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须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时间:2022-10-06 04:28:36

数学教学中须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关键词]重视过程 改革评价 增强自信 鼓励质疑

数学新课程标准已经开始实施,这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面对新的课程改革,不光需要有改革意识的教师认真研读,接受各种培训,从而体会新课程标准体系中所包含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但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每个教师要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除了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之外,还要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一、让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行为中得以充分体现

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数学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领着学生去学。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被动地去学习,成为思维上的懒惰者。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数学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是不利于学生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例如小学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多讲解、分析和说明比的基本性质,而不是让学生通过自己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去探索并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的由来,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学生有可能给教师说“糊”了。因此,我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的方法,培养学生不但能够创造性地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且能够让学生掌握“比”、“除法”、“分数”三者的联系与不同。

二、重视学习过程,努力培养多种思维方法

按照现代教育思想的观点,课堂教学不仅要看教师如何教,而且重要的是要看学生学的怎么样,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出发点上来看教师怎样实施教学行为。

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轻视学习过程,这是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正确与否,缺少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发掘,导致学生思考问题方法的匮乏,同时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这种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明显地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有的教师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这种结论再去解答各种变式题,出现了严重的“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注重抓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各个知识形成的方法,展示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多种思维方法,有了多个模式的学习方式。这样使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

三、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知识权威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所有知识。这种师生之间的关系显然是不平等的。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对学生回答过程中的不完整,不应不分青红皂白地加以指责,而应加以指导补充;对学生思维受阻,不能置之不理,而是给予启发和诱导;对学生的“创造性”答案,应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给予热情的赞赏和鼓励等,从而把教学过程变成探求真理的带有感彩的数学交流过程。

四、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学贵有疑。教师不但应善于设疑答疑,更应善于鼓励学生质疑,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了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这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我们应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感,从而引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敢于大胆提问。

人生的积极态度是“贵在参与”,学习也不例外。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也好,在研究中也好,首先应该关注什么?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认为,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记住六个字:一是“学生”,即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即关注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教师要把课堂当做学生获取知识的海洋、培养能力的圣地、生动活泼发展的晴空,努力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增强其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新课程标准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即要求我们要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的构建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对照此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确须不断努力。

上一篇:增强语言魅力 优化课堂教学 下一篇:低碳先锋我知我行