爱绿叶。如《我的战友》,在学文完后进行质疑时,我班瑜斌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敌人使用燃烧弹,志愿军潜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其他战士也可能被烈火烧着了,课文为什么只写被烈火烧着?”小龙说:“因为题目是‘我的战友’,当然只写。”“那题目可以改为‘我的战友们’,重点写,其他战友也可以写了。”瑜斌接下去说。海浩举起了手:“因为我和隔得近,只看到烈火烧身时的情景,没有注意到其他战友,这样写更真实感人。”又有一位学生提出异议:“那就把题目改为‘’好了。”海浩否决说:“不行,把题目改为‘’从题目就看不出我与之间的战友关系,也体会不到作者为有这样一位战友而自豪的感情。”这样质疑答辩,完成了第二次解读课题,学生不仅明白了文章的重点,也知道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五、 解读课题能够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作者寄寓于人物、事件的观点和思想感情。写人,要理解人物形象所体现的思想品质;记事,要理解事件内容所蕴藏的教育意义;状物,要理解事物特点所赋予的思想感情。然而这些都是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的,有些课题就隐含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如《别了,我爱的中国》,“别”点出课文描述的主要内容,作者要与祖国告别了,依依不舍,“爱”是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六、 解读课题能够促进学生读写结合

学文完后,进行第二次解读课题,回到对课题全面认识上来,或读、或写、或说,使掌握的知识得到实际的运用和消化,这样既是对课题全面的认识的检查、强化,也是阅读向写作迁移、转化的重要手段。第二次解读课题进行仿写,仿写的形式各有不同,一般来说,有仿写点题、仿扣题、仿文路。

可见,抓好课题教学,能使师生遵照课题这个路标的指示理清教路、学路,把读写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解读课题、定题的能力,促进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

[2]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3]胡明扬.语言学概论[M].语文出版社,2000年4月

上一篇:试论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俯视”法 下一篇: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